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古代埃及金字塔经文》,第667a段经文,281页。
15《墨西哥金字塔的奥秘》,230~233页。
16同上,271~272页。
17同上,232页。
18同上,272页。
第23章 太阳、月亮与亡灵之路
有些考古发现事先大肆宣扬,末演先轰动;其他——基于各种理由——却静悄悄地进行。后者包括1906年修复泰奥提华坎城太阳金字塔时,在顶端两层中间发现的一块厚实的、宽阔的云母板。这个发现并未引起大众注意;专家学者亦未针对它的用途做进一步研究。这点倒是可以理解,因为云母是一种具有高度商业价值的矿物,出土后就立刻被运走。盗卖这批云母的人,显然是接受墨西哥政府委托,主持金字塔修复工作的李奥波度·巴特雷斯(leopoldo bartres)1。
后来,考古学家又在泰奥提华坎古城〃云母神殿〃(mica temple)发现另一批云母,但同样也没有引起广泛注意。原因很难说,因为这回并未牵涉盗卖行为,这批云母仍完整地留存在废墟中2
云母神殿是一组建筑物中的一幢,坐落在太阳金字塔西面南边大约1000英尺处,中间有一个庭院。〃维金基金会〃(viking foundation)资助的考古队,撬开铺在神殿地板上的坚厚石板,挖掘出两大片云母——它显然是远古时代,某一个精于切割这种矿物的民族,细心地、喷意地装置在神殿地板下的。这两片云母被叠置在一块,每一片面积达90平方英尺。
云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物质;在不同的岩层找到的云母,含有不同的微量金属。通常这些金属包括钾和铝,以及不同数量的二价铁和三价铁、镁、钾、锰、钛。泰奥提华坎古城云母神殿发现的微量金属显示,装置在地板下的两片云母,是2000英里外巴西的特产3。这座神殿的兴建者,对这种云母显然有特别的需求,千里迢迢跑到老远的地方开采搬运,否则的话,何不就近取材,既省钱又省事。
一般人不会想到,把云母铺在地上当地板使用。这座神殿的兴建者竟然把它铺设在地板底下,生怕别人看见似的。这未免有点怪异,因为在整个美洲,甚至全世界,我们还没发现其他古代建筑具有这样的特征。
可惜的是,1906年被巴特雷斯挖掘、盗卖的那一大片云母,当初装设在太阳金字塔上的位置,我们再也无法确定;对于它的用途,我们现在更无从判断了。云母神殿的那两片至今保存完好,却隐藏在地板下,显然不具装饰功能,看来应该是有某种特殊用途的。值得一提的是,云母这种矿物具有的特质,使它特别适合应用在某些科技上。例如,在现代工业,云母是建造电容器的必要材料;它是性能极佳的一种热电绝缘体。在核反应炉中,云母被当成减速剂,以缓和中子的快速作用。
消除古文明的讯息
●泰奥提华坎古城太阳金字塔
我沿着一排石阶拾级而上,攀爬了200多英尺,登上金字塔巅峰,伫立其上,眺望天顶。现在是5月19日中午时分,太阳就在我头顶上,一如7月25日中午。每年这两个日子,金字塔的西面都会准确地朝向日落的位置。这可不是偶然的现象。
另一个同样经过精心设计但却更为奇特的效果,出现在春、秋时节——3月20日和9月22日。每年这两天,阳光从南到北的移动,在中午时分造成这样一个现象:金字塔西面底下的一层出现一道笔直的、逐渐扩大的阴影。从全面阴暗到大放光明,整个过程历时66.6秒,不多不少。自从太阳金字塔兴建以来,年年如此,从不曾间断过,直到这座庞大的建筑物全面崩圮,化为灰尘为止4。
这显示,太阳金字塔的诸多功能,至少有一项是充当〃永久的时钟〃,每年准时向人们报告春、秋分的来临,方便人们在必要时修正历法——兴建这座金字塔的民族,一如玛雅人,对时间的流逝和计量异常关注。此外,它也显示,泰奥提华坎的建城者拥有大量天文学和测地学数据,将它应用在太阳金字塔的营造上,制定精确的方位,以发挥预报春、秋分的功能。
