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也不能不抵抗。抵抗了,终归慢些。”
“快些比慢些还好呢,还是早些结束吧!”
“我舍不得。”
“让她受苦有什么意义?”
“不让她受苦有什么意义?意义已经背叛我们,我们不要再问意义。”
“我真想和她一起去,早晚都是一个结果。我以后肯定也是死于癌症,到时候我可不想延长痛苦,但愿结束得干脆些。这些天我脑子里老想着,买了几只猪爪。她特爱吃猪爪。中午,她回来了,给妞妞买了几件小物品。
“你买了什么?”我微笑着问。
“你不要笑我。”她有点儿警惕。
“我不笑你,我爱你。”我认真地说。
午餐时,我把猪爪摆在她面前。
“我不跟你好了,你尽跟我生气。”她说。
“我也不跟你好了,你尽对我凶。”
“我的凶算凶呀,一点儿也不狠。”
“我的气算气呀,一会儿就消。”
“你经常是大男人闹小脾气。”
我开口回敬,她和我同时说了出来:“你经常是小女人发大脾气。”说罢,她终于忍不住大笑起来,自言自语似地补上一句:
“这逻辑也很简单嘛。”
这是老矛盾了,我们一起做什么事,总是她急,我慢,然后她就嚷,我就生气。今天也是这么起的头。
“爱情和苦难都改变不了急脾气呵。”我说。
“也改变不了慢脾气。”
我们都笑了。
“我和你势不两立了。”她仍含嗔宣布。
“一个是性情古怪的老头,一个是脾气暴躁的妇人,当然势不两立。”
她又笑了,但委屈还在。
“结婚前你不是这样的。”
“你也不是这样的。结婚使人面目全非。”
“那就离婚。”
“外面阳光多好,我们去晒晒太阳。”我提议。
“老夫老妻,晒晒太阳挺好。”
“老夫老妻,除了晒晒太阳,还能干什么?”
“你还想干别的?”
“你都不想了?真是老夫老妻了。”
四
我们逛西单商场。“你看。”她悄悄说。在熙攘的人群中,有两个男性盲人互相搀扶着,各人手持一根竹竿,摸索着前进。他们在交谈,面露笑容。
“太惨了,”她接着说,“我决不让妞妞那样。”
“婴儿即使残废也仍然可爱,长大就是另一回事了。”我说。
“你说过,婴儿和成人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动物。”
“看见一个婴儿,你完全想象不出他长大了是什么样子。看见一个成人,你也完全想象不出他刚出生是什么样子。”
“嫩孩就是可爱,拉屎撒尿都可爱。可是谁会觉得大人拉屎撒尿可爱呢,哪怕是个大美人?”
“今天我们的见解完全一致。”
“那么,不动手术了?”
“妞妞另当别论。”
“你让她这么活下去,她多痛苦!”
“首先得有她,才谈得上她苦不苦。只要她活下去,就必定有苦也有乐,不会只有痛苦的。刚才那两个盲人不是也在笑?”
“我看你这个人太执著,永远悟不了。活就那么重要?”
“悟了那么一下,就神气起来了。”
“动了手术也活不长呢?”
第四章哭不是懦弱(5)
“我就担心这。”
“还有一个哪种痛苦近在眼前的问题。你想,把她搁在一个陌生环境里,眼睛被挖掉,蒙上纱布,她怎么受得了?”
“想想也怕。她现在还有光感,看见灯光笑得多甜。一动手术,这一点儿快乐也给剥夺了。”
“所以我说不要动。”
“不动,一点希望也没有了,还要遭好多罪:眼病发作,癌症转移……”
她不吭声了,开始翻看服装架子上的一件大衣。
“还是动吧。”我继续跟她商量。
“这个问题太重大了。”她说,然后没有了下文,仍专心翻看那件大衣。她的思想一碰到“重大问题”就短路。
回家后,她主动接上话茬:
“我不做决定,由你做,怎么都好。”
“怎么都好?”
