氐纳衩乜蒲А踔量梢愿纱喑莆ぱ钥蒲Аm保且布坛辛苏飧龉盼拿鞫砸怀『拼蟮摹13兔徽鍪澜绲墓糯樗募且洌约耙槐势嫣氐闹兑挪u庀钪恫愦渭撸豢赡苁锹暄湃朔17钩隼吹模颐亲约阂彩窃谧罱湃〉谜庵种丁
注释:
1珍妮弗·魏斯伍德编《秘境的地图》,70页。jennifer g,london,1987,p。70.
2引述自《秘境的地图》,68~69页。
3同上,有迈可·柯伊《玛雅人》,108~109页。michael d.coe,the maya,thames and hudson,london 1991,pp.108…9.
4《白神与石脸》,94~95页。
5《秘境的地图》,70页。
6《玛雅人的时间观念》,298页。
7《墨西哥和中美洲的神话》,8页,及《玛雅人的历史与宗教》,340页。
8见本书第10章。
9华理土·布奇《欧西瑞斯神与埃及的复活神话》,第2卷,180页。e.a.d the egyptian resurrection;the medlcl soci ety ltd,1911,volume 2,p.180.
10约翰·史蒂芬斯《中美洲、墨西哥奇雅帕斯省和犹加敦半岛旅游散记》,第2卷,422页。john l.stephens,incidents of trauel in central america,chiapas andyucatan,harper and brothers,nebsp;11见本书第12章。
第21章 计算〃世界末日〃的电脑
玛雅人知道,他们的先进知识源自何处。根据他们的说法,这些知识是〃始祖〃(the first men)遗留下来交给他们继承的。始祖是奎札科特尔的门徒;他们的名字是巴兰姆一奎泽(ba lam-quitze,意为〃笑面虎〃)、巴兰姆一阿卡布(balam acab,〃夜行虎〃)、马乌库塔(mahucutah,〃大家杰〃)和伊奎一巴兰姆(iqui-balam,〃月光虎〃)1。古代玛雅人的神圣典籍《波波武经》记述这几位祖先:
具有大智慧,能够洞察人世间的一切幽秘。他们的眼光是如此清澈深透,不须移动身子迈出步伐,他们就能看清隐藏在远处的事物……睿智的始祖,他们的视界十分辽阔;森林、石崖、湖泊、海洋、山脉和山谷,尽收眼底,一览无遗。他们值得子孙永远孺慕敬仰……他们通晓一切,无所不知;他们曾探测天空的四个角落和大地的整个形貌2。
这个族群的智慧和成就,惹恼了天上几位最有权势的神祗。它们聚集在一块商议:〃让凡人懂得那么多事情是挺危险的。万一他们想跟我们——他们的创造者,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造物主——平起平坐,那该怎么办呢?……难道也让他们当神祗吗?〃3
显然,这种情况不能再继续下去。经过一番会商,众神决定采取适当的行动。于是,它们降下谕旨:
让他们的眼光只及眼前的事物;让他们只看到地球的一小部分……于是,天心之神将雾气吹进他们的眼睛,遮蔽他们的视觉,就像在一面镜子上吹口气那样。他们的眼睛变得模糊起来,只能看到身边的事物,只能看清眼前的东西……就这样,始祖的智慧和所有知识全都被毁于一旦4。
读过《圣经·旧约》的人都知道,基于同样的理由,上帝把亚当和夏娃逐出伊甸园。人类的始祖吃了〃智慧树〃的果实之后:
神说:〃那人已经与我们相似,能知道善恶。现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树的果子吃,就永远活着。(让我们)把他赶出伊甸园去吧……〃5
学界公认,《波波武经》保存的是最纯粹的、哥伦布之前的中美洲传说。因此,我们很惊讶地发现,这些传说和《圣经·旧约。创世纪》所记载的故事竟然这么相似。如同我们曾经提到的那些〃东半球/西半球〃文化关联,这两个故事之间的相似点,并不牵涉〃谁影响谁〃的问题;事实上,它们是同一事件的两种诠释。据此,我们可以推论:
●作为一种隐喻,《圣经》伊甸园所呈现的,可说是《波波武经》人类祖先曾经享有过的那种极乐的、〃神样〃的知识。
●这种知识的精髓是〃洞察一切〃和〃知晓一切〃的能力。亚当和夏娃尝过生长在〃智慧树〃上的禁果之后所取得的,正是这种能力。
●最后,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正如《波波武经》四位人类始祖被剥夺〃洞察一切〃的能力。从此〃他们的眼睛变得模糊起来,只能看到身边的事物……〃。
这么看来,《圣经·旧约·创世纪》和《波波武经》讲的都是人类〃丧失神的恩宠〃的故事。在这两个传说中,恩宠的丧失跟〃知识〃有密切的关联,而这种知识非同小可——它能使拥有它的人具有神一般的力量。
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知识呢?《圣经》语焉不详,只说那是〃分辨善恶的智慧〃。《波波武经》的叙述就详尽得多。它告诉我们,人类始祖的知识包括〃看清隐藏在远处的事物〃的能力;它也提到,始祖通晓天文地理,〃曾经探测过天空的四个角落和大地的整个形貌〃。
地理学和地图有关。在本书第1部,我们曾罗列一些证据,显示在远古时代,一个神秘的文明曾派遣制图家,对整个地球进行彻底的勘探和测绘。《波波武经》提到的人类始祖和他们拥有的神奇地理知识,是不是跟这个古文明有关呢?这会不会是一种扭曲的记忆呢?