这是第一流的规划和营运。它熬过几千年岁月的摧残,也熬过20世纪初叶的一场浩劫:自诩为古迹修复专家的李奥波度·巴特雷斯,将太阳金字塔的整个外壳彻底翻修,改头换面一番。除了盗卖珍贵文物,使我们无法进一步了解这座神秘建筑物的原始功能,巴特雷斯——墨西哥独裁者狄亚兹(porfirio diaz)豢养的帮困文人——还把金字塔北面、东面和南面的外层石块、灰泥和石膏全部挖掉,深达20多英尺。这么一搞,后果非常严重,每逢下大雨,底下那层泥砖就会消溶,造成土石大量流失,整座金字塔随时有崩塌之虞。尽管当局做了一些补救措施,暂时遏止土石流失,但这座金字塔已经被整得面目全非,难以恢复旧观。
以现代考古学的伦理来衡量,这当然是不可原谅的罪过。20英尺的外层石块和灰泥被挖掉后,我们再也无法探知装置在金字塔外壳的雕刻品、碑铭、浮雕和其他文物所蕴含的讯息。这还不是巴特雷斯的野蛮行径所造成的最严重后果。证据显示,太阳金字塔的兴建者——不管他们是谁——可能把珍贵的科学资料保藏在金字塔的关键处所。从保存完整的西面,学者已经搜集到相关证据(这一面,也正是春、秋分效果显现的地方,至今仍清晰可见),然而,由于巴特雷斯的任意破坏和翻修,类似资讯再也无法从金字塔的其他三面取得。事实上,太阳金字塔被这位墨西哥〃古迹修复专家〃瞎整一通后,形状和规模都已今非昔比,而我们的后世子孙也可能永远无法探知,泰奥提华坎这座古城,到底想向他们传达什么重大讯息。
永恒的数字
以希腊字母π为代表的超越数,是高级数学的根基。它指的是一个圆圈的直径与圆周的比率,其值略微超过3.14。假设这个圆圈的直径为12英寸,则其圆周为:12x3。14=37.68。由于直径是半径的整整两倍,我们也可以根据半径,使用π计算任何一个圆的圆周,不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将半径的长度乘以2π。以直径12英寸的圆为例,其半径应为6英寸,圆周可依下列方法计算:6x2x3。14=37。68;同样地,半径10英寸的圆,其圆周为67。8(10x2x3。14);半径7英寸的圆,其圆周则为43。96(7x2x3。14)。
利用π的值,根据直径或半径计算圆周的公式,适用于所有的圆,不论多大或多小——当然,也适用于所有的球体或半球体。今天看起来,这些公式是挺简单的,然而,在人类历史中,数学上的这项重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却是相当晚近才达成的。正统派学者的看法是,公元前3世纪的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archimedes)是第一个计算出π的正确数值3。14的人5。一般学者不认为,16世纪欧洲人抵达之前,美洲有任何数学家计算出π的值。因此,当他们发现,埃及基沙高原的大金字塔(兴建于阿基米德出生前2000多年)和墨西哥泰奥提华坎古城的太阳金字塔(兴建于西班牙人入侵之前许多年),在设计上都使用到π的数值时,他们都大感惊讶。更让他们觉得迷惑的是,这两座金字塔使用π数值的方式竟然非常相似;这显示,大西洋两岸的古代建筑师,对这个超越数都十分熟悉和理解。
任何金字塔的几何构造都牵涉到两个基本因素:一、顶端距离地面的高度;二、金字塔在地面的周长。以埃及的大金字塔为例,它的高度(481。3949英尺)和周长(3023。16英尺)之间的比率,恰好等于一个圆圈的半径和圆周之间的比率,即2π6。因此,如果我们将这座金字塔的高度乘以2π(如同我们根据一个圆圈的半径计算它的圆周),我们就能够精确算出金字塔的周长:481。3949x2x3。14=3023。16。相反地,如果我们将这座金字塔的周长除以2π,也同样可以算出它的高度:3023。16÷26÷3。14=481。3949。
这样精确的数学关联,几乎不可能出于单纯的巧合。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埃及大金字塔的设计师确实了解π的原理,刻意将它的数值应用到金字塔的营建上。
现在,让我们看看泰奥提华坎古城的太阳金字塔。它四面的角度是43。5′,而埃及大金字塔的角度则为52′。太阳金字塔的坡度比较平缓,因为它的底部周长达2932。8英尺,比埃及大金字塔小不了多少,而高度却少了许多(在巴特雷斯〃修复〃之前,大约233。5英尺高)。
