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3部分阅读

作品:你的减肥手册(亚洲版)|作者:樊广中|分类:玄幻小说|更新:2025-05-20 15:20:13|下载:你的减肥手册(亚洲版)TXT下载
  达到极致。缺乏运动和营养过剩的现象在这些独生女孕妇中更是普遍存在。因此,在这里有必要提醒每一位孕妇以及孕妇的家人注意,要选择合理均衡的饮食,控制孕期体重合理增长,预防孕期肥胖,以维护孕妇健康。

  7.酒是导致肥胖的顶级“杀手”

  有人认为肥胖与饮酒无关,其实很多成年男性的肥胖是由饮酒引起的。

  酒是一类含酒精的饮料,主要分为蒸馏酒(烧酒、白酒)与非蒸馏酒(黄酒、葡萄酒)两大类。酒的度数指的是所含酒精的百分比。以60度的二锅头为例,100克白酒中含60克酒精,1克酒精能产生7千卡能量,100克二锅头酒就可以产生420千卡的能量,仅次于脂肪。

  啤酒含酒精虽然很低,一般在3%~5%,但产生的热能很高,1升12度的啤酒可以产生330千卡热能,素有“液体面包”之称。同时,啤酒中的啤酒花可刺激胃粘膜,促进食欲,使人食量增加。

  过量饮酒之所以会使人发胖,是因为酒精不仅发热量较高,而且进入人体后会优先被氧化、吸收,这使得与酒同时或酒后吃下的食物在体内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而易被转化为脂肪贮存起来。

  需要强调的是,酒精除了可以为机体提供热能外,并无其他营养作用。相反,酒精在代谢过程中还需消耗体内其他营养成分,如叶酸、维生素b1、烟酸及维生素b6等,造成这些营养素缺乏。

  另外,饮酒对肝脏的损害也很大,因为酒精要在肝脏内进行解毒,大约90%~95%的酒精都要通过肝脏代谢。过量的酒精会使肝细胞损伤,引起酒精性肝炎,甚至发展为肝硬化,最后导致肝癌。所以,饮酒不能无所顾忌,随心所欲,而应把握分寸,限量饮用。

  8.软饮料乃是“催肥剂”

  所谓软饮料,就是指不含酒精的饮料。美国医学专家研究指出,一个人如果每天喝一听饮料,那么他发生肥胖的几率就会增加60%。这一论点也已被我国肥胖专家多次重申。这与一个人每天吃多少东西、看多长时间电视或做多少运动无关。

  美国一项最新的调查结果发现,肥胖儿童的果汁消耗量比正常体重儿童的果汁消耗量高出65%。研究人员指出,不少父母认为,选择天然的果汁饮料有益于儿童健康,因此对孩子饮用果汁的数量不加限制。事实上,果汁饮料含有的热量使饮用者发胖的几率大提升了。

  营养专家认为,饮用果汁应适量。美国小儿研究所制定的标准要求,年龄在1~6岁的儿童,每天的果汁消耗量为120~180克左右,年龄在7~18岁之间的孩子,每天的果汁消耗量为240~370克左右。

  作为肥胖者的“大国”,我们往往只注重“节食减肥”,但对于含糖份和热量都很高的饮料还没有足够的防范意识,比如“可乐”类和其他碳酸饮料,对肥胖的作用绝对不低于固体食物,可以在不知不觉中使人发胖。

  “可乐”就是很强的“催肥”剂,一听“可乐”所含的热量,需要步行40分钟才能完全消耗掉。目前我国都市人群中正在悄然形成一个“可乐族”,他们少喝或者不喝白开水,只喝“可乐”。这便决定了这一人群必定是肥胖的高发群体。对他们来说,“可乐”类饮料的过多摄入,可以使节食的减肥疗效前功尽弃。

  9.营养素缺乏导致肥胖

  一谈起肥胖的原因,人们常常会与营养过剩联系到一起。但很少有人知道,营养素缺乏也可导致肥胖。

  近年来,日本营养专家经研究指出,某些肥胖并不是单纯的营养积累,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饮食中缺少使脂肪变成能量的营养素,如维生素b2、b6及烟酸。只有当体内能量得以释放时,脂肪才会随之减少。研究人员对3~6岁肥胖儿童体内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肥胖组儿童血清铜含量高于对照组,铁与铷的含量低于对照组,锌和镁的含量与非肥胖对照组比较虽无统计学意义,但从肥胖儿童个体观察,锌镁含量低的较多。

