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c作:按键盘上方向键←或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enter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可回到本页顶部!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收藏到我的浏览器”功能和”加入书签”功能!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五颗行星和地球一样,都在圆形轨道上匀速率地绕太阳公转。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圆轨道上,每月绕地球转一周,同时跟地球一起绕太阳公转。
地球每天自转一周,天穹实际上是不转动,地球自转才出现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的现象。
恒星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十分遥远,比日地之间的距离要大得多。
以现代科学宇宙观念看,哥白尼的日心说也有缺点和错误,这就是:
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实际上,太阳只是太阳系中的一个中心天体,不是宇宙的中心;沿用了行星在圆轨道作匀速圆周运动的旧观念,实际上行星轨道是椭圆的,运动速度也不是恒定的。
1583年,意大利哲学家和思想家布鲁诺批判神学,反对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说,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1592年,布鲁诺在威尼斯被捕入狱,在被囚禁的八年中,布鲁诺始终坚持自己的学说,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牛顿的经典物理是以力学为基础,万有引力本身含有宇宙整体力的味道,正是这个神奇的公式让我们人类登上月球,然而它的相对性也非常明显:当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它不适用;在大质量、高引力场、包括黑d的情况,它不适用;它也不适用原子和亚原子粒子的极小尺度上。这就导致后来物理学家发现了电磁力、弱作用力、强作用力等。
爱因斯坦相对论同样存在相对性,爱因斯坦是以巨大的假设为基础,即光速相对于任何参照物均保持不变,这严重违背了牛顿力学速度相对累加的概念,但相对论轰动全球,因为它是一次创举。相对论正因为上述假定,也就决定它的相对性,光速是对超宏观物体而言,对于微观世界,相对论完全失灵,不然的话,爱因斯坦就用不着大费力气反对量子理论了。
结论: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完全不相容,物理学界一直希望寻求更终极的理论,来统一这两者。终于在期盼中,我们迎来了终极宇宙理论——万维宇宙理论。
3.迷信相对
什么是科学什么是迷信
我们通常有一种观念认为:从事研究实验工作、运用现代科学理论的人即为科学家,他们的理论就是科学;对封建迷信痴迷、顽固不化的人就是迷信家,他们的话就是迷信,两者水火不相容。
事实上我们在判断是否科学时,已经先形成判断科学的标准,即运用数理化实验等行为就是可靠行为的标准,不符合该标准的即为伪科学——迷信。我们人类社会是依靠科学不断进步,迷信是愚昧落后的标志。
问题在于科学是否一定永远正确
如果科学存在相对性那么它与迷信又有何分别呢实际上我们所谓的科学本身是处于一种变化中,科学往往是最初某个人或某个人群发现了公式或公理,通过实践验证成功后产生了科学理论。但任何已知的科学理论都存在其基础条件,没有永远正确的科学理论,基础条件的变化导致理论出现偏差甚至进入对立错误的反面,如果你仍坚信这是永恒不变的正确真理,实际已经走进迷信的境界。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随着新理论的出现否定原先的认识。一旦新理论占领统治地位,它就成为当时人类的科学宇宙观,可如果出现更新的理论时,人类对旧理论的迷信就开始阻挡对新理论的认同。所以科学与迷信仅仅是一步之差,主流认同就是科学,不被主流认同就是迷信。
欧氏几何是物理空间的真理,当初提出非欧几何时,包括高斯这样著名的数学家提出的新几何都被拒之门外,可见人类的惯性思维抵抗是多么强烈!
