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23章

作品:正说历代非常女性全集|作者:别克陆上公务舱|分类:其他小说|更新:2025-05-12 15:31:14|下载:正说历代非常女性全集TXT下载
  明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东京风格颓下,蔡文姬才气英英。读《胡笳吟》(即指《胡笳十八拍》),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真是激烈人怀抱。”所谓“激烈人怀抱”,是说在读者心中激起强烈共鸣,顿生悲凉之感。为什么《胡笳十八拍》会具有如此巨大的艺术力量呢?总结上文所论,一言以蔽之曰:是由于此诗通过富于特色的艺术表现,成功地创造出了主人公蔡文姬这一悲剧性的艺术形象。

  蔡文姬一生命运多难,她悲剧的命运也正像汉末国运一样,她的身世正是汉末社会的缩影。当时的社会处于军阀混战的大背景下,蔡文姬作为一个上流贵族少妇都不能幸免,可想当时战争的残酷。据记载,汉初统计人口时大约二千万(不计女人),到三国归晋时,也只有四五百万,冷兵器时代不分兵民的杀戮是非常残酷,对生命的伤害一点也不比现代战争少。

  蔡文姬的诗是惟一的,《悲愤诗》和《胡茄十八拍》都有极高的思想性。既有女性的细腻,又有男性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同时蔡文姬的诗质朴、沉雄,具有母性的包容,因此也更有震憾力,生命力更加顽强。

  生活的经历已经把所有生命之外的东西净化了,留下的只有最真的东西。蔡文姬的词赋让人感觉不是一个女人写的,更像一个男人的手笔。没有一个人能像蔡文姬这样处于战争一线关注社会,思索人生。

  (bsp;“文明”女性:冯太后(1)

  青台歌

  冯太后

  青台雀。青台雀。缘山采花额颈着。

  冯太后又叫“文明太后”,这是冯太后的谥号,谥号是后人给她的称呼,也可看出是后人对冯太后的一种综合评价,然而后人为何会给冯太后“文明”的谥号呢?

  手铸金人

  冯太后是汉族人,姓冯,北魏第四位皇帝文成帝拓跋浚的妻子。文成帝拓跋浚13岁继位,冯太后14岁的时候被选为贵人,18岁的时候被立为皇后。

  当时选皇后有一套程序,先要从皇帝的几位夫人当中选定一位,作为皇后候选人,这位候选人取得候选资格后,要参加一个非常隆重的仪式,叫做“手铸金人”。如果成功,那么她就被正式册封为皇后;如果“手铸金人”失败,那么她便被淘汰,然后要另外再选一位夫人来试,所以“不成则不得立”,这位最初作为贵人的冯太后,“手铸金人”一次成功,成为皇后。

  公元465年,文成帝拓跋浚去世。根据北魏鲜卑人的习惯,帝王或一些地位很高的那些部族头领去世以后,要有“累犬护驾”,“犬”就是狗,意思是用许多狗来护驾。其实不是真正的狗,是把皇帝生前用过的、接触最多的东西,比如他穿过的衣服、他经常坐的椅子、他睡的榻等当众烧掉,说是烧掉以后这些东西就会变成一种神犬,护送皇帝的灵魂回到鲜卑族的发祥地——赤山,和他的祖宗团聚。在这个“累犬护驾”大典上,当时百官、太监和宫女一起痛哭,冯皇后忽然就扑火自焚,要追随先皇而去,结果被人救了过来。人们赞叹:这位皇后真是了不起!