  第二章 肥胖的成因(5)

  美国专家还发现,机体饮水不足,身体就无法对脂肪进行充分的代谢,也会引起体重增加。如果蛋白质长期处于缺乏状态,就会使肌肉萎缩,而肌肉组织的减少,会使机体基础代谢率降低,减少能量消耗,也会使机体发胖。

  因此,在饮食中应注意营养素尤其是维生素b2、b6及烟酸的补充,注意食品的贮存和烹调方法,防止营养素的破坏。

  我国饮食构成通常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故易发生维生素b2缺乏或不足情况。食物中维生素b2来源于各种动物性食品,尤其是动物内脏、蛋类及奶类,其次是豆类和新鲜绿叶蔬菜;维生素b6在食物中分布很广,含量较多的食物为蛋黄、鱼类、奶类、全谷、白菜及豆类;烟酸通常称为维生素pp,维生素pp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但多数含量较少,其中酵母、花生、全谷、豆类,特别是肝内含量最为丰富,玉米含量并不低,且高于大米。

  运动因素

  运动不足是导致肥胖的又一大重要因素。

  运动不足,不仅于减少了能量消耗,也使机体变成了能量易在体内贮藏的代谢状态。实际上,一旦运动不足,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也减弱,形成肮胰岛素的状态。由于抗拮胰岛素的作用,会代偿性地引起胰岛素的分泌增加。相对于降血糖作用的减弱,而脂肪合成的作用却未减弱,因此,就产生了脂肪蓄积的代谢状态。更有甚者,处于运动不足状态下,基础代谢下降,贮藏能量却增加,而且脂肪合成酶的活性也出现亢进。实际上,运动不足在肥胖成因相关性方面,与其说是能量消耗减少,还不如说是代谢状态的改变所引起的要多些。

  运动不足的情况,在现代社会里已成为肥胖产生的重要原因,日愈涉及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如交通手段的完善、家庭劳动的电气化、体力劳动的减少,已经几年形成了“省力型”社会。因此,成人膳食近10年来尚未改变,使肥胖者急剧增加,似乎是顺理成章的。

  美国《预防医学》杂志曾指出,汽车在成为现代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代步工具的同时,也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书中说到,驾车时间越长,人的腰围就会越粗,可直接导致肥胖。

  调查者在对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的1万多名市民进行为期两年的跟踪调查后发现,驾车时间每增加30分钟,肥胖几率随之增加3%。经常驾车者与经常步行者相比,肥胖比例要高出7%。

  美国被称为“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多达91%的被调查者表示,出门时一般不会走路,其中大多数人每天在车里度过的时间超过1小时。

  调查负责人弗兰克指出:“驾车越多,人越容易发胖;而走路越多,体重越不容易上升。人们应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避免开车时间过长。”

  疾病因素

  由疾病因素而引发的肥胖,属于继发性肥胖(参见第一章“肥胖的类型”)。

  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肥胖,大多为单纯性肥胖,占肥胖者的绝大多数。但一些由神经、内分泌或代谢失常而引起的疾病,也可导致肥胖。

  间脑性肥胖就是由疾病引起的一种肥胖,如脑炎后及间脑外伤(由于脑损伤)所引起的肥胖都属于这一类。此类患者常有食欲波动、睡眠节律反常、体温、血压及脉搏易变、普遍性肥胖、性功能减退等症状。

  肾上腺皮质增生及腺瘤所导致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也会引发肥胖。尤以面部、颈部、胸部及腹部肥胖为主,面呈圆形之满月状,四肢没有显著变化,而腹部、大腿等地方出现紫纹。患者还会出现多毛现象,女性会呈男性化,出现闭经或月经紊乱,男性则阳痿。

  药物因素

  由药物因素所致的肥胖,属于药源性肥胖(参见第一章“肥胖的类型”)。这里特别强调一点:女性服避孕药可使体重增加。

  目前临床使用的避孕药物中的主要成分,多为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根据其作用功能的不同,可简单分为抑制排卵型、抗着床型和影响子宫功能型三类。根据其所含主要成分、使用剂型、用法和给药途径的不同,又可分为复合型避孕药、序贯型避孕药等不同类型。

  少数女性(2%~5%)服用避孕药物后,可能会出现体重增加的情况,这与以往使用的避孕药物中所含雌、孕激素量稍大,以及女性自身体质情况有关。例如,避孕药物中所含孕激素可以影响机体的合成代谢过程,使体重增加。而雌激素可以引起体内水钠潴留,同样可以使体重增加。

