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 19 部分阅读

作品:安徒生传|作者:51536110|分类:其他小说|更新:2025-07-05 20:20:42|下载:安徒生传TXT下载
  接受时说道稍后我们会讨论这个戏剧。下定决心的安徒生向“铣刀协会”发起了反击,好像也被自己所具有的勇气和意志吓了跳:

  “我的朋友们说他们从未看到我如此愤怒,如此坚定,充满了复仇的怒火但它必须爆发出来必须展示出来所有这些需要的就是决心”

  多年以来,许多人都误解艺术家内心的这种力量是种虚荣和自以为是,有人称之为妄自尊大。然而,在安徒生的生活或作品中,没有个时期像18401850年这段时期如此真实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在容易引起他人敌意却可以理解的自信中,安徒生像孔雀样展示着自己的美丽羽毛。他用这种方式为自己和自己的艺术在丹麦树立了种偏狭和土气的形象,与在国外大受欢迎形成了鲜明对照,而且1840年前后他在国外的声望与日俱增。这意味着,即使在魏玛,他在受邀前往宫廷或皇家宴会时都会打扮得漂漂亮亮,携带着佩剑,戴着三角帽。当然,他当时给在哥本哈根的科林家写的信中提到了这些,但他的信总是遭到抵制和怀疑。

  国外的热情与丹麦的沉默形成了鲜明对照,这自然会使安徒生苦恼万分。每当他从国外回来听到些闲言碎语,或在国外的风光国内无人知晓时,他就会在愤怒和绝望的信中发泄不满,对“铣刀协会”进行痛骂。“在我的祖国,有些人否定我没有多少人比我更加热爱丹麦了,但那些人因为条小虫闪闪发光便向它吐唾沫。我最难过的时光是在国内,愿上帝宽恕他们吧”

  但是,丹麦的批评家从来也没能阻止安徒生在文学上的成就。他实现了征服全部的伟大计划,这个计划自他1819年到达哥本哈根以来就直在他的心中萌芽发育,最后,他发现自己要成为名作家。19世纪二三十年代,没有人能够控制住安徒生,包括些苛刻的赞助商**的校长精通圣经的家庭教师像科林家这样备受尊重的公务员家庭,或者十来个目标致的疯狂的批评家。1839年初,当安徒生的童话和小说即将在瑞典出版时,他像是诗歌里的拿破仑样评估着自己的作战情况,为未来的征服进行规划:

  “我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极为广泛的认同。德国和瑞典已被征服,小小的丹麦不久就会为此而自豪地说:这个家伙简直就是天才那时我就会将丹麦收入囊中今天,兰佐布雷顿伯格邀请了我,他对我在德国获得的成功非常高兴,但我如何才能征服法国和英国呢我必须征服这两个大国,那时我才能休息征服了它们就征服了欧洲,就获得了保险。”

  .b2.

  与“铣刀协会”共进午餐1

  “铣刀协会”的领导人约翰路德维格海博格曾经对安徒生持肯定态度,那是在安徒生出版第部小说徒步之旅1829的时期。当时,海博格对他的肯定态度对他的作家生涯取得突破性进展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但是,19世纪30年代安徒生作品中的浪漫主义倾向变得越来越明显,文学创作中的哲学和美学嘲弄风格逐渐使二人分道扬镳。

  1838年8月,安徒生在丹麦的次大型宴会上感觉到了不妙。这次宴会由克里斯钦的海博格家主办。宴会上,客人们用掉了大量食物和葡萄酒,正是这次宴会使安徒生得知索伦克尔恺郭尔对他即将出版的只是个提琴手进行了否定性批评。之后在海博格家,安徒生预感到风暴即将到来,便通过信件向他认识的几位女士表达抱怨之情并寻求安慰。他说,在海博格家那段时间,有人阴谋反对他,他感觉到有种东西正在酝酿之中:“我知道,那些批评巨头们正在默默计划着围攻我的奥林匹斯山。”