所以一旦错误的结论被广泛接受,那么它是不会轻易地被放弃,而且对它懂得越少,则它的地位越牢固。
量子力学奠基人普朗克说:“一个新的科学真理并不是靠说服它的对手并使其看见真理之光取胜,而是由于它的对手死了,新的一代熟悉它的人成长起来了”。
正确判断科学应以实践来区分对错,实践因时空的不同有差异。所以对科学要一分为二,认识它的正确性,同时要认识它存在的基础,基础变了应及时调整,不能迷信,否则现代科学也同样会成为阻饶人类发展的新迷信。
以上论述证明,任何科学理论都存在其理论基础,有的是假设,有的是公理,有的是实践参数,离开其理论基础,科学就成为迷信。
科学理论之间相互对立的原因是各理论依据的基础条件不同,所以不要被科学的严密性给吓到,打倒现代科学的理论基础必然会产生更辉煌的科学大厦。如果我们愚昧地迷信科学,就会出现诸如哥白尼临死前方敢出日心说这本书,伟大的真理传播者布鲁诺被烈火焚烧的悲剧。
科学与迷信的区别:在其基础条件存在时的理论是科学,离开基础条件存在时的理论是迷信。不被主流人群认同的理论是迷信,被认同则成为科学。
结论:检验科学标准是实践,而实践往往还需要时间去证实辨别。终极宇宙理论是需要时间去检验,是需要心灵去体会。希望万维宇宙理论能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4.神话相对
神话是传说中远离现实的故事,它的广泛存在有众多因素:宗教因素,科学无法及时解释的自然现象,不断出现新的神灵故事等。
神话给我们带来丰富的传奇色彩,神话没有条律的束缚,它能激发我们想象力,是人类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古代的神话地位很高,表现在宗教权力很大,宗教不断反对、阻拦、干涉科学发展进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越来越相信科学,因为科学给人类带来实际的成果,而神话仅仅是一种文化的调味品,今天我们高举科学旗帜,反对迷信、反对神话,绝大多数人已成为坚定的科学追随者。
科学是否一定与神话水火不相容神话是否一定全不对科学与神话有没有关联呢
让我们回顾一下神话内容:
古人十分羡慕鸟在天上自由飞翔,曾经有一名勇士用羽毛粘在身上,模仿鸟儿飞行,可惜当他飞到半空中,因为炽热的阳光晒散了羽毛而魂散九天。
世界各国神话中的神灵都会在天上飞,中国神话最丰富,西游记中美其名曰驾云。今天我们人类早已实现这个神话,我们的飞机可以载人游玩世界各地,我们的宇宙飞船已经能登陆月亮、火星,下一步要飞出太阳系。
传说中的孙悟空能驾筋斗云,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今天我们的宇宙飞船速度每秒12公里以上,依此折算我们一个多小时就可以赶上孙悟空,不知孙大圣一个筋斗需多少时间云寒怀疑宇宙飞船速度已经超过孙大圣了。
孙悟空能下大海,去龙宫取宝,今天我们可以在海底铺设光缆、电缆,而且在海底开采矿藏、石油,如果石油算宝贝的话,人类已经在龙宫取宝了。
神话中有千里传音、千里眼,今天的电话、电视、互联网算不算千里传音、千里眼呢神仙不出门掐指一算能知天下事,今天我们的信息铺天盖地,我们不出门不知道天下事可能已经做不到了,除非你清心寡欲,不闻不问。
那么比较起来,我们已经实现古代的许多神话内容,我们用科学来反对神话,可科学偏偏又证实了神话的可能性,这岂非是天大的笑话反对它的真实性最后却实现了它,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一定要把科学与神话对立呢神话究竟是什么神灵是什么
神话就是未来科学可以实现的世界,神话中的神灵就是比我们更有能力的未来人。事实是只要你认为时间是个维度,就必须承认时光可以倒流,时光只要能倒流,那么具有更多能力的未来人对过去人来说就相当于神灵,至于为何神灵未能统治我们地球,在第14章宇宙映s论中将讨论这个问题。
让我们继续寻找神话和现实的差距,因为神话意味未来的发展方向,正如科学经常是在假设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孙悟空可以七十二变,可以拔猴毛化无数小猴子,神仙可以长生不老,上帝、盘古开天劈地,这类的神话我们尚未实现。在看完本书后,读者就会明白,上述所有神奇归元于时光倒流,只要时光可以倒流,云寒就可以制造一个单元宇宙。
牛顿说:“在几乎空无一物的地方有些什么太阳和行星之间既无稠密物质,它们何以相互吸引我们看到的一切秩序和美丽又从何而来动物的身体怎么会造得如此巧妙,它们的各个部分各自为了哪些目的而设身体的运动是怎样依从意志的支配,而动物的本能又从何而来这些事情都是这样井井有条,所以从现象来看,是否有一位没有形体、活的、最高智慧的、无所不在的上帝,他在无限空间中,他不仅是世界的灵魂,而且是一切的主宰。上帝是所有自然力和万物存在与发生的原因,神的意志、引导、控制无所不在。”
