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2部分阅读

作品:建国大业|作者:guozhou1|分类:辣文肉文|更新:2025-05-11 23:37:16|下载:建国大业TXT下载
  44。西柏坡院内

  夜空中,弦月潜进了辨不出形状的一抹暗云中。

  阎长林和李银桥在值班。

  突然,周恩来快步走来:“主席呢?”

  阎长林:“刚吃安眠药,睡下了。”

  周恩来刚要离开。

  毛泽东的声音:“恩来,快进来!”

  45。毛泽东居室

  周恩来:“潘汉年来电,李济深秘密上船了。”

  毛泽东高兴地:“好哇!”

  周恩来读电文:“……船开了,货放在船长房里,英姑娘没有来送行,请大老板放心。”

  毛泽东:“船上还有谁?”

  周恩来:“彭泽民、柳亚子、沈雁冰、马寅初、邓初民、章乃器、施复亮、洪深、翦伯赞、孙起孟……”

  毛泽东在看着墙上那个民主人士邀请名单,做上记号:“好呀,都是鼎鼎大名呀!政协会议就更有代表性了。”

  周恩来:“他们化装成商人,躲过敌人的搜索。”

  毛泽东:“大连方面要安排好接迎工作。”

  周恩来:“都做了安排,主席,你安心睡吧。”

  毛泽东叫住:“恩来呀,你眼睛熬红了,来,吃两片安眠药睡一会吧。”

  周恩来掏出清凉油:“不用,我是沾枕头就着。现在还得抹点清凉油,等平津前线的报告。”

  毛泽东:“我是睡不着,你是不能睡,恩来,咱们是在打疲劳战呀!”

  周恩来往脑部抹着清凉油:“疲劳战打出个新中国。等政协的准备工作都落实,我就好好睡一觉。”

  毛泽东附和地:“是啊,到那时就……就更没时间睡觉喽!”

  两人相视而笑。

  05

  46。香港…罗便臣道李济深公馆外

  字幕:1948年12月27日

  翌晨。毛人凤派来的特务,擦拭无声手枪和匕首,一个正在安装狙击步枪。

  为首戴前进帽的特务掏出手枪:“上峰要求干得利索,别让英国人抓住把柄。”

  两个特务正欲行动,一辆高级轿车停在了李公馆门口,从上面下来张序陪着衣冠楚楚的特使黄绍竑(53岁),有礼貌地敲门。

  仆人开门。

  张序:“这是桂系大员黄绍竑先生,代表白长官专程从武汉来接任公。”

  仆人:“任公不在。”

  黄绍竑一惊:“不在?”

  张序:“昨天还在呢?”

  仆人:“出门啦。”

  黄绍竑:“上哪儿去了?”

  张序:“我怎么不知道?”

  黄绍竑无奈地感叹:“唉——来迟了!”

  屋外,三个特务面面相觑,恍然大悟:“糟了!”

  47。香港…何香凝寓所

  张序匆匆赶来,故作镇定地:“廖夫人,任公在您这儿吗?”

  何香凝:“他怎么会在我这儿呀?”

  张序:“那任公怎么不见了?”

  何香凝:“你是他秘书,他在哪儿你应该知道。”

  张序:“您把他请走,就再也没有回来。”

  何香凝将拐杖往地上猛杵,板起脸:“你是说我把他弄丢了?告诉你,张序,如果任公出意外,我饶不了那些反动派!还不去找呀,你站着干什么?”

  张序被廖夫人训斥得无言以对。

  48。“阿尔丹”号驶入公海

  船头如锋,嗖嗖地裁开了海面,船上迎风招展的苏联国旗。

  李济深等民主人士在甲板上散步活动,有人兴奋地高声吟唱。

  突然,苏联船员发现一架侦察机向船飞来。

  苏联船员急忙招呼:“躲进船舱,是国民党飞机!”

  李济深、田汉(51岁)、洪深(55岁)等急忙进入船舱。

  两架军用侦察机在上空盘旋,飞来飞去,轰鸣声传到船舱。

  李济深:“侦察机?看来,他们还没发现我们。”

  田汉:“任公,我们北上,老蒋还派飞机护航!”

  李济深:“不开玩笑。现在没出台湾海峡,我们手无寸铁,现在一定要隐蔽。”

  章乃器:“听任公指挥,方才谁在甲板上大叫,把敌机喊来了?”

