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部分阅读

作品:建国大业|作者:guozhou1|分类:辣文肉文|更新:2025-05-11 23:37:16|下载:建国大业TXT下载
  01

  1。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晋察冀司令部院内

  一只手在鞋底上划着火柴,点燃香烟,这是毛泽东(55岁):“……五一口号,特别是第5条,‘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与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大家还有什么意见?”

  字幕: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

  大树下,书记们围坐在石桌旁。

  刘少奇(50岁):“召开新政协会议时机已经成熟,国内大多数人拥护我们党,其他党派没有这样的地位。”

  朱德(62岁):“解放战争的形势很好,召开新政协是发展的需要,五一口号不是宣传口号,是行动口号!”

  毛泽东:“老总说得对,是行动口号!”

  任弼时(44岁):“时间、地点考虑了吗?”

  周恩来(50岁):“今年秋天,初定在西柏坡。”

  任弼时:“李济深在香港,张澜在上海,宋庆龄不能不请吧?”

  周恩来:“孙夫人一定要请。”

  刘少奇:“民主人士大多在香港和蒋管区,愿不愿来,怎么来?要充分估计到困难。”

  毛泽东:“困难很多,但只有召开政协会议,才能组建联合政府,完成建国大业。”

  2。推出片名:《建国大业》

  3。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官邸

  蒋介石(63岁)身着长衫,光头,背对镜头,凭窗外眺,听着新华社广播的《中共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

  字幕:中华民国总统、国民党总裁蒋介石字中正

  “……打到南京去,活捉伪总统蒋介石……”

  正面墙上挂着蒋介石的总统大幅画像。

  这时,一只手要去关掉收音机。

  蒋介石头也不回地做个手势,制止了侍卫。

  “……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他依然没有回身,缓缓地挽起了一只袖子,此时,侍卫递上一杯白水,他接过。

  4。上海林森中路宋庆龄寓所

  手戴着一枚印章金戒指的宋庆龄(55岁)在英文打字机前打字,听到广播五一口号,突然停下,从楼上慢慢走下,站在楼梯口,听着着壁炉旁的收音机:“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字幕:孙中山夫人、中国福利基金会主席宋庆龄

  正厅,挂着大幅孙中山的照片。

  02

  5。上海集益里张澜寓所

  张澜(76岁)在收音机旁凝神谛听《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巩固和扩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他不时用一把小梳子,从容地梳着他的美髯长须。

  字幕: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字表方

  6。香港…罗便臣道李济深公馆内

  李济深(63岁)和蔡廷锴将军(61岁)正在下围棋。

  蔡廷锴:“……中共提出要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任公,咱们是否有个态度?”

  李济深手捏着一个黑子:“中共走出一步好棋呀。”

  蔡廷锴:“任公,你可不能举棋不定。”

  李济深:“我们要等,看中共下一步的走法,老蒋的反映,美国、苏联的态度……”

  字幕: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济深字任潮

  李济深将棋子落定。

  秘书张序(30岁)上前倒茶。

  7。城南庄晋察冀司令部毛泽东居室

  周恩来把拟定邀请的五十多位民主人士名单交给毛泽东。

  毛泽东:“能把这些人都请来,新政协就成功了一半。我给李济深、沈钧儒写了封信,你看一下。”

  墙上挂着毛泽东赴重庆时与宋庆龄、张澜等民主人士的照片。

  周恩来:“冯玉祥将军,主席最好也亲笔写信。”

  毛泽东:“他不是在美国吗?”

  周恩来:“所以老蒋无法控制,他倒有可能先期到达我们这里!”

  毛泽东铺上纸:“好,这就写。”

  卫士李银桥(21岁)、警卫排长阎长林(22岁)送饭进来了。

  毛泽东:“恩来,一起吃。”

  周恩来:“不,我还要回西柏坡。”

  毛泽东:“吃完再走嘛。”

  李银桥摆着碗筷,请示:“主席,这里做饭的师傅是我的老乡,想见见主席。”

  毛泽东笑了:“吃了人家的嘴短,要见的!”!

  李银桥带进一位穿围裙戴套袖满面胡茬的炊事员(45岁):“主席,他叫郭本财,俺老乡,这是军区小灶的司务长刘从文。”后边跟进来的司务长同样戴着套袖,没穿围裙。

  司务长刘从文(24岁):“主席好!周副主席好!”

  毛泽东、周恩来微笑地握手:“你好!”

