阅读历史
换源:

第 28 部分阅读

作品:安徒生传|作者:51536110|分类:其他小说|更新:2025-07-05 20:20:42|下载:安徒生传TXT下载
  发明的类型和数量,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要重新考虑之前的这个时代所认可的标准和价值观。比如这包括了人们对“速度”和“力量”的理解。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在陆上或水上行走都是借助于风力或者马匹。然而在1830年以后,人们有了蒸汽船和蒸汽火车。这些交通工具的性能要远远胜于鸟类的翱翔,骏马的奔驰,或是其它任何种之前被用作衡量力量和能力的标准的事物。在奥斯特在哥本哈根证明电磁的存在的同时,人们在英国也找到了铺设铁轨的办法。19世纪20年代中期,世界上第条铁路在英国开通了,到1830年,第批蒸汽发动机被运用到利物浦和曼彻斯特之间的这段铁路上。人们可能要再花5年的时间才能在欧洲大陆上坐火车旅行,但当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于19世纪40年代在欧洲旅行的时候,铁轨到处可见。如今再没什么理由可以阻止人们出去旅行了。1846年4月,在罗马的安徒生力劝在哥本哈根家中的奥斯特和他的妻子立刻收拾行李,以便这对住在斯图迪斯特拉德的“老人”可以亲眼看到近几年来世界的变化:

  “两年之内,所有铁路都会建好,只要7天您和您的妻子就可以从哥本哈根来到那不勒斯,而且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有了这些发明,生活变得多么丰富多彩人们可以在几年中看见和经历以前生才能看到和经历的事情。我发现,我们的时代是首最有想象力的诗;理性开出朵朵鲜花,而这些花也是属于诗歌的,因为真理是真善美三元素之。从这点来看,我想到了你在我的相册里所留下的话:理性在理性中,是真理;理性在意志中,是善良;理性在想象中,是美。”

  电子书分享平台

  可爱的德累斯顿1

  5年后的1851年夏,安徒生回到德累斯顿的布吕尔特雷斯,和城里最重要的公民起,穿过这区,来到易北河边。在向爱德华科林咨询后,安徒生决定绕开魏玛而行。在此之前,曾经十分和善的张伯伦勋爵原先封为博利尔马科内勋爵给他来了封不友好的信。1848年以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安徒生写信给张伯伦勋爵,问他在丹麦与德国的战争结束后,魏玛是否还会像以前样欢迎他毕竟,他在魏玛直是受到热情款待的。但是看过张伯伦勋爵的回信后,科林认为这封信是极大的侮辱,于是对安徒生建议说:“我希望,作为个受人尊敬从不讨论政治的著名诗人,你会放弃可以随意在魏玛贵族中散步的荣耀的。”

  于是,安徒生选择在德累斯顿与贵族和贵妇们起散步。作为游伴,安徒生邀请了21岁的“小维戈”,他是英吉伯格科林和9郾9郾鲁德森的儿子。维戈不再是个要大人抱着骑马的小孩子了,现在是个高高的充满自信的学生。安徒生途中带了本被媒体炒作且极为推崇的在瑞典,即使是科萨伦这本长期以来有机会就诟骂安徒生的杂志看后也承认,现在是丹麦开始推崇安徒生作品的时代,而不再肆意地指责或用“用恶意擦亮的”弓箭射击。新时代,新观念,所以并不奇怪,安徒生在易北河畔大展拳脚,得到了中欧读者的认同。另个让人惊喜的是,在茨温格的画展上,安徒生再次看到了拉斐尔的圣母玛利亚,自1831年起,他第次在德累斯顿看到它后,就经常专程前往那儿欣赏。