“让她去好,少受痛苦。留下她好,我们就有她了。”
“怎么都不好!留下她,她受痛苦。让她去,我们就没有她了。”
“你就像佛经故事里的那个哭婆婆……”
“那就让怎么都好的人做决定吧,怎么决定都快乐。由怎么都不好的人做决定,怎么决定都痛苦。”
她微笑不语,手里拿着一本《禅说》。
“难怪一脸禅机啊!”我笑了,“你这个人倒是天生有禅心,永远随遇而安,活在眼前。”
“所以我能读懂。”
“禅算什么佛呀!”
“反正我听你的。如果你决定动手术,我就勉强同意,我们陪她走完这个过程。”
“妞妞,你看你爸爸,都不知道怎么爱你才好了。”
“好像妈妈知道似的。”
“妈妈算开了眼界,没有像你爸爸这样的,不停地亲呀,说呀,抱呀……”
“见到妞妞,爱就扑鼻而来。”
“老爸爸都这样,爱得直流,控制不住了。”
“就像老年人口水直流一样。”
“好在爸爸还有一颗年轻的心。”
“爸爸是百分之百爱你,妈妈百分之五十爱你,百分之五十爱自己。”
“爸爸百分之百流口水。”
“妈妈百分之五十流口水,百分之五十流别的什么水,爸爸就不说了。”
她笑得前仰后合,喘不过气来。妞妞也跟着笑了。
“要是你没病,妈妈一定不让爸爸这么溺爱,都把你给扭曲了。”
“妞妞天性健康,扭曲不了。”
“一点儿也不像你爸爸!”
“像你妈妈,——像结婚前的你妈妈!”
她转向我:“不跟你好了,跟妞妞好,妞妞从来不气我。”
“不跟我好,妞妞可不会答应。”
“真的,妞妞要长大了,准是向着你。”
“就像你,你也向着我,不让别的姑娘欺负我。”
“九十年代女人喜欢顾家的男人,最受欢迎的广告是父亲抱着一个婴儿。”
“我又赶上了一个时髦。”
“你是想说时髦又赶上了你吧?”
“时髦这玩艺儿无处不在,说不定什么时候撞上了,无所谓谁赶谁。其实父亲抱孩子是一个很原始的形象,那些落后地区都是父亲抱孩子,母亲种田,有什么时髦的?”
“妞妞,爸爸不喜欢人家说他时髦,爸爸不时髦。”
“爸爸也不在乎人家说他时髦,照抱不误。来,妞妞,爸爸抱……”
“我想好了,妞妞去了,我跟她一起去,和你也了结了,没什么可牵挂的。”
“我肯定比你早死。”
“早死晚死真没什么。以前我挺在乎,不让你抽烟喝酒。现在无所谓了,要抽就抽,要喝就喝,要熬夜就熬夜,只要你觉得好,怎么都可以。”
“我死了,你怎么办?”
“我也没意思了。真没准我死在你前头。自杀就是一个念头,很容易。”
“那是走进了死胡同,一时出不来。”
“不是出不来。想自杀的时候,人很清醒的。你我现在是糊涂的,在乎什么活长活短。”
“你好像真是悟了。”
“我知道你不会自杀,只会病死老死。你这个人是很恋生的,大事小事都很执著,放不开,不洒脱。”
“自杀恰恰是因为在某一点上太执著,放不开,而不是因为太悟。”
“这倒也是。不过,想自杀时,那心境是澄明的,没有什么想不开。”
“物极必反,太执著走向太看透。只有一个支点,失去了,就空了。”
“多几个支点也没用,全是空的。”
我偷偷观察她,发现她含着泪,但面带笑容。
“不过,说出来了,就不会自杀了。自杀的人不说。”她接着说,“我要死了,大家都会奇怪。事情好像倒过来了:你悲观,你活着;我无忧无虑,我死了。其实这挺符合逻辑。”
“生命迟早要结束,用不着我们自己动手。”
“许多作家是自杀的。”
“作家另当别论。一个作家写不出东西了,就会觉得活着没意思。”
“妞妞走了,你还有写作,我什么也没有了,不过也没关系。”
“你的生活在别的方面:家庭,爱情……”
“我没有爱情了。”
第四章哭不是懦弱(6)
“有的,你是我的大妞妞,也是我的小妞妞,所以有的。”
“那你还气我吗?”
