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31部分阅读

作品:霸蜀|作者:作者不祥|分类:其他小说|更新:2025-06-19 02:15:29|下载:霸蜀TXT下载
  间有阴谋,国与国之间更多的是权谋,实力都是明摆着的,计谋可以一时抢占先机,却不可能一直掌握先机,最后较量的还是硬实力和双方处理危机的智慧。(未完待续)

  第213章 堂堂之阵

  上邽城西,蜀军正在井然有序的出营列阵,平静得每天日常做的那样,每天早上起来,吃饭,出营,列阵,攻城,然后扔下一地的狼藉,收敛尸骨,回营。

  即使张郃已经到了咫尺之遥,他们依然如此,看不出有太多的异常。

  五千步卒,在上邽城西门外列阵,他们将一辆辆辎重大车推到阵前,卸下车轮,以巨大的车厢作为掩体。两个车厢之间,用铁链连接起来,连成一体,可以阻挡战马的冲击。

  在辎重车的后面是一辆辆的连弩车。这些连弩车外面都罩着铁皮,两侧有两个巨大的轮子,看起来像是倒置的车轮。可是郭淮知道,那些是上弦用的转轮。这些连弩车射程不同,远的三百步,近的百十步,间隔摆放,射击的速度非常惊人。到目前为止,郭淮还没有搞清楚他们是怎么供箭的,这么快的射速,消耗的箭枝数量巨大,如果临时靠人一根根的摆放,根本来不及。

  在连弩车的后面,安放着一架架高大的霹雳车,每架霹雳车相隔十步,由五个士卒负责。一个操砲手,两个上弹手,两个操轮手,配合默契,有条不紊。每架霹雳车的后面,都有两辆运送石弹的大车,轮流往复,及时的供应石弹和装满了油的陶罐。

  这么多天的攻击,让郭淮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些连弩车和霹雳车,相比于这两大利器的杀伤力,蜀汉军的登城显然一点意思也没有。在石弹的打击下,上邽城在经历了两个多月的攻击后,已经破烂不堪,似乎随时都能倒塌。

  天水太守马遵看着列阵的蜀军,脸皮不禁一阵阵的抽搐。每天的城池攻防战已经让他疲倦不堪,夜不能寐,眼圈每天都是黑黑的。

  “使君,逆蜀又要攻城啦。”马遵有气无力的说道,不知道是提醒郭淮,还是告诉自己这个每天都会发生的事。

  郭淮背着手,摇了摇头:“不会。他们今天不会攻城。”

  马遵愣了一下:“不会攻城?”他想了想,又高兴起来,用力的一拍手:“对了,张将军已经到了显亲,他们要撤了。可是……”他指指城外,张了张嘴巴,觉得有些想不通,蜀军这哪里要撤退的样子,他们分明还是要攻城嘛。

  “他们不是攻城,也不是撤退,他们是要防止我们趁机出城。”郭淮苦笑一声,轻声叹息。

  上邽城三面临水,出口只有西面,北面是渭水,南面是源自邽山的弁川水,在城东注入渭水。以前由上邽东下关中,要么西行再向北渡过渭水,取道陇山,要么由渭水东行,乘船直入段谷。诸葛亮围城百日,大大小小的船都被他搜走了,水路无法通行,他们要想走,只有向西。

  诸葛亮把城西守住,上邽城就是一个瓮中之鳖。张郃是来了,可是他要想出城与张郃合击诸葛亮,就必须先面对诸葛亮布下的这道阵。

  所以他说,诸葛亮今天不是攻城,而是以守代攻,把他看死在城里。不用说,今天他的主力肯定会以防备张郃为主。打败了张郃,就是掐灭了他们的最后一线希望,上邽城将不战自溃。

  这个道理大家都懂。按理说,郭淮应该主动出击,配合张郃击败诸葛亮。可是他没有这么做,张郃也没有让他这么做,张郃只是让他守好上邽,待机而动,说十日内必破诸葛亮。郭淮虽然相信张郃的能力,可是他不知道张郃将如何做到,只能把这句话当成是鼓舞人心的宣传,通告全城。

  全城的将士和百姓都很兴奋,可是他们这些高级官员对城里的情况非常熟悉,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郭淮在等待机会。既然张郃不用他配合,他也不会主动去冒险。

