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触及安徒生生中曾经经历过的苦难。第句格言是:“你的秘密就是自己的囚徒;如果你让它逃离自己的手掌,你就会成为这个囚徒。”这个生活的规则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个事实,有些事情必须永远地封存在我们的潜意识当中,永远不要让它解放,旦让这些事情为外人所知,它们也许就会成为你的未来,这就是人生的宿命。第二句希伯来谚语则是关于家庭,这句话本身就是个警世之辞,而深层的含义则更加富有哲理性:“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并非如母亲所言的那样,而邻居的说法也许才是事实。”
在1800到1820年期间,对于像欧登塞这样的个小城镇来说,有关卖滛和乞讨之类的流言蜚语是极为常见的现象,以至于有人甚至会因为传播过于恶毒的谣言而受到惩罚。在安徒生于1832年写下的第部自传体小说中,他谈到了个妇女被人们“带上枷锁”,在圣库德教堂附近的克林根堡游街示众,任大家去侮辱嘲讽。直到1822年,这种针对女性因破坏社会稳定和传播流言而进行的惩罚,才在欧登塞受到禁止。如果大家认为个妇女在城里到处散布谣言,就会被戴上枷锁,用个铁圈套在头上,然后在铁圈上挂个铃铛,再插上把狐尾草。如果有哪个妇女违反这规矩,便被戴上这样的行头,在广场上游街示众,让人们去奚落嘲笑。在这种时候,最过瘾的恐怕就是那些淘气的孩子们了,当然还有那些同样喜欢胡说八道的妇女,因为她们不仅幸运地逃脱了惩罚,而且又让自己的闲话有了新的话题。而这种家常话形式的言谈在安徒生的小说9郾9郾中也随处可见。比如,群坐在河边洗衣服的妇女边干活,边谈论着被示众的熟人。“即使是做平平常常毫无美德的人,也比献这么大的丑要好得多”,其中个妇女在把这个消息告诉大家之后,说了这么句话。于是,另个妇女马上答话:“哎,老天呢,难道约翰娜玛丽定要受到这样的处罚吗她看上去总是衣冠楚楚,长相迷人,这真是乐极生悲物极必反呀”
在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作品中,这种悄悄话之类的语言很常见,尤其是在描述非正常男女关系的时候更是如此。其中个很典型的例子是1839年没有画的画册中的第6幕,月亮正在谈论个站在高山上的歌者:“他倒空了镶嵌着银环的号角,默念着个名字,然后,他又请求风儿定要替他保守秘密;但是我月亮听到了这个名字,我居然还认出了他,这个人平时可是个了不得的人,这也就是他没有大声说的缘故吧。”在安徒生的小说戏剧和故事里,我们还可以发现很多类似隐秘之物的例子,在这些作品中,作者会用很大部分时间和篇幅,去描述秘密衣柜抽屉箱子瓶子以及保险柜里面的神秘图腾,以及些教会记载中被删除或是更正的内容。它们都是所谓神秘的标志,按照安徒生的说法,这些标志常常可以暗示出个人的真实身份和出身,而这种标志既有可能是与生俱来的,也有可能是突发而至的。至于标志的形式也因人而异,它可以是刻在人身上的字符,比如9郾9郾中主人公奥托索斯特鲁普肩膀上的字符9郾9郾,不仅代表着他的名字,而且可以暗示出他的住所“欧登塞塔格瑟斯”,即欧登塞监狱的前两个字母。在旧时代,这种标志很可能意味着个人的全部归宿。安徒生的作品里充斥着隐秘的家族宗谱标记,以及揭示人生真理的种种潜在愿望。正如他在只是个提琴手中所说的那样:“有谁会像父亲那样值得我去爱呢”而在1831年创作的诗歌男孩和远在天堂的母亲中,这种愿望显而易见地体现在男孩向母亲提出的问题当中:
噢,请您告诉我,告诉我您从没说过的话,亲爱的母亲,
我何时才会见到我的父亲他是否已经长眠地下
但您以前从没告诉过我谁是我的父亲,
这正是我经常在夜里做些怪梦的原因
我的父亲难道不是国王吗我经常这样想
我们为什么必须没完没了地在这片荒野中独行
而自始至终贯穿于这部作品的中心线索,则是母亲编织的根红线,它寄托了孩子生身之父的秘密。在安徒生的早期作品中,譬如森林教堂克里斯蒂安二世的矮子以及后来的9郾9郾只是个提琴手,再后的寓言和无处之身等戏剧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点。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很多文章都可以看作是寻根问古的推理故事,在这些推理中,人们都如同1846年的作品拉斯穆森先生中的主人公样,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到底是乌鸦还是小鸟,就早早地被扔出巢岤。正因为如此,他们不得不耗尽毕生的精力,孤独无望地在神秘的抽屉衣柜或是教堂留下的只言词组中,去寻觅自己的身世。
