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0部分阅读

作品:医治小常识-奇方妙术|作者:vava9|分类:玄幻小说|更新:2025-05-21 04:13:58|下载:医治小常识-奇方妙术TXT下载
  治阴虚型慢性胃肠炎。

  22。糯米粽子:糯米棕子、姜汁、白酒各适量。将糯米棕子切片晒干,蒸

  熟后,加姜汁和酒少许。每次吃十片,早晚各一次。温补脾胃,驱寒止泄。

  主治寒泻清水,口淡唇白。出处:民间验方。

  23。莲肉糯米糕:莲肉三百克,糯米或粳米五百克。莲肉(去芯),加水

  煮烂,捣成泥,糯米或粳米五百克,水浸二小时淘净与莲肉相拌,置瓷盆内

  隔水蒸熟,稍凉后切块,撤白糖一层。每天早晚当点心用。补脾涩肠,止泻。

  主治慢性泄泻、脾胃虚弱泄泻(症见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稍进油腻食

  物,大便次数增多,舌淡苔白,脉细弱)。

  出处:民间验方。

  24。炒米面粉:米粉、面粉各二百五十克。将其放入铁锅内文火炒热,冷

  却备用。加白糖适量,开水冲服,每日任意服食。益气止泻,主治慢性泄泻

  (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大便溏泻,水谷不化,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象

  缓弱)。本方还可治热病烦燥,泄泻等症。

  出处:民间验方。

  25。黄米粉:黄米、砂糖各适量。黄米炒为粉末,每用数匙,砂糖拌食。

  具有消宿食,止泻功效。主治久泻食欲不振。

  出处:民间验方。

  26。炒白面糯米大枣粉:白面、糯米、大枣各等分。将白面、糯米炒黄,

  大枣去核焙干,共研细末,每次二十五至五十克,开水调服。健脾法湿。主

  治脾胃弱所致的腹泻、五更泻症。

  出处:民间验方。

  27。焦米粥:白粳米一百克。将米炒焦,加水煮作粥,可任意食用。健脾

  祛湿。主治脾虚泄泻,消化不良,水泻或稀便日达数次,不思饮食症。

  出处:民间验方。

  28。莲薏粥:白莲肉三十克,薏苡仁三十克,粳米五十克。将白莲肉泡去

  皮,与另二味加水煮作粥,分数次温食。健脾祛湿。主治脾虚泄泻,大便清

  稀,津液亏耗,口渴欲饮等症。

  29。荔枝粥:干荔枝肉五十克,山药、莲子各十克。将干荔枝肉、山药、

  莲子捣碎,加水适量,煎煮至软烂时,再加淘净的大米适量,煮成稀粥。每

  晚食用。温肾健脾,固肠止泻。主治五更泻(症见黎明之前,腹痛肠鸣,腹

  泻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30。大枣糯米粥:大枣十五克,糯米六十克。将大枣浸泡一小时,与糯米