  郭师傅握着主席的手不放开,一脸憨笑:“能给主席做饭吃,这辈子值了。”

  毛泽东:“郭师傅的饭菜做得很有味道呀!来,抽支烟。”

  郭师傅憨笑地接过烟卷。

  毛泽东划着火柴要去给他点烟。

  郭师傅却把烟卷夹在耳朵上:“俺留个纪念。”

  毛泽东手中的火柴燃尽:“老郭呀,消灭掉,这饭和烟是不能留纪念的!”

  郭师傅从腰间掏出一杆汉白玉烟嘴的旱烟袋来,把烟卷捏碎装入烟袋锅内,欲掏出火镰打火。

  毛泽东再次划火柴给郭师傅点烟:“郭师傅装备很好呀。”

  郭师傅得意地:“当八路那年,媳妇送的。”

  毛泽东:“噢,还是爱情的信物啊!”

  刘司务长:“我们都叫他烟袋郭,主席对于饭菜有什么要求?我尽力解决。”

  毛泽东:“我的要求不算高,只要顿顿有辣椒。”

  刘司务长随手从兜里摸出一把红辣椒递给毛泽东。

  毛泽东像让烟似地要递给周恩来一根辣椒,

  周恩来摆手谢绝,两人会心地笑了。

  郭师傅抽着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满足感,悄然退出。

  8。炊事班磨房

  手电光下,一个穿军装的男人背影,伏在墙角处熟练地发电报,这个人戴着套袖,左边的套袖肘处破了,缭了几针白线,手指不停地敲打电键。

  电文字幕:“大鱼在阜平县城南庄村北,近山两棵杏树之间平房内……

  03

  9。南京政府总统官邸

  蒋介石召见保密局长毛人凤(50岁)。

  毛人凤递上毛泽东给李济深、沈钧儒信件的照片。

  蒋介石:“毛泽东的手,伸得太长了,拉拢李济深、冯玉祥,去参加政协会议,你,有事可做了。”

  毛人凤眼里有磷火一样的光芒闪动:“请校长指示。”

  蒋介石:“绝不能让李济深、冯玉祥投共!”

  毛人凤:“是,李济深身边有我们的眼线,这封信就是他搞到的。”

  蒋介石:“好,张澜呢?”

  毛人凤:“在上海,他哪儿也去不了。”

  蒋介石:“民盟这些人顽劣得很。李公朴、闻一多、杜斌丞毙命,他们还执迷不悟。记住,这些人不为我所用,也断不能资敌。”

  毛人凤:“校长放心,毛泽东躲在山沟里,怎么能召开政协?宣传而已。”

  蒋介石喝了一口水:“你不了解毛泽东,这个人嗜烟如命,烟不离手,据说一天要抽50支烟,他知道我不吸烟,重庆同我会谈期间,竟然没有吸一支烟。”

  毛人凤:“他对校长有所敬畏。”

  蒋介石:“不,这个人,想办的事一定要办到的。”

  毛人凤:“校长想办的……尽管吩咐。”

  蒋介石:“绝不让他们开成这个非法的政协会议。”

  毛人风:“保定站已查到毛的藏身之地。”

  蒋介石眼睛一亮,放下水杯,指着那张照片:“立即斩断。”

  10。阜平县城南庄晋察冀司令部院内

  字幕:1948年5月18日

  清晨。两架侦察机飞临城南庄上空。

  正在吃早饭的聂荣臻司令员(49岁),放下碗筷,立即下令:“防空警报!”

  哨兵咣咣敲锣,司令部的人员迅速向防空洞或山沟里跑去。

  郭师傅跟炊事班跑出来,突然又停住了,往回跑。

  刘司务长:“老郭,你往哪儿跑?”

  郭师傅:“锅里炖着鸡,我回去看一下。”

  11。毛泽东居室

  聂荣臻快步来到毛泽东的房前:“主席呢?”

  李银桥:“主席吃了安眠药,刚睡着。”

  聂荣臻:“快叫醒,敌人的轰炸机马上就到,赶快去防空洞。参谋长,快去拿担架!”

  李银桥跑进屋。

  警卫排长阎长林正在犹豫:“怎么办,叫还是不叫?主席写了一夜,刚睡着。”

  桌子上摆着一沓毛泽东的文稿,题目是《关于召开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意见》。

  李银桥冲进里屋:“主席,醒一醒!敌机!”

  毛泽东睁开眼,不慌不忙地坐起来,向李银桥伸出两个手指示意要烟。

  李银桥边递烟边劝:“主席,先别抽了,快走吧。”

  毛泽东固执地点燃了烟:“投炸弹了?”

  阎长林:“炸弹下来就晚了!”