  站在安徒生边的9郾.莫勒和浪漫主义者,如b9郾9郾英吉曼亚当奥伦施拉格和奥斯特,站在另边的有9郾.海博格亨里克赫兹卡斯顿霍奇克里斯蒂安穆尔贝奇,起初还有索伦克尔恺郭尔。1839年,法国人泽维尔马尔米埃的专著丹麦与瑞典文学史出版,这让“铣刀协会”对安徒生更加敌视。这本专著对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推崇备至,对他和他的作品进行了详细介绍。这是本国际性参考书,在与丹麦有关的题为“新文学”的章中,马尔米埃将丹麦的其它年轻作家压缩到了10行,以便腾出16页空间介绍年仅34岁的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马尔米埃从1837年到1838年直居住在丹麦。在此期间,他不仅成为奥伦施拉格的女儿玛丽亚的心上人,还与安徒生成了好朋友。接下来的几年,这位法国人关于斯堪的纳维亚文学史的著作闻名欧洲,为全世界看待1840年前后的丹麦文学定下了基调。马尔米埃1839年关于安徒生的文章与他两年前在巴黎评论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极为相似,安徒生本人提供了大部分传记材料。但这两篇文章最大的区别在于,马尔米埃的这本着作是本文学史,对世界如何看待丹麦新文学影响极大,持续时间长达几十年。而且,他的著作实际上只关注唯个值得重视的丹麦作家: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马尔米埃1837年在巴黎评论上对安徒生的介绍,是以安徒生本人对自己文学生活的评价为基础的,这从安徒生童话的法文版序言可以看出来,这本童话后来在1861年又被翻译回丹麦文。书中有段关于马尔米埃在19世纪30年代后期与安徒生“合作”的叙述:

  “天,我正居住在哥本哈根,位高个男子进入我的房间。他不太优雅的风度和庸俗的举止可能会使有修养的女士感到不快,但他善良的眼神和开诚布公的面容立刻赢得了我的好感。此人就是安徒生,我的桌上放着大堆他的作品。我们随即相互介绍自己,之后的几个小时,他敞开心扉,以诗歌样的谈话赢得了我们彼此之间的信任。安徒生给我讲述了他所遇到的种种艰辛与困苦。当我问到些关于他的生活问题时,他对我说道:1805年,我出生在欧登塞”

  这次谈话的时间是1837年秋,接着马尔米埃开玩笑似的问安徒生,现在全欧洲是不是都知道他讲的这些,于是这位丹麦作家回答道:“我属于全世界就让大家都知道我的想法和感觉吧”事情就是这样。在18391840年间,马尔米埃在巴黎评论上发表的这篇介绍安徒生的文章传遍了整个欧洲,甚至拜伦也通过法国驻丹麦大使向这位丹麦作家传达问候,以示欣赏。而另方面,约翰路德维格海博格却对安徒生这种以丹麦其它所有作家为代价来自我宣传极为厌恶。18391840年的天,当海博格在大街上遇到安徒生时,他讽刺道:

  “我知道,你的作品已经被翻译到欧洲南部,在德国报纸上大受好评。我想你肯定知道这是如何做到的那是你的出版商替你出的钱。”“噢是这么回事吗”安徒生回答,“我想你也肯定知道,我们的出版商都是个人,他没有对你的书表示肯定,那就显得有些奇怪了。”“是的,”海博格大声说,“他没有为我的书出钱,这也显得有些奇怪,不是吗”

  1839年,在前往瑞典南部斯科纳的途中,安徒生遇到的是穆尔贝奇的批评之声,而在返回的途中,在兰德,却受到了学生们国王样的礼遇。安徒生回国后,海博格立刻对其进行了讥讽性问候:“我要是去瑞典,你必须跟我起去,好让我也享受下这种礼遇”安徒生风度翩翩地回答道:“跟你的妻子起去吧,这样你会享受更加高级的优待”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与“铣刀协会”共进午餐2

  但是,“铣刀协会”领导人并不接受马尔米埃这种对当代丹麦文学如此小范围的肯定。1840年,他在科学评论年鉴上对法国人的这本仅推崇安徒生的书表示反对,称丹麦和北欧的现代文学终究比不入流的安徒生作品丰富得多。海博格早在1839年的德国之行就感觉到了马尔米埃这部肤浅之作造成的影响,当时许多人问他的问题,几乎无例外都是关于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据安徒生所讲,当听说海博格即将在学术杂志上发表反对言论时,马尔米埃推测说:“如果他写百篇反对我的文章,我就写三千篇反对他的文章海博格是个在丹麦风光而在欧洲无足轻重的诗人,欧洲人感兴趣的是奥伦施拉格和安徒生先生”

  对安徒生来说,这简直就是首悦耳动听的音乐,而且也是事实。但是说句实话,马尔米埃的著作的确有些片面和肤浅,甚至安徒生自己也在1839年12月给亨丽埃特汉克的封信中承认道:“他太喜欢我了,那个可爱的马尔米埃,但不幸的是,他的书有些缺乏说服力”

