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工兵爬上树,从鸟窝里摸出一个精致的定时炸弹。
工兵拆卸树上那颗炸弹。
李克农:“往远处跑,出了50米再排!”
拿着定时炸弹的战士拼命地往远处跑。
李克农和几个战士紧紧跟随:“都别过来了,卧倒!我来处理!”
拿定时炸弹的战士:“部长,停不住!”
李克农看着咔咔作响的齿轮,拔出衣袋里的钢笔,拧掉笔帽,用笔尖卡住了齿轮。
李克农:“定在了什么时间?”
工兵:“今晚7时。”
李克农看腕上的手表,只差一分钟。他回望双清别墅的灯光,倒吸口冷气,下令:“明天把香山一带闲杂人员统统清理掉。”
89。香山碧云寺
老尼姑默然闭着眼敲打着木鱼声,幽谷回音。
字幕:在1953年肃反时查出,放炸弹者就是这个披着“尼姑”外衣的国民党潜伏特务。
90。北平中南海勤政殿
字幕:1949年4月15日
大厅中间横放着长桌,双方谈判的首席代表居中。
周恩来:“对南京政府代表团提出的修正意见,我们尽量采纳,该妥协的尽量妥协,反复修改了多次,比如对战犯的提法都做了处理,这个《国内和平协定》是最后的定稿。南京政府同意就签订,但无论签订或不签订,到本月20日为止,人民解放军立即渡江。”
国民党代表听后大惊失色,因无可奈何而逐渐平和。
张治中:“恩来先生说这是最后的文件?”
周恩来:“是的。”
张治中:“那就意味,这是最后的通牒。”
周恩来:“同意就签字。”
张治中:“不同意就拉倒,干脆!”
邵力子:“我们代表团就没有再发表意见的必要了。”
周恩来:“该说的都讲过了。”
张治中:“这个文件我们要送回南京。”
91。南京…总统府内
字幕:1949年4月16日
李宗仁、白崇禧、何应钦、张群看到黄绍竑送回来的《和平协定》文本,一时傻了眼。
白崇禧愤怒地:“这样苛刻的条件,你们也好意思拿回来?看来只有打了。我们绝不在这个断送国民党江山的协定上签字!”
李宗仁眉头紧锁,一言不发,踱着步子,沉默良久后,对张群说:“岳军兄,还是劳烦你到溪口走一趟,听听蒋先生的高见。”
06
92。浙江溪口蒋宅会客室
蒋介石用手杖在墙上的长江中下游军事地图上比划,与何应钦、顾祝同、汤恩伯进行军事部署:“……长江防线分为两大战区。湖口以西归白崇禧,有40个师;湖口以东归汤恩伯,有75个师。墨三,会后把湖口以西的作战方案送给白崇禧,命他执行。湖口以东的计划不要告诉他。”
顾祝同:“是,总裁。”
蒋介石:“共产党只要我的命。桂系却既要我的命,又要我的钱。恩伯呀,你一定要守住!”
汤恩伯:“总裁请放心,有陆海空的立体防线,长江天堑,固若金汤。”
蒋介石满意地颔首:“和谈,只不过是争取一点时间,坚持一年,国际形势就会发生重大变化,第三次世界大战就爆发啦!”
93。溪口妙高台蒋母墓庐
蒋介石身着素衣施礼祭拜母亲,心事沉重:“儿要走了,此一去,不知何时再来,容不孝子中正拜别你老人家!”
旁边的人为之动容。
蒋介石摆手让两位守墓人靠前。
守墓人走近,有些紧张。
蒋介石:“这些年你们照管得很好。”说着侍从取出一百银元,交付他们。
守墓人有些踌躇不敢接。
蒋介石嘱托道:“我的母亲,托你们照看了,清明,祭日,别忘了,替我祭奠。”
守墓人连连点头。
蒋介石的眼泪在眼窝里转动。
94。气势宏伟的渡江战役
字幕:南京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4月20日渡江战役打响
万炮齐鸣,万船齐发。对面一片火海,江中激起水柱,木船高扬船帆,船工奋力摇桨,战士们用铁锹、钢盔划水,船犹如离弦之箭……
双方炮火激战,整个长江一片火海,残酷的厮杀和对抗,尸体落入江水中,江水红了。
其中的一只渡船上,担任重机枪射击的班长胸部负伤,趴在机枪上。
续子弹的战士把班长扶下来。
战士用重机枪射击。
一阵炮弹呼啸着飞了过来,咣!船上烟雾弥漫,木船打漏一个大窟窿。
汹涌的江水涌了进来,船底积水很快就有了半尺深。
战士乙用事先准备的棉絮堵上去,但窟窿太大,水势太急,仍然往里涌。
枪炮声,巨浪声,晃动的船在下沉。
谁也没注意到受伤的班长爬了过去,其身佝偻像一个瓶塞死死地抵在漏洞的船板上,江水和班长的血水,慢慢渗着,船不再下沉,班长眼一合,头一歪,死钉在船板上了。
战士们哭喊着:“班长—!”
