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233部分阅读

作品:霸蜀|作者:作者不祥|分类:其他小说|更新:2025-06-19 02:15:29|下载:霸蜀TXT下载
  是减少伤亡。如今一反常态,未战而宣,这不是很明显吗?大王若是软弱怯战,他就越发张大其事。若是大王不肯示弱,积极备战,要与其共存亡,他只怕就要退缩,别寻他法了。”

  “你是的意思是说,魏霸是虚张声势?”

  “也不能这么说。”诸葛恪笑得越发开心,“兵法有云,以我之不可胜,待敌之可胜。正因为我之不可胜,敌方不来攻。如果大王部署周全,有玉碎之意,魏霸又有何机可待?”

  孙权沉思了良久,慨然道:“元逊,我拨两万jg锐,你去长沙,我会调回子高,不过,张承暂时要留在那里。”

  诸葛恪有些遗憾,却还是点了点头,躬身领命。

  ……

  湘关,魏霸穿着一身雪白的长衫,在院中缓缓盘着云手,衣摆轻拂,长袖飘飘,若神仙中人。

  魏武在一旁陪着,他也在盘云手,不过相比于魏霸的圆转,他的云手多了几分刚猛之气,神情也显得更加猛烈,仿佛在与人交手一般。

  “子烈,你要再放松一些。”

  “我一放松就容易睡觉。”魏武咧了咧嘴,抽动了一下绷得紧紧的脸,露出几分沮丧:“阿兄,我真体会不到你说的那种境界。”

  “因为你总想与人争,要争,当然就会用力。”魏霸缓缓的收了势,笑道:“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你应该多体会体会。”

  “老子五千言,我都能倒着背,可就是做不到不争。”魏武舔着嘴唇,苦着脸道:“阿兄,比如说,星彩要打我,我可以缩着脖子让她打,可是别人如果要打我杀我,我也缩着脖子不成?”

  “唉,你这夯货,看来和修道是无缘了。”魏霸摆了摆手,示意魏武自己到一旁练去。魏武抬头一看,两个武卒押着一个蓬头垢面的年轻汉子走了过来,而那汉子虽然腿都软了,却一脸的狰狞,神情中多有倨傲,不禁好奇心大起,收了拳势,站在一旁。

  魏霸上下打量着周胤,笑得很开心。“周仲英,别来无恙?”

  “呸!”一直闭着嘴的周胤突然张开嘴,吐出一口浓痰,正中魏霸的前摆,青黄se的浓痰粘在雪白的衣摆上,煞是刺眼。周胤满意的往后仰了仰头,用鼻孔看着魏霸,轻蔑的骂了一声:“下作!”

  正文 第796章 天使与魔鬼

  魏武勃然大怒,眼睛一瞪,挥起拳头就往上冲,准备海扁周胤一顿。

  魏霸拦住了魏武,低头看了看那口浓痰,淡淡的说道:“和一个死人致什么气,别理他。”又对武卒说道:“松开他。”

  “喏!”两个武卒应声松手。他们恼怒周胤的无礼,也后悔自己的疏于防范,让少主受辱,不约而同的下了黑手,脚尖在周胤的腿弯处不动声色的一踢,手却放得迟了些,反提着周胤的手腕,往上一推。

  周胤腿一软,坐倒在地,手腕却还在武卒的手上,顿时痛得叫出了声,身体本能的向前一躬,在地上打了个滚。地上虽然仔细清扫过,又洒过水,没什么灰尘,可是他这么一滚,还是狼狈不堪。

  周胤倒在地上,也不起来,眼中痛得泪水涟涟,却放声大笑,快意之极。

  “魏霸,杀我吧,老子忍了这么久,就是为了唾你一口。现在心愿已了,死而无憾,给个痛快的,别让老子看扁你。”

  “呸!”魏武一口唾沫吐在周胤脸上,破口大骂:“就你会唾么?信不信老子拉三千人过来,一人一口唾沫淹死你?”