  毛泽东:“慌么子,就是丢下炸弹,也不见得就专找毛泽东嘛。”说着不紧不慢地穿着衣服,没有走的意思。

  阎长林用眼神示意李银桥求援。

  李银桥冲出屋:“聂司令,主席他……”

  聂荣臻带着担架闯进屋子:“主席,快上担架,去防空洞!”

  毛泽东:“荣臻,没有商量的余地吗?”

  聂荣臻:“我得向中央负责。”

  毛泽东晃着手里的烟卷:“好,再抽两口。”

  隐约听到飞机的轰鸣声。

  聂荣臻严肃命令:“快!把毛主席抬上担架,去防空洞。”

  几个人上去扶毛泽东上了担架,抬起就跑。

  毛泽东把烟掐灭,剩半截烟头装进兜里。

  刚出房门,就听见头顶上炮弹下降的呼啸声,紧接着爆炸的轰响,烟尘有十几米高,笼罩了一切。

  12。晋察冀司令部院外

  两架轰炸机在俯冲式轰炸,掀起一股股烟浪。

  烟雾中看到郭师傅抱着东西在跑,一声炸响,送饭盒子抛向空中。

  04

  13。防空洞内

  黑暗中只有微弱的马灯光亮,没有敌机的声响。

  毛泽东拿下灯罩,凑近点烟:“……荣臻,伤亡情况如何?”

  聂荣臻:“还不清楚,主席要不要吃点东西?”

  毛泽东:“不饿。如果不听你的话,脑袋都搬家了。”

  聂荣臻:“奇怪,这里怎么能招来敌机?”

  毛泽东:“敌中有我,我中有敌嘛。”

  14。晋察冀司令部毛泽东住所

  毛泽东与聂荣臻看到轰炸后的惨象,墙上的照片都震落了。

  聂荣臻:“多悬哪!主席。”

  毛泽东随手从地上捡起一块炸弹片:“老蒋太小气了,只够打个烟灰缸缸。”

  阎长林在炸毁的屋里翻找到一些文稿,送给主席。

  毛泽东小心地把周恩来写的那份邀请民主人士的名单,揣到怀里。

  聂荣臻:“你不能住在这儿了!”

  毛泽东:“撵我走?”

  聂荣臻:“周副主席来接你,去西柏坡。”

  李银桥满面悲伤地走进来,无话。

  毛泽东:“……搞清楚了?”

  李银桥:“敌机轰炸时,锅里正炖着鸡,老郭想到主席还没吃早饭,就又跑回去了,这才出了事!”

  毛泽东心里像被狠揪了一把,手里的弹皮交给了李银桥。

  15。晋察冀司令部后山坡

  毛泽东含着那杆汉白玉烟嘴的烟袋,点燃一锅烟,恭敬地插到那座埋葬郭本财的新坟上。

  细烟一缕,轻然上飘。

  毛泽东站在新坟的木碑前,默默地致哀,很久。

  聂荣臻脱帽,无话。

  微风吹动山林悠的烟,缭绕……

  刘从文等一些人,围站在远处树后想上前,被李银桥、阎长林给挡住了。

  镜头从缝过几针白线的套袖,一直拉出到刘从文脸上定格。

  字幕:1949年4月解放山西大同市,在敌伪档案中查出,刘从文即国民党保密局上尉谍报员,经过审判,在北平枪决。

  16。香港…维多利亚海湾

  17。香港罗便臣道李济深公馆

  太平山上,一幢洋房,典雅静穆。

  大客厅正中,挂着孙中山大幅像片。侧墙上挂有几届黄埔军校毕业典礼的师生合影照片,看出李济深在军界的威望资历。

  李济深居中而坐,身着浅灰色长袍,依然显出大将风度,庄重深沉。

  李济深:“……对中共的五一口号,我等要发表声明,同意者请签字。”

  中共中央代表潘汉年(42岁):“我负责转达给中共中央。”

  李济深率先签字,何香凝(70岁)签字。

  中国民主同盟沈钧儒(73岁)、章伯钧(53岁)。

  无党派民主人士郭沫若(56岁)。

  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蔡廷锴。

  中国民主促进会马叙伦(64岁)、王绍鏊(60岁)。

  中国三民主义联合会谭平山(62岁)。

  中国致公党陈其尤(56岁)、人民救国会李章达(58岁)、中国农工民主党彭泽民(73岁)。

  民主人士一一签字,字幕介绍。

  05

  18。上海集益里张澜寓所

  罗隆基(50岁)探望张澜。

  字幕: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罗隆基字努生

  罗隆基:“表老,沈钧儒、章伯钧代表香港民盟总部,声明拥护中共的‘五一口号’了。”

