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 12 部分

作品:万维宇宙|作者:未知|分类:女生小说|更新:2025-05-19 12:41:43|下载:万维宇宙TXT下载
  快捷c作:按键盘上方向键←或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enter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可回到本页顶部!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收藏到我的浏览器”功能和”加入书签”功能!2 8光年/ =20年

  但与此相应,飞船上的钟只走了:20年 =12年。

  当甲旅行回来时,孪生兄弟乙比他老了8岁!

  理由很明显,飞船往返必须要经历一段变速过程。如果将地球看作是惯性系,那么飞船在整个过程中就不是一个惯性系——尽管在其中大部分时间里,当它匀速飞行时,它是惯性系。因而,地球系同飞船系是不“平等的”。从本质上说,旅行之所以使得甲变得年青一些,是因为他的运动状态(非惯性运动)同乙有所不同。

  进一步论证:

  对于留在地球上的孪生兄弟来说,飞船上的钟变慢了:从地球到某天体,其间甲只长了6岁,归程又长了6岁,因此到重逢时,甲共长了12岁,这是地球参照系钟描述飞船上时间的流逝情况。

  对于飞船来说,总的不是一个参照系。如果我们把“去”和“来”的飞船分别看作两个不同的参照系,而认为在调头前后,飞船上的观察者对事物的描述应该从一个惯性系的观点急遽地过渡到另一个惯性系的观点。那么狭义相对论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地球—天体这个参照系定义为s,调头前飞船所在的惯性系为s&;acute;,调头后相应的参照系为s&;acute;&;acute;。s系的原点置于地球上,x轴由地球指向某天体。

  s&;acute;参照系中,由于时间膨胀,即地球上的钟落后了年。对s&;acute;&;acute;系来说,地球上的钟比天体上的钟超前年。可见,在调头过程中,飞船观察者认为地球上的时间过去了年+年=年。

  在“去”和“来”两个匀速运动过程中,飞船上分别度过了6年。对飞船来说,地球的钟是运动的钟,时率只有飞船钟的60%。故在这两个过程中,地球上分别度过了两个6 =3。6年的历程。

  图四形象地示出了整个过程(出发—到达天体—离开天体—回到地球)。各钟的读数都是按飞船所在参照系的观点标出的。

  图四:地球天体图

  在极短暂的调头过程中,飞船观察者认为地球上的时间过去了年。那么如果甲有足够好的眼力,是不是能看到乙一瞬间长了十几岁呢

  不是,实际上甲对乙的观察仍然需要某种讯号(无线电讯、光线等)去察知人间的光y流逝。

  假定飞船是在2100年元旦起飞的,此后,地球上每年过元旦时,乙都向甲拍去一封贺电。那么:甲在飞船上每隔多久收到一封贺电呢整个航行途中又总共收到多少封新年贺电呢

  起初,飞船离地球而去时,收报的周期拉得很长。这一方面是因为对飞船来说,地球的钟是缓慢的;而另一方面,是由于讯号源(地球)离飞船越来越远,以致减低了收报的“频率”,类似于多普勒效应。

  在飞船系中,相继两封贺电的“发出”在时间上相隔 t&;acute;=1/ = 年,在空间上后电发报地点比前电远离了u t&;acute;=光年/年 年= 光年。

  综合起来,后电和前电相隔( t&;acute;+ )=( + )=3年。

  按照这个周期,甲在经过了6年的旅行直到抵达某天体的整个过程中,仅收到2101年和2102年元旦的2封贺电。

  飞船归程之后,情况就不同,虽然地球的钟还是慢的,但另一方面,地球现在迎面“飞驰”而来,提高了收报的“频率”。两个因素相抵消的结果,使收报周期缩短到( … )= 年。

  这样在6年的过程钟,甲应该陆续收到从2103年元旦到2120年元旦的总共18封贺电。整个旅行过程,他恰好收到20封贺电。

  如果乙不是定期发贺电,而是用电磁波播发出自己的形象,情况应该是完全类似的。甲在飞船上的电视屏幕中看到:乙先是老得比自己慢,6年才长2岁;然后加速衰老,在后6年中长了18岁。