  第二章 肥胖的成因(6)

  女性服用避孕药后体重增加,与个人体质有关。目前使用的第三代避孕药物,如诺孕酯(noregesfimate,ngm)、孕二烯酮(gestodene,gsd)中已经大幅度减少了雌、孕激素的含量,可以说使用这类避孕药几乎不会对体内糖代谢、脂代谢及血液学产生任何不良影响,对绝大多数的使用者也不会造成体重增加的困扰,但对于极少数体质对这类药物比较敏感的女性仍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麻烦。好在这种情况在停止使用避孕药物后很快就会消失。女性朋友在使用避孕药物后,若出现体重增加的情况,最好及时与医生商量一下,以便更换新型避孕药物,或采用其他的避孕方法。

  遗传因素

  1.肥胖孕妇所生孩子多肥胖

  医学研究指出,孕妇在怀孕初期过胖,可使小孩在2~4岁时发生肥胖的危险增加两倍以上。这些孩子被定义为严重过胖,因为他们不是只比平均体重重一点而已,他们的体内脂肪已经比同龄孩子多了95%。

  这项研究以近8500个低收入家庭所参加的妇女、婴儿以及儿童额外补充营养计划的数据为依据。结果显示,在这些孩子4岁时,有四分之一的胖孩子在妈妈生他们时也很胖;这项事实也由只有少于十分之一的胖孩子来自于正常体重的妈妈来证实。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数据显示,怀孕时过胖可能会在生产时出现问题。在怀孕前、怀孕期间及婴儿出生后的前几年,都是避免日后孩子肥胖的重要时机。

  此外,医学专家在一卵双生的儿童中观察发现,肥胖的一致率比异卵双生儿童要高,强调其有遗传性。另外,一卵双生儿直到青春期,双方肥胖发生率为70%,青春期后则下降为30%。这说明遗传因素确实是引起肥胖的原因之一,而且一般情况下,这一因素也是被认为可以克服的。最近巴库德(buchurd)及彭鲁斯(perusse)也发表了体内脂肪蓄积与遗传因素相关只占5%~30%的数据,这一数据也说明,遗传是肥胖产生的原因之一,但所占比例并不高。

  2.女儿肥胖与父亲肥胖有关

  最新研究发现,女儿肥胖与父亲肥胖有关。父亲肥胖的,女儿很可能会遗传到父亲的肥胖基因,而儿子不会。

  据美国临床营养学期刊报道,研究人员通过对47名7~10岁女孩研究她们与父母的体重及热量消耗形态后发现,女孩们的体重主要受父亲的身体脂肪影响,而母亲体重与女儿体重则没有关连。香港的医学界人士推断,这是由于女儿受到父亲x染色体内影响体重的基因,甚至要配合母亲的x染色体,才可能把肥胖基因只传给女儿,而没有传给儿子。

  生理因素

  1.青春期易发胖

  青春期是女性生殖系统发育趋于成熟的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女孩子伴随着月经来潮,身体发育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与之伴随的就是这一时期的女孩子胃口普遍都比较好,当食物摄入大于消耗的时候就很容易发生肥胖现象。

  医学研究发现,女性青春期肥胖往往与女性月经初潮期出现的迟、早有密切的关系,初潮早的女性一般都比初潮晚的女性更加肥胖一些,这可能与月经初潮时体内内分泌激素的变化导致体内脂肪的蓄积有一定的关系。值得提醒的是,青春期的女孩子好像都非常怕别人说自己胖,许多人常常主动限制饮食来控制体重的增长。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做,因为这时候的肥胖,你只要注意调整一下饮食结构,减少甜食、油腻食物和零食的摄入量,度过这一阶段后,肥胖往往也就消失了。如果盲目采取节食减肥的方法,很可能会导致月经失调、子宫发育不良、神经性畏食症等疾病的发生。

  2.妊娠和哺乳期易发胖

  妊娠和哺乳期的女性由于体内内分泌激素分泌的变化和怀孕、哺乳期体内需求增加,常常会自主或不自主的食欲大开。再加上我国传统的怀孕和坐月子期间多食、少动的习惯使发生肥胖的可能性就更进一步增加了。也有人认为,妊娠本身就具有促进体内脂肪蓄积和肥胖的倾向,多次人工流产或生产的女性发生肥胖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同龄女性的现实似乎间接证明了这一点。需要提醒的是,这一阶段发生的肥胖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控制,许多人常常因此转变成为持续性肥胖。