  张澜:“好哇!民盟应当旗帜鲜明。”

  罗隆基:“这么大的事也不商量一下,太孟浪了吧?民盟还要保持独立性啊。”

  张澜:“努生,老蒋如此专横霸道,我们民盟已无中间道路可走了。”

  19。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毛泽东住所

  毛泽东高兴地:“朋友们表态了,戏就可以开锣了。恩来,要把香港的朋友们尽快接到解放区,参加政协会议。”

  墙上,贴着由周恩来书写的邀请50多位民主人士的名单,挂着毛泽东在重庆与宋庆龄、张澜等民主人士合影的照片。

  周恩来:“主席,有一位朋友已在路上了!”

  毛泽东:“谁?”

  周恩来:“冯焕章。”

  毛泽东惊喜地指着名单第二名:“冯玉祥将军!”

  周恩来拿出一些报纸和资料:“冯将军在美国,公开揭露蒋介石卖国、独裁、发动内战的罪行,抨击美国政府支持蒋介石的政策,很有骨气。”

  毛泽东佩服地:“冯将军,一代风云人物啊!他来了,我们为他接风洗尘。”

  20。冯玉祥乘胜利号客轮归国

  深夜,豪华万吨轮“胜利号”在大西洋上航行。

  冯玉祥(66岁)高大魁伟的身躯站在甲板的船舷边,如桅杆耸立挺拔。

  字幕: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常委,原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

  夫人李德全(58岁)和女儿冯理达(25岁)、女婿罗元铮(28岁),小女儿冯晓达(19岁)一同在他旁边。

  冯理达:“爸,几点了?”

  冯玉祥掏出怀表:“两点。”

  冯理达:“妈妈,你陪爸爸回去睡吧。”

  李德全:“在舱里憋了一天了,让他透透气吧。”

  冯理达:“白天阳光那么好,爸爸怎么不出来呀?”

  冯玉祥:“船上这么多人,还是小心一点好。”

  冯理达会意地点头。

  小女儿冯晓达接过怀表看着,后边刻有“抗日救国”:“爸,李济深伯伯现在在哪儿呢?”

  冯玉祥:“香港。”

  冯理达:“他去参加新政协会议吗?”

  冯玉祥:“去。”抬头看看天上,“还记得小时候我教你们认北极星吗?”

  冯理达:“记得,您说,‘找到北极星,就不会迷路了’。”

  冯玉祥:“还能找到吗?”

  冯理达很快地用手一指:“喏,在那儿!”

  冯玉祥感慨地:“对。我们的船一直在向着东方航行,欧亚大陆的东方就是中国。回国后我要去解放区,向毛泽东请教。”

  06

  21。南京总统府总统官邸

  蒋介石大怒:“……不能让冯玉祥投共。”

  毛人凤:“他坐的是苏联客轮。”

  蒋介石:“我不想看到,冯玉祥成为那个政协会议的带头羊。”

  毛人凤:“校长,那有一定难度……。”

  蒋介石:“没有难度,要你们这些人干什么?”

  22。大西洋上…胜利号轮船

  字幕:1948年9月1日

  天欲透曙,突然响起警报声,惊醒了冯理达拉开灯:“有情况!”

  罗元铮揉着惺忪睡眼:“怎么回事?”

  两人急忙穿好衣服,跑出舱室,看到头等舱处冒着滚滚黑烟。

  冯理达:“不好!”

  浓烟弥漫着,已将头等舱走廊封住,冯玉祥和妻子李德全、小女冯晓达还没有冲出包间的舱门,就倒在了浓烟和热浪之中。

  冯理达冲进黑烟,通道里一片漆黑,浓烟滚滚,无法进入包间:“爸爸!”

  烈火越烧越旺,黑烟肆虐,来势凶猛,吞噬着客轮上的一切。

  罗元铮从窗口跳到甲板上,找来一把消防斧,砸碎玻璃,不顾一切闯进冯玉祥居住的包间,他忍受着浓烟和热浪,在包间里摸来摸去,突然脚下碰到一个躺在地板上的人,他用力将这个人抱出窗口,救出去的是岳母李德全。

  罗元铮和冯理达第二次闯进包间,去寻找父亲,浓烟呛得透不过气来。

  一个苏联船员递过一只灭火器。

  罗元铮用灭火器左右横扫,浓烟多少淡了一些,看见一个小妹冯晓达倒在地上,抱起就跑。

  冯理达终于看见父亲高大的身躯躺在舱门口,上前抱起父亲,已毫无反应,两臂低垂无力:“爸爸!来人啊!”

