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种辆撸ㄋ闹唤牛蛩母鲋e硎咎粢荒昃悍帧3锓帧11闹痢6恋姆轿唬
而且,推测这个故事情节中所形容的年代的想法,非常诱人……
因为故事中有母牛,所以很可能发生在金牛座的时代。不过,埃及人还不至于连母牛和金牛不同的常识都没有。因此比较可能——至少从象征上的意义来看——是狮子座的年代,也就是公元前10970到公元前8810年。其原因在于,神话中毁灭人类的女神塞克梅特,形体为母狮。没有比将一个新世纪开始的困顿、混乱比喻为一头狂野的母狮更为适合的了,尤其狮子座时代正好为冰河时代的结束,也就是大量的冰块以磅礴逼人的气势融化的时期,地球上许多动物都突然大量消失、被灭种。人类虽然在地震、大规模的洪水及气候的异变中存活了下来,但是人口大幅减少,生存空间也受到极大的限制。
天狼星的居住者
古埃及人不但能辨识岁差运动,并且有在神话中说明它的能力。由此可见,他们比任何其他古代人,都更了解太阳系的运作,并懂得观测天象。而且,如果古埃及人真的具有如此高深的天文知识的话,他们一定非常重视这些知识,并代代相传,使它成为海里欧波里斯的精英祭司所保管的重要秘密之一。这些祭司想必会非常秘密地,以口传的方式,只授予经过严格挑选的同门后进。万一因时势需要,他们必须将这些精奥的知识写进金字塔经文的话,一定会故意将这些知识以引喻、寓言等的方式呈现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秘密。难道这是不可能的吗?
我缓缓地踱步,在沉重的空气中,穿过灰尘满地的乌纳斯的墓窖。我将目光放在淡蓝与金的碑文上。墙上的这些用暗号写成的文字,早在哥白尼和伽利略出生前好几千年,就以地动说解释了太阳系的运动6。
例如,碑文中记载,太阳神雷,坐在一个铁制的宝座上,周遭一些官位比较小的神抵,作为他的〃扈从〃,周期性地围绕着他。同样地,碑文的另外一段则这么写着:死去的法老王被鼓励〃站在一分为二的天空的顶点,衡量各个神明说话的分量,那些神明年纪已长,围绕在拉的周围〃。
如果我们可以证明碑文中所指的那些围绕在拉身边的老年神明及守卫的神明,就是我们太阳系的行星的话,那么我们便可以确定,金字塔经文的作者们必定掌握了非常高深的天文知识。他们必定已经知道由行星围绕着太阳,而非太阳围绕着地球和行星转。这里所引发的问题是,不论是古埃及人,或继续古埃及文明的希腊人,甚至后来文艺复兴前的欧洲人,都从来没有过这么高深的天文资料。然而,在古埃及文明甚至还没有开化前,经文中便出现了如此这般高深的知识。关于这一点,我们该做何解释呢?
另外还有一个(或许有关的)谜题,是与天狼星有关的。古埃及喜欢将天狼星与爱瑟丝相连结。爱瑟丝是欧西里斯的妹妹兼配偶,也是荷罗斯的母亲。金字塔经文中有一段针对欧西里斯本人而写的话如下:
你的妹妹爱瑟丝来了,你欢喜,你爱。你将她放在你的上面……爱瑟丝因有孩子而变大,如赛普特(sept,指天狼星)一样。荷罗斯·赛普特(horus…sept)以赛普特的居民之姿态生了下来。
这一段文字当然可以做很多种解释。不过,最令我感兴趣的,还是从天狼星〃因有孩子而变大〃而暗示她有〃双重身分〃。而且,在孩子生下后,荷罗斯继续留下,成为〃赛普特的居民〃,应即表示他与母亲在一起的意思。
天狼星是一颗不寻常的星星。在北半球冬季的夜里,尤其明亮闪烁。正如金字塔经文中所暗示的,它具有双重星球系统的身分:天狼星a便是我们看到的部分。另外还有天狼星b,围绕在天狼星a的周围,但因体积小,无法以肉眼看到,一直到1862年,美国天文学家艾尔文·克拉克(alvin clark)用当时最大、最新的天体望远镜,才发现了它的存在。这是西方人第一次看到天狼星b。然而,金字塔经文中的作者却早已具备了天狼星为双重星球系统的知识。他们是如何知道的?
