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76部分阅读

作品:霸蜀|作者:作者不祥|分类:其他小说|更新:2025-06-19 02:15:29|下载:霸蜀TXT下载
  结束。

  曾几何时,孙权一直以为天下三国,曹魏最强,蜀汉最弱,吴国居中间。吴国因为没有成建制骑兵的原因。不能和曹魏争雄于中原,所以只能屈居其中。现在情况忽然一变,蜀汉占领了关中,又夺了大半个江南,已经战天下之半,俨然是三国中最强大的国家,吴国却成了最弱的一个。而且最近的战事更是让人羞愧yu死,从头到尾,整个吴国都被魏霸压得死死的,没有还手之力。

  这比起曹魏关中失守还要让人无法接受。

  蜀汉攻关中。是倾全国之力。吴国失去大片土地,却只是因为魏霸一个人。

  孙权的心里好受才怪。

  在这种情况下,孙登如果敢去打扰孙权才怪。

  孙登躺在东宫的病榻上,昏昏沉沉的。顾谭陪在一旁。不时的叹息一声。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孙登勉强睁开眼睛。看着张承、张休兄弟并肩走了进来。

  张承已经五十岁,多年的军营生涯,让他在儒雅之外多了几分威严。孙登见到他,连忙起身。张承看着他那病恹恹的样子,眉头轻轻的皱了皱。两人见礼完毕,张承说道:“殿下,你病体未愈,不能受凉,还是先到榻上躺下。”

  孙登发烧了几天,浑身无力,刚才起身见礼已经让他难受之极,如果不是多年来的礼仪训练让他不敢放肆失礼,他真不想起来。张承少年成名,与诸葛瑾、步骘等人相好,后来任濡须督,奋威将军,虽然身在军营,却是士林中的魁首,威望非常人可比。像孙登身边的谢景就是张承看中提携起来的。孙登在他面前,不敢有任何失礼之处。

  孙登一边示意给张承上酒,一边问道:“先生怎么赶到武昌来了?”

  张承脸se有些y郁,迟疑了片刻才说道:“我是奉诏而来,大王以长沙兵力不足,调我驻守益阳。”

  孙登吃了一惊:“那濡须怎么办?”

  濡须坞是防备魏军南下的要塞,历来是重兵镇守之地,如果魏军突破濡须坞,很快就能进入长江,直击秣陵。

  “魏军放弃了合肥,主力退到了。”

  孙登恍惚明白了一些。曹魏情况也不妙,只能和东吴媾和,再次将防线后撤,孙权也能将镇守濡须的张承调到长沙前线来了。临贺一战,6逊jg锐尽失,现在只剩下三千多部曲,士气低迷,又在战略上和孙权有分歧,已经不适合再在荆州了。益阳原本由左将军诸葛瑾镇守,周胤等人辅助,现在周胤被贬,诸葛瑾显然又不是一个善战的将军,当然要换人。张承是张昭之子,是江淮系,和步骘、诸葛瑾等人又交好,由他来负责战事,孙权应该是最放心的。

  “那先生要受累了。”

  “为国为家,这都是臣应该做的。”张承不假思索的答道:“愿与殿下共勉。”

  孙登有些疑惑的看着张承。坐在张承身边的张休咳嗽了一声:“殿下,大王为了能让殿下了解战事,有意派殿下去益阳督战。他曾经就此事咨询过家父,家父虽然有些不同意见,却也觉得大王的考虑有道理。殿下身荷天下之重,不仅应该学习治国之道,还应该了解一些攻战之事。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

  孙登愕然,他瞪着张休的眼睛,半晌没有说话。他从张休的话中听出了潜台词。首先,父王对他现在的能力不满意,要把他送到前线去锻炼;其次,为了这件事,张昭有反对意见,但是他无法违抗孙权的压力。张昭是什么人,孙登非常清楚,他和父王之间的矛盾大概不是分歧那么简单,说不定就是一场剧烈的冲突。而这一些,他一无所知,还要由张承兄弟来转告自己。