  孪生子的矛盾现象曾引起过对相对论的很多讽刺与争论。反对最强烈的是一位物理教授名叫丁格尔,他在1956年到1968年之间发表了至少15篇文章反对相对论。

  丁格尔认为,根据相对论的基本论点,所有速度都是相对的(就因为如此才叫相对论),宇宙间没有一个绝对不动的地方可用来做参考点。在相同情形之下,任何点都可作为参考点。当地球作为参考点或观察点时,甲远航回来,因在旅程中时间变慢,他的生理年龄会比乙年轻。但是如果以太空船作为参考点,这样太空船可认为是不动的,甲可先看到地球快速离开,然后又返回到太空船来。

  这样在甲看来,地球及乙是以速度u在远航旅行,那么按照相对论的时间公式,旅行的乙应比甲年轻。根据相对论,他们应该彼此互相比对方年轻。这就导致了明显的悖论,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丁格尔直爽地写道 :“当甲远航回到地球上时,他的生理年龄必须与乙完全一样,或者相对论应该被否定并放弃”。

  这一推理极大的威胁了相对论的合理性,多年来,维护相对论的科学家们找出了各种理由来解释这一悖论。迄今为止,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是当以太空船作为参考点时,尽管船上的甲看到地球加速离去,但是地球上的人并不觉得任何力量在推动他们,这与以地球作参考点是不同的。当太空船离去时,地球上的人们并不觉得有任何不同,也没有感到任何推力,他们的生活照常。但甲会感到有很大的推力产生加速度,使他的速度越来越快,推力乘以距离等于能量,动能就越来越大了。

  相对论指出能量与质量是相当的,能量增加时质量也增加。在太空船上的质量大时,人们的行动,生活及新陈代谢都会迟钝,时间也就缓慢了。

  实际上这种解释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时间公式。在爱因斯坦的时间公式里我们可以看出,时间的变化仅仅和物体的相对速度u有关,而与物体的加速度(或者推力)无关。这里所引入的能量增加和推力与爱因斯坦的时间公式并无关联。因而,如果加速度或者能量增加是使时间变慢的因素,爱因斯坦的时间公式就必须加以修改,将这些因素引入公式。另外还有以引力波和其他因素来解释这一悖论的观点。

  关键在于爱因斯坦的时间公式除了相对速度之外,与其他一切因素都无关联。任何以速度之外的因素来解释这一公式的企图,都给人以强词夺理的印象。

  尽管孪生佯谬在爱因斯坦生前就已经争论了很久,但爱因斯坦一直没有修改这一公式,可见他本人并不认可引用附加因素所作的种种解释。由于在实验室里得到了很多支持相对论的实验数据,相对论日益得到科学界的接受,孪生佯谬渐渐被人冷落,但它一直是相对论的一个死结。此结一日不解,相对论一日不能成为世人普遍接受的科学真理。

  孪生佯谬还有另一种更复杂的形式,使相对论更加陷入无法解释的悖论。

  假设双胞胎两人都是宇航员,同时被派往太空的a、b两星球执行太空任务。两星球分别位于地球相对的东西两侧,在距离地球10光年的位置上。两兄弟乘坐的飞船速度为(光速的一半),飞抵各自的目的星球后,随即返回地球(在各自目的星球仅作极短暂的停留,例如一天,可以忽略不及)。当以地球为参照系时,双胞胎兄弟在太空的飞行时间均为40年(单程20年),而飞船上的时间均为年(从爱因斯坦时间公式求出的速度时,地球上的每年变为飞船上的66年)。因而两兄弟的年龄应该没有分别,都为出发时的年龄加上年。

  如果以哥哥的飞船作为参照系,则弟弟的速度在飞行前半段等于以光速离开,而后半段等于以光速接近。如果将此速度值代入爱因斯坦公式,则弟弟的飞船时间等于零,也就是说弟弟飞船上的时间停止了。当大家返回地球时,哥哥老了岁,而弟弟则还是出发时的年纪!

  如果以弟弟的飞船作为参照系,则弟弟老了岁!按照相对论理论,参照系的变换是不应该影响计算结果的。如果只能允许一个不变的绝对参照系(地球参照系),那么相对论就不是相对论了,干脆叫“绝对论”得了。

  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把哥哥和弟弟的飞船加速到c,则会出现双胞胎飞船之间的相对速度超过光速达到的现象!在理论上这是可能的,对于地球来说他们并没有违反最高速度以光速为限的相对论。然而他们之间的相对速度却超出了相对论所能允许的限制条件。如此一来,在爱因斯坦的时间公式里就会出现负数开根号的不合理现象。