长江被炮火烧沸了。
95。北平香山中央军委作战部
长夜失去平静,毛泽东一支接一支抽烟,等待着渡江的消息。
作战部内一片沉寂,听得见钟表咔咔咔的声音。
毛泽东焦急地等待着渡江情况的战报。
作战部长李涛:“主席,凌晨三点了,您休息一会儿,有情况我马上报告。”
毛泽东沉默地摇摇头。
李银桥端着一大碗面条来,放在一边:“主席,饭都凉了。”
“吃不下呀!”毛泽东躁动不安地披衣向外边走去。
06
92。浙江溪口蒋宅会客室
蒋介石用手杖在墙上的长江中下游军事地图上比划,与何应钦、顾祝同、汤恩伯进行军事部署:“……长江防线分为两大战区。湖口以西归白崇禧,有40个师;湖口以东归汤恩伯,有75个师。墨三,会后把湖口以西的作战方案送给白崇禧,命他执行。湖口以东的计划不要告诉他。”
顾祝同:“是,总裁。”
蒋介石:“共产党只要我的命。桂系却既要我的命,又要我的钱。恩伯呀,你一定要守住!”
汤恩伯:“总裁请放心,有陆海空的立体防线,长江天堑,固若金汤。”
蒋介石满意地颔首:“和谈,只不过是争取一点时间,坚持一年,国际形势就会发生重大变化,第三次世界大战就爆发啦!”
93。溪口妙高台蒋母墓庐
蒋介石身着素衣施礼祭拜母亲,心事沉重:“儿要走了,此一去,不知何时再来,容不孝子中正拜别你老人家!”
旁边的人为之动容。
蒋介石摆手让两位守墓人靠前。
守墓人走近,有些紧张。
蒋介石:“这些年你们照管得很好。”说着侍从取出一百银元,交付他们。
守墓人有些踌躇不敢接。
蒋介石嘱托道:“我的母亲,托你们照看了,清明,祭日,别忘了,替我祭奠。”
守墓人连连点头。
蒋介石的眼泪在眼窝里转动。
94。气势宏伟的渡江战役
字幕:南京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4月20日渡江战役打响
万炮齐鸣,万船齐发。对面一片火海,江中激起水柱,木船高扬船帆,船工奋力摇桨,战士们用铁锹、钢盔划水,船犹如离弦之箭……
双方炮火激战,整个长江一片火海,残酷的厮杀和对抗,尸体落入江水中,江水红了。
其中的一只渡船上,担任重机枪射击的班长胸部负伤,趴在机枪上。
续子弹的战士把班长扶下来。
战士用重机枪射击。
一阵炮弹呼啸着飞了过来,咣!船上烟雾弥漫,木船打漏一个大窟窿。
汹涌的江水涌了进来,船底积水很快就有了半尺深。
战士乙用事先准备的棉絮堵上去,但窟窿太大,水势太急,仍然往里涌。
枪炮声,巨浪声,晃动的船在下沉。
谁也没注意到受伤的班长爬了过去,其身佝偻像一个瓶塞死死地抵在漏洞的船板上,江水和班长的血水,慢慢渗着,船不再下沉,班长眼一合,头一歪,死钉在船板上了。
战士们哭喊着:“班长—!”
长江被炮火烧沸了。
95。北平香山中央军委作战部
长夜失去平静,毛泽东一支接一支抽烟,等待着渡江的消息。
作战部内一片沉寂,听得见钟表咔咔咔的声音。
毛泽东焦急地等待着渡江情况的战报。
作战部长李涛:“主席,凌晨三点了,您休息一会儿,有情况我马上报告。”
毛泽东沉默地摇摇头。
李银桥端着一大碗面条来,放在一边:“主席,饭都凉了。”
“吃不下呀!”毛泽东躁动不安地披衣向外边走去。
01
103。上海吴淞口复兴岛·蒋介石行宫
字幕:1949年5月4日蒋介石在上海部署“保卫大上海战略计划”
汤恩伯:“你对张治中一向恩宠有加,言听计从,他居然背叛了你。”
蒋介石长叹一气:“立即登报,撤除他党内外职务,开除党籍,通缉归案。李济深还在北平骂我吗?”