  飞机从头上飞过去了。

  田汉:“是个意外插曲,没事了。”

  当他感觉轻松地走出去,偶一抬头,看见海上迎面开来了一艘国民党的军舰,中华民国国旗桅杆上飘扬。

  田汉紧张地退了回来:“这是冲着我们来的。”

  军舰向“阿尔丹”号发出旗语,要求海上检查。

  苏联船长命令旗手回答旗语:“公海航行不受检查。”

  对方要求强行检查。

  一位苏联船员按照船长的命令,带着大家往船的底舱里边走。

  “这上哪儿去?”

  苏联船员:“他们要求上船检查,查到你们就不好办了,也给我们惹麻烦。”

  众民主人士愣住,看着李济深。

  李济深:“听船长的,跟着走。”

  49。船舱底部

  那个苏联船员带着他们过了一道又一道的舱门,一直向前走着,直到了底舱的蓄煤仓里。

  大家面面相觑,紧张而无言。

  50。公海水域

  军舰越来越近,三个国民党海军坐上小艇靠近了货轮。

  不知何时,船舷上起火冒烟了,浓烟从上船的入口处越烧越高,弥漫起来。

  船长指挥着灭火,各种消防器械都派上用场。

  三个上船检查的国民党海军,立足未稳,就被烟薰得受不了,再加上苏联船员救火的消防喷水直射向他们,难以站住,片刻变成落汤鸡。

  侦察机又飞过来了,绕了一圈,最后飞远了。

  06

  51。船舱底层

  李济深一行人闷得透不过气来。

  一股烟气传来,大家咳嗽不止。

  洪深:“任公,能挺住吗?”

  李济深:“哈哈,比坐蒋介石的牢房,自在多了。”

  田汉:“任公,我们虽在黑暗的船舱,却看到了新中国的光芒,看到了自由的天使,在渤海的上空领航……任公,去过大连吗?”

  李济深:“没有,田汉先生去过?”

  田汉:“也没有,到大连就自由了!”

  52。海面上

  军舰看到船上失火,无意再等,遂放弃检查,撤退了。

  火和烟还在甲板上烧着。

  船掉头走远了,飞机不见了。

  苏联船长:“统统灭火。”

  甲板上的火很快扑灭了。

  船员:“船舱下的人呢?”

  船长:“让他们在下边隐蔽几天吧!”

  53。大连港

  船靠上了码头,抛锚。

  黑暗中,大门打开,强烈的光束照耀着李济深步上码头。

  群众敲锣鼓扭秧歌,欢迎李济深一行。

  李济深与前来迎接的东北局书记高岗等人热情握手。

  高岗(44岁):“我受中共中央的委托在此迎接任公!毛泽东、周恩来让我转达对你们的问候!”

  54。大连…大和宾馆前

  标语:“欢迎李济深先生一行到达东北解放区!”

  大门推开,已经穿上了高档的皮大衣、皮帽、皮手套、皮靴、毛围巾的李济深等人轻松大步向前走着。

  长长的走廊,两边站着列队欢迎的人员。

  门向前打开,宽敞的宴会大厅,西餐具摆放长长的宴会桌上。

  四十多位民主人士刚刚落座,侧厅门缓缓推开。

  目光都投注过去:

  ――李德全抱着冯玉祥的骨灰盒走了出来。

  李济深一震:“冯夫人!”

  李德全:“我和焕章在此迎候任公,一路辛苦了。”

  李济深百感交织,走近:“焕章,我们汇合了。”

  众人默然脱帽,鞠躬致哀。

  静。

  李德全掏出那只怀表:“任公送焕章的,他一直带在身上。在美国,他拒绝了美国政府的拉拢,反对成立第三势力政府。他说,我和任公领导的民革,就是要完成中山先生的遗愿,和中共团结在一起,建立独立、民主的新中国。”

  李济深接过怀表,手有些抖,眼睛发潮,转身对高岗说:“向毛泽东主席致电,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07

  55。河北…西柏坡办公地院内

  毛泽东兴冲冲拿着电报走来,见几个警卫人员在相互撞腿拐比赛,停住。

  阎长林停下来:“主席,我们玩一会儿。”

  毛泽东来了兴致:“来,我加入。”

  李银桥想劝阻:“主席。”

  毛泽东:“我玩过,银桥,你们三个一帮,我们三个一帮。”

  毛泽东将左腿盘上,右手抓住,单腿向前冲撞,其快乐尤如孩子,一下子融入战士之中。几个人一起撞向毛泽东,他左右躲闪,又复而进攻。

  阎长林从后边进攻,解救被围攻的毛泽东,别人纷纷落马。

  毛泽东满头出汗,被撞掉下来,险些倒地。

  周恩来上前扶住:“主席,这可不行。”

  毛泽东:“快活呀,你小时候玩过吗?”

