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作品,尽管几乎都是在不为外人所知的情况下阅读的。安徒生在日记中并没有显示出重视和热情,而只有个简短扼要的记录:“阅读了克尔恺郭尔的作品”,这几乎像是段墓志铭,但事实上这并非完全是安徒生的本意。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第次对克尔恺郭尔做出严肃而认真的回应,是1840年5月13日在皇家剧院上演独幕剧场户外喜剧的时候。这部戏剧的副标题是“根据部古老的喜剧而改变的独幕歌舞剧:违背自己意志的演员”。安徒生抓住这个机会,直指克尔恺郭尔写于1838年那篇评论中自命不凡的副标题:“由克尔恺郭尔违背自己意志出版”。这出戏剧的主人公是个以各种男性角色伪装自己的流动剧院经理。剧中,个聪明绝顶但却愤世嫉俗的傻瓜理发师,他是这样介绍自己的:“个对世界感到沮丧但最终却在哲学的指引下,找到让自己独善其身之道的人我是剧院理发师”
人们所见所闻都表明,在这位充斥着哲理思想的理发师口中,安徒生已经对两年前克尔恺郭尔说他“只是个骗子”的批评做出了有力的响应。来自个尚存者的作品中推理部分的众多语句,被直接搬到安徒生的喜剧中。例如:“我是个理发师这几个词会告诉你种概念,它彻底否定了生活中的各种语法规则,让你知道我是多么的不快乐。我们的艺术已经衰败了”
随后,安徒生通过位对这段话点不懂的农场工人弗朗茨,用非常愉悦的手法嘲讽了那位认为现代艺术不过是糟糕的剧院理发师。团迷雾的农场工人问道:“你难道不能直接告诉我,你在想什么吗”尽管剧院理发师试图希望告诉他,让对方感到“混乱”的只是自己这种说话的方式,但弗朗茨却依然百思而不得其解。最后,那位农场工人不得不恳求:“告诉我,你到底想让我做什么呀”而等待他的,也依然是另番警告:
“我想怎么样想是回事,能不能做完全是另外回事在最值得尊敬的人物心中,意志常常是种我们可以看到的表像,正像我们在黑格尔那从无所有开始的伟大尝试中所看到的那样。”
毫无疑问,这是最糟糕的派胡言乱语,它让索伦克尔恺郭尔在这个文学舞台上度感到不知所措。在开始近东长途旅行之前的几个星期,安徒生做出这番还击。克尔恺郭尔马上做出了响应,但他的反应不管有多么的激烈,却始终停留在文字的攻击上。随后,他又把这些愤慨的严词夹杂在自己的其它各类文章中,但甚至到了今天,这些词句似乎还在因为愤怒而颤抖:
且慢,安徒生先生,这是克尔恺郭尔为自己的回复所起的标题。在这篇文章中,克尔恺郭尔用最浅显易懂但对于这位哲学家而言却相当不寻常的语言,把那位童话作家批驳得更为荒诞可笑,成了个彻彻底底的无聊之徒。只是在接下来的长篇大论中,克尔恺郭尔才逐渐恢复了自己特有的晦涩难懂的语言:“安徒生,作为名作家,他把切哲学及更高层次学者形态中最消极垄断性的部分集于身。”至于在1838年最早对安徒生进行的攻击,他指出:
永远的对手2
“我直在尽我所能去捕捉个混乱模糊令人难以琢磨以作家身份出现的安徒生这个人存在于他所有错综复杂蜿蜒曲折牵强扭曲的作品中。”
在克尔恺郭尔看来,这个“闻名欧洲的安徒生,尽管他即将踏上胜利的里程,但对于我这个无关紧要的小人物却是毫不相干”。但是克尔恺郭尔也没有把针对安徒生的尖锐抨击公布于众,相反,他居然把自己的回击封存在个抽屉里,直到有天大概是1843年当这位哲学家突然收到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新童话。这本书中的题词似乎是个和平信号,同时也对克尔恺郭尔的著作非此即彼表达了真挚的谢意,安徒生阅读了这本书,并对此书给予高度的认可,因为他在里面所看到的自己远比他愿意承认的更为透彻。安徒生在题词中写道:“你或许认同我的作品,或许不认,但是你的剖析是毫无畏惧的,这就是最可宝贵的东西。”索伦克尔恺郭尔并没有因为安徒生出人意料的友好姿态而感激他,直至若干年之后的1849年,他才第次亲自寄给安徒生册非此即彼,显然,安徒生从来没有想到,在他们两个人之间竟然会出现这种兄弟般的来往。于是,他立刻回复:
