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7部分阅读

作品:定慧初修|作者:猪八戒他弟|分类:辣文肉文|更新:2025-05-12 01:00:33|下载:定慧初修TXT下载
  师示云:明光,不要被感觉受阴所使!这个就是受阴境界。色身的生死,由意识现行习气,追逐色阴而生觉受,到了此时,意识不随它转,受阴也空,就转不动了。色身觉受,没有加上意识去助伴,它如何能转动呢?应自了知此心量同太虚,勿住色身内外而行就受阴,包括身体的忧、悲、喜、苦种种感受,苦痛快感都在其内。懂了此理,此时应即参透。楞严经云:“虚空生汝心中,如片云点太清里。”何况十方世界依空而生。有大智慧的人,抓住这两句话修去,何必七天?当下就可以成功。

  西方极乐世界二大菩萨,一位观世音菩萨,一位大势至菩萨,都是辅助阿弥陀佛用耳根念佛圆通的法门。观世音梵云:阿那婆娄吉低输,从能所境智以立名;万象流动,个别不同;异言殊唱,俱蒙离苦。其宏慈威神,不可思忆。于过去无量劫中,已成佛竟,因大悲愿力,为安乐众生,故现作菩萨。“大势至”菩萨中译的意义是: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得无上力,号名大势至。

  大势至念佛圆通法门与观音法门相像,有一个重点;必需注意“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回转听自己内心所发出念佛的声音,反观内听念佛的声音,一字一念南无大势至菩萨,或南无观世音菩萨,念念相继,眼睛不外视,耳听念佛的声音,如此一心不乱的念去,也许有人念几十年,念几辈子,都不能得到净念;也许有人很短的时间念到净念相继,马上三际托空,前念已过,后念不来,当体一念,如如不动。不思善不思恶,不思亦不思,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如此定下去,这就是净念。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一念万年,万年一念,才是真正的唯心佛土。假定中间偶然还有妄念起来,就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念到没有杂念妄想,截断众流,三际托空,正念现前。如此定下去,慢慢转化自己的身心气质,每一根神经细胞都转细润了,修持到受报圆净,自然无烦无恼,坦然解脱,达到四禅八定定境。一道圣光要往生而去,极乐世界就到了;甚至念头转了,十方世界,任意可以居留。

  如此净修,那是禅净双修非常稳当的法门。永明寿禅师四料简说:“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此所谓禅净双修的道理,就是要系心一缘,尽在一句佛号上,昼夜蓦直修去,就到达自心净土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净土。不要动一个妄念去求,光光相接自然而来;假定不能,在自己内心或出声念,一口气一口气念,念佛时不用嘴吸气,而吸气时用鼻子吸入丹田而到全身毛孔,内心持续净念下去,念念清净,自然会有消息。

  假定大家正在妄念纷飞的时候,听到我香板突然“啪”的一声,这一“啪”的时候,自然有一种万缘切断的感受,好像一下楞住了,与平常知觉感受二样,有无比肃静的感觉,这就是逐渐进入系心一缘的道理。这个境界其实每一个人本来都有,因为自己慧力不够,认识不到,现在帮助大家体会认识这一点,如灵猫捕鼠、目睛不瞬,静静看住,不可放开,一直静下去,应该都可以做到净念相继。

  从古以来,念佛法门号称三根普被。上根利智大乘菩萨,以及中根声闻缘觉,和下根一般凡夫俗子等,统统接引。佛经八十华严为一切大乘菩萨必修之路,而最后一卷记载释迦牟尼带领诸大菩萨,十方诸佛归向净土,亦叫毗卢性海,华严净海。此所谓“净”,是不垢不净之净。不是世俗所讲净垢之净,也就是一切佛成就的净土。我们了解禅净双修的重要,现在再告诉大家楞严经中大势至菩萨报告他自己修持用功的方法,摘录楞严经此段经文,大家要特别注意研究。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则人专为忆,想一人则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大势至法王子”,大势至为菩萨的法号,他包含的意义非常大。我们知道宇宙万事万物有一股力量,来的时候谁都无法抗拒。例如我们业报尽了,生死来临的时候,谁也无法抗拒。无法转变诸法无常,此所谓大势所趋。在消极方面说,乃至于一个国家民族世界劫运要来的时候,有时大势至也无法抗拒。上帝与魔王同战,必定魔王战败,上帝胜利,所以一个修持有成就的人,他克服困难,顿超生死之流,证得菩提,功德圆满,智慧具足,也就是大势至菩萨。“法王”为成就一切的圣者,佛称法王,亦称空王。等于尊称孔子为素王一样。“素”即是“净”,“净”亦是“空”。成就十地以上的菩萨位,再辗转修持,由等觉到妙觉位,谓之法王。若在八地以上的菩萨阶段,称之为法王子,等于人世间国王的太子一样。所以,大势至菩萨与观世音菩萨皆是西方极乐世界辅助阿弥陀佛国土的二大圣者,称之为法王子。