他是国王的儿子吗2
于是,问题也就应运而生: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本人到底是不是“私生子”呢个不知道是谁的女子和个穷困潦倒的年轻鞋匠生下的孩子,个被孤零零地遗弃在欧登塞这样偏僻小镇上的孩子。也许他出身于名贵之家,因而注定会有着大把大把的金钱和可以期待的未来呢
对于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来说,其中的个不解之谜则是在最近被人们发现的,这个谜团与克里斯蒂安四世国王以及他的贵族情妇艾丽斯阿利菲尔德劳尔维格有关,据说,他们才是作者的真正父母。但是,这个错综复杂的想法早已经被人们所否认,因为那个女人在怀上安徒生的时候,克里斯蒂安四世根本就不在丹麦。此外,在1805年4月2日的夜晚也就是安徒生来到人间的那天,这位年轻的女伯爵和她的父亲起出席了在欧登塞附近举办的个舞会。至于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皇族出身的观点,可以从作者众多著作中引用的皇室族谱中略知二。比如,安徒生的朋友亨丽埃特伍尔夫在1848年写给他的封信中说:“你应该意识到,你是我们最近常常谈到的王子之后。”这是否意味着,作者的血脉里流动着皇室家族的血统呢
这封信以及其它些书信往来中的言谈,似乎向我们揭开了隐藏在作者背后的个戏剧般的世界。但如果仔细推敲的话,再加上其它些类似的例子,这种国王之子的讨论似乎只是种隐喻性的说法。安徒生本人或是别人把他视为王子之后的想法,归根到底,只是称赞这位天才不乏浪漫的思维而已,这是当时众多丹麦作家以及具有相同思想之士所吹捧刻意模仿和追求的种习气。而这种风格也正是19世纪40年代的人们追捧个作家的闪光点,也是当时欧洲人极度提倡的观念。于是,在这股潮流的推动下,安徒生自然会像国王样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待遇。当然,他也会不由自主地这样看待自己在文学界里,潮流就是切,它主宰着切。也只有借助于这种隐喻性的说法,我们才能理解亨丽埃特伍尔夫的言辞,以及安徒生在德国南方的好友画家威廉冯考尔巴克曾经说过的类似之辞。安徒生曾多次造访慕尼黑,有次,范科尔巴奇在宴会席间祝酒的时候,竟然把他和传说寓言中的国王相提并论,认为他们都是“真正的王者,都是上帝对我们的恩赐”
因此,包括安徒生本人以及同时代其它人把他视为国王之后的观点,更多的是种富有浪漫色彩的隐喻,他们用这种手法来不遗余力地称赞这位艺术大师所享有的无可比拟的地位他在精神世界的崇高以及他的宽宏大量。他经常把自己视为上帝缔造的精品。这种思想在我的童话人生的第1章里表露无遗。他在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在欧登塞菲德尔卡斯顿学校读书的时候,为了向个漂亮的犹太小女孩讨好,他画了座漂亮的城堡,并承诺将会在那里给她找份工作。与此同时,他甚至向她保证,自己有着高贵的身世。上帝派来的天使经常为了他而降临人间。于是,小女孩开始对他感到越来越难以理喻,最后终于对其他孩子说:“他和他爸爸样,都是疯子。”
但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不是疯子,当然,也不是国王的儿子。他只是个普通工人的孩子。对此应该没有值得怀疑之处。而唯无法确知的,则是其穷困潦倒的父亲到底源于何种身世。他只是汉斯安徒生家族的个普通后裔吗抑或他只是在1805那年因为同意娶回当时已经怀孕的安妮玛丽安德斯达特,而被人们强加为这个孩子的亲生父亲呢对此,我们无从知晓。正如句古老的拉丁美洲谚语所说的那样:“只有母亲才是永恒的,而父亲则是可有可无。”