爱因斯坦说:“宇宙中最不可理解的是,宇宙是可以理解的。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瘸子,没有宗教的科学是瞎子。”
当代著名的物理学家多数认为,他们相信神灵并没有影响他们的科学才华,那么为何一些平凡的人,却一定要将科学与神话对立起来呢
云寒认为,神灵是存在的,首先取决于你的定义,如果你一定要将神灵定义为人的形态,那么可以这样认为,你所认为的神灵就是未来的万维人。
一旦人类掌握了时光倒流方法,人类就是神仙,不仅可以长生不老,而且可以开天劈地。神话故事是其他单元宇宙对我们的映s作用,它论证了万维宇宙中存在未来人类社会高度文明的时空。
结论:神话是超前的科学,尚未实现的科学,未来人类的科学。
科学是现实的神话,已经实现的神话,过去人类的神话。
万维宇宙是神奇之元,一切神奇都不能说明它的本元特征。
五、万相相对
1.时间相对
时间是人类最困惑、研究最多的问题之一,爱因斯坦相对论已经说明了时间相对的事实。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速度有关,速度越大,质量越大,所以质量也存在相对性。因为物体的能量与质量有关,所以速度越大,能量也越大,物体运动方向的长度缩短。
这些结论已经得到认可,一句话:物体的时间、质量、能量、重量、速度都是相对的,它是符合宇宙相对论的基本思维,云寒就不需要多写了。
需要指出的是:
爱因斯坦相对论本身也存在相对的问题,首先是光速不变,这是基于观察结果的一个推论,它同样符合公理相对原理,即观察的结果未必就是真理。光速不变本身就是个假设,它同样存在宇宙中为什么光速不变这个问题。相对论还产生宇宙奇点不可解释的矛盾。
光速是个常速,它不符合宇宙相对论的基本思维,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第11章宇宙漂移论将系统研究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合理性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万维宇宙理论的一个相对论新思维,它不仅可以兼容相对论的理论,而且成功解释了光速不变和光速最大之谜。
关于时间问题,万维宇宙理论存在两种解释:
从万维宇宙的角度,可以认为时间是不存在的,它就是物体的空间运动轨迹,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牛顿、爱因斯坦等系列物理公式都是对称的,是没有时间箭头,第10章宇宙波动论能说明时间不存在的概念。
从单元宇宙的角度,可以认为时间具有方向性,但这个方向也并不存在可逆不可逆的问题,所谓不可能是因为映s力的作用,第14章宇宙映s论将揭示人为什么会有时间的感觉,这才是时间的真相。
结论:时间相对,导致质量、能量、速度、长度等都是相对的。
2.爱情相对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细想起来,美丽的爱情其实可以归元为四步。
第一步,一见钟情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天不绝人愿,故使侬见郎。
第二步,难分难舍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与君有约,子宁不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第三步,山盟海誓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第四步,有三种结局
&;#61548; 花好月圆
千山万水,为你归来。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61548; 薄情见泪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61548; y错阳差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
不需要,因为爱就是理由。爱一个人可以爱一万年吗很少也很难,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样的爱情故事为什么会让我们感动呢因为他们是为爱而死,并不是他们的爱情生活多美满。
爱情是相对的,两个相爱的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在追求各自生活目标的过程中,爱会慢慢的变老。如果爱的变老比人的变老时间要长,那么我们就能够百年合好;如果爱的变老来的更快,那么相逢一笑泯恩仇,一江春水向东流。
如果偶然中,你能想起曾经有人爱过你,这就是幸福。如果有人说爱你一万年,不管能不能做到,只要说这句话的时候是真心的,你应该流泪。如果真能爱一万年,那么天地也会为他们祝福!