  “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与他共修的同伴,有五十二位菩萨。因为大乘菩萨阶段有五十五位,后三位完全到达佛位,故说五十二位。即从位置起立,顶礼佛足,而向佛自述说:“我记得过去无量劫以前,有一位无量光佛出世,先后十二位佛,都用同一的名号,相继住世教化,达一大劫之久。”此处所云无量光就是指阿弥陀佛的代号。从法界开始直到现世,不晓得多少劫前,阿弥陀早在教化众生。“恒河沙劫”指时间无法计算,比方说中国大陆上的黄河,黄河中有多少沙,每一颗沙子又等于一条黄河,每一条黄河又有无数的沙子,此中数目无法计量。而宇宙无量数劫以前,有位肉身佛住世,像二千多年前释迦牟尼应报身在这个世界一样,他的名号叫做阿弥陀佛,翻译为无量光与无量寿,在此段经文“寿”字不翻,只翻作无量光。

  有一点值得特别研究的。阿弥陀佛的光是不生不灭的,无所从来,无所从去,而永恒常在。而一般宇宙间的光,不断地放射和转换,是有生灭、有形相的。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研究,假使光速是一切速度的极限,那么到达光速时,一切时间便停止了,没有时间的领域,是怎么回事?这些尚是人为的理解范围,至于菩萨的心光无量无边,应念而至,不但超光速,而超时间空间,又岂是目前物理学所可测知。

  什么是光呢?比方太阳光是光,电灯光也是光,一切都是光。白天有光,黑夜也有光,乃至于到达太空里的黑洞也是有光。万物一切都在放光。所以阿弥陀经上告诉我们白色白光,青色青光,红色红光,黄色黄光,一切物体都有光。现代人应有现代的科学知识,才能对佛学了解更透彻。一切万物都在放光,我们人体本身也有光。人体的光有多大?大约两手平伸展开画一圆圈的范围内都是光,可以用摄影机照出来。现在科学已经证明,一个人动好念头放什么光,动坏念头放什么光,绝对看得出来。所以,修持得正念绝对是清净光明。至于说静坐入定看见放光并不稀奇。所以佛经上常提到佛说法时口中放光,顶上放光,胸口放光,因对不同对象,放光位置有异。一般人不大相信,因为常识不够,我举现成的例子来说明。

  平日大家的脸上就有光。有些人皮肤黑得像煤炭,一样黑得发亮;修道人气色转好,脸上的光就像桃花色;如果一个人印堂发黑,一路下来黑色无光,一定是将死之人。这是人体光的问题。学医的人,看到人耳圈发黑知肾有毛病,眼角发黑知肝脏有问题,人体内在有毛病,外在的气色,光就透出来。所以,一个人有没有修持,挂在外面的脸色是骗不了人的。但是,有些人虽然红光满面,并非是道;或许有高血压,这些都要靠自己真修实证过来,才能一望而知。不可再停留在一般宗教性盲目的迷信上。不了解道理谓之迷信。有些人专练眼睛,想修眼通,揭人隐私,不顾自己心行、起歪心思,那坏人头上就有黑光。好人头上有金光或白光,脾气大的人,头上放绿光或红光,都是魔道的光。涵养修持已经到达相当程度的人,头顶上的光就像晴空万里青蓝色的光,这些都是大道理,所以,净土法门也是大科学。

  刚才解释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光,他的光没有生灭,而我们人世间的光有生灭。大家想想,地球上能源光源大都由太阳来,可是,地球到了北极,北极的时间,半年是白天,半年是黑夜。那半年的黑夜,太阳照不到了。有没有光呢?有光。那不是太阳的光,那叫极光,不靠太阳来。极光如何来?现在科学还不确定,只知它自己会发光,只知有光,自己本身发光。比如,我们假使研究海洋学的就知道,海底动物与生物,虽在深海底层黑暗中,许多生物本身都带光。我们知道,太阳光反射不到海底层内,甚至有些植物生物在地球深岩洞内生长,没有接触阳光,照样长得很好。因此一般探讨地球物理的科学家,认为地球中心,另外还有一个世界,而且地球地心,本身就有光。因此,由地球底层中心本身放出热能,这还有待科学家的证实。