1976年,美国作家罗伯·邓波(robert temple)出版了一本极为珍贵的书《天狼星之谜》(the sirius mystery),并在书中尝试针对这些疑问提出解答。邓波发现他研究的西非多根族(dogon tribe),宗教信仰也以天狼星为中心。多根族不但知道天狼星其实为两颗星星,还知道天狼星b围绕天狼星a 运转的周期为50年一转。邓波强烈主张,这份高科技资讯,是多根族从古埃及人手上,经过一连串的文化传承而得到的。因此,要解开天狼星之谜,必须要从古埃及着手。他同时还得到一个结论:古埃及人一定是从天狼星来的外星人那儿获得双星系统的资讯。
我和邓波一样,从很久以前,便开始相信埃及科学能够如此发达、洗练,必定和继承脱不了关系。但是和邓波不同的地方在于,我并不认为埃及人的科学知识一定要从外太空外星人那儿继承来。海里欧波里斯的祭司似乎对星座的知识很丰富,我觉得我们或许可以从失落文明——在悠远的过去,曾经拥有高度技术——的角度去解释这个谜。我们可以想象,建立一个可以发现天狼星b的大型装置,对在本书第一部中所述的那些能够制作出令人惊叹的地图的科学家及探险家而言,或许并不那么困难。而且,古代玛雅族那些不知名的天文学家与时间测量者,既然能够制造精密得令人叹为观止的日历并传给后人,他们如果知道埃及人发明了探测天象的大型装置,想必不会非常惊异吧。玛雅人留下的有关天象的资料,必定是经过好几千年的天体观测、详细记录的结果。不过,他们所得到的天文数据,似乎对一个拥有复杂而发达科技的国家的用处,远远超过于对一个〃原始〃的中美洲王国才是。
数百万年之旅
金字塔经文中出现非常大量的天文数字,例如:太阳神,曾经在黑暗而没有空气的宇宙中旅行了〃好几百万年〃;智慧之神索斯(以在天空数星星的数目,在地上做测量的工作而知名),有授予死后的法老王好几百年寿命的力量。〃永远的神祗,长久统治者〃欧西里斯,一生花费在旅行上的岁月达数百万年之久。另外,经文中还经常出现〃好几千万年的岁月〃(以及令人费解的〃一百万的百万年〃)的说法,显示古埃及中,至少有一部分持有科学观点的人,已经察觉到时间长远、巨大的存在性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推论:写金字塔经文的人既然有如此长远的时间概念,必定拥有非常正确的历法,而且还是经过精密计算、复杂的历法。因此,古埃及人拥有和玛雅人一样复杂的日历,应不足为奇。然而,古埃及人对历法的理解,不但没有随着岁月进步,反而越来越退步7。给人的印象是他们的知识体系在非常悠远的古代已完成,然而随着时间的冲刷,知识却逐渐流失。这个观点,可以在古埃及的文献中得到佐证。古埃及人公开地表达,日历是他们的遗产,而且他们相信这份遗产〃来自诸神〃。
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会对〃诸神〃的真正身分,做更详细的探讨。不过,不论是何方神祗,他们必曾花了许多的时间,观测天象,尤其在积存关于天狼星的知识方面,着力很多。古埃及人有一套非常便利的天狼星周期历法概念,他们认定是天神所赐予的(古代埃及历的周期为1460年,太阳历法的周期则为1461年)。这一点更可以佐证上述的观点。
天狼星周期,用技术性语言来说,便是〃天狼星再度与太阳在同样地方升起的周期〃。天狼星在固定的季节中,会自天空中消失,然后,又会在太阳升空天亮之前,从东方的天空升起。就时间而言,这个周期——除去小数点的尾数后——为365。25日。后面的尾数很长,但简单地说,就是太阳历的12分钟而已。
令人感到好奇的是,在肉眼可观察到的2000颗星星中,
1精确地以365…日的周期,与太阳一起升起的星星只有一颗,
4而这便是天狼星〃正确的运动〃(proper motion,这颗星球在宇宙中运动的速度),加上岁差运动的结果。同时,古埃及的历法,特地将天狼星比太阳先升空的那一天,定为元旦日。而在事前,在金字塔经文编纂地的海里欧波里斯,古埃及人便已经计算好元旦日的到来,并通知尼罗河上下所有的神殿。
金字塔经文将天狼星称为〃新年之名〃(her name of the new year)。加上一些其他相关章节(例如第669节),我相信天狼星历至少和金字塔经文的历史一样久远。而它们两者的起源,都被包围在遥远的太古迷雾中8。其中最令人不解的谜便是,在这么久远的太古时代,谁能有这么高超的知识技术,能够观察、记录到太阳与天狼星周期之间,非常巧合地差365。25日?法国的数学家史瓦勒·鲁比兹(r.a.schbsp;de lubicz)曾经说过,天狼星的周期为〃完全料想不到的意外天体现象〃。
对于发现这种纯属偶然现象的伟大科学家,我们除了敬佩,无话可说。二重星的天狼星被选中,是因为在无数的星星中,它是惟一以正确的方向,移动了必要的距离的星球。我们一直到最近都忘记,其实早在4000年前,人类便已经知道了这个现象,而能够发现这个现象前,需要长时间观察天体运动才行。
从金字塔经文中,我们得到的印象是:长时间正确观测星象,并做成科学性记录,是史前的埃及人经传承而得到的遗产。
另外一个谜题,由此而生……
是善本,还是翻译本?