  同煮为粥,早晚食之。安中养脾、补胃益气。主治脾胃虚弱型慢性胃肠炎。

  禁忌:痰湿较重者不宜用。

  31。茯苓粉粥:茯苓粉、大米各适量。将其同煮成粥,可供早晚餐食。利

  水祛湿,补益脾胃,宁心安神。主治由脾胃虚弱而致的神倦食少,腹胀肠鸣,

  大便溏泻,痰饮眩悸,神经衰弱等病症。

  32。山药羊肉粥:羊肉二百五十克,鲜山药五百克。用羊肉、鲜山药,煮

  烂入糯米,加水适量熬成粥,每日早晚服食。具有补脾止泻,补气暖胃的功

  效。

  33。人参粳米粥:人参五克(或党参十五克)粳米一百克。用二者同煮粥,

  加冰糖少量,早晚服用。益元气,止泄泻。主治脾胃虚弱型慢性胃肠炎。

  禁忌:阴虚阳元,火郁内热诸症忌用。

  34。番石榴末:未成熟的番石榴数个。晒干研末。每次十克,用酒送服,

  每日服二次。具有祛寒、健脾、止泻作用。主治寒泻、泻出清水。口淡唇白。

  出处:民间验方。

  35。石榴茶:石榴皮五克。将其碾为末,水煎代茶饮。涩肠止泻。主治久

  痢不愈,因脾肾阳虚所致经常泄泻,神疲乏力,面色苍白。

  出处:民间验方。

  36。二花茶:红茶十克,玫瑰花六克,银花十克,甘草六克,黄连六克。

  加水煎取汁顿服。清热解毒,行气止痛。固肠止泄。主治急慢性肠炎,下痢,

  泄泻。

  出处:民间验方。

  37。干姜车前子饮:干姜三克,炒车前子十克。将干姜、车前子共研末,

  加红糖一匙,滚水冲服。每次一杯。若煎煮服,用干姜六克,炒车前子三十

  克,治乳白色水泻尤佳。具有温中止泻功效。主治急性腹泻。对脾胃虚寒,

  肠鸣腹痛,大便清稀无臭的泄泻有良效。

  注意:泻止停服,不可久服。

  38。干白莲肉二十克,米汤或开水二百毫升。将莲肉研末,加米汤或开水

  煮成一百五十毫升,加白糖少许,每日眼三次,每次五十毫升。

  39。鸡蛋一个,白果仁二个。将白果仁碾成细粉,纳入鸡蛋内,再将鸡蛋

  用小火烧熟,每日吃一个。

  40。苹果一个,红糖适量。将苹果洗净煮熟,去皮、核后加红糖,捣烂如

  泥,加热食之。用于不发热之轻症。

  41。栗子七至十枚,白糖适量。粟子去壳捣烂,加清水适量煮成糊状,再

  加白糖调服。

  42。绿豆一把,大蒜头一个,扁豆二十克,共用水煎服,每日三次,连服

  二日。绿豆,清热解暑毒;扁豆,健脾和中,消暑化湿,大蒜头,解毒杀虫,

  健胃行滞。主治暑天腹泻。

  43。猪腰子一个,骨碎补末十克。将猪腰子去筋膜,破开后纳入骨碎补,

  外用湿纸包后煨熟,取出,去骨碎补,切片,用淡盐水送服。用于肾虚,久

  泻。

  44。淮山药三十克,鸡蛋三个。将淮山药研细煮成粥,入鸡蛋黄煮熟服。

  用于肾虚,久泻。

  45。乌雌鸡一只,草果仁三十克。将鸡去毛和内脏,果仁用面煨后研末,

  入鸡腹内,用线缝台,煮熟服。可燥湿健牌。

  46。狗肉或黄牛肉一百二十克。胡椒粉三克。肉与胡椒粉一起用菜叶包好

  后,煨熟服,用于寒性腹泻。

  47。浓茶,米醋各少许,同服。此方用于湿热泄泻、腹痛、即泻、口干渴

  者。

  48。葛根粉及白糖各三十克。加水煮糊服。用于肠炎腹泻。

  49。黄雌鸡一只,莲肉一百克,将鸡去毛和内脏后,莲子去心,共煮烂服。

  用于脾虚泄泻。

  50。炒慧仁三十克,大米五十克,水适量。先将水煮沸,然后加入苡仁和

  大米再煮,加适量食盐调味服食,用于脾虚湿困之泄泻。

  【酒疗法】

  1。生姜一百二十克,米双酒三十克。将生姜洗净,切开,蘸米双酒,急

  搽揉患者四肢,搽至转热为度,每日二至三次,连续三至五日。用于急性胃

  肠炎腹泻。

  2。白酒和红糖熬热内服。用于腹痛泄泻。

  3。柿饼二只,蒸熟加酒吃。用于寒泻清水。

  4。杨梅用高梁酒浸,瓶装盖紧,七天后饮用。每次食一至二枚,每日二

  次。

  5。鸡蛋一只,打入碗中,加白糖十克,倒入白酒一百毫升,搅匀。划火

  柴点燃,边燃边搅,直至酒尽火灭。蛋熟如花状,待凉服下。

  6。黄酒五十毫升,丁香二粒,黄蒸炖十分钟,趁热饮酒。用于感寒性腹

  痛、腹胀、吐泻。

  7。糯米粽子、姜汁、白酒各适量。将粽子切片晒干。用时先蒸热后,加

  姜汁和酒少许吃。每次吃一百克,早晚各一次。用于治寒泻清水。

  8,葱白适量洗净、捣烂,放入锅内,入米酒少许炒热,用布包好,趁热

  熨患者脐部,每日二至三次,每次十分钟,连续熨二至三日。用于急性胃肠

  炎腹泻。

  9。艾叶一握,米双酒适量。将艾叶洗净捣烂,放入锅内加酒炒热,用布

  包好,趁热熨患者肚脐上,冷则再烘。每日二至三次,每次十至十五分钟,

  连续熨三至五日。用于急性胃肠炎腹泻。

  10。松香六克研细末,调拌白酒,外敷贴肚脐。

  11。艾绒捣成饼状,用白酒浸泡,外敷贴肚脐,胃脘处,然后用温炙。

  12。黄酒二百五十毫升,赤砂糖五十克,食醋少许,老姜数片,共煮沸趁

  热服,不能饮酒者适当减量。用于慢性腹泻。

  【药茶疗法】

  1。石榴叶茶

  处方与用法:石榴树叶六十克。生姜十五克,食盐三十克。三味同炒黑,

  煎水代茶频饮。

  功用:温中止泻。

  选按:石榴叶《本草纲目》载“止涩泻痢、带下”。据研究报告,本品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藿乱弧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有明显抑

  制作用。加生姜温中止呕,食盐主含氯化钠,能保津止渴。可用于急性胃肠

  炎寒泻症。

  2。车前子茶

  处方与用法:车前子拣去杂质,筛去泥屑空粒,每用十五克,制粗末,

  布包煎水代茶饮。

  功用:清热利尿。

  选按:本品性昧甘寒,《医说·车前止暴下》云:“此药利道而不动其

  气,水道利则清浊分,谷脏自止矣。”车前子治疗泄泻是针对“湿盛则濡泄”