  刚才说阿弥陀佛无量光中,它光的能源没有生灭,而世间光有生灭。第二个意义,指宇宙间万象就有万光,而百千万亿不同的相就有百千万亿不同的光。因此,我们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净念相继的时候,自己的心光就现净土,与阿弥陀佛无量光,光光相涵,等于我们点一支蜡烛与无尽的蜡烛光同时相接,一切众生放射净念的心光,与诸佛菩萨无量寿光合而为一,此中蕴藏宇宙无限奥秘,是最大的密宗,也是最大的科学。可是一般学佛的人,实证到的人并不多。何以不发现呢?因此烦恼妄想心念不正,不能得定发慧,因此自性心光不能呈现。若此性光与诸佛如来光光相接,真正达到净念相继的境界,心念自然定在一片光中。那不是太阳光,也不是月亮光;更不是电灯光,且不是北极光,而是自性显现的光明,能超日月光。此光不是太阳月亮光所能比,叫做性光,自性光每一个人都有,现在大势至菩萨引用超日月光佛的方法,教导我们念佛三昧,以达到自性光的秘诀,请大家注意看下段经文:(同上段)

  超日月光佛告诉我们,如何叫做念呢?譬如一人专心忆念着另一个人,而另一个人却并未如此,这两个人虽然遇见了也等于没有相逢;必须要这两个人彼此互相忆念,时刻不忘,同形影一般不能分离,才有感应。十方一切诸佛,怜惜忆念一切众生,有如慈母尽在想念儿子,又有什么用处呢?如果这个儿子想念母亲,也同他的慈母想念他一样,如此母子二人,虽然历劫多生,也不会永远离散了。俗情谈忆念最深,无过于年青人谈恋爱时。男女之间,连做梦、吃饭、睡觉都想到他,甚至于偶尔感情不好吵架也想恨恨他,只是二个境界不同而已。那真是应了唐人的诗:“劝君莫打同心结,一结同心解不开。”

  念佛如像年青人谈恋爱一样的忆念,那就成功了。可是很少人做得到。念几声佛,好像已对得起祖宗八代。所以说“染缘易就,道业难成”。坏事学会很快,学会好事非常困难,这就是众生的业力,由一念无明爱欲来。许多父母兄弟姊妹六亲之间,是多生的因缘忆念来的。此中因果很妙,有时候手里抱的孙女,正好是前生的父母;也有许多人太亲爱变成双胞胎,也有前生是冤家今生成夫妻,天天在一起,别扭一辈子,因果报应比电脑计算还快,都是由忆念而来。忆念力量很大,等于影子永远跟着身体一样,换句话说,我们思想的忆念永远跟到生命不会分离的。

  这是大势至菩萨拿影子做比方,教我们如何念佛,把我们忆念转过来,不走世间的忆念,他告诉我们十方世界一切成就的如来圣贤,他爱念我们如母亲想念儿子一样,但为什么我们不能见佛呢?世界上有些孩子认为父母管教严格,私自离家出走,不管父母的辛苦,有些听到佛法就大笑逃走了。佛菩萨就想度你又有何用?因你要溜啊!如插电源,线路不通,接不上电源。所以,佛说他有三不能:一不能转定业。时节因缘未到,不能强求他转变观念。二佛不能度无缘之人。未能成佛,先结人缘。有人缘的人,到那里不要说话,群众自然喜欢亲近他,影响力量很大。有许多人学问能力相貌样样好,可是别人不喜欢亲近他,因他前生没有结善缘,只为自私自利,将来不但成不了佛,佛也无法度他。因佛的法他听不进去,更无功德善行,如何能见佛?所以,大家要多培养福德善行,多结人缘!三佛不能度不信之人。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他智慧不开,对你信心不够,你对他又有何办法?你越告诉他,他反而骂你神经病呢?所以,基督教说上帝全能,这个理论不通。上帝既然全能,为何还有魔鬼的存在?上帝既然全能,为何有人不信上帝?可见,他还有不能。而佛能通一切法本末究竟,彻万法之渊源,而不自号为全能,是有其道理的。