毛人凤:“已经派人去北平执行密裁。”
蒋介石:“好,还有那个追随他的杨杰,在云南有不轨之举……”
毛人凤会意地一点头:“张澜和罗隆基怎么办?”
蒋介石:“这两个人可以马上搞掉!很多事都坏在他们两个手里。”
毛人凤递上一个名单。
蒋介石:“我的意见,对沪上名流,先劝说他们去台湾,凡是托词不去的,一律逮捕!”
104。上海·特务疯狂大屠杀
外滩中国银行门前,保密局处长聂琮带两个特务紧密追踪黄竞武,在走廊外将其抓捕。
字幕:1949年5月18日民盟中央常委黄竞武被活埋
雨夜,特务们连续活埋黄竞武等13位革命者。
105。上海吴淞口
聂琮指挥特务将两个装入活人的麻袋抬到江边,捆在麻袋中的人还在挣扎扭动,绑上大石头坠入江里,夜色中的江水甩着漩涡,转瞬即平静流淌。
106。北平香山双清别墅中央军委作战部内
军用地图呈示我军宁沪杭战役的态势。
周恩来:“上海局来电,蒋介石要劫持一批社会名流去台湾,对张澜和罗隆基要下毒手。”
毛泽东:“张澜、罗隆基是民盟的领袖,新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告诉上海的同志们,一定保证他们的安全。还有,对孙夫人,既要防止暗杀,也要防止劫持台湾。”
02
107。北平·东来顺饭庄
李济深陪着秘书张序吃涮羊肉。
张序:“……鄙人一直追随任公,也想在北平有所作为。”
李济深:“张序,能到北平找我,令我感动呀,约你到这儿尝尝北平特色。”
张序:“看来任公常来这里。”
李济深点点头:“我喜欢忽必烈发明的军队快餐。”
张序边吃边观察:“我们南方少有这种吃法。”
两位侍者,站立一旁。
李济深一挥手,侍者退去,他站起身,添加火炭。
张序的手在桌布下偷偷摆弄着无声手枪,脸色诡密。
张序:“任公的家属,何时离开香港?”
李济深:“慢慢安排吧。”
张序:“任公不回香港了吗?”
李济深:“要看这里的工作而定。”
张序:“我能在任公身边尽力吗?”
李济深::“吃得惯吗?”
张序:“吃得很香。”
李济深突然把筷子一放:“那就说说你来北平的目的吧。”
张序一怔:“我,来投奔任公的呀。”
李济深表情陡变,眼神犀利如箭:“人不可自欺,看着我的眼睛。我李任潮什么没有经历过……”
张序欲从桌下掏枪。
李济深把碗一磕,两眼圆瞪:“拿下这个民革的叛徒。自投罗网的小雀!”
身后冲出保卫人员,缴下张序的无声手枪。
108。上海·虹桥疗养院张澜病房内
字幕:1949年5月24日上海
傍晚,解放军进攻上海的巷战已经开始,隐约可以听到枪声。
上海警备第三大队副大队长阎锦文(35岁)带着几名全副武装的军人赶到虹桥疗养院。
阎锦文:“共军很快就要打进来了,这里很不安全。我们奉上峰的命令,转移二位去安全的地方。”
张澜用小梳子梳着胡须:“我不走,这里蛮好!”
阎锦文:“再不走就不好办了。”
张澜:“我连赵尔丰的大刀都不怕,还怕共军吗?共军能把我一个老头子怎么样?我快八十了,够本儿了。如果你们要杀我,就在这儿动手好啦。”
罗隆基:“我与表老共进退,表老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阎锦文:“你们不走?死定了。”
张澜:“那就开枪吧。”
阎锦文无奈,转身就走。
109。上海虹桥疗养院正门夜
两辆吉普车停下,聂琮带着六个特务带队闯入。
110。上海虹桥疗养院病房内外夜
特务们强令张澜和罗隆基立即出门。
罗隆基:“我们也该换下病号服吧?”
特务:“少啰嗦,走!”
罗隆基:“谁指使你们来抓人的?”