3.语言相对
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也是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人类首先创造了口语,之后又创造了文字。
语音是语言的听觉形态,文字是语言的视觉形式,语义是语音和文字所表达的意思。语音、文字、语义三位一体,结合语法规则组成的复杂体系。
创立相对
语言不是天生的,它随人类文明发展自然创生的,创生语言的过程具有区域性和偶然性。比如我看见一个苹果,当我用一个声音x表达苹果时,而你却理解这个声音x就是指苹果,那么声音x表达苹果就形成我们两个人共同的语言。如果我们又用一个圆形图形来表示苹果,那么苹果的文字又被创造出来了。如果我们两个人又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那么声音x表达苹果就会扩大认同范围,形成一大群人的共同语言。
同样,另一个人用一个声音y作为苹果的语音,用椭圆图形作为苹果的文字,他也将这个表达推广开来,于是形成另一大群人的共同语言。
语言创立的源头不同导致语音、文字、语义三者存在相对性:
中文苹果,英文apple,都是指一种水果。
即语义相同,语音和文字都不同。
人参中文的意思是珍贵的补品,日文是胡萝卜。
即文字相同,语义不同。
英语分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即很多语言单词存在两种不同的读音。
即语义、文字相同,语音不同。
变动相对
语言具有一定的稳固性,在较短的时间内,语言的变动不大,但随着时间的延伸,语言也表现较大的变化。
汉字是运用象形和会意来创立的,从甲骨文到小篆是一个阶段;从秦汉时代的隶书以下是另一个阶段。前者属于古文字的范畴,后者属于近代文字的范畴。汉字简化又导致繁体到简体的过度。
汉字的变化说明,同一语义,文字存在变动性。
汉语分闽语、粤语、客语、吴语、赣语、湘语等很多小语言,至于各地的方言就更多。汉语语言之间的距离往往比欧洲同一语系之下的各种语言之间还要远。例如一个只会西班牙语的人可能使用西班牙语和另一位只会葡萄牙语的人达成沟通,但一个只会粤语的人和一位只会闽语的人对谈时,是完全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的。
汉语的方言很多,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创立语言多元化的,因为中国的领土辽阔,创立语言未必就只是一个中心;另一种是语言变化导致的差异。
今天世界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等5600多种语言,其中使用人数超过100万人的语言有100种左右,超过5000万人的有20种左右。从人类发展史看,早期的人数很少,活动区域相对有限,因此真正原创的语言种类很少,多数语言种类都是变动产生差异的。
语言的变动说明,同一语义,语音存在变动性。
社会的发展不仅能导致语音的变化,同样能导致语义的变化。比如小姐这个词,在古代是尊称,不是谁都可以称为小姐的,结果现在却成为妓女的一种代名词。比如同志这个词,在革命时期是指志同道合的战斗伙伴,非常好的名词,现在却成为男性同性恋的代名词。
语义的变动说明,同一文字,语义存在变动性。
传递相对
语音和文字的目的是传递语义,但是语义本身有复杂和简单之分。比如一个简单的语义苹果是能够传递清楚的,实在搞不清楚,我们可以将这个苹果拿出来介绍,但是有些事物是复杂的,比如民主、股票等抽象事物就很难解释清楚。
我们以手机为例,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多数人都使用手机,没有用过的也多数了解过,是能理解手机的内在语义。如果现在我们面对1000年前的古人,要表达手机的内在语义是很复杂的事情,即使我们拿出手机,由于他没有现代科学知识,没有这样的使用环境,也很难理解手机的语义。
