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8部分阅读

作品:汉献帝与曹操三女|作者:美眉歆|分类:玄幻小说|更新:2025-05-22 20:13:46|下载:汉献帝与曹操三女TXT下载
  “是谁家的大姑娘?”

  “不是大闺女,是小媳妇。”

  “此话怎讲?”

  “娶的女子是袁绍次子袁熙的妻子甄宓。”

  “曹丕怎么就会看上甄宓呢?”

  “那甄氏是冀州出了名的美女,今年二十三岁,比曹丕还大五岁。攻克邺城后,曹丕对甄氏十分倾慕,便带领随身卫士,下马提剑,径投袁府,直入后堂。看到甄氏果然姿貌绝伦,就对袁绍之妻刘氏说明自己是曹丞相之子,愿保她全家性命。这时正好曹公也赶到袁府,刘氏表示愿献甄氏给公子曹丕。曹公就让陈琳为媒,让甄氏嫁给曹丕。”

  “这次的好事让曹丕摊上了,比他老子抢先了一步。”

  太行犒军(2)

  “是呀,那皇上也应有所赏赐呀。”

  献帝回到后宫与伏后又谈起了曹丕纳甄氏为妻的事情,他道:“这次是曹丕走在了他老子前面了,要不然,让曹操先见到甄氏,那她就会成为曹操的又一位夫人喽。”

  “你们男人,都是色迷;像关羽那样的人,真不多。”

  “寿姐姐,我迷上女人,朕还是你教的呀。我最迷的,也是你这个女人呀!”

  “说点正经事吧,尚书令还给你说些什么?”

  “他让我任命曹操兼任冀州牧。”

  “曹操还会看上这样的官职?”

  “他说恐怕曹操会长期住在那里的。”

  “住在那里就更是天高皇帝远啦。他也宽松,你也宽松。”

  “尚书令还说,让我给曹丕赏赐礼物,我该赏赐他什么呢?”

  “赏赐给他什么都行,只要不把龙椅赏赐给他就行。”

  “他要想要我的龙椅,那他就是篡位的奸臣了。”

  “曹丕是个有心计的人,和他老子一样。”

  “那你说到底送给他什么为好呢?”

  “你也真是无物可赏赐,我绣一对合枕,以咱两人的名义,赠给他和甄氏吧。”

  品诗

  献帝刘协的四位小皇子刘熙、刘懿、刘邈、刘敦,站得整整齐齐,在给献帝和伏后共同背诵曹操新写的《苦寒行》一诗,这是高勋先生刚刚教会他们的,奶声奶气,铿锵悲壮:

  北上太行山,

  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

  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

  北风声正悲。

  ……

  孩子们朗读完毕,献帝问:“这是谁写的诗呢?”

  孩子们齐声回答:“曹操。”

  献帝问:“何时写的?”

  齐声答:“冬天刚写的。”

  献帝问:“在什么地方写的?”

  齐声答:“过太行山写的。”

  献帝:“刘熙,你说说,曹公上太行山,去干什么?”

  刘熙:“曹公攻下邺城后,又去攻打袁谭,把他擒杀了;袁熙、袁尚逃跑到乌丸;袁绍的外甥高干向曹公投降,曹公仍让他担任并州刺史。可是,当曹公去攻打乌丸的时候,高干又反叛了。曹公从邺城出兵,取道河内,北越太行山去打高干。”

  献帝:“刘熙讲得很清楚,好。现在刘懿你说说,高干在什么地方?”

  刘懿:“高干在并州,先生说了,他正在防守壶关。”

  献帝:“对。刘邈你说说,壶关在什么地方?”

  刘邈:“是太行山西边的一座城,是个关口。”

  献帝:“对,壶关在太行山西麓。刘敦你说说,曹公攻下了壶关没有?”

  刘敦:“不知道,先生没说。”

  献帝:“还没打下来,正在围攻。”

  伏后:“围攻两个多月了,还没打下来,又是寒天,将士们也真够辛苦了。”

  献帝:“是的,就看曹公这首诗吧,真是慷慨悲凉,将士们行军时的艰苦景状跃然纸上。”

  伏后:“是不是需要派兵去支援呀?”

  献帝:“我就想让曹仁率骑兵快速去支援。”

  伏后:“那么刘表来北攻许都怎么办?”

  献帝:“刘皇叔现今正在刘表处,恐怕刘表也不肯把兵交给皇叔带领来攻许都吧?再说,许都有荀彧、满宠、司马懿等人防守,不会有失的。”

  伏后:“那你就召见曹仁说一下吧?”

