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36章

作品:西凉铁骑(全本)|作者:断崖路|分类:辣文肉文|更新:2025-05-12 14:47:49|下载:西凉铁骑(全本)TXT下载
  见情况不利,李大目转身就跑,张绣马快,眨眼间追上李大目,一道银光闪过,李大目被扎了个透心凉,从战马之上坠落。

  主将一死,其余的黄巾士兵士气全无,反观张绣越战越勇,死在其手上的黄巾已经有五六人,丝毫没有前几ri的伤势所扰,战马过处,黄巾士兵纷纷避让。

  见主将李大目已死,不少的黄巾士兵丢下手中武器,放弃了抵抗,仍有部分李大目的死党做殊死抵抗。

  战场很快被打扫完毕,在投降的黄巾士兵恨恨的眼神中张绣将李大目的头颅割了下来,来到贾荣旁边邀功;虽然感觉这种方法很血腥,但有些事情就要用古代的方法来办。

  贾荣接过张绣手中的人头,仅看了一眼,就递给了旁边的糜威,暗叹道:“李大目的眼睛是真大,那双眼和牛眼有一比!”为了表彰张绣的战功,贾荣直接提拔其为百人将,连升三级,看着张绣激动的模样,贾荣拍了拍张绣的肩膀说道:“好好努力!”

  激动的张绣纳头便拜。

  此战杀黄巾士兵五百余人,俘虏三百余人,缴获兵器无数,战马二十匹;北地骑兵死亡三十余人,伤者五十多人,安定步兵死亡一百多人,其余人人带伤;安定郡步兵的伤亡贾荣可以不放在心上,但损失了三十余名骑兵却是令贾荣心痛。

  贾荣说道:“把死亡的兄弟们的躯体带回去好好安葬,给他们的亲人一笔安养费!”

  麾下的骑兵听了贾荣的话无不激动不已,有这样的统帅,即使战死沙场又有何妨,羌人骑兵更是兴奋的嗷嗷直叫,虽然他们的亲人并不在这里,战场之上有逃兵,不是因为他们怕死,而是他们担心家人!相比之下,安定郡的步兵显得比较沮丧,乱世之中,他们的命就如草芥,死了就死了,贾荣的话无疑对他们的吸引很大。

  “我回去之后会为死亡的安定郡士兵讨要安养费,你们不必担心,死去的士兵就地安葬!”贾荣安抚剩余的士兵道。

  经过这一个多月来的战斗,安定郡的步兵已经死亡了将近八成,可谓是死伤惨重。

  李大目被消灭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李大目的贼巢找到,为祸已久的李大目肯定收刮了不少的金银珠宝,就看这些黄巾士兵的武器的jing良程度就可以知道。

  在投降的黄巾士兵的指点下,贾荣带领士兵很快找到了贼巢所在,贼巢十分隐蔽,若不是有人带路,很难找到,而且贼巢地势易攻难守,着实是一个好地点。

  贼巢之中还有几十名士兵看守,负责看守的是李大目的副将李小目,此时的李小目正在伙同几名黄巾士兵饮酒,其余的黄巾也是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喝酒聊天,被贾荣指挥士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攻下,没遇到任何的阻挡。

  看着在贼巢内收刮的战利品,贾荣不禁皱起了眉头,示意士兵将旁边的李小目带了上来,“拿桶凉水来,给小目清醒清醒。”李小目到现在还在迷迷糊糊,嘴里不断的说着兄弟喝酒什么的。

  一通凉水当头浇下,此时已是深冬时节,李小目被凉水一激,挑起老高,大骂道:“那个王八蛋干的,看老子回头不宰了他。”

  糜威上前就是一顿拳打脚踢,直接将李小目揍的鼻青脸肿。

  还要扯着嗓子骂的李小目被旁边的一名黄巾士兵拉住,一个劲儿的示意李小目,谁料李小目“叭”的一声给其来了一巴掌,大骂道:“就是皇帝老儿来了也不行!”平时的李小目一直被李大目压着,难得当了一会山寨的主人,哪听得进去手下的话。

  贾荣笑道:“哦,看来李小目还没清醒过来啊,再给他来一桶!”