如果我们不把手机拿出来,单纯给古人介绍就有难度。比如颜色,色彩分7色、24色、256色等,这样的分类只是细化色彩的差异,并不能完全说明色彩的唯一确定性。
一部手机的色彩是深蓝色,你要想描述准确的色彩,你首先要让人明白色彩的分类,即什么样的颜色按什么标准形成颜色的类别,然后深蓝是属于那一种等等信息,否则深蓝这个信息就不清晰。
至于手机可以打电话、发短信、上网、玩游戏等功能介绍就更复杂,现在有的手机还可以看到对方的位置和环境,甚至可以遥控家庭电器的运转,这就更复杂了。你要给古人来阐述手机的功能,他一定搞不清楚,一个小小的盒子能交流、看图象、玩游戏,这不是神仙的宝贝是什么呢他能理解的手机与我们理解的手机语义的差别是很大的。
一部手机本身可以理解为第一语义,它具有一定的形状、颜色、功能、技术、运营商的设施支撑等所有信息。
我们可以对它进行各种观察、研究,了解它的具体形状、颜色、功能、技术、运营商的设施支撑等等信息,我们观察研究的结果产生认识语义,这是第二语义。第二语义和第一语义存在差异,我们研究的深度越深,这个差异就越小,但并不能为零。
我们认识手机后用语言来传递它,由于传递的方法是有限的,因此传递的语义只是第三语义,第三语义与第二语义存在差异,我们描述的方法和手段越高明,这个差异就越小,但并不能为零。
古人通过我们对手机的不断介绍,会对手机产生越来越多的印象,这个印象形成古人对手机的认同语义,认同语义是第四语义,第四语义与第三语义存在差异,古人拥有的科技知识越多,理解和想象力越丰富,这个差异就越小,但并不能为零。
古人再想对其他古人描述什么是手机的时候,他会用自己的语言结合当时的文化背景进行介绍,这样传递的信息形成手机的第五语义。第五语义与第四语义存在差异,古人拥有的语言和文字能力越强,这个差异就越小,特殊情况下可以为零。
至于以后的传递不可否认同样存在差异,但以后的差异是人为的描述差异,不是语义本身传递难度问题。
以高科技手机的语义传递为例,说明复杂事物的语义传递需要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否则传递的本身存在较大的语义差距。由此对抽象事物的语义传递就更复杂,比如什么是爱情,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语言是相对的,有一词多义,有一义多词,语言环境不同表达的语义也不同。
佛曰:名身与句身,及形身差别。凡夫愚计著,如象溺深泥。佛说凡夫往往执着文字名相,而没有去理解文字究竟,犹如大象陷于泥坑里,愈陷愈深。
结论:人类的思想、理论经常有冲突,这些冲突有的是根本冲突,有的是语言相对导致的冲突。经常出现谈论的文字是相同的,实际理解的语义是不同的,结果出现不必要的误解。所以研究阐述问题,首先要明确定义、范围,了解真正的语义,然后再进行争论。
4.管理相对
管理就是与人和事进行博弈,博弈的本质说明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它都有。
如果管理是确定的,我们就可以直接复制最优秀的管理理论、制度、方法,也就不存在有许多的管理理论了。事实上并没有放任四海普适的管理理论,简单复制行不通。如果管理是不确定的,我们就无法提升管理水平,就谈不上水平有高低之分。
因此,优秀的管理是无形的、变化的,能适应组织发展变化的就是最好的管理。
静态相对
某项决策开始时,因为无法准确预测未来,那么此项决策真理究竟是在谁的手中呢
这种不可预测反映在管理模式静态相对性,如果真理在少数决策者手中,那么此项决策的后果表现出管理的优点、民主的缺点;如果真理在多数人手中,那么此项决策的后果表现出民主管理的优点、的缺点。
所谓武断与果断就决策过程来说是无任何差别的,不同主要取决于结果,结果正确就被人称为果断,结果错误就被人称为武断。
和民主还表现为集权和分权,即中央集权类似,中央分权类似民主,这同样出现相对性。中央过于集权,有时能集中财力办大事,快速发展,我国计划经济时代也曾有辉煌的发展高峰,但有时能出现经济僵化。我国经济宏观调控一直有怪圈:一抓就死,一放就活,一活就乱,一乱就抓。