张澜用小梳子梳着胡须:“慢着!阎王请我也得报个姓名。”
聂琮用黑布上去就把罗隆基头给蒙上了。
张澜还想挣扎,特务一把抓过梳子扔在地上,一脚踏上去。
两人被押解着刚刚走到楼下。
阎锦文带队返回,众多军人上前抢过张澜和罗隆基。
双方对峙。
阎锦文:“我奉警备司令部的命令,抓拿要犯。”
聂琮:“警备司令部?”
阎锦文亮出证件,指挥着手下:“带走!”
张澜反抗:“要杀,你们就在这里杀吧!”
阎锦文:“有你死的地方!”
特务们眼看着两人被带走。
罗隆基连连感叹:“唉,没想到老蒋一点气度也没有。”
03
111。街道夜
黑沉沉的街道,军用吉普车疾驶。
车厢中,张澜和罗隆基相对无言。
罗隆基发现前方设有路卡,遂要求下车:“你们不停车,我拼一死。”
阎锦文一把抱住。
罗隆基执意要闹。
阎锦文麻利地把他捆成五花大绑,嘴里塞上手套。
吉普车在通过层层岗哨时,凭借警备司令部的特别通行证才得以通过。
突然,发现路口处有聂琮一伙追来。
阎锦文立即命令拐入小巷,下车步行。
两个军人分别背着张澜、罗隆基,穿院翻墙,拼命奔跑,阎锦文断后。
112。戒备森严的杨虎公馆夜
罗隆基打量周围:“表老,这地方,是杨虎公馆。”
张澜:“咱们是刚出狼窝,又入虎口,此生休矣!”
一组持枪的国民党宪兵围过来,其中一个队长与阎锦文热情握手,然后走到张、罗面前。
宪兵队长笑得很灿烂:“张先生,罗先生,恭喜,恭喜,你们得救了!”
张澜冷冷地:“少啰嗦,快动手吧,利索着点儿,也让我们快点解脱。”
罗隆基仰天长叹:“唉,中国何时才能有开明政治啊!”
张澜:“努生,不要英雄气短。咱们为民主奋斗多年,能看到独裁者的末日,也算不虚此生,死而无憾!”
宪兵队长一怔:“两位先生误会啦,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先遣分队……”
张澜怀疑耳朵听错了:“什么?”
宪兵队长觉察出他的怀疑目光,莞尔一笑。摘掉钢盔,撕开国民党宪兵军装,露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帽和胸标。
队长:“我们奉毛泽东主席的命令,来营救二位!”
罗隆基疑惑:“那这位是……”
队长:“阎队长受上海地下党和杨虎先生的委托,执行营救任务。蒋介石已下令把你们绑架到吴淞口沉江。”
张澜一惊:“努生,看见没有,恩同再造啊!”
惊魂未定的罗隆基感激地抓住阎锦文不放。
枪炮齐鸣,叠印人民解放军全面攻城了!
113。台湾·蒋介石官邸
字幕:1949年5月28日台湾
蒋介石骂道:“……一群军人,连两个文人都对付不了,一个还是七老八十的,也让他们溜掉了。”
毛人凤:“主要是警备大队副大队长阎锦文叛变,没有想到。”
众军官在座,非常尴尬。
蒋介石:“早就让你们干掉张澜,你们不听。现在可好,让共产党如获至宝。”
04
114。北平·香山双清别墅院外
吉普车刚一停稳,毛泽东亲自拉开车门,一手护着张澜的头顶不要碰到车门,一手搀着张澜下了车。
毛泽东:“表老,劳你的大驾,不好意思。”
张澜:“你去饭店看过我,我来你这儿也是应当的。”
毛泽东:“任公先到一会儿了。”
张澜:“任潮捷足先登啊。”
李银桥捅了捅阎长林小声嘀咕:“主席对这个表老,也太客气了吧。”
阎长林:“这老头可不简单,听说当过朱总司令的老师呢……”
李银桥惊讶地吐了一下舌头。
115。北平香山双清别墅客厅
毛泽东:“民革、民盟两位大帅都到了,新政协的筹备工作,望多多指教啊。”
李济深:“润之,你太谦虚了。”
毛泽东:“咱们彼此都了解,又要在一起共事,要多批评。解放军正在向全国进军,估计到年底,全国就能基本解放。”
张澜:“共产党真有本领,取得了如此伟大的胜利。”
毛泽东:“我们也无过人的本领,只不过做到了谦虚、谨慎、勤劳、节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受到了人民的拥护。”
张澜注意到毛泽东上衣左边有块补丁:“主席讲的前八个字,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少数人能做到。但要做到这后一句话,可就太难啦!恐怕这也就是历来为政者的病根之所在吧?”