  又是一桶凉水当头而下,李小目摇了摇浑涨的脑袋,看着眼前的情景,愣道:“这是怎么回事?你是大哥请来的帮手吗?”

  贾荣暴汗,在这种场景说了这样的开场白,眼前之人不是傻子就是幽默感十分强的人。

  刚刚挨了一巴掌的士兵再李小目的耳边嘀咕了一阵,李小目顿时面如死灰,再也没有了刚才的嚣张气焰,脸上的表情比死了双亲还难看;“啪”的一声,李小目打了自己一巴掌,比方才打黄巾士兵用的手劲儿还打,“小的有眼不识泰山,冒犯了将军,将军饶了小人一命,小人上有八十岁老母,下有三岁小儿,将军高抬贵手,放了小人,小人一定铭记将军大恩大德,来世做牛做马报答将军......”李小目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道。

  贾荣实在难以想象,眼前这个变se龙的典型代表是如何成为李大目的副手的,即使以贾荣的思维,一时也难以接受李小目se厉内荏的表现,冷冷的说道:“你叫什么名字?年龄多大?家居何处?”无意间贾荣秉承了一下后世jing察的好习惯。

  兄弟姐妹们给点力啊!把铁骑推上新高!喜欢本书的,记得收藏一下!现在收藏少的可怜!

  一零三章:收获颇丰

  李小目浑身上下不断的颤抖,“嘭”的一声跪在地上,不住的拜道:“将军,小人刘四,今年三十有二,家居彭阳县刘家村。{.”

  “哦,你不是李小目吗?”贾荣不咸不淡的问道。

  李小目擦了擦额头的冷汗,说道:“将军,小人本是彭阳县刘家村的百姓,被贼首李大目劫掠到此,逼良为娼,做那鸡鸣狗盗之事,为了拉拢小人,甚至封小人做黄巾士兵的副统领,于是做起杀人放火的勾当,不过小人从来没有做过一件对不起良心的事,小人也曾多次劝诫李大目弃恶从善,李大目不但不听还惩罚了小人;只恨小人没有将军那样绝世的武艺,否则早就将李大目就地杀死,移交官府,还有小人旁边的这些黄巾反贼,都是李大目监视小人的。”李大目不声不se的奉承了贾荣一下。

  方才与李小目饮酒的几名黄巾士兵听了这番话后,脸se不断变换,都说李小目善于逢迎,溜须拍马的功夫是一绝,今ri一见果然非同凡响,不仅将自己所有的罪行脱了一干二净成了好人,反倒咬了他们一口;明明是李小目阿谀逢迎,听说黄巾首领叫李大目,立即改名李小目,而且还是他自己主动加入黄巾的,平时不少为李大目出谋献策才会成为副统领,哪有什么逼良为娼,无耻的见过很多,如此无耻的却是第一次。

  几人轮番将李小目的所有恶行全部说了出来,李小目是怎样的一次次在李大目身边出谋献策,逐步被提拔为副统领的所有事迹全部被抖露了出来,与李大目交战擒获的黄巾士兵中也有人站出来指责李小目。

  看着贾荣愈加冷肃的神se,李小目顿时面如死灰,磕头如捣蒜,不住的说道:“将军饶命,将军饶命……”

  贾荣被李小目前后的表演乐了一下,这货要是在未来世界绝对是影帝级的人物,那演技绝对无与伦比,那让你不知不觉之间拍马的功夫没有一番苦学哪能学到,若不是旁边有铁一般的人证,恐怕贾荣真就相信他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任何一个人才贾荣都不想放过,或许这样的人在别人的眼中就是一个蛀虫,但只要运用得当,肯定是有用处的。[.

