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4部分阅读

作品:建国大业|作者:guozhou1|分类:辣文肉文|更新:2025-05-11 23:37:16|下载:建国大业TXT下载
  06

  134。宋庆龄寓所琴房外

  保姆听到琴声又响起。

  几个园丁也都停下来了。

  传来了邓颖超委婉自如地随着琴声的叙述声音:“……天下的女人没有不想当妈妈的,而我们为何没有孩子?”

  宋庆龄的琴声从高调中走向低沉,舒缓。

  邓颖超的声音:“……1927年在广州,周恩来的妻子难产,生下一个十斤重的男孩……”

  135。宋庆龄寓所琴房内

  邓颖超扶着钢琴在讲述:“……周恩来没有看到,这个男孩就夭折了。在他妻子产后治疗时,特务搜捕来到医院,要杀掉周恩来的妻子,在医生掩护下,她化装逃离广州,从此产后坐病,终生不能生育……”

  宋庆龄的琴声突然停住:“颖超,你好像在讲别人的故事……”

  邓颖超:“夫人想听下去吗?”

  宋庆龄:“有关孩子的,我听。”

  邓颖超:“不要停,弹吧。”

  宋庆龄美丽的脸宠望着讲述中邓颖超,琴声变得如怨如诉。

  邓颖超眼圈有些潮湿:“……那时,我怀孕四个月,凌晨二点,我在酣梦中,被先生喊醒,叛军的枪声响了,先生让我同他一起逃出。我求他,你先走,我带着卫队掩护你。”

  宋庆龄慢慢地停下琴声。

  邓颖超:“夫人,弹下去,让我轻松地讲完。”

  宋庆龄眼里蓄满泪水在弹琴。

  邓颖超:“当先生逃走半小时,忽有枪声四起,叛军一边射击一边喊着‘打死孙文!’”

  墙上,孙中山先生的照片,

  琴声不再停下来,宋庆龄的手指刚劲地敲击着琴键。

  邓颖超:“卫队的枪弹几乎用完,我们四人,循着桥梁式的过道爬行……流弹在耳边飞鸣,我再也走不动了,两个卫兵架着我走,我想,我熬不过去了,让卫兵把我毙掉吧,我不能落到叛军手里,四周横七竖八躺的都是尸体……”

  钢琴声时而激昂,时而呜咽,琴面上映着一个女人被往事点燃的激动身影。(手机阅读250sybsp;n)

  邓颖超眼角的泪珠缓缓下流:“后来,我化装成村妇,不知走了多少路,才逃出来,听到战舰开火的声音,才使我如释重负,知道中山先生安全无恙。而我身体却受到损害,那个孩子,流产了!”

  琴声在叙说,在控诉,在回想,宋庆龄两颊淌泪,激越的琴声推向高潮,戛然而止,她伏在琴上,许久。

  宋庆龄:“……我写的《广州脱险》。”

  邓颖超:“我背错了吗?”

  宋庆龄紧紧地拥抱着邓颖超:“我同命相连的姐妹!”

  邓颖超:“有时,我觉得对不住恩来。他批评我说,全中国的少年儿童都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干革命,不就是为了他们嘛。将来在北平要建设全国最好的少年宫,最好的幼儿园。中国的孩子要和发达国家的孩子一样,过最幸福的生活。”

  宋庆龄热泪盈眶,充满向往地:“颖超,去北平的时间,你安排吧!”

  136。北平香山双清别墅夜

  字幕:1949年8月20日

  周恩来推门而入:“主席,孙夫人同意北上了!”

  正在灯下写文章的毛泽东,噌地站了起来,接过电报,一拍桌子:“马上回一封加密电报,告诉颖超同志,她出色地完成了中央交给她的任务!中央向她表示感谢。请陈毅市长,对孙夫人的北上高度保密,做到万无一失。”

  周恩来欲走出。

  毛泽东:“等等。”

  周恩来:“主席还有事?”

  毛泽东:“颖超回来,放你一天假,好好陪陪她!”