“不气了。我最受不了你伤心。你伤心时会变成一个很小的孩子,却又顿悟很深的哲理。我受不了一个孩子看破红尘。”
“你会安慰人。”
“如果我们像别的夫妻一样,也就算了。但不是这样的。我们不该这样,我们完全可以不这样。”
“亲,我懂。”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第二部分
世上如果有完美,也只存在于孩子身上。婴儿是神的作品,尚未遭到人手的涂抹和岁月的剥蚀。而你又是神的作品中的杰作,把爸爸妈妈的优点结合得如此完美。毋宁说,在你身上,爸爸妈妈才第一次有了完美的结合。
第五章绝望的亲情(札记之二)(1)
1完美的毁灭
世上如果有完美,也只存在于孩子身上。婴儿是神的作品,尚未遭到人手的涂抹和岁月的剥蚀。而你又是神的作品中的杰作,把爸爸妈妈的优点结合得如此完美。毋宁说,在你身上,爸爸妈妈才第一次有了完美的结合。
如今,不是缺憾,不是美中不足,竟是完美一下子被整个儿毁灭!
建造得如此精美的一座小宫殿,却在建造时就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我明明知道它在那里,可是竟然没有任何人间的力量能够把它取出,阻止它爆炸。
身陷灾难的深渊,我已不复理解那些为自己孩子的小缺陷遗憾的父母们。小病小灾简直是福,是与我无缘的人间喜剧。
2最荒谬的死
死是荒谬的,而我所看到的又是世界上最荒谬、最不自然的死——一个健康美丽的婴儿的预先宣告的、不可挽救的死。
你的黑眼睛那么亮,那么爱看爱笑。可是,死神偏偏在其中筑巢,从那里向周围编结灰黄色的毒蛛网。
你的嘴唇在睡梦中弹出一个个无意识的微笑,宛若新月下湖面掠过的涟漪。可是,致命的恶浪注定要冲决堤岸,吞没你的小小的生命之湖。
你的小身体既鲜嫩,又饱满,喷发出甜柔清新的气息。可是,不久以后,这一个触着嗅着都新鲜醉人的小身体竟要归于尘土。
新生儿和癌症——上帝呵,你开什么玩笑!
世人频频说着“扼杀在摇篮里”的比喻,唯有守着空摇篮的父母才知这句话的悲惨含义。
3爸爸的日记
从你降生的那天起,我就为你写日记。我打算在你长大以后,把它送你做最好的礼物。
可是,你永远读不到了。
在一篇日记里,我曾写道:“爸爸中年有你,等你长大,爸爸就老了。想到在你如花盛开的时候,爸爸要离开你,爸爸怎么舍得呵。”
谁能想到,不是有朝一日爸爸离开你,而是现在你早早地要离开爸爸。
谁能想到,今生今世由我亲手送终的第一个亲人竟是我的女儿!