毛泽东想了想,点头赞同。
张澜:“润之,我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毛泽东:“表老畅所欲言。”
张澜:“米自腐而后虫生。权力的腐蚀力很强。昔日的国民党也跟今日的中共一样朝气蓬勃,可是,现在却腐败透顶。希望中共有所警惕,不要重蹈覆辙。”
毛泽东:“老成谋国呀!表老,我们从延安整风开始,就让全党关注这个问题,不当李自成。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得用民主的方法。请表老、任公带头监督我们。我们提议二位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今天请二位来,是想当面听听意见。”
李济深一时无言,看着张澜。
张澜:“我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还是让民盟年轻些的同志做吧。”
毛泽东:“表老,人好,德高,是与日俱进啊!副主席非你莫属。”
张澜:“我经过几个朝代,终于在晚年看到中国的希望,感觉自己也年轻了,还能再多活10年!”说着,他下意识习惯地伸手掏梳子梳胡须,在长衫里摸了一阵,没摸到。
毛泽东敏锐察觉,立即掏出自己的梳子递给张澜,并故意给他梳理一下胡须,赞美道:“表老美髯公,再活百岁,不在话下,我们一起把新中国带入富强康乐之境。”
两人同笑,李济深无言。
116。香山公园门口
毛泽东与两位民主党派领袖告别。
张澜和李济深走到车边上,张澜悄然地:“任公看见没有,毛泽东还穿着带补丁的衣服……要不是亲眼所见,谁能相信。”
李济深感慨地:“国之希望呀!表老,请先行一步。”
张澜的车开走了。
李济深的车突然停了下来。
毛泽东刚要走进别墅,停下。
见李济深下车,向自己走来。
毛泽东遂迎上前去:“任公有话要说。”
李济深:“提议我做副主席是你的意见?”
毛泽东:“是中共中央的意见。”
李济深:“我曾反对过你们共产党。”
毛泽东:“那都是过去的事情,现在我们是殊路同归嘛。任公追随中山先生,就是立志要改造社会,建立独立、民主、富强的中国。”
李济深点头:“正是。”
毛泽东:“我们要共同创造新的历史,使我们这个苦难深重的民族,早日走向独立、民主、富强。”
李济深感动地伸出手,与毛泽东紧紧相握。
夕阳衔山,毛泽东目送李济深迈着略显蹒跚的步履走向小车,见他用袖子不停地擦拭眼部,显然他在流泪。
毛泽东望着身披夕辉的李济深上了车,开走。
他也揩去眼角不由自主涌出的泪水……
01
117。上海·宋庆龄寓所客厅
宋庆龄梳着传统发髻,身着黑绸镶边旗袍,接待着前来拜访的陈毅、邓小平和中共上海局的吴克坚。
陈毅:“上海一解放,就想来拜访您。因为您当时身体不舒服,所以拖了几天,小平同志、吴克坚同志,我们特来表示慰问。上海刚解放,敌情复杂,我们派部队为您警卫。”
宋庆龄:“谢谢,谢谢!”
陈毅:“孙夫人的身体好些了吗?”
宋庆龄:“蛮好,蛮好。”
陈毅:“生活有什么困难没有?”
宋庆龄:“蛮好,蛮好。”
邓小平:“孙夫人负责福利基金会,救济很多贫困的孩子,我们知道资金来源很紧张,有什么困难请尽管提。”
陈毅:“我让吴克坚带些钱来,解燃眉之急。”
宋庆龄:“谢谢你们慷慨解囊。”
吴克坚递上一个收据:“孙夫人,我们也想得到您的签字、盖章呀!”