在埃及大金字塔上发挥效用的人公式,并不适用于太阳金字塔,4π公式却能。如果我们将太阳金字塔的高度(233。5英尺)乘以4π,我们就能够相当精确地计算出它的周长:233.5x4x3。14=2932。76(和正确数字2932。8英尺相差不到0。5英寸)。
一如埃及大金字塔在三度空间上的设计,墨西哥太阳金字塔运用的π原理显然并不是单纯的巧合。这两座金字塔在建构上都表现出π的关联,而大西洋两岸其他金字塔却都没有这个特征。此一事实足以证明:在远古时代,这两个地区的人类已经掌握先进的数学知识,而且,他们在营建金字塔时,都抱持某种基本的〃共同目标〃。
我们刚才看到,埃及大金字塔使用的高度/周长比率是2π,而这样的一种比率所要求的坡度是非常特殊、很难处理的52度角。太阳金字塔的高度/周长比率是4π,也同样要求不寻常的坡度(43。5度)来配合,如果不是为了某种神秘的理由,古埃及和墨西哥建筑师何不选择比较简单的45度角,只须将一个直角切成两半就行了。
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共同目标,促使大西洋两岸的建筑师煞费苦心,不惮其烦,将π数值精确地纳入这两座金字塔的建构?金字塔兴建期间,墨西哥和埃及的文明似乎没有任何直接接触,因此,我们不得不怀疑,在远古时代,这两个地区曾经从一个共同的根源继承到一些知识观念。
埃及大金字塔和墨西哥太阳金字塔所呈现的共同数学观念,可能和〃球体〃(spheres)有关,因为这种形体具有三度空间,一如金字塔,而一般的圆只有两度空间。我们似乎可以这样推论:为了以象征方式将球体表现在三度空间、表面平整的建筑物上,古埃及和墨西哥的建筑师才不惮其烦,把π原理精确地纳入这两座金字塔的设计。此外,这些建筑师的意图似乎不在表现一般的球形,而是呈现一个特殊的球体:地球。
正统派考古学家到现在还不愿承认这样一个可能:古代世界的某些民族,在科技上相当进步,对地球的形状和体积具有充分的认识。然而,根据美国一位科学史教授,研究古代度量衡的权威学者史特契尼(livio catullo stecchini)的计算和推论,这种〃异常〃的科学知识,确实存在于古代世界,而这方面的证据是不容置疑的7。史特契尼的结论主要是建立在他对埃及古文明的研究上;学界公认,他据以推论的数学和天文数据几乎是无可挑剔的8。在本书第7部,我们将对这些结论和史特契尼所依据的数据资料做比较全面的检视和探讨。这里,我们不妨先引述史特契尼的一段话,帮助我们了解埃及大金字塔蕴含的奥秘:
基本上,大金字塔呈现的是地球的北半球——利用投影法将这个半球体表现在平面上,如同绘制地图……大金字塔是以四个三角平面制作的投影。金字塔的顶峰代表北极,底部的四边象征赤道。因此,它的周长和高度的比率被定为2π。大金字塔是依照1:43200的比例呈现北半球9
在本书第7部,我们将探讨古埃及建筑师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比例。
数学之城
我沿着〃亡灵之路〃往北走,抬头一看,望见矗立在前方的月亮金字塔——谢天谢地,它仍保持原有的四层宝塔形式,未曾遭受古迹修复专家破坏。太阳金字塔原本也是四级结构,然而,巴特雷斯一时兴起,竟然在原有的第四和第五层之间硬生生嵌进新的一层,把它弄得面目全非。
所幸,太阳金字塔有一项特征是巴特雷斯破坏不了的:从西面塔身下一个天然洞穴通往金字塔内部的地下通道。1971年,这条通道被偶然发现后,考古学家就展开彻底的勘探。隧道7英尺高,向东延伸300多英尺,抵达金字塔的几何中心点,豁然开阔,变成一个宽大的洞穴,形状宛如四片相连的苜蓿叶子。这四片〃叶子〃其实是四间内室,每一间周长大约60英尺,里头摆设各种手工艺品,诸如精工雕琢的青圆盘、打磨十分光滑的镜子等等。金字塔内部还装设一个繁复的排水系统,由许多条相互连锁的石雕水管组成。
最让考古学家感到迷惑的就是这个排水系统,因为金字塔内部并没有水源。然而,水闸的存在却显示,古时候这里面必定有丰沛的水流。这使我想起,在〃亡灵之路〃上,古城堡北边,我曾看见沿路装设着一座座水闸和隔离墙,证明这条大道以往曾经有水流通。工程专家史雷默的研究也特别提到这座古城的水池和它的地震预测功能(参阅本书第22章)。