  周胤一怔,随即哼了一声,闭上眼睛,开始装死,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

  魏武更火了,暴跳如雷,恨不得真去拉三千人过来,用唾沫淹死这个不识好歹的东西。魏霸却笑而不语,看看魏武。又看看周胤,见魏武快要暴走了,这才不紧不慢的说道:“子烈啊,你唾他有什么用,他就是临死之前博个名。反正活不成了,不如死得像个英雄。其实他死了之后,名声是好是坏,他哪里做得了主,我就是让人写成他跪地求饶,他也没办法啊。”

  “你——”周胤圆睁双目。挣扎着就要从地上爬起来。两个武卒二话不说。一人一脚,踩在周胤的肩上,死死的把他摁在地上,不得动弹。

  魏霸继续说道:“所以呢。唾他没意思。要唾。就唾他父亲周大都督的墓碑。”

  听得眉开眼笑的魏武一怔,讷讷的说道:“阿兄,这有点……”

  “有点太过了?”魏霸眉毛一挑:“我看一点也不过。周家身为三公之后。不思为国尽忠,反而依附叛逆,这是逆臣啊。我身为大汉的将军,唾弃他的坟墓有什么问题?我告诉你,我还要扒了他的坟,挫尸扬灰呢。这种逆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竖子,你敢——”周胤面色大变,奋力挣扎起来。魏霸要扒他父亲周瑜的坟,这真正戳到他的软肋了。他可能无视生死,却不能坐视父亲受辱,死后亦不得安生。

  魏霸不为所动。周胤虚弱得站都站不稳,只能吐唾沫以示反抗,他还能有什么杀伤力。他继续说道:“早就听说你母亲乔氏姊妹是国色,现在虽然年龄不小了,多少还有些姿色。待我破了吴郡,将她送到辎重营,想必一定很受欢迎。”

  “竖子,我杀了你——”周胤疯狂的扭动着身体,想要挣脱武卒们的压制,可惜他现在虚弱不堪,根本不是那两个精通擒拿的武卒对手。不管他怎么发力,都无法离开地面分毫。周胤大骂着,骂声渐渐的变成了嚎啕大哭,眼角裂开,流出殷红的血。他含糊的骂道:“魏霸,亏你还是个汉子,祸不及家人,我得罪了你,你杀了我便是,怎么能辱及我的父母。”

  “这就算污辱你了?”魏霸蹲了下来,打量着周胤那张凄惨的脸,笑得更加可恶。“你信不信我还有更卑劣的办法。比如让史官用点春秋笔法,把你写成你父亲死后才出生的,或者把你父亲和孙策写成分桃断袖之友?”

  周胤瞪圆了双目,半晌才道:“你……你怎么能如此信口雌黄?”

  “因为我是胜利者。”魏霸越发笑得天真无邪,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你难道不知道历史就是胜利者写的吗?你们周家父子非要站在失败者那一边,到时候死的死了,降的降了,我写什么,谁来反驳?”

  周胤哑口无言。周家是有经学背景的,他当然知道所谓的春秋笔法是怎么回事,可是他又无法反驳魏霸的这句话。如果孙吴真的败了,他们的确没什么办法来阻止魏霸怎么来评价他们。或许会有几个忠义之士站出来,但是又有什么用呢?

  与青史上留什么名相比,他更担心的是魏霸挖他父亲周瑜的坟,把他的母亲乔夫人送进辎重营。这才是最大的威胁。俘虏的家属送进辎重营,这是有惯例的,甚至不能说是魏霸强加于他的污辱,只能说他们应得的下场。

  周胤颤抖起来,再也没有勇气和魏霸争论。

  “我把你请来,不是怕你。”魏霸放缓了语气,“整个吴国现在都没有人是我的对手,我还能怕你?我只是觉得你周家父子为孙家立国建下如此功勋,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未免让人心寒,想给你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让孙权后悔他的决定。你倒好,千里奔波,就为了唾我一口。既然你的心胸这么狭隘,目光如此短浅,我也只好以小人之道报你。周仲英,不要怪我没给你机会,要怪,只怪你自己没把握好。”

  周胤重新闭上了眼睛,连嘴都闭得紧紧的,眼角的血顺着脸颊流淌,煞是凄艳。

  “你是个卑鄙的魔鬼。”

  “那是因为你把我当敌人。”魏霸一笑,露出一口整齐的白牙:“如果你愿意做我的朋友,你会觉得我是一个纯洁的天使。”

  周胤的神情滞了一下,显然没太明白天使是什么意思,不过,他随即释然了,魏霸的意思已经非常明白,不用问也能猜得出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魏霸站起身,脱下那件外衣,罩在周胤的身上,拍拍他的肩膀:“好好休息几天,想想我说的话。这件衣服就送给你了,你看我对你多好,你唾我一口,我却推衣衣你。不过你放心,我比汉高祖有气魄,不会狡兔死,走狗烹的,因为你也没有淮阴侯那么大的本事。”