  献帝:“我还想下一道圣谕,助曹公一臂之力。曹公曾下达命令:攻下壶关后,要把城中人全部活埋。这样,连攻数月也没有成功。朕今下一道圣旨:除高干一人外,壶关城中的任何人,都可以弃暗投明,免其一死。这样,壶关必破。”

  伏后:“这样好。”

  于是献帝先召见了荀彧,征得他同意,让他说服了曹仁,带领骑兵火速赶往壶关前线。曹仁见到曹操,传达了献帝旨意,向曹操建议:“围攻城池时,一定要向城内的人显示出还有生路。如今您告诉他们将定死无疑,他们必定奋力自守。况且城池险固,敌人囤积的粮食又很充足,进攻敌军,则我军定受重创;不主动进攻,就要拖延很久。像现在这样把军队屯驻于防守坚固的城池之下,去攻打无生存可能的敌人,不是上策。”

  太行犒军(3)

  曹操听了曹仁所述,向敌人宣布:除高干一个外,投降者一律免死。城中守军纷纷投降,这样曹军围攻壶关三个多月后,遂一举攻克壶关城。高干突围想逃往荆州,被上洛都尉王琰抓住斩首,把首级送给了曹操。

  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四月,曹操平定了并州,准备返回邺城。

  曹仁道:“皇上的意思是希望丞相攻下壶关以后,返回许都修养身体,现在北方四州都已平定,你也该休息一段时间。”

  曹操道:“实话告诉你吧,我要把邺城建成黄河以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许都一样,成为统一全国的大本营。现在辽东还未平定,袁熙、袁尚也逃跑到了那里,我怎么能高枕无忧呢?”

  曹仁问:“你很快还要出征辽东吗?”

  曹操道:“不,我在邺城等着,坐等辽东太守公孙康把二袁首级给我送来。”

  曹仁问:“会这样吗?”

  曹操道:“会的,公孙康不会信任袁熙和袁尚,他一定还担心他们会喧宾夺主呢。”

  曹仁问:“那荆州刺史刘表会不会也把刘备的首级送给丞相呢?”

  曹操道:“他不会。我回邺城,还要训练水军,准备南征刘表,你回到许都,和荀彧商议,也要做些准备工作。”

  曹仁连连点头,诺诺答应。他又道:“皇上还表示要派人去请华佗为丞相看病呢。”

  曹操道:“华佗不愿做太医郎中,更不愿做军旅郎中,他只愿做江湖郎中,不好使用。你回去代我感谢皇上就是了。”

  犒军

  “哎,曹公不回许都,要回邺城,朕该怎么办呢?”献帝刘协在宫中走来走去,拍着脑袋自言自语道。

  伏后:“哎,皇上,你是个八尺高男子汉,个子比关羽低一头,但比曹操高出一头,关羽历经千难万险,有过垂头丧气吗?曹操要回邺城,自有曹操的想法;你在许都,也应该有你自己的主意,何至于唉声叹气呢?”

  “嗯,是。朕赴太行犒军吧!”

  “呦呦,等你去了,曹操走了,怎么办呀?”

  献帝:“曹操几万大军,走出太行羊肠险道要用相当长的时间;据说河内太守魏种还请曹操在河内修整一段时间哩,朕去犒军,能赶得上的。”

  伏后:“想去你就去呗,事不宜迟嘛!”

  献帝让赵兴传旨召见尚书令荀彧,荀彧进见,献帝道:“朕欲赴太行犒军,尚书令以为是否可行?能与朕同去吗?”

  尚书令荀彧:“臣遵旨,微臣也正有此想法。杜康酒、桑葚酒、青梅醇,储存都足够用,鹿肉、羊肉、猪肉也可迅速备齐。皇上看还需要什么物品?”

  献帝:“还应为曹公单独准备礼物,要重加赏赐。华佗尚未请来,只好先选两名太医,去为曹公治病。”

  尚书令荀彧:“臣遵旨。”

  献帝一行来到黄河南岸的五社津渡口,已是一天午后。暴雨骤降,太阳隐没,天色昏暗,如同夜晚,伸手不见五指。献帝心中好生纳闷,他深信天命,以为这是不祥之兆,自忖道:“朕为天子,要去太行犒军,怎么老天竟然这般变脸,让吾如何渡过黄河呢?”他想到让兵士把一些酒肉投入黄河,来祭天祭河。旨意未下,一阵暴雨过后,天又忽而转晴,太阳又从头顶照射下来,烘烤人们的湿衣,献帝道:“谢天谢地,赶快渡河吧。”

  数十艘渡船划到对岸,河内太守魏种在大堤上接驾。献帝让赵兴传旨:“地湿路滑,百官勿行大礼。”

  魏种还是率领河内官员跪在堤上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献帝:“魏爱卿,这曹公征讨并州高干,河内又提供了很大的支援!你管的地盘不小,河内现在有哪些县呀?”