  1840年前后,海博格与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进行了摊牌。他有个忠实门徒叫克里斯蒂安穆尔贝奇,早在1830年,穆尔贝奇就已经对年轻作家的童话鬼中的语言运用进行过嘲讽。18331834年冬,这位身兼历史学家哲学家作家批评家和皇家剧院顾问的博学之士,在重量级刊物文学上对安徒生的两部诗歌集进行了评论。安徒生的文学作品再次受到打击。

  当讲给孩子们听的童话故事出版后,穆尔贝奇对安徒生的批评之势与日俱增。这也许只是种嫉妒,但他对安徒生作品的看法从开始就没有发生过改变,这在1830年他写给安徒生的封信中可以看出来,而且与“这种轻率地对待形式”有关。因为在穆尔贝奇看来,这会忽视艺术的向心力和形式的重要性,从而“毁灭诗歌艺术”。

  穆尔贝奇是皇家剧院终身顾问,但很少露面,对演员或演出剧目几乎都不熟悉。但在18391840年这段关键时期,大家对安徒生的戏剧黑白混血儿和摩尔少女众说纷纭之时,穆尔贝奇的手里握着件强大武器,最终他使用了它。安徒生这部乍看上去措辞连贯构思精巧的戏剧遭到了穆尔贝奇的彻底否定,而穆尔贝奇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毁掉这位自鸣得意的浪漫主义者的前程。

  出于这个原因,黑白混血儿在皇家剧院公演前接受了连串“审判”。1839年3月,穆尔贝奇把对这部戏剧的批评递交给了剧院的管理层,对其大加否定和指责:“枯燥乏味语言稚嫩毫无意义轻浮琐碎虚假做作。”在对剧中男主角的分析中,穆尔贝奇写道,安徒生不明白如何将他的黑白混血儿描写成个有意思和高尚的形象:“他和其它人样,仅仅是个感情用事的成语贩子。”

  “我被个暴君蹂躏了”1839年复活节清晨,安徒生在给爱德华科林的封信中写道,他抱怨说自己的最后三四个剧本都被剧院否定了。于是,安徒生决定以牙还牙:“我的戏剧必须公演,否则我就自己演我不能也不会容忍这种不公平。我的朋友必须站出来为我说话,否则就不再是我的朋友”

  结果他们都站出来支持安徒生。经过剧院管理层人员的激烈斗争,黑白混血儿被接受了。能有这个结果,主要是因为剧院老板弗雷德里克冯霍尔斯坦发现,最后幕有个关于奴隶的场景非常引人入胜。他告诉安徒生,这种炎炎烈日下的人口贸易,就是看戏看得再多的哥本哈根人也会伸直了脖子,聚精会神地看下去。“奴隶市场,我们见得并不多噢,对了,这当然会是个壮观场面我必须坦白跟你说,这个奴隶市场正合我的口味”

  皇家剧院的成功1

  黑白混血儿首次公演正好赶上丹麦国王腓特烈六世去世和克里斯蒂安八世宣布继位,此时是1839年12月。当时在戏剧舞台方面已经有些问题需要解决,12月末的首次公演也推迟了几天。从他在北方饭店的窗户,安徒生能够看到霍尔芒斯运河的景色,远处还隐约可见厄勒海峡,近处则有个铁匠铺的大烟囱。他饶有兴致地看着剧院入口旁来来往往的车辆,看着布景工往里拉大棕榈树和草棚。就在首次公演那天清早,人们争相排队买票时,腓特烈六世去世了,首次公演不得不再次推迟。在这种举国悲恸的时刻,安徒生并没有为继承亡夫遗产的皇室其它成员或丹麦臣民伤心,而是为自己悲伤不已,因为这个可怜作家的作品又被搁置在边了。剧院会关闭多长时间呢会不会像某些人说的那样,哀悼期将直持续到新年呢

  但在1840年1月,剧院海报就又张贴在了大街小巷。到了2月3日,皇家剧院再次恢复生气,开始上演黑白混血儿。这天,大厅里座无虚席,同时也象征着新任君主任期的开始。仅此就意味着此次演出已经大获成功,因为新任国王也出现在剧院,谁还胆敢对这场演出进行嘲弄呢