  如果众生心里真切的忆佛念佛,像想发财那个心情念佛,或是现世,或者将来,必定可以见佛。甚至不必七天就到了。现前忆念不专,将来永远忆念下去,必定也可以见到佛。科学讲光速的威力,我把他改创一个名词叫“念速”,心念的威力也很大,因为我们众生本自具足自性真心的自性佛,与佛并无远近的距离,只要自心得到开悟——见到自性的真心,自然佛就在现前,用不着假借其它方法,顿时间心开意解,密宗叫做脉解心开。心脏从外表看有八瓣,像莲花一样,自性光明呈现,自然心脉打开而见解,就不需要用一个方法求自性光而自然与诸佛菩萨光光相接。

  所以念佛法门,必需要随时随地念念不忘,犹如做染香工作业的人,日积月累,自然就身有香气。比如抽香烟的人,天天抽自然身上有烟味。你天天念佛不断,身上自然有佛味了!不是装得怪模怪样,而是心境开朗,与人和敬无争,诚敬在心,念念如佛心,如染香人,久而久之,自身亦发香光味道,何必一定要外形合掌装作样子,因此,这个法门叫香光庄严。

  因为心地诚敬,念佛念到脉解心开,本身身上味道转变成清虚之香。人体本来都有体臭,每个人味道不同;外国人闻中国人是猪味,我们闻他们是牛味,有时衣服搞错了,大家闻味道就辨别得出来。有修持的人,身体味道又不同。业力重且将死亡的人,身上味道就转变成畜生味,一闻便知。所以中医诊断四法“望、闻、问、切。”用观色、闻声、问症、切脉。也就知道五脏六腑中是那儿出的毛病。其实西医用听筒测量心脏跳动的声音,也是“闻”的道理;有些高明医师问问你大便的味道是腥臭或是干燥的?来断定你身上有湿气,还是发炎种种病况。所以,甚至有些修持人,连口水的味道也与一般人不同。

  大势至菩萨的报告说:我开始修习的方法,便是从一心念佛,得入无生法忍的境界,现在转生来在这个世界,教化普摄一般念佛的人,归到清净光明的净土,佛现在问我修什么方法,才能圆满通达佛的果地。我对于六根门头的修法,并无法选择其利钝的分别心,只要对六根作用,都归摄在念佛的一念,不妄想散乱,也不昏沉迷昧,就是自性的净念。这样念念相继无间,自然就可得到念佛的三昧,才是第一妙法。所以,这一次我要诸位好好修念佛三昧法门,配合静定功夫,一定会有出格成就,愿大家好自为之。

  第八章 念佛如何得一心不乱

  定慧初修

  净土法门

  前些日子,有位长期住在美国修行的法师写信给我,提到一些佛法方面的问题。这位法师非常客气,首先表示非常惭愧,恳切地求佛忏悔。因为当年他离开台湾的时候,在修持上仍有许多疑难没有解决,亟待澄清,内心中不尽挂碍之感。他为了学佛修行,已经在林林总总、各式各样的法门中,摸索了大半辈子。本来学教理,研究经典;后来改修净土,然后再习禅定;接着又学密法,大概黄教、红教、花教都去凑凑热闹,经过一下。如此天南地北转了一大圈,现在又回到老路,专修净土法门。

  在信上,他以为我大概很反对他这样的做法。我说我很高兴你遍学一切法,因为你把天底下所有的法门都摸过以后,再也不会胡思乱想,因好奇心的驱使而定不下心来。反正什么都学过啦,人生的各种滋味——酸甜苦辣大致都经历过了,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玩意儿也差不多都玩过试过了。——那么,我说你现在正好放下一切,死心塌地,一心归向净土。

  这位法师接到我的回信,马上再来信说,他把我的信打开一看,哭了。他说想不到老师从来没有抛弃过我。其实,我从来也没有关照过谁,抛弃过谁,待人接物一切都是随顺自然,依本分而行。于是我建议他,你还是回台湾来,我找个地方给你专心修持。而他认为自己自从大学毕业出家以来,身体一直很虚弱,虽然多年来尝试一心一意用功修持,如今毕竟感觉到自己业障深重,必须先切实忏悔,希望业障减轻一点后才回来看我。又说他念佛总想得个一心不乱的三昧,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很慎重的要我为他开示。