  应声赶来的苏联船员,把冯玉祥抬出包间。

  冯理达给躺在甲板上的父亲和小妹做人工呼吸,同时吩咐丈夫:“元铮,快到医疗室去借急救器材!”

  罗元铮转身就跑。

  冯理达在做人工呼吸抢救冯玉祥。

  罗元铮跑回来了:“不行!医疗室也起火了!”

  “胜利”号上烈焰冲天,浓烟滚滚,一具具乘客尸体从不同的走廊抬出来了。

  冯理达惊惑的目光,眼看着冯玉祥健壮宽阔的躯体已经变僵。

  “爸爸!”

  “小妹!”

  残留的黑烟还在船上萦绕,客轮失控在无边的黑海中。

  冯玉祥的尸体被抬下客轮,平缓地放在救生艇上,一动不动了……

  艇上,小女儿冯晓达的尸体放躺在一侧。

  几声凄厉的鸥叫。

  23。西柏坡周恩来办公室

  周恩来得知冯玉祥遇难,顿时无言:“冯玉祥遇难,先不要告诉主席。”

  李克农:“昨天主席还问我冯将军到苏联没有?”

  周恩来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阴雨:“主席正在部署辽沈战役,千万别影响他的情绪。克农,苏联方面怎么解释?”

  李克农:“事故原因一时不明,说是电影胶片引起火灾。”

  周恩来:“电影胶片?”

  李克农:“我看是国民党特务干的。”

  周恩来:“出师未捷呀,说明我们的工作不周到,不细致。”

  24。周恩来办公室外

  毛泽东撑着油布伞路过,耳闻噩耗,惊诧地停住了脚。

  传出周恩来哽咽的声音:“我们对不起冯将军啊!”

  毛泽东心里一震,犹豫着,没有进去,径直走向军委作战室。

  07

  25。军委作战室

  作战部部长李涛见毛主席脸色不悦:“主席。”

  毛泽东坐下。

  警卫人员送来一杯热水。

  毛泽东:“东北有消息吗?”

  李涛:“林彪来电了。”

  毛泽东看过电报:“好,东北野战军终于同意中央的部署,”对着地图比划着,一拳砸在地图锦州位置:“置长春、沈阳于不顾,先取锦州。”

  李涛:“拿下锦州,就等于关上了东北大门。主席是想把蒋介石的50万主力全歼在东北,这是相当冒险的一着!”

  毛泽东:“关门打狗,就不怕狗咬。发电报:林、罗、刘……你们应当确立打赢你们前所未有的,歼灭战的决心……”

  参谋在记录着毛泽东命令。

  地图前,所有人目光注视这个即将震惊世界的军事部署。

  电报滴滴达达的声音一直在敲。

  26。毛泽东居所内

  窗外,细雨滴答不止,毛泽东在邀请民主人士名单中,把“冯玉祥”名字画上黑框,一种深层的忧虑啃噬着领袖的内心,他点燃一支烟,没吸,放在桌上。

  李银桥默默地摆上一个铁打的烟灰缸。

  毛泽东语气很低:“哪儿弄的?”

  李银桥:“那个炸弹皮做的。”

  毛泽东看了看,把烟摆放在烟缸上,仍然没吸。

  墙上邀请民主人士的名单……

  毛泽东心事忡忡地起身,拿起伞出屋。

  李银桥看出毛泽东心情格外抑郁,悄然跟出。

  27。西柏坡下滹沱河畔

  黄色油布伞下,毛泽东怅惘地看着雨丝斜筛河面,溅起层层水泡。

  远处是雨封霭锁的太行山,坠入了一个混沌、迷茫不可捉摸的屏障里。

  李银桥默默守望,不敢上前。

  毛泽东伫立许久。

  一把黑伞向黄伞靠近来了。

  周恩来:“主席,回去吧。”

  毛泽东:“我心里堵呀。”

  周恩来:“我也难过,会议未开,先损大将。”

  毛泽东望着流淌的河水,无限缅怀:“冯将军十二岁当兵,五十年戎马生涯,辛亥革命,北京政变,长城抗战,身经百战而无恙,却因为我毛泽东的邀请,死在回国的路上,我怎能不愧疚呀!”

  周恩来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主席,我一直在反省,苏联客轮怎么会起火呢?”

  毛泽东:“安全不能保证,民主人士谁还敢来解放区呀!我们请人家不是来殉难的。”

  周恩来:“主席批评得对,回去吧!”