  第二章 肥胖的成因(7)

  3.女性更年期易发胖

  女性更年期又称绝经期,一般在48~50岁之间,是女性由中年逐渐向老年转化的一段时期。医学研究证明,女性绝经后容易发生肥胖,其原因可能与绝经后机体内分泌激素分泌改变,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等各种因素有关。

  (1)内分泌激素分泌的改变

  女性出现停经的症状,意味着女性卵巢功能已经到了衰竭殆尽的地步。卵巢分泌雌激素减少,可以继发性出现下丘脑和垂体功能紊乱的情况,从而引起肥胖。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全部由雄激素衍生而来,而雄激素主要来自体内肾上腺髓质的分泌。

  (2)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代谢失常

  绝经后女性很容易出现精神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现象,从而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失常而引起肥胖。造成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原因,目前认为还是与体内内分泌激素分泌的改变有关。

  (3)各种疾病症状引起的运动量减少

  绝经后女性由于各种原因常常会出现全身疼痛、关节疼痛、心慌、注意力无法集中等症状,导致患者无法保持绝经前日常活动的运动量而引起肥胖。

  美国科学家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也揭示了妇女绝经与体重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员介绍说,妇女身上所出现的绝经,说明以往周期性的排卵功能已告结束,卵巢内的雌激素以及孕酮的分泌都会出现下降。研究表明,绝经期间,女性的体重常常会出现明显的增长。为了确定女性身上的这些激素下降到何种程度会对体重产生影响,以及如何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研究人员对47个成年雌性猴子进行了研究。在这些参加实验的猴子中,有19个猴子的卵巢已被手术摘除。结果这些猴子出现了类似绝经时出现的现象,即雌激素以及孕酮的分泌明显下降。其他28个猴子为对照组。

  研究结果显示,激素的下降使得这些卵巢已被摘除的猴子的胃口大增,食物的摄入量较以前增长了67%,同时体重在数周内也一下增加了5%,并随着时间的延续继续上升。此外,研究人员还注意到,脂肪细胞所产生的另外一种能够刺激胃口的激素也有增长。研究人员表示,这说明猴子的卵巢被摘除与其代谢过程发生变化之间存在着一种关系。

  4.人工流产后易发胖

  根据调查显示,30%~40%的女性在做完人工流产手术后,体重增加了5~7公斤。这种肥胖同正常的产后肥胖一样,在体内激素水平恢复正常之后,多余的脂肪会自然消减,无须采取特殊的减肥措施。

  一般来说,人工流产后体重增加或肥胖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人工流产突然中断了正常的妊娠,原来维持胎儿正常发育所需的内分泌平衡被彻底打乱,引发肥胖。

  (2)人工流产后引起丘脑下部功能失衡,直接波及脂肪代谢,使皮下脂肪出现短时期的周转不灵,造成“积压”。

  (3)下丘脑功能的新变化,还会干扰体内性激素的平衡,尤其是对性腺激素的影响最明显,从而表现为膘肉增多。

  对于人工流产后的肥胖,只要加以适当的锻炼,并配以合理的饮食,很快就会有所改善。

  5.“培根基因”导致发胖

  澳大利亚科学家科林斯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了令人肥胖的又一种基因——“培根”基因。这将为医学界生产抵御肥胖和糖尿病的基因药物提供更多的思路。

  科林斯指出,这种新基因会生产大量增加人的食欲的蛋白质,从而使人摄入超过身体需要的热量,最终导致肥胖。这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三种与肥胖有关的基因。

  科林斯的研究主要基于一种生长在以色列内盖夫沙漠的沙鼠,这种沙鼠在沙漠的恶劣自然环境下以仙人掌为食,尽管消瘦,但基本能够保持健康。但是,一旦在实验室被提供充足的食物,一些沙鼠就会不停地进食,引发肥胖,最终导致糖尿病,另外一些沙鼠则保持正常的食量。

  研究人员在分析这两种不同“性格”的沙鼠后发现,所有贪吃沙鼠的体内都有这种“培根”基因。随后,研究人员将这种基因的排序与人类基因库进行比较,结果在人类基因的19号染色体上发现了完全一致的基因代码。研究人员将这种人类“培根”基因注入保持正常食量的沙鼠体内,结果发现,一周后这些沙鼠的体重普遍增加5%,这证明了这种基因对肥胖的作用。华人书香吧 想看书来华人书香吧