然而,我仍然天天为你写日记,不是给你将来读,而是给你现在读。每当我单独和你在一起并且对你喃喃细语时,你那定定凝视我的眼神使我相信你听懂了一切。世界必定是有两个,一个虚假,一个真实。只是在眼前这个虚假的世界里,我们才会生离死别。那个真实的世界却是永恒的,在那里我们本是一体,未尝聚散。我的日记就属于那个世界,所以,每一个音尚未发出你就已经心领,每一个字尚未写下你就已经读懂。
4在小河边
黄昏的时候,我抱着你,穿过街市,去找一条小河。小河里有鱼,有流水。小河边有风,有晚霞,还有红花、绿草和低飞的鸟。
行人诧异地望着我,望着一个父亲怀抱一个小小的婴儿,穿过黄昏的街市。
我曾经想,我的女儿,等你稍稍长大,会走路了,我要带你去小河边,指给你看鱼,看鸟,看花,看草。但你不会有那一天了,所以,让我们今天就出发。
黄昏的时候,我抱着你,坐在小河边。夕阳西下,晚风从东边吹来。我摇着你,给你讲小鱼和小鸟的故事,你在我怀里静静地睡了。
5生活不在别处
世界离我很远很远。我眼中只有你,我的孩子。
死亡已经在你的身边驻札,无耻地要我把你交给它。我整天抱着你,手酸麻了,汗湿透了,不肯松手。
远处,生活在照常进行。情人们在亲嘴和吵嘴。商人们在发财和破产。政客们在组阁和倒阁。文丐们在歌颂和谩骂。城里人涌向郊外,把城市的暑热抖落在山林湖滨的荫凉里。可怜的幸运儿们连夜在使馆门外排队等候签证。
我听见一个声音对我说:放下她,到远处去吧,她身边只有死亡,生活在别处。
可是,我的孩子,既然你身边的死亡是真实的,别处的生活岂非全属虚假?对于我来说,目前唯一真实的生活不在别处,就在你身边,在死亡和我争夺你并且终将把我击败的地方。我一败涂地,犹如死了一回,但也因此深入地活了一场。
6这一个
好心人劝我:不要悲伤了;过两年再生一个;就当是这一个。
我知道你的诞生纯属偶然;如果不是在那个特定的时刻作爱和受孕;就不会有你。我没有理由为你未尝诞生而遗憾;就像没有理由为未尝诞生的一切可能的孩子而遗憾一样。
可是;你已经诞生了。一个生命一经诞生;就是独一无二、不可代替的了。我甚至不仅仅是在哲学的意义上这么说的。我不是一个精神上的父亲,和你血肉相连是我的最真实的感觉。对于我来说,以后还有没有孩子仍然是一件比较次要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必须有你,我要的就是这一个。真实的爱是非常经验的,以对象的存在为前提,我不可能去爱从未存在过的事物。所以,我也不会把从未存在过的事物感受为一种空缺。然而,一旦存在过,爱过,就全然不同了。如果失去你,你留下的空缺将永远暴露在我心灵的视野中,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把它填补或遮盖,但你的存在也将因这空缺的无可弥补而继续无可代替。
7不尽责任
有人说:天灾人祸,做父母的只要尽了责任,也该安心了。
第五章绝望的亲情(札记之二)(2)
可是,当地震、空难、瘟疫已经发生,厄运不可逆转,你的亲人必定被灾祸吞噬时,你如何尽责任?既然是命运,就不要说什么尽责任了吧。
可是,当遭难的恰好是你最亲的亲人,你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这残酷的事实时,即使你尽了责任,又如何能安心?既然是爱,也不要说什么尽责任了吧。
我不尽责任。我所做的一切,都与尽责任无关。我不得不承受命运的打击,我也不能不爱我的女儿,如此而已。
8不是插曲
他们又安慰我说:事过之后,回头看,这只是一个插曲。
然而,我知道,一个事件是插曲还是完整的乐章,并不取决于它所占据的时间。人生中最难忘的经历往往是短暂的,最震撼心灵的事件多半带有突发的性质。心路历程不服从岁月流逝的节奏,它有时会弯曲,缠绕,打结。谁能计算心灵刻痕的深度和记忆的长度呢?
