窒蛳路17梗獯涡∥久挥械挚梗郧靶∥径曰菩∶怯芯湎叩摹c揭ΥΓ菩∶趿耍∥舅坪鹾芾渚玻蝗徽隹劬t寤菩∶担耗阋遥湍萌グ伞
黄小毛受到了鼓舞,一翻身把小尉压到了身下,这时,小尉又冷静地说:我留不下北京,你跟我去福州吧。
黄小毛听到这,动作僵在那里,身上凉了一半,但他仍压在小尉的身上。
小尉又说:不去福州也行,我留在北京,没有工作,我去打工。
黄小毛彻底冷静了下来,翻身从小尉身上下来,又伸手把小尉的裙子往上提了提。后来两人抱在一起,都哭了。冷静下来的两个人都觉得那一切设想是那么的不现实,当时的情况是九十年代初,人们的观念还传统得很。
那天晚上,两人不知在公园里呆了多久,他们回到校园的时候,发现宿舍楼已经锁死了。两人没处可去,只好在小花园里坐了一夜。两人相依相偎着,却没有生离死别那种悲凉,两人的脑子,似乎都木了,昏昏的,不知想什么是好。
天终于亮了,小尉从黄小毛的怀里爬起,整理了一下衣服,又拢了拢头,冲黄小毛清晰地说:你看我一眼。
黄小毛认真地看了小尉一眼,然后小尉转身向女生宿舍楼跑去。当天,小尉就乘上了开往福州的列车。她没有通知黄小毛,黄小毛自然也没法去送她。一段刻骨铭心的校园爱情就这么夭折了。
黄小毛留在北京之后,便有很多人给他介绍女朋友,这样那样,或高或矮,或胖或瘦,说心里话,黄小毛一个也没有动心,他见这些女孩子的时候,眼前晃动的都是小尉的影子。小尉一去再无音信,就是有音信,也没有办法。黄小毛是个很务实的人。
再后来,别人就给他介绍了爱人小于。介绍人说:这是小于,北京人。黄小毛一听北京人,眼皮就跳了跳,直到此时,黄小毛也没把自己当成北京人,他总是有一种感觉,说不定那一天,他就会一脚让人把他踢走,滚回老家去。见到小于之后,他不知为什么心里一下子踏实了,他甚至没有多看小于几眼,便同意谈一谈了。谈来谈去,就结婚,生孩子了,通俗得很。
从恋爱到结婚,黄小毛也没找到和小尉在一起时的感觉,他就想起一本书上的一句话:真正的恋爱,一生只能有一次。黄小毛不知说得对不对,反正他是这么看的。
后来,他就接到了小尉的电话,电话是小尉辗转着打听到的。他一听到小尉的电话,眼圈就红了。小尉倒很平静,说自己也结婚了。
他问:你好吗?
小尉不加思索地答:就那样吧。
她也问:你呢?
他也说:也那样。
两人就都不说什么了,过一会儿电话就放下了。
从那以后,两人经常通电话,此时两人似乎都各自走出了阴影,一起回忆四年大学的美好时光。一次郊游,以及教室前那棵杏树等等,青春的记忆,永远都是美好的。
有时也说点深入一些的话题。有一次黄小毛在电话里问小尉:你家先生是干什么工作的?
小尉说:跟我一样,也在机关。停了停又说:你问他干什么?
黄小毛就不问了,小尉从来没有问过小于,但小于时时刻刻又都在两人中间存在着。
他们现在通电话很方便,上班时间,单位电话,又不用自己掏钱,不打白不打,更多的时候,两人都在回忆校园生活。回忆来回忆去,黄小毛就有些思念小尉了,是骨子里那么想。黄小毛就说:什么时候出差来北京?
小尉就叹口气说:出差去北京,那是领导的事,这辈子怕是轮不到我了。
黄小毛就想起了自己的单位,出国考察什么的,历来都是部长、司长们去,就连处长也很少去,别说他们了。这样一来,黄小毛就有了许多感慨。
就在这时,处里招来了一个合同工,叫小雨,在处里打字,干些杂务什么的。机关干部都定岗定编,有时忙不过来,只能招这些合同工了,不占名额,不占编制的。
黄小毛见到小雨第一眼时,心就跳了跳,小雨长得很像青年时期的小尉,也是该鼓的地方都鼓,包括说话的声音和动作都像当年的小尉。
时间长了,黄小毛和小雨就熟悉了起来,小雨别看人小,也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机关里的一些事,她摸得门清,她也知道,黄小毛将来是处长的热门人选,于是,她经常地冲黄小毛灿烂地微笑,有时也发点嗲什么的。
黄小毛一想起小尉,就看见了小雨,有时屋里没人的时候,他会伸过手去,在小雨的头上拍一拍。他似乎又找到了当年和小尉在一起时的感觉。
小雨也不反感,抿着嘴笑。
黄小毛似受到了鼓舞,有时大着胆子在小雨身上的某个部位摸捏一下。小雨的脸就红了,黄小毛就挺幸福的样子。
有一天,小雨小声地跟黄小毛说:小毛,你这是性骚扰。
黄小毛得寸进尺地把手落在小雨的肩上说:那又怎么了?