  19世纪50年代,安徒生常去德累斯顿游览时,通常住在施塔特罗姆饭店或是科普切斯特拉斯的贝尔维尤饭店,在那里,可以看到庄严的易北河克罗南大桥王城宫邸和大教堂。然而,大多时候他则住在城外的马克森庄园,位于风景如画靠近“撒克逊瑞士”和波希米亚边界处,乘双轮双座马车到城里要走2小时路程。安徒生在1844年,第次来到马克森,他在他的日记中写道:“这儿看起来就像领主的宅邸,有着巨大的直角塔楼,鸟瞰花园,山谷间美景览无遗。”7年后,在1851年8月,当他再次看到这个围绕着马克森的小镇时,他第感觉就是这里还需要对尖塔,那么它看起来就更像是个土耳其的小镇。显然,安徒生在这里闻到了东方的味道。而且不久以后,他还会遇到这块土地的主人弗雷德里克塞尔勋爵及其夫人。19世纪50年代,他们夫妇二人邀请了欧洲众多杰出人物前来马克森,其中包括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塞尔家早在1819年就在德累斯顿的南部拥有了大块地。弗雷德里克夫人是位富商的女儿,而弗雷德里克则是位法理学家和政府官员。他们两人都是极为聪明且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他们生都怀着这样的信念:“尊敬上帝,博爱众生。”正是因为有如此高尚的情操,他们把大部分的积蓄都花在了这块地的改建上,而这也最终造福了马克森及其700多个居民。塞尔夫人热心于人道主义事业,因此她手里的部分钱还用于科研艺术和社会援助。例如,1831年在这里开设了所孤儿院,紧挨着个酿酒厂个甜菜加工厂和些生产工业铜盐和铬盐的小型工厂。所有这些项目的资金都是由个萨克森最富有的叶岩和大理石采石厂所提供的,它也坐落于马克森。工人们把这些大理石从地表下50米深处黑暗潮湿的矿井中采出。

  正如以上所提到的,塞尔夫妇同时也收容那些白天到处步行自称为艺术家的人们。在19世纪的四五十年代,这些来自当地或海外的艺术家,坐着整修新的四马拉的大马车前去参加各种沙龙。这些客人包括当时著名的作家画家音乐家。如1841年,伯特尔索瓦尔德森就曾在这里度过两周,并且以爱神丘比特及其所爱女子普绪客为题创作了座大型浅浮雕。10年后,当安徒生来到这里时,这作品仍然矗立于此。还有其它的诗人和音乐家,如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德卡尔玛丽亚冯韦伯阿道夫海斯特弗朗兹李斯特以及克拉拉和罗伯特舒曼夫妇等都到过这里。为了感恩,他们为塞尔夫人创作了阿拉伯花式乐曲,第18号。其中,来过的画家有9郾9郾达尔和沃格尔冯沃格尔斯坦,作家有伯绍德奥尔巴克路德维格提克卡尔古兹科朱利叶斯哈默和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还有些欧洲社会中的名流,如奥蒂莉冯歌德爪哇的拉登谢里夫塞尔王子和非洲的阿奎西博奇王子。

  冬天,塞尔家会在德累斯顿的阿玛林斯特拉斯举办极尽奢华的宴会。这种社交会,通常会有很多夫妇参加,主人需在德累斯顿内,马克森外,为客人们提供6070个床位。这儿宁静而优美的风景是塞尔夫人举办的恬静的社交活动的最佳选择。这里的大马车能舒服地装下20个人,是夏天社交活动的熟悉标志。在那些日子,马夫们迎来送往,不断地往返于德累斯顿与马克森之间。19世纪50年代,几乎每年夏天,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都会出现在这些马车上。

  可爱的德累斯顿2

  马克森古老的签名册表明,在塞尔家的聚会上会出现艺术家批评家名流和革命的民主党人,客人们或争论,或朗读,或唱歌,或演奏,或表演戏院里流行的演出。来此散步或远足,美丽的风景绿色的小山和峻峭的峡谷会令人流连忘返。1854年5月,当安徒生在此小住周时,客人们玩起了心灵感应游戏“瓶中精灵”,即桌上放把能回答些难以捉摸的问题的钥匙。轮到安徒生时,他几乎无法抓住这把飘忽不定到处乱跑低声叫了几次他名字的钥匙。当其它人问钥匙安徒生的作品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时,钥匙立刻回答:“品德高尚”

  当时流行的各种科学与魔术也曾出现在马克森的宴会上。画家和物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卡勒斯是客人中的明星之,他是歌德和卡斯珀戴维弗雷德里克的好朋友,同时也是路德维格提克艺术圈的成员。卡勒斯医生除了负责萨克森国王约翰的健康外,也是著名的浪漫主义山水画代表人物,同时还是位作家和妇产科与脑科教授。在他1841年的著作现代颅相学原理中,他在对席勒的头骨精量细查的基础上,深入解析了这位作家的性格。无论什么时候,这位卡勒斯医生都会花上很多的时间用他的头盖测量器来检查这里的客人,然后评价他们的性格。当1855年轮到安徒生时,卡勒斯医生认为安徒生的头属于比较小的那种,他的脑子也不是特别大。但另方面,他说,安徒生的想象与情感中心非常发达,如果上帝在赐给安徒生精神负担的同时,没有赐给他强大的意志与活力,那他早就疯了。