我也不想用成败来衡量一个生命事件的价值,为了减轻痛苦而故意贬低一个不幸经历的重要性。我宁愿把它的痛苦和它的价值一起接受下来,预先拒绝遗忘,决不放弃我的宝贵收获。
9命运之感
陌生的街市,我坐在街沿上,你在我的怀里。神色各异的行人从我们身旁走过,为各自的目标奔忙,无暇注意我们。我的脸凑近你的脸,凑得很近很近。你微皱着眉,显露酷似困惑和悲伤的眼神。你的稚嫩的容颜在我眼前纤毫毕露,稚嫩得令我心惊,使我几乎没有勇气带你继续流浪。
和你单独在一起时,我有一种难以形容的命运之感。在茫茫宇宙间,如何会有我,如何会有你,你如何会是我的女儿?我的全部岁月隐入暗处,屏息凝望我和你的相遇。当妈妈也在场时,我感到的更多是一个家庭的悲欢。独自面对你,我便好像独自面对命运,心里弥漫着生离死别的哀愁。
可是,当我对你说话时,你总是解意似地望着我。我不禁想,我的女儿,你来这世上匆匆一行,莫非是为了认一认爸爸,为那永恒的相聚未雨绸缪?
10撕扯
夜晚,当整个中国都聚集在电视机前的时候,我悄悄推开你的门。昏暗的灯光下,你闭目安睡,小脸蛋澄静光洁,正恬然享受着睡眠。你的毫无戒备的状态完全暴露在我的眼前了,使我一阵阵心疼。
你妈妈说,像我这样的爸爸世上少有。我自己也惊奇,这么一个小东西,竟会让人爱得不知如何才好。只要一见你,爱就“扑鼻而来”。这话也许不通,却是我的真实感觉。你的可爱和可怜总是同时呈现,顿时有一团爱哀交加的浓郁情绪向我迎面扑来,刹那间把我紧紧裹住。
这是一个预先宣告的灾祸,在最初的悲伤和最终的打击之间,绵亘着我们父女三人的完整生活——一个布满阳光和陷井、备受爱和蹂躏的世界。你的可爱使我们欣喜万分,最欣喜之时心中又会突然一刺。成长的征兆和死亡的阴影齐头并进,依恋和恐惧一同与日俱增,老天在上,人的脆弱的心灵如何经得住这般撕扯!
11爱的无力
迄今为止,你一直慷慨地让我们分享你的小生命茁壮成长的欢乐。现在,当病痛开始猖狂折磨你的时候,我们却不能替你分担一丝一毫,你的弱小的身躯独自承受着成年人也无法忍受的剧痛。尽管你是我们的亲骨肉,病痛却只在你的身上,我们始终在你的病痛之外,只能从旁判断,不能亲身感受。所谓“感同身受”,从来不过是表达一种心情罢了。
我自以为爱你胜于世上的一切,可是,现在我愧于这爱。面对命运,面对你的死和死前遭受的痛苦,这爱是多么无力。
我听见妈妈也绝望地哭喊:“为什么这个病不是长在我的身上啊!”
听着你的小动物似的一声声惨叫,我的心陷于癫狂,发出了渎神的诅咒——
上帝呵,我决不宽恕!
12骨肉相依之感
我认识一对夫妇,他们的十七岁的独生女儿患了癌症。开始,他们也痛不欲生。可是,时间久了,他们被拖得疲惫不堪,便盼望女儿早日死去,使他们得以解脱。我完全理解这种境况,长期伺候一个绝症病人是令人心烦的。
我和妈妈也身心交瘁了。但是,我们不烦。
当你用小手牢牢抓住我的衣襟,把小身体紧紧贴在我的怀里时,我也不由自主地把你搂得更紧了。此时此刻,一种骨肉相依的感觉成了我们的共同安慰,无论我的四肢的酸麻,还是你的身体的病痛,都不能把它淹没。你在病痛中找到了它,又用它鼓舞我忍受住了一切疲劳。
13乐园
夜已深,我用虔诚的脚步为你催眠,你终于在我的怀里安睡了。可是,我的脚步仍然停不下来。莫非这是一条没有终点的旅程?