  不等周胤回答,魏霸摆摆手:“送他去休息,好生对待,不要失了待客之礼。”

  “喏。”两个武卒应了一声,把周胤架起来,向外走去。

  魏霸回头看了有些茫然的魏武一眼,拍拍他的肩膀:“子烈,你看,打倒一个人的身体很容易,可是要击垮一个人的意志,仅靠拳头是不够的。”

  “阿兄,他……会投降?”魏武挠挠头,还没有从刚才那一幕中回过神来。

  “投降不投降的不好说,至少他不敢再唾我一口。”魏霸咧咧嘴,耐心的解释道:“如果不能叫人服,那就叫人怕。什么叫攻心为上,攻城为下?这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以后动点脑子,不要只知道拿刀砍人,要研究研究对方将领的心思。只要把握住他的心思,这仗才能打得行云流水,所向披靡。”

  “哦。”魏武闷闷的应了一声。

  隐蕃出现在门口,冲着魏霸使了个眼色。魏霸停止了说教,拉着魏武向内室走去,隐蕃跟了上来,进了门,顺手带上了房门,将一封急报放在魏霸面前。

  “将军,吴军增兵两万,领军将领是诸葛恪。”隐蕃一边说,一边又抽出另一页纸:“据可靠消息,诸葛恪在一个月之内去了两趟关中。”

  “是么?”魏霸眉毛一挑,沉吟了片刻:“壶关之战的赏罚结果出来没有?”

  “还没有,据说是诸葛丞相在拖着,李大将军也不着急,我估计,应该是想等这次的结果。”

  魏霸没有再问。壶关之战已经结束了四个月,却一直没有结果出来,这只能说明李严和诸葛亮都想拖。李严希望这次胜利之后,更有底气处置诸葛亮,诸葛亮希望这次李严战败,大家平分秋色,各让一步。否则的话,这次诸葛亮要承担很大的责任,说不定老爹也得跟着倒霉。

  这些事属于内务,隐蕃知道得有限,要详细的信息,应该去问彭小玉。

  “孙权这是想干什么?想和我打一场?”魏霸敲着那张薄薄的纸,嘴角噙着浅浅的笑,眼珠一转:“元丰,你觉得孙权现在是什么心思?”

  隐蕃笑道:“弱者示之以强,强者示之以弱。增兵长沙,以示玉碎之心,不过是想为谈判的时候争取一点让步而已。”

  魏霸又看看魏武:“子烈,你觉得呢?”

  魏武把手指掰得啪啪响,兴奋难抑的说道:“既然他想装,那就先揍他一顿再说。”

  魏霸翻了个白眼,无奈的摇了摇头。这货就是个好战分子,指望他从战略上来揣摩对手的心思实在是个奢望。他沉思片刻,沉声道:“继续增兵桂阳、零陵、武陵,命令邓艾率别部入庐陵。元丰,传出消息,营造战前的紧张局势。”

  隐蕃应了一声,拱拱手,转身出去了。

  魏霸看看有些尴尬的魏武,笑了笑:“子烈,你带亲卫营去一趟临湘,浏水以南,不准有一个吴军出现。”

  “喏。”魏武挺身而起,大声应喏。

  (未完待续。。)

  正文 第797章 虚实难辨

  临湘是长沙郡郡治,浏水(浏阳河)是发源于罗霄山脉的一条河,由西向西,在临湘注入湘水。魏霸夺取桂阳之后,浏水以南的这一片地区也被纳入了桂阳郡的范围,由靳东流负责防守。后来为了争取吴军支援李严出兵南阳,魏霸做了一些让步,将靳东流部撤到了临烝,实际上让出了对湘南等四五个县的控制权。

  当然了,孙权怕刺激魏霸,也没有敢正式接收这几个县,这片地带就成了缓冲区。大家心照不宣的不派兵进驻,收征赋的时候,也是谁屯的田谁来收,井水不犯河水。

  可是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双方的谈判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僵局,都在向边境增兵,大战一触即发。这片缓冲地带就成了最敏感的地方,只是还没有宣战,所以不论是靳东流还是孙登,虽然虎视眈眈,却没有派兵进驻。