大英博物馆埃及古文物管理人,同时也是权威象形文字词典的作者华理士·布奇,在他去世的那一年,曾经坦承道:
金字塔经文研究有多重的困难。书中出现的词汇,有非常多意义不明的地方……文章的结构,令尝试翻译者非常困惑。句子中有一些完全不知道的字眼,使得文字本身成为无法解开的谜语。我们只能合理地推测,这些文章是用在葬体上的。但是很明显地,这些文章被使用的期间,前后不过一百来年。我们完全无法理解,为什么到了第五王朝时,突然开始使用,到第六王朝结束左右,却又不再使用。
为什么只在很短的期间使用?答案可能是,金字塔经文为一古老资料的善本,第五王朝最后的法老王乌纳斯,和他在第六王朝的几个继承人,曾将这些经文刻在自己的金字塔的墓石上,以尝试永远保存经文。布奇认为可能性极大。他觉得有证据显示,至少有一些原始资料是非常古老的:
部分章节显示,负责摹写善本,并让工匠将它们刻在石板上的人,对内文并不了解。我们得到的意向是,负责摹写的祭司,从几个不同的时代、内容迥异的文献中,引出这些内容……
不过,布奇的理论,建立在古埃及的原始资料的基础之上。他没有想到另外一种可能性,那就是祭司们所写成经文并非缮誊原始资料,而是将另外一种语言翻译成象形文字,制作成后来所谓的原始资料。假设那种真正原始的文字包含了许多技术专有名词,和古埃及中并不存在的观念、物品的话,翻译出来的作品,也就是金字塔经文,自然会给人文字怪异的印象了。再说,如果缮誉和翻译的工作,是发生在第六王朝尾声的话,其实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后来便不再有雕刻的金字塔经文:祭司的使命,也就是翻译神圣文献,创造一个永久性的象形文字记录工作,一旦完成以后,这项工作自然没有必要再继续了。而这神圣的翻译工作,在乌纳斯王于公元前2356年继位时,应该已经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是。
〃开天辟地〃的最后记录?