“亲爱的索伦克尔恺郭尔我已经收到你寄给我的非此即彼,这给我带来了莫大的快乐我感到喜出望外,我相信你会理解我的惊喜;我从来没有想到,你会如此真诚地为我考虑,而现在你就是这样做的上帝会因此而为你祝福谢谢你,太感谢了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阅读了你的书,你忠诚的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尽管安徒生在我的童话人生第7章里试图淡化他们之间的敌对关系和竞争关系,但两个人之间并没有出现更深层次的和解。事实上,他只是力图在对待克尔恺郭尔1838年给予他的人格攻杀上表现得轻松愉快些:
“人们还开玩笑说,只有克尔恺郭尔和安徒生读过整本书;也就是说那本来自个尚存者的作品。我记得这本书里说过,我并不是个作家,而只是从我所在群体中逃离的诗人,而未来作家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将我送回到原来的那个群体,或是把我作为篇文章的个人物,也就是他所创造的那个我的补充后来我才真正对这位作家有了更深的理解,很多年以来,他直真诚而理性地看待着我。”
但是在内心深处,安徒生对于1838年索伦克尔恺郭尔的那篇残忍的批评,却直没有予以赦免。1855年,在这位哲学家去世之后,安徒生直在用心良苦地去通过另个人的嘴,来批判克尔恺郭尔,例如创作于1857年的小说生存还是毁灭中的埃丝特,尽管她“钦佩那些有天赋的人,但是对于穿越语言的漫漫征程而到达思想的圣殿却感到越来越厌倦,对于她而言,这样的路途太漫长,而她所发现的思想之苗却还没有发芽。”
无论是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还是索伦克尔恺郭尔,两个人的生命中都饱含着对童话故事的热爱,他们同样关注着童年以及童年生活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两个人似乎并不像他们在对抗以及相互揭短相互诋毁中所表现出的那样老死不相往来。很多人都曾经指出,在1838年那些情绪低落的日子里,克尔恺郭尔对安徒生的评价实际上要远远高于他的表现,这点是英吉曼第次指出来的。在他的第本书结论部分,这位哲学家以令人费解略带修辞的方式承认,和从前作为位批评家所做的切相比,作为位读者,他在这本书中,完全是种不同的方式对安徒生进行着评论。用英吉曼的话说:
“也许他克尔恺郭尔对您的评价比他所承认的要高得多。我相信,尽管结论部分的语调有种让人无法理解的压制,但仍然暗示着种友好的姿态。但是,在大声对个人责难的同时,又在耳边小声承认自己的赞扬和认同,方面用公开的文字表达自己的反对,另方面又在用无形的笔墨书写自己的感谢和赞赏,这显然是种思想狭隘有失公允的做法。我希望他能认识到这点,并且改变对待你的方式,就像从前在你耳边低语那样真诚地大声说出心里话,让那些无形的文字真正见得天日。他对你的读者和他本人的读者以及你和他自己所亏欠的,也不过就是这点。”
在英吉曼写给安徒生的这封充满理智和宽慰的信中,他在字里行间所要求的,不过是让克尔恺郭尔纠正“他所失去的那半观察力”,比如说,如果进步了解写给孩子们的童话故事这本书的话,克尔恺郭尔也许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观点,而克尔恺郭尔却从来没有这么做。但是,要结束这个发生在幸运作家与霉运哲学家之间纠缠不休的故事,我们还需要看看,针对如何给孩子们讲述故事的技巧,克尔恺郭尔在1837年写的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当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已经出版了9卷。克尔恺郭尔撰写这篇文学专著,部分原因是反驳他的导师保罗马丁穆勒,并对他关于过度阅读神话会有不良后果的观点提出异议。事实上,克尔恺郭尔的这篇文学专论直没能最终完成。克尔恺郭尔认为,对于孩子来说,他们需要的只是神话和优秀的童话故事,而不是“诗样的格言”。同时,他又提出这样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童年在人生当中是否具有独立的意义”他的答案是肯定的。其实也正因为如此,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童话世界才能以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永远的对手3