地理学和地图有关;天文学则牵涉到星星。通常,这两门学问焦不离孟,相辅相成,因为:在海上长时间航行必须靠星星指引,而绘制精确的地图,则必须派出勘探人员,航行到世界各个角落。
在玛雅人的《波波武经》中,人类始祖不但勘查过〃大地的整个形貌〃,而且观测过〃天空的四个角落〃,这难道是偶然的意外?学界公认,玛雅文明最杰出的成就是观测天文;通过先进的数学计算方法,他们在天文学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灵巧的、繁复的、极为精确的历法。这难道也是单纯的巧合?
奇特的科学知识
1954年,中美洲考古学权威艾瑞克·汤普森(j.eric thompson)6坦言,当他发现玛雅文明中存在着一些显著的矛盾时,他感到大惑不解——一方面,玛雅文明的整体成就并不算突出;另一方面,他们却拥有先进的天文/历法知识。他问道:〃是怎样的一种心灵怪癖,促使玛雅知识分子观测天象,却不去研究车轮的原理;他们比任何半开化民族都热衷于探索人类永恒的问题,却不肯花点工夫,把石柱支撑的拱门改进成真正的拱门;他们有能力以百万为单位,进行繁复的计算,却不懂得怎样称一袋玉蜀黍的重量。〃
这些问题的答案,也许比汤普森想象的简单得多。玛雅人对天象的观测,对时间的深刻了解,对繁复的数学计算的掌握,也许根本就不是什么〃心灵怪癖〃。也许这是一项文化遗产,玛雅人继承自一个古老的、知识先进的文明,是一个完整而特殊的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如果我们能从这个角度来看问题,那么,汤普森观察到的那些矛盾就能够获得合理的解释,而我们也不必再花时间,在这方面进行无谓的争论。我们已经知道,玛雅人的历法继承自奥梅克人(一干年前,奥梅克人使用完全相同的历法)。因此,真正的问题应该是:奥梅克人从哪里取得这套历法?一个文明,如果想制定这么精确的历法,科技发展该达到哪一种程度呢?
以〃太阳年〃(sloar year)为例。在今天的西方社会,我们仍旧使用1582年创制于欧洲,建立在当时最先进的科学知识上的太阳历——鼎鼎有名的〃格里高里历〃(gregorian calen dar)。它所取代的〃罗马儒略历〃(julian calendar),把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计算为365.25天。教宗格里高里十三世(pope gregory8)修订的历法,提供更为精细、准确的计算:365.2425天。1582年以来的科技进展,使我们现在知道,太阳年的正确长度是365.2422天,格里高里历有一个小小的误差——多了0.o0033天。16世纪制订的历法能有这样的精确度,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了。
说也奇怪,玛雅历法的根源虽然比16世纪的格里高里历古老得多,但却更加精确。根据它的计算,太阳年的长度是365.2420天,比正确的数字只少0.0002天而已7。
同样地,玛雅人知道月亮绕地球运行所需的时间。根据他们估算,这个周期是29.528395天,极为接近使用最精确的现代方法计算出来的数字——29.530588天8。玛雅祭司也拥有非常精确的时间表,据以预测日蚀和月蚀;他们相信,这些现象只会发生在日月轨道交点(node)前后18天之内9。此外,玛雅人的数学成就也值得一提。他们利用一种棋盘式器具,从事精密的距离测量计算,而我们直到19世纪才发现(或重新发现?)这种方法10。他们充分理解和运用〃零〃的抽象观念;对于〃位计数法〃(place numerations),他们显然也相当熟悉。
这些都是深奥的知识。且让我们听听汤普森的解释:
〃零〃及〃位计数法〃现已成为人类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因此,我们实在很难理解,西方人竟然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把它创造出来。拥有伟大数学家的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对这两样东西都一无所知。用罗马数字书写〃1848〃需要及11个字母;mdcccxl8。当罗马人还在使用笨拙的计数方法时,玛雅人已经发展出先进的位值符号系统,足以媲美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套11。
这个中美洲部落民族,在别的方面表现不怎么突出,却在那么古远的时代,〃偶然发现〃这么新颖的计数方法——科学史专家奥图·纽格鲍尔(otto neugebauer)称之为人类最珍贵的发明之一12。这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呢?