  像这一类信件,从海内外各地寄来的很多。我也常常为这么一大堆来信感到头痛。有时觉得这些信搁得太久了,实在应该答复一下,三更半夜独自坐在书桌前,一处理就是两三个钟头。写文章很麻烦,虽然我下笔不慢,但毕竟多了,应付不来。所以常常引用清朝诗人吴梅村的两句名诗自嘲:“不好诣人贪客过,惯迟作答爱书画。”不喜欢去看别人,拜访人家,倒贪着别人过门来访;习惯拖延时间慢慢回信,却希望朋友多多写信来。这是古人的情况,邮政通讯并不发达,现在这个社会不行了,往往看到信函就头大了,信上一定有什么疑难的问题吧,因此这位在美国法师的来信,也摆了好几天没有回复。

  前天,从智法师跟我说,十方念佛会的会员说到老师好久没有跟大家结缘了,他们很希望老师能抽空给大家说几句话,我想,这位在国外的法师要我为他说明念佛怎样才能得到一心不乱?倒是一个现成的题目,我说就拿这个讲讲如何?从智法师听了,笑得嘴巴都裂开了,连说好好,我们都喜欢听。于是我要他在我讲演的时候,录下音来,寄给美国这位法师,免得我又花时间写信。现在的谈话等于我和这位出家朋友在对话,提供给他一点念佛修证的方法和意见。

  几人得到了一心不乱

  我们念佛修行,要念到一心不乱,这是很起码的要求。但是古往今来,究竟有多少人念佛真能得到一心不乱、得到三昧正受呢?恐怕很少,对不对?我想大家也有同感。如果真能念到一心不乱的话,往生西方绝对没有问题,甚至不生西方,就在今生今世这一步证得一个果位,那也是很容易的事。

  同时,我们也应了解,一心不乱不光是念佛法门的初步目标,其他任何修行方法,基本上都要做到一心不乱。即使修学一切外道功夫,也同样以此为追求的对象。所谓外道并非骂人的话,不是排斥佛教以外其他的宗教。依佛经言,凡是不识本心,心外求法,皆是外道。因为天下任何事情都是这个心所造作,你学密宗也好,念佛也好,参禅也好,全由这个心在施为。像一般道家的守窍练气等等功夫,基本上要想得到成就,也非做到一心不乱不可;甚至于普通世间的各类学问技艺,同样讲求聚精会神,心无杂念,否则很难有大成就。一心不乱的功夫就有这么重要。

  进一步说,假使真证得一心不乱的境界,继续精进不已,那么,到达最高的成就,便成了佛。成了佛自然一心不乱,但是这个一心不乱,同念佛法门初步意识上修得的一心不乱,是大有差别的。因此,我们可以说,一心不乱包括由最初念佛的一心不乱,直到最后成就佛果的一心不乱,而此二者之间的界限和差别,在哪里呢?

  我们要了解,由于古代中文词汇不足,因此佛经上这个“心”字,有时是代表我们凡夫散乱的感情思想,所有的胡思乱想都叫它做心,也称为妄心或者妄想,这个虚妄不实的东西,非常困扰人,让一切众生永远生活在烦恼痛苦之中,不得解脱;有时这个“心”别有所指,代表圆满无缺的“真知”道体,即是法界全在一心,或者一心包含一切法界。“法界”为佛学专用名词,普通学术上称为“宇宙”。宇宙代表上下无穷尽的时间,以及四面八方无量无边的空间。这观念已经令人感觉很大了,但是佛学在翻译上并不采用,改以“法界”称之。法界的含义更为广阔,涵盖了宇宙这观念。因此,最终真正究竟的一心不乱,不是在意识妄想心的层面上,而是法界一心,一心法界;也等于所谓的“真如法界”。禅宗祖师们常言:“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又说:“心外无佛”。意思都是一样。华严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境界,正是最后彻彻底底的一心不乱。

  一心不乱就有这两种层次上的分别。刚开始修行时,不管是学禅学净、修密作观,所追求的功夫,都是属于初步的一心不乱。依我们现在平常用语来讲,便是做任何事情,在任何状况之下,都要精神完全统一,注意力绝对集中。如此,修行才能建立起强固的基础。