  137。北平前门火车站

  字幕:1949年8月28日下午4时北平前门火车站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林伯渠、董必武、李济深、何香凝、张澜、张治中、沈钧儒、郭沫若、柳亚子、廖承志等一大群人都恭候在站台。

  138。宋庆龄乘坐的专列驶进车站

  车还在滑动,毛泽东带头鼓起掌来,所有的人都鼓掌了。车刚停稳,毛泽东出人意外地先踏上梯子,迈入车厢。

  139。专列车厢内

  宋庆龄身穿黑色绸旗袍,佩一条洁白的纱巾,盘着发髻,十分端庄地站立起来,微笑地凝视着走上车来的毛泽东。

  毛泽东热情地伸出手来。

  宋庆龄上前一步。

  握手。

  手上那枚印章戒指。

  音乐起。

  毛泽东:“大姐,重庆一别,快四年了。”

  宋庆龄:“我从心里祝贺你们的胜利。”

  毛泽东:“这是我们共同的胜利。”

  宋庆龄:“感谢你们的邀请,谢谢邓颖超的陪同!”

  毛泽东:“我和我的同志们盼望着这一天,与您共商建国大业!”

  无数支鲜花从车窗外簇拥上来。

  车厢外,欢迎的群众,锣鼓声,欢呼声。

  06

  134。宋庆龄寓所琴房外

  保姆听到琴声又响起。

  几个园丁也都停下来了。

  传来了邓颖超委婉自如地随着琴声的叙述声音:“……天下的女人没有不想当妈妈的,而我们为何没有孩子?”

  宋庆龄的琴声从高调中走向低沉,舒缓。

  邓颖超的声音:“……1927年在广州,周恩来的妻子难产,生下一个十斤重的男孩……”

  135。宋庆龄寓所琴房内

  邓颖超扶着钢琴在讲述:“……周恩来没有看到,这个男孩就夭折了。在他妻子产后治疗时,特务搜捕来到医院,要杀掉周恩来的妻子,在医生掩护下,她化装逃离广州,从此产后坐病,终生不能生育……”

  宋庆龄的琴声突然停住:“颖超,你好像在讲别人的故事……”

  邓颖超:“夫人想听下去吗?”

  宋庆龄:“有关孩子的,我听。”

  邓颖超:“不要停,弹吧。”

  宋庆龄美丽的脸宠望着讲述中邓颖超,琴声变得如怨如诉。

  邓颖超眼圈有些潮湿:“……那时,我怀孕四个月,凌晨二点,我在酣梦中,被先生喊醒,叛军的枪声响了,先生让我同他一起逃出。我求他,你先走,我带着卫队掩护你。”

  宋庆龄慢慢地停下琴声。

  邓颖超:“夫人,弹下去,让我轻松地讲完。”

  宋庆龄眼里蓄满泪水在弹琴。

  邓颖超:“当先生逃走半小时,忽有枪声四起,叛军一边射击一边喊着‘打死孙文!’”

  墙上,孙中山先生的照片,

  琴声不再停下来,宋庆龄的手指刚劲地敲击着琴键。

  邓颖超:“卫队的枪弹几乎用完,我们四人,循着桥梁式的过道爬行……流弹在耳边飞鸣,我再也走不动了,两个卫兵架着我走,我想,我熬不过去了,让卫兵把我毙掉吧,我不能落到叛军手里,四周横七竖八躺的都是尸体……”

  钢琴声时而激昂,时而呜咽,琴面上映着一个女人被往事点燃的激动身影。(手机阅读250sybsp;n)

  邓颖超眼角的泪珠缓缓下流:“后来,我化装成村妇,不知走了多少路,才逃出来,听到战舰开火的声音,才使我如释重负,知道中山先生安全无恙。而我身体却受到损害,那个孩子,流产了!”

  琴声在叙说,在控诉,在回想,宋庆龄两颊淌泪,激越的琴声推向高潮,戛然而止,她伏在琴上,许久。

  宋庆龄:“……我写的《广州脱险》。”

  邓颖超:“我背错了吗?”

  宋庆龄紧紧地拥抱着邓颖超:“我同命相连的姐妹!”

  邓颖超:“有时,我觉得对不住恩来。他批评我说,全中国的少年儿童都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干革命,不就是为了他们嘛。将来在北平要建设全国最好的少年宫,最好的幼儿园。中国的孩子要和发达国家的孩子一样,过最幸福的生活。”

  宋庆龄热泪盈眶,充满向往地:“颖超,去北平的时间,你安排吧!”

  136。北平香山双清别墅夜

  字幕:1949年8月20日

  周恩来推门而入:“主席,孙夫人同意北上了!”

  正在灯下写文章的毛泽东,噌地站了起来,接过电报,一拍桌子:“马上回一封加密电报,告诉颖超同志,她出色地完成了中央交给她的任务!中央向她表示感谢。请陈毅市长,对孙夫人的北上高度保密,做到万无一失。”

  周恩来欲走出。

  毛泽东:“等等。”

  周恩来:“主席还有事?”