  “刘四是?只要你能待罪立功,饶你一条命也是可以的!”贾荣说道。

  “多谢将军,小人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贾荣伸手将刘四从地上架起,注视着他的眼睛说道:“告诉我,李大目的财产放在了什么地方?”

  刘四感觉两股巨力顺着腋下传来,让他无从反抗,苍鹰一样锐利的眼神更是让他的内心不自主的颤抖,结巴的说道:“小……小人……不知……”

  贾荣手一松,刘四落在了地上,如同一个泄气的皮球,也没有了方才的油嘴滑舌,眼神呆滞。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一个人的眼神是不会说谎的,贾荣也没有为难刘四,命令道:“继续搜!”几百名士兵鱼贯而入,将里里外外翻了个通透,仍旧没有搜到任何东西。

  贾荣迈步走到平时李大目的座位坐下,皱眉深思,不应该啊,李大目身为当年张角起义时的老人物,又在安定郡作孽这么久,财产肯定不止这么一点,贾荣指着因为寒冷而卷缩成一团的刘四问道:“黄巾军中有几个统领?”

  刘四艰难的站起,衣服上的水渍也结成了冰条,嘴唇不住的打着哆嗦,说道:“将……将军……”

  贾荣打断了刘四的话,对身旁的糜威说道:“给他找一条棉袄!”

  暖和了一会儿,刘四的情况好了很多,感激的看了贾荣一眼,继续说道:“黄巾反贼里面除了小人是副统领以外,还有一名副统领,不过前些ri子被李大目派去和黑山的黄巾军联系去了,至今未归。”

  贾荣点点头,看来这个李大目是想投靠黑山的黄巾,若是记得不错的话,黑山的黄巾应该是张燕、白凤一伙人统领着,同是大贤良师麾下,李大目投靠他们也是情有可原。

  见事情没有什么进展,贾荣起身说道:“刘四啊,你以后就跟着北地军,你的家人也顺便接到北地郡安置下来。”

  刘四噗通一声跪倒地上,那头拜道:“多谢将军大恩大德,小人万死难报其一,以后将军但有差遣,小人一定竭尽全力!”

  “只是家中仅有小人一人。”刘四的脸se立时变得通红,刚才编的一番话不攻自破。

  贾荣对此也没有深究,说道:“本将军要的是有用的人,在北地郡中若是你不能发挥出你自己的价值,也只会是一个平庸之人,你明白吗?”

  “是,是,是。”刘四不断的说道,能见到一条命已经是喜出望外了,而今又能跟随贾荣回到北地郡,简直是天上掉了一个大馅饼,同时心中也暗暗的提醒自己以后一定要好好做事,不光是为了报恩,还为了不成为贾荣口中的平庸之人,谁人不想成为万人敬仰的人物。

  “在北地郡中,要对我的命令做到绝对的服从,我能给人也一样能剥夺回来!”贾荣冷冷的说道。

  刘四内心一颤,急忙拜道:“将军但有命令,即使刀山火海,小人也绝不会退缩。”

  贾荣点点头,眼前的刘四大本事没有,角se转换的倒是挺快,看着贾荣就要远去,刘四说道:“启禀将军,小人还有一事。”

  贾荣止住了脚步,定定的看着刘四。

  “李大目在时,不允许任何人接近他的座位,有一次,一名黄巾士兵酒醉之后仅仅是因为碰了一下座位,就被李大目当场下令处死。”刘四说道。

  贾荣疾步走到上首的座位,用手敲了敲石质椅子,“咚咚咚”,空的;贾荣俯下身子,双手用力将石椅掀起,果然,只见座位静静的躺着一个木质的箱子。

  眼前的箱子破破烂烂,没有丝毫的出奇之处,属于那种让人看了第一眼就不会有看第二眼yu望的那种,一把大锁紧紧的扣在锁鼻上。

  一个破破的箱子,肯定不会放在如此隐秘的地方,犯不着下那一道命令,更不会因为士兵碰了一下而下令处死,事出诡异必有妖,贾荣拿起大刀向着锁鼻子砍去,“嘣”的一声,锁鼻没有断裂。

  贾荣尴尬的摸摸额头笑道:“这锁的质量还真不赖啊!”引来后面的军士一阵大笑。

  刘四走上前说道:“将军,这种事还是由小的来做。”

  见贾荣点头应允,刘四不知从哪里拿出了一把钥匙,插进锁眼里一阵捣鼓之后,“啪”的一生,锁开了。

  没想到这个刘四还是个开锁高手,贾荣赞道:“不错,不错!”