  的病因来治疗的,此即利小便而实大便。据研究,本品含有多量的多糖体粘

  液质,可能为保护肠道局部以及吸附解毒的作用,其利尿作用可能促进水、

  钠的重新分布,阻断水、钠的肠腔内移动而共同起到止泻的作用。故本方适

  用于急性肠炎初起水样便。

  3。苦瓜根茶

  处方与用法:鲜苦瓜根三十克,切碎成粗末,煎水代茶饮。

  功用:清热解毒。

  选按:本品属葫芦科植物苦瓜的根,性味苦、凉。《众集验方》介绍,

  “治痢腹痛,滞下粘液,苦瓜根二两,冰糖二两,加水炖服。”民间将之用

  作治疗夏季泄泻的验方广为流传。

  4。藿米茶

  处方与用法:藿香十五克,糊米三十克,煎水澄清代茶频饮。

  功用:健脾,清暑化湿。

  选按:藿香辛微温,《药品化火》载“藿香,其气芳香,善行胃气,以

  此调中,治呕吐霍乱,以此快气,除秽恶痞闷。且香能和合五脏,若脾胃不

  和,用之助胃而进饮食,有醒脾开胃之功”。伍以糊米,健脾化湿。故本方

  可用于夏季暑湿泄泻。

  5。萝卜叶茶

  处方与用法:萝菔叶(干)三十至六十克,煎水装入保温瓶,代茶频饮。

  功用:行气消食,化滞止泻。

  选按:萝卜叶又叫菜菔叶,宜于冬春季采收阴干备用。崔岛锡《食经》

  云,采菔叶“消食和中”。《随息居饮食谱》亦云“凡一切喉症。。水土不

  服,饮食停滞,胀泻。。菜菔叶洗净浓煎服之。”本品具有行气消食,化滞

  止泻的功效。故运用于伤食积滞之泄泻。

  【醋蛋疗法】

  1。老姜糖醋酒方

  组成:食醋量一百毫升,黄酒适量,老姜五片,赤砂糖五十克。

  制用法:将上述四味同入砂锅中,煮沸趁热吞服。不能饮酒者,酒用少

  许。

  适应症:适用于慢性肠炎。

  2。蒜醋止泻方

  组成:大蒜,食醋各适量。

  制用法:将大蒜去皮,浸入醋中备用,泄泻时每餐食蒜头六瓣。每日服

  三次。

  适应症:适用于急性肠炎,腹痛泄泻。

  3。醋茶饮

  组成:醋与浓茶各适量混合一次服下。制用法:将醋与浓茶混合,一次

  服下。

  适应症:适用于湿热泄泻,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肛门

  灼热等症。

  4。一味米醋饮

  组成:米醋五十毫升。

  制用法:以开水稀释,频频饮服。

  适应症:适用于食积泄泻。

  5。醋豆腐方

  组成:醋五十至八十毫升,豆腐一百五十克。

  制用法:将豆腐切成二至三块,明火用花生香油,加食盐少许,加醋,

  煮片刻,即服食。

  适应症:适用于肠炎腹泻反复不愈者。

  6。白矾鸡蛋方

  组成:白矾如绿豆大三块,鸡蛋一枚。

  制用法:将鸡蛋打一孔,放入研末的白矾,湿纸封口,外用黄泥包裹,

  放炭火中煨熟,每服一枚,日服二次,连服三日。

  适应症:适用于久泻不愈者。

  7。青盐鸡蛋

  组成:鸡蛋一枚,食盐三克。

  制用法:将蛋打碎,与食盐搅匀,不放油干炒熟,当早点食之。

  适应症:适应于五更泻。

  8。胡椒鸡蛋

  组成:鸡蛋一枚,胡椒七粒。

  制用法:将鸡蛋打孔,放入胡椒末,湿纸封口,壳外用湿白面团包裹约

  三至五毫米厚,木炭火中煨熟,去壳,空腹烧酒送服一枚,一日三次。

  适用症:用于虚寒性腹泻。

  9。艾叶鸡蛋

  组成:生艾叶若干,鸡蛋一枚烧着灰即成。去壳,每服一枚,每日三次,

  空腹服。

  制用法:将鸡蛋用生艾叶包裹约五至六层,放入柴灶热灰中煨熟,艾叶

  烧着灰即成。去壳,每服一枚,每日三次空腹服。

  适应症:用于寒湿泄泻。

  10。薤白鸡蛋

  组成:薤白一百二十克,鸡蛋二枚。

  制用法:先洗净薤白,切碎,再打碎鸡蛋,二味相和煮作蛋汤,早晚空

  腹顿服。

  适应症:用于久泻伤阳者效佳。

  11。白酒白糖鸡蛋

  组成:鸡蛋一枚,白糖十克,白酒一百毫升。

  制用法:将鸡蛋打入碗里,加白糖,再倒入白酒,搅匀。划火柴点燃,

  边燃边搅,直至酒尽火灭,蛋熟如花状,待凉服下。

  适应症:适用于寒湿盛泄泻。

  12。醋蛋止泻方

  组成:醋一百毫升,鸡蛋二枚。

  制用法:用搪瓷锅盛醋,加入鸡蛋共煮,至蛋熟,将鸡蛋同醋一起服下,

  若下愈可再服一次。

  适应症:用于慢性腹泻。

  13。姜醋蛋饼

  组成:醋三十毫升,生姜十五克,鸡蛋三枚,盐、葱适量。

  制用法:将鸡蛋打入碗中,加入切碎的生姜,葱及盐搅匀,用油煎成鸡