穆勒曾经警告说,不要给孩子灌输些虚幻的故事,这样会让他们在漫无边际的童话世界中误入歧途,与此相反,克尔恺郭尔则主张用童话和传说去充实儿童的心灵。当然,苏格拉底式的童话可以唤醒儿童求知和探索的欲望。“重要的是,以各种方式把诗和他们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培养他们锻炼那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克尔恺郭尔写道。他强调,没有必要去刻意回避童话故事,因为童话故事可以为儿童与生俱来的畏惧心理创造出个空间,而这种畏惧心理则来源于儿童所固有的生动的想象力。克尔恺郭尔认为,童话具有心理上的净化作用。在成长过程中的某阶段里,孩子们需要通过童话中的刺激和紧张来表现和释放这种内在的恐惧,这是任何个儿童都无法回避的人之常情。而克尔恺郭尔的处方很清楚:“神话和优秀的童话故事就是孩子们所需要的”
正是凭借这种童话故事具有治疗作用的观点,索伦克尔恺郭尔预见到了纯粹的现代儿童心理学学派,而许多年以后,布鲁洛贝特尔海姆等人则成为这种学派的代言人。这种学派的宗旨是,童话不仅有教育和培养作用,而它所包含的救赎性词句还可以让孩子们的情感得到释放。克尔恺郭尔认为,我们现在送给孩子们的童话既不能老掉牙,但也不能过于甜蜜。故事的讲述者不应该是个和蔼的老大叔,因为他们根本就无法去激发孩子们“焦虑不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只能用田园诗般的废话哄孩子们昏昏入睡,他们的故事只不过是些暂时哄孩子开心下的浅薄内容。
在克尔恺郭尔的眼中,安徒生的童话过于幼稚和情绪化。从他在1837年有关童话的论文草稿中,我们可以看到安徒生是这样种存在于克尔恺郭尔噩梦中的童话作家:“那些高大的人竟然是如孩了般的天真和幼稚,他们几乎要不择手段地去证明,自己的胡子永远不会长到必须剃掉的程度,于是,他们就能让自己永葆青春。”克尔恺郭尔在文中写道,这些讲故事的人并非是以种和谐的方式结束其童年时代,而是在不遗余力地假扮孩子。他们不仅直在喋喋不休地谈论着孩子,甚至他们还装出副孩子说话的口吻,如果所有成人都立即像孩子那样去说话和写作,也许会让他们更加欣喜若狂。毫无疑问,在克尔恺郭尔的脑子里,童话作家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就是个这样的讲故事人。“看到这些孩子般的高大男人满地蹦跳,和可爱的小朋友们起玩木马,听着他们讲述着让人昏昏沉沉的有关天真而快乐童年的故事,那种感觉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所有这些在文学和哲学思想领域出现的争论,并没有让安徒生受到什么真正的影响。1838年秋天,他出版了本新的童话书,故事的开头是这样的句话:“现在,我就会告诉你”他的语气丝毫没有退让,他已经为甘菊坚定的锡兵和丑小鸭这3篇童话将会受到的驳斥作好了充分的准备这些童话里绝对没有把孩子升华到天使的层次。相反,它们让孩子们的手中握着把小刀,让读者看到,在孩子们的天性中,隐藏着怎样的残忍目光短浅以及任性。对于克尔恺郭尔以及其它对安徒生作为个童话作家的道德水平和勇气抱有怀疑的丹麦批评家来说,写给孩子们的童话故事的第4册彻底让他们显得无地自容。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安徒生又出版了没有画的画册。这是组和月亮有关的小故事,月亮扮演的角色是天上的舍赫拉查德,如果云允许的话,月亮每天晚上都要凝视着顶楼里那位穷困孤单的艺术家。他站在顶楼里,可以看到工厂的烟囱和远处的荒野,那里记录着曾经被他抛弃现在又让他怀念的往事。