我越思索史雷默的理论就越觉得,在泰奥提华坎城中,〃水〃确实是一个随处可见的象征。如今回想起来,我发觉,城中的奎札科特尔神殿不但供奉〃羽毛蛇〃石雕像,而且充满和水有关的象征,尤其是各种波浪图形和许多精美的石雕贝壳。我一面思索这些意象,一面遛达,终于走到月亮金字塔底部的广场。在我想象中,这座宽阔的广场一如以往又注满了水,约莫10英尺深,显得异常壮丽、浩瀚、宁静。
在遥远的安第斯山帝华纳科古城,亚卡帕纳古灵金字塔(见本书第10章)四周也环绕着水。〃水〃是这两座城市的主要装饰和图像。
我开始攀登月亮金字塔。它比太阳金字塔小,体积还不及后者的一半——根据专家估计,月亮金字塔由100万吨石块和泥土组成,而太阳金字塔则用上250万吨。两座金字塔加起来,总重量达350万吨。学者认为,处理数量如此庞大的建材,至少需要15000名工人,而且,即使以这样的人力,也至少需要30年的时间,才能完成金字塔的建造。10
当时的泰奥援华坎城和邻近地区,确实拥有如此充沛的人力——根据〃泰奥提华坎古城绘测计划〃(teotihuacan map ping project)的专家推算,在全盛时期,这座城市人口高达20万,比帝国时代的罗马城多出许多。这群学者还指出,今天幸存的古迹所涵盖的面积,只占古代城区的一小部分而已。巅峰时期的泰奥提华坎城,面积广达12平方英里,拥有20o0栋公寓楼房,5万间民宅,600座小型金字塔和庙宇,以及500间专门从事陶器、小雕像、宝石、贝壳装饰品、黑陶和石板制作的〃工厂〃11。
我攀登上月亮金字塔顶层,停下脚步,转过身子放眼瞭 望,只见脚下的山坡逐渐向南倾斜,形成一个山谷,而泰奥提华坎古城就坐落在谷中——史前时代,一群不知名的建筑师设计、营造的一座整齐得有如几何图形的城市。东边,俯瞰着笔直的〃亡灵之路〃,太阳金字塔耸立城中,自古以来不断〃传送出〃很久以前吸纳入的数学讯息,提醒人们仔细观察地球的形状。我觉得,兴建泰奥援华坎城的那个文明,刻意将复杂的资讯转变成密码,存放在坚固的建筑物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使用数学语言。
为什么使用数学语言呢?
也许是因为不管人类文明会遭遇什么重大变革,一个圆圈的半径乘以2π或半径之半乘以4π),永远等于这个圆圈的圆周。换言之,他们选择数学语言是为了实际的理由:跟一般语言不同的是,数学语言永远都会有人理解,即使几千年后,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也懂得如何解读它。
我又被迫面对一个令人心悸的事实:人类历史中的一整段时期可能已经被遗忘掉。伫立在月亮金字塔顶峰,俯瞰神祗居住的这座数学之城,我不得不怀疑,人类罹患了严重的失忆症;被我们轻蔑地称为〃史前时代〃的那段黑暗日子,说不定隐藏着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段秘密。
所谓〃史前〃,不就是被遗忘的、不曾留下任何记录的时代吗?所谓〃史前〃,指的不就是我们祖先经历过的、在我们意识和记忆中却已经消失的那个混混沌沌的时期?就是从这么一个混饨时期,泰奥提华坎城挟带着所有的谜团,出现在我们眼前,要求我们解读隐藏在天文和测地学线条中的数学密码。从相同的一个时期,浮现出奥梅克人的伟大雕刻品,玛雅人继承自前人的那么异常精确的历法,秘鲁纳兹卡高原上的谜样图形,安第斯山帝华纳科古城的神秘废墟……以及其他许许多多来历不明的奇迹。
身为现代人的我们,仿佛已经从一场漫长的、恶梦连连的沉睡中醒过来,进入历史的白昼,然而,梦境中那些微弱的、鬼魅一样萦绕不去的回音,却继续困扰着我们……
注释:
1《墨西哥金字塔的奥秘》,202页。
2同上;《泰奥提华坎金字塔》,16页。
3《大英百科全书》,第8卷,90页;《遗失的国度》,53页。
4《墨西哥金字塔的奥秘》,252页。
5《大英百科全书》,第9卷,415页。
6爱德华《埃及金字塔》,87、219页。1.e.s edguin,london,1949,pp.87,219.