宋庆龄微笑地用戒指印章,盖上去。
邓小平:“孙夫人,目前上海形势紧张,毛主席考虑孙夫人的安全,想请您到北平住些日子。”
宋庆龄:“我在上海住惯了,哪儿也不想去。”
邓小平:“毛主席让我转达,新政协筹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希望您能亲临指导。”
宋庆龄淡然一笑:“请转达我对毛主席的感谢,最近身体不适,难以从命。”
118。上海市遭遇国民党空袭轰炸
疯狂的b24型轰炸机,成群飞来,向沪宁、沪杭铁路沿线车站、列车、桥梁投弹,炸毁机车起火,桥梁炸断,房屋起火,死伤人员无数。
解放军高射炮向敌机开炮。
国民党飞机轰炸市区,造成市区一片大火,浓烟升起。
警笛长鸣,人群慌乱……
119。北平·中南海丰泽园内
毛泽东得到上海遭受轰炸的消息,深感忧虑。
周恩来:“……国民党疯狂轰炸上海,制造混乱。”
毛泽东:“老总,组建的空军情况如何?”
朱德:“力量有限,目前主要是保卫北平,还顾不到上海。”
周恩来:“孙夫人的安全是个问题。”
毛泽东:“宋氏大家族,跑台湾、去美国的,就她一人留下,不简单啊!一定要保护好孙夫人!”
周恩来:“主席再写封信,邀请她来北平吧。”
毛泽东:“恐怕光写信不管用。”
周恩来:“要不是忙,我去上海接她!”
朱德:“这个面子她会给的。”
毛泽东:“你哪里走得开呀,恩来。”
朱德:“让陈毅再做做工作?”
毛泽东摇摇头,沉思片刻:“还是派一位女同志去接她,可能更好。”
朱德想了一下,胸有成竹:“那我就推荐一位。”
毛泽东:“谁?”
朱德:“邓颖超。”
周恩来:“小超?”
毛泽东:“好啊,老总有眼力!我们要看一下,周夫人能否请来孙夫人。”
120。一列向南急驶的火车
邓颖超身负重任,凭窗遐想。
伴随着钢琴声进入毛泽东书信的声音:“庆龄先生:全国革命胜利在即……”
02
121。上海宋庆龄寓所
毛泽东的信:……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
邓颖超在给宋庆龄看信。
宋庆龄:“我由衷地祝贺你们的胜利,请转告毛主席,北平我不想去。”
邓颖超:“为什么?”
宋庆龄站起身来,目光里泛起久蕴的悒郁:“北平是我的伤心之地,我怕到那里去。”
墙上,孙中山的照片。
122。北平香山碧云寺孙中山衣冠冢殿
白色大理石棺椁,上面仰卧着孙中山的雕像,雕像和棺椁上面落了一层灰尘。
毛泽东在孙中山的石卧像前久久肃立,沉思。
寺内传来木鱼声声。
房梁上,栖息的燕子,扑蔌蔌飞了起来,一块粪便落在雕像上。
毛泽东从口袋里掏出手绢,递给阎长林。
毛泽东:“去擦干净。”
阎长林接过手绢,前去擦拭。
门响,周恩来悄然走进来。
毛泽东:“恩来,孙夫人不愿再踏上北平的土地,我们要理解她呀。”
周恩来:“是啊,孙中山抱病北上,病逝在北平,宋庆龄一直在陪同。”
毛泽东:“当年她才三十二岁,创巨痛深哪!那些打着孙先生旗号,而行反对之实的人,更伤透了她的心……”
周恩来:“我告诉小超,要耐心等待。”
毛泽东:“政协大会,要挂中山先生的画像。”
周恩来:“在主席台上吗?”
毛泽东:“对!中山先生百折不挠推翻了封建帝制,开创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新纪元,是我们民族的一面旗帜。这面旗帜我们要抓住不放,就是我们死了,还要传给我们的儿子、孙子。”
123。孙中山衣冠冢殿外
李银桥带着警卫人员持枪站岗放哨。
侧殿里那个额头长有痣的老尼姑在敲木鱼诵经。
03
124。美国华盛顿白宫
字幕:1949年7月2日华盛顿白宫
国务卿艾奇逊来请示总统杜鲁门。
艾奇逊:“司徒雷登在南京来电,中共最高当局已经同意与他在北平会谈。他希望国务院批准他去北平,此行将有利于美国与中共的互相谅解。”
杜鲁门:“国务院怎么看?”
艾奇逊:“众说不一。”
杜鲁门:“你怎么看?”
艾奇逊:“我,不知道应不应该让司徒雷登去,请总统定吧。”
杜鲁门:“我在内阁会议上说过,我们不跟共产党政权打任何交道。”
艾奇逊:“司徒雷登就不与中共见面了?”
杜鲁门:“不要见了。”
艾奇逊:“中共就要掌握整个中国的局势,我们不该放弃这个机会。”
杜鲁门:“放心吧,中共解决不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总有一天,他们会跪下来求我们。”
艾奇逊:“总统在讲一个预言吗?”