月亮用自己在俯瞰“地上的洪流”穿越夜空时所经历的些小故事来安慰这位年轻人。利用文字和诗词的力量,月亮把个美丽的新世界展现在小伙子的眼前。在18世纪40年代,安徒生又为这本书续写了最后首诗第33夜,在这部分里,月亮也就是安徒生让读者认识到人类开创新纪元的原始力量。在这部分的开始,月亮就表达了自己对儿童的无限热爱,他认为孩子让他自己感到了乐趣和自然的魅力。他还告诉那位年轻的艺术家,在孩子们晚上睡觉的时候,他喜欢坐在天上看着他们:“个光滑的小圆肩头先从衣服里冒出来,接着,手臂也露出来。有时,我还会看到他们脱下袜子,露出条可爱结实的小白腿,接着是让人垂涎的小脚丫,让人情不自禁地想亲下;于是,我吻了下那只可爱的小脚丫”
在如此宁静安详的深夜里,月亮选择了个能代表着地球未来生命的孩子。在个孩子成群的大家庭里,窗帘依然没有被拉上,孩子中间有个4岁的小女孩,她对祷告很是在行。当其它孩子在后院玩弄着椅子和玩具大声吵闹的时候,女孩的母亲坐在她的床边,静静地听她做完祷告。突然,母亲打断她,让女孩重复下她在“请赐给我们每天吃的面包吧”的后面加了些什么话。这个小女孩满脸窘迫地抬起头看着母亲,她请求妈妈不要生气,自己只是怀着虔诚的希望让祷告更完美:“在面包上多放点奶油吧”
永远的对手4
此时,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每天的面包上已经开始不缺少奶油了。1838年,他获得了由腓特烈六世授予的终生养老金。在此之前,他直斡旋在些当权者中间,说服他们在国王面前为自己美言。1837年12月,安徒生给热衷于诗歌的意大利总理大臣朗茨博瑞登博格伯爵写了封长信。此前,这位要人对这位创作即兴诗人的作者直情趣颇浓,并且在纽哈温接见了他。现在,安徒生则需要设法说服这位大权在握的人支持自己的事业:
“我生的幸福,我未来的切的事业,都掌握在您的手中;我知道,您曾经在很多人面前为我美言过,您定要把这些话告诉国王请不要拒绝我的恳求如果您相信我的内心无比烦躁激动的话,那么就在国王陛下面前说说我的事情吧。这也是我唯次请求您的恩赐。我不会让您失望,我只能给您带来更多的荣耀,上帝保佑,您定会得到回报的我生的幸福都决定于此。请把我的请求转达给国王吧,上帝保佑,您绝对不会为我而失望的此致,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
这位好心的伯爵不可能也不愿意拒绝安徒生,在许多年后创作的我的童话人生中,安徒生依然铭记着朗茨博瑞登博格伯爵在1838年所做出的高尚之举。但是,安徒生在他的回忆录中却没有提到这封信,他只是说,他当时正在纽哈温旁的住处,总理大臣拜访了自己,并当场向他许诺,从今以后,他将成为位忠诚的朋友和积极的支持者。事实证明,这位伯爵大人也的确是这么做的。1838年,腓特烈六世宣布,向安徒生每年发放400银币的终生津贴。正如安徒生在我的童话人生第7章中所说的那样,突然之间,他开始不再依赖自己在哥本哈根认识的那些人了。他可以重新拿出自己心爱的七里格靴和那只会飞的箱子整装待发。在安徒生的生中,个盛大而充满冒险的篇章即将展开,尽管在年之前,安徒生还在考虑着由国库中向作家拨付永久性津贴是否有希望,在写给亨丽埃特汉克的信中,安徒生谈到,人们不应认为这点棒禄意味着他即将考虑自己的婚姻:
“只有每年能得到1000银币,我才有胆量去爱个人,而只有每年能得到1500银币的时候,我才有胆量去结婚;即使能达到半的水平,年轻的姑娘就会被其它人夺走,而我只能成为个衰老而枯败的单身汉。那是多么可悲的未来啊我可不想走到那步。我永远也不会富有,永远也无法感到满足,永远也不会去恋爱”
海外游历1
“真主是伟大的”作家喃喃低语着。此时是1841年的5月,他正航行在黑暗和泡沫四溅的马尔马拉海上,准备前往君士坦丁堡。汽船的新月旗下有几位头戴面纱的妇女,身着丝绸天鹅绒和皮衣,几个躺着的男子抽着水烟,戴着土耳其毡帽,身穿摩洛哥羊皮衣。其中有个又高又瘦的外地人,看起来就像是只红腿大嘴的瘦鸟,这种鸟每年秋季从北方飞来,春季又离开希腊基克拉迪群岛和尼罗河。
他坐在甲板中间,全部家当紧紧地放在他那又大又笨拙的“羽翼”下,其中有手提箱帽箱和只螺旋大手杖。