  因此相对论并不像主流学派所认可的那样无懈可击,只是攻击相对论的人一直没有办法解释这个问题,相对论为什么能解释很多现象呢

  结论:宇宙漂移论赞同丁格尔提出的悖论,因为这确实是狭义相对论的死x,可丁格尔只是反对,没有能解释为什么错误的理论也能得到实验证实呢

  打垮一个理论不仅要说它错了,更重要的是要说明它有时候也能解释一些现象,后者的论证比前者的单纯说错更重要。

  三、狭义漏d

  1.漏d分析

  真理总会有露出笑容的时候

  其实不需要研究狭义相对论的具体内容,直接依据宇宙相对论,光速也是一个相,既然是相,它就逃避不了宇宙相对论的天网,即光速肯定是可以变的。

  简单分析狭义相对论明显有三个漏d:

  第一违反量子测不准原理,静止的光子质量为零,首先是静止就意味空间是确定的,质量为零就意味质量也是确定的。而测不准原理规定不能同时准确测量物质的两个量,显然这两个理论之间有冲突。

  根据狭义相对论,有静止质量的物体以光速运动时质量为无穷大,那么根据相对速度原理,我们若处于光速参照系,那么我们对光处于静止时,与我们相对的物体是以光速运动,那么物体的质量究竟是多少呢

  如果我们根据光子静止质量为零的推论,任何有质量的物体是没有质量物体的无穷倍,那么存在很多问题,是否光速参照系观察物体只有一遍混浊,分不清物体差别。因为都是无穷大,质量、体积大小如何区分,也就是地球与太阳对于光来说是一样大,而且无法区分大小,因为均是一点。

  第二违反自身的相对原理,狭义相对论的基础是相对性,即时间在不同的参照系中有不同的速率,那么速度相对是最基本的原理。

  在孪生佯谬中,狭义相对论认为地球是个惯性参照系,飞船因为变速和改变方向,不是惯性参照系,所以到达地球时,甲比乙年轻。

  实际这是个美丽的谎言,因为地球被认定是惯性参照系这包含了另一个隐含的假设。万有引力是物体之间的万有力,这意味着地球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中的,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都是相对的,真实的运动极为复杂,凭什么认为它是个惯性参照系呢

  这和以前地心说的原理没有任何区别。因此如果承认地球是个惯性参照系,那么就必须承认飞船无论怎样运动也同样是个惯性参照系,那么孪生佯谬的结论就肯定错误。

  第三违反宇宙的运动规律,任何物体如果有定数,那么就肯定是处于变化中。比如你今年60岁,那是因为你一直在变,所以一旦取一个参照标准和具体的时刻对应你,就肯定能有一个数值,那么你活了60年只是基于现在时间的,你会不断地变老的,这符合宇宙运动规律。

  但如果你说你永远是60岁,不管什么时间你都是60岁,永恒不变,那么你的年龄依据是什么呢是假设,所以狭义相对论是在假设的基础上产生的,那么请参照宇宙相对论,相对本元是个天网,打垮一切理论基础。

  结论:狭义相对论肯定错了,那么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证据能证明它对呢宇宙漂移论将彻底解开狭义相对论的所有困惑。

  2.光速可变

  我们现在科技测量的真空中光速是接近30万公里/秒,而且根据狭义相对论,物体速度合成无法超过光速。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光速成为速度瓶颈,光速是否永恒不变

  设想宇宙在膨胀初期其空间很小,那么其边缘空间光速是否与我们现在的光速一样

  认真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就会推断光速本身存在决定其大小因素,即光速是可变的,它同样取决参照系在宇宙中的位置。

  根据哈勃定律,星系对我们退离速度与它对地球的距离有关,即u=hl,我们根据此定律推论宇宙的半径为100多亿光年左右,最遥远的星系以接近光速远离我们,这本身违反相对论质量速度公式。

  更重要的问题在于:究竟宇宙的半径大小就是100多亿光年,还是因为我们采用的观察工具光速有限,导致远离速度超过光速的星系我们无法观察,从而判断宇宙的半径大小为100多亿光年呢

  网络上有报道称英国《卫报》消息,剑桥大学天文学院的迈克尔&;#8226;墨菲教授说:“我们将在这里宣布一些惊人的发现。这些发现暗示出宇宙间存在一种关于光和物质相互作用更基本的理论,而狭义相对论作为它的基础实际上是错误的。”