小雨不说话,只是笑,现在她的脸已经不红了。
黄小毛有时就大着胆子想:小雨这姑娘不错,要是和她有点什么,也没什么。
黄小毛就觉得这日子有了奔头。
这些日子,黄小毛不知道小雨这姑娘怎么了,总是对自己不理不睬的。
那天,他又和小尉通完了电话,通电话的时候,自然选择办公室没有外人的时候。小宫被处长老郭叫去促膝谈心去了,小洪不知到哪串门去了,办公室里只有小雨在打字。通完电话,黄小毛意犹未尽,走到小雨身边拍了拍小雨的后背。
如果在平时,小雨早就嘻笑成一团了,今天小雨没笑,反倒厉声地说:黄小毛,请你尊重我,别动手动脚的,这样不好。
黄小毛怔在哪里,好半晌才说出句:我靠!然后悻悻地走回到自己的桌旁,他开始拼命地喝水,他知道眼前所有的变化都缘于什么。难道杨司长和自己的关系就那么重要?
打字员小雨和黄小毛的关系冷了下来,和小宫却热乎了起来。两人此时正在那桃红李白地说一些很不着调的话,小宫不知在哪次饭局上听来了几个黄段子,什么软呀硬的正说给小雨听,不知小雨真没听出来,还是假正经,露出一排很白净的牙,很清纯地笑。然后两人约好,星期六去怀柔的红螺寺。小宫的爱人是一家报社的记者,经常有采访任务,有时一出差十天半月的很正常。在爱人出差的日子里,小宫这个人就显得很生猛,看女孩子的目光总是阳光灿烂的。
小宫又提议带旅行帐篷什么的,也得到了小雨的积极响应。
黄小毛就想,一男一女,夜半三更的睡在外面,能不有点事?再偷望小雨时,他又想到了小尉,从侧面看小雨便更像小尉了。莫名的,和小尉分手的那个夜晚又浮现在了眼前,直到现在,他才有些后悔,要是早知道和小尉天各一方,还不如那晚和小尉有点什么了。他现在已经是三十多岁的过来人了,回头再看青春年少时的事,便看出了许多遗憾。
小宫也是过来人了,小雨二十刚出头,现在二十多岁的女孩子,胆子大得你都不敢想。黄小毛越这么想,心里越不是个味,仿佛自己的恋人被别人撬走了那般地失落。
由此,黄小毛就想到了和杨司长一家的关系。刚留在北京那会儿,黄小毛真的一心一意地把杨司长的家当成了自己的家,他一个人在北京没依没靠的,那时他真希望老周把自己当成亲弟弟一样看待,他努力地朝这个方向努力。机关里有时分点东北大米、油哇什么的,那时他一个人,整天吃食堂,用不上这些东西,便趁周末都把这些东西捣腾到老周家了。老周也不客气,指挥着黄小毛把东西放下。坐下来之后,老周递过来一支烟,黄小毛不会吸烟这一点老周知道,但老周还是那么让一让,然后自己点上,喷着烟雾和黄小毛天南地北地说上两句。不知不觉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杨司长在黄小毛进门的时候就开始忙碌,这时终于做好了午饭,黄小毛起身告辞。这时黄小毛很希望老周或杨司长说句留他吃饭的话,结果没人说,他就不好再坐下去了。他多么希望和杨司长一家三口坐在一起吃上一顿饭呀,吃什么无所谓,图的就是个气氛。他已经许久没有吃过这样的饭了,从学校到现在,他吃惯了食堂。
黄小毛走到门口的时候,心里面很失落,但回机关去吃食堂他又没有胃口,食堂一天到晚都是老三样,他早就吃腻了。于是他就回头冲老周说:周大哥,咱俩去外面吃吧。
老周回头望眼杨司长做的饭,似乎对家里的吃食也已经腻了,便很干脆地说:那行,我换件衣服。两人就下楼,找了一家饭店进去。黄小毛主动地让老周点菜,老周也不客气,三下五除二就把菜点完了,老周点菜时,从不考虑价格,都是平时自己很少吃到的。黄小毛的意思是,弄两个家常菜,喝两瓶啤酒就完了。老周则不,因为黄小毛留京,是他一手操办成的,吃黄小毛他认为是应该的,名正言顺。菜要了一桌,两人根本吃不完,吃完饭,老周又让服务员拿了几个快餐盒,把没怎么吃的剩菜装起来,提在手里挺长一串,一边打着酒嗝,一边和黄小毛挥手告别了。
这饭吃得黄小毛心疼,一转眼就花了二百多,然后黄小毛就无精打采地往宿舍走去。过不了多久,黄小毛又犯同样的错误。有时他想,日后在机关里混,还要靠人家杨司长呢,就算是感情投资吧。