  毛泽东:“颖超回来,放你一天假,好好陪陪她!”

  137。北平前门火车站

  字幕:1949年8月28日下午4时北平前门火车站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林伯渠、董必武、李济深、何香凝、张澜、张治中、沈钧儒、郭沫若、柳亚子、廖承志等一大群人都恭候在站台。

  138。宋庆龄乘坐的专列驶进车站

  车还在滑动,毛泽东带头鼓起掌来,所有的人都鼓掌了。车刚停稳,毛泽东出人意外地先踏上梯子,迈入车厢。

  139。专列车厢内

  宋庆龄身穿黑色绸旗袍,佩一条洁白的纱巾,盘着发髻,十分端庄地站立起来,微笑地凝视着走上车来的毛泽东。

  毛泽东热情地伸出手来。

  宋庆龄上前一步。

  握手。

  手上那枚印章戒指。

  音乐起。

  毛泽东:“大姐,重庆一别,快四年了。”

  宋庆龄:“我从心里祝贺你们的胜利。”

  毛泽东:“这是我们共同的胜利。”

  宋庆龄:“感谢你们的邀请,谢谢邓颖超的陪同!”

  毛泽东:“我和我的同志们盼望着这一天,与您共商建国大业!”

  无数支鲜花从车窗外簇拥上来。

  车厢外,欢迎的群众,锣鼓声,欢呼声。

  01

  140。新疆伊犁机场

  阿合买提江、伊斯哈克伯克、达列力汗、阿巴索夫、罗志五位政协会议代表和随行人员,登上苏联的伊尔飞机。

  141。伊尔飞机舱内

  飞行中,阿合买提江拿出毛泽东的亲笔信,递给罗志:“这是毛泽东给我们的亲笔信。请你给大家念一下。”

  罗志念着信:“……欢迎你们派出五人代表,参加全国人民政治协商全体会议,请于九月上旬到达北平……”

  阿合买提江:“我们飞到西伯利亚,转道东北,上旬到北平是没有问题的。”

  142。北平中南海会议室

  毛泽东翻看着政协代表名册:“这是一部天书啊!”

  周恩来:“搞了三个月,各党派,各界别,人民团体,工农兵都有,正式代表510人,候补77人。”

  毛泽东:“林则徐的侄孙林遵,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张学良的弟弟张学思,杨虎城的儿子杨拯民……很有代表性呀。孙夫人在哪个界别?”

  周恩来:“特别邀请人士。”

  毛泽东:“好!前清翰林张元济,北洋海军耆将萨镇冰,国民党起义将领傅作义、程潜,海外侨领陈嘉庚、司徒美堂……真是梁山好汉大聚会。还有哪路神仙未到?”

  周恩来:“民革一员大将杨杰。”

  毛泽东:“呃,国民党的军事学家呀!欢迎他到新政协来,为我们出谋划策!”

  周恩来:“他从云南转道香港,即将北上。”

  毛泽东:“新疆三区的代表出发了没有?”

  02

  1。飞机在伊尔库茨克顶着雷雨再度起飞

  飞越贝加尔湖上空,遇到强气流无法升高。

  阿合买提江:“快升高!”

  机长紧张地操作升降杆:“升不上去了!”

  机长用力向上,向上。

  迎面看到雾岚般大山。

  一声巨响,撞上了巴依喀勒山,飞机在巨大的爆炸声中坠毁。

  2。北平…中南海勤政殿外长廊

  毛泽东神色紧张:“阿合买提江呢?”

  周恩来在报告:“飞机上十七个人全部遇难。”

  毛泽东极其愤怒地:“国民党特务干的?”

  周恩来:“情报部门说,是天气恶劣造成的。”

  毛泽东沉默了好久,点燃一支烟:“新疆代表遇难,对外一律不讲。”

  周恩来:“除苏方外,没有公布出去。”

  毛泽东:“新疆三区不能没有代表,立即补上。”

  周恩来:“已经组成三人代表团。”

  毛泽东:“团长是谁?”