  墨菲认为光的速度不是恒定不变的,他说:“事实证明,狭义相对论可能非常接近真理,但是它错过了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可能就是通向一个全新的宇宙和一套新的基本原理的门把手。”

  在研究过程中,墨菲的科研小组并没有直接测定出光速的改变,而是分析了来自遥远恒星的光。这些光到达地球需要经过数十亿年的时间,因此科学家们可以观测到光传播的早期,宇宙的基本原理是怎样起作用的。

  天文学家们通过夏威夷的凯克望远镜观测发现在光传播到地球的过程中,某一波段的光被吸收的情况发生了改变。这就说明度量电磁力的精细结构恒量从大爆炸以来已经改变了大约,而光的速度与精细结构恒量有关。如果精细结构恒量随着时间发生变化,那么光速也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爱因斯坦得出的结论需要纠正。

  目前,墨菲领导的科研小组仍在分析来自143颗恒星的光的观测结果。如果证实光在宇宙早期的传播速度确实比现在要快,那么科学家将不得不推翻爱因斯坦的许多基本理论,而不仅是狭义相对论。

  云寒外语不好,没有办法与外国科学家直接联系,但一直认为这是个简单的真理,只要承认单元宇宙从奇点诞生,那么奇点的膨胀速度怎么可能固定呢光速又怎么可能不变呢

  结论:光速是可以变化的,而且一直是变化的。

  3.铁笼原理

  为了研究以上问题,我们讨论一下铁笼原理:

  在一个浩瀚的大海中,有一个很大的铁笼,它是有很多的圆d紧密联合组成,圆d的直径几乎一样大小,最大的圆d直径为30m。在这个铁笼中生活一群小虾,它们是身体很小、寿命很短的生物,圆d对于小虾来说已经足够大,铁笼就更是巨大的物体,它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铁笼中,无法溜出了,因为铁笼的距离让它们感到太遥远。

  随着虾类的科技发展,小虾们发现大海中有很多生物,它们是巨大的,到处游来游去,虾类开始运用科技手段测量生物的直径大小,它们发现一个比一个大,最大的生物是命名为光鱼的生物,它的直径最大为30m。

  一个著名的虾博士宣布一条公理:大海中生物的直径是有限的,最大的是光鱼,光鱼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类别颜色直径不同,其中颜色为真空色的成年光鱼直径为30m,它是恒定的也是最大的,大海中任何生物的直径都不能超过真空光鱼直径。

  虾类展开科技实验研究,无数实验证明光鱼确实是大海中直径最大的生物,而且真空光鱼直径确实是30m。

  有一条叫云寒的小笨虾,一次玩的时候无意中被海浪卷起,突然触到铁笼的铁丝上,云寒意识到原来大海中有铁丝网分割,云寒费了好大的劲测量圆d的直径,发现圆d的直径恰好为30m。

  云寒小虾思考:大海会不会也存在直径大于光鱼的生物,仅仅因为铁丝的缘故而无法进入小虾的世界,会不会真空光鱼也有可能直径大于30m呢只是因为它无法通过圆d,进入不了小虾的世界。

  云寒小虾因为大小无法走出铁笼,它无法预测大海的世界,仅做出以下推论:

  a.大海中存在直径大于光鱼的生物,生物的直径大小与大海的直径有关,大海的直径决定生物的大小,最大的生物直径不能超过大海直径。如果大海是无限的,那么海中生物的直径也是无限的。

  b.小虾世界的光鱼直径确实是最大的,因为铁笼圆d的直径决定了大于光鱼的生物无法达到铁笼内,决定虾类世界生物直径的是圆d直径,而不是光鱼本身的因素。

  c.能否在虾类世界观察光鱼的直径变化取决于众多因素:

  光鱼本身是否存在生长呢

  如果光鱼在虾类世界存在很长时间,它自身会增长,能否观察光鱼直径的增长或者减少现象,主要取决于光鱼的变化速度、小虾的测量技术及小虾的寿命。

  如果光鱼直径确实变化,但是对于小虾测量技术精度不够者小虾根本活不到能观察变化测量程度所需要的时间,那么测量光鱼变化需要很多代小虾的努力及小虾未来科技进步的程度。

  铁笼圆d直径是否变化呢

  如果铁笼圆d直径变化,那么虾类世界生物直径会有所变动,特别是当圆d直径变大时,更大的光鱼必然会出现在虾类世界,问题在于圆d变化造成的微小变动虾类能否测量,同样取决于小虾的测量技术及小虾的寿命。