  默然。

  毛泽东:“给冯夫人发个唁电,恳请冯夫人李德全参加政协会议。”

  周恩来:“好,雨大了,回去吧。”

  毛泽东:“我就是要淋淋雨,头脑更清醒,政协会议不是我们党内会议,更不同我们组织军事战役,很多地方由不得我们做主呀。”

  周恩来:“我们会吸取这个教训的,冯将军去了,可他留下了向往,他向往我们这个小山村,因为只有我们能够推翻老蒋的独裁统治,建立一个民主独立的新中国。就这一条,民主人士绝不会止步的。”

  毛泽东抓起周恩来的手:“恩来,你有信心,我就放心了!”他把伞移向周恩来。

  回头望去,不知何时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一些人悄然站在背后,一把把各色雨伞连成一线,像雨中竞开的蘑菇群一直沿伸到驻地。

  毛泽东擦去脸上的雨水和泪水。

  01

  28。锦州战场

  字幕:1948年10月1日辽沈战役打响

  解放军用猛烈炮火向义县总攻,揭开了辽沈战役的序幕。

  29。葫芦岛…重庆号巡洋舰上

  身披黑色披风的蒋介石带着一行人在甲板上视察,他戴着雪白手套,顺手一摸,摸到一手灰尘,顿时脸色大变。

  旁边的海军司令及众军官一脸尴尬,不敢出声。

  字幕:1949年10月6日蒋介石亲赴葫芦岛辽沈前线

  30。葫芦岛国民党54军司令部内

  那副白手套扔在会议桌上,两旁坐满了国民党海陆空军的高级将领。

  蒋介石愤怒地训斥:“……美国造的巡洋舰,在你们手里弄成什么样子啦?共军有吗?没有!我们的武器装备比共军强大得多,现在就看你们的了,东北存亡,在此一战……”

  蒋介石走到军事地图前用拐杖指点。

  蒋介石:“过去,你们总说找不到共军的主力。现在都集中在辽西走廊上,为我们南北夹击提供了千载良机。要解锦州之围,关键是攻下塔山,共军只有3个师,我们有11个师,又是海陆空协同作战……阙军长!”

  阙汉骞中将军长站起:“有!”

  蒋介石:“我说得对不对?”

  阙汉骞:“完全正确,校长!”

  蒋介石眼露凶光:“好,这一仗我亲自指挥,跟他们拼了!”

  全体肃然起立。

  31。残酷的塔山阻击阵地

  国民党军的大炮和“重庆号”军舰上的大炮一起发射。

  敌机低空投弹、扫射,密如蝗群的炮弹,把工事摧毁,铁轨、枕木满天飞,平地炸成了暄土。

  浴血奋战的解放军被炸伤炸死、震昏无数,血体溅到堑壕壁上。

  敌军冲锋队由连、营、团长带队,督战队断后,密集型进攻。

  解放军指导员高呼:“人在阵地在!绝不让敌人前进一步!”

  疯狂的扫射,轮番的投弹,前面的敌军倒下了,后面的踏尸而上,吼叫着继续冲,打也打不光,堵也堵不住。终于两军绞在一起,抓头发,揪耳朵,摔跤,滚打……战斗白热化。

  辽西走廊笼罩在血红的烟火中。

  02

  32。河北西柏坡下滹沱河边

  一河秋水宛如长镜,倒映出岸上毛泽东和周恩来、朱德散步的身影。

  朱德:“锦州拿下来了,东北这盘棋就活了。”

  周恩来:“我们打疼了老蒋,听说他吐了两次血。”

  朱德:“接着就是淮海战役,不让蒋介石有喘息之机。主席在想什么?”

  一直没说话的毛泽东:“我在想政协会议的地点。”

  周恩来:“在东北找个大城市,哈尔滨如何?”

  朱德:“沈阳离关内更近嘛。”

  毛泽东幽默地:“如果打下了北平呢?”

  朱德笑望着毛泽东。

  毛泽东递给朱德一支烟,朱德拱手接过。

  周恩来劝止:“主席,老总,河边空气好,多吸点氧,少吸烟。”

  毛泽东拿出烟,没有点火:“你不吸烟的习惯好呀。”

  周恩来:“主席吸得太多,对肺不好。”

  毛泽东:“改不了啦!小时候在农村,吸烟为薰蚊虫。后来上瘾了,思考问题就离不开烟了。”

  周恩来拣起几块石头片,递给毛泽东和朱德:“来!看谁打得多。”

  毛泽东放回烟卷。

  周恩来在河面打出一串水漂:“香港的民主人士,已经出发北上了。”

  毛泽东:“李济深呢?”