至于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出身和成长经历中的种种奥秘,早于他还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人们热中讨论的话题了。1867年,安徒生成为其家乡的荣誉公民,当地报纸 用大量的篇幅报道了这庆典。该报纸连续4天用头版连篇累牍地介绍这位家喻户晓的人物。在1867年12月4日发表的第篇文章里,向人们提出了其出生地不详这事实,并用大量的篇幅探讨为什么作者在1805年进行洗礼之后没有取姓的原因。而后来取的姓氏似乎也和其父汉斯安徒生家族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而与其母的族谱似乎更为接近。按照 的说法,不管怎么说,作为个名为汉斯的父亲之后,作者的姓本应该是汉森,正如那个时代的鞋匠之子比如安德斯的儿子,他的姓氏应该是安徒生。很明显,就在个隆重庆典即将召开之前,就在安徒生即将被授予勋章,走上镶嵌着黄金饰物的红地毯接受欢呼,他的照片被镶在镀银的镜框里,让所有欧登塞人顶礼膜拜那刻到来的时候,这家报纸披露了这位当时红人的趣事。而故事背后隐藏的问题,无疑向人们提出了这样个问题: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姓氏之所以是安徒生,而不是汉森,难道只是因为汉斯安徒生并非他的生身之父这个孩子之所以当时取了母亲的姓氏,是否正如同他在安妮利丝贝特书中所描述的近乎残忍的事实:个刚刚出生的男孩被人送给有几个臭钱的挖沟者之妻于是,“他就成了挖沟者的儿子;在教堂的记载里,他也就成了安妮利丝贝特的儿子。”这是否是在暗指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本人呢难道说,“既然他是鞋匠的儿子,那么教堂里记载的,自然也就是安妮玛丽的孩子”呢由于 对姓氏问题极为热心,于是,人们对此事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咨询了教堂司事,并查阅了教堂的记载,并最终作出了个还算让人信服的解释。之后,事情的发展自然而然地将庆典仪式再度提上议事日程。
他是国王的儿子吗3
“圣汉斯教堂的教堂司事非常热情,他向我们逐字逐句地阅读了教堂日志上的记载:1805年4月2日,星期二,早晨1点,学徒期刚满的鞋匠汉斯安徒生,与其妻安妮玛丽安德斯达特,共同产下此子,并在同天,由代牧师拉姆辛完成洗礼,取名为汉斯克里斯蒂安从这份洗礼证明来看,作者在洗礼上被授予的姓名并非安徒生。在1814年之前,在洗礼上赋姓还很少见。直到后来,人们才开始给孩子取姓,般是用父亲的姓氏;因此,作者也就因此而得到了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这样的名字。而孩子的姓般是在学校里得到的,至于到底是用父亲的姓氏还是学校给予的,则完全是偶然的。”
因此,这就促使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作者的姓氏来自于他的父亲。至于鞋匠到底是不是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亲生父亲这个问题,如果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话,我们最好不要忘记现有的诸多文字记载,这些文献的真实性应该是不容置疑的。当然,尽管我们还能因此而怀疑:那些旧教堂的记载是否是不可推翻的,但1805年圣汉斯教区的文献上的确用白纸黑字记录着这段历史,而此后的众多文字记载及合法的文文件也都证实:汉斯安徒生就是这位传奇般作家的合法父亲。
而那些拒绝承认鞋匠就是作者亲生父亲的学者或是其它数据学说,只不过是在相互引证而已。1816年,就在父亲去世之后不久,仅有11岁的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在当时留下的笔记却已经让人感到惊诧不已。除了服兵役时的账本和堆破旧的衣服之外,汉斯安徒生几乎什么也没有留下,因此,让自己的儿子去继承这样种近乎无形的遗产,的确是件非常残忍的事情。在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心目中,父亲是位慈祥温和富有阅历的鞋匠,而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和自己的母亲又有所不同,他在当时就已经学会了读书和写字,所以,在父亲去世之后,他创作了篇关于父亲生平的自传体作品,只不过语句极为简单。这篇自传甚至可以折成个小得不可思议的纸团,而且文法也很幼稚,他把这本册子命名为汉斯安徒生的生与死。在文中,儿子以极为尊重甚至是略带夸张的纪实手法,收录了父亲简短生中的大事。除了把父亲的年纪算错之外,其它日期却毫无偏差:
“汉斯安徒生,位热爱自由的鞋匠,出生于1782年12月14日,死于1816年4月26日晚8时,下葬于4月30日,享年33岁3个月零3个星期5天。”
这就是自传的全文,对于那些笃信作者与鞋匠之间生身父子关系的人来说,我们几乎根本无法找到儿子对父亲怀念之情的任何证据。也许他们是对的,但还有点不能忽视的是:在这仅有的只言词组中,其间的记忆除了些重要的日期以及儿子对父亲蓦然之间产生的怀念,同样也是种特殊的证据。如果还有什么人对此持有怀疑态度的话,或是时间谣言四起,这个生于苦难的孩子也许从怀里掏出这张纸片,当然还有教堂的记录,因为它们都无例外地向人们宣布:“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是个有身份的孩子。它们也许可以验证这样个事实:他曾经有个真正的活生生的父亲,而不像他的妹妹卡伦玛丽那样,是个彻头彻尾的私生子。在完全实行君主体制的丹麦,能证明这点本身就已经非常重要了。而能够记住是否有天应该去怀疑自己,同样也是件美妙的事情。
自由的鞋匠与自由的思想家1
悬挂在蒙克穆尔斯特拉德那幢黄色小房子外的牌子上则是这么写的:“安徒生自由的鞋匠。”而这个小男孩对此的理解则最为深切,正如他在很多年后的回忆中指出,这并不是个不错的名称;实际上,它只不过是个“虚伪的装饰”而已。如果能在牌子上这么说也许会更好:“安徒生自由的思想家。”
1872年,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出生于欧登塞郊区的罗鲁普教区,尽管他生来就是个具有天才思想的孩子,但他的生活境遇却从来无法和他所拥有的天分相提并论。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曾经多次在自己的作品中指出过这样个事实,尤其是在他的晚年生活中,他终于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出身,并真诚地感激了父亲曾经赋予自己的切。同时,他还把自己称为“个鞋匠的孩子”,并指出,如果父亲能活到1867年,能亲眼目睹自己的儿子被授予荣誉公民这时刻的话,这位在短暂的生中被失望所缠绕的鞋匠,定会感到无比的自豪:
“噢,要是他能看到我被授予欧登塞荣誉公民的盛大庆典该有多好,他定乐得昏过去如果他能看到我生的前进足迹,他会对自己生中所经历的艰辛和痛苦感到无怨无悔。他会理解,在我的成功后面,有种来自于他的精神财富在支持着我;而我的母亲却从未抓住过这种力量无穷的精神。”
生只有短暂33年的汉斯安徒生其貌不扬,个子不高,有头金色的头发和张圆圆的脸庞。他的实际身高只有5英尺5英寸,而他的儿子却和父亲大相径庭,长长的脸形,体形健美,黑色的头发。即使在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的个子就长得非常快,年轻时的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身高就已经达到了6英尺,这在当时已经很少见了。平时里的汉斯安徒生沉默寡言,喜欢个人安静地坐下来想事情。他还是个博览群书非常有学问的人,每天中午的时候,他都要放下乏味的工作,用两个小时的时间认真阅读当地报纸,经常是逐字逐句地读完。还有点和欧登塞大街上其它商贩不同的是,汉斯安徒生坚决反对饮酒和赌博。1811年,大家都在谈论着彗星的事情,认为彗星是世界末日的前兆,而汉斯安徒生却马上向人们宣告了另种预示世界末日的征兆,他说:“就我所知,最恶毒的两种彗星是酒和彩票”
但在1800年那样的时代里,作为个平凡的鞋匠,汉斯安徒生同样也不可能有着超脱世俗的自律能力。从1802年欧登塞警察局报告中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父亲同样也是个有血有肉的男人,他和那些热血方刚的鞋匠样,偶尔放纵下,从中体会生活的五彩缤纷。在1802年10月的天,在欧登塞河上的石磨大桥边,包括汉斯安徒生在内的7个精神抖擞的鞋匠,在彼得胡斯酒馆群殴了热根布彻和拉斯姆斯兄弟。当时,汉斯安徒生并没有临阵脱逃,但在激战开始的时候,他也没有站在最前面。这些情况记载在警察局的调查结果上,这意味着,汉斯安徒生没有因此而受到任何处罚。