我和桑莎心不甘情不愿地再度上路。希望在天黑以前,尽量赶到最接近阿比多斯的地方,其实我们希望至少在古迹待一会儿,但是在乌纳斯王墓严肃的晦暗和自古代传来声音的吸引下,我们已不知不觉停留了近两小时之久了。弯着腰,我们走出乌纳斯王墓,攀爬上陡峭的通路,走向古迹出口。在这出口附近,我们暂停脚步,让眼睛适应早晨已经相当强烈的阳光。趁这个空档,我浏览了一下金字塔本身,发现它外表分崩离析,已相当荒芜,只剩下大量的瓦砾,几乎到看不见原始形状的地步_一些尚称完整的装饰用石板中,可以看出原始的做工相当粗糙,与年代更为久远的基沙金字塔的精致是无法相比的。从一般的历史角度,我们很难解释这种现象。通常我们认定人类文明必须是经过一定的进化过程演变而来的,因此,年代接近的文物通常要比年代久远所建造的物品要精细、成熟才对。但是这个说法无法适用于埃及金字塔。理论上,建造于比较后期的乌纳斯金字塔,不论在设计、建筑技术上,应该都优于基沙的金字塔群;因为,按照正统学派古埃及学者的看法,后者至少比前者要古老上200年。
但事实并非如此。基沙的金字塔建筑更胜于乌纳斯。大部分古埃及学者对这一点也知之甚详,但是没有人能够提出令人满意的答案。问题的中心在于: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基沙的三大金字塔都像是积蓄几百年、千年的建筑技术与经验,而凝聚出的经典作品。但是,各种考古证据却显示,它们是埃及最早期建造的金字塔。也就是说,这三座金字塔不但不是埃及人成熟作品的典范,反而是初次尝试建造这种大型建筑的作品。
更令人费解的事还有很多。古埃及的第四王朝因基沙的三大金字塔而永生。不论从石块的重量、堆积的高度、建筑的精密与困难度来看,这些金字塔不但前无古人,更后无来者,是独一无二的。就在这三座金字塔完成后不久,在它们的下面,又出现了第五、第六王朝的金字塔。果然在建筑品质上,比三大金字塔要粗糙许多,然而,却成为永久性保存古代文献的善本或翻译本的殿堂。这些文献,和三大金字塔一样,在象形文字的艺术成就上,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睥睨世界,无人能及。
简单地说,就如同基沙的金字塔一般,金字塔经文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突然在舞台的正中央出现,并前后担任了100年左右的主角,接着,又消失于无形,从此没有同类的文物能够超越它的成就。
当年,肇始创造经文,将它们雕刻于神庙的国王、圣贤们,想来应该知道他们何以而为吧。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他们的心中一定有一个全盘性的计划,如何在第四王朝(建筑品质优秀,但没有任何文字记录的建筑),与第五、第六王朝(建筑品质低劣但残留有大量碑文的建筑)之间,建立起强烈的关联性才是。
我感觉,在离沙卡拉15分钟车程的达斯尔,至少可以找到部分的答案才是。达斯尔因有〃曲折〃和〃红色〃金字塔而闻名。这两座金字塔(被保存得相当完整)是由胡夫的父亲斯奈夫鲁所建立的,自从多年前,埃及政府在附近建立起一个军事基地后,便禁止外人进入参观……
我们继续往南移动。虽然置身于12月的鲜丽色彩中,但我的心思仍然沉溺于金字塔的谜题中:就在这尼罗河谷,在有历史记录之前,人类曾经发生过非常重大的事情。几乎所有埃及的历史记录以及传统都告诉我们,曾经有一个天神统治人类的时代。而这个传说中的〃开天辟地〃,也就是埃及所称的〃创始时代〃(zep tepi),便是我们接下来两章要探讨的主题了。
注释
1《古埃及金字塔经文》,第882、883行;同时请见《inter alia》第2115~2116行。the ancient egyptian pyramid textx (trans.r.o.faulkn er),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9.
2他进入时间为1881年2月28日。见《猎户星座之谜》,59页。
3《古埃及金字塔经文》,70页。
4详细内容见本书第5部。
5《古埃及神话与象征》,181页。r。t。rundleclark,myth and symbol in ancient egypt,thames & hudson,london,1991.
6《欧西里斯及埃及复活》(osiris and the egyptian resurrection),第1册,158页。
7更详尽之讨论,请见《古埃及神之死亡》,尤其318~320页。jane b.sellers,death of gods in ancient egypt,penguin,london,1992.