  魏种:“回皇上,河内现有怀、河阳、轵、波、沁水、野王、温、州、平皋、山阳、武德、获嘉、修武、共、汲、朝歌、荡阴、林虑,共十八个县。”

  献帝:“河内郡过去一直是直属司隶州管辖,与并州、冀州、兖州、豫州接界,地位很重要呀!”

  太行犒军(4)

  魏种:“是,是。皇上这是第三次来河内吧?”

  献帝:“是呀,朕首次来怀川是东逃至此,由张扬接驾;第二次是来平叛,为张扬报仇;这次是来太行犒军,有劳魏爱卿啦。”

  魏种:“微臣理应为皇上圣驾光临效力,皇上只管吩咐,微臣一定照办。现在大军正在太行山南麓,由野王到山阳的竹林下休整,臣已筹集河内特产核桃、红枣、柿饼、山药、变蛋、驴肉等,慰劳三军将士。”

  献帝问:“曹公现在何处?”

  魏种道:“丞相现在太行脚下月山军营。”

  到了月山,只见山下翠竹青青,茂密成林;山上松柏郁郁,高接云天。献帝为这美景所陶醉,观望许久。他不见曹操接驾,这才问道:“为何不见曹公?”

  这时只见赵兴赶回来道:“曹公已往山阳去了。”

  献帝:“立即赶往山阳!”

  尚书令苟彧建议:“以臣之见,今日天色已晚,皇上一路辛苦,还是暂歇一宿,明日再去山阳为好。再者天气较热,犒军酒肉不宜长存,不如早点分发给将士,免得变质走味。”

  献帝:“也好,就这样办吧。让魏太守和尚书令来分发吧。”

  魏种:“臣遵旨。”

  魏种前已进行慰劳,知道军营分布情况,迅速安排人马,分发下去。各营将士欢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次日,献帝一行又赶到山阳。曹操率文武官员出城跪迎,山呼万岁。进城到官署之后,献帝让把赐给曹操的金银绸缎、玉石珍宝一齐抬上,曹操只留下了一个用南阳玉雕成的大象,其余金银财物,一律赏给了有功将士。

  献帝向曹操道:“曹公在外征战多年,殚精竭虑,不辞劳苦;而北方初定,应回都养好身体,再求发展,才为上策。”

  曹操:“北方初定,人心不稳,吾若离去,必生变乱。”

  献帝:“尚书令选有两位太医,可为曹公检查一下身体,能把爱卿的头疾根治最好。”

  曹操:“华佗尚无根治之法,太医哪里会有妙法?”

  献帝:“朕过去来山阳,曾与藏梅寺住持大师念一相识,他医术颇高,我到寺中请他为丞相看看吧。”

  献帝到藏梅寺去,赵兴进去一问,小和尚道:“大师上山采药去了。”

  赵兴回禀献帝,献帝刘协一心想见到念一法师,就对赵兴道:“你随朕到城北太行山上找大师吧!”

  献帝让军士们在山下等着,他和赵兴上到一个小山头上去四处观望,太阳落山了,还没有看到念一法师的影子。献帝看到北边的一座座山峰已经连成一片,笼罩在暮霭之中,分辨不清了。西北方出现了一大片蔚蓝色云华,逐渐向外扩展,像是海水在荡漾。正西方更呈现出一幅美丽的彩霞图:一道道金黄色的云霞和一道道血红色的云霞,间替着横在天际,线条和图案还不断变换,使人眼花缭乱。献帝情不自禁地赞赏道:“多美的晚霞啊!”

  等到念一大师和一个小僧人从后山过来,走到献帝刘协身后,他还沉醉在欣赏西天的景色之中。念一大师道:“皇上好兴致哟!”放下药锄要施礼,这时,献帝看是念一大师,忙拦住道:“大师免礼。”

  念一大师:“皇上这是圣驾三进怀川,三临山阳啊!”

  献帝:“我在这里是等见大师,请您给曹公治偏头痛哩。”

  念一大师:“曹公头痛,非我能治,只有华佗使用麻沸散麻醉,手术治疗,方能去根。”

  献帝刘协重复道:“噢,只有华佗?你说只有华佗,嗯?朕想正式拜华佗为师,大师以为如何?”

  念一大师:“皇上,你要正式拜华佗为师嘛,也未尝不可;不过,皇上以后恐怕该正式拜曹操为相啦!”