  他的太芓宫和父王所在的大殿不过百步之遥,可是他和父王之间却隔着一道深不可见的鸿沟。

  ……

  宛城。

   风吹拂大地,虽然还有些寒意,却已经不像冬天那样刺骨。曹睿穿着一身短衫。赤着脚,走下了田,扶起了那架单牛拉动的犁。

  汉代常用的犁是两头牛拉动的犁,由两到三个人进行配合,力量很大,效率还算可以。可是现在,三国征战僵持不下,已经到了考验双方后勤补给能力的地步,重农已经是能否维系王朝命运的重中之重。在这种情况下,曹睿花了大量的力量侦探蜀汉的情报,其中农具的改进几乎和武器的改进一样用心。

  曹睿现在知道,作为机械方面的天才,魏霸在农具上的才华和在军械上的才华一样惊人。他发明的铁臿和铁犁给汉中带来了生产力的翻倍提升。正是因为汉中的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诸葛亮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再次出兵,也正是因为这些新式农具在整个蜀汉国内的大面积推广,蜀汉的粮食产量才能支撑大军两线作战。否则,就算魏霸拿下交州,粮食总量也无法供应如此数量的大军长时间的征战。

  好在农具不像武器,只要花点心思。就能把技术偷来。再加上在马钧这样不输于魏霸的机械天才,魏国的农具改进也在曹睿的推行下迅速展开。大战多年后,人口的严重缺乏使新技术的优势凸显出来,即使是战事紧张。曹睿依然抽调出数量可观的铁来打造新式农具,自己还亲自下田扶犁,以示重农之意。

  扶犁、藉田,这些事他以前都做过。不过这次不再是象征xg的。为了能和蜀汉争霸天下,曹睿的心理和孙权一样。不能比魏霸差,只能做得比魏霸更好。不过,孙权自己不肯下地,还有儿子代替,可是曹睿却没有儿子能做这些,他只有亲自下地。

  脚一接触到地面,曹睿就打了个寒颤,更觉得脚板底刺疼。他从小到大,还没有光着脚踩过这样的地面呢。虽然之前在宫里已经适应了一下冷热,可是宫里的地是平的,哪有现在的地这么硌脚。

  “陛下,不如由臣来代劳。”陈王曹植上前一步,恳切的说道。

  “王叔,以后有劳王叔的地方还多着呢,这点小事,还是由朕自己来。”曹睿轻轻的推开曹植的手,笑道:“王叔比朕还长十多岁,王叔能当得,朕就当不得?”

  曹植这才知道自己说错话了,连忙退在一旁,低着头,再也不敢多说一句。他好容易才有机会来到皇帝身边,也许还有机会亲临前线,如果这时候再触犯了皇帝的忌惮,那可太不值了。

  曹睿看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曹植,既有些得意,又有些不安。从来张扬无忌的曹植变得如此深沉内敛,不知是国家之福,还是国家之祸。大将军曹真在潼关作战,因为身体不好的缘故,不能亲临前线,而且病体沉重,随时都有可能病死,曹睿想来想去,只能起用这位王叔。

  事急从权,他不知道自己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抑或是对错参半。他很清楚,曹植到潼关,不仅可以代替曹真,而且可以缓解曹魏宗室与皇室之间的紧张气氛,发挥出曹氏宗亲的力量。可是让曹植这样一个当年险些把父皇的太子之位夺走的强劲对手掌兵,稍有不慎,可能就是自掘坟墓。

  是以,曹睿才不得不小心从事,无时不刻的不在考验曹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年近四十,经历了十年监禁的曹植锋芒尽敛,不再是那个书生意气的年轻人,可是他这样的改变并没有让曹睿放心,反而让他更加担心起来。

  曹睿扶着犁,挥起手中的鞭子,鞭子炸响,强壮的耕牛往前迈出了脚步,铁犁一动,曹睿一下子没扶稳,脚下一个趔趄,险些一跤扑倒在田里。他连忙迈出一步,却迈得大了些,脚踢在了铁犁上,顿时皮开肉绽,血流如注。

  大臣们大惊失se,连忙拥了上去。曹睿的脸se有些白,神情却很平静。他四顾一看,目光落在曹植的脸上,淡淡的笑道:“慌什么慌,王叔,有劳你帮朕包扎一下,包得厚实一些,正好可以当鞋穿。快点,朕还要接着犁田呢。”

  曹植犹豫了一下,脱下自己的外袍,跪倒在地里,将曹睿的脚抱在怀里,小心翼翼的将曹睿受伤的脚包了起来。

  ps: 这是今天的第三更,提前送到,求月票!