  魏武带着三千亲卫骑,像风一样的卷到了临湘,在浏水以南对吴军进行追杀,实际上把战线推到孙登的眼前,原本还保持克制的局势一下子变成紧张起来,靳东流接到命令,率领一万大军赶到湘南,摆出了开战的架势,同时派人重新接收了建宁、醴陵等县,在吴军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他们就重新控制了这片区域,把缓冲区变成了前沿阵地。

  接到这个消息,孙登非常紧张。很明显,这是魏霸对孙权征兵长沙的反应,而且反应出乎意料的激烈。诸葛恪率领的两万大军还在路上。魏霸已经把前锋推到了浏水。这和孙权的预期可是大相径庭,从这个情形来看,魏霸可不是虚张声势,他是真的做好了开战的准备。

  孙登立刻召见魏兴,质问他这是什么意思。

  魏兴是奉魏霸之命,随李丰一起来谈判的,不过他不是正式的使者,他只是魏霸的代表。谈判谈了两天就崩了,整个使者团都无所事事——至少表现上看是如此——魏兴当然也没什么事,天天在临沅闲逛。接到孙登的邀请。他拖了半天功夫。才一摇二摆的来到益阳。

  孙登养性功夫不错,虽然心急如焚,却还是彬彬有礼的询问了一下魏兴的近况,客套了几句。这才转到正题上。靳东流部进逼到湘南究竟是什么意思。在谈判还没有结束呢。你们怎么不宣而战了?

  魏兴头摇得像拨浪鼓。太子你误会了,我们之前通知过你们,秋收后将进行一场规模浩大的都试。靳东流部进驻湘南,也是都试的一部分。至于三将军魏武在浏水以南清场,那也是为了都试做准备。你们放心,十月初一子时以前,我们决不会踏入你们国境一片。现在所有的运作,都是为了即将进行的都试,没有其他意思。

  孙登将信将疑,张承却毫不客气的指出,浏水以南就是吴国的疆域,你们已经跨过了国境,等于挑起了战争。

  魏兴收起了笑容,阴森的眼神瞟了张承一眼,冷笑一声。你们搞错了,这片土地早就是我们蜀汉的,早就在我家镇南将军的治下。这段时间以来,一直是你们侵入我们的疆域,之所以没有计较,是因为我们是盟友,现在虽然还没宣战,但是你们拒绝谈判,又增兵长沙,野心昭然若揭,难道我们还要当你们是盟友?收回我们的土地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你们有什么好惊讶的?你说是你们的,请问你们有什么证据,是你们用兵占领的,还是我家将军说让给你们的?

  张承明白了。魏霸知道了诸葛恪增兵长沙的事,他这就是要做给吴国君臣看,要打么?那就打一场,看看谁胜谁负。

  面对魏霸这种蛮横的对手,说理是说不通的,孙登只得送走了魏兴,然后派人和诸葛恪联络。你看你还没到长沙,魏霸就开始增兵了,你如果到了长沙,魏霸岂不是要直接开战?要不,你就不要来长沙了,至少不要到前线,哪怕留在洞庭湖也行啊。在那里,不至于和魏霸发生直接冲突,真的发生战事又可以及时支援。

  诸葛恪接到孙登的文书,啼笑皆非。魏霸增兵你就吓怕了?你越怕,他越是嚣张,他增兵,你应该也增兵才对,这样才能让他不敢轻举妄动。你让我留在洞庭湖,只怕魏霸一旦发动攻击,我根本不及赶到临湘。太子你还是坐镇益阳吧,据说武陵太守邓飏是个名士,指挥军队的将领是个蛮子,兵力也不会超过一万,你应该可以对付,临湘的事,你就交给我吧。

  诸葛恪发出公文之后,留下速度最快的辎重营,督军急进,急行军三天两夜,赶到了临湘城。当他进入临湘城的时候,孙登的命令才送到他的手上。面对孙登要他谨慎从事的命令,诸葛恪淡然一笑,写了一封长信,再次规劝孙登要坚定决心,不要软弱,要像大王当年面对曹操的八十万大军一样,敢于战斗,对胜利充满信心。只有如此,才可能争取到尊严和胜利。