黄小毛结婚之后,他去杨司长家的次数少了起来,年呀节的仍去探望一下,礼是自然少不了的。每次去,杨司长就说:小黄,这样不好,让人看见会有反映的。
老周则不说什么,默默地把东西接过去,轻描淡写地放下,插着杨司长的话说:小黄也没来看你,他是来看我的,我们是老乡,我是他大哥,有啥反映的。
幸福生活万年长
黄小毛也笑着说:就是,就是嘛。
杨司长就不说什么了。干干地坐一会儿,老周和杨司长都不挽留他,他也就告辞了。
后来,老周有一次风风火火地打电话主动找到黄小毛,说让他晚上去家里一趟。原来老周和杨司长的闺女小雯要参加初中升高中考试了,小雯这孩子很不争气,模拟考试时考了个全班倒数第一。这下子老周和杨司长都急了,老周就想到了小黄,小黄大学毕业没几年,功课肯定还没忘,就想让黄小毛辅导小雯。黄小毛自然义不容辞地接受了这份工作。
黄小毛和小雯面对面的时候,才发现这孩子真的不可救药了。她的心思根本不在学习上,她当着黄小毛的面,一会儿照镜子,一会儿修指甲,要么一会儿把头发散开,一会儿又系起来。总之,没有一会儿安静下来的时候。黄小毛就说:小雯你这样可不行,你爸你妈还指望你考高中呢。
小雯不说话,把书本翻得哗哗响,黄小毛就从数学讲到物理,他正讲着,小雯趴在桌上睡着了。黄小毛就敲桌子,小雯不情愿地睁开眼睛,黄小毛生气地说:小雯你这样,我告你爸去。
小雯叹口气说:人家来月经了,还不让人歇会儿呀。
小雯的话说得黄小毛一愣一愣的,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说“月经”跟说口香糖一样自然。黄小毛就在心里说,这孩子毁了。
黄小毛帮助小雯辅导了一阵子,也没什么起色,他后来在杨司长和老周面前提议说:这样不行,要不就让她上补习班吧,也许那样效果会好些。
杨司长叹气,老周也叹气,两人一商量就采纳了黄小毛的建议。在海淀那面一所学校里报了名,学校离杨司长家住的位置还挺远的,接送小雯的任务又落到了黄小毛的身上。
周末还好一点,他把小雯送到学校去,自己赶回来,下午放学时再去接。平时就紧张了,下了班,来不及吃晚饭,忙赶到小雯的学校去,然后带着她穿越大半个城区赶往海淀,小雯兜里有花不完的钱,到学校旁边“麦当劳”买了一兜子东西,边吃边上课。黄小毛就惨了,他舍不得在外面吃,偶尔一次两次还可以,吃碗面什么的,天天如此,他就吃不消了。那阵子女儿出生不久,小于又没奶,只能吃奶粉,像样一点的奶粉一筒都上百元钱,不到十天就吃完了。孩子半岁以后,食量大得惊人,黄小毛已经不是以前的黄小毛了,孩子出生后,他才感到日子的拮据。一个孩子什么地方都得花钱,他和小于两人都靠工资,没有别的什么进项,又有了孩子,日子就可想而知了。
他这么天天接送小雯,小于很有意见。小于休完产假开始上班了,请不起保姆,只好把小于的妈请来照顾。老太太早就退休了,没带孩子时,生龙活虎的,不是扭秧歌就是爬山,硬朗得很,一带上孩子就立马不一样了,不是今天这疼,就是那里不舒服,住木板床不习惯,非得要住“席梦思”。黄小毛没有办法,听着娘俩上一句下一句的冷言冷语,抽空还得给丈母娘买点营养品什么的。前两天刚一回家,就听丈母娘说:你们这孩子累死人,我到你们家这一个多月,瘦了八斤八两。
丈母娘膀大腰圆的,肥壮得很,躺在“席梦思”上都能压出一个坑来,黄小毛没见她瘦,反见她胖了。丈母娘说瘦,那就是瘦了,在小于的督促下,他当天晚上就去超市买了不少营养品堆在丈母娘床头,让她补身体。黄小毛细算下来,请丈母娘看孩子,比请保姆还贵。