城市和历史渐渐在背后消隐,四周一片寂静,只有你的呼吸声和我的脚步声合着同一个节奏,均匀而单调地重复着。
现在,我的脚步自己停住了。
一个父亲双手托着他的病危的女儿,兀立在无人的荒野上。
这里没有时间,没有生命,所以也没有死亡。这里是我们的乐园。
一颗泪珠掉在你的脸上,绽开一朵睡莲,你在梦中甜甜地笑了。
14爱不怕徒劳也决不徒劳
第五章绝望的亲情(札记之二)(3)
在可怕的发作之后,你奇迹般地康复了。我知道,这只是假象,病魔仍在势不可挡地悄然前进。但是,你又一次爆发出的欢快笑声决不是假象,它证明你仍然热爱生命并且有能力享受生命。
有人劝我,既然你必死无疑,不如让你早日解脱,何必在你身上徒劳地耗费精力和感情。
我不是不知道,一切希望都已破灭,你只是在捱日子而已。可是,在这个世界上,又有谁不是在捱日子?我们人人注定要死,但我们并不因此对自己失去耐心,为什么我却要对你失去耐心呢?有一千条理由让你早走,只有一条理由把你挽留,这条理由胜过那一千条理由,它就是我对你的爱。
徒劳吗?爱不怕徒劳。
我不是不知道,和你相处愈久,爱你就愈深,最后的离别也就愈痛苦。可是,在这个世界上,相爱的人们岂非都是终有一别?既然我们并不因此拒绝分离前的厮守,为什么我却要舍弃和你的欢聚呢?这是死神身边的欢聚,因而弥足宝贵,一分一秒都将永远珍藏在我的心里。死神终将把你夺走,但夺不走你留给我的这爱的赠礼。
徒劳吗?爱决不徒劳。
15永恒的女儿
你让我做了一回父亲。太短暂了,我刚刚上瘾,你就要走了。你只让我做了片刻的父亲。
可是,你在我身上唤醒的海洋一般深广的父爱将永远存在,被寂寞的天空所笼罩,轰响着永无休止的呼唤你的涛音。
在男人的一切角色中,父亲最富人性。其余种种角色,包括儿子、丈夫、野心家、征服者,面对父亲角色都不由自主地露出愧色,压低嗓门说话。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旦做了父亲,就不能不永远是父亲了。
你净化了我看女人的眼光。你使我明白,女人都曾是女儿,总是女儿。愈是爱我的女人,我愈是要这样看她。
然而,别的女儿迟早会身兼其他角色,做妻子和母亲,你却仅仅是女儿,永远是女儿。你是一个永恒的女儿。
我的永恒的女儿,你让我做了永恒的父亲。
16幻灭之感
我们平时深陷在红尘之中。尽管亲朋戚友的死会引起我们物伤其类的悲哀,但那毕竟是旁人的死,和我们隔了一层。对于我们自己的死,我们只能想象,没有一个人能够亲眼目睹自己的死。死,似乎是一件目睹者不可身受、身受者不可目睹的事情。
然而,自己孩子的死就不一样了。孩子真正是亲骨肉,他的生命直接从我们自己的生命分出。在抚育他一天天生长的过程中,我们又仿佛在把自己的生命一点点转移到他身上去。不管我们的理性多么清醒地洞察死后的虚无,我们的种族本能仍然使我们多少相信孩子的生命是我们自己生命的延续。所以,目睹孩子的死,差不多是目睹了自己的死。这是一种最接近于目睹和身受相重合的死。目睹自己所孕育的生命毁于一旦,无常在眼皮底下演出一整出戏,世上不会有比这更可怕的幻灭之感了。
也许,我的女儿,你的短促美丽的生命是我的真实宿命,而我在人世的苟活只是一个幻影……
17等和忍
我究竟在等什么呢?
在这个世界上,奇迹比美德(所谓善)、甚至比公道(所谓善有善报)更为罕见,我早已不相信奇迹了。
当然,我不是在等那必将到来的结局。一个父亲怎么会等他的孩子的死呢?