尽管生穷困潦倒,很多梦想都破灭,但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父亲依然是个理智的人,而且在自己的生当中,应该是个值得骄傲的人。作为他的儿子,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最喜欢提到的个童年时的故事发生在1810年,他几乎在所有的自传中都会提到这件事,尽管其真实性还值得商榷。当时,汉斯安徒生在特兰克尔城堡准备找份做鞋匠的工作,这里正需要个手艺娴熟的鞋匠,而且定要搬到朗格兰德,住在距离城堡不远座工作生活两用的房子里。这座城堡有自己的花园和牧场。这听起来的确很诱人,为了得到这份工作,汉斯安徒生当然会竭尽全力。为了检验他的水平,对方要求汉斯安徒生为城堡女主人制作双精致的舞鞋。这位来自蒙克穆尔斯特拉德的鞋匠需要用特兰克尔城堡直接提供的丝线,但是必须用自己的皮革做鞋面,于是,这张用做鞋面的皮革也就成了他余生中最重要的工程。最终完工之后,汉斯安徒生小心谨慎地用块手帕把舞鞋包起来,毕恭毕敬地献上自己的作品。身材高挑极为挑剔的女主人亲自接受了这双鞋,但出人意料的是,她居然没有试穿下。相反,她只是轻描淡写地扫了眼,耸了下娇小的鼻子,抱怨汉斯安徒生浪费了如此珍贵的丝线。汉斯安徒生感到自己的尊严受到了伤害,愤怒在胸中燃烧,正如他的儿子在我的童话人生所回忆的那样,汉斯安徒生用颤抖的声音反驳说:“如果你认为浪费了自己的丝线,那么我绝对不吝惜我最宝贵的皮革”于是,他坚决地掏出鞘刀,剥开了鞋面上的丝线,拿着舞鞋径直回家了。
每当汉斯安徒生坐在昏暗的灯光下,捶打潮湿的皮革,让皮革更加柔软的时候,那种声音和节奏总会让他不由自主地陷入到沈思当中。这个时刻,在儿子的眼里,他就像是位魔术师。最形象的时刻莫过于,当黑夜降临的时候,汉斯安徒生总要玩弄个里面有水的大玻璃球,让玻璃球到处滚动,最后放在窗户和蜡烛旁边;这个大玻璃球把依稀的光亮反射到破旧阴暗的屋子里。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可以相信,正是由于这个做鞋匠的父亲,也正是由于有了他的才智和思索,才诱发了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灵感,于1830年在哥本哈根的份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关于旧鞋的思索的文章,其中的很多言辞甚至直接来自于他的父亲。比如,“最好把这双鞋送给位鞋匠,而不是药剂师”,以及“虽然鞋子会变得破旧,但人的心却应该永远是正直的”,这些话都是取自这位富有哲理思想的父亲口中。
自由的鞋匠与自由的思想家2
我们定会这样设想,正是对这位安静理智,但又不喜欢无所事事的父亲的回忆,才形成了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在1847年创作亚哈苏鲁的灵感。在这部戏剧开始的时候,我们首先认识了耶路撒冷穷困的鞋匠亚哈苏鲁。但是,因为他有着天生写书的本领,因此并不缺乏钱财。如作者在剧本中所说的那样,童年时代的亚哈苏鲁,就已经“深深地体会到这些古老传说中的精髓,因此给了自己以忍受生活艰难的勇气和力量”。到了成年之后,他更擅长于“用语言来抚慰他人”。和鞋匠汉斯安徒生样,亚哈苏鲁同样也梦想着在另个遥远的世界里,去追求另个自己,去实现更伟大的人生:
有时我觉得自己比现在更出色,
适合做比做鞋更值得人尊敬的工作。
每当利未人的歌声传到我耳中的时候,
我就会有种冲动,希望能坐在他们中间,
和他们起放声歌唱
但每当我听到那些所谓的学者们告诉我,
我缺少他们的学识,我就会觉得痛苦万分。