  作为孙登曾经的幕僚,诸葛恪的信写得有些张狂,他实际上已经是在教训孙登,对看重尊卑的孙登来说,这封信近乎犯上。他非常生气,连信都没有回。张承对诸葛恪一向不满意,看到这封信,更是恼火,他直接给诸葛恪写了一封信,斥责他在玩火,一旦真的引发了战事,丧权辱权,他要负全部责任。

  诸葛恪给张承回信说,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未战而心先乱,你们这是统兵作战的将领应有的表现吗?大王将太子托付给你,将长沙托付给你,你就是这个表现?要想守住长沙,需要我们紧密配合,丢了长沙,不仅是我难辞其咎,你也难以脱身,万一太子之位不保,你更是罪魁祸首。

  张承气得七窍生烟,却又不得不承认诸葛恪说得对,要想渡过这个难关,他们必须精诚合作,否则谁也承担不起这个责任,谁也跑不掉。

  万般无奈之下,张承也只得打起精神,准备作战。同时给那些重臣写信,希望他们能出面劝说孙权,不要冒险和魏霸赌决心,一旦真的开战,吴国胜算极小。

  信使在长沙和武昌之间往来飞驰,形势一触即发。

  孙权陷入了莫大的焦虑之中,他接受了诸葛恪的建议,并不代表他就不紧张,不代表他就相信魏霸真的能被他吓住。他往长沙增了两万兵,可是魏霸同样在增兵,而且数量远远超过两万。八月中,魏霸治下的地区秋收全部结束,各地的壮丁推着粮食,络绎不绝的往前线赶,到九月中的时候,长沙郡的周边已经聚集了七万蜀汉军,还有数不清的军械,大营连绵数里,仅仅是看一眼,就让人头皮发麻。

  这还仅仅是荆州三郡的兵力,交州七郡还没有动静。正是看到这个局面,孙权才没有最后崩溃,因为到目前为止,魏霸的表现还没有脱离都试的范围,符合诸葛恪所说的虚张声势的特征。如果交州各郡的兵力也出现在荆州,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尽管如此,七万对四万,对方又是曾经给吴国找了很多麻烦,曾经正面击败过6逊的年轻名将魏霸,孙权还是觉得不放心。为了防止战事爆发后援兵征调不及,他不得不从扬州军团调集了两万人驻扎在柴桑,以备不测。

  这两万人几乎是他能调动的极限了,再多一个都不可能。魏军盘踞在青州、兖州,随时准备反扑,他不得不留下一定的兵力防守,以免被魏军趁虚而入。相对于长沙,他对江夏并不担心,有6逊和步骘两员大将在,孟达想要攻取江夏可没那么容易。

  最大的对手是魏霸。这从各部分的兵力就可以看得出来,孟达只有两万人,魏霸却是七万人,威慑力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

  当然了,孟达也不可小觑。魏霸在江南大动干戈,搞得孙权紧张兮兮的时候,孟达也在南阳整军备战。他用打劫来的三千匹战马组建了三千骑兵,加上之前的骑兵,他现在有五千骑兵。这五千骑兵要和精于骑战的魏军对阵,那还差得太远,可是用来对付同样没什么骑战经验的吴军,这五千骑兵却是一个不小的威胁。不论6逊还是步骘都不敢有任何大意,生怕这五千骑兵突然出现在自己的身后。

  孙权前前后后已经买过七八千匹战马,不过这些战马分散到各个将领手中,并非集中在某个人的手上。6逊实力最雄厚,拿到了两千匹,步骘只得到了一千三百匹,其他人大多是几百匹,甚至只有百十匹的。不论哪一个,都无法和孟达相抗衡。

  孟达虽然不像魏霸那样具有明显的优势,可是他同样牢牢的牵制住了6逊和步骘。特别是步骘,他要掩护江夏,要守住江陵一带,根本不敢离开驻地,支援长沙。

  李严安坐成都,只是让两个打手亮了亮肌肉,就把孙权逼到了全力以赴的地步。如果真的爆发战事,李严再率领成都的驻军沿江东下,要攻取武昌,全取整个荆州,也不是一点可能也没有。至少,这足以让孙权胆战心惊。

  孙权就像一张弓,已经被拉到了极限,哪怕再增加一点压力,都有可能让他崩溃。

  然而,紧张的也不仅仅是孙权。

  (未完待续。。)

  正文 老庄要努力,要加更,求月票!