可是我确实在等。我在等我的患有绝症的女儿的每一次欢笑,她那么爱笑,我的等待很少落空。
我知道,总有一天,病痛会迫使她不再欢笑,并且终于夺去她的生命。那时候我将不再等待,只是咬牙忍受。
人生无非是等和忍的交替。有时是忍中有等,绝望中有期待。到了一无可等的时候,就最后忍一忍,大不了是一死,就此彻底解脱。
18生命的得失
我问自己:
一个婴儿刚出生就夭折了,他究竟一无所失,还是失去了他应该享有的漫长的一生?
一个老人寿终正寝了,他究竟失去了他曾经享有的漫长的一生,还是一无所失?
我问自己:
生命的得失究竟如何衡量?寿命的长短究竟有何意义?
我对自己说:
生命是完整的、不可分割的,因此无论什么年龄的死都是不可计算和比较的,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的丧失。
我发现我的问题和答案都似是而非,用玄学掩盖了一个常识的真理:老人的死是自然的、正常的,孩子的死是不自然的、荒谬的。
面对死,孩子给人一种实在的安慰:生命是不可阻遏的。
但是,面对孩子的死呢?
19平庸的父亲
诗人不宜做丈夫。一结婚,诗意就没了。哲学家不宜做父亲。儿女生下来,哲学就死了。
我可曾发过诸如此类的高论?
于是有人据此劝慰我:“这是天意,上帝要你做哲学家。”
可是现在,如果允许我选择,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做父亲,不做哲学家。
一位朋友替我提供理由:在这个时代,平庸的哲学家太多了,而杰出的父亲太少了。
不,我的选择是:宁可做平庸的父亲,不做杰出的哲学家。
我的理由要简单得多:我爱我的女儿胜于爱一切哲学。没有一种哲学能像这个娇嫩的小生命那样使我爱入肺腑。只要我的女儿能活,就让随便什么哲学死去好了。
第五章绝望的亲情(札记之二)(4)
然而,我的女儿注定活不了。
然而,形形色色的哲学注定要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
我抱着我的女儿的小小尸体,拒绝接受任何一种哲学的安慰。
由不得我选择,我骨子里就是个平庸的父亲,做不了杰出的哲学家。
20尼俄柏的眼泪
在西皮罗斯的悬崖上,耸立着一位母亲的石像。她全身僵硬,没有生命,唯有那双呆滞的眼睛淌着永不干枯的泪水。
这是尼俄柏在哭她的惨遭杀害的儿女。
这位忒拜的王后,曾经是人间最幸福的母亲,膝下有七个美丽的女儿和七个健壮的儿子。她多么天真,并不夸耀她的权势和财富,却仗着她有众多可爱的孩子而傲视子女稀少的天神勒托,终于遭此可怕的报复。
当舞蹈家邓肯的两个孩子在车祸中丧生时,她觉得她也像尼俄柏一样变成了石头。从此以后,不管她又经历了些什么,一切都已经外在于她,就像浪花外在于石头一样。
尼俄柏和邓肯是真正的女人,她们爱孩子远胜于爱使她们显赫的王位或艺术。我相信她们的野心是纯洁的,因为这野心温顺地听命于她们的至高无上的母性。
对于一个母亲(我还要加上父亲)来说,不可能有比丧子更加惨烈的灾祸了。有一项调查表明,在各类生活事件中,子女死亡造成的心理压力最大。别的事件打击头脑或心灵,丧子却直接打击人类最深沉的种族本能。
所以,尼俄柏是一个悲惨的象征。在灾祸降临的那一刻,她变成了石头,她的一切都死了,唯有她的悲哀永远活着。只要天下还有不幸的父母,她的眼泪就不会流干。
第六章因果无凭(1)
一
狭长的走廊里,她被一个穿白大褂的人追逐着,没命地奔逃。
“哈哈,往哪儿跑!”白大褂狂笑。
她惊恐地站住,发现面前是一堵巨大的屏幕。
“开始!”白大褂从背后把她一把拦腰抱住,低声喝令。
屏幕突然闪射光芒,上面映现她的五脏六腑。
“不,不,妞妞在我的肚子里,求求你别照了……”她捂着肚子恳求。
“你看,哪有什么妞妞?”