  ps:因为要搞什么移动首发,所以明天的零点章节会延迟到上午,喜欢零点等待的就不用等了,早点休息起来,起来再看也是一样的。_

  正文 第596章 蛰伏与张扬

  武关。

  彭小玉坐在大帐里,细心的补缀着一件破损的战袍。

  战袍是她的兄长彭珩的。

  她逃到宛城之后不久,彭珩就由细作营头领转为了司马师的亲卫营校尉,级别有所提高,但是再也接触不到那些机密事件了,而且必须亲临一线厮杀。他随司马懿父子攻打上洛,几次担任敢死队,身边那些忠于他的高手已经死得七七八八,就连他本人也受了伤。彭小玉正在缝的这件战袍,就足以说明他离死亡有多近。

  尽管如此,彭珩却不敢有任何怨言。他非常清楚,要想带着妹妹一起逃走是不切实际的,而如果他一个人逃走,彭小玉的下场必然很凄惨。可是让彭小玉逃走,彭小玉又坚决不肯,没办法,两兄妹只好在这里苦熬,直到哪一天他战死沙场。

  “小玉,别犟了,自己先走。”彭珩看着已经成了黑se的屋顶,轻声说道:“你走了,我才能放心的走。”

  “有意思吗?”彭小玉用牙齿咬断了线头,麻利的将衣服盖在彭珩身上:“别说我一个人出不去,就算我出得去,只要那些人半天看不到我,你的首级就会挂在城墙上。”

  “可是……这样下去,我的首级还不知道会落在哪条沟里。”

  “不许瞎说。”彭小玉不由分说的打断了彭珩的话:“想吃点什么,我帮你做。”

  “小玉!”彭珩伸手拉住了彭小玉的手,焦急的说道:“小玉,你听兄长一句劝好不好?赶紧走,去零陵,不要和我一起死在这里。陈王入朝,陛下明显是对司马父子有疑心,他们为了自证清白,所有可能暴露的死士都要清洗掉。我这样的人更不可能留着,你留在这里,只会让我担心。”

  对曹植入朝可能带来的影响,彭氏兄妹早就讨论过很多次了,此刻彭小玉瞥了彭珩一眼:“你如果死了,我就能安心?”

  “你走了,我就机会逃。”

  “你当我是三岁孩子?”彭小玉坐了回来,托着腮,想了想:“要不我和少主的人联系一下,我们一起逃到房陵去?风少主在房陵,只要进入房陵,我们就安全了。”

  “不立一个大功,我不能离开。”彭珩抬起手,抚摸着彭小玉脸上的那块青斑。“小玉,你长得不好看,我们彭家又不能和关家、夏侯家相提并论,如果不给你准备点有份量的嫁妆,进了魏家门,你哪有好ri子过。”

  “兄长……”彭小玉脸一红,刚要嗔兄长两句,鼻子却不由自主的一酸,泪珠儿就滚了下来。

  “咳咳!”外面响起一声响亮的咳嗽,彭小玉一惊,连忙擦了擦眼泪,起身站到帐门口。帐门一掀,司马师缓步走了进来,看看彭氏兄妹,笑了一声:“玄玉,这是怎么了,令妹怎么哭了?”

  “没什么,一时想起父母,有些伤心罢了。”彭珩坚持着坐了起来,要下地行礼。司马师轻轻的按住了他,“玄玉,你有伤在身,就不要起来了。躺好,我有事要和你说。”

  彭珩恭敬的说道:“将军尽管吩咐。”

  “诸葛亮在关中,又把心腹蒋琬调到了零陵,成都现在成了李严的天下。我们觉得这有些不正常,却又不清楚个中端倪,想让你回一趟成都,打探一下情况。究竟是李严和诸葛亮达成了什么妥协,还是李严抓住了机会,要想争权。如果是后者,那当然是好事。如果是前者,我们也要从中做点手脚。蜀汉现在国势ri强,如果不在他们内部搞点纷争出来,我怕我们是坚持不了太久。”