  两度控权

  皇帝拓跋浚死后,朝廷的大权掌握在车骑大将军乙浑手中。乙浑是鲜卑族人,非常有头脑,他趁这个时候伪造皇帝的圣旨,杀害了许多反对自己的文武大臣,甚至把当年冒死拥戴文成帝拓跋浚的平原王陆丽都给杀了,并且在43天当中,他假传圣旨,给自己连升三级,升到大司马,统管36部。

  这个时候,朝廷内外是一片惊恐,传说乙浑准备改朝换代。眼看着丈夫的基业将毁于一旦,情况万分危急,当时27岁的冯太后马上找来心腹大臣,在后宫秘密制定了夺回权力、杀掉乙浑党羽的计划。这件事情她计划得非常周密,采取的措施非常有力,干得非常漂亮,一夜之间,乙浑及其党羽全部被杀死,随后冯太后就宣布垂帘听政。

  冯太后28岁那年,爱上了一个叫李弈的大臣。李弈长得非常漂亮,非常有才干,干事利索。他们俩志趣相投,沉浸在爱情的海洋,为了爱情冯太后放弃了权力,于是在公元469年,冯太后就把政权交还给了16岁的献文帝拓跋弘,她自己退居幕后抚养太子拓跋宏。

  公元470年,献文帝拓跋弘突然把李弈、李弈的两个哥哥,还有李弈的那些连襟姻亲在朝为官的十几家所有男人全部杀光,原因是太后内宠李弈。于是,冯太后和献文帝之间出现了很大矛盾。

  冯太后在经历了震惊、气愤和痛苦后,思绪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把献文帝废掉。同时,献文帝18岁的时候,忽然提出来,说不想当皇帝了,于是向朝廷写了“辞职报告”,说他笃信佛教,对尘世间的事情没有兴趣,就想一心一意地读经。群臣都反对,群臣发现献文帝的态度很坚决,确实是不想当皇帝,但是谁当皇帝呢?献文帝说他想禅位给皇叔。大臣们又都反对,按朝规他应禅位给儿子,哪有往上禅的?献文帝的理由是,当时太子拓跋宏才5岁,还不能够驾驭国家,因此要禅位给一位年长之君。

  献文帝为何要把皇位禅位给自己叔叔呢?后人推测,最大的原因是他受制于冯太后,做不了主,还不如退位。因为太后虽然还政于献文帝了,实际上还是她专政,所以献文帝想禅位给一位年长之君,给一位皇叔,由他来制约太后。太后当然明白这里的缘由,她不会让他遂愿,最后,大臣们按照太后的意思,让献文帝禅位给了太子,这样冯太后又开始掌权。

  “文明”女性:冯太后(2)

  冯太后再次临朝称制,刚开始的时候,她很不喜欢刚刚10岁的孙子孝文帝,尽管孝文帝是她亲自教育带大的。她跟孝文帝的关系搞得不好,其原因是太后觉得这个小皇帝太聪明了,怕他将来长大了会不利于冯家,所以就想废掉他,立拓跋宏的弟弟、比他稍微小一点的咸阳王拓跋禧为皇帝。结果群臣反对,没有废掉。

  这时的冯太后也知道自己老了,自己掌握大权的时间毕竟不多,还是培养一名聪明过人、才华盖世、治国有方的皇帝。于是,她和拓跋宏的感情又好起来。冯太后在教育孝文帝拓跋宏的过程当中,亲自编写教材三百多章,叫《劝诫歌》,还写了《皇诰》18篇,以皇帝诏书的名义教育孝文帝施政方面的纲领。

  拓跋宏孝文帝18岁时,正式接过太后的权力,他对冯太后非常孝顺和谨慎,不管大小事,都请示太后,都听太后决断。

  文明太后

  中国历史上临朝听政的太后有不少,光是东汉末年就有4位之多。但是除了当上皇帝的武则天以外,从对中华文明的贡献而言,没有人能超过北魏的冯太后。冯太后有千古第一后之称。人们为什么对冯太后的评价这么高呢?