他穿着极不舒服的紧身套装,裤角整齐地塞在双大靴子里,不时摘下大礼帽,与周围的人打招呼。他说的话对于那些讲土耳其语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人来说,听起来就像是鹳嘴里发出的劈啪声,或是远处种模糊不清的声音。大家都大声而热情地响应着,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像他这样的人。
这个外地人没有安静地坐在那儿,而是在衣袋里到处乱翻,突然找到张纸,上面写着几首诗。他把纸拿给个英俊的波斯小伙,小伙把这张写有奇怪字母的纸捻了捻,翻了过来,然后耸了耸肩。
个好奇的近东小女孩走了过来,想读懂这些怪符号。作家总算找到了个可以交谈的人。女孩光亮的黑发梳成两条辫子,垂在双肩上,中间装饰着叮当作响的金币,头上戴着顶金色的帽子,像是初升的太阳样闪闪发光。
她的名字叫朱莱卡,作家很快就忘掉了马尔马拉海上的滔天巨浪轮船的左右摇摆和对轮船沉没的恐惧。他叫来名服务员,要了免费供应的甜果酱。果酱装在只玻璃碗里,亚洲女孩很快就把它吃得干干净净,舔了舔嘴唇,然后就消失了。不会儿,她又出现了,手里拿着她最宝贵的财产:只土耳其小杯子,外形像匹马,马的两只耳朵后面还各有只小鸟。
除了这位童话作家,还会有谁对这种传说中的动物感兴趣呢
如果能讲土耳其语阿拉伯语或波斯语,他马上会给朱莱卡讲个头上长有宝石的蟾蜍的故事。可是在这艘挂着外国旗帜的轮船上,因为语言不通,他没有什么童话可讲,只能讲些眼前能够看到和感觉到的东西。他看着小女孩,开始讲了起来:
“它的头特别圆外面隆起来的叫做鼻子,边特别陡。这里我们能看到两个很深的洞,洞里经常会发生些奇怪的现象;无疑,它们就是些活火山。旁边是长长的喉咙和叫做嘴的深渊,深渊的边缘是可爱的红色珊瑚,如果我们爬上去,就会发现有两排白色的非常漂亮的悬崖峭壁。鼻子和嘴的两边是两片迷人的土地,起伏不平,上面撒满了玫瑰花。如果我们爬到高处,便会发现两片奇特的湖水,湖水清凉而略带咸味,而且在不停地闪动,有种奇妙的能力,因为如果你盯着它们看,就会有种怪怪的感觉,好像是看到了整个精神世界,感到种无以名状的喜悦湖旁赫然耸立着座高山,山上拥有神奇力量的仙女正在建造想象与理智。里面是精神世界:记忆悬挂着巨大图像,精致的魔镜中显现着人类的全部生活,人们内心的梦幻像长翅膀的小动物飞来飞去,上帝和理智的圣坛也摆在这儿。如果离开这座高山,继续我们的旅程,便会来到座茂密的森林,但是就连地理学家也不敢进去,因为他们生怕在这座广袤的森林中迷失方向。”
作家低头看了看静静倾听着的朱莱卡,“现在把你的嘴和眼睛给我吧”他的手比划着,做出好像要去摘她眼睛的样子。小女孩摇了摇黑辫子,笑着,手指着大海。轮船已经进入平静海域;远方,亚洲海岸若隐若现。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在18401841年的东方长途旅行中,经由陆路和海路穿过欧洲,到达罗马和那不勒斯,并在那里逗留了相当长的时间。之后,他继续坐船通过墨西哥海峡以及神话传说中的锡拉岩礁和卡律布迪斯漩涡,这两处是以奥德赛中著名女妖锡拉女海妖和卡律布迪斯女妖。译者注的名字命名的。她们隐藏在浓雾中,长着尖尖的毒牙,卷起漩涡,将靠近她们的切吞噬殆尽。安徒生顺利通过险要,继续向前穿过地中海,前往希腊。在雅典稍作停留后,他穿过达达内尔海峡和马尔马拉海,前往君士坦丁堡。在那里,作家强烈的好奇心和开阔视野的愿望再次征服了恐惧,独自人继续荷马史诗式的旅程,穿过黑海,到达罗马尼亚的达康斯坦莎附近海岸。从那里,他搭乘封闭邮车,改由陆路前行,之后坐船沿多瑙河路向前。当时,多瑙河所经国家几乎无例外连年内战。安徒生乘船经过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匈牙利,再次到达中欧;在维也纳布拉格德累斯顿和汉堡做短暂逗留后,他最终或多或少有些不情愿地回到了祖国丹麦。
书包 网 b2. 想百万\小说来