  正如郭淮所料,蜀军除了布下辎重车、连弩车和霹雳车的阻击阵形外,那些巨大的攻城车没有推到阵前来,云梯车也没有出现,高大的巢车倒是照常出现了。在那些巢车上,可以将上邽城时的城防看得一清二楚。

  看得清楚没关系,到了这一步,大家对对方的招数都心知肚明。

  郭淮在等,诸葛亮也在等。他力排众议,既没有按照大多数的人意见撤退,也没有接受向朗的建议撤入关中,他还留在上邽城下,等张郃来解上邽之围。他不能离开上邽,一旦他撤走,城里的郭淮可能从城里出来,加入张郃的大军,让张郃拥有近万的步卒,张郃也可能进入上邽,利用上邽城内的粮食做短暂的补充,恢复元气。他必须守在上邽城外,隔断他们的接触,让他们谁也帮不上谁。

  然后,他就在上邽城外迎接张郃的进攻。

  除了在上邽城西门安排了一个五千人的阵势监视郭淮之外,他将剩下的四万多主力全部用来对付张郃。这两个多月以来,

  在发现郭淮的破绽之前,他一直没有强行攀附攻城,而是利用强大的攻城器械,持续不断的给上邽施加压力,耐心的一点点的啃。他非常清楚,他手下的这些士卒大多数还是新兵,虽然勇气可嘉,作战能力却还有待提高。他需要用这场战事来磨炼他们。

  围城、练兵两不误,随着百日期限渐渐逼近,这些士卒的技战术有了明显的提高,对战场的恐惧也在慢慢淡去。如果不是张郃突然到来,他将真正发动最猛烈的攻击,迅速瓦解上邽的城防。

  现在张郃来了,他就用这些已经打磨得很锋利的大军先对付张郃,砍掉郭淮的最后一线希望。

  他有数量众多的霹雳车、连弩车,手握迅速成长的四万大军,他以逸待劳,有足够的信心挡住张郃,打败张郃。

  如果张郃敢来。

  与那些惊惶不定的僚属们不同,诸葛亮对自己的实力有着足够的信心,他不担心这四万人的大阵会被张郃的一万精骑突破。他担心的是张郃不来。

  诸葛亮坐在指挥车上,轻轻的闭上了眼睛。他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他能感觉到自己的手指有些发麻。打败张郃,对眼前的战局有多么重要,对他有多么重要,他自己再清楚不过。

  费祎站在诸葛亮的身边,看了一眼诸葛亮轻轻敲击案几的手指,微微的蹙了蹙眉。他刚准备说些什么,远处奔来一骑,骑士在大阵前翻身下马,扔下战马,快步向指挥台走来。

  诸葛亮睁开了眼睛,看向那个骑士的脸,暗自叹了一口气。

  骑士脸上的神情是轻松的。他虽然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可是步履从容,脸上也没有紧张的神色。

  这说明张郃没有来,否则他不会这么轻松。

  “丞相,张郃没有渡水。”骑士快步走到指挥台下,大声对诸葛亮说道,似乎这是一个值得高兴的好消息。

  的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就是个好消息。虽然明知和张郃的决战不可避免,可是让这一天来得迟一点,总是好的。在他们看来,以四万步卒对付一万精骑是个非常冒险的事,战斗从一开始就已经决定了胜负,只有诸葛亮这样的书生,才会自以为是的以为自己能打败张郃。

  “他向哪儿去了?”诸葛亮坐在榻上,一动不动。他坐在指挥台上,声音又不大,骑士当然听不到,费祎立刻走到指挥台边,大声复述了一遍。

  “沿着渭水,向西去了。”骑士大声回答道,想了想,又加了一句:“他在北岸,没有渡水。”

  费祎愣了一下,转过身,走到诸葛亮面前:“丞相,他向西……是何用意?”

  诸葛亮的眼角颤了颤,沉思半响,无动于衷的说道:“向西去,自然是伏击幼常。”

  费祎大吃一惊,立刻明白自己刚才的担心是什么了。诸葛亮在上邽城下立阵,拖住张郃,马谡带领从榆中撤下来的大军包抄张郃的后路,两人合力,将张郃和他的一万援军斩杀于上邽城下、郭淮面前,这是对蜀汉军最有利的结果。以诸葛亮的兵力和军械方面的优势,他足以支撑到马谡的到来。

  可是,张郃没有上当,他没有强攻,转而向西,去迎击马谡了。马谡号称三万,其实只剩下两万多人,包围榆中两个多月,损失至少有四五千人,再长途赶回来,体力疲惫,如果被张郃伏击,那岂不是凶多吉少?