她向屏幕扫视,五脏六腑间果然没有妞妞的影儿。她把手伸进自己的肚子里翻寻,里面空空的也摸不到妞妞的小身体。
“妞妞,妞妞!”她慌忙呼唤。
“啊——”背后响起妞妞稚嫩的声音,很像分娩那天听到的第一声啼哭。
她转过脸,看见妞妞张开小胳膊,正从走廊那一头朝她跑来。她挣脱白大褂,向妞妞迎去。正当她快要触到妞妞的时候,面前又竖起了那张巨大的屏幕,把她和妞妞隔了开来。现在妞妞成了屏幕上的一个映象,依然朝她跑来,焦急地向前伸着小手,仿佛为自己够不着妈妈而着急。她大声呼喊,想叫妞妞停住别往前走,可是喊不出声来。
“开始!”她又听见白大褂的喝令。
屏幕上一下子布满篮光,妞妞向前伸着胳膊的姿势冻结住了,小身体被照成通体蓝色透明。她向前冲去,一心救妞妞,却撞在一件冰凉的东西上。原来屏幕已经变成一只密封的大玻璃柜,柜里盛满暗红色的类似福尔马林的溶液,妞妞的小身体如同标本一样浸泡在其中,渐渐被溶解,终于消失了。她疯狂地冲撞玻璃柜的外壁,痛哭失声……
我把雨儿摇醒,她仍呜呜地哭了好一会儿,突然喊道:“我真后悔,真对不起她!她的病肯定和我那次发烧有关。妞妞,小宝贝,我爱死她了……”平静下来后,又说:“我真后悔,当时我没坚持住。我有侥幸心,老觉得我这人命好,不会有事的。”
“你一直躲着他。”我说。
“躲不过呀,硬拖着我去拍片,一连拍了两张。”
“你刚住院,他就拉你去透视。我在透射室找到你们,只见他兴致勃勃,把你摆弄来摆弄去,照了又照,我心里直发毛。连透视室那个女医生也觉得过分,一再叫他别照了。”
“他这个人大大咧咧。”
“他明明知道你怀孕五个月了,还这么干,连铅罩也不给你戴。而且有什么必要呢?给你拍片时,你早已退烧,都要出院了。”
“拍完片我一直担着心,后来产前检查,医生说我的胎音有力,一同检查的孕妇中数我最强,我这才放下心。”
“那天检查回来,你可真得意。”
“妞妞就是健康,生下来七斤,一直没病。”
“这还没病?”
“这不是病,是灾。要不是那次发烧……我一定要再生一个。”
“一定。”
“可是妞妞太冤了,苦命妞妞,妈妈真对不起你……”她又开始流泪。
“别哭,你也没有办法。他是医学博士,你拗不过他。”
“我应该更坚决些。”
“他会比你更坚决,他真他妈的是个有主见的医生。”
雨儿坐在急诊室的长凳上,羽绒服下面腹部明显隆起。她正发高烧,烧得两颊绯红,双眼放光,倒也显得楚楚动人。发烧是从昨天开始的,因为怀着孕,不敢贸然吃药,想靠抵抗力抗过去。不料体温持续上升,到今天中午竟达到了40度,只好来看急诊。
急诊室里空空荡荡,光线很差,使人感到冷丝丝的。只有一个老护士值班,医生不知哪里去了。雨儿坐在那张硬木条凳上等候,不住地喘息,咳嗽,咳出一口口浓痰,小心翼翼地包在一块手帕里。
医生始终没有来。老护士让我先去挂号,然后带雨儿化验。白血球超过两万。医生仍然没有来。老护士又让我去挂耳?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