  周恩来:“赛福鼎…艾德孜。团员有阿里木江、汉族代表涂治。”

  毛泽东:“要吸取教训,保证他们的绝对安全。”

  周恩来:“已经安排好了。”

  毛泽东:“越是开会在即,越要谨慎……杨杰将军到了吗?到了,我要见一下。”

  3。香港轩尼诗道杨杰住所夜

  字幕:1949年9月19日香港

  杨杰(61岁)在收拾行李,等待离港的机票。

  桌上摆着他与李济深等人的照片。

  字幕: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执委委员、上将杨杰

  4。香港杨杰住所门外

  保密局处长叶翔之带领特务们潜入楼房,在每层布下一个特务。

  特务敲门:“给杨杰先生送机票。”

  佣人:“给我吧。”

  特务:“还有一封亲笔信交他本人。”

  杨杰走出,打开房门,接过信低头欲看。

  特务掏枪射击,杨杰应声倒下。

  5。北平…天坛祈年殿

  毛泽东与张澜、罗隆基等民主人士参观。

  张澜:“民盟有些人认为,政协会后,民盟没有再存在的必要,应当取消。”

  毛泽东:“怎么能取消呢?现在,新中国如大厦初建,独木难支,正需要大家共同出力啊。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嘛。”

  张澜:“少数人想息影林泉。”(手机阅读250sybsp;n)

  毛泽东:“到人民政府做官是为人民服务,不是为五斗米折腰啊。努生兄,以为如何?”

  罗隆基:“我不同意取消民盟,但我也不同意民盟现在的做法。”

  毛泽东:“唔,愿闻其详。”

  罗隆基:“民盟不应成为贵党的附庸,应该持独立的立场。”

  张澜阻止:“哎,努生!”

  毛泽东:“表老,努生说得不错。民盟本来就独立于敝党,所以才谈得上联合呀。说是附庸,不妥当。”

  罗隆基:“我承认不妥。但是,民盟应当保存对贵党批评的权利。”

  毛泽东:“完全正确。共产党有个法宝,就是批评与自我批评。哪有不欢迎别人批评的道理呢?不管是谁,只要批评得对,对人民有好处,我们都接受。”

  罗隆基:“那好,恕我直言。中国应当学习欧美的民主制度,不应当仿效苏联的一党专制。要实行民主制度,就要有反对派。民盟最好不参加联合政府,而成为在野党。”

  毛泽东:“努生兄留学英美,对他们的制度情有独钟啊。”

  罗隆基:“年轻时学的,想丢也丢不掉了。”

  毛泽东:“我年轻时,也信仰这些,议会制、两党制、三权分立呀。努生兄中国搞议会制有多少年了?”

  罗隆基觉得突然:“嗯……辛亥革命一成功,就有了吧?”

  毛泽东:“对呀,整整三十八年喽,这么长时间的政治实践,成绩如何哩?”

  罗隆基思忖了一下,摇头:“唔——不理想。”

  毛泽东:“一个国家建立什么政治制度,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美国之所以产生两党制,是因为两党分别代表了美国东北部的资产阶级和南方的奴隶主,它们之间还爆发过一场战争啊。苏联之所以实行一党制,是因为俄国的资产阶级及其党派坚决地站到了革命的对立面。中国既不同于美国,也不同于苏联。民盟用实践证明了自己是革命派,而不是反对派。它应当是新中国的参政党,而不是在野党。”

  罗隆基沉思。

  毛泽东:“努生兄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见过外国有祈年殿这样的建筑没有?”

  罗隆基不解其意,想了一会儿,摇了摇头:“……没有。”

  毛泽东:“对嘛,随人作计终后计。邯郸学步,徒遭笑话。我们的祖先是有创造性的。我们也应当有创造性。多党合作,协商建国,就是我们的创造!”

  回音壁把毛泽东的论断向颇具神韵的天坛扩散……

  03

  148。北平中南海丰泽园毛泽东办公室

  字幕:1949年9月20日

  毛泽东与秘书急急地走进办公室,翻开政协代表名单,在杨杰的名下画了一个黑框:“明天就要开会了,告诉恩来不要改了,保留杨杰代表的名字,让人们记住反动派的残暴。”

  149。毛泽东书房内

  毛泽东热情地招呼着三位解放军将领,给每个人散了一支烟。

  毛泽东:“……都是老同志了,有话直说。你的信我看过了,没当上政协代表,有情绪。”

  陈司令:“现在是早革命不如晚革命,晚革命不如反革命。”

  毛泽东:“牢骚还不少哩,都倒出来嘛。”

  陈司令:“早知道让李济深、张澜当国家副主席,那咱们当初革命干吗?”

  刘参谋长:“有些人杀过咱们多少人?我全家就死了七口。江山是咱们打下来的,不追究他们罪行就算宽大,为什么还给他们加官进爵呀?”

  吴政委:“主席,这是不是把人民的权力拱手相让,犯右倾呀?”

  毛泽东把脸一沉:“好大的帽子啊!”