  华人小说吧 电子站

  拜师拜相(1)

  拜师

  一天,献帝正在宫中向议郎高勋询问四位皇子的学业情况,赵兴到来禀告:“启奏皇上,华佗请到,现在宫外候旨。”

  献帝:“快快请他进来。”

  华佗进来跪下:“小民华佗,参见皇上。”

  献帝赶忙亲自搀起华佗:“先生请坐,朕还正要向你行拜师礼呢,朕要拜先生为师,向你学医呢。”

  华佗:“小民不敢当。”

  献帝:“朕打算任命先生为太医令,负责太医院的事宜。”

  华佗:“沛相陈大人早就要举小民为孝廉、外出为官,小民都谢绝了。我一生只愿做一个医生,以自己的医术为病人解除痛苦。请皇上恕小民不能从命。”

  献帝:“这次先生无论如何要在许都多住些天,朕可下诏聘任先生为太医院名誉院长,并拜先生为师,让天下人都知道。”

  华佗:“皇上是天子,为一国之尊,要学医术,恐有失大礼,华佗又怎敢为帝王之师。”

  献帝:“朕决心已定,请勿推辞。”

  华佗感觉出皇上刘协是真心想学医术,自己不好再推托,便道:“皇上真要学点儿医术,华佗也只好遵旨。我先给皇上讲解些保健医术,也会增强圣体康健吧。”

  献帝:“朕想先学针灸。”

  华佗:“那就要先在自己身上扎针,才能体会到行针情形,陛下能受得了吗?”

  献帝:“别人是人,朕也是人,别人能忍受的,朕为什么就不能忍受呢?”

  这样,华佗就先教会了献帝刘协针灸的技术,献帝往自己身上扎针,也在伏后身上试验。过了一段时间,华佗还把推拿、正骨的医术都传授给了献帝刘协。

  过了几个月,华佗要离开许都回去了,他向献帝刘协道:“我编了一套健身操,叫五禽戏。是仿照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和姿态,创造出来的一套锻炼身体的方法,可以使人全身活动,舒筋活络,我就把它传授给皇上吧。”

  献帝刘协很高兴,自己学会了,也教会了伏后和四位皇子。献帝和伏后在一块儿表演时,四位皇子都会齐声喊:“皇娘的动作真优美!”“父皇的动作真有力!”

  拜相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春正月,曹操在邺城已经筹划好了南征荆州刘表的准备工作,考虑到把他的总指挥部暂时移回许都。他上表献帝刘协,要求撤销司徒、司马、司空这三公的官职,确定以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为三公。提出请皇上正式颁布诏书,任命他自己为丞相,任命尚书令荀彧为御史大夫。曹操还特派谋士荀攸到许都去处理有关事宜。

  荀攸是曹操的主要谋士之一,是侍中尚书令荀彧的侄儿。献帝问他:“曹公现在为什么要求废掉三公呢?”

  荀攸:“自高祖建汉以后,本来就是以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为三公的;王莽篡位时期,改以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为三公;光武帝复兴汉室,一切复用汉朝旧制,王莽之制,尽皆废除,却只留下了三公制度未改。而到董卓专权,又自称相国,后称太师,李傕乱政时又自称大司马。以后皇上在河内又封张扬为大司马,在洛阳又封曹公为大将军、大司空。到许都后,曹公以司空之职总领朝政,虽名为丞相,可是,皇上并未正式拜相。三宫官职混用,是历史情况造成,现在国势已定,皇上应该明确定制,昭示天下。”

  献帝:“不知曹公何时回许都?那朕就正式颁诏拜相吧。”

  荀攸:“曹公很快就回许都,我先来通报一下情况。”

  献帝:“曹公提出让尚书令担任御史大夫,朕也完全同意。”

  尚书令荀彧:“皇上拜曹公为丞相,已是既成事实,也是众望所归。皇上让微臣任侍中尚书令,臣当尽心尽力,再任命为御史大夫,这三公之职,臣实不敢当。这一点荀攸回邺城时,也要向曹公说明。”

  荀攸:“叔父真不愿干,我也只好再向曹公代为言明,免他误会。”

  拜师拜相(2)

  献帝:“那这御史大夫之职,该任命谁来干呢?”