  “丞相,我们……追上去吗?”

  “我们……追得上吗?”诸葛亮反问道。

  费祎张了张嘴,额头沁出了汗珠。他看了一眼诸葛亮,却发现诸葛亮的眼中一点紧张的神情也没有,反而有一些自嘲,不禁把涌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丞相……已经预计到了张郃的这个变化?”

  诸葛亮微微一笑:“张郃名列逆魏五子良将,先主对他都颇为忌惮,如果他径直率军来攻,又如何能有今天的地位。文伟,你放心吧,他的这个变化,早在我和幼常的预料之中。”

  费祎松了一口气,也笑了起来:“那丞相将如何应对?”

  “静观其变。”诸葛亮重新闭上了眼睛,顿了片刻,又叹息一声:“看来这次首功,是幼常的囊中之物了。”

  站在诸葛亮另一侧的姜维嘴角一挑,露出神秘的微笑。

  ————————

  第二更,求保底月票!

  昨天稍微作了个调整,结果在月票榜上的名次就不断下降,今天已经滑到了6o名以后,再不求月票不行了。诸位,新书月票没咱的戏了,分类前六也有些遥不可及,可是分类前1o,总榜前5o,老庄还是要争取的啊。

  求保底月票!

  第216章 事与愿违

  “天佑大魏!”张合抚额长叹。

  田复的脸上沾满了尘土,可是他的眼睛却在发亮,整个人看起来精神到了极点,甚至有些亢奋。

  张合让他去木门附近打探情况,他原本没抱什么希望。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兵家常识,诸葛亮又是一个谨慎的人,他会不注意他的粮道?就凭他那两百多残兵,根本不可能截诸葛亮的粮道。

  更重要的是,张合猜想诸葛亮可能会通过漾水运粮,虽然有他的道理,毕竟只是一个猜想。能想到这一点,并不代表就能抓住诸葛亮的破绽。兵不再役,粮不三载,这个道理诸葛亮肯定也懂。他军粮紧急,再从汉中运粮来,这个没疑问,问题是你能不能在自己断粮之前等到这个机会。如果汉中的粮食在半个月之内不到,张合自己就会断粮。

  可是,机会居然就这样被张合等到了,还没到十天,汉中的粮食就运到了。

  田复不得不说,张合的运气不错,大魏的运气不错。用张合的话说,是天佑大魏。

  看着欣喜不已的的张合,田复相信,张合之前大概也没想到运气会这么好,他只是做了自己所能做的,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然后,他等到了这个机会。

  现在,他只要抓住这个机会,诸葛亮的阵势再严密,再没有破绽,他的败局也已经注定,而张合也将因此而再一次证明自己的能力。

  幸运的是,他田复居然有幸亲历这次大战,有幸在张合帐下听令,并且幸运的担负了这么重要的任务,并且出色的完成了。能够有这样的机会,一切的辛苦都值了。

  “将军。我们出击吗?”

  “当然。”张合恢复了些许平静,大手重重的拍在田复的肩上,用力的按了按:“小子,还能战否?”

  田复放声大笑:“愿唯将军马首是瞻!”

  张合也禁不住笑出声来:“如此,则尽其所有,饱餐一顿,待大破蜀军,就要吃蜀军的粮食了。久闻汉中稻米的味道不错,这次一定要尝一尝。”

  田复和一帮年轻将领们听了。热血,齐声应诺。

  为了尽可能多争取一点时间,这些天除了战马还能足量供应草料以保证体力外,从张合开始,每一个士卒都只能吃一餐。张合非常清楚。诸葛亮在上邽等着他们去攻击,马谡在洛门等着他去攻坚,他们是不会主动追着骑兵求战的,他们大可以放心的在马背上养精神,甚至为了节省马力早早的休息,把马赶到还有草的地方去吃草。