7读者可参阅史特契尼为彼得·汤普金斯《大金字塔的秘密》一书所撰录,287~382页。stecchninis appendix to peter tompklns,se crets of the great,pyramids;harper &row,nebsp;8见《古埃及旅游指南》,95页。
9《大金字塔的秘密》,史特契尼附录,378页。
10《金字塔之谜》,188~193页。
11《史前的美洲》,281页。亦见《墨西哥古代城市》,178页,及《墨西哥金字塔的奥秘》,226~236页。
第24章 梦的回音
在祖先流传下来的一些悲壮的、不朽的神话中,我们人类保存了对远古时代一场全球性大灾难的记忆。这段记忆虽然混淆不清,却世世代代引起全人类共鸣。
这些神话究竟源自何处?
为什么,尽管这些神话产生自各个不相统属的文化,故事却是如此的相似呢?为什么这些神话会充满共同的象征,拥有相同的典型人物的情节呢?倘若这些神话确实是人类的〃记忆〃,为什么没有历史文件提到这场漫蔓全球的大灾难?
有没有可能是因为这些神话本身就是一个历史记录?神话中那些动人的、不朽的故事,有没有可能是某些无名天才的创作,用以记录远古时代发生的大事,留传给后代子孙?
方舟漂流在水面上
古代中东地区的苏美尔国有一位君王,名叫吉尔格梅施(gilgamesh)。他一生致力于追求永生。今天,我们通过镌刻在烘干的泥版上,用楔形文字记载的美索不达米亚神话和传说,得知这位国王的生平事迹。这些泥版,有些可追溯到公元前30o0年,在现代伊拉克的沙漠地区大量出土,总数有好几千。保藏在那上面的是一个已经消失的文化。泥版记载的神话提醒我们,即使在那么遥远的古代,人类还是设法保存了更古老的记忆。在当时人们记忆中,远古时代地球曾经发生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洪水:
我将向世人宣告吉尔格梅施的事迹。这位君王通晓世间一切事务;他的踪迹遍及地球上每一个国家。睿智的君王探知人间种种幽秘,看透入世种种风情。现在,他将为我们讲述一则发生在大洪水前夕的故事。风尘仆仆,身心疲累,他结束一趟漫长的旅程返回家园,将旅途上听到的故事镌刻在一块石板上1。
吉尔格梅施带回的故事,是一位名叫乌纳皮施汀(ut napishtim)的国王向他讲述的。这位君王数干年前统治过一个国家,后来经历一场大洪水;洪水退后,上苍赐他永生,因为他保存了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种子。
根据乌纳皮施汀的说法,很久很久以前,四位神祗共同统治我们这个地球:苍天之神阿奴(anu)、大护法恩里尔(enlil)、战争暨性爱女神伊施妲儿(ishtar)、水神艾亚(ea)。艾亚是人类的朋友和守护神。
在那个时代,地球上人烟十分稠密,人类不断繁衍,整个世界充满噪音,如同野牛吼叫,吵得天神不能成眠。大护法恩里尔听到人间的喧嚣,便对座上诸神言道:〃人类的喧闹实在刺耳,吵得我们不能安睡。〃于是众神决定消灭人类2
水神艾亚怜悯乌纳皮施汀王。它来到王宫,站在芦苇墙外对殿内的乌纳皮施汀说,人间即将发生一场大灾难,他得赶紧建造一艘船,保全一家人的性命:
拆掉你的房子,建造一艘船,抛弃所有的财物,赶快逃命去吧!莫依恋世俗的财货,拯救灵魂要紧……听着,赶紧拆掉房子,依照一定的尺寸,以均衡相称的长宽比例建造一艘船,将世界上所有生物的种子贮存在船中3。乌纳皮施汀不敢怠慢,立刻动手建造一艘大船。他告诉吉尔格梅施王:〃我把全部财物搬到船上,将所有生物的种子贮存在船舱里。〃
一家大小上船后,我把牛马和其他牲畜及各行各业的工匠带到船上……那个日子终于来临了。破晓时分,天际涌现一堆乌云;风暴之神阿达德(adad)策马驰骋,铁骑过处传出阵阵雷声……风暴之神将白昼转变成黑夜,摧毁大地如同敲碎一只杯子。一团黑雾昏昏暗暗,直涌上天堂……
头一天,风暴席卷整个大地,四处引发山洪……天地间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众神也吓得仓皇撤退,纷纷逃奔到天神阿奴居住的天宫,蹲伏在宫殿四周,瑟缩成一团,有如一群受到惊吓的小狗儿。爱神伊施妲儿扯起嗓门尖叫:〃这些都是我的子民啊!难道我就这样眼睁睁看着他们像一群鱼儿葬身在海中?〃4
乌纳皮施汀继续描述这场洪水:
一连六天六夜,暴风不断吹袭,波涛汹涌,洪水淹没整个世界。暴风和洪水同时发威咆哮,有如两支对阵交锋的军队。第七天黎明,南方刮来的暴风终于平息,海面逐渐恢复宁静,洪水开始消退。放眼瞭望,只见大地一片死寂。大海一望无际,平滑得如同屋顶的天台。地球上的生灵全都葬身水中……我打开舱门,让阳光照射到我脸庞上。心中一酸,我弯着腰身坐下来,哀哀哭泣。两行眼泪流下我的腮帮。在我周围,触目所及尽是白茫茫的大水……约莫40余里外,水中矗立着一座高山。我们的船漂流过去,搁浅在山腰。我把船缆紧紧系在尼西尔(nisir)山上……第七天早晨,我打开鸟笼放出一只鸽子,让它飞出船舱;它在水面上盘旋了一会,找不到可以栖息的树木,只得飞回船上。我又放出一只燕子。它也找不到落脚的地方,只好飞回来。我放出一只乌鸦。它看见洪水已经消退,高兴得啼叫起来,四处飞翔觅食,转眼消失无踪,不再回来……5
乌纳皮施汀知道,现在可以离船登岸了:
我伫立山巅,把一杯酒洒在地上祭神……我把甘蔗枝、香柏枝和杨梅技堆在山头上……众神闻到香气,纷纷围聚到祭品上,如同一群苍蝇……6
这些记载可并不是苏美尔古国流传下来的惟一文字记录。在伊拉克出土的其他泥版——有些几乎具有50o0年历史,其他则不及3000年——我们也可以看到乌纳皮施汀描述的〃诺亚式人物〃,只不过名字改为齐苏德拉(zisudra)、奚苏锡洛斯(xisuthros)或阿特拉哈西斯(atrahasis)。不论名称为何,这些人物全都有一个共同特征:他们是一族之长,受到慈悲的神祗眷顾和开悟指示,建造一艘方舟,漂流在淹没全世界的大洪水中,保存人类的命脉。
流传在中东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这则洪水神话,和基督徒《圣经》中有名的〃诺亚方舟〃故事,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明显共同点(请参阅本章附录的《圣经》章节)7。对于这些共同点的本质,学者至今争论不休。真正重要的是,在地球上每一个文化圈中,类似的神话传统都被保存了下来,遗留给后世子孙。这个悲壮的神话以鲜活的语言,讲述古代发生过的一场全球性的、几乎毁灭全人类的大灾难。
中美洲神话
相同的讯息也保存在地球的另一端——距离中东地区的亚拉腊山和尼西尔山十分遥远的墨西哥河谷。这个地区不论在文化上或在地理位置上,都被阻隔于犹太教/基督教势力范围之外,然而,早在西班牙人入侵之前,当地居民就已经流传许多有关大洪水的故事。本书第3部曾经提到,美洲原住民相信,这场发生在第四太阳纪末期的大洪水,淹没了整个地球:〃豪雨骤降,山洪爆发,大地一片汪洋。高山隐没水中,人类变成鱼虾……〃8
根据中美洲阿兹特克族印第安人的神话,全世界只有两个人逃过这场大浩劫,存活了下来。他们是一对夫妻,男的叫柯克斯柯克斯特里(coxcoxtli),女的名为苏齐奎泽儿(xochi quetzal)。在天神开示下,夫妻俩建造一艘大船,漂流到一座高山上。洪水消退后,他们钻出船舱,在当地定居下来,生养子女,但孩子们都是哑巴。一只栖停在树梢的鸽子教导孩子们说话,但所传授的语言都不相同,以至于孩子们之间无法互相沟通。
跟这个故事有关的另一则中美洲传统神话,流传在梅卓卡尼塞克族印第安人(mechoacanessecs)部落。比起前一则神话,它更像《圣经叫日约划世纪》和美索不达米亚泥版记载的洪水故事。根据这个传说,天神泰兹卡提尔波卡(tez catilpoca)决定发动一场洪水,毁灭全人类。他只放过泰兹比(tezpi)一家人,让他们搭乘一艘载满飞禽走兽、粮食和植物种子的大船,逃离这场洪水,以保存人类的命脉。天神命令洪水退去后,这艘大船搁浅在一座高山上。泰兹比放出一只兀鹰,探测洪水是否真的退去。兀鹰只顾啄食遍布地面的人畜尸体,不再飞回船上。泰兹比只好差遣其他鸟儿;只有蜂雀衔着一根树枝回来。泰兹比看见洪水已经退去,大地开始复苏,便带着妻小走出方舟,在当地定居下来,生养子孙,不断繁衍,让地球又充满人烟。
玛雅族印第安人的神圣典籍《波波武经》,也记载这场天神惩罚人类的大洪水。根据这部古老的经书,天神在开天辟地之后就决定创造人类。在这场实验中,它〃用木头雕制人像,让他们开口说话〃。这些木头人后来失去它的欢心,因为〃他们忘记造物主的存在〃。
于是,上天发动一场大洪水,波涛滚滚,淹没了这些木头人……浓稠的树脂从天而降……大地一片阴黯,黑雨倾盆而下,昼夜不息……木头人一个个被砸碎、摧毁。支解、消灭9