从安徒生对自己童年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他的父亲多么希望能和他在起玩耍,起聊天。汉斯安徒生总是会用种无声内敛,但却令人赞叹的教育方式,去引导自己的孩子,而父亲与儿子之间的交流,以及他们在起度过的时光,经常是在默默无语中静静地思考。每当到了星期日,父子俩走在林间的小路上的时候,鞋匠会让儿子随心所欲地去玩耍,去触摸大自然中的切树枝落叶灌木栗子草丛和石头,而父亲则是静静地坐在边,在沈思中注视着儿子的举动。只有两个人坐在起百万\小说的时候,安徒生才能看到父亲的笑容。只有在书中,鞋匠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而每天反反复复的工作,已经让他感到无比的厌烦,不能给他以丝毫的快乐。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在书中写道,他的父亲有着“超人的头脑”。尽管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可以像父亲样,自由地培养读书方面的天分,但现实生活仍然迫使他不得不在12岁的时候,去给鞋匠当名学徒。18世纪末期,制鞋是欧登塞最大的行业之,当时全城几乎有近80家制鞋店,这几乎是水果店和裁缝店的两倍,是木匠的3倍。只有手套行业可以与之相媲美,手套让欧登塞在整个欧洲闻名遐迩,因此,手套制造业几乎形成了个庞大的组织。当然,在那个时候,欧登塞的酿酒厂也是不计其数,几乎每个喝酒的男人都会自酿自用。而对于被父亲强迫做鞋匠学徒,去做这种任何个人都能学会的“钉鞋掌”的活计,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直倍感痛苦。至于父亲没有答应送他去拉丁学校这件事情,他更是耿耿于怀,他直不能原谅自己的父亲。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在文章中回忆说,曾经有天,城里个在拉丁学校读书的孩子到家里做客,这座学校就位于蒙克穆尔斯特拉德的郊区。这个学生想在安徒生这里订做双靴子,在等待的时候,他把自己的书拿出来,开始向鞋匠和他好奇的儿子炫耀。他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股儿脑地讲给他们。而后,汉斯安徒生凝视着自己的儿子,有好长段时间,然后亲吻了下孩子说:“这本是我应该走的道路”
毫无疑问,对自己人生的极度失望,正是汉斯安徒生从开始就坚持自己去教育儿子的原因,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儿子有朝日圆了自己曾经的梦想。在小安徒生六七岁之前,他直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成果感到自豪,他觉得已经成功地把自己的才智传递给儿子,两个人在精神和智力上脉相承而这些东西则是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母亲所匮乏的。这种深刻的关系几乎延续了青少年最重要的段时期,也是儿子培养个性的时期。但到了1812年,切都戛然而止,那年他父亲参加了拿破仑领导的军队,直到1814年才退伍回家,这时的汉斯安徒生不仅让自己的所有理想归于破灭,而且疲惫不堪。而在此之前,他直希望能给儿子留下个毕生进取的形象,在欧登塞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从热情洋溢的第三段中窥见斑,安徒生于1875年去世的5个月之前创作了这首诗:
我穿着木底鞋奔跑,
跑到贫民学校,
但我的前面就是整个世界,
仿佛我穿着伯爵的衣服
不,我不是个穷孩子,
我的爸爸也不是。
他给我讲过童话故事,
我自己也成了个讲故事的人。
汉斯安徒生不仅擅长音乐,而且心灵手巧。1808年到1812年期间,他参加了欧登塞民兵第三连,他在那里担任鼓手,同时还负责长笛吹奏,除此之外,这位鞋匠还会写诗和剪纸。他尤其擅长抒情诗,这种小诗词可以看成是今天情诗的起源。1800年左右,这类抒情诗在丹麦的贵族大城市和农民之间都极为流行。其形式可以是朋友之间的玩笑,或是求婚者情人之间的信件,其间再夹带上点小礼物。信件的语句非常甜美,富有韵律,然后在信中附上些精心设计的剪纸画片,或是在闪光的纸上题写几句甜言蜜语。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汉斯安徒生就喜欢用刀木板锤子和斧子之类的工具削木头,因此,他不仅有着艺术的天分,也不缺少木匠的手艺,于是,给儿子做几件象样的玩具还算是得心应手,而父亲用线绳在模型上比划的情景,自然也是儿子不会放过的事情。父亲为小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制作了各种各样可以点头的玩具,还有所有的木偶,只要加上发条,就可以不停地跳舞。