杜鲁门:“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艾奇逊:“中共正在筹备政治协商会议,准备成立一个联合政府。”
杜鲁门:“联合政府?我们美国绝不承认。”
125。苏联·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红场
126。克里姆林宫内
字幕:1949年7月11日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室
斯大林、莫洛托夫、马林科夫、贝利亚、米高扬等出席。
刘少奇、王稼祥、高岗、师哲等中共代表团成员出席。
斯大林叼着烟斗略带歉意地:“……少奇同志,由于我们对于你们的情况不了解,出过一些错误的主意,是不是妨碍过你们呢?”
刘少奇谨慎地:“没有。”
斯大林:“在你们渡江时,我们担心美国插手。但是你们在毛泽东的指挥下,把握了局势,打得很好。”
刘少奇:“现在我们推翻国民党,没有人说我们不对。”
斯大林:“胜利者是不受审判的。”
刘少奇:“现在我们集中力量解放华南各省。”
斯大林:“打算什么时间成立中央政府?”
刘少奇:“初步定在1950年1月。”
斯大林思索片刻:“为什么那么晚?国民党政权实际上已不复存在了,你们具备掌握政权的一切条件。千万不要错过时机,要警惕帝国主义利用所谓无政府状态,出兵干涉。”
04
127。北平中南海菊香书屋
毛泽东:“……斯大林的意见很有道理,中央政府应当尽快成立,提前三个月,10月1日怎么样?”
周恩来:“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要加快步伐。”
毛泽东:“小超同志那里有消息没有?”
周恩来摇了摇头:“没有。她陪孙夫人在上海参加了几次市委组织的活动,但没有说定什么时间北上。”
毛泽东急躁地站起,习惯地像指挥战役般命令:“给小超同志发电报,政治协商会议要在9月份召开,中央政府也要在那时成立,请孙夫人早日定下北上的时间!”
周恩来:“主席,我已传达了你要耐心等待的意见。”
毛泽东有所意识地慢慢坐下,从口袋里摸出半支烟来,慢慢点燃。
毛泽东:“是啊,我太急躁喽。我的急躁,不能对小超渗透半句。”
128。上海市委接待处的宾馆
邓颖超对镜梳头,陷入痛苦的思索。
陈毅带着警卫员进来:“大姐。”
邓颖超:“陈老总。”
陈毅:“听说大姐吃不下饭去,我给你搞来点城隍庙的小吃。”
邓颖超:“主席交给的任务没完成,哪能吃得下!”(手机阅读250sybsp;n)
陈毅看到桌上有关宋庆龄的书和照片,墙上还贴着宋庆龄和孙中山的照片:“真难为大姐,研究起国母来了。”
邓颖超:“恩来天天催我,我能天天催孙夫人吗?”
陈毅:“大姐,你可别急出病来,首先要吃好!”
邓颖超看着那饭盒里精美小吃:“今天北平又来电报了。”
陈毅:“你别急。”
邓颖超:“不是我急,是中央急,现在新政协万事俱备,只欠国母出山呀!”
陈毅:“能用得上我陈毅的地方,大姐只管下命令!”
邓颖超看着眼前的精美上海小吃,油然生智:“有了,今天中午,你给我做180套这种小吃。”
陈毅:“一模一样。”
邓颖超:“当然。”
陈毅:“送孙夫人?”
邓颖超看表:“还有三个小时,你能不能做好吧?”
陈毅霍地从椅上站起:“许参谋。”
门外进来一位参谋:“陈司令员。”
陈毅:“通知司令部协理员,12点前搞出200套上海小吃,交邓大姐!”
129。上海市虹桥路1191号
字幕:1949年8月19日“小先生”夏令营
宋庆龄邀请邓颖超、许广平、廖梦醒视察中国福利基金会举办的小先生夏令营,在180多名孩子参加活动。
宋庆龄:“孩子们,玩得开心吗?”
小先生们齐声:“开心!”
宋庆龄:“到了午饭时间了,大家该回去吃饭了。”
“我们不想走。”
“我们不饿。(手机阅读250sybsp;n)”
邓颖超:“孙夫人,让孩子们再多玩一会儿吧,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呀!”