  第二章 肥胖的成因(8)

  6.“ad36病毒”导致发胖

  一直以来,人们都将肥胖成因归结于营养过剩、运动不足等。但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发现肥胖机理十分复杂。

  美国专家近日指出,导致肥胖的原因复杂,病毒感染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为此,他们大胆设想:今后当孩子们为预防麻疹等疾病注射疫苗时,也许还要打一针预防肥胖的疫苗。

  研究肥胖成因的专家尼基尔?特尔纳达近日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的北美肥胖医学研究学会年会(naaso)上提出,某些病原体是导致动物脂肪组织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特尔纳达的研究发现,许多体重超标者都曾感染过某些病毒。这些都暗示肥胖与病毒感染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不是所有肥胖问题都能用病毒感染来解释,但至少是原因之一。”特尔纳达在接受采访时说,“研究表明,至少有10种病毒能导致动物肥胖,比如犬瘟热病毒、rav1和smam1禽类病毒、鼠类玻纳病毒、羊痒病病毒以及3种腺癌病毒ad5、ad36和ad37。”

  特尔纳达说,他以猴子为对象进行了9年实验后得出结论,健康猴子感染ad36病毒后“半年内增重15%,胆固醇指标却低了30%”。

  此外,科学家们还发现,当老鼠通过消化道从同伴那里感染普通细菌后,也会长胖。因此,他们认为即使一般细菌也可能导致肥胖。

  特尔纳达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病毒与肥胖的关系。当时他在印度西部的孟买当家庭医生,当地暴发严重的smam1禽类病毒感染疫情。他的一位朋友注意到,死鸡都异乎寻常的胖。在对它们进行解剖后发现,这些鸡肝肾增大,胆固醇指标却偏低,胸腺也萎缩了。

  这个病毒增肥动物的案例启发了特尔纳达,促使他开始研究病毒与人类体形变化之间的关系。在对自己病人进行检测,特尔纳达发现20%的肥胖病人曾经感染过smam1病毒,这些人体重明显超重,但胆固醇指标却偏低。

  此后,特尔纳达来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和理查德?阿特金森合作进一步展开研究。由于美国禁止印度禽类病毒入境,两人决定改用腺癌病毒ad36进行试验。

  他们首先将实验室中的鸡、猴和老鼠感染ad36病毒,结果所有动物明显增肥,同时胆固醇指标低。

  然而,由于无法进行人体直接试验,特尔纳达和他的同事就从威斯康星州、佛罗里达州和纽约州血库中采集了500人的血样进行检测,结果发现30%肥胖者的血液里有ad36的抗体,而体重正常者只11%有此抗体。

  目前,对于肥胖的成因科学界仍然众说纷纭。对于如何才能保持身材,人们也各有各的妙招,但特尔纳达显然对“瘦身疫苗”的研发充满了憧憬。他说,由于病毒感染导致的肥胖症难以、甚至不能治愈,因此,借助注射相关疫苗进行预防就成为关键。

  7.纤毛缺陷导致发胖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科学家识别出可能导致肥胖的一个新因素——纤毛缺陷。

  许多高中生都已在显微镜下观察过地球上最小的动物——草履虫。草履虫通过挥动发丝状的突触也就是纤毛来向前运动。但某些人类细胞也有纤毛,帮助大脑、肺、眼睛和肾脏中的液体和粘液流动,或者像天线一样伸出细胞外。

  研究人员在研究一种罕见疾病——巴比二氏综合症(bardet biedl syndrome,bbs)患病家族时,发现了一个与该病有关的新基因。巴比二氏综合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变,特点是肥胖、学习能力丧失以及眼睛和肾脏出现问题。

  “bbs是一种相对罕见的遗传病,但它的症状对于许多人而言却很常见。”约翰?霍普金斯大学mckusick…nathans研究所的助理教授nicholas katsanis博士说。”我们还不知道纤毛缺陷是如何导致肥胖或者学习能力丧失的,但这个基因的发现将为研究这些遗传缺陷开辟一条新途径。”

  “很难将遗传新发现翻译为能解释疾病的细胞机制。但这正是遗传医学的目标。”katsanis补充说。

  bbs的某些方面已被证明与纤毛缺陷有关。已知纤毛在哺乳动物的发育中起着关键作用,产生所谓的左右不对称,因此心脏、肺和肝等器官最终就会长在身体右边。在bbs病人中,有时候左右不对称被逆转了。眼部纤毛出现功能障碍还能导致视网膜营养失调,最终导致失明,肾脏中的纤毛问题也能导致器官出现结构问题。 华人