  蛋饼时再用醋灸之。作点心吃。连食数次至症状改善为止。

  适应症:适用于脾胃虚寒,久泻不止。

  14。醋蛋炒瓜叶

  组成:醋十毫升,鸡蛋二枚,黄瓜叶一百克。

  制用法:将黄瓜叶洗净切碎,打入鸡蛋搅匀,在铁锅中干炒至蛋熟时,

  倒入醋灸熟,每日一剂,至愈为止。

  适应症:用于湿热泄泻,见泻而不爽,肛门灼热者。

  【药物疗法】

  急性腹泻西药用黄连素,每次二片,每日三次;中药选藿香正气水(或

  片、丸)每次十毫升,每日三次。慢性腹泻选次碳酸铋,每次零点六克,每

  日三次。中药用参苓白术丸,每次六至九克,每日二至三次;或四神丸,每

  次九克,每日一至二次。

  【验方】

  1。治疗寒湿、湿热所致腹泻的方药

  (1)生姜十五克,绿茶十五克,苏叶十克,水煎服。适用于寒湿腹泻。

  (2)火炭三十克,马齿苋六十克,葛根三十克,水煎服。适用于湿热腹

  泻。

  2。治疗食滞所致腹泻的方药

  (1)花椒三十克,小茴香三十克,枣泥适量。花椒、小茴香共研细末,

  取枣泥制丸,丸重九克,每次一丸,每日三次,温开水冲服。

  (2)干萝卜叶三十克,水煎服。

  (3)山楂六十克、菜菔子三十克,苹果十克(或桔子皮五克),水煎服。

  3。治疗脾虚所致腹泻的方药

  (1)酸石榴皮二十克,红糖适量,水煎服。

  (2)酸石榴皮六克,生山楂九克,共研细粉,分二次,用红糖水送服。

  (3)酸石榴皮,研成细粉,每日早晨空腹服六克。

  (4)茄根六克,石榴皮六克,水煎服,小儿量减半。

  (5)饭锅粑五百克,焦山楂一百克,山药二百克,砂仁五十克。先将饭

  锅粑炒成焦黄,然后与诸药研成细粉和匀,每次内服十克,白糖水调服,一

  日二次,适用于老人和小孩脾胃虚弱久泻。

  (6)糯米糠,小麦芽各等量,磨粉做团子,蒸熟食之,每日吃三至五个。

  适用于脾虚腹泻。

  4。治疗急性胃肠炎腹泻的方药。

  (1)将葱白捣烂炒热,熨脐。

  (2)韭菜连根一把,用水洗净捣烂绞汁约六十毫升,用温开水冲服。

  5。治疗脾肾虚寒所致腹泻的方药

  薏仁米、锅巴(以焦黄黑色为佳)各六十克,加清水适量,放入锅内同

  煮,待苡仁煮熟即成,日三次分服,连服二剂,用于五更泻。

  【偏方】

  1。鲜马齿苋汁半杯用法:略沸,一次饮完。每日二至三次。

  2。茶叶六克,柚树叶十五克。用法:研末,每服二至三克,每日三次。

  3。大米一百克,莲子五十克。用法:将大米炒黄,与莲子共研末,每服

  六至九克,每日二至三次。

  4。山药五十克,干姜三十克。用法:共研末,每服二至三克,每日二至

  三次。

  5。玉米棒(去掉玉米粒)用法:炒黄,研末,每服三至六克。每日三次。

  6。椿树皮三十克,干姜十克,甘草六克。

  用法:共研细末,每服二至三克,每日二至三次。

  7。辣椒根六克,陈醋二十毫升。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至二次。

  8。干石榴皮十五克,干柿子皮十五克,干姜六克。

  用法:共研末,每次二至五克,每日二至三次,小米汤送下。

  9。枯矾三十克,苏叶三克,茶叶十克,干姜十克。

  用法:共研末,每服二至三克,每日二至三次。

  10。鸡蛋一个,柿蒂十五个,白酒五十毫升。

  用法:加水一百毫升,搅匀,蒸熟,去柿蒂食用。每日一至二次。

  11。稻米壳十克,高粱壳十克。

  用法:水煎,分二次服用。每日一至二次。

  12。赤石脂六十克,干姜三十克,乌梅三十克。

  用法:共研末,每服三至四克,每日二至三次。

  13。干藕节六十克,辣椒粉二克。

  用法:共研末,每服二至三克,每日二至三次。

  14。五倍子六十克,陈皮十克。

  用法:研末,每服二至三克,每日二次。

  15。花椒五克,炒大米六十克。

  用法:共研末,每服二至三克,每日二至三次。

  16。饭锅粑一百克,莲子肉一百克,白糖六十克。

  用法:共研为末,每服二至三克,每日二至三次。

  17。炒小茴香十五克,炒车前子三十克,炒干姜六克。

  用法:共为末,每服三至六克。每日一至二次。

  18。炒谷子三十克,椿树皮三十克。

  用法:共研末,每服三至六克,每日二至三次。

  19。白扁豆叶十五克,陈皮十克,柿蒂十五克,干姜六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至二次。