海外游历2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是段非常漫长和危险的旅行,行程长达数千公里,之前没有个丹麦人做过这样的事。旅程结束后,作家将自己厚厚的详细的旅途日记写成了本游记,而这次旅行就像游记里“君士坦丁堡”章关于穆罕默德的篇小童话中所说,“月亮阴晴圆缺了9次”才结束。游记从1841年5月开始记起,当时安徒生正在当地城市的市场里漫步,而当地人则在为他们的先知祝贺寿辰。
这本游记名为位诗人的杂货店,其中有许多关于生死的譬喻。这本史诗性的游记长达400页,围绕着系列新生似的场景展开。在这些场景中,作家要穿过墨西哥海峡达达内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狭窄通道和涌动的暗流,在沿多瑙河到达塞尔维亚境内时,则要穿过奥萨瓦和德伦科瓦之间的铁门峡谷。有些地方可以用古老的拉丁谚语来形容:“你这边想避开卡律布迪斯漩涡,那边就会撞上锡拉岩礁。”上面提到的这些地方都与水有关,在游记中被形容为人生的十字路口,作家面临着生命危险,但每次“这个时代感觉敏锐的旅游家”都选择了冒险。
位诗人的杂货店描写的都是海上湖上和河上的见闻,在安徒生的游记中是不多见的。这本游记可以看作是关于个北欧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的故事,这位艺术家先是逃往南方,后来在东方获得新生,但在回国途中想到祖国越来越近时便又产生了丝恐慌:
“我们眼前是绵延不断的稀疏树林清晨的空气感觉又闷又热,并不像地中海和博斯普鲁斯海峡样阳光灿烂。我似乎在个沈闷的温暖的夏天回到了家乡我的旅程现在结束了,沮丧停留在我的心头,有种可怕的事情将要来临的征兆在小小的丹麦,天才们紧挨着站在起,互相推搡着,因为他们都想获得自己的空间。对我来说,人们看到的仅仅是我的缺点我的返乡之路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我知道,在我到达港口之前,滔天巨浪会向我的头顶砸下来”
这段漫长旅程的目的地之是君士坦丁堡,安徒生曾经带着强烈的兴奋与向往盼望着这天的到来。根据他日记中关于1841年的段,他在这座传说中的城市停留的时间是4月25日到5月4日。然而在游记中,作家的这段停留时间带有某种强烈的感官和神话色彩,简直就和千零夜样。君士坦丁堡成了游记焦点,它曾经是阿拉丁洞岤的所在地,深深地扎根于横跨欧亚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从这座城市中,安徒生获得了笔财富,这笔财富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全部价值。直到他返回哥本哈根几年后,这笔财富所包含的价值才变得明晰起来:串由童话构成的珍珠出现了,其中包括睡魔玫瑰仙女放猪的孩子荞麦天使夜莺心上人丑小鸭椴树和雪女王。这些故事都是安徒生从东方回来之后写的,但直到1843年,安徒生才意识到他的生活与工作发生了决定性转变。在写给b9郾9郾英吉曼的信中,他谈到了这种感觉,并说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声音:
“我认为,我会为自己做出写童话的决定而感到高兴的。当然,我最初所写的大多都是儿时听过的,只是用自己的风格与方式将其重新讲述了遍。但我自己创作的,如小人鱼鹳鸟和甘菊,都获得了致好评,也让我在想象的空间里自由驰骋现在,我是从自己的心里讲故事:先是抓住些成年人的思想,然后给小孩子讲出来,同时提醒自己,孩子的父母也许也在听,也要让他们有所感悟我的材料极为丰富,比写其它题材的作品多得多。我有种感觉,似乎每个篱笆每朵小花都在说:看着我,你就会写出我的故事。如果我愿意,那我心中就有了个故事”