  司马师开门见山的说出了自己的来意,彭珩一时倒有些搞不清他是真是假,也不知道如何回答他,只能沉默着。司马师也不着急,打量了一下四周,叹了一口气:“最近军务繁忙,我有些力不从心,各种物资集中供应潼关战场,我也是捉襟见肘,你这里这么差,我实在过意不去。玄玉,你放心,你走之后,我会给你妹妹安排一个好些的住处,也不会让她受委屈。”

  司马师交待完了任务,转身走了。彭氏兄妹面面相觑。这下子,彭小玉是肯定跑不掉了。

  “你呀……”彭珩沮丧的长叹一声。

  “没事。”彭小玉反而平静下来:“至少你不用死在阵前了。兄长,你放心的去成都吧,看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少主和李严走得近,我总觉得不是好事。如果有机会,你问问少主是怎么看这件事的。”

  “那你怎么办?”

  “司马师不会杀我的。”彭小玉嫣然一笑:“他要想杀我,就不会等到今天。”她出了一会儿神,笑道:“少主抢了夏侯姑娘,他的心里有根刺,拔不掉呢。这是好事,以后再和少主对阵,这就是他的破绽。”

  ……

  司马师回到中军帐,司马懿背着手来回踱着步,司马昭拱着手站在一旁。见司马师走进来,司马懿目光一扫:“安排好了?”

  “已经安排好了。”

  司马懿没有再问,他非常清楚司马师做事谨慎,既然说是安排好了,就不会有差错。可是事涉魏霸,他还是皱了皱眉:“这事不能出差错。我们父子现在处境困难,不能因为这个女子出问题。”

  司马师用力的点点头。“父亲放心,万无一失。”他想了想,又道:“父亲也不必太担心了。陛下虽然起用陈王,可是他未必就能信任陈王,如果陈王立了战功,也未必就是好事,若是败了,那当然更不用心,陛下只能把父亲当成心腹了。”

  “振威将军身体如何?”

  “很不好。”司马师摇摇头,脸se有些不太好看。夏侯徽被劫之后,司马懿就为他物se夫人,结果振威将军吴质主动示好,将女儿嫁给了他。吴质与司马懿同为文帝四友之一,不过吴质品xg恶劣,人缘极差,和注重名声的司马家并不相投。他们父子之间谈到吴质时都不带私人感情,直接称之为振威将军。司马师对夫人吴氏也没什么感情,对司马懿接受这门婚姻也不太理解。

  “吴质麾下有不少jg锐,你想想办法,要一些人过来做部曲。”司马懿平静的说道:“魏霸在荆南、交州积屯粮草,用不了多少,我们就会重新对阵。到了那时候,我们唯一能够占优势的就是骑兵,不能不提前做些准备。”

  “喏。”司马师看看司马昭,试探的问道:“陈王去潼关了?”

  “是的,所以我不想打了,请旨后撤到新野,随时准备接应襄阳。房陵最近有动静,我已经报与陛下,陛下也同意了。”

  司马师眉头微蹙:“陛下仅仅是同意而已?”

  “当然也不是,他让我抽调一部分人交给陈王,支援潼关。”司马懿忽然轻轻的叹了一口气:“靳东流害我不浅。”

  司马师听到这个名字,神情一暗。如今靳东流和王双已经是魏霸麾下的两员重将,王双也就罢了,他原本就是夏侯尚的部下,靳东流却是司马懿一手提拔起来的,他成了魏霸的心腹,实在让司马懿面上无光,再加上陈王曹植这件事对司马懿打击甚大,他现在有些心灰意冷,对招揽人才的心思都有些淡了。

  这是让司马师最担心的事。一时受到压制,这可以理解,可是如果失去了战斗的yu望,那就彻底输了。可是他又不知道怎么劝司马懿,曹植三十八,曹睿二十五,司马懿却已经五十一了。人过五十,就开始走下坡路,要和正当英年的曹氏叔侄较量,难免会让人心生畏难情绪。

  也许,趁着这个机会退下来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就连司马师都有这样的想法,只是他很不甘心罢了。他当然也清楚,父亲也不甘心,要不然他不会让他通过吴氏向吴质讨要部曲来积攒力量,准备反击。

  以守为攻,以退为进,向来就是司马懿保命的绝技。当此之时,唯有蛰伏而已。

  ……

  司马懿准备蛰伏的时候,李严却意气风发。

  法邈从零陵回来,带来了魏霸的答复。魏霸虽然没有明确表态要投靠他,可是魏霸再次重申了要全力支持他的工作,又同意把从交州运来的粮草交给他全权处理,并且留下了张表和杨戏这样的益州人,其实态度已经很明白。