  所以就算蜀军的粮食来得比预期的还要晚天,张合也有可能支撑到那个时候。他最关心的是时刻吸引诸葛亮和马谡的注意力。让他们一直处在紧张之中,不让他们发觉他真正的目的。

  现在,一切都已经准备妥当,就等着张合的凌厉一击了。张合当然要让将士们放开裤腰带。饱餐一顿,养足体力,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好准备。

  吃饱了饭,好好的休息了一夜之后。第二天天色微明时分,张合亲率着一万精骑。义无返顾的向木门猛扑过去。

  ……

  灯光摇曳,诸葛亮伏在案上,目光在上邽、祁山和洛门之间的这一片区域来回逡巡。瘦长的手指在地图上移动,沙沙轻响,如春蚕在努力的啃食桑叶,并用自己的血肉化成美丽的丝绸。他欣长的身体也如蚕一般躬着,像是在用力的向前耕耘,要将一切阻碍掀翻在地。

  姜维、霍弋一左一右,霍弋执笔,静静的等待着诸葛亮的决定。姜维有些拘谨的站在一旁,看着伏案的诸葛亮,眼中有些愧疚。诸葛亮鬓边的那几茎白发,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额外的刺眼。

  诸葛亮的全部心神,都在张合可能的行动上,根本没有注意到两个年轻人的心情。

  他现在很紧张。

  他之所以没有采纳向朗的建议退守陇山,并不是他不知道向朗的建议是个很稳妥的建议,而是他认为向朗的建议虽然稳妥,却失于保守,可能会失去战机。

  张合千里来援,是疲惫之师,不耐久战。只要他坚守十天半月,让张合无机可趁,他就可以大获全胜,一举解决上邽的郭淮,将整个陇右收入囊中。如果退守陇右,张合和郭淮就可以合兵一处,进而收复陇右诸郡,哪怕是暂时的,他们多少也能收刮到一些粮食,以支持更长的时间。

  而他没有那么长的时间,他必须尽快解决陇右的战事,回到成都。

  永安的陈到送来了紧急消息,孙权增兵西境,不仅辅国将军6逊亲自赶到了秭归,他本人也到了江陵,而前锋的潘璋已经抵达边境,有大举入侵的迹象。

  这不是他希望看到的,却也不是意料之外。当初他不愿意出兵关中,就有这方面的担心。

  关中居高临下,拿下了关中,不仅对曹魏有莫大的压力,会激起他们的全力反击,还会给孙权造成压力。蜀汉占领关中,就能进取整个凉州,函谷以西,半个天下都会成为蜀汉的地盘。

  孙权会怎么想?

  三国相争,合两弱抗一强,如果蜀汉天下有其半,那么他就会成为曹睿和孙权共同的敌人。而以蜀汉目前的实力,他根本无法做到两线作战。所以他才退而求其次,谋取陇右,保持与孙权的联盟,逼迫曹魏两线作战,千里奔波,以消弱其实力,再逐步蚕食关中,进而全取天下。

  然而魏延魏霸父子坚执己见,一个硬,一个软,多次进谏。不得已,他只得让他们兵出子午谷,袭取长安。他相信,以他们区区的两万主力,根本守不住

  关中。当他们面对曹魏的猛攻而不支败退时,想必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会再那么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当然了,这样做,魏延肯定会有不小的损失,不过那并不是坏事,用魏延一个人的损失为整个战局争取一个月的时间,还是值得的。

  关中得而复失,陇右却安然入手,面对曹魏,蜀汉却依然是个弱者。三国形势不会有本质的逆转,孙权想必不会过于敏感,到时候他再送孙权一些从凉州得来的战马,联盟关系自然能得以维持。得了实利,却将潜在的危险降到最低。这无疑是最理想的局面。如果魏延受挫以后能吸引教训,不再那么目空一切,从此驯服的听命,结果将变得更加完美。

  然而,事与愿违。

  魏霸坐镇关中,为了守住关中,他居然擅自征兵。在守住了关中的同时,魏家的实力变得更加强大。更让他失望的是,沉稳的老将赵云居然也默许魏霸这么做,而他信任的邓芝也为了一个掌兵的机会纵容魏霸。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帮魏霸守住了关中,在成功的挡住了曹魏的反击时,也引起了孙权的警惕。

  刚刚与曹魏大战一场的孙权移兵西向,也就成了意料之中的事。

  这打乱了他的计划。

  现在。陇右还未攻克,孙权又步步紧逼。他面临着两线作战的危险。与这个危险相比,魏霸父子坐大的危险已经显得不那么迫切。

  魏霸不肯放弃关中,那他就必须尽快解决陇右的战事,然后回到成都,主持大局。他又如何能采纳向朗的建议,退守陇山,静观其变?