小说上传分享
自由的鞋匠与自由的思想家3
也许是受到了鲁索的启发,汉斯安徒生把这种启迪式的教育方式蕴藏到这些富有想象力具有启蒙意义的小物品中,他不仅用这种方式教育着自己的孩子,而且直到成年之后,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甚至还句不忘地牢记着父亲的教诲。在安徒生的很多文章中,都可以看到父亲对这种教育方式的贪婪。比如,他在回忆1847年之后在德国的生活经历时,安徒生写道:“父亲总是让我凡事定要有自己的思路;我占有了他全部的爱,他生活的切都是为了我。”在记载1832年那段时间的回忆里,27岁的安徒生谈到了父亲经常重复的句话:“我永远也不会被迫去做某件事;即使有人认为我毫无道理,我也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
对于人的本质这问题,汉斯安徒生的观点相对较为进化,也很时尚。他所倡导的这种以“自然”和“意愿”为核心的观点,来源于法国大革命,以及当时社会所推崇的以个人自由和全面发展为主题的启蒙运动。尽管这些思想早在18世纪末期就已经传入丹麦,但当时还没有得到众多底层阶级人民的广泛认同。在这个意义上,这位默默无闻的鞋匠与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生中同样具有父亲地位的伟人乔纳斯科林以及奥斯特有着不谋而合的地方。和后两者样,贫苦的鞋匠同样也坚信:新鲜的空气宽松得体的衣服和良好的卫生,以及培养和坚持自己的本性,都将会让自己的孩子受益无穷。在安徒生的很多作品中,这种倡导个性的教育观念深深地印刻在通情达理的父亲同时又是启蒙老师的身上。例如,在戏剧拉斯穆森先生中,我们会突然听到法官大声喊道:“万能的天主经常告诫,让人类去主宰自己吧”汉斯安徒生对这句话的诠释应该是再完美不过了。
.b2.
古怪父子1
在安徒生童年,影响最大具有中心地位的本小说名为无可置疑的怪异,由德国作家奥古斯特拉封丹写于1799年。这本书在1802年时被翻译成了英语和丹麦语。书以译者的段话开头:“阅读,评判并加以利用”而我们的鞋匠安徒生在1805到1816年期间定是把这句话铭记在心了。安徒生在自己儿子身上付诸实践的育儿原则就是源自拉封丹的小说。这本书是关于富可敌国和容易冲动的路德维格伯查德以及在他精心的培养计划下成长起来的路德维格约翰的故事。在这本小说里,这种精确的教育方式是根据种合理准确的“教育方案”来执行的。而这个所谓的“教育方案”是建立于这位父亲在漫长的环球旅行中得到的经验之上的例如,“人类无论置身于何处终究还是人类。”援引于让雅克鲁索关于儿童的自由意志的观点。这句话体现在小说中就是路德维格约翰在婴儿时代不带尿布,也不穿任何紧身的衣服。这个孩子生命中的最初5年除了玩耍还是玩耍穿着宽松肥大的衣服,赤着脚这个孩子所经历的就如那句箴言所说的:“不需要母亲,先爬后走。”这种将母亲排除在外的教育实践使得孩子的教育完全限定在父子之间。伯查德怀抱着他刚出生的儿子解释说:“我将要教会他如何享受快乐”
可以想象,安徒生的父亲也正是这样在他早期的生活中实践的,并且将他的理想灌输给了汉斯克里斯蒂安。因此不难想到,汉斯安徒生在这种目的性很强的教育方式之下,有意孤立他的孩子并且增强这个内向的孩子的孤独。汉斯安徒生的教育方式并不是出于想让他的古怪的儿子适应那个时代或是社会的目的。据说,他的个人发展和想象力没有受到任何的限制,他古怪和敏感的性格也没有受到任何的纠正。而这种古怪的性格在他的童年时代就已经在欧登塞引起了关注。汉斯克里斯蒂安的父母允许他不停地玩花玩草,摆弄剧院的椅子,甚至是穿着戏服的木偶。他可以不受拘束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去背诵跳舞玩耍画画写作缝纫剪纸。