  尚书令荀彧:“皇上可以任命郗虑为御史大夫。”

  献帝准奏,下诏撤除了原有三公的官职,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为三公。任命曹操为丞相,郗虑为御史大夫,并派太常徐璆持皇帝诏书到邺城,授丞相印绶给曹操,正式拜相。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六月,曹操突然接到荆州首府襄阳城内情报人员的紧急密报,荆州牧刘表突患重病,病情迅速恶化,随时有生命危险。刘表健康情况不佳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但病情突然恶化却是始料未及的。襄阳城内以蔡瑁、张允为首的部分官员决定拥立刘表次子刘琮夺权,完全封锁刘表的病情消息,连镇守江夏的刘表的长子刘琦和驻屯新野的刘备都不知情。

  曹操一方面在邺城召集谋士和将领紧急商议,一方面派遣密使到许都见尚书令荀彧征询意见,荀彧表示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应急速整军南下。

  于是曹操派遣于禁、李典配合荀攸,来管理新征服的北方四州;夏侯惇镇守兖州,并协助荀彧守卫许都;徐州仍由臧霸管理;司隶校尉钟繇负责管理司隶州;又不计前嫌,任命关中马腾为卫尉,让其子马超担任偏将军,以便稳定西方。曹操最后留下儿子曹丕留守邺城,自己回到许都,指挥大军南下进击刘表。

  曹操回许都时,卞氏等几位夫人,也都带着儿女一同前往。曹操借着又犯偏头痛,没去许都城中,直接回到了颍阴相府。献帝刘协闻报,命赵兴请来尚书令荀彧,同到相府探视。

  曹操见到献帝,道:“臣又犯头痛,未得及时去拜见皇上,望乞恕罪。”

  献帝:“丞相为国操劳,不惜自身,染上顽疾,朕时常忧念。近向华佗学得针灸之法,在自己与伏后身上多次试验,没有失误,不知丞相可愿试试否?”

  曹操:“华佗今在何处?”

  献帝:“他早已回去了。不过朕专门向他请教过治疗丞相偏头痛应扎哪几个穴位,连如何行针,也都问清楚了。朕还在自己头上做了试验。丞相愿意扎,朕就给你扎;不愿叫扎,朕也不能勉强,那就算了。”

  曹操:“如此说来,那就请皇上扎针吧。我头现在正痛着呢。”

  献帝在曹操头上接连扎了四根银针,问道:“还痛吗?”

  曹操:“还痛,有点儿发沉。”

  献帝把每根针又适当拧了几下,又问:“感觉怎样?”

  曹操:“好点了,皇上的医术还真行哩。”

  献帝自我解嘲:“大事都让丞相干了,朕就学点这雕虫小技吧。能为丞相治病,朕也就聊以自慰了,朕干不了大事。”

  曹操:“皇上在尚书令协助下治理许都十分安定,臣在外征战才能无后顾之忧,官渡之战、壶关之战,我都曾得到了及时的支援,怎么能说皇上没干大事呢?”

  献帝:“丞相事必躬亲,每战必到,现在身体不适,南征刘表就派曹仁去吧,不要再亲力而为了。”

  曹操:“臣托陛下洪福,方能扫平北方强敌,今若攻取荆州,再乘胜进击江东,统一全国,便指日可待。如此关键时刻,臣不出征,怎么能行呢?”

  献帝:“丞相打算何时出兵?”

  曹操:“兵贵神速,臣已派张辽、徐晃率领万余先锋部队出发了,厉锋将军曹洪、奋武将军程昱、折冲将军乐进三人,共率十五万改编的军队,也已踏上征程。我随曹仁所率三万主力军,也要在今日起行。后勤供应由夏侯渊负责,皇上和尚书令也还要随时准备提供后援。”

  献帝:“丞相久历战阵,但还是希望处处小心谨慎。”

  曹操带病出征。

  这年七月底,曹操的军队由宛城迅速向南推进。八月初,便得到了刘表病逝的密报。在蔡瑁和蒯越的拥立下,刘琮勉强夺得了荆州牧的继承权,但曹操的军队已攻入荆州境内到达汉水北岸的军事重镇樊城了。

  刘琮本来有意联结刘备的力量,在襄阳城部署抵抗曹军,但蔡瑁等极力反对,蒯越更表示曹操以朝廷的名义出师,抗拒者便成叛贼,因此不宜反抗。刘琮于是不与刘琦和刘备商议,便派出使者和曹操谈判,并下令荆州各郡县长官准备向曹操作无条件投降。曹操任命刘琮为青州刺史,远离荆州原有势力,荆州迅速和平征服。

  拜师拜相(3)

  刘备原先被刘表派驻新野,在风闻曹军南下后,便全军进入樊城备战,并紧急向襄阳城的刘表报告军情,由于一直得不到刘表的复信,刘备深为疑虑,就一再派人到襄阳城去请示,刘琮不得已,才派人把刘表的死讯告诉了刘备,还表示了决定向曹操投降。刘备感到自己也无力与曹军抗衡,就决定向南阳撤退,退守江陵,但曹操接受刘琮投降后,迅速进军江陵,刘备只得又投奔夏口,去与刘琦会合。