他自从领受了接送小雯的任务,早出晚归的,丈母娘和老婆都有意见。晚上忙乱的时候,要喂孩子,还要给孩子洗澡,然后哄孩子睡觉,老婆哭孩子叫的,这些小黄都帮不上什么忙。因此小于很生气,他回到家的时候,一家人都睡下了,有时有剩饭,他顾不上生冷,吃一口算了。如果没剩饭时,他就泡一袋方便面对付一下也就过去了。他觉得这一切都好忍受,他不能忍受的是在等待小雯上课的两个多小时的无聊时间。那时,他学会了在商场里东游西荡,引得商场保安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他的身上。商场里有空调,日子还好过一些,要是在商场外,那罪可就不好受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千呼万唤小雯终于出来了,然后他带着小雯转乘好几次公共汽车回到家里,他一直把小雯送到楼门口,看见小雯走进自己的家门,他才转身风风火火地往回赶。
有一次,他看着表,从商场里走出来,明明补习的学生都走出来了,就是不见小雯。他着急,也有些害怕,怕小雯出什么事,自己出点啥事没关系,要是小雯出点事,他没法交代。他一边喊着小雯的名字,一边朝学校里面走,里里外外都找遍了,也没发现小雯的影子。后来,他都快打电话报警了,才在学校路旁的树影里发现小雯,那个不争气的丫头,和一个男孩子搂抱在一起,正忘情地接吻呢。黄小毛见此情景,气不打一处来,一把把小雯拽过来,头也不回地向公共汽车站走去。自然引来了小雯的一片责骂声。
小雯说:不用你管我,你算老几呀?
小雯还说:我不认识你,以后不用你送我了。
他回过头,白着脸说:我辛辛苦苦地送你,你不学好,想干什么?
小雯说:我学好不学好,和你有什么关系?
黄小毛说:我要对你妈对你爸负责。
他还说:你这样子,我要告诉你爸你妈。
小雯说:你是我爸我妈的狗。
黄小毛听了这话,一下子把手松开了。那一刻他真的很悲哀。心想,自己究竟算干啥吃的,自己凭什么接送人家,凭什么管人家。那一刻,他想哭。那天晚上,他没等小雯敲开自家的门,便一头扎进了暗影里。
就这样,黄小毛风雨无阻地接送了小雯一个学期,一直到考完高中,黄小毛才算解脱。结果小雯只考取了职业高中。在这过程中,老周没说一个谢字,就连杨司长也没说一个谢字。黄小毛想,不谢就不谢吧,只要他心里还记着这事就行。
处里的小宫俨然把自己当成了未来的处长,以前经常晚来早走的,现在小宫一改过去的作风,工作严谨得很,一份文件中出现了一个拿不准的字,他和打字员小雨头挨头地查了半天辞海,最后终于把那个字搞明白了,才如释重负地长吁一口气。
不仅这些,小宫现在差不多成了处长老郭的代言人,该这样,该那样的,小宫已经把处里当成一个家了。处里订了一些报纸,机关为了使报纸花样繁多一些,订的时候,这个处室和那个处室的尽量岔开一些,看报纸的时候,自然就轮换着看。管理处看报纸时,自然也到其他处室随便去抓,别人到管理处也是随便乱抓。小宫的积极性提高后,每次有人来拿报纸,他都会让人登记,几点几分拿走的,又几点几分还回来了,有人没还时,他会急赤白脸的去找人家要。几次之后,别的处室的人都觉得小宫这人有些过分,不就是一张报纸嘛,渐渐的,就没有人随便到管理处抓报纸了。在处务会上,小宫一边喝水一边深有体会地说:凡事都要有个规矩。老郭在一旁吸烟,一边点头。老郭给小宫画圈了。
在黄小毛眼里,小宫也挺不容易的,小宫比黄小毛晚到机关两年,后来他才知道,小宫是在处长老郭的帮助下才来到机关的。老郭的老家也不是北京人。各部委外地人很多,差不多一半以上都是这种外地人,外地人和外地人组合在一起,就有些复杂。老乡呀,邻省、邻县的,沾亲带故的,便经常在一起来往,有的还搞个同乡会什么的,渐渐就形成了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有大也有小,有近也有疏。小宫的老家和老郭的老家,据说很近,从两人说话的口音上能听出一二来。小宫和老郭走得密切一些也就很正常了。
老郭在机关混到五十多岁了,才混上个处长,在别人看来挺悲哀的,但在老家人面前,可了不得。
有一次,黄小毛亲眼看到,一群背着大包小包民工模样的人,在大门口传达室门前吵吵嚷嚷的,警卫不让他们进,他们非要进,一边说着老郭的名字。黄小毛听说是找老郭的,便主动把他们领进来,进门的一路上,一个老乡就冲黄小毛说:你是郭首长的秘书吧?