  官场上,没有人会把话说得那么清楚,毕竟李严也不敢奢望把魏霸收入麾下。他和魏霸的关系更多是的合作的关系,而不可能是上下统属的关系。要是魏霸明确表态,李严反而不敢相信了。

  李严随即下令,以运粮船经过襄阳境内有可能被魏军打劫为理由,进入长江后,转而溯江上行,至西陵转6路运输,入安桥塞,一路转到房陵。

  这个路线看起来没什么大的区别,实际上却大有文章。由水路经襄阳改成由6路经房陵后,安全系数是增加了,可是途中的消耗同样大大增加。而且粮食到了房陵后,孟达没有立即起运关中,而是大量截留,留作己用。

  随后,孟达拿着李严的命令找到了吴懿,要求吴懿下令出兵襄阳,威胁在宛城的曹睿,牵制魏军的兵力,减轻关中的压力。孟达手里有李严的命令,身后有急yu立功的将士们,又有充足的粮草和军械,看起来简直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吴懿想不出有什么好的借口拒绝。

  于是吴懿病了,一病不起,人事不知,兵权也就自然的交给了孟达。孟达重兵在手,不顾监军宗预的强烈反对,下令出兵襄阳,同时回复李严。

  李严得到消息,微微一笑,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襄阳有战事,需要大量的粮草,在魏霸运到更多的粮草之前,可能没有粮草支援关中了。丞相,你可要耐心点,坚持住……

  正文 第597章 以静制动

  建兴九年三月,关中,汧县。

   风吹绿了关中,去年的那一场大雪化作涓涓细流,滋润着关中大地。汧水在六盘山下发源,一路向南,溉灌着两岸的万顷良田。

  关中的水利基础原本就不错,要不然也不会成为6海,八百里秦川曾经是大秦帝国征战天下的粮仓,经过西汉两百多年的发展,关中的地利更是被发挥到极致。物极必反,王莽篡汉,引发天下大乱,关中也成了重灾区,从那以后,关中就再也没有恢复当年的繁华,那些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水利设施也在时光的流逝中慢慢的坍塌,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那场大雪之后,诸葛亮就已经意识到这场战事不会很快结束,长期的对峙需要充足的粮食作为后盾,所以他立刻把重心放在了屯田上。天气尚未回暖,他就四处视察水利情况,准备屯田的相关事宜。

  当初魏霸占据关中,曾经上报了关中三郡的太守人选,但是诸葛亮只同意了一个,就是由赵素出任京兆太守,冯翊和扶风两郡的太守一直没有任命。马谡到关中来,原本是准备担任扶风太守的,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改任镇北大将军府长史,兼领了冯翊太守,扶风太守还是空着。

  现在诸葛亮有意在扶风屯田,当然不能再让扶风太守缺任,于是任命廖化为扶风太守,主持屯田事务,并调任马遵为郡功曹。

  马遵是扶风马家的人,曾经做过天水太守,就是他把姜维等人关在门外,逼得姜维进退无路,只好投降了诸葛亮。后来马遵在上邽被俘,他是扶风人。当然就顺理成章的投降了。不过他投降之后,一直没有受到重用,直到现在,诸葛亮让他担任郡功曹,才算是重新走上了仕途。

  郡功曹负责人事,是一个实际权利很大的职位,与主簿、主记并称三长吏,太府出行的时候,功曹是有资格独坐一车前导的。诸葛亮让马遵做这样的要职。是对扶风马家的示好,而他没有任命曾经跟着魏霸征战武关道的马cao,也让马家能够接受了。

  毕竟马cao太年轻了,又是一个武人,做功曹不太合适。

  这样一来。扶风马家平静的接受了诸葛亮的示好,作为交换条件,他们接受了马承作为扶风马家新家主的建议。马承是马超到了成都之后才生的,可以说是马超唯一的继承人,今年才十三岁,却有爵位在身,这是非常罕见的。也足可见马超当时在蜀汉的身份特殊。对于扶风马家而言,由一个有爵位的君侯作家主,也是颇有面子的事情。