  前两天,先后有几位书友批评老庄更新不给力。这个……老庄承认,最近的更新只能说中规中矩,实在不能算给力,原因嘛,肯定是有,却也不能作为推脱的借口,主要还是有点懒。

  嗯,老庄接受教育,从今儿开始奋发图强,努力更新,今天两更已经奉上,老庄准备第三更去。

  更新不给力,一直也没好意思求月票,上次过生日,蒙诸位赏脸,让老庄窜到前面混了几天,这些天又慢慢滑下来了。现在开始努力,也希望诸位能大力支持,用月票鞭策老庄吧,看看这个月能不能争到月票奖。一千大洋啊!

  求月票!

  (未完待续。。)

  正文 第8oo章 唇枪舌剑(加更,求月票!)

  孙权左思右想,还是咽不下这口气。他决定赌一赌,拼着吴郡被魏霸的水师袭扰天,也要把时间拖到十月初一,看魏霸敢不敢真的动手。不战而降,对人心士气的打击太大了。他坚持请杜琼等人到武昌来谈判,以示慎重。费祎也不反对,就在武昌住了下来,和魏兴两人到处逛逛,还特地到当初魏兴杀魏国使者的地方去看了看,日子过得轻松惬意。

  孙权派出接杜琼来武昌的人马时,魏兴也把消息送了回去。孙权不死心,要试一试魏霸的底气,这个消息很重要,涉及到双方的心理较量和战斗准备,可不能有任何延误。

  费祎同样给杜琼、李丰送出了消息。

  杜琼进退无据。他虽然是正使,却是个幌子,动动嘴皮子还行,真要开战,他就一点忙也帮不上了。这件事,能做决定的只有李丰,他才是大将军李严心目中的真正使者。

  杜琼把难题推给了李丰。

  李丰也傻眼了。事情已经脱离了他的控制,也脱离了大将军的控制,成都离得太远,大将军鞭长莫及,现在能够做决定的只有魏霸。事情上,就连魏霸也控制不了局面,因为时间已经不够他把停战的命令送往东海。

  换句话说,不管长沙会不会开战,东海肯定会有战事发生。

  李丰让杜琼先行,自己再次赶赴湘关,向魏霸求助。在半路上,他遇到了魏霸的使者。魏霸已经赶到了湘南大营。准备亲自指挥这场战事。

  李丰听到这个消息,欲哭无泪。魏霸这是迫不及待的要开战啊,人都亲自赶到前线了。孙权最后临时变卦,会不会是魏霸又从中做了手脚?

  李丰不敢怠慢,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湘南,见到了魏霸。他也顾不上客套,还没来得及入座,就开门见山的问道:“将军,真要打吗?”

  魏霸很从容的摇摇头,一边邀请李丰入座。让人奉上净面的水和布巾。一面笑眯眯的说道:“少将军,我一开始就说过了,打与不打,决定权不在我。而在你。你是大将军的代表。我和孟将军都是听你的命令。你说打。我们就赴汤蹈火,你说不打,我们就偃旗息鼓。”

  李丰松了一口气。有了这句话,他就放心多了。

  “不过,东海那里可能有些来不及了。”魏霸略带遗憾的说道:“孙权犹豫不定,非要请你们去武昌谈判,时间肯定耽搁下来了。就算现在我派人去东海传令,恐怕也在十月初一以后。少将军,这是我估计不足,没有料到孙权会这么顽强。另外……”

  魏霸有些惭愧:“那一万水师中,有不少是新收降的海盗,这些人……如果上了岸,军纪很难控制。”

  李丰愣了一下,无所谓的摆摆手:“这倒无妨,让孙权吃点苦头也是好的,这是他自找的,怨不得将军。只要长沙这里不开战就行了。”

  “少将军,你确定孙权会在十月初一前答应称臣吗?”魏霸低声提醒道:“少将军当初可是信誓旦旦,如果孙权不肯称臣,你又不发兵的话,会不会……”

  李丰为难的直挠头,他现在也是进退两难。如果孙权真的不肯称臣,到时候他是下令开战,还是不开战?开战,这事情就彻底失去控制,不开战,他可是食言自肥,自打耳光,顺便也打了父亲李严的耳光。以后还有谁会把他们父子当回事?魏霸、孟达会怎么想,以后还会把他的话当真吗?