宋庆龄:“这是基金会搞的第一个少年夏令营,请多指导。”
邓颖超:“我知道基金会经费比较紧张,住得比较差,不能请更多的孩子来参加,跟苏联的夏令营没法比。”
宋庆龄:“颖超,你说到根儿上了,我就是想让中国的孩子,也有欢乐幸福的童年。”
这时,两辆军车开来,许参谋跳下车来:“邓大姐,饭送来了。”
宋庆龄:“这是怎么回事?”
邓颖超:“我请陈毅市长给每个孩子送一盒饭,解决肚子问题。”
宋庆龄激动地:“孩子们,邓妈妈给你们送午饭来了!”
兴奋的孩子们排上队,每人得到一份包装好的城隍庙小吃。
孩子们开心极了。
宋庆龄分发给孩子们:“要谢谢邓妈妈。”
邓颖超也给孩子们发饭。
宋庆龄:“颖超,孩子们多高兴啊!”
邓颖超:“让他们在这里多玩一会儿。”
宋庆龄:“你想得比我周到。”
邓颖超:“我喜欢孩子。”
宋庆龄:“那你,为什么不生个孩子?”
邓颖超:“孙夫人不是也没有孩子吗?”
两人相对,无言。
130。宋庆龄寓所前的绿地
几只鸽子在草地上嬉戏。
邓颖超和宋庆龄坐在椅上:“……恩来让我告诉您,由于革命形势发展很快,政治协商会议要在9月份召开,希望您早日康复,去北平商量建国的事。”
宋庆龄:“谢谢,我也希望早日康复,可是,力不从心哪。”
邓颖超:“但愿您早日康复!”
宋庆龄:“跟你说,即使我参加会议,也不愿作为党派代表。”
邓颖超:“您不愿意作为国民党……”
宋庆龄摇摇头:“最好还是以旁听资格列席会议吧!”
邓颖超:“怎么能让您旁听呢?”
05
131。北平香山双清别墅夜
毛泽东在看邓颖超发来的电报:“一国之母,不参加党派也好。”他拿起桌上半支掐灭的香烟,重新点燃,在屋里踱步。
李银桥:“这个孙夫人,架子也太大了,谁都请不动她!”
毛泽东连连摆手:“莫乱讲啊!”
李银桥:“?”
毛泽东:“孙夫人有个戒指,那就是国宝,上边有一个印章。抗战时期,蒋介石封锁我们,孙夫人为我们在海外募集物质。有些华侨、外商就是想得到孙夫人的签字、盖章才捐赠的。第一个采访我们的美国记者斯诺也是孙夫人介绍的。”
李银桥:“对不起主席,我不知道这些。”
毛泽东:“从1927年算起,孙夫人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支持了我们整整22年啊!现在,我们胜利了,等她几天还等不得吗?”
李银桥:“主席,你问谁呢?”
“问我自己呀!”毛泽东把烟头拧灭。
132。台湾国民党军用机场
蒋介石边视察边询问陈诚:“这里起程轰炸北平,能回来吗?”
陈诚:“太远,不加油回不来。”
蒋介石:“共党那个政协会有什么名堂?”
毛人凤接话:“还在筹备。”
蒋介石:“孙夫人去了?”
毛人凤:“没去,还在上海。”
蒋介石:“孙夫人还是有些骨气的。”
毛人凤:“共产党拿国母也没有办法呀。”
陈诚:“轰炸上海也起到了震慑作用。”
蒋介石:“能不能借美军在南朝鲜的基地加油,轰炸北平?”
陈诚:“我跟美国人商量一下。”
两架轰炸机腾空而起……
蒋介石扬起头瞩目战机,投以寄托的眼里隐露出狰狞的目光。
133。上海林森中路宋庆龄寓所琴房
字幕:1949年8月18日
钢琴声从宋庆龄二楼房间传出来。
保姆推开门,邓颖超悄然站立在楼梯上。
宋庆龄回头,停下:“颖超,你很准时。”
邓颖超:“夫人身体好些了?”
宋庆龄:“是的。”
邓颖超:“我打断了贝多芬的《悲怆》。”
宋庆龄:“你也喜欢这个曲子?颖超,你来弹吧。”
邓颖超:“夫人接着弹吧。”
宋庆龄:“你不是想与我研究有关孩子方面的事情吗?”
邓颖超:“是的,我慢慢讲,您慢慢弹,不是更轻松吗?”
宋庆龄示意保姆把门关上。
06
134。宋庆龄寓所琴房外
保姆听到琴声又响起。
几个园丁也都停下?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