  何况有消息传来,丞相有意让马承的姊姊马文姗嫁给安平王刘理。

  有了马家的支持。扶风那些家族也纷纷向诸葛亮示好,屯田的事务顺利的展开了。在诸葛亮的指挥下,军屯、民屯同时进行,大家一起出力。抓紧时间修复那些被时光掩盖的水利设施。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扶风面貌一新。无数高大的水车矗立在汧水、渭水两岸,将清澈的河水提到高处,弥补那些损坏太严重,一时半会无法修复的沟渠带来的不便。那哗哗的流水声就像一曲动听的歌谣,仿佛在感慨昔ri荣光的重现,传诵丞相的英明。

  诸葛亮身披鹤氅,手持牦牛尾,看着田地里忙碌的百姓和士卒,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只要能坚持到八月,大军的粮食就能自给自足,再也不用担心千里运输的困难了。

  杨仪快步走了过来,正好看到诸葛亮脸上的笑容,也不禁笑了:“丞相,你真是高瞻远瞩啊。你看,正如你所料,李严把交州来的粮食截留到房陵了。”

  诸葛亮接过杨仪手中的公文,扫了一眼,轻轻哼了一声。

  “丞相,就这么让李严乱来?”

  “怎么能说他是乱来呢?”诸葛亮不紧不慢的说道:“李严的所作所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格的地方。他是骠骑将军,我不在成都,当然由他来主持内外事务。他这么做,也许有他的道理。”

  杨仪有些不安,上次马谡来了之后,和诸葛亮经过一番长谈,做出了让步,同意与诸葛亮一起作书给魏霸,支持蒋琬留在零陵,条件便是诸葛亮要回成都去主持大局,不能让李严等人钻了空子。

  这件事对荆襄人的意义远比对诸葛亮本人的意义更大。

  诸葛亮不是荆襄人,他不依靠荆襄人,还可以依靠别的人,李严能做到的,他也可以做到,而且可以做得更好,只要他愿意。可是对荆襄人来说,如果益州系、东州系大量涌入朝堂,势必要侵占他们的利益,职位就那么多,别的派系占多了,荆襄系当然就少了。与益州人有土地不同,荆襄人是外来人,如果没有权力在手,他们很快就会无法在益州立足。

  这就是诸葛亮和马谡能达成互相谅解的原因。杨仪也是荆襄人,他当然希望诸葛亮和荆襄系之间一如既往的紧密合作。

  可是,诸葛亮迟迟不肯回成都,反而花大力气屯田,这让杨仪非常不理解,也非常担心。

  “威公,不要急。”诸葛亮虽然没有回头,却仿佛看到了杨仪的担心:“不仅是我们不希望看到襄阳开战。”

  杨仪愤愤不平的说道:“我知道,吴懿也不想,可是他太狡猾了,居然装病,不作为。”

  “不光是吴懿,还有魏霸。”在杨仪面前,诸葛亮没有隐瞒的意思,他也不希望杨仪误会了他的意思,产生其他的想法。“运到关中的粮食,不仅是支持我们,也要支持魏延。魏风也在襄阳,一旦襄阳有战事,魏风就会有危险,如果魏风有危险,魏霸会答应吗?”

  杨仪有些晕,不过他听明白了,丞相这是在等魏霸先跳出来呢。魏霸和李严之间现在暧昧得很,丞相要逼得他们反目,然后自己再出手。

  “传书成都,就说我们准备妥当,只等粮食一到,就可以出兵攻击陇右。至于襄阳的战事……”诸葛亮沉吟片刻:“在李严有命令送到之前,暂不表态。”

  杨仪愣了一下,连连点头。

  ……

  “李严在搞什么?”魏霸将刚收到的公文往案上一扔,没好气的说道:“襄阳那么好打?”

  夏侯徽看了魏霸一眼,将孩子交给铃铛,走了过来:“怎么了?”

  “李严让孟达攻击襄阳,要我再提供一点粮草。”魏霸冷笑一声,“他把我当他的仓曹掾了。”

  夏侯徽接过公文看了一下,斜睨了魏霸一眼:“有意思吗?”

  魏霸无辜的眨眨眼睛:“你什么意思?”