  塞尔夫人生平最大的愿望是通过结交当时的名人,如丹麦作家爪哇国王子,抑或是非洲酋长之子等,为马克森在世界文化领域内赢得席之地。她周旋于这3人之间,他们就好像她的孩子样,代表了浪漫主义的矛盾。正如安徒生在年后的夏天说起,那时,他总是等着陪她前往戏院沙龙和午餐会:“她是真正地关心和爱着我的。”爪哇国王子被允许在离这儿1公里的德国山岗上,建造了座占地5平方米黄铜屋顶的小清真寺。现在,这个清真寺还坐落在那里,安徒生还在那里留下了永久的印迹。1844年夏,当他穿越那里的片树林时,他和塞尔夫人起发现了株漂亮的落叶松树苗被暴风雨吹打得折了半。安徒生马上在那同个岩脊上种了棵新的落叶松,塞尔夫人就把它命名为“安徒生之树”。在以后的岁月里,她全力照顾那棵小树,从头到脚地加以照看,甚至还放了块路牌。10年后,她在这座庄园的另个角落为这位丹麦作家立了另外块碑。那是安徒生有次在她的陪伴下,外出到树林里散步的时候,大声地朗诵天鹅巢,结果受到塞尔夫人的赞扬。她被此情此景打动了,第二天便委托名石匠在块大花岗石上凿刻了几个字:“献给这只丹麦的天鹅,1855年7月11日。”花岗石就放在树林中举行酒会的地方。这种爱的宣言使安徒生深受感动,他和塞尔夫人起看着石匠把自己的名字也永远刻在了花岗石上,他还在自己的这块碑旁种植了车叶草和金丝桃。

  然而,马克森的切并非都充满了田园诗般的气息,每当有新的客人造访时,安徒生身上的光环便会荡然无存,尤其某些男性作家让安徒生极为难堪。作家和新闻记者卡尔古茨科正是如此,当他看到几乎所有荣耀都集于安徒生人时,就非常的苦恼。1856年夏,他决定要从嘴皮子上和精神上解决安徒生,然后再狠狠地向安徒生的屁股踹上脚。安徒生已经确实感到屁股有点痛,因为洛拉庄园里乱跑的只狗已经在他屁股上结结实实咬了口,伤处必须用加盐的白兰地小心地涂搽。卡尔古茨科是当时德累斯顿皇家剧院出名的编剧,也是当时德国主要的年轻作家之。但他也因为过于愤世嫉俗而出名,甚至因诽谤他人在柏林被判3个月监禁。相信当他们两人那晚共进晚餐时,卡尔不会说什么好听的话,安徒生不得不忍再忍,他却用侮辱性的话向安徒生挑衅:“您几乎快成为德国的分子了,可您怎能对德国文化无所知”但事实是,安徒生是个求知欲极强的读者,绝不会把时间浪费在阅读当地小人物的作品上,但是他对德国的文学著作极为熟悉,包括当代和过去的。因此,安徒生听到这些公然的指责当然会很生气。但当古茨科开始攻击安徒生的个人生活和作品时,情况就变得愈发得不可收拾了。首先,他声称安徒生刚刚朗诵的童话柳树下的梦令所有在场女士激动得近乎发狂,听起来伤感动人却混淆人性观念,实际上极为“白痴”。更过分的是,他指责安徒生根本不了解孩子至少是不够了解这个德国的挑衅者进而开始肆意抨击安徒生的私生活和性取向,虽然安徒生怎么回答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在他的日记中重演了这幕情景和这些恶毒的攻击: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可爱的德累斯顿3

  “他古茨科太不会说话了,居然问我是不是从来没有谈过恋爱,为什么我的作品里从来没有任何爱情的描述。我把爱情写成了童话,我就是那样的个人。”