同别的孩子玩耍在安徒生的童年时代又是另外回事了。只要不是大群孩子起,他通常会跟女孩子起玩,而很少同男孩子玩耍。这事实反复出现在作者童年自传中。在他的第部抒情诗集中,也就是1822年他的第本书,17岁的安徒生这样描述自己:“个在玩耍的9岁男孩毫不理会生龙活虎的男孩子却个人静静编制花环。”25年后,类似的描述又出现在我的真实人生中,他说道:“我几乎不跟其它的男孩子玩耍,即便是在学校,我也不参加他们的游戏,而是在屋里待着。”在1855年我的童话人生中,描绘了令他难以忍受的学校生活。当时他被迫跟男孩子们面对面地待在起。“我很害怕那些嘲笑我的穷孩子。”他的与众不同使得这种恐惧感变得可以理解。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这又是种矛盾。因为无论是在当时,甚至是他的生当中,安徒生都喜欢个人站在舞台上为别人表演。剧院融入了他的血液,给了他勇气去思考和行动。我们可以通过汉斯克里斯蒂安的些轶事考证这点:瘦瘦高高的他曾经举着个从肉店捡来的巨大牛头在欧登塞的大街上狂奔。“你想看看两个斯吉林铜币能换来的新鲜玩艺儿吗”他对遇到的每个人都这样说。他用围巾的角包住牛头的大部分。当得到的答案是“想”,这个人在付过两个斯吉林铜币之后就可以看看这头牛的面目了。
在他生的早期,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就已经意识到了自己与别人格格不入。在他的自传和早些谈到的他的第本书,自传草稿年轻的尝试中就可以找到这种证据。安徒生在其中把自己描述成为个欧登塞岸边的男孩子。他孤独地坐在那里,编织作家的头冠,将芦苇做的船放在生命之河中扬帆起航,而别的男孩子在旁爬树,打闹,粗野地玩耍。在他1832年的自传中,安徒生解释和说明小汉斯克里斯蒂安为什么要次又次地回避大多数玩耍的男孩子。他并不是出于恐惧,只是因为他觉得他无法融入男孩子们的游戏中那些暴力和男子气十足的行为。年轻的安徒生在1825年给乔纳斯科林的信中重复着这情节,他想要以他20岁生日的机会,让他的赞助人多了解自己些。他着重描述了儿时由于性别和等级而感到孤立:“我从来不同其它男孩子起玩;我直是独自人。”在他的1832年的自传中,安徒生再次指出,他这个孤立于群体之外的男孩子却直快乐地孤独着,并且从未想要跟其它的男孩子起玩:
“我只觉得同其它小女孩起玩有意思;我还记得那个漂亮的8岁小女孩。她吻了我,说愿意做我的情人。虽然我并没有回吻她,但是除了她以外,我没有让任何人吻过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古怪父子2
这种通过我们的这位鞋匠的教育方式所激发出来的古怪,早在安徒生青春期的时候就已经被他所察觉。他的父亲去世后,他变得更加的脆弱和孤独。我们通过安徒生的回忆录中的暗示可以推测到成年的安徒生所受到的种种羞辱。而在他的青少年时期,他确凿无疑受到了此种待遇。我们可以从他的自传中发现这点。虽然关于这部分的描述并不多,但却十分生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男孩子由于过人的天分和古怪的外貌而经历的痛苦和捉弄。比如有次,在欧登塞的个针织品作坊里,他应当同那里的年轻人们起工作,但这个男孩子很快就表现出来他的“温文尔雅”。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成年之后描写道,自己“根本就无法同那些粗野的孩子们打成片”。几天之后,事情就变得更加糟糕。他被怂恿在那些粗鲁的工人面前唱歌。他很愉快地表演,并且还背诵了霍尔伯格的诗句。之后工人们唱起了他们自己粗俗的小调,结果安徒生先是羞红了脸,继而啜泣起来:
“开始他们嘲笑我,说我像个女孩,然后他们就开始了种很下流的娱乐活动,于是我哭着请求母亲不要让我再待在那里了。”
在他的3部自传中,成年的安徒生以简明扼要的语言描述这种“下流”的娱乐活动的内容,以及当他还是个害羞而又敏感的男孩子时,几次被迫脱掉衣服接受所谓的性别检查。
在他的回忆录中,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母亲也十分喜欢拉封丹的古怪的人,而不是路德维格霍尔伯格的故事,并且更喜欢听这本小说被大声地诵读。她总是觉得看霍尔伯格的喜剧是种折磨。“看这种东西怎么能笑得出来呢”安妮玛丽安德斯达特有次问她的丈夫。而她br >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