  虾类测量技术本身是否变动呢如果虾类的长度依据是依靠命名为原子鱼的生物大小,那么原子鱼本身存在变化那么怎样测量

  虾类自身的身体是否变化呢如果虾类世界的变动对一个不断身体变化的虾类,它的结果又会是怎样

  海水是否会对生物直径有影响,如果海流出现不利于变动因素是否观察结果不一样……

  众多变动因素包括变动的速度、加速度及环境因素,云寒小虾无法做出明确的结论,云寒小虾只是想探索更大直径生物的存在。

  结论:光速最大的原因是否因为存在类似铁笼的东西而导致的结果呢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一章 宇宙漂移论下

  四、漂移本元

  1.基准参照

  根据宇宙生死论,奇点诞生了我们这个单元宇宙,那么单元宇宙原先的奇点在宇宙膨胀后的位置何在,它是否对我们产生重要影响呢

  即使我们认为单元宇宙无中心,单元宇宙是无限的,那么必须承认在爆炸初期,在无限之前曾经是有限的时候,单元宇宙确实有中心,而这个中心就是奇点。

  单元宇宙万物均存在时间问题,相对论告诉的只是运动的钟比静止的钟走得慢,那么静止的钟凭什么来参照走或者说真空中的物体时钟应由谁决定应该不能回避这个问题。

  特别是运动速度,我们的地球对月亮存在相对运动速度,对太阳、对银河、对超星系群等均有运动速度。那么我们所意味的静止概念是什么我们的参照系是什么不能认为地球就是参照系,相对于宇宙空间地球就是一个点,一个点无法作为参照系,它没有方向。

  当我们地球静止时意味什么呢

  单元宇宙起源于奇点,不同与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是,奇点不仅体积为零,质量也为零。这一观念与量子理论吻合,承认爆炸理论的奇点质量无穷大,这本身就是掘墓自坟,因为黑d的质量大到连光都跑不出来,那么比黑d大无穷倍的奇点又如何能爆炸呢单元宇宙对奇点同时存在膨胀、回归的神奇特征,它本身可以解释宇宙背景辐s问题,不需要用爆炸温度来解释。

  我们对奇点的漂移形成时空概念,时空物质就是奇点漂移后的产物,用漂移这个名称是因为云寒认同量子理论多重宇宙论,时空漂移是指单元宇宙对万维宇宙的漂移。

  真空中的时间之箭就是物体对奇点运动的时间钟。生命之钟也是奇点控制的钟,运动时钟膨胀、长度收缩就是指相对静止参照系而出现得观察效应。当我们把地球对奇点的运动看成静止的时候,奇点与地球之间的连接线就是地球的静止参照系。

  因此,单元宇宙参照系是以奇点为原点的参照系,它适应于整个单元宇宙的任何物体,是最基准的宇宙参照系。

  那么我们对奇点的漂移速度是多少

  答案是光速c,正是因为它是光速c,所以产生铁笼效应,宇宙基准参照系的筛选是造成我们观察的世界存在光速极限的原因,是它决定光速的速度极限而不是光速决定它。

  如同光速是有限的一样,地球对奇点的漂移速度决定了大于光速远离的星系我们无法观察,而不是这类星系不存在。宇宙不能存在有太遥远的星系,仅是因为不能违的伟大假设——光速最大,这显然是很荒唐的逻辑。

  真相是单元宇宙存在非常遥远的星系,因为受到奇点速度的控制,我们无法看到。

  人类科技发展历史上有多少次是出现自然违反了人类相对真理的故事,每一次都是人类修改理论,获得新生后更快地发展,而不是修改宇宙的自然规律来适应人类理论的推论需要。

  奇点漂移速度控制我们的观察空间,根据哈勃定律,离我们l处的天体对应的远离速度为u是个常量,u=hl(h=80㎞﹒s…1﹒mpc…1)这是个普适性的公式。运用哈勃定律c=hl

  l=c/h=3 108m/s103m﹒s…1﹒mpc…1(mpc=106 )

  l=光年

  结论:考虑到哈勃常数的不确定性,这个距离十分吻合现有的宇宙直径,即奇点大约位于我们100多亿光年处。

  2.漂移原理

  单元宇宙的时空漂移导致十分复杂的运动,我们首先研究没有外界干扰简单相对论效应。

  奇点假设是一个点,根据宇宙本元论,它是一个静元宇宙,当物体从奇点爆炸膨胀后,形成更大的空间,等同于形成更大的静元宇宙。

  漂移原理:任何物体之间如果静止不运动,那么等同于处于同一个静元宇宙,同时同方向对奇点进行漂游运动。

  如果有两个物体相互运动,那么认为这两个物体仍然是以各自的速度x和速度y对奇点进行漂移,只是这两个物体的漂移运动方向不一样。物体对奇点的漂移速度和漂移方向不同,将导致物体之间出现相互运动。