  周恩来:“还没有动。”

  毛泽东:“让他立即动身,我们的战略目标,军事南下,政治北上。”说着他打出手里的一枚石子,河面上溅起一串水漂,留下涟漪。

  33。南京西康路…美国驻华大使馆内

  美国大使司徒雷登(60岁)召见国民党招商局局长蔡增基(58岁):“……只要李济深不跟共产党合作,美国支持他成立政府!”

  34。香港…李济深公馆

  蔡增基与李济深边打台球边说着,一旁站立着秘书张序。

  蔡增基:“……任公打得好呀。”

  李济深:“残局也只得这个打法。”

  蔡增基:“当今中国大乱,能够收拾局面的只有任公了。美国政府让我转达,希望任公取代蒋介石。”

  李济深:“由我组阁?”

  蔡增基:“你!”

  李济深:“美国人要踢开老蒋?”

  蔡增基:“对,美国政府将从军事、外交、经济上予以全力支持。”

  李济深讥诮地:“支持我?”他狠狠出杆打进一个蓝色球。

  旁边,戴眼镜的秘书张序,不声张地倒水、拣球。

  蔡增基:“你先与共产党谈判,以长江为界,保留半壁江山。”

  李济深:“划江而治?”

  蔡增基:“对,只要你能阻止中国赤化,你就是中国的头号人物。”说着,打出一个球来。

  李济深:“这一杆,你没打好。中国现在不要说读书人,就是在政界,美国的名声也臭得很,支持蒋介石打内战,不得人心。你说。划江而治是不是分裂国家?谁这么干谁是民族罪人。”

  蔡增基:“任公,我是为你着想。”

  李济深:“你我都是中国人,多为中国着想吧,不要事事由外国人摆布。作为朋友,我欢迎你常来坐坐,若再谈这类事,就不必来了。”

  蔡增基有些尴尬,看了一眼观望的张序。

  李济深放下球杆:“张秘书,送客。”

  35。香港…李济深在接受美、英、法等国记者的采访

  记者:“最近局势发展迅速,共军大胜,国军大败,李将军作何感想?”

  李济深:“我早就预言,蒋介石独裁政权必然崩溃,但败得如此迅速,出人意外,可见独裁者的无能。”

  记者:“如果美国增加军援,能否提高国军作战能力?”

  李济深:“无论美国如何援助,都断然改变不了蒋介石政权崩溃的命运!”

  36。南京政府总统府内花园

  蒋介石:“……我们所以失败,不是败在共匪强大,而是败在党内老有李济深这些败类。”

  阴骘狠毒的毛人凤:“校长,是不是拿掉他?”

  蒋介石略有思考:“不忙,先敲敲他,让他晓得自己的屁股也不干净。”

  03

  37。香港…李济深公馆

  民社党的卢广声(60岁)一脸的阴诈,拜访李济深。

  卢广声:“任公真要北上?”

  李济深:“北上!”

  卢广声:“冯玉祥若不听中共召唤,还在美国颐养天年。”

  李济深手指信件:“我与焕章兄有约,他惨遭不测,我就更不能苟安了!”

  卢广声:“就怕中共不像任公这样心无芥蒂呀。”

  李济深:“毛泽东来信盛情相邀啊!”

  卢广声:“那还不是有求于任公。今天的中国,像任公这样的资望和人脉,有几个?老蒋还得让您三分。您就像楚汉战争中的韩信,附刘则汉胜,附项则楚胜,正大有可为啊!万不可到了狗烹弓藏之际,再追悔莫及。”

  李济深站起身:“共产党……怕还不至于吧?”

  卢广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政治上的事情,任公应当比我清楚。”

  李济深无语。

  张序进屋换杯水,看着李济深的神色,又退出去了。

  卢广声:“1927年,老蒋在上海对共产党大开杀戒,三天后任公在广州祭刀。搜捕过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

  卢广生拿出当年的两张《广州民国日报》:“任公不会忘记吧。”

  李济深像被剜着心底隐伤,蓦地站起,将茶杯弄倒。

  门外,张序从门缝窥到,李济深擦着额头的冷汗,沉默不语,起身,慢慢推开临海窗户,眺望海岸。

  38。香港维多利亚海湾

  浪花拍岸,几只低飞的海鸥在鸣叫。

  39。香港…李济深公馆外

  雨夜。一辆停泊的小车内,特务鬼鬼祟祟地监视着楼内的灯光。

  卢广声和张序坐在车内,吸烟的火光忽明忽暗。

  李济深凭窗独立犹豫和痛苦的身影。

  风雨声交加。

  40。西柏坡中共中央军委总参作战部内

  字幕:1948年12月23日

  毛泽东:“战争发展比我们预想的快啊,淮海战役的胜利将使长江以北的局面大定。”

  周恩来:“越来越多的民主人士,到我们这边来了。”

  毛泽东:“他们有什么建议呀?”