  沉默,点烟。

  毛泽东:“你们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呀。傅作义打开城门,北平和平解放了。他去了绥远,绥远和平起义了,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啊,你们谁能做到?”

  三将军默然。

  毛泽东:“论功劳,绝不在我们之下。我问你们,蒋介石是希望咱们团结的人多,还是害怕咱们团结的人多?”

  陈司令:“当然是害怕咱们团结的人多啦。”

  毛泽东拿起代表名册,指着画黑框的杨杰名字:“这位国民党陆军大学校长,军事才华享誉国际军事界,被斯大林称为‘战略专家’,昨天被特务杀害了。”

  三位将军低头无语。

  毛泽东:“不能因为自己早革命了两天,就不许别人革命。如果国民党的高级将领都到我们这一边来了,蒋介石还有不完蛋的道理吗?”

  将军们听进去了。

  毛泽东:“要请人家来,就要让出位置给人家,让人家有职有权。而不能小里小气,口惠而实不至啊。”

  150。菊香书屋外面

  张澜与朱德兴奋地交谈着向毛泽东的住地走来。

  朱德:“……刘邓大军经略西南,伯承、小平都是咱们老乡。”

  张澜:“太好了。四川的刘文辉、邓锡侯起义之事,我来说服。”

  朱德:“好哇!刘邓遇刘邓,家乡的解放就会更快喽。”

  李银桥迎上他们。

  朱德:“主席有客?”

  李银桥点点头,搬两把椅子在院中让朱德、张澜坐下,稍候。

  屋内传出陈司令的声音:“……那个穿长衫、戴瓜皮帽,就像个前清的遗老,新中国让这样的人做副主席候选人……?”

  传出毛泽东厉声训斥的声音:“……你懂个啥?要比革命的资格,咱们谁也比不上张澜。”

  听到自己的名字,张澜不由得一怔,梳理胡须的手停下,侧耳谛听。

  毛泽东的声音:“四川保路运动,他就是领袖,这个运动引发了辛亥革命。就说蒋介石召开伪国大,企图孤立我们党,一些人见利忘义,去捧蒋介石的场了。民盟作为第三大党,拒绝参加,做出这个决定的,就是张澜,这是政治人格,不惜冒杀头危险!”

  张澜如坐针毡,起身欲走。

  朱德摆手示意稍等,张澜坐下梳理胡须。

  陈司令的声音:“我们四方面军长征过四川的时候,他反对过我们哩!”

  张澜心里一震,手里小梳子落地。

  朱德拾起小梳,递给老师。

  04

  151。毛泽东书房内

  毛泽东:“……这是我们的错误,是张国焘乱打乱杀,引起了当地的恐慌,不然早就站住脚了。陈伢子,没当上代表,心里窝火,私下再不能发怨气,表老是朱总司令、罗瑞卿的老师,也是你们的老师。”

  陈司令:“表老?”

  毛泽东:“就是张澜嘛,我们共产党员都要向他学习呀,张澜出身农家,做了四川省长,不改本色,母亲、妻子留在家乡务农。他经手的钱财成千累万,自己是两袖清风、一身布衫,有‘川北圣人’美名呀!”

  吴政委:“主席,我明白了。”

  毛泽东:“明白就好,代表名额也是政治协商产生,只能委屈你们,好在都是跟我上过山的,相信你们有这个觉悟。”

  三位将军起身出屋。

  152。菊香书屋外面

  朱德板着脸站在那里。

  三将军本能地敬军礼:“总司令好!”

  朱德还礼后,指着张澜:“来,认识一下,我的老师张澜。”

  张澜起身。

  三将军怔楞片刻,有些尴尬。

  张澜那双深邃有神的目光。

  三将军毕恭毕敬地给张澜敬礼。

  张澜:“免礼,免礼,总司令说了,三位都是战场虎将啊。”

  三位将军手不肯放下,敬礼看着张澜。

  闻声而出的毛泽东笑着赞扬:“这个礼是敬对人喽。”

  153。毛泽东书房内

  张澜:“……刘文辉是我们的秘密盟员,他和邓锡侯都准备起义。”

  毛泽东兴奋地:“好呀,西南解放指日可待了。表老呀,要开会了,我请人给你做了身衣服,请你来试试,不合身可以改改,银桥!”

  李银桥把一个白包袱送到张澜跟前。

  朱德打开,是一套新作的中山装和一双新皮鞋。

  张澜:“润之,谢谢好意,我不能用呀。”

  毛泽东感到意外:“为什么?”