然而,还是有人逃过这场大浩劫。就像阿兹特克人和梅卓卡尼塞克人,犹加敦半岛和危地马拉的玛雅人相信,一个诺亚式的人物和他的妻子——玛雅人管他们叫〃大父和大母〃——逃离了这场洪水,重建灾后的世界,成为往后世世代代人类的祖宗。
南美洲神话
让我们将焦点转移到南美洲,看看居住在哥伦比亚中部的齐普卡族印第安人(chibcas)。根据他们的神话,这个部族原本过着野蛮的生活,不知农耕,也没有法律和宗教。后来,有一个老翁从外地来到他们的村庄。他的名字叫波齐卡(bochica),脸上蓄着一绺又浓又长的胡须。在这位老者教导下,齐普卡族人学会建造茅屋,组成一个社会,开始过群体生活。
波齐卡的妻子长得非常标致,名叫齐雅(chia)。她跟随丈夫来到齐普卡部落,但这个妇人生性狠毒,千方百计阻挠丈夫,不让他帮助齐普卡族人。她不敢正面跟丈夫作对,便在暗中施展魔法,发动一场大洪水淹死村中大部分居民。波齐卡大为震怒,把妻子齐雅放逐到天上,让她变成月亮,在黑夜中放射光芒照亮地球。然后他设法使洪水退去,将侥幸逃过这一劫的几个百姓从山顶救下来,为他们制定一套法律,教导他们耕作,替他们建立一个宗教,四时祭祀太阳。他将统治权分配给两位酋长,然后退隐到山林中,过着苦行清修的日子。死后,他的灵魂升上天堂,变成神祗。
再往南走,我们来到厄瓜多尔。那儿的卡纳里亚族印第安人(canarians)流传一则古老的洪水神话。根据这个传说,洪水发生时,一对兄弟结伴逃到一座飘浮的高山上,避开了这场大灾祸。
巴西的图皮南巴族印第安人(tupinamba indians)敬奉一群扮演造物主角色,将文明带给人类的英雄。第一位英雄是莫南(monan,意为〃老叟〃)。据说,创造人类后没多久他就放一把大火,发动一场洪水,把整个世界毁灭掉。
本书第2部提到,秘鲁的洪水传说特别丰富。根据其中一个颇具代表性的传说,洪水发生前,一只骆马曾警告一个印第安人。此人和骆马相偕逃到一座名为维尔卡一科托(vica coto)的高山上:
抵达山巅时,他们发现许多飞禽走兽已经聚集在那儿。海水开始高涨,淹没地球上所有平原和山丘,只有维尔卡一科托山矗立在水面上。波涛滚滚,不断冲击山巅,聚集在那儿的动物都吓得挤成一团,紧紧依偎在一块……五天后,洪水开始消退,海平面开始降低。人类全都淹死了,只有一个人逃过这场浩劫。他就是今天地球上所有人类的祖先10。
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智利的亚劳克奈雅族印第安人(araucnaians)流传一则有关洪水的神话。根据这个传说,只有少数几个印第安人逃过这场劫难。他们在一座名为锡格锡格(thegtheg,意为〃雷霆〃或〃闪电〃)的高山上找到避难所。据说这座山有三峰,能够漂浮在水面上。
在南美洲极南端的火地群岛(tierra del fuego),雅马纳族(yamana)流传这么一则神话:〃月亮娘娘发动一场大洪水,给地球上的人类带来一场大灾祸……月亮娘娘憎恨人间的纷扰和动乱……人类全都葬身在洪水中,只有少数几个人逃到矗立在水面的五座山峰上。〃11
火地群岛另一个印第安部族皮珍契族(pehuenche)的传说,特别提到洪水带来的漫长黑夜:〃太阳和月亮从天空坠落,大地陷入茫茫黑暗中;直到两只巨大的兀鹰飞临,将太阳和月亮驮载回天上,大地才恢复光明。〃12
北美洲神话
在美洲大陆北端,居住在阿拉斯加的伊纽特族(inuit)爱斯基摩人也流传一则洪水神话。据说,洪水伴随地震而来,转眼间席卷整个大地,只有少数几个人搭乘独木舟,仓皇逃到最高的山峰上,躲过一劫。
美国加州南部的鲁瑟诺族(luiseno)印第安人传说,古时一场洪水淹没全世界,只有一小群人逃到露出水面的几座高山上,才得以保住生命。洪水消退后他们才敢回到平地上。鲁瑟诺族北边的呼伦族(hurons)也流传类似的洪水神话。蒙登雅人(montagnais)是阿冈坚族(aigonquin,译注:美国印第安人最大一族,居住于美国中西部)的一支。他们的一则传说提到,洪水消退后,米查波(michabo)在一只乌鸦、一只獭和一只麝鼠协助下重建灾后世界。米查波的名字意思是〃巨兔〃。
林德(lynd)编撰的《达科塔州历史》(history of the dakotas)是19世纪一部权威著作,保存大量本地传说和神话,其中一则依洛郭伊族(iroquois)神话记载:〃很久以前,大海和洪水曾经入侵陆地,淹死所有人类。〃契卡索族(chicka absp;在人类的神话记忆中,这场大洪水的涟漪究竟扩散得有多遥远,有多辽阔呢?