  周恩来点点头:“年龄不饶人啊!”

  毛泽东:“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

  周恩来:“李济深的电报看了?”

  毛泽东:“任公不负我望呀。再有两个大桩,新政协的篱笆就扎成喽。”

  周恩来猜测地:“一个是张澜?”

  毛泽东点头:“民盟的当家人。”

  周恩来:“另一个是孙夫人宋庆龄。”

  毛泽东:“是的,建设新中国,不能没有国母。”

  56。上海林森中路宋庆龄寓所

  女人用戴在右手上的那枚金戒指印图章,盖在一张捐赠证明书上,红红的印章落有“sql”宋庆龄的英文缩写。

  两位实业家收起捐款证明鞠躬:“谢谢孙夫人!”

  宋庆龄:“应该感谢你们,支援中国福利基金会。”

  一位实业家:“我们知道国母在筹集善款,救济儿童。”

  宋庆龄擦拭着戒指上的印泥:“请转告实业界同仁,只要我签字盖章的,每一分钱善款都会用到需要帮助的孩子们身上。”

  壁炉上,挂着大幅孙中山先生像,旁边写有“天下为公”。

  实业家看着印章:“我们信任孙夫人。您是要在国民政府里出任职务吗?”

  宋庆龄:“谁说的?”

  实业家:“报上看到的。”

  宋庆龄愤怒地:“这是造谣!”吩咐女秘书:“请你马上给我发一个声明。”

  女秘书拿好纸笔:“您说吧。”

  宋庆龄:“孙中山夫人今天宣布:关于她将在政府中就职或担任职责的一些传说,是毫无根据的,她以全部精力致力于中国福利基金会的工作。”

  实业家看着证书上的印章宋庆龄英文缩写红若梅花。

  57。上海张澜寓所

  字幕:1949年1月5日上海

  《申报》两位记者:“表老,怎么看待蒋总统在《新年文告》中呼吁和平?”

  张澜用梳子梳理着胡须:“我看,这并不是呼吁和平,否则就不会提出保存军队和保持法统。这样的条件,不仅中共,就是全国人民也不能接受。”

  记者:“您认为中共领袖是道地的中国人,还是国际共产情报局的党徒呢?”

  张澜:“他们属于前者,尤其是中共领袖毛泽东,他是中国的民族主义者。”

  记者:“如果中共在全国执政,您采取什么立场?”

  张澜:“我希望中共按照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的思想治理国家。如果中共违背民族的利益,成为外国的附庸,我和我领导的组织将加以反对。”

  58。南京总统府外

  字幕: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被迫辞去总统职务

  蒋介石身穿便装,在侍卫的护卫下正欲登车,李宗仁等在旁送行。

  蒋介石:“德邻,我引退了,回老家了,下面就看你的了。”

  李宗仁握手致意,告别:“那您走好!”

  59。南京总统府内

  李宗仁(59岁)踌躇满志地下达命令:“立刻代我起草一个就职声明,就说政府愿意就中共所提八项条件,即行谈判。”

  字幕: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字德邻

  60。上海街头

  报贩吆喝着:“号外!号外!蒋总统宣布引退!李代总统发表和谈声明!”

  人们街头巷议。

  08

  61。上海集益里张澜寓所客厅

  李宗仁派邵力子代表他来会晤张澜与罗隆基。

  邵力子:“……内战不能再打下去了!表老和努生兄一贯倡导和平,现在,李代总统决心实现和平,特请表老和努生兄出任和平调停人,请万勿推辞。”

  邵力子示意随从拿上一个高档的皮箱。

  张澜询问地:“这是……”

  邵力子打开箱子取出一套西装:“李代总统知道表老生活节俭,特地请高级裁缝为表老缝了一身衣服,去北平和谈,换上新装,以展表老之尊严。”

  箱子里躺着笔挺的毛料西服。

  张澜把箱子合上了:“替我谢谢代总统。张澜出身贫民,这身布袍是妻子所缝,没啥不体面的,我从不接受对个人的馈赠。”

  邵力子:“这是代总统的诚意,国共两党,不要再打,请表老出面调解。”

  张澜连连摆手:“不行,不行。从前,国共两党之争,民盟是第三者,可以居间调停;但现在局势完全变了,是革命与反革命之争,我们要站在革命的一边,所以不能参加调解。请李代总统见谅。”

  邵力子:“表老不给面子?努生兄肯否?”