  张澜:“我穿此衫,有碍新国家形象,视为晚清遗老乎?”

  毛泽东:“表老不要误解,这是我们的敬意。”

  张澜扯起长衫:“我妻手工缝制,她知我有肾炎,特意长出五寸,御寒遮体,我穿着舒服,随身而安。”

  朱德:“主席,明天开会,表老特意换上三十年前母亲给他做的布鞋。”

  毛泽东打量张澜脚上的布鞋:“表老呀,新的政府要建立了,要给领导人统一着装呀。”

  张澜:“国家初建,百废待兴,用钱之处多了。这套衣服和鞋,少说也顶一户农家的一年口粮,能省则省吧。表方就是这么个人,改不得了。”

  毛泽东有感无奈,蓦地站起,向门外望去,又急忙出屋。

  张澜和朱德感到莫名其妙。

  一会儿,毛泽东随后跟进一位摄影记者:“老总,我请你的老师照个像。”

  朱德扶起张澜。

  张澜抖了抖这身长衫。

  毛泽东:“开会,你就穿这身长衫,你是艰苦朴素第一老啊!”

  咔!毛泽东和朱德站在张澜两侧拍照。(定格)

  154。北平中南海怀仁堂

  字幕:1949年9月21日19时

  主席台,悬挂着孙中山、毛泽东的巨幅画像,中间挂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会徽。

  六百多位代表来自东南西北中,济济一堂。

  毛泽东庄严宣布:“诸位代表先生们,全国人民所渴望的政治协商会议现在开幕了!”

  雷鸣般的掌声。

  05

  155。台湾军用机场

  蒋介石乘上军用飞机,坐定。

  毛人凤:“李宗仁决意不来台湾,校长。”

  蒋介石摆摆手:“娘要嫁人,随他去吧。轰炸北平的计划,进行得怎么样?”

  毛人凤:“国防部正在策划。校长,这是叶翔之。杨杰就是他处理的……”

  蒋介石叫叶翔之到近前。

  蒋介石:“好,现在最需要你这样效忠党国的人,随我一同去成都!”

  156。北平中南海怀仁堂

  大会执行主席周恩来:“大会主席团提议,全体起立!向为了参加政协会议而牺牲的代表冯玉祥、阿合买提江,伊斯哈克伯克、达列力汗、阿巴索夫、罗志、杨杰,默哀三分钟。”

  全场默哀。毛泽东、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张治中悲悼的面孔。

  157。第二小组会议室

  胸带标签的政协代表们围绕国号展开争论。

  董必武:“……国家名称,是叫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还是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呢?请清华大学教授张奚若代表发表意见。”

  张奚若(60岁)一副学者风度,语调较真地:“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名字太长,应该去掉民主二字,我赞同叫中华人民共和国。”

  黄炎培:“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是毛泽东在筹备会上喊的口号,我同意保留民主二字。”

  张奚若激动地站起来:“毛泽东的建议不好,我们也可以纠正。民主一词democracy来自希腊字,原意与人民相同。去掉民主二字后,解释也很明白,为共和而非专制,是民主而非君主,人民这个概念已经把民主表达出来了,不必写上民主二字。”

  雷洁琼:“国名太长,使用时不做全称的话,需要个简称。”

  黄炎培:“简称叫中华民国或中华民主国。”

  何香凝:“叫中华民国,我赞同,这是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的一个结果,国号如果照旧能用它,也是好的。”

  司徒美堂(83岁,美洲侨领,致公党的代表)激动地发言:“我是从美洲来的华侨,没什么学问,参加过辛亥革命,尊敬孙中山先生,但我对中华民国这四个字,则绝无好感。二十二年来,蒋介石和cc派弄得天怒人怨,腐败得让人痛心。请问,我们这个革命是不是与辛亥革命不同?如果不同,我们就应当抛掉中华民国这块烂牌子。”

  张澜:“我赞成司徒美堂先生的看法。”

  大家把目光集中到张澜处。

  张澜:“我们这把年龄,经历过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张勋复辟、袁世凯称帝、曹锟贿选……到了今天,总算看到了人民当家的时代。我们要建立的国家,同以往的都不同。所以,要起个不同的名字。也不要躲懒,搞什么简称。我看,就叫中华人民共和国!”

  张澜掷地有声的发言,激起一阵掌声。

  06

  158。北平中央军委办公室

  深夜,朱德听取防空措施。

  朱德:“……能不能保障北平上空的安全,关系到政协会议能否顺利成功。”

  聂荣臻:“飞行员上天巡逻,是否带着实弹?”