动态相对
组织的行为是连续的,决策行为是不断发生的,过去的某些决定因为者的英明而产生辉煌成功,是否下一个、下一批的决策,者就一定正确呢
这很难,人们对事物变化的规律是无法完全准确把握,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但是我们的惯性思维总在不断的反馈作用下,丧失了敏锐的判断能力。
在某位能人表现出色才能时,我们总幻想能一劳永逸地依靠他,持续信任赌博的结果往往是不幸的。在汇集众人智慧成功后,原有的模式又持续作用到各项决策中,很自然无法保证每一次的成功。
环境相对
组织不断变化,环境、管理者自身年龄、心理、yuwang不断变化,决策者肯定无法能适应所有的变化。管理学中有领导权变理论,即换个岗位、部门、企业,原有的管理方式就必须相应改变,领导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越大,他的管理能力就越强。
从这个角度考虑,决策事件过程就是选择领导模式甚至选择领导人的过程。所以中国革命史准确来说,是历史选择了、选择了,优秀的军事才能决定他能胜任历史的选择。
波动相对
我们说应该以成败论英雄,以结果好坏论决策正确与否,但是决策过程与决策结果存在时空差,我们必须通过执行过程来达到决策结果。因此,即使理论上正确无误的决策,没有很好的执行过程也无法达到预期结果,那么当我们用执行偏离的结果来评价最初的决策时,是否存在相对性呢
如果你是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当你的正确决定没有被下属贯彻执行,导致出现不良的决策后果时,下属如何评价你的能力呢他们正因为不接受你的观念而偏离执行,那么他们又怎会认为是自己的原因导致决策失败呢
因此决策过程的偏离将导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错误的决定在执行偏离中有时能产生预期的乐果,正确的决定却可能在执行偏离中产生无法弥补的损失。
从波动角度看,决策有时全靠运气,很难分对错,这也是为何点子大王、经营之神之类的书能胡说八道的缘故。什么某企业成功秘诀以不变应万变,什么某企业奥妙以万变应万变,无差别市场营销就举可口可乐公司,市场细分又举另一跨国公司,这样的奥妙累积起来等于没说。
管理波动相对性还表现在用人决策中,没有人天生就可以当领导,天生就是ceo。那么把一个人提升到领导岗位特别是一把手就会出现波动效应,有的人因为领导岗位的培养导致产生领导才能或者增强领导能力,更能胜任工作,而有的人却在提升到新岗位上不能胜任,给组织造成了损失。
那么在提拔时,能判断这个人一定能胜任吗
肯定不能,如果可以的话那老板就太好当了,选择一个好的ceo不就行了吗实际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判断行不行,单纯看性格、经历、见识等都只是参考,不能完全确定。
所以管理波动相对性是造成组织决策难、用人难的核心本元。
结论:管理四种相对论是较普遍的真理,它导致管理模式没有绝对优秀的、可以放任四海拿来就可以用的模式,管理模式必须要根据不同的组织、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员、不同的文化采用相对的适应措施。管理模式只存在相对好坏没有绝对好坏,任何不理解管理相对论的人,谈管理理论都只是蒙人的。 。 想百万\小!说来
第四章 宇宙相对论(下)
六、相对本元
1.缘起成相
单元宇宙万物万相为什么存在相对性呢相对的原因是什么呢
为了方便阐述宇宙相对论,云寒定义:物体在参照系中的特征定义为“相”,一个特征就是一种相。参照系可以定义为一个观察主体,简称“主体”,而物体本身则定义为一个被观察客体,简称“客体”。
万维宇宙是真如一境的,它不存在能觉的主体,也不存在被觉的客体,所以是没有任何参数可以描述其特征。万维宇宙连无相都谈不上,因为所谓无相,仍然说明存在主体和客体。