〃上帝〃的计算机
现在,我们不妨探讨一下〃金星〃的问题。对中美洲所有古代民族来说,这个星球具有格外重大的象征意义,因为他们把金星看成奎札科特尔的化身。(在玛雅方言中,〃羽毛蛇神〃奎札科特尔也被称为古库马兹或库库尔坎,如本书第14章所述:他们都踉金星有密切关系。)
和古代希腊人不同的是,玛雅人认为金星不但是〃晨星〃,同时也是〃黄昏星〃。在这方面,玛雅和古代埃及人看法一致。玛雅人对金星的观察相当精细。在天文学上,一个行星的〃会合周期〃(synodical revolution)指的是它运行一周,回到天空中某一个特定点所需的时间——从地球上观察。每224.7天,金星绕太阳运行一周,而地球则在比较宽广的轨道上运行。这两个星体的运行结合起来,所造成的效果是:大约每584天,金星就在地球天空的同一个地点升起。
不论是谁发明玛雅人继承的这个精巧、复杂的历法系统,他们一定察觉到上述的现象,而且,他们还找到一些灵巧的方法,将这个现象和其他连锁周期结合在一起。此外,从相关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历法师了解,584天只是一个近似值;他们也知道,金星的运行是不规则的。因此,他们为金星在漫长时期中的〃平均〃会合周期推算出一个精确的数字,而这个数字已经被现代科学家确认。这个数字是583。92天;玛雅人以无比繁复的方法,将它融进他们的历法体系13。例如,为了让它配合所谓的〃圣年〃(tzolkin,一共260天,分成13个月,每个月21天),历法师要求,每61个金星必须修正4天。此外,在每第5个循环期内,第57个会合周期结束时必须修正8天。经由这一类步骤,玛雅历法师将〃圣年〃和金星的会合周期紧密结合在一起,误差小到每6000年只有一天14。尤其令人赞叹的是,他们还拟出进一步的、计算极为精确的调整方案,让金星周期和〃圣年〃不但能够和谐相处,同时也跟太阳年保持正确的关系。玛雅人不惮其烦,苦心经营这套历法,为的是确保它在极为漫长的一段时期中能够运作无误。
〃半开化〃的玛雅人,怎么需要这样精确的高科技产品呢?有没有可能,这套历法的制订,原本是配合一个更古老、更先进的文明的需求,而玛雅人不过是捡现成的?