  克里斯蒂安八世和皇后卡罗琳阿玛莉不仅与安徒生非常熟悉,而且对他的这部戏也是耳熟能详。他们曾于1839年在吉塞菲尔德见过安徒生,当时安徒生为他们演唱了些歌曲,并表演了剪纸。其中有张太阳的剪纸,其中的每道光芒上面都写有行小诗,这给王妃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皇后曾邀请安徒生到哥本哈根的皇宫,给他们朗读他创作的新戏剧。但是,取悦王室是回事,获得观众的肯定又是回事。黑白混血儿能获得他们的肯定吗首场演出的整个晚上,作家都仿佛如坐针毡,注意力会转移到海博格夫人身上,会又转移到尼尔森夫人身上,会又转移到赖奇医生舞台上的其它演员以及底层和包厢的观众身上。安徒生想,起初几幕观众都表现得异常安静,甚至连精彩场景也没有打破观众的沉默。他们难道点也没有激动吗

  他们的确激动了。正如剧院老板霍尔斯坦预言的那样,这部戏可让哥本哈根那些经常出入剧院的戏迷们开了眼。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如释重负,几天后,他向亨丽埃特汉克详细描述了这次首场演出:

  “在第4幕,观众的血液开始升温,到了第5幕,便开始,之后便落幕了整个剧院片欢腾今天国王让我去见他,他显得非常亲切,说他对这部戏取得的成功感到非常高兴。”

  正如b9郾9郾英吉曼所形容的那样,黑白混血儿是“幅大洋彼岸的画作,用的是强烈鲜明的热带颜色和真实壮丽的调色板”。这个说法并非风马牛不相及。同时,我们也不难明白,为什么甚至是安徒生的老朋友脾气暴躁的商人的曾在19世纪30年代热恋着安徒生的卡瑟琳娜布热尔也对这部戏中的奴隶权力原始爱情和贵族出身着迷不已。这部戏的社会寓意就是:“如果个人灵魂是高贵的,那他就不会沦为奴隶。”

  这部戏是安徒生所写的戏剧中最好的部。正如剧中第5幕所说,“如果绳子拉得太紧,什么事都可能发生”这句话不仅非常适用于主人与奴隶的关系,而且也适用于戏剧写作本身。在安徒生所写的为数不多的戏剧中,像黑白混血儿这样将整个5幕的角色诗句舞台动作和主题控制得如此灵活自如,是不多见的。其原因在于,安徒生不必使出浑身解数来创作整个戏剧,而是借用了法国查尔斯雷巴尔夫人新近撰写的篇小故事当中的情节全部角色甚至是大部分主题。这篇故事刊登在1838年的巴黎评论杂志上,马尔米埃在前年所写的安徒生传记就刊登在这本杂志上。安徒生在将剧本交给剧院时,他或者主动忽略了这个事实,或者忘记注明这个故事的来源。后来,当剧本以书籍形式出版时,来源再次被省略,书的副标题为:“原创5幕浪漫剧”。安徒生在1840和1843年两次写给亨丽埃特汉克的信中曾提到,雷巴尔夫人写的那个故事是“我在剧中所借用的个法国小故事”,“它为我提供了黑白混血儿的素材”。对此,你也许会说这是被证明了的事实,这些话也仅仅是种轻描淡写的掩饰,但实际情况远远不是这样。

  黑白混血儿不仅仅是部戏剧,因为该剧通过大胆聚焦于奴隶问题,同时与个人的精神和肉欲相联系,为这个法国故事赋予了种更为广阔和创新的内涵。戏剧吸引人的主题可以称得上是戏剧中的戏剧,这也完全是安徒生自己创作的。这个主题贯穿于5幕剧始终,直到最后的救赎时刻,即率真的白人贵妇塞西莉以迷人可爱的海博格夫人形象为原型与美丽的黑白混血少女紧紧拥抱,重新聚在起,而少女的自由正是塞西莉与另外个女人用钱在奴隶市场买来的。

  皇家剧院的成功2

  这部戏剧讲的是权力和沦为他人和自己欲望的奴隶。人类的动物性在19世纪30年代逐渐引起安徒生的兴趣,并在黑白混血儿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两年前,安徒生曾在只是个提琴手的第10章里,痛快淋漓地对这种魔鬼样的欲望进行了分析:“兽性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有的是凶残的狼,有的则是知道如何在地上爬行的蛇。兽性已经被赋予给我们,现在的关键在于,是我们还是这种兽性拥有更大的力量。”