8由于最近的一些发展,使得考古学的天地也被推至更远的古代。例如在上埃及,最近发现了一个第一王朝的坟墓,上面刻有〃所利斯(sothis),宣布新年到来(见《古埃及神之死亡》,40页)。〃
第43章 探索最初的时间
关于神明统治的创始之时——〃开天辟地〃,古代埃及人留下这样的记录:〃开天辟地〃是一个〃创始时代〃,覆盖住世界的混沌之水退去,原始的黑暗消失,人类进入阳光之中,接受文明的礼物。同时,古埃及人还提到一种介于人与神明之间的半人半神乌许(urshu)的存在。乌许字面的意思为守望者(watcher)。埃及人对神明记忆尤其鲜明。而神明被统称为奈特鲁eru),强壮而美丽,与人类一起在地上生活,并在海里波里欧斯和其他尼罗河的圣地统治人类。有的奈特鲁为男性,有的为女性,每个都拥有超能力,随时可以依自己的想法,变身为男人、女人、飞禽走兽、爬虫、树木、花草等。不过,他们的言语及行动,似乎又显现出与人类一般的感情,关心人间诸事。尽管他们很强壮,而且比人类聪明,但是在一定的状态下,他们也会生病,甚至死亡或被杀1。
史前的记录
考古学家们坚持,诸神的时代,也就是古埃及人所称的〃开天辟地〃的时期,仅出现于神话。但是对自己的过去显然更为了解的古代埃及人,却不认为如此。神庙中曾保存着有关于历代埃及王的重要史实,包括了现代学者也承认这些资料可信的历代王朝的法老王名单,有的甚至包括了在第一王朝以前的太古时代的统治者名单。
但是这些名单,能够通过时代考验而留下来的,只有两套,但都离开了埃及,而被保存在欧洲的博物馆中。在本章的后段中,我们将对这些名单有更详细的说明。这两套名单分别以巴勒摩石(palerno stone,应属于第五王朝,也就是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文物)和杜林纸草(turin papyrus)而知名于世。尤其是杜林纸草,为第十九王朝神庙留下的资料,是用一种公元前13世纪的草体象形文字写成的,甚为珍贵。
另外,我们可以从一位海里欧波里斯的祭司曼那多(mho)的记录中,证实许多有关古埃及的史实。曼那多在公元前300年,便完成了一部备受重视的埃及史,并在罗了所有王朝的国王的名字。和巴勒摩石及杜林纸草的名单一样,曼那多将埃及历史推往太古,从诸神统治尼罗河谷的时代开始叙述。
曼那多所著述的历史善本,虽然至9世纪仍广为流传,但是今日已经流失,不复存在。不过,倒是有很多史书,引用了不少曼那多著作的段落,例如,犹太人的编年纪录家约瑟夫斯(josephus,公元60年)、基督教作家阿夫里卡那斯(africanus,公元300年)、欧西比斯(eusebius,公元340年)、乔治·辛斯勒(gecome syncellus,公元800年)等都先后引用过曼那多大作的片段。而这些片段,正如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rolina)的麦克·霍夫曼(michael hoffman)所说的,提供了〃现代人一个研究古埃及的基本架构〃。
霍夫曼的话非常中肯。然而,古埃及学者在研究埃及历史时,虽然采用曼那多的说法,但是却只肯采用他作品中有关王朝时代的记录,对他所记录的〃开天辟地〃创始时代的内容,巧妙地避而不谈。既然信赖曼那多,为什么却采取这种选择性的态度?只接受30个有文字记录的〃历史性〃王朝的存在,却拒绝承认那以前的史实。这算是哪一门子的逻辑?再说,考古学家早已证实了曼那多的编年史中王朝时代的部分真实性2。既然如此,对于王朝开始前的编年,我们难道因为无法从考古挖掘中找到真证实据,就否定它们的存在?这种态度岂非不够成熟3?
半神半人
如果我们想要知道曼那多的想法,惟一的办法,就是从保存有他著作片段的各种史料中去寻找资源,而重要的资源之一,便是欧西比斯著《编年记》(chronica)的亚美尼亚版。这本书,开宗明义便说明,资料摘录自〃曼那多的三册《埃及历史》(egyptian history)。该书中记录了神明、半神半人、死者的灵魂和统治埃及的肉身国王……〃直接引用曼那多,欧西比斯一开始便罗列了许多神明的名字,包括了海里欧波里斯的九大神明,如雷、欧西里斯、爱瑟丝、荷罗斯、赛特等等。