  八月中旬,据守江东的孙权,也已获知曹军南下及刘表去世的紧急军情,立刻派鲁肃前往夏口,探询刘琦和刘备的态度。刘备非常高兴地接见鲁肃,派遣诸葛亮随鲁肃到江东,和孙权商讨军事联盟事宜。

  在长江沿线,曹军遇到了孙刘联军的抵抗。

  兵洞

  曹操和平征服荆州,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消息传到许都,朝野上下,一片欢腾。曹丞相用兵如神,利用转兵洞迷惑敌人的故事,更传为美谈,家喻户晓。

  街头巷尾,人们纷纷传说:这次曹操出征刘表,动员的兵力是历来征战出兵人数最多的一次,但也只有二十万人。曹操深懂兵不厌诈的道理,在训练军队时,充分利用了他初到许都时就挖好的四十五里转兵洞。让兵士从颍阴的洞口进去,再从许都的洞口出来,循环往复,接连不断。刘表派到许都来的间谍,几个人轮班昼夜不停地在许都城查着出洞的人数,共有八十三万之多。他们回荆州把情况报给刘表,刘表吓得一病不起,呜呼哀哉。刘琮也是根据这一情报,知道无法抵敌,才决定无条件投降的。于是曹丞相不费一镞一矢,不失一兵一卒,取得了荆州。

  献帝刘协在金殿听到捷报,只觉得这胜利来得太快了,简直让人有点不敢相信。就向赵兴道:“赵兴,你说这是真的吗?”

  赵兴:“有探马赶回报告,还能有假?”

  献帝:“赵兴,你跟随朕到许都十几年了,现在是朕最高兴的时候。北方已经平定,丞相南征,也空前顺利,朕复兴汉室有望矣!这些年,你也为朕出了不少力,现在朕封你为黄门令,你看如何?”

  赵兴跪下谢恩:“谢皇上恩宠。奴才这一生就跟定皇上了,效忠皇上,绝无二心。”

  献帝:“你去传朕旨意给尚书令,让他再准备一些钱物食品,派人送到相府,作为朕对丞相新胜利的赏赐。”

  赵兴:“遵旨。”

  献帝刘协回到后宫,四位皇子正在向伏后请求,要去看曹操的转兵洞。四个孩子无论是伏后亲生的刘熙、刘懿,还是张、潘二妃所生的刘邈、刘敦,都是连声喊着“皇娘”,乞求准许他们进洞。

  “皇娘,俺想进去看看转兵洞有多宽。”

  “皇娘,俺想进去摸摸转兵洞有多高。”

  “皇娘,俺想进去走走转兵洞有多长。”

  “皇娘,俺想进去试试从另一头如何走出来。”

  伏后:“那洞很长,黑洞洞很怕人,你们几个小孩子进去,出了事该咋办?”

  刘熙看见刘协回宫了,就又向父皇乞求:“父皇,俺在宫市里玩,听人们说曹丞相利用转兵洞转兵,吓死了刘表,吓降了刘琮,吓跑了刘备。俺都没有进过转兵洞,俺都想进到里边去看看,皇娘不答应,父皇不是叫我们从小要有胆量嘛,那就答应我们进去吧。”

  献帝刘协问:“你们能找到洞口吗?”

  刘懿答:“毓秀台门洞里不是有一个洞口嘛!”

  献帝问:“你们知道转兵洞通到什么地方呢?”

  刘邈答:“听说通到了颍阴丞相府。”

  献帝:“你们可不要走到那里去,那距离很远。你们走到一处宽敞的地方,上边有光亮,转到那里玩一会儿,就拐回头来。”

  刘敦:“谢谢父皇,俺记住了。”

  四位小皇子得到献帝刘协允诺,就从皇城西南隅的毓秀台门洞走入了转兵洞。刚进洞不远,就见有几只鸽子飞出来,把四人都吓了一跳,还没缓过神来,刘邈道:“这是谁放的鸽子呢?”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华人小说吧

  拜师拜相(4)

  刘敦:“里边会不会有猫头鹰?我害怕。”

  刘熙:“不要怕,咱们四个人拉起手来,一齐并排向前走。”

  刘懿:“好,拉起手来,我给你们喊一二一。”

  四位皇子一开始是有节奏地向前走,走累了就停下来稍歇一会儿,后来就越走越慢了。忽然走到一处十分宽敞的地方,有五间屋子大小,顶上透进亮光,他们都又欢蹦乱跳起来。这时,对面好像传来有说话声,一会儿就看到有四五个人走了过来,原来是四个小姑娘和一个小男孩儿。彼此一见面,都感到十分惊奇,刘熙上前道:“请问你们是从哪里来的?”