  结论:单元宇宙物体对奇点的漂移形成的参照系,为物体自身的基准漂移参照系,所谓相互运动是建立在奇点漂移观察的基础上。

  3.静止漂移

  假设存在两个物体:a和b,它们对奇点的漂游速度都是c,而且对奇点的漂移方向都相同,那么它们之间的速度如何确定呢

  以a点代表地球,我们的静止就等于承认地球是静止的,即地球对奇点的漂移为惯性不变,以a0和a1的连线对应的参照系为基准漂移参照系。

  以b点代表地球,我们的静止就等于承认地球是静止的,即地球对奇点的漂移为惯性不变,以b0和b1的连线对应的参照系为基准漂移参照系。

  以a点观察,在静元宇宙p0时,a和b的距离为a0b0,在静元宇宙时p1时,a和b的距离为a1b1,由于b和a两个物体漂移速度和方向都相同,因此a0b0 =a1b1,即b是静止的。

  以b点观察,在静元宇宙p0时,b和a的距离为b0a0,在静元宇宙时p1时,b和a的距离为b1a1,由于b和a两个物体漂移速度和方向都相同,因此a0b0 =a1 b1,即a是静止的。

  这就是物体静止的漂移原理。如图五:单元宇宙从静元宇宙p0运动到静元宇宙p1(本图为四维时空漂移图,p0 、p1平面代表的是三维立体空间)。 因为a和b的奇点漂移速度一致,漂移方向一致,它们是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所以导致观察到的静元宇宙是同一系列的p三维空间,只是它们处于万维宇宙的位置不同。

  图五:静止漂移图

  4.运动漂移

  假设存在两个物体:a和b,它们对奇点的漂游速度都是c,而且对奇点的漂移方向不一样,那么它们之间的速度如何确定。

  为了便于阐述运动漂游理论,分两种情况论述:第一种是a和b同源,即原先为一个相连物体的分裂运动;第二种是a和b不同源,即原先为两个不相连物体的运动。

  第一种是a和b同源时:

  以a点观察,在静元宇宙pa0时,a0就是b0,因此a和b的距离为0,在静元宇宙时pa1时,a和b的距离在万维宇宙中的距离为a1b1,但是这个距离是无法观察到的,即a对b的观察必须依托自己认定的静元宇宙pa1,所以a观察b的时候看到的是b1&;acute;,这样a观察的b的速度是a1b1&;acute;这个距离的变化速度。这个速度有两种计算方法:

  以a的时间漂移为ta,a和b的运动方向的角度为θ,那么

  a0a1=cta

  a0b1 =a0a1= cta

  a0b2= a0b1/ cosθ= cta/ cosθ

  b1b2= a0b2 … a0b1= cta/ cosθ… cta

  b1&;acute;b2= b1b2 sinθ=(cta/ cosθ… cta)sinθ

  a1b2 = a0b2 sinθ= ctasinθ/ cosθ

  a1b1&;acute;= a1b2…b1&;acute;b2= ctasinθ/ cosθ…(cta/ cosθ… cta)sinθ= ctasinθ

  a1b1&;acute;为距离,根据牛顿速度公式u=s/t= csinθ

  即以a0和a1的连线对应的参照系为基准漂移参照系,a观察到b的速度为u=csinθ。上述的论证比较复杂,实际还有更简单的计算方法。

  以b的时间漂移为tb,a和b的运动方向的角度为θ,那么

  a0b2= ctb

  a1b2 = a0b2 sinθ= ctbsinθ

  a1b2为延伸漂游距离,根据牛顿速度公式u=s/t= csinθ

  即这个结论是一样的。

  同样以b点观察,以b0和b1的连线对应的参照系为基准漂移参照系。b观察到a的速度为u=csinθ

  图六:同源运动漂移图

  图六左边为:a和b同源时候,a观察的运动漂移图;右边为:a和b同源时候,b观察的运动漂移图(本图为四维时空漂移图,pa0 、pa1、 pb0 、pb1平面代表的是三维立体空间)。