他们是埃及最初的统治者。王位毫无间断地一个个继承下去……经过13900年……在神明之后,半神半人统治了1255年,然后,另外一支(半人半神)统治了1817年,然后又有30个国王,一共统治了1790年,然后又有10个国王统治了350年,然后由死者的灵魂统治……5813年……
这些年份总共加起来,为24925年,比《圣经》上记录的创世纪(公元前5000年)还要久远得多。也就是说,曼那多有建议《圣经》的记载不实之意。对基督徒的神学者的欧西比斯而言,这的确是一个棘手的大难题。不过经过考虑以后,欧西比斯想出一套奇妙的方法:〃我把年当作阴历的周期,每年为30日,也就是说,现在我们称为一个月的,以前的埃及人以为是一年……〃
古埃及人当然不会这么以为,但是经过这么一个奇妙的安排,欧西比斯把王朝前的25000年,浓缩成2000年左右,正好涵括了正统派的基督教神学者所认定的从亚当出生到大洪水之间的2242年。
另外一个僧侣乔治·辛斯勒(gecome syncellus),则用了另外一套技巧,逃避曼那多记录中令人困惑的年代部分。辛斯勒选择以谩骂的方式,谴责曼那多:〃埃及被诅咒的神庙僧侣曼那多,他(告诉)我们那些从来未曾存在过的神明的事情。他说,那些神统治了埃及18895年……〃
曼那多著作的片段中,还出现了一些互相矛盾,但却令人感到极有兴趣的数字。曼那多反复叙述,认定整个埃及的文明史,从诸神降临到第三十王朝的肉身国王的统治,共为36525年。这个数字当然是和天狼星年的365。25天(前面章节所述,从天狼星这一次到再度在太阳升空前出现之间的时间距离)有关系,并同时代表了1460个天狼星年的25个周期,或1461个太阳历年的25个周期(古埃及的日历是以〃含混年〃[vague year]的365日为准)的,想来也并非偶然4。
这些数字,如果有意义的话,代表的是什么意义?我们很难确定。不过,在数字与解释的混乱中,至少有一件事我们是确定的:曼那多想要告诉我们的,过去我们都以为历史是有秩序地、渐进地发展演进而成的,但是他却主张,在公元前3100年,第一王朝诞生非常久以前,文明的生灵(包括神明和人类)便已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狄奥多罗斯和希罗多德
或许神学者无法同意,但是古代的作家中,支持曼那多的人却不少。希腊历史学家狄奥多罗斯(diodorus siculus)和希罗多德便为其中的两个。
例如,公元1世纪狄奥多罗斯访问埃及。正如最新翻译他作品的欧发德(c.h,oldfather)所称赞的,狄奥多罗斯〃未加批判地搜集资料,找到原始经典,并忠实地呈现出〃埃及的历史。也就是说,他没有将他的偏见及先入为主的观念,加诸于他所搜集到的材料上。由于他曾经访问埃及的僧侣,并将他们对埃及谜样的过去的见解记录了下来,因此他的作品特别值得我们重视。当时埃及的僧侣们是这样告诉狄奥多罗斯的:
一开始,神祗和英雄统治埃及将近18000年,最后一个统治的神祗是荷罗斯,也就是爱瑟斯的儿子……人类,听说,统治了自己的国家差不多5000年……5
让我们〃毫不带批判〃地检查一下这些数字,看相加后为多少。狄奥多罗斯写上述段落时,是在公元1世纪。如果我们向前推5000年,即为公元前5100年,应该到了所谓〃人类的国王〃统治埃及的时代。如果再往前推18000年,就到了公元前23100年,〃神祗和英雄统治〃埃及的时候,也正好是冰河时期的最高峰。
在狄奥多罗斯以前,还有过一个更会说故事的历史学家访问过埃及:公元前5世纪的希罗多德。希罗多德似乎也曾拜访祭司与僧侣,并询问他们对在悠远的过去,存在于尼罗河谷的高度文明传统的所知,并将所知写入《历史》一书的第2册中,记录史前时代的埃及文明和各种传统故事。就在《历史》中,他不带任何评论地记录海里欧波里斯一位僧侣告诉他的资讯:
在这段期间,他们说,有四次机会,太阳从不同的地方升上……有两次是从现在沉下的地方升起来,有两次从现在升起来的地方沉下去。
这代表了什么意思?