  李丰犹豫了很久,也没能拿定主意,只得让魏霸问计。魏霸笑笑:“其实这也简单,少将军当初说的是十月初一,正义之师肯定会踏入吴国国境,却没有说发动全线进攻。因此,如此孙权一定要拖到那一天,末将率领一部人马进入长沙或者其他地方,只要是吴国境内就行,不管交战与否,那都是实现了诺言,达到了威慑的作用,少将军就不算食言了。如果孙权还不低头,我想少将军也不会再姑息养j,一定会如约发起攻击,少将军,你说是不是?”

  李丰眼珠一转,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感激的拱了拱手:“将军,你果然是足智多谋。此计甚妙,此计甚妙。”

  “哈哈哈……”魏霸大笑:“为少将军效劳,我所愿也。”

  李丰也开心的放声大笑。就在魏霸的大营里,他给孟达写了一封信,让他暂时按兵不动,在接到新的命令前,不可主动进攻吴军,以免发生冲突。魏霸派人用快马送出,李丰随即赶往武昌,去与孙权谈判。魏霸则留在大营,做好进入吴境的准备。

  送走了李丰,魏霸脸上的笑容慢慢的散去,法邈含笑看着魏霸:“将军,照原计划行事?”

  “当然。”魏霸微微颌首:“伯远,约诸葛恪见一面。”

  法邈笑着点点头:“好,我这就去安排。”

  ……

  面对魏霸邀请会面的书札,诸葛恪露出了会心的微笑。魏霸在这个时候约见他,无非是示威或者示好,不管是示威也罢,示好也罢,都是不想开战的表示。他难道还指望自己不战而降吗?如果他这么想,那只能说他自大到了愚蠢的地步。

  诸葛恪不顾诸将的反对,慨然赴约。

  魏霸在浏水旁搭了一座高台,诸葛恪来的时候,魏霸已经坐在高台上,正和法邈谈笑风生。看到诸葛恪孤身一人前来,魏霸笑了起来:“元逊兄之胆不亚于鲁子敬,单刀赴会啊。”

  “将军若有歹意,纵使十人百人,也不当将军之勇。将军若无歹意,我又有何惧?”诸葛恪从容的应了一句,上了高台,看了一眼那些高脚桌椅,愣了一下,随即泰然自若的坐了上去,晃了晃身子,让自己坐得舒服一些,笑道:“这就是将军在交州的新发明?果然舒服。将军,你的机械之术果然还是独步天下啊,不仅打造的军械天下第一,就连打造的桌椅都是这么舒服。”

  魏霸不理会诸葛恪的暗讽。他原本擅长的就不是军械,打造这些杀人的器械也是来到这个世上之后,为了自保,不得不如此。他也坐了下来,举起酒杯:“来,元逊兄,满饮此杯。”

  诸葛恪举起杯,一饮而尽。两人很有默契的不谈战事,只说风月,台下的人听不到他们说什么,只听到他们的笑声,看到他们不时的举杯共饮,看起来一片和谐景象,哪里有半分刀光剑影。

  酒过三巡,魏霸提起了话头:“元逊兄,我有一个疑惑不解,想请元逊兄指点。”

  诸葛恪暗自发笑,心道终于图穷匕首见了。“将军请说,但有所知,必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吴王如今已经与魏国开战多时,双方早已不存在任何情义可言,为什么吴王还恋着魏国封的王爵不放,不肯向我大汉称臣?他既是魏国封的王,再与魏国作战,形同叛逆,向大汉称臣,则免了此议,岂不是两全其美?”

  诸葛恪慨然道:“将军此言差矣。如今天下三分,英雄豪杰,各奋才智,逐鹿于天下,哪国是主,哪国是从?当初接受魏国所封的王爵,也不过是迫于形势,非我大吴君臣本意。如今我大吴挺进中原,饮马黄河,哪里还会把魏国当成宗主?既不是宗主,又哪来的叛逆?”