让我们看一看玛雅历法的最高成就,所谓的〃长算〃(long count)。这套计算日期的方法,具体表现出玛雅民族对人类以往历史的看法和信念;他们相信,〃时间〃是在〃大周期〃(great cycles)内进行的,而这些周期都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世界创造和毁灭(参阅本书第13章)。根据玛雅历法,目前这个大周期在黑暗混饨中开始于〃亚号四孔姆库八〃(4a hau 8cumku),相当于西方历法的〃公元前3114年8月13日〃15。玛雅历法的〃长算〃,目的就是记录目前这个大周期内时间的流逝——一年一年地计算分配给目前这批人类的5125年16
玛雅历法的〃长算〃当然不是用西方人的数字进行。玛雅人自有一套表示数字的符号,那是他们从奥梅克人手中取得的,而奥梅克人又是从……没有人知道是谁。这套数字符号包括:圆点(代表1或最小的整数或20的倍数)、横线(代表5或5乘20的倍数)以及一个代表零的象形文字。计算时间的单位是:钦(kin,即〃天〃)、乌伊纳尔(uinal,20天)、盾(tun,360天的〃计算年〃)、卡盾(katun,等于20个盾)和巴克盾(bac tun,等于20个卡盾)。此外还有皮克盾(pictun,等于8000个盾)和卡拉布盾(calabtun,等于16万个盾),以用来处理范围更大的计算17
这一切足以说明,尽管玛雅人相信,目前人类是活在一个必定会结束的〃大周期〃中,而世界也必将会〃毁灭〃,但是,他们也知道,时间是无穷无尽的——它无视于个别生命和文明的兴起和衰亡,继续以神秘的循环周期无休无止地进行。在探讨这个问题的一部重要著作中,考古学家汤普森指出:
在玛雅人的思维中,时间进行的路线一直延伸到古远的时代——古远到人类的心灵无法想象和理解。然而,玛雅人却鼓起勇气,沿着这条路线追溯时间的。这些孜孜不倦的探险家,一步一步走进永恒深处;每往时间的根源跨近一步,他们眼前就出现一幅崭新的景象:世纪融入千年期,千年期融入万年世。在危地马拉奎里格(quiriga)废墟出土的一块石碑上,玛雅历法家计算9000多万年前的一个日期;在另一块碑铭上,我们发现4亿年前的一个日子。这些都是实际的演算,精确地标明日月的位置,就像我们在西方历法上标明复活节降临的月分。面对玛雅历法的天文数字,我们西方人都会感到目眩神迷……18
对一个在别的方面表现并不怎么突出的文明而言,玛雅人对时间根源的追溯,是不是太〃前卫〃一点呢?玛雅建筑有其局限,但大体来说还算杰出。然而,除此之外,实在很少东西可以证明,这个居住在丛林的印第安民族有能力(或需求)追溯时间的地点。
直到一百多年前,大多数西方知识分子才扬弃乌舍尔主教(bishop usher)的看法——世界是在公元前4004年创造的。他们现在承认,世界比基督教主张的要古老得多19。换言之,在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之前,古代玛雅人对地质时间的久远和地球的古老,了解得比英国、欧洲和北美洲任何人都精确。
因此,我们不得不问:玛雅人怎会去探索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问题?难道这只是文化发展的一个畸形现象?使玛雅人得以探索、理解这种复杂问题的历法和数学知识,可不可能是他们从某一个民族手中继承来的?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不得不进一步追问:这种如同电脑电路平面图一般精密的历法,究竟是谁发明的?意图何在?只是为了——正如一位权威学者声称的——〃磨练脑筋,增长智力,就像玩字谜游戏一样〃20?难道没有更实际和更重大的目的吗?
上文提到,如同中美洲其他古老文化,玛雅人最关切的。一再探索的问题是〃世界末日〃。他们试图计算——如果可能的话,尽量拖延——〃世界末日〃来临的一天。创制玛雅神秘历法的人,就是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吗?它的功能,就是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一场宇宙或地质大灾难吗?
注释:
1《波波武经》,167页。
2同上,168~169页。
3同上,169页。
4同上。
5《圣经。旧约。创世纪》第3章第22~24节。
6艾瑞克·汤普森《玛雅文明的崛起与衰亡》,13页。j.eric thompson,therise and fall of maya ciuilization;pimlico,london,1993,p.13.