  对方的那个小男孩,一点也不怯生,他道:“我们是从丞相府来的,俺都是曹丞相的孩子。那是我大姐曹宪,那是我二姐曹节,那是我三姐曹华,那是我小妹曹菊,我叫曹林。”小男孩一一作了介绍,然后又问:“你们是从哪里来的?”

  刘敦嘴快,他抢先回答:“俺都是皇子,那是我大哥刘熙,那是我二哥刘懿,那是我三哥刘邈,我叫刘敦。”

  两群孩子洞中邂逅,面面相觑,还是那位年龄最大的曹宪打破僵局:“你们见到我们放出的五只鸽子了吗?”

  刘熙:“见了,见了,早飞出洞去了。”

  刘懿:“现在也不知飞到哪里去了。”

  曹节:“不要紧,那都是我们喂的信鸽,还会飞回去的。”

  刘邈:“你们为什么要在这转兵洞中放鸽子呢?”

  曹华:“俺都没有进过转兵洞,外面人都传说这转兵洞很神奇,就想进来看看。那头是什么地方呀?”

  刘敦:“那头是毓秀台,很高很高,上边的大殿很雄伟。祭天时,皇上和丞相百官都要上去的。你们没上过吧?”

  “没有。”

  “要想上去,我给你们领路。”

  九个孩子上到毓秀台上,一直玩到天黑,还不愿意离开。赵兴领着宫中仆人找来了,相府的管家曹堂也领人找来了。

  献帝和伏后得知了情况,就在宫中设宴招待了相府的孩子们,也由四位皇子作陪,其乐融融,欢声笑语一片。献帝刘协问曹节:“曹节,你知道你的名字是谁起的吗?”

  曹节:“母亲说过,是皇上赐名。”

  献帝:“真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十三年过去了,你已经长成这么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了。真快哟。”

  献帝想让曹府的孩子住一夜,明天再走,孩子们却说不回去大人要责怪的,献帝只得让赵兴用宫中马车把曹操子女连夜送回去了。

  伏后:“若能让曹丞相的四个女儿,都嫁给咱的四个皇子就好啦,就再不会互相猜忌了,就更能君臣互相信任,密切合作,完成大汉国的统一大业啦。”

  献帝:“孩子们还都小,曹丞相和他的几位夫人也不一定都同意,以后得机会请御史大夫郗虑或尚书令荀彧向曹公说说此事,看曹府有何回应吧。”

  救节

  一天夜里,相府出事了。

  曹操的几个女儿,曹宪、曹节、曹华、曹菊都住在后堂的西厢房里,姐妹几个虽说是同父不同母,但相处十分亲密。白天读书、玩耍在一起,晚上睡觉也都是床挨着床。有时她们睡觉把门上住,有时也就只是关住门罢了,不上门闩。

  这一夜,五更天,月光从西墙的窗户照进屋里来,几个女孩子睡得正香甜,曹节在梦中感觉自己的下体麻麻酥酥的,接着一个硬物刺了进去,她从疼痛中醒来,觉得自己身上趴有一个人,就大声喊叫起来。那个人跳下床就向门口逃走,她恍惚看出那个人走路有点罗圈腿,不能断定是谁。

  其余几人听到曹节“啊啊”的惊叫声,也都从睡梦中醒来,她们也都看到了逃跑人的身影,但都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曹节感到疼痛,大哭不已。曹宪点着蜡烛,见曹节床上流有一片血迹,她的下部还在出血,曹宪只得去向卞氏报告情况。

  卞夫人是曹节的生身母亲,也是相府的女主人。她让两个女佣把曹节抱扶到自己的堂屋床上,想简单问一下情况,曹节已是牙关紧闭说不出话来。卞夫人急忙叫管家曹堂派人去请医家,曹堂先叫相府保健医生王克进行抢救,王克掐了曹节人中,无济于事,王克又给曹节扎针,曹节还是一点反应也没有。等到把一仙堂的先生请到,那先生翻看了曹节的眼珠,又把了脉搏,向卞夫人道:“脉象也摸不到,瞳孔已开始放大,人不行了,准备后事吧。”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华人小说吧

  拜师拜相(5)

  卞夫人失态地痛哭起来,呼喊着女儿的名字:“曹节呀,我的女儿呀,活蹦乱跳的孩子,怎么这样快就没了哇!”

  曹堂:“夫人保重,切勿乱套,我速去请太医来。我还要去请皇上来,他跟华佗学过医,或许有法救治。”

  曹堂出了相府大门,正要上马,远远看见迎面走来一位肩背褡裢之人,他看那人正是华佗,他认得,曹堂大呼:“真是神医天降,曹节小姐有救了。”

  华佗:“管家要去哪里?”