  更何况,他的方案虽然没有向朗的建议那么稳妥,却不失为一个好计。自己据守上邽,马谡伏击洛门,就算张合没有中伏,也能据守,让张合无机可趁,只消十天半月,张合无粮自溃,他就可以一举解决陇右的战局。有这么好的机会,他又何必退守陇山,白白的浪费时间?

  然而,战局的发展,再一次出乎了他的意料。

  张合在上邽和洛门之间逡巡不进,既不与郭淮夹击他的主力,也不强攻洛门的马谡,他就这么等着,似乎并不以自己的粮草短缺为忧,这大出诸葛亮的意料。

  原本这也没什么关系,张合等得起,他更等得起。张合很快就会断粮,他的粮草却即将到达大营。

  要比耐心,他比张合更有耐心。

  现在,粮草提前来了,这原本是件好事,却因为有可能被张合劫取而变成了一个危机。

  这个意外,不在他的计划之中,否则他不会只安排五千人护粮。

  虽然不确定张合是不是如他所想,把目标放在了刚刚运到的军粮上,甚至不知道张合是不是知道这批军粮的存在,可是这个念头一涌上心头,他就再也无法抛开。如果失去这批军粮将会导致什么后果,这不用多想,他也能猜得到。

  他现在要考虑的问题是,假如张合这么做,他该怎么应对。

  不错,从漾水到上邽,这条不足二百里的粮道大部分是山路,不适合骑兵奔驰。他也安排了护粮的兵力,可是这五千人要面对张合率领的一万精骑还是远远不够。张合如果这么做,自然是破釜沉舟,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是全军覆没也要断他的粮,逼得他撤军。一万拼命的士卒,远不是五千没有防备的护粮兵所能抵挡的。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如果这些军粮被张合夺了去,占为己有,那才是最可怕的。有了充足的军粮,张合完全可以反过来堵住他撤往汉中的路,不用进攻,据险而守,就能让他不战自溃。

  这批军粮就是生命线,谁夺到了这批军粮,谁就掌握了先机。

  张合在上邽和洛门之间游荡了这么多天,一直没有找到战机,袭击这批军粮,很可能成为胜负手。

  可是,如果预感错了呢?在他的心里,另一个声音不时的响起,虽然微弱,却很顽强。

  到目前为止,张合可能去劫粮还只是他的猜测。如果这个猜测错了,张合根本没有去劫粮,只是在等待战机,比如榆中的郝昭来援,或者在等他们露出破绽,那又怎么办?那他任何企图保护粮道的反应,都会成为张合等待己久的战机。

  那后果将同样可怕。

  ——————————

  如果按对历史人物的态度来分,大部分读者可以归为两个阵营:粉和黑,只有少部分人是比较理性的中立派。

  诸葛亮,也不例外。

  老庄想写一个更接近历史真实的诸葛亮,于是亮粉们以为老庄是亮黑,按捺不住的口诛笔伐,其义愤填膺状,让老庄都有些汗颜。可以想象,接下来也许会有亮黑们以为老庄是亮粉,同样口诛笔伐,各种反对。

  虽然这种现象还没发生,但是老庄预计必然会发生。

  大部分历史读者,都是不太喜欢发书评的,于是老庄的书评区就成了亮粉们讨伐老庄是亮黑的檄文区,其中不乏看着盗版却破口大骂的极品。

  于是今天没有月票,也成了他们的胜利,是老庄反人类的最佳证明。老庄不清楚,难道老庄“黑”诸葛亮是从今天才开始的?要不然,上个月的月票,七月一日的月票怎么解释?

  老庄呼唤更多的声音,呼唤理性的支持,呼唤月票和推荐票来证明那些只是一部分不同的声音而已,远不是全部。

  只有一种声音的世界,是残缺的世界。

  也许有人订阅不多,没有月票,但你们一样可以发出声音,让老庄看到你们的存在,感受到你们的力量!