根据法国数学家史瓦勒·鲁比兹(r。a。sche)的概念。所谓〃时间周期〃,就是春分时的日出,以星座为背景,环绕黄道带(十二宫)一圈半的期间。
正如前面所述,昼夜平分(春分或秋分)时的太阳位置,大约每2160年,经过黄道十二宫中的一宫,或可说是一个星座。也就是说,太阳走完12个星座,需要260000年的时间(12x2160)。而走一周半,则需要390000年(18x2160)。
在希罗多德时代,春分的太阳,在日出时面对的是正东方,背景为白羊座。这时候的正西为天平座。12小时后,太阳便以天平座为背景西沉。如果我们将岁差运动的时钟转回半圈——也在十二宫中往后动六个星座,或13000年左右的话,黄道的位置就正好反转过来,春分那一天的清晨,太阳会以天平座为背景从正东方升起,而从以白羊座为背景从正西沉下。如果再往回拨13000年的话,这个位置再度反转。春分时的太阳重新从白羊座为背景的正东方升起,而从以天平座为背景的正西方沉下。
而这一个太阳的运动周期,将我们带到希罗多德时代的前26000年。
如果我们还往前13000年,也就是半个岁差周期的话,就到了希罗多德时代的39000年前。当时春分的日出再度从天平座的背景中升起,而从以白羊座的背景中沉下。
要点在于:在39000年的一个期间中,太阳有两次从沉下的地方升起(沉下的地方,如从希罗多德时代来看,应该为天平座,就是在13000年和39000年前),有两次从〃升起的地方沉下〃(升起的地方,在希罗多德的时代,为白羊座,再一次的为13000年和39000年前)6。也就是说,如果史瓦勒·鲁比兹的解释是对的——我们有很多理由相信他是对的——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早在公元前5世纪,便已正确地记录下,埃及僧侣所提供的有关39000年前太阳的岁差运动的资料了。
巴勒摩石和杜林纸草
39000年这个数字,与杜林纸草(现存两份第一王朝以前埃及古代国王的名单之一)所记录的时间,接近得令人拍案称奇。
杜林纸草,这份原来属于沙丁尼亚(sardinia)国王所有的纸草,有3000年的悠久历史,自然又硬又脆。它送达杜林博物馆时,没有任何包装,仅粗略地装在一个盒子中,因此连小学生都能想象,打开盒子时,早已成为无数的碎片。学者们花了好多年的时间,才把它黏合成一个完整的文件。虽然复原的工作做得非常好,但是仍有过半数的碎片无法再建。
如果当年杜林纸草没有碎成这么千千万万段的话,我们又能从上面得到哪些关于〃开天辟地〃创世的知识呢?
从已经接合起来的文件片段中,其实便可找出足够的资料,令人深感兴趣。例如,我们从记录中读到10个奈特鲁(半人半神)的名字,后面都附加着和埃及王朝时代法老王名字后面非常类似的徽纹记号。而且每个奈特鲁统治的期间都写在文件上,只是有的地方破损太厉害,无法读出那些数字了7。
在另外一栏中,排列着所有支配上埃及和下埃及的国王的名字,包括了神抵统治以后,公元前3100年,第一王朝的第一个法老美尼斯王(menes)统一埃及以前所有国王的名字。从现存的残垣断片中,我们可以读到王朝时代前的法老的名字,例如,〃孟菲斯的尊王〃(venerables of memphis)〃北方的尊王〃(venerables of the north),以及〃贤苏荷〃(shemsu hor,荷罗斯的同伴或随从之意)。贤苏荷的统治一直维持到美尼斯崛起为止。在同一栏的最后两行,似乎有总结前面所记录的意思,内容最具有冲击力:〃……尊王贤苏荷统治13420年;贤苏荷统治前各王统治23200年,共36620年。〃
另外一份刻有史前时代的国王名单的巴勒摩石,所记录的年代不如杜林纸草老。就现在所知,巴勒摩石上面最古者的记录,是一批关于王朝时代开始前,统治上埃及和下埃及的120名统治者的名单,也就是一些埃及统一(公元前3100年)以前的记录。我们并不知道那块黑色玄武岩的石板上,原来还雕刻有什么其他或许和更古老的过去相关的资料,因为它本身和杜林纸草一样并不完整。自从1881年以来,最大的一块,被保存在西西里岛的巴勒摩博物馆中,第二大块的石板,则展示于埃及的开罗博物馆中;第三块,也就是最小的一块,则被伦敦大学的贝多礼搜集室保存。石板原始的大小应该为7英尺宽、2英尺高。曾经有一位专家,亦即已故的华德·艾默瑞(walter emery)教授,说过:这个贵重异常的纪念碑,很可能还有很多碎片,只是我们不知道该去何处搜寻才是。光从现在的断片中,我们已可发现许多有趣的资料,包括古代所有国王的名字的记录,统治的时间,和在那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的记录是在第五王朝,也就是离埃及国家统一不到700年前编纂而成的,因此误差的可能性非常小。