  周恩来:“沈钧儒、蔡廷锴、谭平山提议由新政协代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直接选举中央政府。”

  毛泽东思忖:“有道理。战争情况下很难做到全民普选,那就应当请更多的代表人物参加政协会议啊。”

  周恩来:“香港第二批北上的船已经出发了。”

  毛泽东:“有李济深吗?”

  周恩来:“没有。”

  毛泽东:“他怎么按兵不动?”

  周恩来:“有所顾虑吧。”

  毛泽东:“注意,美国扶持第三势力在拉拢他,李宗仁、白崇禧要联合他倒蒋,蒋介石对香港也不是鞭长莫及。总之,夜长梦多啊!尽快请他北上。”

  周恩来指着地图:“我们从苏联控制的大连港,带船去香港。再由此线回到大连登陆,国民党现在还不敢公开同苏联闹翻。但租苏联船的费用太大。”

  毛泽东:“再大的钱,也要花!”

  周恩来:“问题是李济深不动。”

  毛泽东:“催他早日出港。”

  周恩来:“他是北伐名将,能听我们指挥吗?”

  毛泽东略加思索,在纸上写出一个人名:“那就请老将出马!”

  周恩来敬佩地赞许:“廖夫人!”

  04

  41。香港…李济深公馆

  何香凝(70岁)拄着拐杖在潘汉年陪同下,坐定。

  何香凝开门见山:“……形势发展这么快,任公还不动身?”

  李济深:“中共打得这么好,民革也不能没有表现,总不好空着手去见中共吧?我在军队里有很多学生故旧,在香港做策反方便些。”

  何香凝:“蒋介石撑不了多久了,桂系也不行。依我看,早走为上。”

  李济深:“民革在香港的活动离不开呀。”

  何香凝:“革命的中心在北方,任公去了,本身就是在把我们的政治主张昭告天下。从任公的安全考虑,香港也非久留之地呀。”

  李济深陷入沉思。

  潘汉年:“毛主席、周副主席翘首以盼,要当面向您请教,不断问您的行期。”

  李济深:“哎,不敢当,不敢当。”

  潘汉年:“毛主席高度评价了您的回信,新政协筹备工作需要您亲临指导。”

  何香凝:“任公,莫非冯将军遇难,你顾虑了?”

  李济深摇摇头:“廖夫人多虑了。”

  何香凝:“你再不走,我这个副主席可不陪你了。”

  李济深被激将得脸色发红:“廖夫人,容我再想想。”

  潘汉年幽默地:“任公,你家门外有狗了。”

  李济深向外看去,见远处有人游动。

  潘汉年:“我们得到准确情报,保密局派行动小组来香港了。”

  何香凝:“任公树大招风,早下决心吧。”

  李济深沉思良久,询问的目光看着潘汉年。

  潘汉年:“周恩来副主席亲自安排好路线,绝对安全。”

  李济深:“廖夫人同行?”

  何香凝:“你先走,我断后,蒋介石不敢杀我的。”

  李济深:“汉年先生,我听贵党安排吧。”

  潘汉年:“现在就走。”

  李济深:“现在?”

  潘汉年:“抢在敌人动手之前。”

  李济深要取挂在门厅里的大衣。

  潘汉年拦住他:“这里原样不动。”

  李济深充满留恋地回望了一下房间,穿着便装若无其事走出房门。

  42。香港铜锣湾码头

  入夜。一艘游艇悄悄地靠上苏联货轮“阿尔丹”号。

  几位民主人士化装上了船。

  李济深化装成商人最后一个上船,与苏联船员打着招呼,很快走进了船舱。

  字幕:1948年12月26日李济深乘苏联货轮离开香港

  43。同日夜…河北西柏坡毛泽东居室

  毛泽东坐在居室那把折叠椅上,半眯半睡地期待着什么,烟灰缸弃满了烟蒂。

  李银桥:“主席,都两点了,快睡吧。”

  毛泽东:“睡不着呀,再给两片。”

  李银桥:“周副主席也没睡。”

  毛泽东吃下安眠药:“都在等香港的电报!”

  毛泽东躺在床上,看着墙上的邀请人员名单,起身,点烟,全然没有睡意,焦急地踱步。

  44。西柏坡院内

  夜空中,弦月潜进了辨不出形状的一抹暗云中。

  阎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