  第217章 应变

  “丞相……”姜维承受不住这种沉默的压力,嚅嚅的叫了一声。

  诸葛亮慢慢的直起腰,用力的闭起了眼睛。看了一夜的地图,他现在两眼干涩,连视线都有些模糊。

  “伯约,从洛门方向,有没有通往木门的路?”

  姜维心头一惊,盯着诸葛亮的眼睛,这是诸葛亮第二次问这个问题了。他张了张嘴,欲言又止。之前他们曾经偶尔提起过这个问题,当时姜维轻描淡写的说这不可能,要去木门,最好的路就是从上邽向西,再折向南,其他地方的路都不适合大军行动。

  当时诸葛亮没有多问,可是现在他再一次问起,显然是认定张郃有可能去袭击木门。若果真如此,那他姜维就无法推脱责任。

  见姜维有顾虑,诸葛亮苦笑一声:“伯约,你不要有任何担心,我也只是担心,防患于未然。如果确实没有路可走,那当然再好不过。”

  “丞相,也不是没有路,只是那条路……很不好走。”姜维的声音有些干,他走到地图前,先找到洛门的地方,然后在洛门的西南方向点了点:“从这里,沿府谷水道向南,绕过朱圉山,可以赶往木门。不过这条路很远,大约有三百多里,而且有好几个地方很陡峭,骑兵无法通行。”

  诸葛亮看看姜维的脸色,暗自叹息。从姜维的语气,他能猜得出来,这条路也许的确难走,却不是绝对不可行。更重要的是,他们一直认为张郃不会袭击木门,是因为在渭水和漾水间,不仅有连绵不绝的丘陵,还有一条段谷水,没有船只根本无法通行。现在姜维说的这条路,远是远了一点,却正好绕过了段谷水。

  如果张郃要走,肯定会选择这条路。

  诸葛亮脸色灰白,他知道命运已经不在他的手中,而在张郃的手中。

  诸葛亮慢慢的站起身,走到帐外,对着刚刚露出鱼肚白的天空,沉思良久。姜维着急起来,既然认定张郃有可能会袭击木门,那还等什么,立刻安排救援木门才对啊。耽搁的时间越久,越是不利。

  “丞相,如果张郃走那条路去木门,他至少需要三天时间,我们还来得及。”姜维走到诸葛亮的身后:“我们离木门只有两百里,急行军的话,两天就能到,可以抢在他前面。再不济,也可以派人通知护粮的人马加强戒备。”

  诸葛亮轻叹一声:“要想对付一万魏军,我们需要多少人?”

  “一万五千人到两万人足矣。”

  “这么多人行动,能日程百里吗?”诸葛亮转过身,沮丧的看着姜维。“而且,我们这么多兵力调动,能瞒过郭淮的眼睛吗?他如果从城里出来,那怎么办?”

  姜维哑口无言。很显然,他能想到的问题,诸葛亮早就想到了,而诸葛亮想到的,他却没有想到。

  救又救不得,不救又是必死无疑,转眼之间,战局变得对诸葛亮非常不利。

  诸葛亮沉思良久,突然转过身:“伯约,聚将议事,立刻把马岱请来见我。”

  姜维愣了一下,立刻明白了诸葛亮的意思,转身去请。时间不长,马岱匆匆的赶了过来,脸色有些紧张的对诸葛亮行了一礼:“丞相?”

  “季山。”诸葛亮拉着马岱的手走到地图前,马岱有些受宠若惊,诸葛亮可从来没有和哪个部下这么亲近过。就是和他最信任的马谡,在众人面前也操持着上下尊卑。“季山,有一个关系到我蜀国存亡的重任要交给你,你……能做到吗?”

  马岱的脸顿时胀得通红,他虽然没有热血,声音却多少有些颤抖:“丞相有令,万死不辞。”

  “那好,我把营里的骑兵全给你,所有的战马也都给你,你立刻赶往木门。”

  “这……”马岱有些不安的看着诸葛亮。除了马家军,蜀军没有成建制的骑兵,只有各个将领的亲卫有数量有限的战马,再加上备用的战马,全部加起来不到千匹,诸葛亮把这些全交给他,那可是莫大的信任。换句话说,这个任务,也一定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大事。他顿了顿,躬身领命:“喏!”