  这种生硬的对话令优雅的马克森宴会极为尴尬,塞尔夫人好像在抽泣,客人们也个接个地回了房间。就像以前很多次样,旦他受到打击,就会在日记中寻求庇护,在那里他总是可以找回勇气和力量。但即使是在最私密的场合,安徒生也只会默不作声地忍耐,而不会选择站出来予以回击。而且,段日子以后,平静又回到了马克森,为了纪念那个日子,大家开始向森林进发,在那块刻有“献给这只丹麦的天鹅”字样的纪念碑上放了个花环。午餐时,卡尔古茨科和位手摇风琴师也在场。塞尔夫人对这两位争得难解难分的人好言相劝,让他们即席以两人的名义做首诗以便和解,安徒生充当“天鹅”角,而古茨科充当“鹰”的角色。除塞尔夫人,林中聚会的还有卡罗琳冯佐尔纳和朱莉伯罗普凡南施密特。佐尔纳夫人是安徒生在德累斯顿沙龙的老朋友,也是名作家,有感于跟安徒生在马克森的会面,后来写了本书克里斯蒂安沃尔格穆特,对此安徒生认为:“她已经记述了我所有的生活和故事。”安徒生觉得很难跟普凡南施密特相处。他读过她写的故事,结果却发现跟她本人样的华而不实。次,当安徒生在马克森朗读完他的童话故事后,做作的普凡南施密特夫人走上前,给了安徒生深深吻,吻得他差点背过气去。在随后的日子里,她形影不离地跟着安徒生,只有当他们起走到大自然中去的时候她才不再跟着他,她已经写了很多关于大自然的故事。但她太胖了,以至于不能远行或爬山。次,安徒生在日记中露出喜悦之色地记道,普凡南施密特夫人本想跟着他们起爬山,但不会儿就头晕得很厉害,终于让人扶着回去了。3天以后,安徒生在日记中对她最后次进行了严厉批评:

  “昨晚打雷了,德累斯顿下着很大的冰雹,今天早上,天色灰白,下着小雨。普凡南施密特夫人坐在雨中说:太伟大了多么美的自然啊她真是太做作了她的做作与对我的追求简直让我受不了,比如昨天我正在马桶上时,她定要知道我在哪儿。”

  是的,在19世纪50年代,安徒生即使躲进浴室也很难躲开女人的纠缠。正如1860年11月他在给科林的家信中所提到的,这个城市里有365个女作家,天个:“她们像云样地涌过来,像苍蝇样在屋里屋外嗡嗡作响。哦她们的叫嚣与恭维是那么华而不实用来在签名册里签名的笔也用光了,昨天还有位上了年纪的女诗人叹息着说:“就只用你滴墨水吧。”

  但德国人和丹麦人在马克森的友谊到1860年左右还是画上了句号,因为两国间新的战争已经风雨欲来。1863年,弗雷德里克塞尔离开了人世,塞尔夫人顿感孤独和责任重大。直到1869年,安徒生才又回到了马克森,那时切都变了。然而,正如安徒生所写的,那幢房子还矗立在那儿,样式陈旧笨拙,但里面仍然温情四溢,只是物是人非。塞尔夫人又老又驼,已经不能站起来拥抱这只丹麦的“天鹅”了。

  小说上传分享

  瓦格纳与李斯特1

  从德累斯顿和马克森到莱比锡或是魏玛只需要天路程。因此,德累斯顿莱比锡魏玛这个三角地带成了安徒生40年旅行与艺术生涯的中心舞台,同时也是他与欧洲关系的中心舞台。而在19世纪,欧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安徒生于18311873年期间所做的30次国外长途旅行中,没有几次不经过德国的这个重要地区,此处对于安徒生来说就是个中转地。正是在这里,他开始或是结束了大部分长途旅行,要么是从丹麦来,要么是回国。而且从这里他可以继续走陆路或是水陆到布拉格慕尼黑维也纳巴黎伦敦柏林汉堡基尔以及哥本哈根。在这片地区,火车公共马车长途汽车以及汽船都可以找到。甚至可以选择在富有但古怪的朋友家里过夜。安徒生的丹麦籍德国出版商卡尔b9郾洛克住在莱比锡。在德累斯顿,塞尔家族在城里有个庄园和套住宅。而在魏玛,是世袭大公卡尔亚历山大首先给这位丹麦作家提供住所。

  安徒生于19世纪50年代对德累斯顿莱比锡以及魏玛的拜访也促使了他与当时欧洲丰富的音乐文化的相逢。他和他在魏玛所遇到的作曲家门德尔松巴托尔德舒曼以及弗朗兹李斯特成了亲密的朋友。在那里钢琴大师李斯特是城里的音乐指导,是他把安徒生介绍给了理查德德瓦格纳以及他的音乐。19世纪50年代没有哪座欧洲城市可以拥有这么多方面的现代音乐生活。而李斯特就是吸引大作家和青年才俊的磁铁。

  对于安徒生来说,音乐在他生中都起了重要作用。甚至在他小时候欧登塞的家里,唱歌跳舞都是这个天才少年最喜欢的艺术形式。在很多很多年以后,也就是1874年,他正在忍受肝病以及精神衰弱的煎熬,还得了风湿病,呼吸困难,因此很长段时间不能到戏院去。当时,他在封信中写道:“我现在不能聆听音乐,这是种折磨。”