黄小毛听了老乡的问话,就想笑,没说什么。
那人就又说:郭首长,是俺姨夫,是俺们老家走出来的大官。
黄小毛就说:官有多大?
那人就又说:宰相门前七品官,怎么地也比县太爷大吧。
黄小毛觉得这些人很好笑,于是就笑了。
那人又说:我说得差不离吧?
黄小毛也学着那人说:差不离。
每年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总会有一拨又一拨这样的人,聚在大门口,找这个处长,或那个司长的。他们都是老家来人,进京打工的,他们投奔他们心目中的首长,有首长给撑腰,他们还怕什么呢,于是,他们说话的嗓门就很大,理直气壮的样子。
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处长老郭的办公室里就显得很繁荣,这时,老郭的门是关上的,众人或蹲或坐地围绕在老郭周围,老郭不坐,背着手,挺着胸,伟人似的在屋里踱来踱去,他的桌上,已放满了众人敬的烟,一会儿一支,繁华得很。然后老郭就说:这样,事情是这样,现在城里的工作呢,不好找得很,这样,我打个电话吧。
接下来老郭就开始打电话,机关管理处和外面打交道多一些,老郭认识的人也广一些,都是搞后勤的人,其它部委总有一两个施工队,这样一来,三联系,两联系的,就碰上了一两个施工队缺人手,然后老郭就一挥手,很豪放,很有伟人风范地说:妥了,你们去吧。
众乡人就雀跃了,把灿烂的笑盛开在脸上,说着郭首长如何好,如何伟大的话。老郭并没到此为止,他接着给乡人来一顿教育。先从北京讲起,老郭每次都说,北京是什么,是首都,可不比县城,也不比省城,毛主席他老人家就睡在这里,你们说话,吐痰都注意一些。
众人就喏喏地点头,称是。
老郭又一挥手,从大处讲到小处,小处就是:你们这些人是我老郭介绍去的,莫给我丢脸。
众人又是一阵金鸡乱点头。这才散了。老郭这时没忘记喊过小宫,如此这般地交代一番,小宫便跟个包工头似的,领着这些人鱼贯着穿过走廊,带着他们去该去的地方了。一路上免不了被乡人问起是不是郭首长秘书等老问题。
小宫做这一切时,从没有怨言。有时,老家来人多了,送走一拨又来一拨,老郭就无法及时地把这些人安置出去。小宫这时会及时出面,跑前忙后地联系,总能及时地把这些人一批又一批地送出去。
年底的时候,也经常出岔子,这些人在北京干了大半年了,该回家过年去了。有一两次碰上包工头不结账的,带着工钱躲起来的情况,他们没有别的出路,又前呼后拥地来找老郭,他们鼻涕一把泪一把地诉说自己的不幸,一家人就指望打工挣这点钱呢,驴呀马呀的干了大半年了,血汗钱一分没拿到,他们心寒,他们喊冤。这时的老郭,脸色是铁青的,老家的生活他知道,这些人都是土里刨食的农民,他们容易吗?不容易。老郭一手捂不过天来,这种事全国各地都有,他管不了那么多,但他的亲人,同乡受难了,他不能不管。
于是老郭开始打电话开始联系,联系来联系去,总能找到一些瓜葛的人和单位,其实这些单位和人都和包工头存在利害关系,他们没少得包工头的好处,说是包工头躲了,其实躲的只是这些民工,他们能躲那些人吗?他们明年还想不想吃饭了。联系上这些人,问题就解决了,说好时间,地点,领钱就是了。
乡人们又是千恩万谢了,一步三回头,抹着眼泪,发誓等过完年,春暖花开时节,来北京,还找郭首长来。
老郭就一脸凝重了。
时间长了,黄小毛发现老郭这人除了水平差一点,人并不坏。起码这人还是有良知的,懂得乡人们的疾苦。如果让这人当大些的领导,说不定会帮助广大的弱势群体办一些好事,实事。可惜,老郭这辈子除了为乡人们在北京找点活路外,其它的事也做不了什么了。