7见威廉·盖茨(bsp;8《玛雅象形文字研究导论》,32页。
9《玛雅人》,176页;《墨西哥金字塔的奥秘》,291页;《玛雅文明的崛起与衰亡》,173页。
10《墨西哥金字塔的奥秘》,287页。
11《玛雅文明的崛起与衰亡》,178~179页。
12引述自《玛雅人》,173页。
13《玛雅文明的崛起与衰亡》,170页。
14同上,170~171页。
15《破解玛雅密码》,275页。
16同上,9、275页。
17荷西·阿圭耶斯《玛雅因素:通往科技之外的路》,26页。jose ar guelles,the mayan factor:path beyond technology,bear and co,san ta fe,nebsp;18《玛雅文明的崛起与衰亡》,13~14’165页。
19《大奖百科全书》,第12卷,214页。
20《玛雅文明的崛起与衰亡》,168页。
第22章 众神的都城
许多中美洲传说透露出一个重大的讯息:人类的〃第四太阳纪〃结束得十分凄惨。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洪水消退后,接踵而来的是漫长的黑暗时期。太阳从天空消失;大地一片阴暗。然后:
众神聚集在泰奥提华坎(〃神祗的居所〃),焦急地商议,究竟应该由谁来担任下一个太阳。黑暗中,众神只看得见一簇火光,火神威威泰奥特(huehueteotl)的具体化身;当初就是这位神祗把火带到大地,赋予万物生命〕。大地经历一场浩劫后,这簇火光依旧摇曳不停。众神纷纷为生灵请命:〃我们得选出一位神祗,牺牲自我,投身火中,这样天空才会出现太阳。〃1
接下来的场面十分感人:两位神祗,纳纳瓦钦(nanahu atzin)和铁奇兹泰卡特尔(tecciztecatl),争相牺牲自己,以拯救地上的生灵。结果,一位神祗在火堆中央被迅速烧成灰烬;另一位躺在火堆边缘的火炭上,被慢慢烤成烧肉。〃众神守候良久,天空终于出现红霞,有如黎明一般。东方天际冒出一个赤热热的大火球。赋予万物生命的太阳终于出来了……〃2
就在大地复苏、万物重生的当儿,奎札科特尔出现了。他的使命是引导地上的生灵,开启人类〃第五太阳纪〃。因此,他化身为人——脸上蓄着胡须的白人,就像南美洲的维拉科查。
维拉科查把首都设在安第斯山的帝华纳科城。在中美洲,奎札科特尔的首都据说是〃第五太阳〃的诞生地——众神的都城泰奥提华坎。
城堡、神殿和天界地图
●墨西哥市东北50公里,泰奥提华坎古城
我站在凉风习习的城堡围场内,眺望北方,瞅着矗立在濛濛晨曦中的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pyramids of the sun and the moon)。人在长满苍翠灌木、四周环绕着远山的原野上,赫然出现一条轴道——当地人管它叫〃亡灵之路〃(street of thedead)——两旁散布着废墟;这两座宏伟的金字塔耸立其间,就像交响乐团中的两位乐手,参与演奏了一首曲子。城堡的位置,靠近这条宽广笔直、长达4公里多的轴道。月亮金字塔位于轴道北端,而太阳金字塔则稍微偏离轴道,坐落在东边。
面对这样一个建立在几何学原理上的古城,一般游客都会期望,城中的轴道沿着南北或东西的方向伸展,但出乎每个人意料,当初设计泰奥提华坎城的建筑师,却刻意让这条〃亡灵之路〃稍微倾斜,指向北方偏东15度30分的位置。当初为什么要选择如此怪异的方向?专家提出好几种解释,但都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越来越多学者觉得,这样的布局可能和天象有关。例如,其中一位学者指出,〃亡灵之路〃直向〃它兴建时天上金牛宫七星(the pieiades)的位置〃3。霍金斯教授(professor gerald hawkins)以为,城中的轴道可能代表〃天狼星(strins)——金牛宫七星轴线〃。4布鲁克林文理研究所(brooklyn institute of the arts and sciences)人种学系王任哈格尔(stansbury hagar)则认为,〃亡灵之路〃代表的可能是天上的银河5
哈格尔进一步指出:沿着这条轴道两旁,有如固定卫星一般罗列的许多金字塔、土墩和其他建筑物,分别代表天上的某些行星和其他星体。根据他的理论,当初的建筑师把泰奥提华坎城设计为〃一幅天界地图〃:〃他们把想象中的天界——神祗和亡灵居住的地方——复制在地面上。〃6