  罗隆基:“表老的决定,代表我们民盟。”

  邵力子无奈地看着张澜。

  张澜:“对不住您了,我还有客要见。”

  62。张澜寓所书房

  张澜进屋,一个国民党高级官员起身敬礼:“表老。”

  字幕:国民党西康省主席刘文辉

  张澜:“文辉兄,久等了。”

  刘文辉:“张群约我到南京商谈西南防务,我就便来看您。带来一笔经费,请表老全权支配。”说着递上一个布包。

  张澜打开,是若干块黄澄澄的金砖:“好!谢谢文辉兄鼎助,民盟正需要钱呀。”

  刘文辉:“这也是我交的盟员会费。”

  张澜:“我马上会派人送到香港。局势在两三个月内将有大的变化。蒋介石必垮,共产党必胜。回去后掌握好军队,力量够,就早日脱离蒋帮;力量不足,就等解放军到了再配合行动。”

  刘文辉:“我的盟员身份,表老一定不要露出去。”

  张澜捋着长须:“我们需要你这样的秘密盟员呀!”

  63。上海…宋庆龄寓所

  李宗仁:“……今天来访,想备一架专机,请孙夫人到北方一行,向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转达我谋求和平的诚意,不知您以为如何?”

  宋庆龄:“谢谢德邻的信任,我不能承担这样的任务。”

  “为什么呢?”李宗仁不解地看了一眼房间里悬挂的孙中山大幅照片:“国民党为中山先生手创,对于它的成败,孙夫人不能坐视吧?”

  宋庆龄:“正因为国民党为中山先生手创,我对国民党二十三年来的很多作为才格外痛心。德邻,我曾经明白表示过,在国民党未实行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以前,我绝不参加这个党的任何工作。”

  李宗仁无言以对。

  09

  64。北平解放

  字幕: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解放军入城仪式,威武浩荡。

  65。河北西柏坡院内外

  爆竹声声,小院沸腾:“北平解放了!”

  毛泽东同军委作战室的同志们兴奋地走出来。

  警卫部队战士及家属们都在放鞭炮庆祝胜利。

  周恩来走来了:“主席,平剧院在大会堂唱戏,去不去?”

  毛泽东:“去,我们政协会议这台戏要到北平唱了。”

  周恩来:“我已通知李济深不到哈尔滨,直接进北平。”

  毛泽东:“恩来,是不是趁这个时候,接孙夫人北上啊?”

  周恩来:“是时候了。”

  毛泽东拿出写好的一封信:“我给孙夫人写封信,代表我们两个。”

  66。上海…宋庆龄寓所楼上

  宋庆龄坐钢琴旁边,拿出信展读:“中国革命胜利的形势已使反动派濒临死亡的末日,沪上环境如何,至所系念。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举行,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至于如何由沪北上,已告梦醒与汉年、仲华切商。……”

  秘书:“他们准备了一套周密的计划,先接您去香港,然后再从香港送您与廖夫人一道北上。”

  宋庆龄思考,良久。

  女秘书:“如何答复?”

  宋庆龄:“我决定,不动。”

  67。河北西柏坡毛泽东居室

  “唔?”毛泽东接过信,自语式读起来:“……经长时间考虑,确认一动不如一静。我将在上海迎接解放,和诸公见面。根据我的预计,蒋介石是无可奈何我的,请勿念。”

  毛泽东沉重地把信放下,抽起烟来,踱步沉思。

  周恩来:“看来在上海解放之前,孙夫人是不会来了。”

  毛泽东:“……”

  周恩来:“她说有高血压,正在治疗,不能成行。”

  毛泽东:“蒋介石奈何她不得的,我们也不能勉强……”

  周恩来:“怎么回信?”

  毛泽东:“尊重孙夫人意见,上海见吧。”

  68。西柏坡大院内

  毛泽东叼着烟卷忧心忡忡地走出来。

  李银桥在石磨上磨辣椒,向主席打招呼,他没有听到。

  突然,毛泽东停下,折回来:“你在磨辣椒?”

  李银桥:“主席,你吃的辣椒面就是在这儿磨的。”

  毛泽东:“我来磨一下。”

  李银桥:“你别推了,累着!”

  毛泽东:“我是农民的儿子,推过磨,放辣椒!”