因此,处长老郭就感到很悲哀,马上就要退休了,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弄个巡视员的头衔,虽说不是什么官,副司级的待遇还是有的,说起来也好听,副司级干部,相当于老家市里的副市长或副书记一级。这是老郭的一个梦想。
机关为了平衡各种关系,每年都会有这样的职务变动,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了,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就要退了,给个待遇吧,这样一来,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留的安心,走的愉快。自从机关改革之后,人精简了一大半,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那么多闲职和编制了,运作起来,就相当有难度。
老郭为了这,不惜冷落自己的同乡小宫,而和黄小毛打得火热,甚至他在人前人后一直说黄小毛的好话,把自己的接班人也甘愿让给黄小毛。这一切,都是因为黄小毛是杨司长的人。现在杨司长不被待见了,黄小毛自然也没什么大用了。老郭的真实面目就显露出来了,他该和小宫咋的还咋的。
中午的时候,老郭总会把小宫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去闲扯,两人关起门来,用家乡话说事,两人感到很亲切,满耳都是乡音,亲不亲故乡人呢。
这些年来,小宫名副其实地是老郭的一名小兄弟,鞍前马后的容易么,为了啥,还不是为了让老郭栽培一下,以后好有个出头之日。老郭心灰意冷了,巡视员弄不上就弄不上吧,但他一定要对得起小宫,让小宫牢牢记住自己的恩情,日后见面了,小宫会念他个好。年呀节呀的,这些老干部回机关搞联欢时,也有个人打招呼。那时候,连个人都不上前问候一声,那才是悲凉呢。
于是,老郭一有空闲时间就把小宫叫到自己办公室去。老郭用乡音说得语重心长,说自己这一辈子的得失,同时也把为人为官的感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小宫。这是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就看小宫自己的悟性了。
小宫在老郭面前,始终以一名晚辈的身份洗耳恭听。机关里一茬一拨人,永远有老一拨对小的这一拨知根知底,还有的不少是老的这一拨亲手调到机关的,或者是自己栽培的。老的这一拨不退,小的这一拨永远抬不起头来,有短处,或感情债在老的那一拨手里捏着,于是小的这一拨就小心地为人,夹着尾巴做事。等老的这一拨退了,他们成为老人的时候,这时他们才长吁一口气,没有什么尾巴在别人手里捏着了,然后扬眉吐气地做人,做官。他们手里又捏着更年轻一拨人的短处了。
当年小宫求老郭办事时,提着大包小包的礼品往老郭家跑,说着低人一等的话,这就是为人的短处。况且,老郭把小宫弄到机关来了,老郭又是处长。小宫这种处境,在老郭面前将永远短下去。正如,黄小毛和老周、杨司长的关系一样。
黄小毛有时甚至想:这世界来一场大地震该多好哇,一切都不复存在,睁开眼就是崭新的了,谁也不欠谁了,谁也不求谁了,然后抡开膀子重新建设一个全新的世界,那是多么好的一种境界呀。
周末的时候,黄小毛家的电话又响了,他正坐在电话旁逗孩子。电话一响,他的精神就有些紧张,以前,他盼老周来电话,又怕老周来电话。盼老周来电话,那样的话,他可以堂而皇之,光明正大地走进杨司长家,他用不着特意地去和杨司长拉关系,有和老周的关系足够了。老周虽说级别和杨司长差了好几级,但在家里却一点也看不出来,很男人,很领导的样子。有次喝酒时,老周红头涨脸地说:她狗屁司长,我让她干啥她就得干啥。杨司长不知是做给外人看的,还是真心的,反正在外人眼里,给足了老周面子,她在家里就跟一个受气的小媳妇似的,被老周呼来唤去的。老周就很风光。每次和老周打麻将,黄小毛输多输少心里都比较平衡,他就想,这是输给杨司长了,老周高兴,杨司长就高兴。有谁能这么荣幸每周都能陪领导,而且又是司局级领导打牌呢。