  20。炒白术十五克,艾叶十克,益智仁十二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至二次。

  21。石榴皮十五克,大枣十五个(去核),甘草十二克。

  用法:共研末,每服二至三克,每日一至二次。

  22。白萝卜叶六十克、葱须十五克,生姜十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二次。

  23。棉花根六十克,艾叶六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二次。

  24。白面、糯米、大枣各等份。

  用法:白面、糯米炒黄,大枣去核焙干,共研细末。每次二十五至五十

  克,开水调服。

  功效:用治脾虚胃弱所致的腹泻,五更泻。

  25。莲子(去心)二十克,淮山药二十五克,内金十五克,糯米五十克,

  白糖适量。

  用法:先将前三味加水煮二十分钟,再下糯米煮作粥,熟后加白糖。食

  用。

  功效:用治脾虚腹泻,食欲不振等。

  26。红茶或花茶十克,醋少许。

  用法:用开水沏成浓茶一杯,加醋少许。一次热饮。

  功效:用治水泻,其臭难闻,口干口渴。

  27。大蒜二头。

  用法:烧灰存性,煮水服。功效:解毒、消炎。

  用治腹泻不止。

  28。泄泻不止,诸药无效者,梧桐叶煎汤洗足。

  29。泄泻日夜无度,针砂、地龙、猪苓共研末,生葱汁调贴脐上,小便长

  而泻止。

  30。车前子,不拘多少,为细末,每股二钱,米饮调服。

  【秘方】

  1。主治虚寒型久泻。

  (1)处方:赤石脂十八克,炒白术九克,干姜三克,麦芽十五克。

  服法:每日一剂,水煎二次服。

  疗效:屡验当效。

  (2)处方:陈艾一握,生姜一块。

  服法:每日二剂,水煎热服。

  (3)处方:头烧酒。

  服法:饭前饮五十克。有特效。

  (4)处方:母丁香、桔红等分。

  服法:研为细末,制蜜丸豆大,米汤下一丸,日三次。

  2。主治湿热型泄泻。

  (1)处方:田螺二粒,羊矢十四粒,槟榔九克,鲜车前草五株。

  制作与用法:将上药共捣烂如泥,以纱布包裹后熏热,外敷脐部约半小

  时以上,待小便通利后揭去。

  疗效,验几十例,有效。

  (2)绿豆汤温服,甚妙。

  (3)山药、苍术等分,饭丸米饮服。

  (4)黄芩、白芍各二钱,甘草一钱,腹痛者加桂皮二分,当脓血者加黄

  连。

  3。主治:暴泄注下。

  (1)处方:车前子(微炒)三十克。

  服法:研为细末,清米饮调服。

  (2)处方:艾叶一把,车前叶一把(阴干)。将二叶细切,用水二盏,

  煎至一盏,去渣入萎汁,再煎一沸,稍热服立愈。

  (3)秦艽二两,炙甘草半两,每眼三钱,水煎服。

  4。主治:久泻不止。

  (1)处方:罂粟壳一个,乌梅十个,枣儿十个。

  服法:水煎服。

  (2)处方及服法:生姜四两,黄连一两,剉豆大,慢火炒,待姜干脆深

  赤色,去姜取黄莲为末,每一钱,空心腊茶清下。

  (3)处方及服法:肉豆蔻煨一两,木香二钱半,为末,枣肉和丸,米饮

  下四五十丸。

  (4)陈火腿煅研,锅心饭焦,各三钱炒,松花一钱,米和丸,参汤下。

  (5)黄火炒为粉,每用数匙,砂糖拌食。

  (6)白术炒,茯苓各一两,糯米炒二两为末,枣肉拌食。

  (7)白石脂、干姜,等分研,白沸汤和面为丸,梧子大,每米饮下三十

  丸。

  5。主治:习惯性食肉后腹泻。

  处方:鲜枳壳一个,鲜猪肉少许。

  制作与服法:去枳壳少瓤,将鲜肉切细装入枳壳内,封口,用黄泥包籽,

  入火灰里烧之,焦时取出,去泥研成细末,分三次用,黄酒冲服。

  疗效:病轻者一个,重者二至三个可愈。

  6。主治:脾虚泄泻。

  (1)针砂七钱半,官桂一钱,枯矾一钱为末,以冷水调,摊脐上下,缚

  之,当觉大热,以水润之,可用三四次。

  (2)常食荞麦面,便能止。

  (3)糯米炒黄磨粉,加白砂糖调服。

  (4)白术、车前子等分,炒为末,白汤下二钱。

  (5)吴茱萸开水泡,焙干,每用三钱,水煎,入盐少许服之,立效。

  (6)白术土炒,白芍各一两,冬月加炒肉豆蔻五钱,共为末,饭丸梧子

  大,每服五七十丸,米饮汤下,极效。

  6。主治:五更泻,又叫肾泄。

  (1)处方:雄黄十五克,麝香九克,梅片二十一克,白芷三克,胡椒六

  克,公丁香六克,细辛三克,鹅不食草三克,皂角十五克。制法:共研极细

  面贮瓶备用。服法:每日服零点三克,重者服零点六克,姜汤(或白开水)