艾默瑞教授生前专门研究埃及古代(archaic period),亦即公元前32000到公元前2900年的埃及历史,因此对是否能找到更多巴勒摩石碎片非常关切。毋庸置疑,如果巴勒摩石能够全部凑齐的话,当然会使我们对古代埃及的事物有更多的了解,但也有可能让我们对更早的时代——尤其是被称为神明的黄金时代的〃创始时代〃有更多理解。
注释
1《欧西里斯和埃及复活》,第1卷,352页。
2例见《法老前的埃及》,11~13页。michael hoffman,egypt before the pharoahs,michael o’mara books,london,1991。
3这一点在古埃及学上尤其重要。许多古迹已在前人的贪婪、蹂躏下,摧残无遗。另外还有许多古埃及遗迹不为人知道,或沉入尼罗河,被人遗忘。
4和玛雅人(见第3部)一样的是,古代埃及人为行政方便.发展出一民间日历(或称为含混年),一年为365天,但经过与天狼星年的校正后,每1461年一次,与天狼星年同月同日。
5《历史》,193~194页。1世纪左右,罗马学者美拉(pomponious mela)记录下类似的事情:〃埃及人以世界最古老之民族而自傲。他们自称,自从他们存在以来,星星已经四次改变方向,而太阳则已有两次从现在日出的地方落下。〃
6从下面表格,可明显看出:
春分时间 太阳升起星座 此时正西方星座
公元前5世纪(希罗多德的时期) 白羊座 天平座
希罗多德前13000年 天平座 白羊座
希罗多德前26000年 白羊座 天平座
希罗多德前39000年 天平座 白羊座
7细节请见《神圣科学》,86页。sacred science,p.86。
第44章 最初的神祗
根据海里欧波里斯的神学体系,埃及最初——亦即在所谓的〃开天辟地〃——出现的九个神明,分别为雷、修、太夫纳、葛布、奴特、欧西里斯、爱瑟丝、内普特斯和赛特。这些神体的后代,有一些名气也很大,例如阿奴比斯、荷罗斯等。另外还出现了一些神祗,如孟菲斯和荷莫波里斯(hermopolis)等地的诸神。此外,此神学体系中还有一些非常重要而古老的地方宗教,崇拜索斯和普他(ptah)1。这些最初的神祗,从某种角度来看,都可以说是创始之神,以他们神圣的意旨将混沌的世界塑造成形。在混乱中,他们开辟出神圣的埃及土地,繁衍了人口,创立了人类的社会,并在人群中以神圣法老之姿,统治了埃及好几千年。
然而,〃混沌〃到底是什么?
海里欧波里斯的祭司们,在公元前1世纪,向希腊历史学家狄奥多罗斯描述古埃及历史时建议,〃混沌〃可能就是洪水,而狄奥多罗斯则将此洪水与毁灭了地球的杜卡里昂洪水相提并论。杜卡里昂的故事,便有希腊版的诺亚方舟2:
他们说,当杜卡里昂大洪水来临时,大部分的人类都遭到毁灭。不过也许埃及南部的居民残存的机会,比其他人要多一点……他们还说,如果所有的生物都被摧毁后,地上可能会重新出现新的动物。果真如此的话,那么新生命的创造会发生在这块土地上……
埃及人为什么会如此之幸运,有重生的机会?有人告诉狄奥多罗斯,那也许和埃及的地理位置有关。南埃及的太阳很烈。而根据神话,在大洪水过后,大雨仍不断地下:〃落在其他人头上的雨,带来了大量的湿气,混合着埃及灼热的阳光……湿润的空气正适合生物第一代的生长。〃
令人感兴趣的是,埃及的确在地理环境上得天独厚。大金字塔所在位置的经纬线(东经31度,北纬30度),分别穿过了两片最干燥的土地。同样令人感到兴趣的是,上一个冰河期的末期,北欧因上百万立方英里的雪块溶化,造成海面升高,沿岸一带洪水泛滥。而冰原在溶化时所发生的水蒸气则蒸发至大气层,变成雨水,降至地面,到了埃及附近,使得埃及在好几千年之间,都是一个湿气重、土地丰饶的地方,因此祭司们记得最初的时期,〃湿度高,湿润的空气正适合第一代生物生长的环境〃是相当合理的。
令人感到好奇的,是谁告诉狄奥多罗斯这些资讯?他对冰河末期的埃及气候显然描述得非常正确,是纯属偶然,还是得到了从远古传承下来的资讯?难道这属于埃及人对〃开天辟地〃期间回忆的一部分?
圣蛇之气
一般相信雷是〃开天辟地〃创始时代的第一个国王。根据古老的神话,年轻有活力,埃及在他的统治下,是一个和平的地方。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雷的年华与精力也逐渐消失,到了最后,?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