对安徒生来说,近东的这次旅行就像回到了家乡,回到了他童年中最快乐的时光。那时,当鞋匠的父亲在漫长的冬夜里会给他大声朗读天方夜谭,这个天才的小男孩被大鹏阿里巴巴阿拉丁和舍赫拉查德的故事深深吸引。但从安徒生生活与工作中几个重要的转折点来看,他在18401841年间长达9个月的旅行也是非常重要的。他在旅途中撰写了许多日记与书信,有些对自己的思考,从中可以看出这段旅程的重要性。同时,与18411842年间位诗人的杂货店的写作有关的思考也表明了这点。在1847年的我的真实生活书中,很明显,路上安徒生直在探寻自己的内心世界。尤其是与那不勒斯以及从意大利和马耳他到希腊和土耳其的行程有关的章节,是以种转折点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这种转折既是地理位置上的,又是生活意义上的。在径直向南旅行段时间后,作家的船便折向东,开始向“东方”进发:
海外游历3
“似乎种新的生活即将向我走来,而这的确发生了。尽管在我以后的作品中看不出这点,但它使我对生活的概念和我的整个内心世界都充满了活力。我不再感觉虚弱不堪;当我看到祖国在我的后面逐渐消失时,种遗忘的电流仿佛流过了所有的痛苦回忆。我觉得自己的血液流动着健康,头脑中涌动着健康;我再次坚定而勇敢地扬起了头。”
是的,当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于1840年10月31日乘克里斯蒂安八世号轮船驶离哥本哈根时,的确有许多事情需要逃避。第二天,他到了基尔,晕船极为严重。在给b9郾9郾英吉曼的信中,安徒生称与“死气沉沉的丹麦”再见了。他觉得自己被哥本哈根的知识分子所迫害,比如9郾9郾海博格克里斯蒂安穆尔贝奇索伦克尔恺郭尔。这些人与安徒生不同,他们喜欢坐在哥本哈根家里的桌子后面,很少出城游历。内心浪漫的不喜欢平静的安徒生需要个更为广阔的世界,他在追寻种新的写作方式,这种方式不仅以自然和自己为基石,而且还要以个新的时代和这个时代产生的全部奇迹为后盾。
与批评界针锋相对1
在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与丹麦批评他的众多人物之间具有传奇性的辩论中,双方的界限在1840年变得异常分明。这场辩论涉及当时众多的丹麦艺术家和些不同的艺术形式,因为这不仅是场关于不同观点和气质的辩论,而且是场不同“学派”与“主义”之间的文化与政治之争。1847年,批评家9郾.莫勒发表了关于位诗人的杂货店的评论,这篇评论姗姗来迟,但对安徒生的这篇作品大加肯定,并对1840年前后丹麦文学中的两极分化进行了讨论。他还利用这个机会表明了与安徒生站在起的立场,阐明了自己的艺术观点:
“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个作家几乎都在不遗余力地窒息着想象与情感中的天真与活力,以便表现出种衰老的颜色全无的带着皱纹的理智面孔。此时遇到这样篇文章,不禁令人精神为之振。在这篇文章中,自然与活力大步向我们走来,带着自然与生气,在诗人敏锐的感受力这面凹面镜中,放射出异样的光辉。”
不是桂冠就是荆棘,这就是1840年丹麦界限分明的文学界。索伦克尔恺郭尔在1838年对只是个提琴手进行了攻击,而这只是1830年亨里克赫兹抨击安徒生灵魂之信的续集。赫兹取笑安徒生说,他“乘着缪斯女神的小马驹”,带着个吃飞蛾的鞍囊,里面装满了文不通字不顺的文学作品,其中充满了语法错误和其它“粗俗的谬误”。作家卡斯顿霍奇也禁不住对这位可笑的人物指手画脚,这主要是因为安徒生曾经在徒步之旅书中对他进行了揶揄。在1830年的批评喜剧微型巴比伦塔中,霍奇将喜欢步行旅行的年轻作家描绘成只带有悲喜剧色彩的鹦鹉,将他评价过高的徒步之旅书描绘成座巨大的“精神病院”。我们会在本章中看到,卡斯顿霍奇在其1845年的小说莱茵河上的城堡中,再次将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形容为个精神错乱狂妄自大女子气的作家,在书的结尾,安徒生胡言乱语,几近疯狂,不得不被人锁在屋内。
更糟的是,索伦克尔恺郭尔对安徒生混乱的生活与工作进行了无情揭露,这为1840年前后对作家大规模的抨击奠定了“基础”。这件事带有丝偶然性,索伦克尔恺郭尔本人并未亲自参与,而是让约翰路德维格海博格及其持相同观点的艺术家与批评家出头,安徒生辛辣地称之为“铣刀协会”。这是个美谊会,由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提出倡议,海博格和其它作家戏剧家和批评家领导,其重点在于用理性和推理思维,反对浪漫主义,尤其是反对神圣艺术中的即兴创作和肤浅。正是因为这样,笃信情感和艺术直觉具有重要作用的安徒生成为“铣刀协会”所反对和的典型。