  送下,服一小时后即见效。

  疗效:曾治一千多例,百分之百治愈,有特效。

  (2)处方:台参九克,焦苍术六克,茯苓六克,炙草四点五克,莲肉六

  克,山药六克,故纸六克,吴萸四点五克,五味子三克,扁豆十五克,乌梅

  六克,诃子六克,炙票壳六克,麦芽六克,焦楂七点五克,肉蔻六克,砂仁

  四点五克。

  服法及注意事项:水煎服,忌生冷食物及房事。

  (3)处方:五味子去梗二两,吴朱萸汤泡七次,五钱,同炒香为末,每

  早陈米汤服二钱,服完一料,即愈。

  7。主治:暑泄。

  (1)白术、车前子,等分,炒为末,开水下二三钱。

  (2)五倍子末,饭丸黄豆大,每服二十丸,荷叶煎水下,效。

  8。主治:水泄。

  处方:风化石灰一两,白茯苓三两,为末。糊丸梧子大,每空心饮下二

  三十丸,妙。

  9。治老人泄泻。

  (1)枯白巩一两,煨诃黎勒七钱半为末,每饮服二钱,取愈。

  (2)黄土炒白术半斤,炒山药西两为末,饭丸,米汤下。

  ●注意事项

  1。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烫洗,

  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2。忌吃油腻食物。因为油腻食物能抑制胃酸的分泌,影响消化,而使腹

  泻加重。油腻食物包括肥肉,油炸食品等。对腹泻病人要给予流质或半流质

  饮食。若急性暴泻耗伤胃气,可给予淡盐水、饭汤、米粥等以养胃气;若是

  虚寒泄泻,亦可予以淡姜汤饮用,以温振脾阳,调和胃气。

  3。忌吃牛奶、羊奶和大量的蔗糖。因为这些食物进入肠道后容易发酵,

  产生大量气体,引起腹胀腹痛,增加患者痛苦。

  4。忌生吃大蒜。大蒜能治多种疾病,但腹泻时吃生大蒜,不仅无效,反

  而会加重病情。因为人在腹泻时,肠内局部粘膜组织炎性浸润,肠壁血管的

  通透性变异,肠腺体分泌亢进,酿成蛋白质、水盐代谢紊乱,使大量体液渗

  入肠腔。这些异物成份,刺激肠壁而产生腹泻。此时,整个肠道内均处于“过

  饱和而紧张应激状态”中,如再吃生大蒜这一辛辣刺激之物,就会因辛辣的

  大蒜素而激葱肠壁,促成血管进一步充血、水肿,使更多的组织液滑入肠内,

  加剧了腹泻。因此,腹泻时忌吃生大蒜。必要时可将大蒜煮熟后再放冷吃。

  5。忌滥用氯霉素。氯霉素治疗痢疾(具有腹泻症状)有效,如果是消化

  不良所致的腹泻,滥用氯霉素则是危险的。

  氯霉素对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都有作用,其中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效

  果更好,用于细菌性痢疾,肠伤寒确有特效,但是,氯霉素在杀灭细菌的同

  时,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千万不可滥用。

  氯霉素的一般副反应有恶心、呕吐、失眠、乏力,并可出现幻视、幻听

  等,停药后这些副反应会自行消失。可怕的是氯霉素对人体造血系统的毒性

  极大,能使白细胞减少,特别是能杀伤颗粒性白细胞,影响红细胞的成熟,

  容易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这种贫血目前尚难治疗)

  6。忌盲目使用止泻药。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要根据不同病因对症治疗,

  不宜简单一律使用止泻药。诏食物中毒时发生的腹泻,对人体反而有一定的

  保护作用,通过腹泻可以把细菌毒素和毒物排出体外。

  治疗中暑一百一十八法

  【症状诊断】

  中暑是人体在高温或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所

  引起的,多发生于夏季。根据中暑的发生原因不同分为中暑高热,中暑衰竭

  及中暑痉挛等类型。中暑高热体内有大量热蓄积,除高热外有昏迷、无汗;

  中暑衰竭最为常见,体内并无多量积热,主要是脱水或低钠血症引起的周围

  循环衰竭;中暑痉挛发生在劳动后,并不直接与高温有关,主要表现为肌肉

  痛性痉挛。

  中暑的症状有轻重之分,轻度中暑主要表现为口渴、大量出汗面色苍白、

  恶心、头昏、四肢无力等;重度中暑可出现昏迷、休克、痉挛等。高温作业

  的工人,直接受到太阳辐射的农业劳动者及居住于通风不良小屋的老人和产

  妇等,均易发生中暑。

  【简易疗法】

  1。中暑患者应迅速搬到通风凉爽的地方,让病人平卧,头部勿垫高,解

  开衣服,使暑热外泄。

  2。迅速降温。用冷湿毛巾敷头部,敷扇或吹风扇,或用较凉水(深井水)