  第二章 肥胖的成因(9)

  但即使bbs的这些主要特点已被证明与纤毛缺陷有关,该病本身以及它的其它症状——肥胖、学习能力丧失、多余手指、糖尿病等从未被认为与纤毛有关。这些综合症的特点可能是直接或间接由纤毛引起的,但这项研究为了解普通人群中的这些特点打开一扇从未开启的大门。

  8.荷尔蒙缺乏导致发胖

  英国科学家研究指出,肥胖人群缺少一种调节食欲的荷尔蒙,这种荷尔蒙正是迄今为止最有希望医治肥胖病的良药。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从1984年开始,伦敦肥胖问题研究小组组长史蒂夫?布鲁姆教授就对一种与胰岛素大小相近的蛋白质——pyy3…36进行研究,他发现,这种蛋白质中所含的荷尔蒙在人们吃饭的时候被分泌出来,通过刺激大脑对人们的食欲进行有效调节。

  布鲁姆教授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中表示,他们研究小组对24个志愿者进行观察试验,发现胖人体内的pyy3…36含量只是瘦人的2/3,而给肥胖志愿者注射调节食欲的荷尔蒙则确实可以使他们的饭量锐减,他们越瘦,身体内的pyy3…36含量就越高。此外,科学家还注意到,食用某种富含纤维的食物也可以增加这种荷尔蒙含量的效果,这意味着吃高纤维食物也是刺激这种荷尔蒙增多的一种方式。

  研究发现,这种荷尔蒙还能消除1/3通过食物摄入人体的卡路里,无论胖人还是瘦人都可以因此受益。布鲁姆教授说:“这些发现意味着增加pyy3…36是治疗肥胖病的一个重要手段。”

  生活形态因素

  1.吸烟与肥胖

  有人说:戒烟会发胖。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香烟中含有尼古丁、焦油以及其他一些含苯类的有毒物质。烟雾进入肺可引起咳嗽,特异性体质之人还会引起肺癌;烟雾进入胃内,则刺激肠胃的蠕动,使消化功能增强,长时间的烟雾刺激能抑制食欲,令人消瘦。

  戒烟本是件好事,但对于许多 “老烟民”来说,却无异于一场巨大的挑战。美国疾病研究中心(cdc)的研究结果表明,美国人在戒烟以后体重会增加,男性平均增加千克,女性平均增加千克。尤其是年满55岁、每天吸烟在15支以上的人更容易在戒烟后变胖。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研究人员发现:其中存在着一定的情绪和行为上的因素,包括那种喜欢往嘴里放东西的习惯。烟草中的尼古丁加速了整个生理功能,特别是人体代谢食物的频率,尽管吸烟大多是在空闲期间。过分的吸烟常使人的心率加快,吸烟者的心跳平均为每分钟84次,而不吸烟者心跳平均为每分钟72次。一旦停止吸烟,代谢变缓,食物消耗缓慢,体重就会增加。

  戒烟的人时常会重新勾起“烟瘾”,而各种情况迫使其戒烟时心中仿佛有一种空虚感,并且想吃一些甜食。这是因为尼古丁降低了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从而减低了人对甜食的欲望,去除了尼古丁的作用,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常会提高,人就倾向于吃更多的甜食。

  如此说来,是不是可以用吸烟的办法来减肥呢?事实上并非如此,吸烟给人体带来的危害远比体重的超出所造成的危害大得多,相当多的病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是不是我们中国人也会像美国人一样呢?尽管我们没有做过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但在临床中却发现许多消瘦病人戒烟后,面部光泽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体重并没有明显增加,个别人的增加与饮食习惯的改变有密切关系。

  2.睡眠与肥胖

  科学研究发现,睡眠与肥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1)吃完就睡易发胖

  医学研究发现,吃完就睡可导致肥胖。其原因是,在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下,脂肪很容易在晚上囤积于体内。当身体处于清醒状态时,交感神经显得极为活泼,而一旦进入睡眠状态,身体的副交感神经就取代了交感神经的地位,于是使脂肪容易堆积。

  此外,在睡眠期间,卡路里的消耗量会降到最低,没有被消耗掉的卡路里便囤积于体内成为脂肪。通常情况下,吃完就睡的人容易发胖。这就如同日本的相扑选手想要增加体重时,就会大吃大喝之后立刻倒头就睡;或者在睡前大吃东西,然后就囫囵吞枣咽下去,天长日久便形成了肥胖。