  与《药师经》合并参究

  这番道理我们了解了,现在再回转来谈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念佛法门,几千年来在中国各阶层的民间社会,流传非常普遍,所谓三根普被,指上等、中等、下等三中不同根器的人,皆适合修习。这是以聪明才智的高下所作的一种权宜分类。我们中国佛教的净土行者,不论三根之别,皆着重持名念佛的修行方式。持名念佛所依据的经典,我们大家都晓得是净土三经中的小本阿弥陀经,行者要念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阿,最好别念成uo音。a是开口音,和uo的发音差别很大,念时阿——弥——陀——佛,各字音节若稍微拉长一点更佳。这一个要点,我曾经再三讲过,希望大家不要忽略。

  我们所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是梵文的直接翻音。这四字主要的含义是“无量光寿”,光明无量,寿命无疆,永远不生不死。所以,念阿弥陀佛,不只是与死人之事有关,也影响到生的一面。其实,阿弥陀佛也称长寿佛,与东方表法的长寿佛“药师琉璃光如来”,彼此合一,一东一西,互通声气。东方西方本无差别,地球是圆的,法界是圆融无碍的,根本没有东西南北之分,有分别是凡夫众生的心量所建立的相对观念。在法界一心佛的境界里,圆融无碍,超越一切时空的限制。因此,我常建议诸位,将阿弥陀经和药师经二者合并参究一下,会有更深一层的体会。念阿弥陀佛也可以使人再创生命的生机,使你去恶为善,消灾延寿,克服苦难。万一时候到了,一口气不来,还可一念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国土。

  那么,念佛法门的念,到底是怎么个念法呢?!这严重了,必须认识清楚。我们现在一提到念佛,大部分人一定马上想到阿弥陀佛,同时便张开嘴巴念出声来,好象没有念出声,不算念佛,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有时发出声来,因此在中文“念”字旁边,加上一个口成“念”,表明是靠口的作用发音,用嘴巴来念佛。但是我们应该晓得,真正念佛的这个念,其实只要在心里想,便是“念”了。想念想念,“想”和“念”二字是同义语,二者合成一个辞。譬如我们中国人讲话,遇到一个久不见面的朋友,往往说,哎呀,我好想念你喔。这个想念,同初步念佛的“念”,是同一回事。现在社会许多家庭,不管有钱没钱,儿女长大出国留学的很多,剩下两个老人家,坐在电视机前,孤零零打发日子,很可怜。这种对儿女的深深思念,在我们学佛的人来讲,我想恐怕比念阿弥陀佛的念,还来得刻骨铭心,还来得真切。念佛要如思念自己心爱的亲生儿女一样,朝思暮想,时时刻刻挂在心头,如此才容易上路。否则,光是嘴巴表示念佛,心不在焉,那是口说无凭的。

  全心全意的想念

  再进一步说,凡是我们的思想念头,以及开口讲话、动作行为等等,在佛学上皆属生灭法。有生就有灭,生生灭灭。当我们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念头一下已经过去了,消逝得无影无踪。或者嘴巴一字一字将阿弥陀佛念出声来,一个声音一个念头,南——无——阿——弥——陀——佛,由南字开始,字字随起随灭,念头和声音此起彼落,乍生乍灭,了不可得。这等于静坐数息观、练气功一样,一呼一吸,一来一往,全是生灭法的现象,有人竟以为这就是道,认错门路,在那里玩弄自己,糟糕透了。

  佛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行”不只指外在的动作行为,内在的思想念头也是行。思想是没有表达出来的行为,行为是表达了的思想,思想就是行为。“诸行无常”,一切行为语言动作,一切内在思想情绪起伏,所有宇宙有情无情的存在现象,皆是变动不居,难以长久的。因此,“是生灭法”,有生便有死,有来便有去,同样有死也会有生,有去也会有来。所以佛又说:“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寂灭为乐”便是极乐世界的境界。不生不灭,念佛念到念头不生起;念头不生起,当然也就没有所谓的消灭,彻底的清净,什么牵挂都没有,清明自在,坦然无住。这种境界最乐,故名极乐世界。

  我们念佛一定要认清这个念,是全心全意的想念,不只是口宣佛号便成。几十年来,我看过许多人念佛,有一次在一个地方主持一项活动,有位念佛的老太太念佛已达四十年之久,这种毅力真了不起。她在我面前走过,一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念个不停,恰好旁边有个年轻的女同学,不大注意礼节,坐在那里两脚分开,不成规矩,很难看。这位老太太每次转到她跟前时,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念声变了调,意思是提醒这位小姐将脚摆正一点,但是又表示自己没有中断念佛,而且也不是在骂人。你看看,这种念佛能得一心不乱吗?!但到别人咳嗽,心里讨厌,口中就念阿弥陀佛;看到别人不合己意,也不喜欢地念阿弥陀佛;这算念个什么佛呢?你干脆骂人好了。