1960年代和1970年代,居住在墨西哥的美国工程师哈勒斯登(hugh harleston,jr.),在泰奥援华坎古城展开全面的,以数学原理为依据的勘查,实地检验哈格尔的理论。1974年10月,哈勒斯登向〃美洲文化学者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gressof americanists)报告他的发现。他的论文充满大胆的、新颖的见解。其中最耐人寻味的发现,牵涉到古城中的堡垒和坐落在辽阔的、四方形的围场东边的奎札科特尔神殿。
学界公认,这座神殿是中美洲地区保存得最完善的古迹之一。它能够完整保存下来,是因为这座史前建筑物部分被埋在另一座后来兴建的、矗立在它前面(略微偏西)的土墩下。考古学家挖掘这座土墩,发现下面埋藏着一座造形优美的六级金字塔。这会儿,我正站在它前面,观赏这栋72英尺高,地基宽达82000平方英尺的古老神殿。
当初涂抹在神殿上的油漆五彩缤纷,如今只剩下斑驳残迹,然而,出土后的神殿却依旧显得雍容华贵,令人屏息。神殿的主要装饰品是一系列巨大的蛇头雕像,栩栩如生地从石墙中伸出来;另一些则罗列在中央那道宏伟的阶梯两旁。这些模样有点像人类的爬虫,长长的嘴巴趴着尖尖的牙,嘴唇上居然还留着一撇八字胡。每一尊蛇头像的脖子都环绕着一圈精工雕琢的羽毛——奎札科特尔最显著的象征。
哈勒斯登在报告中指出,〃亡灵之路〃两旁罗列的主要建筑物,彼此之间显然存在着一种繁复的数学关系。事实上,这种关系还延伸到轴道之外。它所显示的是:当初的建筑师把泰奥提华坎城设计为太阳系的模型,各部分尺寸和太阳系本身成一定的、精确的比例。根据哈勒斯登的推论,如果我们把奎札科特尔神殿的中线看成太阳的位置,那么,从这儿出发,沿着〃亡灵之路〃轴道罗列的建筑物,所显示的似乎是太阳系各星体的正确轨道距离。这些星体包括:靠近太阳的四颗行星、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群、木星、土星(由〃太阳〃金字塔代表)、天王星(由〃月亮〃金字塔代表)、海三星和冥王星——代表最后两颗行星的建筑物,坐落在古城北边数公里外,至今仍埋藏在土墩下7。
如果这种相互关系不是单纯的巧合,那么,它至少证明,古时的泰奥提华坎域拥有一批优秀的天文学家,精于观测天象;他们的成就,直到相当晚近才被现代科学家超越。1789年之前,西方天文学家并不知道天王星的存在,而一直等到1846年,西方人才找到海王星。至于冥王星则迟至1930年才被西方人发现。泰奥提华坎城到底有多古老?根据最保守的估计,城中的主要建筑物(包括堡垒、亡灵之路、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年代至少可以追溯到耶稣出生的时候8。一般学者认为,在那个时候,东半球和西半球的文明都不知道外行星的存在,遑论它们之间的轨道距离;至于这些外行星距太阳多远,更没有人知道。
埃及和墨西哥间的关联
完成对泰奥提华坎金字塔和街道的研究后,哈格尔做出这样的结论:〃我们到现在还不了解,以泰奥提华坎城为主要中心,从事天象观测的天文教派,在古代美洲究竟有多昌盛,更不了解它的重要性和高度发展。〃9
难道这只是一个天文〃教派〃?我们为什么不干脆承认,它有资格被称为我们所谓的〃科学〃?教派也好,科学也好,我们可不能说它只〃昌盛〃于古代美洲,因为种种迹象显示,它跟古代世界其他地区也有密切关联。
例如,考古天文学家利用最新发展的电脑测绘天象技术,勘查埃及的金字塔,结果发现,基沙高原三座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在配置上精确地反映猎户星座的三颗明星9。古埃及祭司在尼罗河西岸沙地上描绘的天象图,绝对不只这三颗星星。在本书第6部和第7部,我们会发现,埃及祭司的整体规划,还把大自然的一个产物——尼罗河——包含在内,让它恰如其分地扮演〃银河〃的角色。
古代埃及人和墨西哥人把天象图纳入城市规划时,绝不会将宗教功能排除在外。泰奥提华坎城的建筑物,一如基沙高原的金字塔,除了其他功能外,还在社区民众的生活中发挥重大的宗教作用。这点毋庸置疑。
16世纪西班牙神父伯纳狄诺·迪萨哈冈(bernardino de sahagun)搜集的中美洲传说证实,在远古时代,泰奥提华坎城至少曾扮演过一个特殊的、重要的宗教角色。根据这些传说,泰奥提华坎之所以被称为〃众神的都城〃,是因为〃君王驾崩后安葬在这儿,灵魂不会从此消亡,而会转世为神祗〃11。换言之,这里是〃凡人变成神祗的地方〃12。此外,泰奥提华坎城还被称为〃凡入行走神祗之路的地方〃及〃创造神祗的地方〃13。