  第二章 肥胖的成因(10)

  睡前吃东西不但会发胖,还会影响睡眠。你的胃为了消化你吃下去的食物,在半夜必须努力地工作,而这种刺激就会传达到脑部,从而使你睡得不安稳。于是,生活就变得越来越不规律了。

  (2)睡眠不足可发胖

  美国一项调查研究指出:睡眠不足可能影响白天帮助消耗热量的荷尔蒙的分泌,从而导致肥胖。

  研究人员利用13年时间,追踪研究了大约500名年龄在27~40岁的成年人,发现在此期间,女性每晚的平均睡眠时间从小时减至小时,男性则从小时减至小时。在同一时期内,这些人的体重平均增加了5磅。而每晚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者,体重增加得最多。

  主持这项研究的哈斯勒医生认为,引起这种现象出现的其中一项重要因素是,一个人熬夜越久,就有越多的空余时间吃东西。

  哈佛医学院睡眠专家帕特尔也称,多种化学物质及荷尔蒙,已证实对控制食欲及增加体重发挥作用,睡眠时间如果增减一两个小时,人体内相关化学物质和荷尔蒙的分泌都会产生变化。

  东维吉尼亚医学院的沃罗纳()和他的同事也进行了一次实验,他们采访了924名18~91岁不等的参试者,这些人完成了关于人口统计学、医学问题、睡眠习惯和睡眠障碍等方面问题的调查问卷。

  结果发现,被调查者总睡眠时间随bmi的增加而降低。体重正常者和其他人每天的睡眠时间相差16分钟,每周总共相差2小时。研究者排除了特定睡眠疾病(如阻塞性睡眠暂停)和失眠等特殊情况后,结果仍相似。

  沃罗纳根据这一发现指出,睡眠减少可能影响代谢和激素。比如,睡眠有限可能减少莱普汀的水平(此激素与食欲调节有关),从而影响了睡眠和肥胖之间的关系。或者它只是单纯与增加了进食时间有关。尽管他们提醒这次研究没有确定有限睡眠和肥胖之间的因果关系,但它确实“表明每晚多睡20分钟似乎与bmi较小有关”。

  3.结婚与肥胖

  你可能还不知道,结婚会成为使你肥胖的“危险分子”。如果不信,你可以观察一下身边那些已经结婚的人士,比如那些曾经健美的男士和窈窕的女士,他(她)们或多或少都有些发胖的迹象,尤其是新婚后的丈夫,小肚腩很快就像充了气的气球一样鼓胀起来。

  专家分析指出,生活形态的改变是使人发胖的一个重要因素。婚姻让两个原本没有任何关系的人住在了同一个屋檐下,两个人的兴趣相投,生活形态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不论这种转变是好是坏,都可能成为日后变胖的原因。

  在结婚之前,两个人处于热恋期,恋爱中的人是很奇特的,可能为了一点小事都会高兴或难过而吃不下饭。爱情转移了对美食的爱好,即使爱吃的人可能也会花更多的时间在爱人身上。婚礼前,每对新人都是战战兢兢,先不说为婚礼劳心费神,少吃了很多零食,单说为了穿上自己心仪的婚纱,有多少新娘忙着节食减肥。可是,结婚后,新人们马上卸下了所有的重担,很多人坦诚地说,结婚后不再像以前一样注重外表,也不常上健身房流汗了。婚后许多男性结束了自己衣食随性的日子,开始由妻子负责他们的饮食,每天规则的一日三餐,生活安逸而稳定,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自然就一点点“发福”了。

  结婚之后,两个人的饮食习惯也会互相影响,不知不觉中也可能导致肥胖。因为已经成了夫妻,很多人的相处从电影院、公园、郊外转到了家里的沙发上。不用到处散步,不用安排约会,更不用做一些新鲜刺激的事情,晚餐后就一起窝在沙发里看电视、吃零食打发时间,这是平常夫妻最常见的消遣。有的丈夫或妻子还有吃夜宵的习惯,不吃的一方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很容易被同化,一来二去,一对“胖子”就出现了。

  婚姻所带来的压力也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医生和营养学家都发现,压力会使人自然产生不能自控的食欲,尤其是对高糖、高脂食物的热爱。婚后,由于夫妻关系紧张或婆媳难以相处,再加上对孩子教育问题的分歧等原因,很多女性觉得委屈,压力增大,不由自主地会选择一些方式来减压。购物不能天天去,闺中密友也不能随传随到,吃些好吃的似乎是最容易做到的减压方式了。结果,压力一次又一次被减掉,而体重却在不断上升。