  得到贾荣的夸奖,刘四激动的脸se通红,拜道:“能为将军做事是小人的福分!”

  掀开箱子,里面光华耀眼,令贾荣有些睁不开眼睛,随意翻了翻里面的物品,皆是珍宝级物品,贾荣欣喜不已,有了这么多的宝物,来ri进京也有了一大保障;可怜的李大目,收刮了一生的财宝尽落他人之手。

  收获如此多的宝物,贾荣高兴的说道:“见者有份,每人赏赐两贯钱!刘四开箱有功,赏赐十贯钱!”

  麾下士兵露出兴奋的神se,两贯钱足够三口之家三月的开销,安定郡的步兵也向贾荣投来感激的目光,汉朝实行的是义务兵制,也就是没有任何的薪水,战时当兵,士兵战死了也仅仅只会得到些许的补偿,这些士兵平时该种田的种田,甚至一些军中的花销还要士兵自己掏腰包,也就是常备军才有薪水,可以说汉朝的士兵极为好养活,只要给他们饭吃就行。

  刘四也没想到会得到如此丰厚的赏赐,钱财倒是其次,主要是得到了贾荣的认可,刘四觉得自己在众人的面前也不是之前的那个黄巾副统领了,摇身一变成了北地军的人,心中对于跟着贾荣回到北地郡充满了期待,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做事。

  皆大欢喜,一行人带着缴获的兵器、粮草还有俘虏向着安定郡行去,一路上闻讯的百姓争相观看,赞声不绝于耳,所有的军士都遵从吩咐,挺直了胸膛;刘四也没想到上一刻还是人人喊打的黄巾贼,而今却成了百姓口中的大英雄,看着那些被百姓唾骂的黄巾俘虏,刘四更加庆幸自己能加入北地军中,刘四明白这一切是谁赋予的,暗暗握紧了双拳。

  贾荣带领军队大张旗鼓的回到了安定郡,北地军的威名再一次在附近郡县传开,贾荣成了寻常百姓口中的大英雄,这也直接导致了不少的百姓纷纷迁居北地郡;乱世之中,百姓寻求的是能给他们安全的人。

  整个安定郡上下透露着喜气,一首童谣也随之传来:“北地军,扫贼寇,所到处,百姓宁!”

  此次,贾荣帮助安定郡太守,也是向世家传达了友好的信号。

  喜欢本书的记得收藏一下!另外说一件事,从12月21ri起,纵横的点击只会计算登陆过的读者的点击,也就是说你不登陆的话,点击量就不会有任何变化!各位亲爱的读者大大们,为了铁骑,登陆之后再看书!断崖在此拜谢!

  一零四章:英雄冢、英雄碑

  安定郡太守王方亲自带领文武官员出城一里迎接贾荣,毕竟这是在为他们做,令贾荣感到遗憾的是没有后世的条幅、欢迎仪式,气氛倒是不错,百姓争相观看北地军的风采。

  贾荣将缴获的兵器卖给了王方,也算是卖给了王方一个人情,五千贯酬劳顺理成章的落入了贾荣的口袋,加上卖兵器所得,共有万贯;安定郡死亡、受伤的士兵的补助贾荣也替他们要了过来,士兵战死沙场,是一件十分光荣的事,而生存者要做的最基本的就是要保证让他们的亲人得到应有的那一份抚恤;在这件事情上,王方本身是不赞同贾荣的做法,安定郡的局势也是不容乐观,贾荣一力争取,王方才同意死亡的士兵每家补助五贯钱。