  空军领导:“我们的飞行员,大部分都是起义过来的,带实弹上天合适吗?”

  朱德:“要相信他们,只有拦截住敌机,才能保卫北平!”

  159。中南海怀仁堂…妇女界代表会议室走廊

  会议中间休息。毛泽东刚从妇女代表小组走出来,过道两侧都摆着四十多种国旗候选的设计图案。

  张治中迎面走来:“主席,大家都在议论国旗的图案,你的意见呢?”

  毛泽东指着左上角有一大五角星,中间加一条黄杠的图案:“我同意加一条黄河的这个。”

  张治中:“我反对。”

  毛泽东:“为什么?”

  张治中:“国旗中间加一条横杠,那不是分裂国家吗?”

  毛泽东端详了图案:“呃,没有那么严重吧,只是一个杠子。”

  张治中:“杠子不代表河流,在中国人的意识中,杠子是金箍棒,国旗中间摆上一根金箍棒干嘛?”

  毛泽东想了想:“有些道理呀。不过,大多数人主张用这幅。”

  邓颖超插话:“主席,我同意张代表的意见。”

  毛泽东:“你赞成哪一个方案?”

  邓颖超指着一个大星,四个小星的红旗图案:“我赞成这个复字三十二号。”毛泽东:“这是谁设计的?”

  邓颖超:“说是上海一个小职员设计的。孙夫人也喜欢这个。”

  毛泽东:“唔,请孙夫人谈谈。”

  宋庆龄谦让地:“还是听听大家的意见吧。”

  毛泽东:“你留学美国,遍访欧洲,意见有代表性呀!”

  宋庆龄指着三十二号图案:“美国星条旗复杂,欧洲三色旗普遍。这个构图非常巧妙,把五颗星安排在左上角,大星居中,四小星环绕,而且小星都有一个角向着大星,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我们达到今天的历史地位,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新中国也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向心,建设国家。”

  毛泽东:“说得好。这个图案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实际,表现了我国人民的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团结。是赞成黄河这个方案还是赞成五星这个方案,要广泛听取代表们的意见。”

  人群后有人冒出一句:“毛主席,我可以说个看法吗?”

  毛泽东见是一位农村妇女代表,热情地:“你当然可以发表意见的。”

  邓颖超把她拉到前边介绍:“她是平原省的李秀真。”

  李秀真(五十岁)略显憔悴,头发花白,穿对襟黑布上衣,左胸戴三枚奖章。

  “主席,我是一个农村妇女,从前,一辈子压在磨盘下,哪有我们说话的地位?今天,我能来开大会当代表……都是共产党的好领导,我家分了田,分了地,为了报答共产党,我送儿子参了军。他呀,打锦州时候,他……他牺牲了,做娘的能不伤心吗?可是,我一滴眼泪也没掉,我更下劲地做军鞋、碾军粮、支援前线……我看这旗子上的这些小星,就像看到了咱们的部队,这红底儿像是血染的江山,大金星像是指路的太阳,这就是我们的新中国呀!我的儿子没有亲眼看到新中国,我这个做娘的替他看到了……”她用颤抖的手,抚摸着五星红旗的图案。

  众人含着泪花的目光。

  160。金色的霞光照耀着紫禁城

  161。中南海丰泽园夜

  灯光明亮,四十多位政协代表参加国歌座谈会。

  周恩来:“徐悲鸿代表建议《义勇军进行曲》作国歌,大家的意见?”

  刘良模:“曲子很好,歌词是不是改一下,新中国即将成立,再唱‘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不符合国情。”

  周恩来看着田汉:“田汉先生,你是歌词作者,发表你的意见。”

  田汉:“我不好表态,听大家的意见吧。”

  代表甲:“我赞成修改歌词,国歌嘛,不能把整个民族都置于最危险的时候。”

  徐悲鸿:“我不同意改歌词。法国的《马赛曲》就是一支很悲壮的歌曲。人民在胜利中不要忘记过去的斗争。”

  代表乙:“新中国要有新国歌,新的歌词新的旋律,展现新的面貌,为什么非要用一部老电影的插曲啊?”

  此代表说罢,一时静场。

  李济深示意要发言。

  周恩来:“李济深代表要发言。”

  李济深:“《义勇军进行曲》为抗战而生,我唱过,唤醒民族抗战是立过功的,我们没有拒绝的理由。今后就没有战争了?中华民族万事大吉了?居安思危是一个民族成熟的表现,这个歌词无需修改。”

  毛泽东:“任公态度好坚定啊,我这个人也是有危机感的。”

  周恩来:“主席的意见,保留原歌词?”