  第二章 肥胖的成因(11)

  4.职业与肥胖

  一般来说,工作体能消耗少、上下班有规律、经注收入稳定的人比较容易发胖。最常见的就是机关工作人员和一些从事特殊职业的人员,如教师、炊事员和行政工作人员。

  总体来说,整天坐着工作及在室内工作的人腹部都有些肥胖。炊事员由于每天受芳香气味的刺激,加之每日进食过多的高能量饮食,肥胖的发生率多达;食品厂和啤酒厂的工人,肥胖者多达。在这类人群中,约有80%的人有轻中度肥胖。

  据调查研究指出,脑力劳动者的肥胖发生率高于体力劳动者,城市居民的肥胖发生率高于农村。

  需要强调的是,职业虽然与肥胖有很大关系,但在肥胖症的发生过程中,职业并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关键是能否长期保持机体能量的进出平衡,以及是否能够长期坚持体育运动。

  5.年龄与肥胖

  根据调查显示,肥胖与年龄存在着这样的关系:15岁以前,15%的人发胖;15~19岁时,14%的人发胖;20~29岁时,18%的人发胖;30~39岁时,的人发胖;40~49岁时,的人发胖;50~59岁时,56%的人发胖;60岁以上的人很少发胖。

  从以上一系列数字中不难发现:人到中年最容易发胖。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生理方面

  人在30~35岁之间,各个器官的机能开始下降,如心脏和呼吸系统机能,而且相应器官的代谢也自然下降,热量消耗也会随之减少,如此一来,脂肪就会堆积到腹部、臀部和腿部等处。

  (2)运动方面

  人到中年,或事业有成,或心灰意懒,不知不觉中失去了年轻时那种争强好胜的心理。心灵上的倦怠常常导致行动上的慵懒,以前喜欢早起锻炼的习惯,现在变成了恋床的坏毛病。可以说,运动量的减少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是导致中年人发胖的重要原因。

  (3)精神方面

  人到中年后,各方面包括事业家庭地位等都趋于稳定和平静,自然优哉游哉,心宽体胖。这些都是由于精神作用于神经,神经作用于内分泌所造成的。

  6.季节与肥胖

  许多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夏季时好像瘦一些,而其他季节特别是冬季,人的体重增加就比较明显。难道人的胖瘦与季节存在着某种关系吗?

  研究发现,大约有一半的人在冬季时体重会比夏季增加。研究人员分析,这可能与人们在寒冷的冬季里运动量减少,以及昼短夜长的季节变化使人们的社交活动减少,睡眠增加等因素有关,再加上厚实的冬装掩盖了体重增加的现实,使人们对肥胖的警惕性下降。

  瑞士科学家还发现,冬季中经常晒不到太阳也可能是造成部分人体重增加的原因。见不到太阳,可以使某些人的饮食习惯发生改变,使他们的食欲增加,对糖类的需求增加。对于这类患者,如果把房间里的灯光效应提高5~20倍,上述症状就会得到明显的改善。

  第三章 肥胖的危害(1)

  许多人认为,“胖”是富态的象征,是健康的表现。然而正所谓“过犹不及”,任何事物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必须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而一旦超过这个“度”,它就会朝相反的方向转化。“胖”亦如此。胖得过了度,就成了肥胖病。肥胖病不仅在身体上给人以严重的伤害,也在精神上给人以沉重的打击。目前,肥胖已经与艾滋病、吸毒和酗酒并列为世界四大生活难题,被公认为困扰人类健康的重要顽症之一。

  本章详细讲述了肥胖的各种危害,阅读后有助于体重正常及肥胖者进一步提高对肥胖危害性的认识,从而加强防范意识和治疗措施。

  肥胖已成为世界公害

  据“国际肥胖问题工作组”公布的数据显示,地球上每4人中就有1人过于肥胖。具体而言,全球亿人体重超标,17亿人应该减肥。报告指出,全世界肥胖人口已超过饥饿人口,肥胖已经成为困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

  “国际肥胖问题工作组”政策主管内维尔?里格比说:“发展中国家尤其要负担肥胖趋势的重担。我们现在甚至在印度都看到青少年肥胖。这是普遍问题。它已经完全成为全球流行病。实际上是传染病。”

  据统计,全球将近三分之一的死亡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