  “去吧。”诸葛亮抚着马岱的背,将他向门外推去,一边走,一边说道:“当年先帝围刘璋于成都,久攻不下,骠骑将军匹马所至,城中丧胆。今日,你将承继骠骑将军的遗风,挽大厦于将倾,功劳不让骠骑将军。”

  马岱心花怒放,再次躬身拜谢,转过身,大步流星的走了。

  诸葛亮转身回帐,一边走一边吩咐人准备热水和稀饭。他一夜未眠,现在眼睛发涩,脸色估计也好不到哪儿去,如果不用热水好好的洗一下,众将会以为他现在很颓丧。如果不吃点早饭,补充一下面力,说话会中气不足,同样会让别人看出他的虚弱。

  这都是不能让别人看出来的,不管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

  亲卫们服侍诸葛亮多时,早就习惯了诸葛亮一夜不眠之后聚将议事。他们迅速端来了滚烫的热水和布巾,将布巾在热水里浸了之后,拧得半干,递给诸葛亮。诸葛亮接过来,盖在脸上。热气蒸腾,烫得每一个堵塞的毛孔都在欢唱,一夜苦思带来的沉郁也减轻了许多。想到刚刚做出的决策,诸葛亮的心情也变得轻松了一些。

  洗了脸,又吃了两碗热腾腾的粥,诸葛亮的脸色恢复了些许,多了些血色,看起来精神还可以。当与会的众人到齐,诸葛亮从后帐走出,稳步踏进大帐的那一刻,没几个人想到他刚刚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诸葛亮扫视了众人一眼,轻轻的摆了摆手。姜维上前一步,以仓曹掾的身份宣布军粮已到木门,两日内便可到达大营的消息。

  众人不约而同的松了一口气。这是个好消息。两军对峙,有粮心里就不慌。

  “各位将军想必刚才已经知道了一些。”诸葛亮不紧不慢的说道,目光从有些愤愤不平的诸将脸上扫过。“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这些粮草对我军的重要性,我想任何人都很清楚。为了保证这批军粮的安全,我把诸位所属的战马都暂时调拨给了马岱,想必诸位也能理解我的用心。”

  听到“暂时”二字,不少将领都松了一口气。

  “现在护粮的人马在五千之众,加上马岱的两千余骑,已经算得上稳妥。不过,为万全计,我还要再派一万人去接应一下。”诸葛亮顿了顿,点了两个将军的名字:“高详,陈式。”

  高详、陈式连忙出列,抱拳响应。

  “你们领一万人赶往木门,沿途要小心一些。多派斥候,随时把消息送回大营。”

  高详、陈式轰然应诺。

  向朗欲言又止,眉心微皱。廖化见了,起身问道:“丞相,保护粮草安全,关系到我军的安危,这无可非议。可是我军正与魏军对垒,兵力本不充裕,再派一万人前去,若张郃来攻,那又待如何?”

  诸葛亮微微一笑:“元俭,我等张郃来攻,已有数日。他往返于上邽和洛门之间,却不肯进击,其心可见。我派一万人前去护送粮草,一方面是为保证粮草安全,另一方面,却是希望张郃来攻。”

  廖化不解:“丞相这是……示敌以弱?”

  “正是。”诸葛亮点了点头,心里却叹惜一声。他倒不是完全安慰张郃,他这么做,的确有希望张郃来攻击他大营的用意。张郃攻击他的大营,他的担心就多余了。

  廖化不再问了,既然这是诸葛亮的诱敌之计,那他总不能说你肯定不是张郃的对手吧。实际上,他虽然没有诸葛亮那么自信,却也不相信张郃仅凭一万疲惫之师能速胜诸葛亮的主力。毕竟诸葛亮在排步布阵方面的能力还是有目共睹的。

  诸葛亮环视一周,提高了声音。“诸位,张郃进退失据,既不敢战于上邽,又不敢进逼洛门。他远途来袭,粮草不继,用不了数日,便会不战自溃。然,此为我北伐第一战,未竟全功之时,切不可轻忽,以免因小失大。还望诸位精诚团结,众志成城,兴复汉室,不负先帝遗愿。”

  众人起身,轰然应诺。不管对刘备是什么态度,既然诸葛亮把刘备抬出来了,他们当然不敢有任何大意。

  又议了一些事,诸葛亮这才宣布结束。他留下了费祎。

  “文伟,你立刻去一趟江陵。”

  “江陵?”费祎吃了一惊,“孙权到江陵了?”