  在丹麦,安徒生是哥本哈根“音乐协会”的员。而不管是在家,还是他的长途旅行中,他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音乐和与歌手作曲家以及钢琴小提琴演奏家们的上了。他的旅行报告和日记充满了他所看过的歌剧音乐剧以及戏剧,还有他已经见过和在那些场合下将会见到的音乐家的名字。而关于安徒生文学生涯中的音乐纠缠,可以在他的纪念册中找到大量的材料。他在纪念册里写下了他旅行中所有的纪念,因此成为偶遇或经历的事情的大收藏家,其中包括个人的问候以及来自那个时代杰出作曲家的音乐手稿。这些作曲家们把他们写乐曲的小纸片和自己的肖像或是干花放在起,同时把自己的签名连同真诚和问候起送给了这位丹麦作家。除了丹麦籍音乐家魏兹哈特曼朗以及盖德以外,在这本剪贴簿上还有着当时伟大的欧洲音乐家们的名字:弗朗兹李斯特贾科莫梅耶贝尔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德西吉斯蒙德撒尔伯格克拉拉和罗伯特舒曼夫妇弗雷德里克卡克布莱纳阿道夫汉塞尔特以及其它许多人。他们把对安徒生的问候用当时最时尚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钢琴家波恩哈德库兰德于1833年写的手稿是画在张乐谱上的画谜,由仔细摆成的字母乐符形成了他自己的名字。

  安徒生不会演奏乐器。他顶多会敲鼓,就像1819年他有次去拜访塞尔夫人,在他穿着长袜为舞会上的第夫人跳舞时就用自己的礼帽当作小手鼓来敲的。另外,安徒生还喜欢唱歌。当他还是个孩子时,他那优美的男高音就为他赢得了“来自菲英岛的小夜莺”的称号。在小说幸运的佩尔中,我们就知道了安徒生从小就知道利用自己美妙的嗓音。他是这样描述佩尔的:“他唱得时高时低,有词没词,前后点也不连贯,听起来倒像是部歌剧。但是最令人惊奇的还是他那铜铃般的美妙嗓音。”就像之前提到的,他歌唱的嗓音在他15岁试图加入皇家剧院的过程中丧失了。但是仍然没有人可以阻止他唱歌的渴望。在更多的家庭聚会中,在别墅里,在位于哥本哈根的科林或是奥斯特的家里,或是在他拜访位于索洛的英吉伯格家里,人们都可以听到安徒生“渴望歌唱的心声”。偶尔,特别是在他晚年,安徒生会为他的宾客们敞开歌喉。尤其是在1856年个可爱的夏日夜晚,在巴斯纳斯别墅,当艺术家吉利科鲍曼和他的妻子跳萨尔塔列洛舞时,安徒生就用种意大利男高音为他们歌唱。

  在这种与音乐的联系中,人们很难忘记在安徒生的许多戏剧喜剧以及轻喜剧中,音乐都是演出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并不仅仅是最后刻才粘贴在情节中的东西。在安徒生的许多剧本中,零星的当代乐曲就像阿拉伯花饰样缠绕在情景对白以及台词中。安徒生,这个勤于写民谣和歌曲的作家,在他写那些音乐喜剧清唱剧以及其它为了不同的节日场合而作的抒情文章时,经常会坐在那儿哼唱些乐曲片段。这直是个特殊而有节奏的创作过程,而这个过程在他的小说幸运的佩尔中阐述得很清楚:

  瓦格纳与李斯特2

  “在部乐曲中,有时会带有歌词,其音符是上扬的,而这些音符不能与歌曲分割开来。这样,无数的短诗就创作出来了,有节奏又有感染力。这些音符用含糊不清的声音唱出来,好像有种羞涩和担心被别人听见的感觉,又似乎在孤独地到处飘浮。”

  通过追踪音乐在安徒生的整个生命中所起的作用,我们可以做如下结论:作为个成年人,安徒生几乎每天都要聆听或是思考音乐。尤其是他每次去剧院朝拜音乐,无论是在哥本哈根的家里还是旅行中,他对音乐的热爱都得到了满足。在那里他通常都可以获得个免费听众的席位,或是借到包厢的座位。在戏院的半黑暗中,每个人都可以观看别人,同时也被别人观看,而安徒生对这些形象和肢体语言都很熟悉。这是个幻想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语言手势以及音乐流淌在起,为听众变幻出个完全不同的现实。而安徒生比大多数他的同辈人都要更相信这个现实。当安徒生坐在戏院或是音乐厅里时,通常并不是作曲吸引住了他,而是音乐中的艺术因素抓住了他。因为音乐通过演奏它的音乐家们散发出种神秘的魔力,而安徒生把这些音乐家们叫做“暴风雨精灵”。这种创作出个不同的更高现实的演奏,尤其体现在当时最伟大的音乐天才弗朗兹李斯特身上。安徒生是在18401841年的近东之行中在汉堡第次听到他演奏。当利贝斯特劳姆的音符慢慢消失后,李斯特倒向后面,两眼直直地看着空中,就好像在寻找座看不见的色彩音调和思想之桥,就像安徒生10年前在影子里描绘的那样:

  “音调就像座连接天堂和世俗的彩虹桥。色彩音调以及思想是其中的三位体。世俗的东西被不同的色彩力量表达出来,而色彩反过来又被强大的音调显示出来,而音调又把音符隐藏在心里的最深处仅仅音调就有能力释放出从我们的心灵里唤醒的谜样的思想。”

  通过这段话,我们就可以明白安徒生为什么会时不时地迷上詹妮林德。在安徒生的生中,他不断地告诉世界,直到他在舞台上看到她,他才懂得了“艺术的神圣”,也才开始意识到他自己的艺术最深刻的面。但是詹妮林德仅仅是吸引了安徒生很多年并把他领到真正的情感领域的众多给人以激励的音乐家之。其它人还包括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奥利布尔钢琴演奏家撒尔伯格以及他的死对头弗朗兹李斯特。李斯特演奏他的音乐时带着种力量和种脆弱,可以震撼听众,同时也让自己经受痛苦和欢乐。

  安徒生并没有任何对于音乐的理性理解。在我的童话人生里,他说他衡量首音乐的标准就是“种普通自然的感觉”。用别的话说,这种标准是处于直觉的,没有经过分析的;假如我们相信幸运的佩尔,这种标准就好像是“个渗入脊背深入到每根神经的炽热的吻”。对于安徒生的眼睛和耳朵来说,跟音乐有着这么多精神活动的联系是种时髦的做法,而他对于这种做法是很挑剔的。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期间,他曾好多次指责李斯特,尤其是对瓦格纳的艺术表达太理性太矫揉造作了。安徒生和丹麦作曲家哈特曼意见很致。哈特曼说理查德德瓦格纳是索伦克尔恺郭尔的音乐答案。他的音乐和心灵对话太多,而和想象对话太少。但是安徒生从来理不清自己和瓦格纳的音乐的关系,因为他对现代音乐也不感兴趣。这种分歧可以在幸运的佩尔中找到线索。书中,年轻的主人公是瓦格纳的誓死追随者,而年老的唱诗班指挥则是个极端的怀疑论者。把瓦格纳的歌剧作为自己论证的论点,安徒生说“猜测并不是音乐的材料”;它只是充满了感情的东西,这种感情是高于音调中的诗歌的。

  安徒生喜欢听的是来自人们大脑深处下意识的声音。所以他认为音乐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应该反映人们美丽无邪的面,同时降低反映人性恶魔和扭曲的面。但是他自己禁不住被瓦格纳的经典乐章所吸引,尽管这需要他耗费相当大的精力。安徒生第次听汤豪舍的前奏曲时,他是莱比锡整个剧场里唯个鼓掌的人。1852年当他参加弗朗兹李斯特在魏玛举行的首次公演时,他当然也是深受感动。帷幕刚刚落下,李斯特满怀热情,气喘吁吁地跑到这位丹麦作家所在的包厢。作为个皇家音乐指挥,李斯特负责这个具有争议的歌剧的演出。他认为这是个非常浪漫的故事,故事中个身着银色铠甲的年轻骑士为他的美貌新娘而战,天鹅牵引着他所乘的船助他航行,李斯特认为这个故事肯定会深深吸引这位丹麦童话作家。李斯特满怀期待地问:“安徒生,你觉得怎么样”安徒生在听完如此冗长的歌剧后感觉到精疲力竭了,他说:“我已经累得半死了。”