另一个黄小毛又很怕老周叫他去打牌,一周了,好不容易盼到休息两天,看看书,带着孩子去公园转一转,可现在,他把业余时间都花在了打牌上,家里人有意见不说,他自己也觉得挺无聊的。有人说打麻将这玩意,容易上瘾,就跟吸烟一样。打了这么多年麻将,黄小毛到现在一点瘾也没有,越打越觉得累。别人在麻将桌上算计的是怎么比别人早些开和,他不能想着开和的事。他要平衡左右的关系,尤其是老周的关系,不能让老周输,也不能让自己输得太多,输得太多,他这个月的日子就紧巴了,孩子的奶粉质量就得下降。于是,他左右平衡,照顾着老周,于是这麻将打得就很累,一宿下来,要死要活的模样。所以说,他又有些怕老周叫他去打麻将。
电话铃响了几声之后,他心情复杂地拿起了电话,电话果然是老周打来的,这次却不是叫他去打麻将,而是通知他,明天晚上同乡聚会。黄小毛松了一口气,冲电话里的老周连声说谢,并保证,明天准时去。
这种同乡会,历史很悠久了,地点就设在老家那个省的驻京办事处。办事处主任老王,黄小毛已经很熟了。每次同乡聚会,都不用他们花钱,而是老家的一些政府官员。这些政府官员,每次到北京自然都有事要办,要办事最好是通过在国家各部委工作的同乡们。地方政府官员到北京办事都是大事,完成各种各样的批件,有些是很重大的项目,国家要给政府投资什么的。这样的批件往往已压在某要人的秘书手里,或已放在某要人的案头等等。总之遇到了一定的麻烦,这时地方政府官员,就想到了在京工作的同乡,和办事处主任老王说一声,老王就召集一下。
同乡会也是有级别的,有头有脸的人才能参加。最差的也得是在国家各部委工作的副处以上干部。黄小毛算是特例了,他这种特殊自然是老周的面子。第一次参加同乡会时,老周把黄小毛往办事处主任老王面前一推,便说:小老乡,人很实在,未来的处长。
老王就拍黄小毛的肩,说:有出息,后生可畏。
人到齐了,黄小毛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在座的人可都是有头有脸的人,说起某政府要人,就像说自己家亲人似的,那么随意,那么了如指掌。气氛既轻松又热烈,菜是家乡上得台面的菜,酒自然也是全国名酒,最不济也是国优、部优那个级别的。黄小毛坐在一旁根本轮不上他插话。黄小毛觉得在这种场合认识这么多同乡,对自己以后是有用的,于是他充当了服务员的角色,看那个酒杯空了,忙过去倒酒,别人讲一个政治段子,或者黄段子,他跟着积极地笑,努力地把气氛推向高潮。其他人等都是熟人了,相互敬酒,说着客气的话,黄小毛成了局外人,他想尽早融入到这个圈子里,于是便频频地举杯,和这个处长喝过了,又去敬那个司长,然后很真切地把工作单位和名字告诉人家,以期得到众同乡的注意。老周每次聚会差不多都坐在上首那个位置,离家乡的父母官总是很近。后来黄小毛看出来了,这不是冲老周本人,而是杨司长。
每次办事处主任老王向家乡父母官介绍老周时,总是会说,某某部人事司长的爱人周处长。地方官就热烈又亲切地和老周握手寒暄,老周就一脸的经风雨见世面的样子,言谈举止很司长的样子,无形中把自己提高了好几个级别。
黄小毛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聚会,既紧张又兴奋,频频地给各位同乡领导敬酒,敬来敬去,把自己给整多了,一出酒店就分不清东南西北了。老周搀着他上了一辆出租,一路上老周都轻描淡写地说:小黄,你不能太急,急什么?