  李银桥把磨杆交给毛泽东。

  磨碾着红辣椒……,

  毛泽东一边转一边思考:“我将在上海迎接解放,在上海……”

  李银桥:“主席,你说什么?”

  毛泽东:“莫吵,有人给我出了一道题。”

  毛泽东推磨转圈,上下磨盘相互啮啃,碾磨的辣椒面,一点点落下来。

  09

  64。北平解放

  字幕: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解放军入城仪式,威武浩荡。

  65。河北西柏坡院内外

  爆竹声声,小院沸腾:“北平解放了!”

  毛泽东同军委作战室的同志们兴奋地走出来。

  警卫部队战士及家属们都在放鞭炮庆祝胜利。

  周恩来走来了:“主席,平剧院在大会堂唱戏,去不去?”

  毛泽东:“去,我们政协会议这台戏要到北平唱了。”

  周恩来:“我已通知李济深不到哈尔滨,直接进北平。”

  毛泽东:“恩来,是不是趁这个时候,接孙夫人北上啊?”

  周恩来:“是时候了。”

  毛泽东拿出写好的一封信:“我给孙夫人写封信,代表我们两个。”

  66。上海…宋庆龄寓所楼上

  宋庆龄坐钢琴旁边,拿出信展读:“中国革命胜利的形势已使反动派濒临死亡的末日,沪上环境如何,至所系念。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举行,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至于如何由沪北上,已告梦醒与汉年、仲华切商。……”

  秘书:“他们准备了一套周密的计划,先接您去香港,然后再从香港送您与廖夫人一道北上。”

  宋庆龄思考,良久。

  女秘书:“如何答复?”

  宋庆龄:“我决定,不动。”

  67。河北西柏坡毛泽东居室

  “唔?”毛泽东接过信,自语式读起来:“……经长时间考虑,确认一动不如一静。我将在上海迎接解放,和诸公见面。根据我的预计,蒋介石是无可奈何我的,请勿念。”

  毛泽东沉重地把信放下,抽起烟来,踱步沉思。

  周恩来:“看来在上海解放之前,孙夫人是不会来了。”

  毛泽东:“……”

  周恩来:“她说有高血压,正在治疗,不能成行。”

  毛泽东:“蒋介石奈何她不得的,我们也不能勉强……”

  周恩来:“怎么回信?”

  毛泽东:“尊重孙夫人意见,上海见吧。”

  68。西柏坡大院内

  毛泽东叼着烟卷忧心忡忡地走出来。

  李银桥在石磨上磨辣椒,向主席打招呼,他没有听到。

  突然,毛泽东停下,折回来:“你在磨辣椒?”

  李银桥:“主席,你吃的辣椒面就是在这儿磨的。”

  毛泽东:“我来磨一下。”

  李银桥:“你别推了,累着!”

  毛泽东:“我是农民的儿子,推过磨,放辣椒!”

  李银桥把磨杆交给毛泽东。

  磨碾着红辣椒……,

  毛泽东一边转一边思考:“我将在上海迎接解放,在上海……”

  李银桥:“主席,你说什么?”

  毛泽东:“莫吵,有人给我出了一道题。”

  毛泽东推磨转圈,上下磨盘相互啮啃,碾磨的辣椒面,一点点落下来。

  01

  69。告别西柏坡

  字幕:1949年3月23日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

  车队在高低不平的土路卷起滚滚烟尘,向北平开进。

  东天那轮初升的红日宛如高悬的大红灯笼为其照路。

  李银桥给毛泽东点燃烟:“……没想到,咱们撤离延安才两年,就进北平了。”

  毛泽东:“蒋介石也没想到,他天天想消灭我们,反而被我们消灭了。”

  阎长林:“是啊,蒋介石有美国支持,兵也多,武器也好,反而让我们打败了,为什么?”

  李银桥:“是主席指挥得好!”

  毛泽东摆摆手:“蒋介石发动内战,压迫和剥削人民,不得人心。我们代表了人民的利益。你们记住,人心向背,政权存亡啊。”

  车队隆隆向前。

  70。长长的车队向北平城靠近

  毛泽东问身边的战士:“你们到过北平吗?”