结论:单元宇宙的物体是有相的,但这个相却是无相之相,即物体的特征是主体和客体缘起生成的相,不是客体单独自身具有的,也不是主体凭空产生的。
2.客体无相
世界是什么颜色的
世界是有颜色的,但这个颜色是有存在基础,即是要针对是谁在观察,不同的人看到的世界不同。颜色不是幻觉,但也不是永恒不变的。
气味也如此,我们认为很臭的东西,对苍蝇来说就是美食,这不仅是因为同样的气味生物喜欢差异不同,更重要的是人的嗅觉系统和苍蝇的嗅觉系统组成结构就不一样,也许它们闻到的粪便就是千里飘香。
狗的嗅觉可以分辨的气味比人多很多,我们认为差不多的气味狗却能分清,那么我们闻的气味还是气味本身的特征吗
人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意识等感觉,人类的这些感觉是否就是宇宙的全部感觉呢肯定不是。地球上就有很多生物具有其他的感觉,比如蝙蝠可以利用超声波来判断物体,地震前动物有敏锐的d察力,那么宇宙中其他生物是否有更多的感觉、更高深的观察工具那么同一物体在更广泛的感觉观察下,与人看到的是一样的吗
远小人,近君子。小人是什么,就是坏人吗可好坏也是相对的,它也要依据主体来看。
水泊梁山好汉替天行道,劫富济贫,对穷人来说他们是顶天立地的好汉,对富人来说他们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一个人率领全国人民去攻打他国,在本国人民眼里他是民族英雄,国家强盛的象征;在被侵略、被的国家人民眼里,他是禽兽是刽子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哪个不曾发动侵略战争、生灵
从历史上看战争是很难判断对错的,一方面它残酷人民,有时甚至使一个民族被灭绝;另一方面,它使胜利者统一疆土,发展成为强国。
同为人类,一个民族活着,另一个民族消亡,这公平吗
秦吞六国,书同文、车同轨。这对后来中华文化的统一发展是有利,但对于被消灭的六国来说是不能接受的事实。秦末各路起义军推选六国国君的后人作为名义统帅,就是想利用六国人民心中的旧恨。
人类自己看待地球,觉得地球一天一天的进步、文明、美丽,可在动物眼中人类比魔鬼还要可怕。自人类诞生以来,地球上少了多少生灵,无数的珍禽异兽因人类改造自然而丧失生存的空间,剩下的有限品种却被关在动物园内,失去自由和本性。
伴随我们文明的进步,老虎不再杀生,秃鹰不会飞翔,动物变的可爱温顺。无数珍贵花草树木因人类毁林造田而绝迹尘世,现在植物园中的植物品种究竟是地球历史记载品种的万分之几呢我们大呼绿化自然,其实现在推广的那些绿化植物也只是能适应人类现有环境的有限品种,并不是真正为自然而绿化的。
结论:单元宇宙中同一客体在不同的主体看来,相是不同的,原因相不是客体单独自身决定的。
3.主体无相
那么相是主体凭空幻想的吗
也不是。因为红色如果是眼睛的本色,就如同人带上红色眼镜,那么人应该看任何物体都是红色,就看不到多彩的世界。
为什么我们还能看到其他颜色原因红色也不是眼睛凭空产生,它是某个物体发出的光与眼睛的视觉细胞结合起来所产生的一种相。
就人的视觉系统来说,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颜色,而且可以看来物体的明暗、深度、立体等感觉。这些感觉系统是人具有的,但产生的感觉却不是人自身具有的,所有的感觉都是人的感觉系统与被观察物体共同产生的,它并不是主体和客体原先的本相,也不能脱离主体和客体而存在,它是主体和客体缘起成相。
结论:单元宇宙中同一主体观察不同的客体,相是不同的,原因相不是主体凭空生成的。
4.相对起因
单元物体均具有大小、好坏、对错、快慢、善恶、有无等许多的相对特征。相对特征是互动互生的,大是相对于小而言,善是相对于恶而论,如果没有相对的一面,那么另一面就无从知晓。全球都是好人,没有坏人,那么我们就丧失什么是好人的判断标准。