黄小毛就感恩戴德地说:周大哥,你这人够交情,没忘了兄弟,就是以后赴汤蹈火,你说一声就行。
这是第一次,后来慢慢就熟了,同乡领导每次聚会都能叫上他的名字了,眼前杯里缺酒了,就会喊一声:小黄,把酒倒上。黄小毛就乐呵呵地上去倒酒。有时一顿饭下来,忙出一脑袋汗来,胃却没饱,回到家还得偷偷地煮一袋方便面。但他高兴参加这样的聚会,他长了很多见识,也认识了许多要人。黄小毛就想:这些人都是自己的财富呢。
有一次,这些人中的一位处长真起到了作用。黄小毛的哥哥下岗了,下岗前那个企业就半死不活的了,哥哥嫂嫂又都在一个单位里上班,家里养了两个孩子,日子过得可想而知。就这样,哥哥嫂嫂还双双下岗了,日子就没法过了,哥哥有一天就打来电话,说是要到北京来打工,让黄小毛帮助联系联系。黄小毛脑袋就大了,他知道,北京的工作是不好找的,哥哥在工厂里几十年了,没什么特长,就是一把子力气,到北京找工作只能卖苦力,说不定干上一年,年底被包工头涮一把,一分钱都拿不到,像郭处长那帮乡亲一样,真是不容易。黄小毛就在电话里把哥哥稳住,他说看能不能在老家替哥哥想想办法。
机会终于来了,又一次聚会时,坐在他身旁的一位处长,说是认识黄小毛老家的书记。黄小毛见到救星似的拼命地向那位处长敬酒,那位处长一高兴,当场拿出手机,拨通了老家书记的电话,热络了几句之后,就把黄小毛哥嫂的事说了。然后放下电话冲黄小毛说:没问题。
果然没问题,不到半个月,哥哥打来了电话,他说自己已经到一家效益不错的单位去上班了。这是黄小毛第一次为家人办事,他高兴之余,多少有些成就感。这一切,他都感恩老周。
这一次,他早早地来到了老周楼下等老周下楼。老周很准时,慢慢悠悠地下楼。黄小毛忙伸手叫了一辆富康车,自己为老周打开后车门,关上,自己又跑到副驾驶的位置上坐下了。一路上,黄小毛都在没话找话,他怕冷了场,上星期的事他还记着,他觉得自己不该那么办事,赢了点钱就跑了,上次老周是输了钱的。自己怎么着也该安慰安慰老周才是。这几天,他都在深刻地检讨着自己。杨司长虽说不是人事司长了,可她现在毕竟是司长呀,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不受人待见,也是司局级干部,难道还能回到黄小毛这个起跑线上来,那是万万不能的。就是闲在家里,那也是司局级待遇,有专车,看病都是用“蓝本”。就这一点,黄小毛到死也不一定能混上。
办事处老王在安排宾主坐次的时候,有一个细节被黄小毛忽略了,老周被安排到离主人稍远一些距离,向主人介绍时也没提杨司长,而是直接说,某某部的周处长。黄小毛一进门就和服务员似的忙着给各位领导倒茶,所以他忽略了。
整顿饭老周都很不高兴的样子,不停地喝酒,有时别人不和他碰杯,他也一口把酒干了,忙得服务员和黄小毛轮番不停地为老周倒酒。
席宴结束的时候,黄小毛发现老周喝多了,老周热血满胸膛的样子,还没走出酒店就把衣服扣子解开了,很潇洒的样子。黄小毛这回搀着老周叫了一辆“夏利”。黄小毛心想,反正老周喝多了,坐什么车都是无所谓的。
老周一路上都在说:操,老王这人太势利,什么鸡巴东西!
翻过来调过去的,就是这几句话。
下车的时候,黄小毛扶着老周往楼上走,老周似乎这才发现了小黄的存在,于是翻着死鱼似的白眼说:操,小黄,你这人也势利。
老周这么一说,小黄惊出一身冷汗来,接着心里马上就是一阵悲凉。好在老周不说什么了,东摇西晃地任由黄小毛架着往楼上走。
“呜哇——”一声,老周吐了,吐了黄小毛一身。黄小毛为了参加这次活动,把结婚时买的西装穿上了,平时他舍不得穿这身衣服,一千多块钱呢。
送完老周,黄小毛一身酒气地站在楼下,这时,他自己也想吐了。
黄小毛的小姨子来了,小姨子大学毕业快一年了,至今还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小姨子毕业前,老婆小于就在他的枕边吹过风,让黄小毛帮着联系单位。黄小毛不是没联系过,现在找工作不比以前了,哪都不缺人,大学毕业生满大街都是。
前几天到外面吃饭,那家饭店的广告就说:本店服务员百分之百的大学生。刚开始黄小毛还不信,一个中下档次的酒楼,怎么会招来这么多大学生?席间他拉过一个服务员一问,果然是大学毕业,毕业的学校虽不著名,在全国也算是重点院校。后来又有一个倒茶的小伙子,黄小毛一问也是大学生。黄小毛就感慨,自己大学毕业到现在才几年呀,要是现在毕业,说不定自己也在这里给人端茶倒水呢。黄小毛就庆幸自己早生了几年,更庆幸自己有一份安逸的工作,而且是国家机关。
为小姨子的事,他没少费心思,国家机关他是不敢想的,刚精简不久,都是一个萝卜顶一个坑,况且,他也没门没路子。以前他靠杨司长才幸运地进了机关,现在杨司长已经不被人待见了,没办法,他只能想其它办法,同学、同事、老乡什么的都发动起来了?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