  毛泽东:“再多说两句,尽管全国快要解放了,但我们还是受到帝国主义的包围,中华民族完全独立解放,还需要艰苦的斗争。田汉先生可以不做修改了。”

  鼓掌。

  毛泽东站起来:“谁指挥大家唱一下?”

  众人:“周恩来!”

  周恩来站起。

  众人肃然起立。

  07

  162。中南海里响起激昂的歌声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163。怀仁堂里

  音乐声中,回到政协大会场,六百多位政协代表开始投票选举国家领导人。

  代表依次向九个投票箱投票。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投票。

  李济深投票,张澜投票,张治中投票,

  宋庆龄投票。

  投票……

  164。台湾军用飞机场

  一架架b24型轰炸机正在装载重磅炸弹。

  一枚枚炸弹挂上机翼……

  一位位飞行员登机……

  165。怀仁堂里

  朱德、高岗、陈毅、聂荣臻投票;

  何香凝、邓颖超、,李涛、李秀真投票;

  黄炎培、沈钧儒、罗隆基、李德全、田汉、徐悲鸿投票

  邵力子、黄绍竑……一组投票的镜头。

  代表们排队投票……

  166。台湾军用飞机场

  轰炸机进入跑道起飞。

  螺旋桨转动,发动机轰鸣作响。

  167。中南海怀仁堂内

  票箱开启,倒出一张张选票。

  监票人庄重地查票。

  唱票人,记票人分别在黑板上、信笺上、用粉笔、用毛笔画着“正”字。

  168。台湾军用机场跑道

  一架接一架,带着重磅炸弹的轰炸机,挟刺耳的声音呼啸而起。

  169。中南海怀仁堂外

  字幕:1949年9月30日

  大幅标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工作人员翘首以待选举结果。

  170。国民党的轰炸机群在空中向北飞来

  171。中南海怀仁堂里

  传来隆隆的飞机声响,震得会场房梁嗡嗡作响。

  代表们突感意外,有些惊恐:“是飞机……”

  几个代表们不安离座。

  大会执行主席刘少奇箭步上台,挥手让大家坐好。

  刘少奇:“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这是我们自己的飞机,人民空军正在我们的上空飞行,保卫政协会议!”

  顿时全体代表起立鼓掌,场内掌声雷动。

  172。怀仁堂外的天空

  几架银色的战斗机在灿烂的阳光下编队飞行,身姿显得异常矫健。

  08(剧终)

  173。怀仁堂里

  代表们三三两两低语交谈,等待着选举结果。

  第一排就坐的毛泽东与刘少奇谈论着什么。

  毛泽东:“我们通过的《共同纲领》,相当于新国家的宪法。”

  刘少奇:“这是政协会议很了不起的成果。”

  毛泽东:“民主协商,共同建国,这个目的达到了。”

  刘少奇有些担心:“民主人士的比例这么大,我担心选举的结果……”

  毛泽东:“既然是自由投票,就要准备人家不选我们。少个百八十票都不要恼火,看作是客观的反映。”

  总监票人递给刘少奇选举结果,刘少奇匆匆离座登台。

  台上,刘少奇表情极为严肃:“下边,我宣布选举结果。这次会议有选举权的代表是578人,实际投票为576人……”

  毛泽东慢慢地从烟盒里掏出一支烟,在桌子上磕磕,拿出一根火柴,准备点烟……但是他的注意力显然是在听刘少奇的讲话(画外音):“开票结果,没有一人弃权,也没有一张废票。”

  毛泽东正要划火柴,随着刘少奇声音的短暂停顿而停止。

  刘少奇抬起头来,扫视全场。

  全场的空气顿时凝固。

  刘少奇大声宣布:“毛泽东……”

  毛泽东凝神静听。

  刘少奇的声音:“557票,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片刻的静。

  毛泽东随手将火柴一划,火柴没有划燃。

  会场上爆发出炸雷般的掌声。

  毛泽东再划,手有些微抖,火柴点燃,在凑近烟头的时候停住了。

  掌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代表站了起来,爆发出欢呼的热情。

  毛泽东用手捻灭了余烬,放下烟,稳稳地站起来,转过身,面对身后全体代表。此刻,万千情绪奇妙地写在这位农民儿子的脸上,目光虔诚地注视着全体代表,感激代表们的信任和肩负大任的沉思,庄重而深情地鞠躬。

  刘少奇接着宣布:“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