物体的各种特征本来都是没有名称,相的名称是依据主体确定的。比如红色,它是一种颜色,我们人类定义这样的色彩是红色,于是红色就对应了这样类似的物体特征。红色名称是因主体确定的,文字不同则不一样,比如中文称红色,英文称red。如果起初中文定义这种色彩是黑色,那么今天黑色就被翻译成为red。
相的名称是主体定义的,相的范围是主体先产生了辨别标准,然后以此标准判断物体的相是否符合标准,符合标准即归入该相的范围之内,不符合则归入该相的范围之外。
以人类为例,人类首先产生人这个概念,然后再用人这个概念的特征来区分人及非人,有了人的概念,那么我们进一步定义人的群体概念,即人类。
如果人类开始就将我们这种特征的生物叫龙,龙的群体称为龙聚,那么我们今天就会以龙聚自居,而不是称人类。
姓名也如此,我们首先给自己起名是为了与其他人区别,然后加上父亲的姓产生自己的姓名,并以此姓名自居。
但主体凭空命名导致相的名称一旦产生,却并不完全对应于相本身。
比如每个人起姓名的目的是为了区分我与非我,为写这本书作者特意起了个笔名云寒,但姓名一旦产生却并不对应唯一的我。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太多,其他人也完全可以以云寒自命名,因此如果说笔名叫云寒的人就是作者,实际仅仅是模糊认同,并不完全对应。
佛曰:我有三十二相,但见到三十二相却不一定是见如来,因为转###王也有三十二相。
老子曰:名可名,非常名。能说出来的名称,就不是永远对应的名称。其实不仅道是如此,单元物体的任何特征也符合这句。
结论:相本无名,是主体凭空命名,这就导致任何相从命名开始就是相对的,形成宇宙相对性的起因。
5.客体无定
单元宇宙中物体是随时间不断变化而变化的,因此物体的特征也受自身变化而变化。以人的形态为例,从受精卵、胎儿、幼儿、少年、青年、壮年、老人,这期间人的形态不断发生变化。无论是身高、体重、面貌等特征都在变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也是不同的,因此如果不是针对某个人的某个具体时间,说他长的高、身材胖都是有问题的。
恒星也是不断变化的,我们的太阳是由原始星云演变过来的,现在处于壮年期,未来随着聚核反应的结束,太阳会不断膨胀成为红巨星,最终会吞噬掉地球与附近的行星。太阳最后的归宿是核心主体成为白矮星,比太阳大的恒星有的能成为中子星,有的能成为黑d。
原子也是不断变化的,电子云本身就说明电子的运动轨迹是不可测的,原子有的寿命很短,很快衰变,有的较稳定,但也都有被毁灭的时候。
人性也如此,人并没有恒定的个性。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或者性本恶,这个论述是没有依据。人之初应该是性本无,人的个性是后天形成的,我们说这个人好或者坏,其实仍然不能脱离具体的时间和事件。
我们能意识到人的形态不断变化,但有时往往忘记人性也在不断变化。自古以来,多少山盟海誓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不排除这中间不少的誓言有水份,有的在发誓的时候就有欺诈。但应该看到很多薄情男、无情女起誓时并没有那么坏,他们当初心中也是真立下誓言,要海枯石烂,只是时间的变迁,改变了承诺或者无法实现承诺。
南宋著名爱国将领岳飞,精忠报国。岳飞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金兵非常害怕岳家军,流传“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样的民族英雄在攻无不克、直捣黄龙时却被一日降十二道金牌召回,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死于狱中。
历代人民都以宰相秦桧是j臣,为求和而害死岳飞。其实真正害死岳飞的人只能是皇帝赵构,老百姓只不过不敢说皇帝的坏话而已。
北宋开国皇帝是赵匡胤,他原是五代后周的殿前都点检,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