  “没有。”

  毛泽东:“三十一年前,我是湖南的穷学生,来到北平。在北大图书馆找了份工作,遇到李大钊同志,他是个好人,他是我的老师!没有他的指点,我现在还不知在哪里……”

  车队行驶在晚霞流金的燕赵大地。

  71。浙江溪口妙高台

  字幕:1949年3月29日浙江溪口

  张治中(59岁)来看望蒋介石。

  蒋介石摔着报纸,大动肝火:“你到这里来的目的,报上已登出来了。逼我下野可以,逼我亡命国外是不行的。我已下野,就是一个公民,公民有居住的自由,想在哪里住就在哪里住,何况这里是我的家乡!”

  张治中忙掏出和谈腹案呈上:“钧座,李代总统派我做和谈代表,跟共产党谈判前,我特地来征求您对和谈腹案的意见。”

  蒋介石:“我看不清楚,你说吧。”

  张治中:“腹案的核心是希望能够划江而治,确保长江以南若干省份的完整,由国民党领导。”

  蒋介石点头:“好,好!我没有什么意见。”

  72。蒋介石送张治中下山

  蒋介石:“文白呀,你此行担负的任务艰巨,要特别小心。至于我,你不用顾虑,我愿意和平,愿意终老是乡,不再担任任何职务。”

  张治中有话想讲:“钧座……”

  蒋介石:“文白还是想劝我出国?”

  张治中:“钧座出国比留居国内,对和平事业更有益。”

  蒋介石稍有和缓地:“希望我出国,要好好地来,他们太不了解我的个性了,竟想用中外报纸对我施加压力,这是不可以的,我自动住在国内国外都可以,绝对不能出于逼迫。”

  张治中:“钧座明鉴,等我的消息吧。”

  字幕:国民党中央常委、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张治中字文白

  张治中上车,走了。

  蒋介石对身边的毛人凤:“孙夫人,有什么动静?”

  毛人凤:“她只是忙于福利基金会。”

  蒋介石:“对她,要严加控制。”

  毛人凤:“明白。”

  蒋介石:“李济深的秘书去北平了吗?”

  毛人凤:“没有。”

  蒋介石:“为什么还不行动?”

  毛人凤:“他开口就要五万美金。”

  蒋介石:“惜财是成不了事的。”

  02

  73。南京…明故宫机场

  字幕:1949年4月1日南京

  李宗仁等官员欢送张治中、邵力子、黄绍竑、章士钊、李蒸、刘斐等组成的国民政府和谈代表团上飞机。

  74。北平…六国饭店两党谈判地点

  双方刚坐定。

  周恩来板起面孔严肃质问:“张将军,你为何离南京前,还要去溪口,会见首要战犯蒋介石?”

  张治中蓦然一惊,感到意外,欲解释。

  周恩来:“这种做法,完全是为了加强蒋介石的地位,混淆视听,破坏和谈。”

  张治中想制止:“周先生,你……”

  周恩来:“你不用解释,说明蒋介石下野是假的,他还在幕后操纵!”

  张治中:“没想到恩来先生,当头一棒呀!”

  周恩来:“我们是跟南京政府的代表谈判,不是跟蒋介石的代表谈判!”

  张治中变得沉着:“去溪口,既不是蒋介石叫我去的,也不是李宗仁派我去的,是我自己要去的。”

  周恩来余怒未消:“那你的诚意何在?”

  张治中:“蒋介石虽然下野,还有实力。虽然我们接受了毛泽东的八条作为和谈基础,但蒋介石究竟同意到何种程度,我去摸个底,对会谈没有坏处。”

  周恩来:“蒋介石已不是总统,为何要听他的意见?”

  张治中:“他虽不当总统,还是国民党总裁,我们代表团,除章行老外,都是国民党员,去看一下何妨?再说,蒋介石一再向我表示,愿意和平,愿意终老是乡,我们谈判的第一条涉及到他,听听他的想法,也理所应当嘛。”

  周恩来:“蒋介石是发动内战的首犯,我们不能接受由蒋介石导演的假和谈。”

  张治中把手一摊,站了起来:“恩来先生一再迁怒,我们到底谈,还是不谈?”

  75。颐和园昆明湖畔

  毛泽东由周恩来陪同接见张治中。

  毛泽东紧握张治中的双手:“文白先生,听说恩来给你个下马威。”

  张治中:“我们是梁山兄弟,不打不成交。”

  毛泽东:“我去重庆谈判,住在你家,照顾得无微不至,谢谢你啊!”

  张治中:“我只不过是略尽地主之谊而已。”

  毛泽东诚恳地:“在这里住旅馆方便吗?有什么需要和意见,请随时告诉恩来同志。”

  张治中看了一眼周恩来:“生活安排得很好。”

  毛泽东:“谈得怎样?”