  第二种是a和b不同源时:

  a和b位于静元宇宙pa0时,a的位置为a0,b的位置为b0,a和b之间的位置为a0b0。

  实际观察和同源一样,只是原先的距离不是0,等于将b点移动到b&;acute;就能得出与同源一样的结论,即u=s/t= csinθ。

  图七:不同源运动漂移图

  图七左边为:a和b不同源时候,a观察的运动漂移图;右边为:a和b不同源时候,b观察的运动漂移图(本图为四维时空漂移图,pa0 、pa1、 pb0 、pb1平面代表的是三维立体空间)。

  结论:任何物体的运动可以看成同源运动,物体之间真实的运动是处于万维宇宙之间的运动,物体观察其他物体的运动速度时存在观察失真,导致观察的速度与漂移方向有关,这个速度取决物体自身的漂移速度,在物体对奇点漂移速度为c的时候,速度为csinθ,这个速度是相互的速度,即a观察b的速度和b观察a的速度一样。

  5.长度缩短

  假设b物体内含的空间有一个物体,它的长度为lb,那么在a的基准漂移参照系中,la就不等于lb长度,la=lbcosθ,根据三角函数原理,cosθ=(1…sin2θ)1/2,得出:la=。

  假设a物体内含的空间有一个物体,它的长度为la,那么在b的基准漂移参照系中,lb就不等于la长度,lb=lacosθ,同样得出:

  lb=。

  这就是漂移理论得出的长度缩短结论。

  图八左边为:a观察b物体的长度缩短图;右边为:b观察a物体的长度缩短图a和b不同源时候,b观察的运动漂移图(本图为四维时空漂移图,pa0 、pa1、 pb0 、pb1平面代表的是三维立体空间,la和lb是虚拟长度,实际上只是为了理解画的,真正的物体长度应该处于平面内)。

  图八:长度收缩图

  需要指出的是:

  本文认为长度缩短的公式与狭义相对论一样,但是长度方向不同。本文的长度是沿着奇点漂移运动的长度,不是其他方向的长度,只有与自身的漂游运动方向一致的长度,才能出现缩短现象,其他方向必须要折算成奇点运动方向,如果与奇点运动方向垂直,那么就不能出现缩短。

  这与狭义相对论所说的运动方向不一样,狭义相对论所说的运动方向长度收缩是推论失误,它本身与视觉旋转理论存在矛盾。

  结论:通常物体的运动速度很小,观察很近才出现这样的模糊理解,真实的长度缩短就是与自身奇点漂移运动方向的长度缩短。

  6.时间膨胀

  根据宇宙量子论,时间是单元宇宙物体的空间变动率,即a0a1和 b0b1代表a和b的静元物体空间变动数,c为空间变动速度。

  从a的基准漂移参照系观察,物体a是从a0点运动到a1,它经历的时间为ta,ta=a0a1/c。

  从b的基准漂移参照系观察,物体b是从b0点运动到b1,它经历的时间为tb,tb= b0b1/c。

  由于a和b是同源漂移,a0a1=b0b1,a和b对奇点的漂移速度都是c,因此,ta=tb。

  虽然就整个单元宇宙看ta=tb,但是就a和b各自的基准漂移参照系来看,时间是不一样的。

  从a的基准漂移参照系观察b,它观察到b的空间变动速度不c,是c的映s速度,osθ。

  因此测量的时间tb=a0a1/vb=osθ=ta/ cosθ=ta/ 。

  从b的基准漂移参照系观察a,它观察到a的空间变动速度不c,是c的映s速度,osθ。

  因此测量的时间ta=b0b1/vb=osθ=tb/ cosθ=tb/ 。

  当物体a和b之间的速度趋于光速的时候,那么va和vb就趋于无穷小,相对的时间也趋于无穷大。这就是时间膨胀的漂游本元。

  图九:时间膨胀图

  图九左边为:a的基准漂移参照系观察b的时间膨胀图,右边为:b的基准漂移参照系观察a的时间膨胀图(本图为四维时空漂移图,pa0 、pa1、 pb0 、pb1平面代表的是三维立体空间,va和vb是观察方向导致的静元宇宙漂移速度)。