  曹堂:“曹节小姐得了急病,昏迷不省人事,我正要去请医家呀!你怎么就来得这么巧呢?天意呀!”华佗道:“我向皇上和丞相都表示过,会常来的。”

  曹堂:“快请进吧。”他把马交给其他仆人,领华佗直接来到后堂卞夫人房中。华佗看了曹节神色,又把了脉,道:“小姐是失血过多,身体痛苦加上精神痛苦所致,有救。”

  华佗先在曹节头部扎了两针,曹节的牙关随即松开。华佗又从自己背的袋子中取出止血散来,用温水调和,灌入曹节口中,一个时辰不到,曹节完全清醒过来。这事很快从相府传了出去,人们称赞道:“神医华佗,妙手回春,名不虚传。”

  当时,华佗对曹节失血过多的原因,也做出了准确的诊断,他向卞夫人道:“我虽是一介平民郎中,但有自己遵循的医德,孩子的病情我是不会向任何人讲的。至于做下伤天害理之事的人,夫人还要留心查找,多加提防。”

  卞夫人:“这会不会造成孩子怀孕呀?”

  华佗:“我再开一个药方,夫人派人去药店取一服药,给孩子煎服,就不会再有不利的事情发生。”

  卞夫人:“多谢先生。”

  华佗:“我暂时不走,等丞相班师回朝,我还要再为他治病呢。”

  卞夫人:“现在也得不到确凿消息,战事难料,真叫人揪心哪!”

  华佗:“明日我去宫中,见了皇上,或许可以了解到一些情况。”

  次日,华佗还未去许都,献帝刘协已得到相府出事的报告,和皇后伏寿亲到颍阴相府来慰问。卞夫人只说是小女偶患急症,经华佗先生救治,已转危为安。卞夫人问道:“皇上知道丞相南征近况吗?”

  献帝安慰她:“丞相远征江东之事,朕请夫人完全放心,不必多虑。丞相带兵有二十多万之众,再加上刘表投降的水军有八万多人,共有三十万人。而刘备和刘琦都各有一万人,孙权的军队不足五万,加在一起只有六万多人,我军是敌人五倍,何愁不能取胜。”

  卞夫人:“北方之人到南方去,都会不服水土,也不知丞相近来身体如何?”

  华佗这时从衣袋中掏出一张纸来,道:“我在街头看到人们传抄的一首诗,是丞相近日在战船上举行宴会时写的《短歌行》,临战之前,丞相尚能大发诗兴,表明已经部署停当,战局成竹在胸。请夫人看诗。”

  卞夫人看那诗是: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矜,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皎明如月,何时可辍?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卞夫人看罢诗,道:“他每时每刻挂在心上的都是战事、国事,心中全没有家事。”

  华佗:“这次丞相能平定南方,全国就大体统一喽,不会再一直出征啦。”

  献帝:“这次丞相班师回朝,朕一定劝他好好休息,彻底把病治一治。”

  卞夫人:“但愿如此。”

  拜师拜相(6)

  其实,战争和下棋游戏一样,一步走错,全盘皆输。战争也是残酷无情的,任何一点粗心大意,就会导致整个战役的失败。曹操与孙刘的赤壁之战就是这样的结局。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九月底,刘备在鲁肃的建议下,将部队由夏口顺流而下二百多里,改驻屯在樊口,以便和孙权的军队就近会合,准备与曹决战。

  曹操这时候也正在江陵进行军队部署,准备顺流而下攻击江东地区。大将张辽、徐晃、程昱所率领的军队编组成船队,加上蔡瑁、张允带领的八万荆州水军,整个舰队首尾相连数百里。平行的船队每个横面有二十四只船舰,看起来如同一座水上长城,气势非常雄伟。并由数百艘小船在周围巡逻,以避免敌人偷袭。由于规模空前庞大,光是整编便耗费一个多月,一直到十月底才放船东下,准备进行他平生第一次大规模的水战。

  十月底,孙权的水军都督周瑜,也将他的船队总指挥部设到了三江口。他一方面派出大批间谍,以随时探知掌握曹军动态;一方面则在曹操船队必经的水道上,选择赤壁附近的水面,作为预设决战点。这个地方的长江落差极大,河流宽度约十里,水流经常会出现旋涡状的浪潮,因此在此行驶的船只摇晃得很厉害,对不擅水战的曹军相当不利。赤壁附近江岸几乎全由红色岩石构成,水面汹涌澎湃,很不容易登岸。北方对岸两百里处,有一座叫做乌林的大森林。周瑜亲自在水面、岸边详细观察,然后胸有成竹地在此布下天罗地网,只等曹军的到来。

  正在这关键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