  贾荣另外拿出一千贯,捐给了死亡士兵的家属,不论怎么说,他们的死亡也是自己间接造成的,贾荣从来没有自诩过自己是正人君子,给他们钱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内心好过一点。

  此番安定之行,前后一共缴获粮草三千余石,收获金银珠宝两大箱,钱万贯;乱世之中,这些土匪贼寇成了富豪,而百姓仍旧忍饥挨饿,难道仅仅是为了不成为人人喊打的贼寇吗,中国的百姓从来都是逆来顺受,只要能让有一口吃的,有一个无论再破的住所,他们都会安心的做一名百姓,奋起反抗,只是因为他们实在没有办法了。

  七百余名黄巾俘虏,王方下令全部处死,震惊之后,贾荣不断的劝诫王方给这些百姓一条活路,谁料王方在这件事情上态度坚硬无比,王方的理由是:“这些百姓聚众造反,就是挑衅皇室的权威!”这么一顶大帽子压下来,贾荣也不好再次劝解,现在的天下仍旧是大汉的天下,皇权至上的观念在普通百姓的心目中依旧是根深蒂固,一个将近四百年的王朝,影响力何其深远。

  看着围观斩头的百姓脸上露出的欢喜之se,贾荣不禁长叹,这些反贼何尝不是普通的百姓,贾荣也为自己没有勇气出言保全他们而感到内疚,战场之上的口号就是降者不杀,而今却坐看他们人头落地,个中滋味只有贾荣能懂得。

  回北地郡的路上,贾荣一直yin沉着脸,一众军士唯唯诺诺的跟在身后;慈不掌兵义不掌财,而今贾荣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掌兵者就要有铁血的手段,妇人之仁不仅坑害自己,还会连累三军;为将者,在战场之上,就要做到无所不用其极,历史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在战场上装正人君子只会败的体无完肤,有战争,就会有死亡,身为一个俘虏就要做好死的准备。

  想明白了这些,贾荣的心中也开朗了许多,或许多年以后,自己就是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刽子手,一将功成万骨枯,朝代的更易交换更是一场鲜血的浇灌,不过那些刽子手却用华丽的语言来装裱自己,以至于他们在史书上成了名将而不是屠夫,身为一个现代人,贾荣身上具有很多古代人不具有的优势,足足领先了一千多年的思想、科技,只要给自己足够的时间,贾荣相信自己一定会有一番作为。

  贾荣发现来到东汉末年之后,自己的梦想不断的变化,从最初的想安安稳稳的做一个普通百姓与秀儿厮守终身,再到想为百姓谋福利,造福苍生;而后迫于世家的压力,不得不俯身示好,再到现在的铁血思想,视生命为草芥,不知以后还会不会再变。

  一路之上,贾荣带领北地骑兵秋毫无犯,甚至见到百姓有困难主动帮助,赢得了百姓的一致好评,只要贾荣得到附近有盗贼之流出没的消息,一定会不辞辛苦的一一剿灭,贾荣回北地郡的这条线路上的盗贼闻风而逃,治安为之一静。

  哗啦啦的钱财粮食流入北地郡的仓库,不过贾荣却是始终高兴不起来,有一件事一直压在他的心头,那就是士兵阵亡之后他们能得到的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一句保卫大汉,这句口号在现实的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这时,一个念头出现在贾荣的心中。

  “这些士兵的死亡是死得其所的,他们是为了剿灭贼寇保卫大汉所牺牲,他们就是我们的英雄,值得我们岁岁拜祭!”贾荣站在北地郡校场的高台之上,大声吼道。

  贾荣的身后整齐的放着一排白布遮盖的尸体,这些就是在安定郡剿灭黄巾主力时牺牲的士兵。

  上天似乎也在为这些士兵哀悼,乌云蔽ri,北风呼啸。

  贾荣一字一句坚定的说道:“他们死后会被安葬在英雄冢内,他们的名字、事迹也会被刻在英雄碑上,供后人拜祭!”