  瓦格纳与李斯特3

  但是在19世纪50年代,在音乐方面对安徒生挑战最大的是弗朗兹李斯特。1840年,他在汉堡首次听到李斯特的演奏,并且他将这次邂逅写成了位诗人的杂货店的序。在这本书里,以第人称出现的主人公带着对死亡和重生的探讨踏上了漫长的旅程。在那个时候,安徒生很难确定是李斯特控制着钢琴还是钢琴控制了李斯特。不管怎么说,他的演奏充满了生机和力量。后来安徒生在他的本游记中写道:“他李斯特的手指简直就像是铁路和蒸汽机。”李斯特飘逸的长发黑色的燕尾服清秀的面孔和他超乎寻常的细长的手指,以及他的整个舞台形象,都给安徒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我面对面看到了李斯特。这些伟大的人物和山峦非常相似。最好是从遥远的地方观看他们。那个时候他们被光环围绕。他们看起来好像进过整型外科医院,身体变得笔直。他的身上还有些蜘蛛似的充满魔性的东西。他坐在钢琴旁边,脸色苍白但是热情洋溢,对我来说他好像个将要解放其灵魂的魔鬼。每个音符都像是从他的血液和灵魂中蒸发出来,对我来说他好像在受着痛苦的折磨但是当他演奏的时候,他的面色恢复了活力;他就像是从魔界出现的个圣灵。那音符就像是叮咚的滴水声,女士们的眼睛都闪着光。音乐会结束时,无数花环向他抛去。这些花环大多数是由服务员带来,然后让人们抛给这位音乐家。”

  后来安徒生有很多机会听弗朗兹李斯特演奏。例如1846年在维也纳,在那里他甚至厌倦了参加“演出”。他对于主次键之间频繁切换所引起的音调变化也不是太热衷。在音乐会期间,琴弦根接根崩断。同时,大厅里面特别炎热,空气炙热,所以安徒生不能很好地整理他的思路。他在日记中写道:“他是个用音调演奏的狂暴的精灵。他是个用音调变戏法的人。我为之感到惊奇,但是不能为之感动。”

  但是1852年在魏玛,当安徒生被介绍给李斯特和他的同伴卡罗琳维特根斯坦公主的时候,他心动了。据说这位公主逃婚,带着她15岁的女儿跟位俄罗斯贵族私奔。现在她背负着罪过和李斯特在魏玛生活,在魏玛,李斯特自从1842年起就被世袭大公亲自任命为这个城市的皇家乐队指挥和编剧。魏玛是各类才俊自由发展的地方,同时他们也以杰出的成果回报了赞助人,凭着他所谓的“未来派音乐”以及对这个精神上的国中之国和艺术温床的忠诚,李斯特成为个成功的范例,他为卡尔亚历山大大公实现其复兴歌德和席勒时魏玛“黄金时代”的梦想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当安徒生被迫离开德国3年后,他于19世纪50年代又回到了魏玛,当时关于李斯特的传闻正处在巅峰状态。关于这位钢琴大师的数不清的传言主要来源于他与那位公主的暧昧关系,那位公主信奉天主教,是俄罗斯人,抽大雪茄。但是这些传闻还和李斯特与其庞大的女性听众间直存在的暧昧联系密切相关。

  欣赏是相互的。弗朗兹李斯特也非常赞赏女性,私下里访问他的贵族夫人的涓涓溪流可以汇聚成大型的水库。对此维特根斯坦公主非常清楚,她甚至宣称像李斯特这样的男人“需要各种类型的女人,正如个管弦乐队需要各种乐器样”。她相当清楚如何讨好她的男人,每当李斯特长途旅行回来,她都会用长杆的红玫瑰点缀家中的地板。概括地说,她是个品味很高的公主。尽管安徒生已经习惯了与思想解放的妇女在起,但是在他的眼里,这对夫妇有点过于解放和危险:

  “他和这位公主对我来说像燃烧着的狂躁的精灵。他们可以马上温暖你,但是你不能靠近他们,否则你就会被烧毁能见到这两个激情的人和了解他们的故事是种难得的幸运。”

  1852年5月安徒生在这对夫妇位于杰尼尔斯特斯的家**进晚餐的时候,他被邀请在餐桌上朗读他的故事。和往常样,当他出了丹麦,遇到大群新的听众的时候,安徒生会选择朗读夜莺和丑小鸭,不管使用什么语言,这两部作品都会很快让他和他的生活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然后,客人们到起居室喝咖啡。这里有李斯特的钢琴和个巨大的音乐书库,屋子里满是巴赫海登瓦格纳和舒曼的手写稿。墙上挂着柏辽兹瓦格纳和舒曼的画像。在钢琴上方有幅肃穆的贝多芬面部石膏模像,在靠近门的地方挂着贝蒂娜9郾阿尼姆创作的幅主题欢快的作品,其中描绘了丘比特拿着乐谱戏耍的情景,是送给“小淘气弗朗兹李斯特”的。喝咖啡时,安徒生恰好坐在维特根斯坦公主的旁边,当时她身着件绿色的形状怪异的外套,并抽着根黑色的大雪茄,她很有兴致地跟安徒生就犹太法典费希特和黑格尔进行了哲学讨论。