  对这种安徒生所谓的“血液中的野蛮”进行探索,逐渐成为19世纪30年代安徒生3部小说的主题,并在黑白混血儿中更进步,将束缚人类欲望和感情的绳索解开。在这部戏剧中,人类的动物本能已不再被视为种应该惧怕和反对的疯狂,即在只是个提琴手中对克里斯蒂安的教父进行的描述中所说的那种状态。相反,在黑白混血儿中,安徒生现在似乎是允许人类内心的兽性取得其应有的地位。他进步将欲望作为种力量加以研究,这种力量不仅是邪恶和贪婪的,而且也可能是性爱情和艺术中种具有创造性和青春活力的因素。1838年11月,当安徒生住在哥本哈根的北方饭店里写作黑白混血儿时,他高兴地向亨丽埃特汉克透露说,有个黑人仆人伺候令他非常激动,但之后他便突然变得严肃起来,看了眼自己越来越像面镜子的作品:

  “根本没有什么华丽的戏剧服饰,我在诗句中展示出来的都是些人类的情感我的邪恶血液和高贵自我。这部戏剧将决定我将来是为舞台工作,还是仅仅当个小说作家。”

  在18391840年短短的冬季里,11场黑白混血儿演出,有5场都座无虚席,其余几场观众也非常多,但穆尔贝奇场也没看。对此,安徒生在给亨丽埃特汉克的信中说:“这太正常了”当安徒生成功的消息传到欧登塞时,份名为 的报纸报道说,哥本哈根的观众表现出很长时间都没有见过或听过的热情,这肯定会让作者欣慰不已。评论界也给予安徒生极高评价,几乎都对他的这部作品欢呼喝彩。在片欢呼声中,唯个不同意见来自于份杂志的匿名文章,其中强烈暗示说,安徒生盗用了篇法国故事的情节,这篇故事即将由名为“r”的杂志翻译出版。对此,安徒生的反应异常冷静,因为他完全可以反击说,9郾9郾海博格的戏剧仙女就是以路德维格提克的德国童话为蓝本的,奥伦施拉格创作的著名丹麦戏剧黄金时代中,阿拉丁这个角色也并不是他的发明。

  但是,这个不知名的反对声被片喝彩声淹没了。在相对的平静中,安徒生收到了皇室给予他的1000银币和朋友们赠送的礼物,其中有枚克里斯蒂安八世给的钻石胸针和期待已久的剧院皇室包厢席。奥伦施拉格索瓦尔德森赫兹和其它人都在皇室包厢席有个编号席位,可以与皇室大臣外交官和其它政府高级官员起看戏。他最终不必再委身于那些普通的包厢客人,包括总想把安徒生占为己有的寡妇卡瑟琳娜布热尔,现在他已经不再需要她了。“欢迎和我们起去野餐”索瓦尔德森在安徒生环视他的新席位时对他说道。海军准将伍尔夫则带着些粗鲁和玩笑的味道说:“我们这儿怎么有这么多该死的作家安徒生阁下居然也坐在这个座位上,到底是谁给这些人座位的”但安徒生认识伍尔夫,于是回答道:“有两位绅士给我们座位,阁下您的座位是国王陛下给的,我的是上帝给的。”同时,他拿出国王给他的带有16颗钻石的胸针,炫耀说:“这些钻石里有颗最大,四颗特别漂亮,其它的小些”这枚胸针是在皇室接见他时给的,当时9郾9郾海博格和作曲家9郾9郾9郾哈特曼得到的是宝石。

  但是,面对这突然而至的桂冠,安徒生却没有时间充分享受其中的乐趣。他在1840年1月和2月间的作品数量,给我们的感觉是位自负和贪婪的作家在“批量生产”文学作品。因此,在给朋友的封信中,他不得不为他的“信债”,即写信少而道歉,而这也是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生中所欠下的唯“债务”。很容易理解他为什么在写作上感觉有些不堪重负了。1840年1月,安徒生为学生联合会写了几篇作品,以悼念已故国王腓特烈六世,其中包括部关于国王为解放农奴而指挥战斗的清唱剧。几个星期后,当学生联合会再次请安徒生写部喜剧以纪念忏悔节时,他才打算婉言谢绝。因为此时,他还要为9郾9郾霍尔斯特的晚会写首诗,要为女演员安娜尼尔森写篇后记,要为演员路德维格菲斯特写篇轻歌舞剧独白。因此,他勉强同意为学生联合会起草篇忏悔节戏剧的提纲,名为空无。他匆匆写了几幕,其中有些对白,剩下的学生自己补全。除了这些每天的小事,安徒生全身心投入了下部名为西班牙女郎的大型戏剧。他希望这能够成为在皇家剧院的又成功之作:

  书包 网 b2. 想百万\小说来

  皇家剧院的成功3

  “黑白混血儿已经把我提到了它的肩膀上,但现在我必须再上层为了飞向另外个星球,前进,前进,否则便死去,我直在这么想。你知道,我决定不再出国旅行,除了瑞典,直到国王举行加冕典礼。我认为在国内过得挺好,而且黑白混血儿给我带来的收入还不够旅行之用,西班牙女郎成功后可能就够了。我喜欢写戏剧。在我的脑海中,我经常见到那些强壮的西班牙女郎,听到西班牙爱尔罕布拉宫里飞溅的水花;我看到了摩尔人的全部传奇故事,为他们生活中的不幸而心碎;无疑,我必须把我内心涌动着的形象表现出来。”

  海博格夫人1

  海博格1840年夏,约翰娜路易丝海博格海博格夫人约翰路德维格海博格的妻子,丹麦戏剧界毫无争议的第夫人,在她丈夫的授意下,告诉了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些关于他的戏剧艺术的真实情况。她丈夫是个头脑冷静的人,喜欢用自己的作品代言,因此直到安徒生于1840年12月离开丹麦,前往慕尼黑后,才敢让安徒生和他的艺术去见鬼在海博格的新诗集里,其中有首诗叫个死后的灵魂,诗中摩菲斯特歌德浮士德中的魔鬼,浮士德将自己的灵魂出卖给了他。译者注告诉“灵魂”地狱是什么样,说那里有个剧院,有人在给苏丹的妻子朗读黑白混血儿,而给那些即将被勒死的人则朗读西班牙女郎。

  安徒生这部关于“西班牙女郎”的戏剧标题最终改成了摩尔少女,主角是为海博格夫人所写。1840年圣诞节前,该剧首场演出并以书籍形式出版,此时安徒生正在前往近东途中。该剧序幕是在他出发前几天,他正处于种极度自怜的状态时写的,安徒生称之为“我的病态作品”。在该剧后来的版本中,他明智地删掉了这些介绍性语句,但其中有些话确实是他的肺腑之言,比如:

  “当我离开时,我对上帝祈祷,希望我的灵魂在返回祖国时能够拥有更大的力量,能够写出将我的敌人变成朋友的作品。”

  他离开之前的四五个月里,安徒生与海博格夫人之间发生了系列争论。作为战略家和战术家,约翰路德维格海博格和安徒生实际上不相上下,但海博格要比安徒生更能控制自己,安徒生则像本打开的书。还有点非常重要,海博格经常通过剧院和杂志圈内外的种种关系网来暗中行动。尽管如此,摩尔少女这个例子说明,海博格并不总是独断专行,但会运用他的全部力量来实施自己的计划。1840年8月,剧院经理乔纳斯科林不顾顾问穆尔贝奇和海博格的反对,接受了安徒生的戏剧,决定几个月后在皇家剧院演出,而此时海博格在这件事上还没有最后决定权。当排练在9月开始时,海博格与往常样与其它演员起进行戏剧的第次全剧通读,这时他便抱怨说手写稿笔迹有些潦草,要求重新把摩尔少女抄写遍。这是该剧第次被延期,但并不是最后次。

  但是这种不怀好意与海博格夫人拒绝扮演主角时,安徒生所受到的侮辱是无法相比的。事实上,她根本就不想参加这部戏剧的演出,因为她不再对安徒生的戏剧感兴趣,并在其回忆录中说,甚至在黑白混血儿里扮演塞西莉时就已对他的戏剧反感,尽管当时并没有人看出来。

  “如果你想走在世界的前列,那就得委曲求全”这直就是安徒生在走向成功过程中所奉行的黄金法则。1840年夏,当摩尔少女即将走向成功安徒生也即将前往近东时,克里斯钦的海博格仍然不同意在剧中出演主角。9月29日,星期六,安徒生拜访了这位著名女演员,是为其再次朗读戏剧全文,是争取她出演该剧首席女演员。但海博格夫人没有同意。早在春天,安徒生前往索克瓦瑟斯时,她就曾敦促安徒生将剧中安静内向的小女孩改成活泼年轻的少妇。安徒生认为他已经这样做了,但海博格夫人认为摩尔少女中拉斐拉角是个“男孩子形象”,并将这部戏剧本身称为是个“大瘤子”。安徒生心中十分不快,并流着泪请求同意,但毫无结果。海博格夫人拒绝做出让步。