  “嗯。”在费祎面前,诸葛亮没有硬撑,疲惫之态尽显无遗。他揉着太阳|岤,长叹一声:“我军北伐,一举夺了关中,果然是偌大的功业,不仅曹睿慌了,倾国来攻,就连孙权也坐不住了。汉吴联盟有瓦解之意,我军面临两线作战的危险。你去江陵,把我军的实情相告,让孙权安心,不要被曹睿骗了。”

  费祎头皮发炸,诸葛亮说得很简单,他却听出了其中浓浓的杀意。孙权如果和曹睿联手,那蜀汉可真的是存亡之秋了。怪不得诸葛亮不接受向朗的建议退守陇山,他大概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吧。

  “喏,我马上就动身,一定尽可能拖住孙权。”

  诸葛亮点了点头。他也知道,此时此刻,能不能说动孙权,费祎的责任重大。谁也不敢保证,毕竟孙权也不是个好糊弄的人,他自有他的判断。费祎说尽可能的拖住他,已经是不容易了。

  费祎转身离开,诸葛亮随即又下令传书马谡,让他离开洛门,以强硬姿态主动进攻张郃。只要能把张郃缠住,就算伤亡大一点,也是值得的。

  (未完待续)

  第22o章 动若脱兔

  张合督军急进,用三天时间赶到了木门附近。

  相比于马谡的犹豫,张合很果决。听说前面就是蜀汉军运送粮草的队伍,他立刻下达了攻击的命令。

  相比于蜀汉军内部的矛盾重重,互相质疑,张合的部下没有任何反对声音。这一方面是因为眼前的局势明朗,除了冲上去击溃蜀军,夺下这批粮草,他们没有任何其他可行的计划,另一方面却是因为张合在部下心中有着马谡甚至诸葛亮也无法拥有的崇高声望。

  有他征战四十年的资历摆在那里,有他五子良将的威名摆在那里,任何一个士卒都不会怀疑他的决策会有什么问题。他们只会充满信心,不折不扣的执行他的命令。

  一万精骑,及时赶到这里的主力只有六千多人,可是张合还是毫不犹豫的下达了攻击的命令。

  六千多骑士跨上战马,顺着山谷,如潮水般涌了出去,兴奋的扑向那些正推着一辆辆装满了粮食的独轮车,如同饿急的狼群扑向了美味的羔羊。

  蜀军没有想到魏军会出现在这里,他们甚至不知道张合已经率军赶到了陇右,一直以为陇右就剩下上邽一城,还在丞相主力的包围之中苟延残喘。这段路对他们来说只有艰辛,却没什么危险。突然间看到数以千计的魏军骑着战马冲杀出来,他们没有任何准备,一下子就崩溃了。

  虽然负责运送粮草的将领大声呼喝,希望能指挥着部下进行反击,可是被魏军吓呆了的蜀汉军将士已经慌了神,他们只知道四处奔逃。那些民夫也吓坏了,他们扔下车,扔下粮草。四处逃窜。

  魏军骑士如入无人之境,肆意杀戮,无情的剿灭着那些零星的反抗。

  雄壮的战鼓声在山谷间回响,互相激荡,变得更加雄浑,震人心魄。急促的马蹄声配合着鼓点,沿着山间的小道迅速向前延伸。魏军骑士肮脏而兴奋的脸在马背上起伏,雪亮的刀光闪起,带起一蓬蓬的鲜血。乱了阵脚的蜀军将士慌不择路。只知道往路旁躲避,躲避身后越来越近的马蹄,躲避那些如狼似虎的魏军骑士,躲避他们手中锋利的战刀和沉重的马蹄。

  蜀汉军几乎没来得及做任何反抗,就被魏军占据了绝对优势。在数千奔腾的魏军骑士面前,他们的面前只剩下死亡和投降两个选择。

  “投降——”一个蜀军士卒跪倒在地边,涕泪俱下,大声的求饶。

  “我们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