  电子书分享平台

  瓦格纳与李斯特4

  他们直到1855年和1856年才再次见面,当时李斯特对安徒生的科尔斯顿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但是那个时候,安徒生已经对李斯特和他的公主感到越来越厌倦了。这是因为舒伯特告诉这位丹麦作家,那位公主的女儿已经离开了她的母亲。而且有传言说李斯特和理查德德瓦格纳的妻子过往甚密。安徒生听信了这些传言,并把这些丑闻写在了他的日记里。同时他感觉到他已经受够了魏玛音乐圈里这种放荡不羁的生活方式。他1857年的旅行期间,他终于冷落了这两位“效果音乐家”,这是他对李斯特和瓦格纳的称呼,他没有参加这个城市的纪念宴会,也没有使用他独有的免费门票参加庆祝演出。在他短暂的访问期间,参加次李斯特的音乐会对他来说已经足够了:

  “音乐充满了狂野优雅和朦胧。好多次铙钹敲碎了,我第次听时,以为是盘子打碎了。我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里,该死的音乐。”

  考尔巴克和马克斯国王1

  19世纪50年代,安徒生常常往来于魏玛和慕尼黑之间。正如当时的波特尔索瓦尔德森,他在这两个地方都很受欢迎,可以在所有的剧院自由出入。正如在德累斯顿他可以求助于皇家医生卡拉斯,在慕尼黑,这位丹麦人又雇用了吉尔特医生,后者既是枢密院官员又是巴伐利亚国王的皇家医生。慕尼黑直是安徒生最喜欢的欧洲城市之。19世纪40年代,他在此与画家威廉冯考尔巴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离英格里花园不远是画家的私宅,还有总是充满了衣不蔽体的模特和弹奏吉他的艺术同僚的宽大有趣的工作室。而这位童话作者是这里的常客。就像考尔巴克的女儿在她回忆录中所说,那个丹麦人来得跟燕子般勤。

  1860年,热情好客的考尔巴克绘制的幅画成为对安徒生的童话天使非常有名的诠释,在此后很长段时期,只要作者想要衡量他的声誉,这幅画就是个主要指标。在19世纪60年代他所游历的许多城市甚至是如西班牙和葡萄牙之类的异国安徒生都能看到陈列在商店橱窗里的考尔巴克的天使的复制品和小相片卡。当然了,安徒生的名字没有出现在画上,但正如他在给汉里科家的封信里所说,那种感觉就像是“我的思想和我的作品在向我问好”。1860年的夏天,安徒生到访时,考尔巴克告诉他由于拥有用于复制的铜蚀刻版,维也纳的艺术商印制了许多“天使”的复制品并因此成为了巨富。同时考尔巴克也不断接到需要油画“天使”的订单。他总是在工作室放上两三件成品以待随时出售。

  安徒生喜欢位于奥伯加顿斯特拉斯的威廉冯考尔巴克家的闲适气氛和家庭聚会。早些年安徒生总能在他家门口受到考尔巴克小孩3个女孩和1个男孩的欢迎。他们总是很兴奋地朝屋里叫道:“亲爱的安徒生来啦”画家的女儿约瑟夫后来常常回想起这些难忘的时光。那时,这位丹麦童话作家常到他们家做客,并使大人小孩并陶醉于他用断续结巴的德语讲述的童话。约瑟夫的侄女同样难以忘记这位丹麦作家。19世纪60年代所有小孩都已长大成人。次在考尔巴克家的晚餐之中,安徒生突然同所有女士道退到了起居室并要了剪刀和纸张。然后他边讲述他的童话生涯边开始剪纸。他的话语纸张的沙沙声和微弱有节奏的咔嚓声渐渐把人们从真实的现实带入了童话的世界。侄女还回忆了另件事,刚好推翻了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不喜欢小孩的谣传。当时,她带着她的小女儿到考尔巴克家。出于对他极大的信任,女孩把她最漂亮的跳娃娃交给了这个奇怪高大的男人。他谢过她,并立即让跳娃娃在草地里蹦跳以此逗乐了两人许久。后来女孩的母亲觉得该和其它人会合了,就让两个玩耍的孩子快去。但安徒生首先要回到自己本来的角色。为了避免不必要地吓到小女孩,他只好给了跳娃娃个吻别。他转向那位母亲,说:“等她长大到能读我的童话时,我早已不在人世了。请你告诉她我是谁,告诉她我们在起玩得有多开心。再告诉她我还吻过这玩具,还有你”他对着跳娃娃说:“你定要把这吻留到那时候,再把我的吻还给她,你听见了吗”

  19世纪50年代安徒生游经慕尼黑时,除了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