然而,海博格这派最感兴趣的是艺术形式,而安徒生看重的却是内容,并于1836年在9郾9郾书中加以了强调。书中,奥托索斯特鲁普说,诗歌与上帝允许树生长是样的道理:“内部的力量是用形式表现出来的,两者同等重要,但我认为内容要更加神圣。”换句话说,安徒生寻求的正是情感满足,其写作方式也属于现象学派。他创作艺术的基础是即兴创作者所面临的不可预见和混乱的外部世界,是用材料和灵感来填充自己的精神世界,并迅速将之变成文学作品。相反,“铣刀协会”却要使艺术具有个计划和意义,或是像安徒生1847年在其戏剧亚哈随鲁中所讽刺的那样:“叮咚叮咚同样的歌,同样的歌”
不管你在1840年前后看到了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哪些生活与作品,都很容易深深地同情他,因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他好像都在遭受着政治迫害。但如果我们更深入步地考察,超越诽谤这层次,我们就会看到,安徒生也并非完美无缺。有时,他甚至主动与“铣刀协会”针锋相对。正如上面所提到的,安徒生心里非常清楚,浪漫主义天才不会趴在地上,尤其是在面对批评家的时候。正如自然学家和哲学家亨里希斯蒂芬斯21世纪初在哥本哈根所做的哲学演讲中所说,“天才打破了别人想使他臣服的切规则,从而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照亮了天才本人和他的整个时代。”
同样,在索伦克尔恺郭尔抨击他之后的几年内,安徒生感觉更需要树立自己独特的风格,更需要吸引众人对自己的注意,吸引众人对自己遭受排挤和压迫的注意。然而,尽管如此,1840年前后的丹麦批评家并非如安徒生在我的童话人生中所描绘的那样,对他都持否定态度。他所得到的肯定实际上比他在回忆录中所承认的要多得多。在1840年给亨丽埃特伍尔夫的封信中,安徒生表明了他是如何直努力地在艺术与批评家之间维护种敌对关系的,原因是出于意识形态与心理上的考虑。表面上,不懈追求着的浪漫主义者想被理解和定义成个“被排斥的人”,因为这种艺术家是上帝选择的子民,是注定要被放逐和排斥的,因为他们身上充满了种少有的力量直觉和意志。尽管“铣刀协会”代表平庸,安徒生认为自己有创造性,是独特的,正如他在1840年给亨丽埃特伍尔夫的封信中所说,他“组织思维的方式自然卓越观照自我,同时又稍微有些轻率”。
与批评界针锋相对2
从安徒生的浪漫主义角度和他的诗人内质来看,对安徒生来说,与批评界针锋相对是非常必要的,这在创作过程中也是种重要的刺激手段。安徒生也许并没有注意到这点,但这意味着,每当他受到外界的强大批评压力时,他强大的意志勇气和诗人的想象力就会汇聚成种更强的创造力。我们在没有画的画册和童话飞箱中可以看出这点。两篇作品都是在19世纪30年代后期写的,当时他正遭受“铣刀协会”的残酷折磨。然而,他在这以前和以后都非常清楚,如何运用内心的力量,继续展示自己的自信坚定和胆略。这在飞箱带有煽动性的语句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这篇故事中,安徒生将当时的批评家描绘成那种小小的柴火,它们虽然可以熊熊燃烧,可刚点着没多长时间就熄灭了。起初,他想把飞箱这部分单独为海博格夫人和她的亲戚写成篇名为柴火的讽刺故事。她的婆婆吉莱姆博格夫人扮演讲故事的茶壶,她的丈夫9郾9郾海博格扮演总是干干净净呆在架子上的老铁罐,海博格夫人是擦火星的打火匣,批评家克里斯蒂安穆尔贝奇是放在窗台上的鹅毛笔,安徒生当然是窗外笼子里的夜莺。
“是的,我有点小孩子气,但我并非没有烦恼。”1839年4月,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在谈到他的戏剧黑白混血儿被皇家剧院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