  结论:时间膨胀是对称的,是观察过程中的映s反映,实际上物体自身的时间并没有变,所谓时间膨胀是相对于观察主体出现的观察效应。

  7。 质量膨胀

  关于质量膨胀原理,非常简单,根据牛顿定律:f=ma=ms/t,转换成ft=ms

  本论中s可以理解为长度l,即ft=ml,由于观察中运动的长度发生缩短,即l=。那么在ft一定的情况下,质量与长度成反比。

  从a的基准漂移参照系观察b,它观察到b的运动质量等于静止质量除以 。即mb=m0/

  从b的基准漂移参照系观察a,它观察到a的运动质量等于静止质量除以 。即ma=m0/

  结论:质量膨胀也是观察效应,即运动物体质量相对变大,主要表现出对它做加速需要更大的能量。

  8.视觉旋转

  关于视觉旋转就更简单,如同图八长度缩短中,a观察到b中的一个物体,它的长度为lb,那么出现长度缩短,实际上等于长度发生旋转投影。

  因此,在出现相互运动时,物体b原来的形状相当于漂移到一个角度的位置,这样导致出现视觉旋转效应。

  结论:这个旋转的角度与狭义相对论推论是一样的,即为逆时针旋转一个θ角度,θ=sin…1(u/c)。

  图十:视觉旋转图

  图十为:a的基准漂移参照系观察b的视觉旋转图,本图四维时空漂移图,pa0 、pa1平面代表的是三维立体空间,正方体代表的是物体b的虚拟形状,真实物体b是位于平面内的。

  9.孪生佯谬

  从相对原理来看,丁格尔是正确的,宇宙中任何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都是无限多个,因此任何物体的运动都是复杂运动,不存在将某个物体的运动定义为惯性系,其他物体的运动定义为非惯性系。

  但是时间缩短确实是狭义相对论的一个结论,而且得到了一系列的证实。所以论战的核心是实验结论与基本原理出现分歧,无法协调。

  关于孪生佯谬的初步解释,以一个简单的路程映s来说明。

  图十一:路程平面映s图

  物体a和b分别从o出发,运动的速度都是c,经过t时间后,分别到达d点和e点。根据平面几何原理,路程od和oe是相等的。

  如果以oe为参照线,那么物体a的运动路程不是od,而是比od小的od&;acute;。同样如果以od为参照线,那么物体b的运动路程不是oe,而是比oe小的oe&;acute;。

  也就是说,以平面观察,a和b经过的路程是相等的,是可以a或者b自身的直线参照系观察,对方的路程是比自己小。

  同理,这个图升级为三维空间图后,还存在第三维度的运动角度对观察的影响问题,升级为四维时空图后,那么就出现时间的缩短。

  因此,孪生佯谬的结论是,双方都认为对方比自己年轻。这个答案既符合相对论的基本原理,也符合相对论的实验结果。

  现在的核心问题是,这个答案是个悖论,双方都认为对方年轻,可一见面相貌的比较总会有个结果,不存在大家都认为相貌年轻的情况。

  时间和相貌是什么关系

  同样的年龄,云寒和寒云相貌的衰老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时间和相貌并不是完全绝对的对应关系。

  关于孪生佯谬的详细解释,比较复杂奇特,它涉及到时间本元和空间本元,如果没有这两个本元理论的支撑,那么是无法将冲突化解掉。

  结论:绝对空间是不存在的,万物都是复杂运动,没有惯性系与非惯性系之分的基础。孪生双方在各自参照系观察到的对方都比自己年轻,这是时间映s的结果。对于消失的时间和相貌问题涉及到时间本元和空间本元。

  本书第二版将增加孪生佯谬四维时空图来详细解释消失的时间以及相貌的比较问题。

  五、奇点漂移

  1.光速数值

  光速是地球对奇点漂移的速度,这个速度形成了铁笼原理,它阻扰人类对万维宇宙的观察,如同地球的引力不让我们飞到天上一样。

  光速为什么是30万公里/秒

  原因是地球对奇点的膨胀速度,如果地球对奇点的膨胀速度是20万公里/秒,那么光速也就变成20万公里/秒。

  关于地球为什么对奇点是这个速度

  这只能解释为运动过程中的一个选择,如同任何人都有年龄,比如你说你今年35岁,那么云寒如果问你为什么正好是35岁而不是60岁,你无法回答。地球对奇点速度不是常数,是相对稳定,以前的速度更快,光速一直在变,且变化速度呈阶段性变化,这符合生命的特征。

  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