  张治中:“分歧是难免的,慢慢谈吧。”

  毛泽东:“是的,国共两党从第一次合作到现在,分分合合,经过无数次商谈,就看双方的诚意。”

  张治中:“两党斗争了20多年,谁是谁非一时难以算清,战争罪犯和战争责任问题是否暂时搁置,静待历史公断?”

  毛泽东:“重庆谈判你是亲身参加的,是谁撕毁了这些协议,发动了战争,你比别人都清楚。完全回避这些,全国人民是不会同意的。”

  张治中:“战犯和首恶元凶的字眼儿,让所有人都接受,很难。”

  周恩来:“文白先生,不同意直呼蒋介石的名字。”

  毛泽东:“措辞可以灵活些。不管是谁,只要他幡然觉悟,确有事实表现,都可以给予宽大的待遇。”

  张治中:“现在双方隔江对峙,希望流血惨剧到此为止,国共双方化干戈为玉帛。”

  毛泽东:“至于何时渡江,双方代表团可以协商。”

  张治中:“你稍等一下,我给你带来两条烟。”他转身向车子走去。

  毛泽东趁机向周恩来交待:“给张将军在北平找一套好房子。”

  周恩来:“主席的意思是……?”

  毛泽东:“他在北平要有个家。”

  周恩来:“主席想留下他来?”

  毛泽东:“不管谈判结果如何,整个代表团都要争取留下来!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周恩来会意地点头。

  76。苏联…克里姆林宫斯大林办公室

  一位苏军高级将领在讲解中国内战的态势:“中共已经控制了长江以北的地区。现在,他们正准备渡江,进军江南。江南有美、英诸国的利益,因此,极有可能导致美国出兵干涉。”

  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波茨坦协定是承认美国在华利益的。美国如果出兵,将会危及东亚和平,更会危及中共现在控制的地区,当然也会波及我们的安全。”

  斯大林抽着烟斗,喷吐烟雾,看着地图,低下头去,踱步沉思后:“我们不能代替中共决策,但可以把我们的看法告诉他们,就目前形势而言,和平谈判,划江而治,是明智的选择。”

  77。北平香山中央保卫处门前

  李克农驾着吉普车,旁边坐着阎长林飞奔双清别墅而来。

  阎长林:“李部长,炸弹就在厕所里。”

  车轮如飞。

  03

  78。双清别墅附近

  李克农急急钻到一个厕所,看到墙角处放着一颗定时炸弹,立即命令:“主席就要回来,会见李济深。快!住地周围,全面搜查,先不要让主席靠近。”

  警卫团战士分头行动,进屋搜查。

  一个工兵在摘除定时炸弹。

  李克农叮嘱阎长林:“不要告诉主席,把主席引到山上,加强警卫,没有我的命令不能回来。”

  79。香山碧云寺门前

  毛泽东和李济深沿着小路走来,边走边说,稍远处跟着阎长林、李银桥。

  李济深:“……和谈是老蒋的缓兵之计。”

  毛泽东:“谈不拢,我们要不要过江?”

  李济深:“不过江,那不就成了南北朝了吗?”

  毛泽东:“国际上有朋友劝我们划江而治。”

  李济深:“像南北朝鲜?”

  毛泽东点头。

  李济深:“中国只有一个,绝不能分裂呀!”他做了一个向前推进的手势。

  毛泽东:“不愧是北伐的总参谋长呀!”

  寺庙里传来钟声。

  两人进殿,额上长着颗美人痣的老尼姑笑容可掬地迎了出来。

  老尼姑注意到毛泽东唇下的黑痣,拿出签筒,晃了晃,送到毛泽东面前。

  老尼姑:“施主贵相,请——。”

  毛泽东笑着摇了摇头。

  李济深:“哎,不妨一试呀。”遂虔诚地双手合十,拜了一下,然后抽了一签,看罢暗自摇头,要放回去。

  毛泽东急忙阻止:“哎——任公,奇文共赏嘛。”

  李济深苦笑:“唉,不看为好……下签。”

  毛泽东固执地伸出手:“下签我更要看。”

  李济深把签交给毛泽东。《250sy中文网手机访问bsp;bsp;bsp;bsp;毛泽东看着签语,不觉念出声来:“‘各自营寨各自安,何苦过江抢地盘。曹兵赤壁八十万,片甲不留只身还。’唔?”