  擦身后再敷扇。也可用冰块敷头部、腋下、腹股沟,必要时可将病人放在冷

  水中浸浴降温。

  3。重症中暑者,身热而冷汗甚多,昏闷不醒,面红而手足微冷,甚至见

  抽搐,脉虚细或洪大,重按无力。若无药物,可将蒜头研烂,和水调匀灌入。

  待神志苏醒后,送医院治疗。

  【刮痧疗法】

  1。中暑轻症可用刮痧疗法,即以磁质茶匙蘸麻油于背部各肋间适当用力

  刮之,直至见紫黑色,再刮另一行,背两侧可对称刮之,刮后休息,饮食宜

  清淡流质。

  2。用硬币蘸食油或冷水或清凉油或风油精,刮背部、颈部、肋间隙,时

  窝、腘窝等处,视部位之宽狭,每侧各刮二至三行,至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

  为度。用于过热型重症中暑。

  【放痧筋疗法】

  患者取坐位,医者右手拇、食两指蘸冷水于患者颈部捏拿,弹放痧筋,

  头痛弹放颈部痧筋,胸闷欲呕放肩膀筋,后沿手臂捏拿前后侧各三遍,拔伸

  患者手指会发出声音,以疏筋通络,使患者关节轻松,最后推抹头部结束。

  用于轻症中暑。

  【委中穴放血】

  患者俯卧,暴露双下肢,在委中穴附近找到静脉。常规皮肤消毒后,用

  三棱针刺破静脉使之流出三至四滴皿,然后用棉球压迫片刻。轻者一侧,重

  者双侧。适用于重症中暑。

  【验方】

  治疗轻度中暑的方药

  方1 鲜丝瓜花七至八朵,绿豆六十克。用清水煮绿豆,豆熟后取汤二百

  五十毫升,放花煮沸,一次服。

  方2

  香薷:藿香、银花、连翘各十克,六一散三十克,水煎后放凉,频频服。

  方3 莲叶梗三十克,柳叶三克,薏仁十克,扁豆十五克。将四味药物加

  水六百毫升,煎至二百毫升,一次服。

  方4 辣蓼草二百克,木姜子一百五十克,青木香一百五十克。樟脑粉六

  克。将前三味药加水一千七百五十毫升,煎成三百五十毫升,然后过滤留渣,

  再加水七百五十毫升,煎成一百五十毫升,合并两次药液,再加入樟脑粉(酒

  精溶解后)即成,装瓶备用。成人一般口服五毫升,最多用至二十毫升(儿

  童酌减),服后饮温开水一杯。

  【偏方】

  方1 绿豆叶六十克,甘草六克,水煎服,每日二至三次。

  方2 鲜荷叶六十克,茶叶六克。水煎服,每日二次。

  方3 柳叶十五克,绿豆三十克,五味子六克,水煎服,每日二次。

  方4 白萝卜叶十五克,丝瓜藤三十克,薄荷六克。水煎服,每日二至三

  次。方5 西瓜汁一百毫升,陈醋十毫升,拌和一次服下,每日二至三次。

  方6 白扁豆叶三十克,荷叶三十克,冰糖二十克。水煎服,每日二次。

  方7 石膏三十克,生姜六克。水煎服,每日二次。

  方8 大蒜汁三毫升,童便十毫升。一次饮服,每日一至二次。

  方9 枇杷叶十二克,芦根三十克,薏仁三十克。水煎服,每日二次。

  方10 绿豆芽一百克,滑石三十克。水煎服,每日二次。

  方11 大青叶三十克,郁金十二克。水煎服,每日二次。

  方12 西瓜、甘蔗各适量。去皮、切碎,用纱布绞取汁,可随意饮用。

  功效:清热,生津,解暑。

  方13 鲜冬瓜一个。将瓜洗净,切成碎块,捣烂绞取其汁,尽量饮服。

  功效:消暑,清热,除烦。治中暑后烦燥不安,口渴尿黄,有清热利尿

  之作用。

  方14 苦瓜一个,绿茶适量。将苦瓜上端切开,挖出瓤,装入绿茶,把瓜

  挂于通风处阴干。取下洗净,连用茶叶切碎,混匀。每取十克放入杯中,以

  沸水冲沏焖半小时后可频频饮用。

  功效:清热,解暑,除烦。治中暑发热、口渴烦燥,小便不利等症。

  方15 鲜姜、大蒜、韭菜各适量。洗净,姜,蒜去皮,共捣烂取汁,灌服。

  功效:解表,温中,兴奋。治中暑昏厥,不省人事。

  【食疗】

  1。冬瓜六克,莲叶一张,米适量。洗净加水适量煎汤,米煮烂后加入白

  糖食用。

  2。冬瓜五百克,苡仁三十克,鸭一只。将鸭去毛及内脏,洗净切块,冬

  瓜去皮切块,与苡仁同放锅中,加水适量煮汤服。

  3。鲜苦瓜一个,去瓤水煎服之。

  4。莲藕茶:生藕五百克。将生藕捣汁灌服。消暑让痛,清热除烦。主治

  夏天炎热中暑,神志不清,腹部隐痛。

  来源:民间验方。

  5。豆叶茶:生扁豆叶一百克,将叶捣汁,冲开水服。解热消暑。主治夏

  季炎热感于暑邪而发生的急性中暑,昏迷不醒人事,身热烦躁,气喘不语。

  来源:民间验方。

  6。苦瓜茶:苦瓜一个,绿茶适量。将苦瓜上端切开,挖去瓤,装入绿茶,

  把瓜挂于通风处阴干。取下洗净,连同茶切碎,混匀,每取十克放入杯中,

  以沸水冲沏,焖半小时,可频频饮用。具有消热解暑,除烦之功效。主治中

  暑发热,口渴烦躁,小便不利等症。

  7。蕹菜荸荠菜:蕹菜(瓮菜、空心菜)五百克,荸荠五百克。加水共煮

  汤代茶饮。清热、利尿。用于治疗小儿夏季口干口渴,尿黄短涩症。

  来源:民间验方。

  8。红萝卜马蹄饮:每次用红萝卜、马蹄(又名荸荠菜)各一百五十克至

  二百五十克,共煎汤代茶。清热解毒,用于治疗中暑。

  来源:民间验方。

  9。以汁饮:西瓜、甘蔗各适量。去皮,切碎,用纱布绞取汁,可随意饮

  用。清热生津,解暑。用于夏季暑热伤阴之发热,口渴,中暑等症。来源:

  民间验方。

  10。红糖绿豆饮:将绿豆二百五十克煮烂,用勺在锅中碾碎如泥,再以

  文火煮至无汤,加红糖调味即成。清热解暑。用于小儿暑热生疖,中毒症。

  夏季炎热,小儿常食有解毒清热,除烦止渴之功。

  来源:民间验方。

  11。山楂荷叶饮。

  将四十克山楂,十二克荷叶,共煎当茶饮用。解暑热,清头目。夏天饮

  用对高血压、肝火头痛,口于口渴,呕吐反胃等症有较好疗效。

  来源:民间验方。

  12。姜韭蒜汁:鲜姜、大蒜、韭菜各适量。将其洗净,姜蒜去皮,共捣烂

  取汁,灌服。具有解表,温中,兴奋功效。主治中暑晕厥,不省人事。

  来源:民间验方。

  13。杨梅酒:解杨梅五百克,白糖八十克。将杨梅洗净,加白糖共装入瓷

  罐中捣烂,加盖(不密封,稍留空隙),约七至十天,自然发酵成酒。再用

  纱布绞汁,即成约十二度的杨梅露酒,然后倒入锅内煮沸,待冷装瓶,密封

  保存,时间越久越佳。夏季饮用。预防中暑。

  14。胡麻酒:胡麻五百克,生姜六十克,生龙脑叶一撮。

  制用:渍胡麻、煎熟,略炒,加生姜、生龙脑叶、同入炒,细研,投以

  煮酿五升,滤渣去水,浸之。盛夏正午饮一杯。

  功效:解暑热。

  主治:暑热,中暑。

  15。绿豆粥:粳米一百克,绿豆适量。

  制用:将绿豆洗净,浸泡半天后同淘米加水煮成稀粥。作夏季清凉解暑

  饮料,每日早晚餐服食。

  功效:解热毒,止烦渴,防水肿。

  主治:降血脂,是防暑降温之品。

  来源:民间经验方。

  16。扁荷粥:白扁豆五十克,冰糖三十克。鲜荷叶尖一小张,大米五十克。

  制用:先用水把大米洗净,浸泡;锅内加水三碗煮白扁豆,水沸后,下

  大米小火煎煮,待扁豆已粘软,放入冰糖及洗净的鲜荷叶,再煮二十分钟即

  成。味甜荷香,是理想食品。

  功效:消暑清热,和胃厚肠,止泄泻。

  主治:暑热天中暑症,常食有益健康。

  来源,民间验方。

  17。藿香粥:藿香十五克(鲜者三十克),粳米一百克。

  制用:以藿香煎服其汁,将淘洗净的粳米煮粥,待粥即成加入藿香汁再

  煮一至二沸即可。夏季每中晚餐服食。

  功效:解暑、祛湿、开胃、止呕。

  主治:暑热,头脑昏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食欲减退,神疲乏力等。

  来源:《医余录》。

  18。白糖菱角粉粥:菱角粉三十至五十克,白糖适量,加水煮成稠糊服用。

  功效:清暑解热,除烦止渴。

  主治:暑热烦渴。

  来源:民间验方。

  19。西瓜盅:西瓜一个,鸡肉、莲子、龙眼、胡桃、松子、杏仁各适量。

  制用:把鸡肉切成丁:将西瓜上端切下(小为盖,大块为盅),挖去瓜

  瓤;将上述用料一并填入瓜内,盖上盖,隔水蒸熟即成。

  功效:清暑祛热。消烦止渴,利小便。

  主治:中暑。

  来源:民间验方。

  20。绿豆丝瓜花方:绿豆六十克,鲜丝瓜花八朵。

  制用:用清水一大碗,先煮绿豆至熟,然后捞出豆,再加入丝瓜花煮沸,

  温服汤汁。

  功效:清热,解暑。

  主治:夏季气温酷热引起的中暑症状。来源:民间验方。

  21。黍子汤:黍子五十克、炒黄后加水二杯,煎取一杯,一次温服。再煎

  二渣,加四碗水,熏洗全身。

  功效:解暑热,止吐泻,祛头痛。

  主治:中暑。

  22。丝瓜瘦肉汤:丝爪二百五十克,瘦猪肉二百克,食盐少许。

  制用,丝瓜切片,瘦猪肉切片,加水适量堡汤,用食盐调味作膳。

  功效:清热利肠,解暑除烦。

  主治:暑热烦渴。来源:民间验方。

  23。猪肉冬瓜汤:瘦猪肉五十克,冬瓜一百克,盐、姜各适量。用法:将

  肉切碎与冬瓜共煮汤,待将熟时下姜片及盐,日服二次。

  功效:清解暑热。

  主治:夏日口渴,尿黄等暑热症。

  来源:民间验方。

  24。清暑二豆汤:绿豆、赤豆各半。

  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