这似乎也是基沙高原三座金字塔的宗教作用。难道这又是一个偶然的巧合?全世界最古老的文献,使用古代象形文字书写的《金字塔经文》明确地指出:在巨大金字塔内举行的仪式,终极目标是促成法老灵魂转世——〃敞开苍穹之门,畅通天界之路〃,以期故工能早日〃超升天界,与诸神为侣〃14。
有些学者认为,作用在于〃让凡人转变为神祗〃(从形而上的角度来看)的金字塔,是分别在古代埃及和古代墨西哥发展出来的,彼此之间并无任何关联。在我看来,这种观点未免太过奇异,不切实际。把天象图纳入神圣场所的规划,情况也是如此。
此外,还有一些耐人寻味的相似点颇值得一提。
一如埃及的基沙高原,墨西哥的泰奥援华坎古城也有三座主要金字塔:奎札科特尔神殿金字塔、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一如在基沙,这儿三座金字塔的相对位置,并不如我们预期的那样均衡匀称;相反地,其中两座虽然直接相对,另一座却刻意偏离向一边。还有一点必须指出:在基沙,大金字塔(great pyramid)和基夫拉恩金字塔(pyramid of cephren)的顶端齐平,尽管前者的塔身比后者高。同样地,在泰奥提华坎,太阳和月亮两座金字塔看起来等高,虽然实际上前者比后者高些。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太阳金字塔建立在比较低洼的地面上,而月亮金字塔矗立的地点则比较高。埃及基沙的两座金字塔情况完全相同。
这一切都能说是偶然的巧合吗?我们何不干脆承认,古代墨西哥和埃及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文化关联?这样解释不是更符合逻辑吗?
基于本书第18、第19章罗列的理由,我不以为这两个地区之间——至少在有历史记载的时期——曾经进行过直接的、密切的交往。然而,一如玛雅历法和古代南极洲地图,这里牵涉到的极可能是一项文化遗产:埃及的金字塔和泰奥提华坎的废墟,反映的是一个神秘古文明遗留下的科技、地理知识和天文观测成果(甚至还包括宗教)。根据玛雅人的神圣典籍《波波武经》,这个古文明曾〃探测过天空的四个角落,勘查过大地的整个形貌〃。
一般学者认为,基沙金字塔大约是在4500年前兴建的。对于泰奥提华坎城建立的年代,学界却没有一致的看法。城中的亡灵之路、奎和科特尔神殿、太阳和月亮金字塔的兴建日期,都不曾被明确鉴定过。学者大多认为,这座城市兴盛于公元前io0年到公元60o年之间,但有些专家则指出,泰奥提华坎城的崛起,时间应该更早,约莫在公元前1500年到1000年之间。另有一批学者根据地质资料,将泰奥提华坎建城日期推到公元前400o年——附近奚特里火山(xitli)爆发之前15。
检视这些争论,我倒是发现,这群专家学者中并没有一个人知道,究竟是谁兴建泰奥提华坎城——哥伦布来临前,美洲历史上规模最庞大、气派最宏伟的都会。只有一点是确定的:公元12世纪,当阿兹特克人横扫墨西哥,建立大帝国时,他们无意中闯入这座神秘的城市;其时,城中的巨大建筑物和宽阔的街道已经十分古旧,四处荒烟蔓草,整个废墟看起来更像大自然的一部分,不像人造的都城。然而,当地百姓却流传一则世世代代延续下来的神话:城中的建筑物是古代巨人建造的,而它们的作用是将凡人转化为神祗。
被遗忘的古代智慧
离开奎札科特尔神殿,我朝西边走,再穿过城中那座〃堡垒〃。
没有考古证据显示,这座巨大的围场曾经被当成堡垒使用;我们也实在看不出,它具有任何军事或防卫功能。一如泰奥提华坎城中其他建筑物和设施,〃堡垒〃的兴建显然经过精心规划,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但是,现代学者至今仍弄不清楚它的真正用途。替太阳和月亮金字塔命名的阿兹特克人也想不出一个适当的名字来称呼这座〃堡垒〃。(太阳和月亮从此成为城中两座金字塔的称号,尽管没有人知道当初的建筑师如何称呼它们。)最后,只好让西班牙人给它取个不伦不类的名字:堡垒(la ciudadela)。西班牙人想出这个名称,显然是因为他们看到围场中央占地36英亩的大院落,四周环绕着23英尺高,约莫1500英尺长的坚厚堤防。
我漫步走向院落西端,沿着一道陡峭的阶梯拾级而上,来到堤防顶端,转身朝北方走去,踏上〃亡灵之路〃。我再一次提醒自己:这可不是泰奥提华坎人(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来历)对这条气象万干的大马路的称呼。西班牙人称呼它〃亡灵之路〃(calle delos muertos),是继承阿兹特克人的说法。显然,他们看到马路两旁罗列着许多土墩,以为那是坟墓(事实上不是)。