  毛泽东凝眉思忖的脸。

  李济深要扔回去。

  毛泽东投了一枚银元,揣起了卦签。

  老尼姑感谢地敲起木鱼,一声接着一声。

  80。双清别墅内

  警卫战士检查得十分细致。

  李克农严肃地:“一个死角也不放过。”

  警卫连长报告:“院里都查过了。没有!”

  李银桥:“李部长,五大书记都到了,要换地点吗?”

  李克农再追问一遍:“都查过了?”

  警卫连长:“反复查了三遍。”

  81。双清别墅会议室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讨论渡江问题。室内烟雾弥漫,墙上挂着军事战略地图,长江两岸军事对峙态势一目了然。

  朱德:“……我们过江的装备,只有木船。要突破敌人的炮台、飞机、军舰组成的立体防线,相当困难。”

  周恩来:“一支木船只能载几十人,往返一次却要很长时间。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在最短时间运过尽可能多的部队,并迅速展开。”

  毛泽东:“……渡江的困难,大家谈得再充分一些,少奇同志。”

  刘少奇:“渡江以后是无后方作战。战线拉长了,又隔着长江天堑,后勤运输不容易解决。不要说打仗用的军火,光是上百万人一天吃的粮食,就是大问题呀。”

  任弼时:“过江后,对管理上海这样人口众多的国际大都市,我们没有经验。”

  刘少奇:“上海、江浙有美国的很多利益,美国会袖手旁观吗?”

  任弼时:“青岛就有美国军队啊。”

  作战部长李涛在一旁记录。

  毛泽东一直抽烟在听,不时地记录,那个卦签就压在笔记本上。

  04

  82。香山双清别墅附近

  李克农依然指挥部队在搜索炸弹。

  工兵前来报告:“第一枚炸弹已排除。”

  李克农:“继续搜查,特别是主席经常散步的地方,反复检查。”

  他身后有一片松树林,树上有个鸟窝。

  83。香山碧云寺

  老尼姑还在敲打木鱼,声声紧凑。画外有钟表的咔咔走动声。

  84。香山双清别墅会议室

  朱德:“……长江上有美英的军舰,渡江时有可能阻挠我们。”

  任弼时:“蒋介石期望,过江之战,引发美苏之间的战争。”

  毛泽东用半截烟头衔接到新的一只烟卷,烟缸里装满烟蒂。

  85。香山碧云寺

  老尼姑冷静沉着地敲打木鱼,声声震耳,钟表的咔咔走动声越来越大,静谧中散荡一种特殊的恐怖。

  86。松林间鸟窝那颗定时炸弹的指针在走动

  87。香山双清别墅会议室

  刘少奇:“……最大的问题是,一部分同志,觉得我们拥有了比过去不知大多少倍的地盘,滋长了满足现状、和平享乐、怕苦怕死的倾向。”

  毛泽东:“通报一个情况,斯大林来了密电,大意是劝我们不要过江,说过江就会引起美国出兵,说起来也是好意啊。同志们怎么看?”

  室内的空气一下变得凝重了。

  沉默了片刻。

  刘少奇:“关键是我们过江,会不会引起美国出兵?”

  朱德肯定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可能性并不大。”

  毛泽东:“那万一美国出兵,而且是较大规模地出兵哩?”

  无言,室内复归沉默。

  毛泽东:“五月到十月是长江汛期,不利于渡江。蒋介石只剩一百多万军队,再过半年,就会变成三百万。我们要抢在前面。只要我们保护外国侨民,不乱来,美国就没有出兵的理由。但是,我们不要把宝押在侥幸上,要准备美国出兵,出十个师,十五个师,我们也要独立解决它。这样考虑问题才主动,事情出来之后才不致张皇失措。”

  说着毛泽东把烟一拧,站了起来,用手里的卦签在地图上比划着。

  毛泽东:“过江还是不过江?是将革命进行到底,还是半途而废的问题。渡江是有很多困难,甚至有渡过去了站不住脚,再退回来的危险。但是,历史已经给我们提供了推翻反动统治的千载良机。稍纵即逝啊!三年前,蒋介石大举进攻的时候,我们的问题是敢不敢斗争;现在,我们的问题是,敢不敢胜利?”

  毛泽东猛然一用力,将那个卦签折断。

  05

  88。双清别墅附近松林间

  李克农:“快!鸟窝里!”

  一个工兵爬上树,从鸟窝里摸出一个精致的定时炸弹。

  工兵拆卸树上那颗炸弹。

  李克农:“往远处跑,出了50米再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