  他呷了一口酒,得意的眼神从酒杯上飞过,瞟了魏霸一眼,接着说道:“再者,你们自称是大汉正宗,道统所在,可天下有识之士有谁不知道这其中的玄虚?昭烈皇帝自称孝景帝苗裔,可是他拿得出宗谱么?且魏代汉禅,虽有强迫之嫌,毕竟有汉帝诏书,他在益州称帝,可有汉帝诏书?我听说的倒是汉帝未死,他却急着为汉帝发丧,其称帝之心,倒是迫不急待啊。”

  魏霸哈哈大笑,戏谑的看着诸葛恪:“元逊说辱吻果然了得,只是这么一来,令叔岂不是也成了附逆之人?要知道,当初昭烈皇帝称帝,他也是劝进之人啊,而且他现在还是我大汉的丞相。”

  诸葛恪有些尴尬,却不甘示弱的的反驳道:“我刚才说了,汉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家叔虽然高才,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感激于昭烈皇帝赏识之私情,为其驱驰,也是无奈的事情。将来天下归吴,他自然会悔不当初。”

  魏霸忍俊不禁的笑道:“天下归吴?元逊兄好大的口气。如今我大汉雄兵十万,锋指武昌,水师一万已经绕道吴郡,枕戈待旦,一声令下,就可以破江东,擒孙权,我看到时候是你父子向丞相认错,而不是丞相悔不当初吧。”

  诸葛恪正欲反驳,魏霸抬起手,示意他稍安勿躁。“天下三分,琅琊诸葛氏也是三分,各侍其主。这无可厚非,不过,分久必合,如今天下一统的局势已成,侍魏的诸葛氏俊杰已经弃暗投明,侍吴的你们父子,也该早日认清局势,免得到时候玉石俱焚,悔之晚矣。”

  诸葛恪眉头一皱:“你说是的鄙族叔诸葛公休?”

  “然也。”

  “他现在在将军麾下?”

  “嗯,他现在是交州水师假督。”魏霸笑盈盈的说道:“他的口才一流,可惜身在吴郡,要不然的话,我就让他来劝你了。”

  诸葛恪眉头一紧,过了半晌,强笑道:“他便是能说得大江倒流,也劝不动我回心转意。将军,你不用费心了,且饮酒。”

  (未完待续。。)

  ps:今天月票涨了不少,不过情况还是很危险,老庄加更,继续求月票。

  正文 第8o1章 东海有敌(上)

  与魏霸痛饮一番之后,诸葛恪回到了大帐,却久久不能平静。从整个过程来看,魏霸约见他的目的还是劝降,把诸葛诞拿出来当例子,也不外乎这个目的。诸葛诞在魏国仕途不畅,到了关中之后,诸葛亮也没有立刻重用他,到了魏霸麾下还不到一年时间,他就担任了水师副都督,就算其中有夏侯玄、邓飏等人引荐的作用,魏霸这敢用人的魄力还是让人折服。

  但是,让诸葛恪不安的不是这个,而是诸葛诞现在率领交州水师在吴郡这件事。

  诸葛恪已经收到了孙权的通知,说魏霸可能派了一些水师到吴郡,准备袭扰后方,一旦开战,魏霸可能会两线进攻,为了能挫败魏霸的阴谋,要诸葛恪做好恶战的准备,至少不能让魏霸进兵太顺利。

  诸葛恪对此一向不以为然,他认定这是魏霸的虚张声势,不管是七万大军围长沙,还是一万水师袭吴郡,都概莫如是。用兵贵合不贵分,那一万水师距离三千里,魏霸根本无法有效指挥,心理上的威慑作用大于实际的战斗作用。

  但是,这两件事合在一起看,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诸葛恪没和诸葛诞见过面,但是他两次去关中,听诸葛亮提起过这个人。诸葛诞是名士,有名士的轻浮习气不假,可是诸葛诞同样有才。诸葛亮暂时没用他,本来是想让他沉静一段时间,待他表现出一定的才能。再予以提拔,好让人知道他不是因为姓诸葛才得到重用,没想到诸葛诞耐不住,直接去了交州,而一到交州,就被魏霸授予了水师副都督的重任。

  诸葛亮说,诸葛诞有一股子士为知己者死的血性,谁赏识他,他就会为谁出生入死。他自知时日无多,所以想把这个机会让给后人。让诸葛诞为其效忠。为其添一助力,但是他心目中的那个人绝不是魏霸。诸葛诞不辞而别,又去了交州,是他意想不到的事情。

  现在。这个人才白白便宜了魏霸。而魏霸又牢牢的把握住了这个机会。获得了诸葛诞的忠心。诸葛诞初领重任,他能不用心表现一下吗?这样一来,这原本可能只是疑兵的一万水师很可能化作一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