  北魏从建国到灭亡长达140多年,为后来隋朝统一中国,出现隋唐大繁荣,实现大统一的局面,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保障。而冯太后,她掌权的这20多年,正好处于北魏承上启下的这个过程中,正是由于冯太后指导献文帝拓跋弘和孝文帝拓跋宏,进行大量体制和机制方面的改革,从而使北魏的国力达到鼎盛的阶段。

  事实上在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以前,孝文帝只是名义上的皇帝,实际上,国家大事都是由冯太后做出决定。《北史·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传》说:“自太后临朝专政,孝文雅性孝谨,不欲参决,事无巨细,一禀于太后。”

  冯太后的这些成就有目共睹:

  一是实行官员俸禄制。鲜卑人是骑马打天下,武力夺取天下的。一开始他们的官员都是没有俸禄的,他们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两种,即,他们收的赋税,自己可以留一部分,作为薪水;另外就是打仗掠夺了很多东西,然后就赏赐给有功之人。所以鲜卑人愿意打仗,打胜了他们就能得到很多赏赐,尤其是当官的。但是由于没有固定的俸禄,所以官员们很容易形成对老百姓的重重剥削,而且贪贿成风,弱肉强食。公元484年,就是孝文帝拓跋宏18岁那年,冯太后就决定实行俸禄制。从此,北魏的官员根据各个不同的级别领取俸禄。

  二是均田制。这是对全国的土地重新丈量,重新调查,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比较合理的分配。其中一个制度对后代的影响非常大,叫“三长制”。三长制就是每五户为一邻,设一个邻长;每五邻为一里,也就是说25户设一个里长;每五里设一个党,那就是125户设一个党长;然后党长的上面就是县令。这样的话,朝廷的政令就可以通过州、郡、县,一直到达每个家庭。这个三长制的建立,对于中央加强对地方各级政权的管理,对于合理地承担赋税等,都有很大的进步作用。唐朝实行均田制、户调制、租庸调,就受北魏的影响。

  三是实行汉化制。孝文帝是冯太后一手教育出来的,所以他有很好的汉文化根底。冯太后去世后,他迁都洛阳,颁布了很多政令。孝文帝后来就成了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领袖带领本族人民融入汉族、实行民族大团结的伟大代表。

  四是户调制。户调制就是赋税,比过去更加合理,人民负担减轻。

  冯太后还亲自编写教材,来教育小皇帝。她编得还特别多,据史书上记载,她编了三百多章,叫《劝戒歌》,《劝戒歌》都是押韵的,让小孩背,又认字,又学到里边的道理,小孩也容易记住,编了三百多章。后来还写了《皇诰》18篇,以皇帝诏书的名义,历朝历代,国家领导人能亲自编教材,冯太后是第一个,

  “文明”女性:冯太后(3)

  太和十四年(490年)九月,冯太后逝世,其年49岁,冯太后是后人对她的称呼,而她的一生政绩不虚此名。

  品读:较量文明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周思源对北魏冯太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对北魏政权的巩固和国力达到鼎盛起到了关键作用。她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贡献不亚于武则天”。特别提出了冯太后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作用,这与后人给她的谥号“文明”同出一辙。冯太后的确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文明女性。

  文明是什么?文明是人类告别了野蛮时代;文明是人类有了固定居所;社会有了分工;文明是财产分配由有序的社会管理而不是武力抢夺;文明是人类用文字帮助交流超越时间和空间;文明是使得技术发展有保障。北魏是西汉之后崛起的一个游牧民族,这样一个民族要发展、壮大,必须跟进中原汉族早已经进入的文明制度——封建制度的转变。冯太后作为北魏朝中的汉族女性就此承担起北魏这个历史性的转变。

  冯太后一步步独尊天下的同时,她也成为一个具有政治才华的女性,临朝称制的冯太后扶持着自己的孙子拓跋宏,倚仗男宏王睿、李冲的辅佐,以及其他文武大臣的襄助,展开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史称“太和改制”,今天所称的“孝文帝改革”,其中大部份都是由冯太后所执行或者是冯太后政策的延续。这些政治改革中第一个就是实行的官员俸禄制。

  文明改革的另两项就是户调制和均田制,户调制就是赋税,比过去更加合理,更加减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