  安徒生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次耻辱。与1831年爱德华科林拒绝用非正式的“”称呼安徒生样,这次海博格的拒绝是作家生中最为痛苦的回忆。当安徒生步入老年后,他曾向位年轻朋友尼科莱博讲述自己与海博格夫人的冲突,而且几乎记得争吵中的每个字:

  “海博格夫人,你简直让我绝望了我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你出演主角上了,如果你拒绝出演,这部戏剧就会失败,我就得不到所需要的钱。我非常需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必须出国来获得这机会,必须去希腊,去君士坦丁堡,必须有钱才能去这些地方。你可以给我带来这些钱,所以我恳求你扮演这个角色,就演5场。我求你了。我不能,也不愿意她回答。噢,海博格夫人,你要我怎么求你才行呢我怎么对你说你才答应呢告诉我,如何才能进入你的心扉来说服你如果你不同意,我就有可能会输掉整个演出。她回答:也许是吧,但我不想演,我已经告诉过你了。他继续恳求:你要我怎样卑躬屈膝你才能答应呢我知道自己微不足道,但是告诉我,我如何卑躬屈膝你才能答应呢她回答:真是不知羞耻你竟然说你在卑躬屈膝地求我难道不是吗他大声说,我为这样恳求你而感到羞耻,但这次演出对我非常重要,所以我才“拜倒”在你的面前,真心地恳求你。你就答应了吧海博格夫人却回答:我不演男孩角色安徒生愤怒了,大声说:噢,海博格夫人,你怎么能这样侮辱我你点同情心也没有你是个混蛋但你要明白:现在你虽然站在幸运之轮的顶端,冷酷而傲慢,但要小心最后你可能会跌到万丈深渊,我却可能升到最顶端,到时我会把你捏得粉碎看到他威胁的眼神和魔鬼似的表情,她倒退了步,随即转身走出房门,说:请你马上离开这里,你这个混蛋魔鬼你这个道德败坏的家伙他对她大声叫道:是的,我是个魔鬼,是你让我变成魔鬼的,因为我本质上并不是魔鬼。”

  海博格夫人2

  不能怪海博格不愿出演这部戏剧。摩尔少女的故事发生在13世纪的科尔多瓦西班牙城市译者注和格拉纳达西班牙南部座城市,位于科尔多瓦东南。译者注,当时摩尔人和基督徒正在进行战争,但它与黑白混血儿在艺术上是无法相比的,因为黑白混血儿具有高超的戏剧艺术性和构思巧妙的角色及对话。当最终于1840年12月上演时,批评家对之进行了大肆抨击。

  当安徒生于1840年10月离开丹麦时,他给海博格夫人写了封短信,告诉她,他对她的拒绝感到非常失望。同时,他预言,如果他们两个将来能再次相见,她会主动伸出自己的手,就像他现在的这封信样。这就是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外表冷漠,内心善良;有些狡猾,又非常真诚,但后者占据主导。事实上,作家几乎时刻都想与自己的大敌和解。多年以后,海博格夫人在回忆录中对这次巧妙的和解进行了评论,说她觉得有些可笑,因为安徒生竟然敦促她主动伸出自己的手与他和解,她感觉真正被侮辱的是自己,而不是他。

  在9郾9郾海博格和安徒生去世后,二人在天堂每天注视着彼此时,海博格夫人又对二人的权力之争进行了评论。在爱德华科林关于安徒生的书于1882年出版之际,她给科林写了封信,信中她先是对这本关于安徒生和科林家族关系的书给予赞扬,之后便提出自己的看法:

  “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意识到海博格为什么不会同情安徒生这种犹豫不决和性格软弱的人,相信他们不会因为海博格所缺少的东西而怪罪他。他的批评并不是出于对安徒生名扬海外和前途无量的嫉妒,对这些他点也不感兴趣。”

  这种将安徒生的软弱性格与其艺术水平,主要是其戏剧艺术水平联系起来的观点,在海博格夫人的18911892年回忆录中再次出现。其中,她写道:“安徒生永远也不会成为个戏剧作家,因为他的性格有些过于女性化。”对此,爱德华科林回答说,他可以证明安徒生如果没有9郾9郾海博格的支持是不会成功的,而安徒生也非常清楚9郾9郾海博格在丹麦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在科林看来,在19世纪30年代,安徒生对9郾9郾海博格是极为尊重的,但在40年代,当安徒生得到承认并蜚声海外时,两者的关系发生了转变。