  所以我常说,我们中国人的念佛很有意思。有时候在街上看到一个人不小心跌倒了,旁人哎呀、阿弥陀佛那一声,意思是说摔得漂亮,你说这不是用阿弥陀佛在咒人吗?这样子的念佛有没有用?有用。但不是我们念佛为求一心不乱,为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应效法的。

  举一则笑话

  有个笑话说到一位老太太在家里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整天念个不停。她的儿子年轻,并不大信佛,虽不反对妈妈念佛,却又因房子不大,自己又要读书做功课,常常被吵得无法专心用功。后来,这个儿子实在按捺不住,便想了个办法。当他妈妈念佛念得一心不乱的样子时,就在旁边连叫“妈、妈、妈、妈、妈……”,老太太听了,便停下来问,干什么?儿子这时故意闷声不响,继续做功课。老太太看儿子没有动静,又自己念起佛来。然后,这个儿子又等她念得很专一时,重新又“妈、妈、妈……”连声的喊起来。老母亲一听,赶快回过头来说:干嘛、干嘛!这下儿子又默不作声了。如此,老太太很不高兴,又开始念佛,儿子隔了一会又叫“妈、妈、妈”。最后,老太太实在火大了,发了大脾气,你好讨厌,有什么事要讲就讲,我正在好好念佛,你吵个什么呀?!儿子这时才说:“妈妈,我还是您亲生的儿子,只不过这么叫了您几声,您就发脾气,受不了。如果这样,那您每天从早到晚阿弥陀佛念个不停,那个阿弥陀佛不要给您气死了吗?”

  这个故事看似反对念佛,其实却可作为我们念佛的好教材,了解怎样才是真正的念佛。

  我的朋友很多,老一辈的,五六十、八九十的都有,年经一个比一个大,血压一个比一个高。你几岁了?七十好几了?最近好不好?心脏怎样?血压怎样?个个离不开这些可怜的话题。人家问我这类事,我说我从来不去量血压,从来不去检查,这一部肉做的机器,给你使用了几十年,已经很够本了,难道还不满意吗?为什么又插管子、又抽血、又挖内脏组织,然后拿去实验室化验,验了结果宣布没有问题,这才松了口气,笑一笑。但是,到了明天、后天,说不定有了,这又怎么办?真是有了癌,你听到,还没病死,都要先吓死了。

  临终时的念佛

  这些是开玩笑的话,生病当然应该看医生,可是一个学佛的人,对于生死也不必看得那么严重,洒脱一点多好。像我的生活方式,也许血压天天高,自己知道,事情太忙了,一整天少有休息,如此下来血压怎么不高?血压高过了头,事情还没做完,说不定笔还拿在手上,卡达一声掉了下来,就那么走了。然后,同学们忙着写讣文,什么为法忘躯啦,一大堆赞美之辞跃然纸上,说老师是在写佛书时,拿着笔坐化了的。别人一看,以为这道行很高,却不晓得是血压高。

  所以,几十年的老朋友在一起见面,那真可怜,“访旧半为鬼,相悲各问年”,问老朋友他到哪里去了,到阴国报到去了,哎呀,很难过。这哎呀一声,不只是为别人叹息,也可能为自己担忧。最近有个老朋友,吓唬另一个出国刚回来的老朋友说,南老师叫你来打打坐,多运动运动,不然身体不行。这位老朋友听了。赶快规规矩矩地来打太极拳。来了几次以后,便问别人说,奇怪,我到南老师那里,怎么始终都没看到某人。别人告诉他,某人不是有发帖子给你,你没收到吗?没有啊!是什么帖子,于是有人告诉他说,某人现在已经到了阴国,发帖子请你去。这位老朋友一想,不对啊,他到英国去干什么?又干嘛给我帖子?这样闹了半天,才晓得某人在他出国期间死了,别人跟他开玩笑,弄得他哭笑不得。