  “李严的举动,不都在你的预料之中嘛。你要告诉我襄阳将有战事,也没必要用这种方式?你别忘了,要论亲疏,我和仲权的关系更近。”

  魏霸哑然失笑,起身走到夏侯徽身边,揽着她的肩膀:“媛容,你多心了。我是真的觉得李严这么做太蠢了。襄阳那是什么地方?上次打襄阳,是出奇不意,还拉了6逊做帮手,都没打下来。这次曹睿坐镇宛城,司马懿就在新野,如果不是为了避免孙权多心,我想司马懿会亲自镇守襄阳。孟达出兵,岂不是自找苦吃?”

  夏侯徽也收起了笑容,沉吟片刻道:“夫君,我知道你担心阿兄的安危。不过,既然是带兵之人,难免会遇到危险。他是嫡长子,现在爵位还不如你,他的心里怕是也不服气。你如果贸然让他不要参战,他未必就会听你的。”

  魏霸叹了一口气,这才是他真正担心的地方。李严会怎么搞,跟他一点关系也没有。在他看来,李严迟早是丞相案上的一盘菜,他蹦跶得越欢,死得越快。他倒也不是不想让魏风上阵,正如夏侯徽所说,既然是将门,上阵厮杀就是天经地义的,他只是觉得在这种必败的情况下出兵,因为李严和丞相之间的政治斗争而损失魏家的实力,有些不值。

  “我知道了。”魏霸摩挲着夏侯徽的肩膀,沉吟了片刻:“我想让太初去ri南。”

  “为什么?”夏侯徽有些担心:“他没做过地方官,一下子就做太守,能不能做好?”

  “他很聪明的。”魏霸拍拍夏侯徽:“我对他很有信心,他自己也有兴趣,现在就看你舍得舍不得。毕竟ri南是蛮荒之地,稍有不慎就会出事。不过,如果能从那里锻炼出来,以后做什么都不成问题。”

  夏侯徽默默的点了点头:“既然你这么说,那我还能说什么呢?”

  “嗯,你放心好了,我会安排最得力的人手给他。”

  “你这么用心,怕是不仅仅让他锻炼一下这么简单?”夏侯徽突然笑了起来:“你不会拿我的兄长做局?”

  魏霸尴尬的摸摸鼻子。“你怎么能这么想我呢,媛容,你太多心了。”他想了想,又说道:“如果一定要说做局,倒也不错。不过,我设的这个局,可比你想象的还要大得多。”

  “那你说说看,到底有多大呢?”夏侯徽逼了过来,脸上飞起一抹绯红:“江东,还是整个天下。”

  “天下,不过不是你说的那个天下。”魏霸嘿嘿笑道,张开双臂,划了一个大圆,最后将夏侯徽揽入怀中。“是比汉魏吴三国加起来还要大几倍的天下,我要让太初成为我征服天下的先锋,你舍得吗?”

  ps: 求月票,求推荐!

  正文 第598章 自以为是

  魏霸走进了公廨,一眼看到正在忙碌的蒋琬,蒋琬眼神疲惫,张表站在他面前,正激动的说着什么。看到魏霸走进来,张表连忙收起了挥舞的袖子,客客气气的行礼:“将军。”

  蒋琬也站了起来,躬身行礼。

  “什么事,说得这么开心?”魏霸笑眯眯的说道。

  蒋琬脾气再好,也差点气得骂人。这是开心么,这是开心么,将军难道看不出来张表这是在向我示威?

  怒火在蒋琬心里燃烧,可是话从蒋琬的嘴里说出来的时候,却还是那么云淡风清,波澜不惊。

  “也没什么,张伯达来要军粮,说是上个月的军粮少了两百多石,非要我补给他。”

  张表是靳东流的司马,每个月来领军粮的事就由他负责。原本李严以皇帝的名义拜靳东流为平虏将军,却被魏霸回绝了,降了一级,只任平虏中郎将。这样一来,张表的官职就不可能太高,不过张表也不在乎,他清楚靳东流是魏霸的心腹,让他辅助靳东流,就是魏霸对他的信任。

  虽然以蜀郡张家来辅佐一个寒门士子并不怎么光荣,可是张表还是愉快的接受了。对魏霸和诸葛亮之间的明争暗斗,张表一清二楚,对蒋琬的来意,他同样是心知肚明,说什么两百石粮食的差额,他根本就是故意找蒋琬的茬。