上文提到,在泰奥提华坎城兴建者的构想中,地上的这条大马路可能是代表天上的银河。这儿,我们不妨看着另一位美国人的研究。就像我们刚才提到的,阿弗列德·史雷默(ai fred e.schlemmer)也是一位工程师,专门从事技术预测,尤其是预测地震16。他曾就这个题目,在〃第11届全国化学工程师会议〃(1971年10月在墨西哥市举行)发表论文。
史雷默的论点是:〃亡灵之路〃也许根本就不是一条马路。当初兴建时,它可能是一排相连的蓄水池,储满从城北月亮金字塔通过一系列水闸流下的水,然后将它转送到城南的堡垒。
我漫步走向城北远处的月亮金字塔,觉得史雷默的论点不无可取之处。我发现,这条〃马路〃每隔一段距离就树立起一堵高墙,横亘在路中央,墙脚依旧可见水闸的遗迹。此外,这里的地势方便把水从北边输送到南边:月亮金字塔坐落的地点,比堡垒前的土地高出大约100英尺。高墙隔出的一座座水池,很容易把水储满,而且,这些波光潋滟的水池还可为城市的景观增色,创造出比泰姬玛哈陵(taj mahal)或传说中的莎玛马花园(shalimar gardens)更旖旎人的光影效果。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华盛顿〃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罗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rochester)教授米雍(rene mition)领导的〃泰奥提华坎测绘计划〃,提出确凿的证据显示:这座古城拥有〃精心设计、密如蛛网〃的运河和分支水道,和城外一条截弯取直的河川连接,一路贯通到现在离城十英里、古时可能就在附近的帖斯科科湖(lake texcoco)。17
这个规模庞大的水力系统究竟有何用途?学界至今争论不休。史雷默声称,他在城中发现的奇异水道具有一个实际用途:〃长期侦察地震〃;据他说,这是〃一门古老科学,现在已经无人理解〃。他指出:遥远的地震〃能够在全球各地的液体表面形成驻波(standing wave)〃;因此,他认为,〃亡灵之路〃一系列精心设计、审慎间隔的水池,作用可能是〃让泰奥提华坎城居民,根据池面上形成的驻波,研判世界各个角落发生的地震的地点和强度,借以预测可能发生在本地区的地震〃。18
当然,我们很难证实史雷默的理论。不过,玛雅神话倒是充满对地震和洪水的畏惧与关切,而玛雅历法也一再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灾祸,因此,我觉得,史雷默那套表面看来牵强附会的理论,也许有几分道理。如果史雷默说得没错,古代泰奥提华坎居民真的了解共振的原理,并且把它实践在地震预测上,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承认,这个古老民族真的拥有先进科技。如果哈格尔和哈勒斯登这批专家说得对,泰奥提华坎当初建城时,设计者确实把太阳系的星象图纳入市区的几何规划,那么,我们就不得不面对一个可能性:兴建这座城市的,是一个科技相当进步,至今犹未被发现的古文明。
我朝向北方,继续沿着〃亡灵之路〃倘样下去,然后转向东方,往太阳金字塔走过去。抵达这幢宏伟的古建筑之前,我停下脚步,察看一座废弃的庭院。旁边有一间古老的〃庙宇〃,石块铺成的地板下隐藏着幽深的秘密。
注释:
1《西班牙入侵前的墨西哥神祗》,25~26页。
2同上,26~27页。
3《墨西哥古代王国》,67页。
4《巨石阵之外》,187~188页。
5引述自《墨西哥金字塔的奥秘》,220~221页。
6同上。
7《墨西哥金字塔的奥秘》,266~269页。
8《墨西哥的古代王国》,67页。
9《墨西哥金字塔的奥秘》,221页。
10《猎户星座之谜》,全书各处。
11伯纳狄诺神父搜集的传说,转载于《墨西哥金字塔的奥秘》,23页。
12《墨西哥:简便指南》,216页。mexico:rough guide,harrap columbus,london,1989,p.216.
13《秘境的地图》,158页;《西班牙入侵前的墨西哥神祗》,24页。
14《古代埃及金字塔经文》,第667a段经文,281页。
15《墨西哥金字塔的奥秘》,230~233页。
16同上,271~272页。
17同上,232页。
?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