非常遥远,非常辽阔。据专家估计,全世界已知的洪水神话和传说有500多则。安德礼博士(dr.richard andree)针对其中86则(亚洲20则,欧洲3则,非洲7则,美洲46则,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地区10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其中62则是各自独立形成,与美索不达米亚及希伯来文化传统无关14。
早期的耶稣会教士是第一批访问中国的欧洲学者。据说,他们获准进入皇宫图书馆,查阅一部传自古代,包含〃所有知识〃,总共4320卷的文集。这套大书有几则神话和传说提到,古时人类曾经背叛神祗,致使宇宙失序,陷入全面混乱:星体改变运行方向,天空向北倾斜,日月星辰颠倒失序,大地崩裂,洪水爆发,淹没地上万物。15(译注:作者并未明确指出这段引文出自哪一部中国典籍,原文无从查考。)
住在马来西亚热带森林中的奇旺族(chewong)相信,他们居住的土地〃第七大陆〃(earth seven)时常会颠倒反转,以致天翻地覆,洪水爆发,淹没所有生灵。后来造物主托汉(t0han)出面干预,把〃第七大陆〃的底部当成新的地表,在其上建立山川和平原,栽种新植物,让人类重新繁衍滋长。
根据老挝和泰国北部流传的一则洪水神话,远古时代,〃上界〃居住着一群名为〃天士〃(thens)的神祗,而统治〃下界〃的则是三位英雄:普连松(pu lengseung)、昆坎(khun k’an)和昆杰(khun k’et)。某一日,天士昭告世人,每一餐进食之前,他们必须献上一部分食物以示尊敬。凡人拒绝服从。一怒之下,天士发动一场洪水,淹没整个大地。下界的三位统治者合力建造一艘筏子,其上筑有一间小屋,装载一群妇女和儿童。结果他们逃过了这场浩劫。
同样地,缅甸的卡伦族(karens)也流传两兄弟搭乘筏子逃避大洪水的故事。越南的神话也有类似的描述:洪水爆发时,一对兄妹带着动物(每一种两只)躲进一口大木箱内,保存了地上生灵的命脉。
澳大利亚的一些土著,尤其是原本居住在北海岸热带地区的部落,相信他们的祖先是大洪水的幸存者。其他部族的神话,则将洪水的发生归咎于〃天蛇〃(yurlunggur)——此物与天上彩虹关系密切。
日本的一些传说提到,太平洋上的岛屿是一场大洪水消退后才形成的。在大洋洲,夏威夷的土著流传一则神话,讲述世界如何被一场洪水毁灭,天神唐葛洛雅(tangaloa)如何重建劫后的人间。南太平洋的萨摩亚人相信,古时曾经发生一场毁灭全人类的大洪水,只有两个人逃过劫难——他们搭乘一艘船,漂流在大海上,最后抵达萨摩亚群岛。希腊、印度和埃及神话
在世界的另一边,希腊神话也充斥着洪水的记忆。然而,一如中美洲神话,希腊人传说中的大洪水并不是一个孤立事件,而是一连串毁灭和重建世界的事件中的一个环节。在中美洲,阿兹特克人和玛雅人认为,人类历史是由一系列〃太阳纪〃构成(我们今天是活在第五——也就是最后一个——太阳纪)。同样地,公元前8世纪希腊诗人海希奥德(hes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