  一般人对于生死问题是看不开的,不但生病时窝窝囊囊,哎呀哎呀叫,让在旁边照料的亲友心惊肉跳;死时更颠颠倒倒,痛苦得很,自身作不了主,拖累了别人。我们学佛念佛,无非是要突破生死的限制,解脱生生世世的轮回之苦。

  有些朋友,真不行了,到了临终的时候,我去看他,一家人围着病床哭哭啼啼,伤心落泪。我说老哥啊,念佛吧!病人有气无力,很可怜地说,念不起来。我说怎么念不起来呢?你不是学佛几十年吗?但是,他念不起来就是念不起来。我说你还会讲话,他说是啊我现在在跟你讲话。嘿!这不就是了吗?既然会开口说话,怎么念不了佛?还直说不行不行。况且,我叫他念佛,他说念佛念不起来,其实不已经想到佛了吗?就这一念把握住就对了,可惜自己平常没有弄清楚这个观念。

  病人说不行不行,你说他不行了吗?真的不行。明明话会讲,为什么念佛的念头转不过来?这个关键,诸位要好好注意。说话和念佛都是同样自己的心在发生作用,又有什么难呢?只怪平常念佛,对于什么是念佛这一念,糊里糊涂,嘴巴念念就算,白白错过往生西方的机会。

  自欺、欺人、被人欺

  什么是念?念有时也可以代表心。我们的生命,可分成两部分,身体上的感觉和思想上的知觉。二者合拢来,就是心,就是念。我们晓得,佛经上经常说“一念之间”,一念之间是什么?我们人坐在这里,不要做功夫,自自然燃地呼吸,不呼吸就死了。气一呼出,不再进来,或者吸进来,不呼出去,生命便要死亡,呼吸一来一往,一进一出,这生命才活着。生命就是一口气。

  一口气一来一往,一呼一吸之间,依佛学讲,叫一念,而这一念还是粗略而言。这粗的一念,一呼一吸之间,究竟包含有多少感觉思想呢?佛经上说,一念之间有八万四千烦恼。这就要靠大家去体会了。佛绝不会说谎,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妄语者。譬如我们的脉搏跳动,一分钟七十几下,每跳一次,究竟有多少思想念头生灭呢?很多很多,只是一般凡夫自己察觉不出而已。

  以写信、写文章为例,刚划了一划,下面几笔还没添上,这之间已经有许多的念头过去了。思想的速度快过手中之笔,太多太多了。所以有人写文章,往往对着白纸写不出来,那是因为思想念头过于杂乱之故,手上无法整理出一个头绪来。

  像我现在讲话,大家在听。我一句话还没讲完,脑子里已不是原来这一句话,早想到下一句,许多接下来的话,接二连三闪现。诸位听讲也是一样,话一入耳,心里早已引生了许多念头,他这样讲对不对?他还真有两下子,蛮会吹会盖的!短短的一句话之间,就有这么多细微难察的念头生灭。

  那么,我请问诸位,你们光是口中靠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想了断生死,往生西方,而实际上心中却掺杂那么多生生灭灭的妄想杂念,并非真正念佛,这样成吗?所以,念佛决不会白念,但是糊里糊涂混日子的人却不易得力。明朝有位学者说,任何一个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人一出生就反反复复做这三件事,直到死亡。一辈子自我欺骗蒙盖自己;再不然哄骗人家,哎唷!我念佛念得好好啊!你赶快跟我去念,念佛真的很有意思,实际上自己满腹牢骚,天天烦恼。这不是自欺欺人吗?而那个莫名其妙跟着赶来凑热闹的,便是被人欺。此人生之三大事也。

  我们念佛,却不明何谓念佛,这是自欺,自己辜负自己。那么,什么才是念佛的那一念呢?现在我做个比方,你欠了人家的帐,明天三点半前不将足够的钞票存入银行,人家那张支票轧进去,就要退票,你自然成了票据犯,隔不了多久法院要请你到看守所去坐坐。可是明天实在凑不出这笔钱来。此时你坐在这里念佛,心里直挂着明天那张支票,三点半一到,怎么办?那真是牵肠挂肚,忧心忡忡,念念不忘,整个心都悬在这件事情上面,无法忘怀。像这样子的念,才是我们念佛所需要的。

  心头只挂着这一念

  又如年青人恋爱,追求异性。虽然坐在此地听课,心里头还想着他(她),现在不知到了哪里?干些什么?在西门町电影院门口?或者公车上?还是跟别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