  “名望是他衡量位作家价值的准绳,对他来说,获得名望是位作家的任务。这种对前途的追求扰乱了他的内心,他把自己看成是丹麦最伟大的作家之,甚至是最伟大的作家,而他所衡量的这些作家恰巧在丹麦以外并不是十分有名。这正是他的悲哀所在。”

  书包 网 b2. 想百万\小说来

  炫耀1

  19世纪40年代,每当安徒生从国外长途旅行回来时,“铣刀协会”和科林家都会称他为“炫耀”或“欧洲”。他像个孩子似的,满怀热情地向他们述说自己的成功,对此他们都不当回事,有时还要嘲笑番,认为他是在吹牛胡思乱想或妄自尊大。但在当时,像安徒生这样的人并不只他个。19世纪60年代,乔治桑在自己的日记中曾写道,当她回顾浪漫主义和它的时代精神时,成为“伟大人物”的这种思想是非常流行的。

  爱德华科林在书中指出,安徒生在19世纪40年代是否成了其虚荣心的牺牲品,这是值得商榷的。但有点是事实,即这位丹麦作家在40年代欧洲各国的沙龙皇宫和别墅出入时,无时无刻不在为镜中看到的自己而感到高兴。在给朋友的信中以及与他们的谈话中,每当谈及自己在德国法国或英国的情况时,他都充满了自豪。18431847年间,安徒生在国外的时间与在国内的样多。18451846年间,他在国外呆了几乎整整年,期间他见到了亚历山大仲马大仲马巴尔扎克维克多雨果海涅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卡尔玛丽亚冯韦伯罗伯特舒曼和克拉拉舒曼弗朗兹李斯特费利克斯门德尔松亚历山大冯洪堡9郾9郾9郾谢林本杰明迪斯雷利查尔斯狄更斯以及众多国王王妃大公伯爵和男爵,其中大多都想与这位丹麦作家建立紧密联系,甚至成为他的赞助人。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当然也在津津有味地品尝着成功的滋味,而且从未刻意掩饰过这种强烈的满足感。1840年7月,克里斯蒂安八世即将继承王位时,在弗雷德里克斯伯格堡举行加冕庆典,从安徒生对这次庆典的回忆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得意之情。当时,国王在大厅分给了他个高级座位,可以方便地观看欢庆队伍进入城堡的情景。在漫长的欢庆仪式中,作家感觉有些厌倦,之后突然想到,如果从另座城堡的窗户或下面的院子里看的话,他衣服扣眼上插着的鲜艳的茉莉花便很像枚漂亮的骑士勋章。多么美好的想法当名茉莉骑士是多么幸福啊

  所有大大小小的象征性荣誉都被安徒生以这种方式欣赏着,仿佛是茉莉花的清香样迷人。19世纪40年代令他自豪的成功,他都详细记述在日记和书信中。他好像是上了瘾似的天天做着记录,记下每次自己的名字被广为人知和作品在国外受到尊重的经历,尽管在国内并不怎么受到重视。在安徒生18401841年前往近东,到达维也纳时,这表现得非常明显。

  在维也纳条著名的购物大街上,他在经过家书店时,发现陈列架上放着套外国经典,当中竟有本安徒生写的书这位丹麦作家立刻进入书店,询问有没有这位作者的其它书籍。书店老板只找到了即兴诗人,并且马上把书递过柜台,但结果安徒生发现书里只有这本小说的第部分。老板有些不满,保证说这本书是小说的全部。尽管安徒生继续用他的外国话提出异议,老板仍坚持己见,最后用德语大声说道:“我自己就读过这本”而这位作家则也用德语回答:“这本是我自己写的”奥地利老板这时不说话了,向安徒生鞠了躬。

  这种亨里克赫兹所谓的“追逐名利”,被40年代许多著名的丹麦人认为是安徒生性格中的个重要缺点。那段时期,这个缺点多次被丹麦文学界作为主题而加以讨论。比如1844年,卡斯顿霍奇的小说莱茵河城堡就对安徒生的个性和心理进行了分析。小说中有个非常夸张的小角色,个叫埃金哈德的丹麦作家,他非常喜欢德国,并在莱茵河旁边定居,因为他对德国早年的传奇故事非常着迷,时刻都在寻找新的故事和名胜古迹,以便写出大堆文学作品,成为多产作家。霍奇将埃金哈德描绘成个十分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