  这不是对蒋琬个人有什么意见,相反。蒋琬的脾气好,为人忠厚,包括张表在内的所有人都很佩服,可是关系到立场问题,他们就不能不有所表示了。

  “将军,蒋长史这些话,我可不赞同啊。”张表义正辞严的说道:“两百石粮怎么了?一个士卒一个月才一石八斗粮,两百多石,能让一百多个士卒吃饭呢。靳将军为了减少消耗,已经把士卒的数量减到最少了。现在他身边的亲卫就只有两百多个人。他又不肯克扣普通士卒。少了这些粮,亲卫营有一半人要饿肚子,影响了战斗力,到时候谁负责?”

  魏霸转过头。看着蒋琬。脸se也有些不好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蒋琬叹了一口气:“将军。五千人的口粮,一个月领一次,也是近万石。发放的时候。难免有些误差,两百石的误差已经很小了。”

  张表脱口而出:“那你怎么没多给我两百石?”

  蒋琬不紧不慢的反驳道:“没多给?上个月你不是多领了一百多石,怎么也没看到你吭一声。”

  张表一愣,随即大义凛然的说道:“我可以允许你们犯一次错误,可是不能允许你们连续犯错误。”

  魏霸扑哧一声笑了起来,抬腿作势要踢,瞪起眼睛笑骂道:“我看你是故意找蒋长史麻烦?如果没有别的事,赶紧给我滚。”

  张表掉头就要走,又被魏霸叫住了。“伯达,等等,这儿有件事,正好要你出出主意。”他说着,将李严的命令拿了出来:“骠骑将军要房陵驻军攻击襄阳,要我们再调拨一些粮草,你们看看,我们还能抽得出来不?”

  张表没有说话,看了看蒋琬。他是人jg,当然知道魏霸把他留在这里的目的。他是李严安排来的,蒋琬是诸葛亮安排来的,什么事有了对证,以后魏霸就不会被动。

  蒋琬沉吟片刻:“我们虽然还有一些余粮,可是不断有部落的人从山里走出来,我们不留点粮食,到时候怎么安置他们?再说了,万一有战事,粮食消耗会大幅度的增加,没有余粮储备,万一交州来不及供应,那可怎么办?”

  张表赞同的点点头:“的确如此,俗话说得好,家中有粮,心里不慌。如果没有一个月以上的储粮,是非常危险的。骠骑将军要房陵出兵,还是由成都调拨方便。”

  见蒋琬和张表的意见相近,魏霸也没有再说什么,叫来了杨戏,让他写一封回书给李严,表明自己的困难。然后,他又表示了对襄阳战事的担忧,认为在当前的情况下发动襄阳之战并不合适,如果能等到秋收以后,情况可能会更好一些。

  ……

  收到魏霸的回复,李严微微一笑,慢慢的将公文叠了起来。

  “你觉得魏霸真正的意思是什么?”

  狐忠想了想:“我想他的确没什么粮了。从去年他拿下郁林开始,就一直在不断的往成都和关中运粮,半年下来,交州的积储应该都差不多了。最近市面上的粮价开始回升,也和交州来的稻米越来越少有关。”

  李严眉梢一扬:“我不是说这件事,我是说他对襄阳战事的态度。”

  狐忠有些犹豫,他斟酌了良久,这才小心翼翼的说道:“将军,我觉得镇南将军的建议是有老成之言。现在攻击襄阳,恐怕很难取得战果。襄阳城坚固难攻,上次镇南将军和6逊合力攻城,最后也没有奏全功。现在仅凭孟达他们,恐怕……”

  “没有魏霸,还就不能攻城了?”李严嗤的冷笑一声。

  “将军所言甚是。”狐忠微微一笑,向李严凑了两步:“可是将军有没有想过,丞相在关中屯田练兵,等到秋后,粮食充足,士伍jg练,出征陇右,必然所向克捷。如果孟达能在此之前攻克襄阳,直捣宛洛,那当然是再好不过,可是如果孟达无功而返,甚至有所挫折,那将军的面上……”

  李严一怔,有些担心起来。他心里很清楚,孟达出师襄阳,能平安的回来就不错了,攻克襄阳这样的好事想都不用想。说到底,出师襄阳,不过是截留粮食?br />免费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