  所有士兵的脸上无不露出激动的神se,这样的待遇是大汉境内前所未有的,在士兵的记忆中只有那些著名的将军死后才会有如此的待遇,而当这项殊荣降在一个平常士兵的头上,可想而知他们内心的激动,若说之前的贾荣是他们崇拜的对象,军中的顶梁柱,那么现在就是狂热,一种为了死后能进英雄冢的狂热。

  “军中士兵不论汉人羌人,只要是战场牺牲,死后皆入英雄冢!”

  贾荣将如英雄冢的所有规矩一一宣布完毕,然后命令士兵抬着三十二名士兵的躯体向英雄冢兴趣,贾荣面se冷肃的跟在后面,贾荣的后面是三千多名北地郡的士兵还有前来凑热闹的百姓,幸亏是冬天,否则这些士兵的躯体肯定早就已经腐烂。

  英雄冢,是贾荣从安定郡返回之后,不惜花重资建造而成的,在上千匠人的努力之下,半月之后,英雄冢拔地而起,英雄碑是一个高达十余米的石碑,贾荣亲自己检验,建造的无比牢固;面对此情此景,张立一再上谏贾荣,言明利害,制止贾荣的这种做法谁料贾荣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的要建英雄冢,直接把张立气的闭门不出,一连半月也没有处理公务,里里外外全是贾荣一个人。

  英雄冢建在城外五里,有专门的士兵负责看守。

  即使是最底层的士兵也有属于他们的荣誉,贾荣做得就是把这种荣誉放到明面上来,给所有的士兵一个jing神寄托,贾荣相信,为了这个荣誉,即使牺牲xing命,这些士兵也是义无反顾,这就是属于军人的荣誉,安定郡的步兵、黄巾反贼为什么会临阵逃脱,那是因为他们没有一份属于他们的荣誉,人过留声雁过留名,何况人乎。

  天空飘起了片片雪花,落在已死士兵的躯体上,落在行人的肩膀上,增加了一丝肃穆。

  躯体被抬进英雄冢,贾荣亲自主持安葬,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贾荣单膝下跪,像是后世的追悼词似的,将他们的功绩说与众人听,贾荣的声音如同被灌输了魔力,吸引着每一个人,所有的人都安静的听着贾荣的絮叨,三千余名士兵还有跟随而至的百姓不约而同的跪在那里,像是一名名虔诚的信徒,向着他们的信仰跪拜。

  贾荣这一跪,令所有的士兵、百姓心中一颤,一个个眼神激动不已的看着远处那个并不算高大的身影,不少的士兵甚至留下的泪水,谁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这一刻,所有的士兵心中滋生了一个念头:“即使是战死,也是值得的!”

  百姓永远是朴实的,只要你对他们好,他们就会记住你,刘备当年被追的四窜而逃,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百姓追随就是这个原因。

  这些士兵的名字也被刻在了英雄碑上,蚂蚁大小的字体紧紧的牵引着每一个士兵的灵魂,那代表的是崇高的荣誉,也是每一个光荣战死的士兵的归处,在英雄碑上,没有羌人汉人之分,有的只是一名光荣士兵的名字,民族的界限在这里消失了,有的只是看向英雄碑焦灼的目光。

  一行人静静的回到北地郡校场,一路之上只有雪花簌簌落地和咯吱咯吱的踏雪声。

  校场之上,贾荣整了整衣盔,朗声说道:“我把你们每一个人都当做兄弟来看待,所以我不希望你们任何人死去,以后的ri子里,你们要加紧训练,牢记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每一次战后,贾荣都坚持着给他们做战后总结,以希望这些士兵能越来越好,眼前的三千余名士兵就是贾荣的全部心血。

  兄弟,这个沉甸甸的词语,足以让所有的士兵为此而发狂,为此不惜死亡,特别是队伍中的羌人,激动的浑身上下不住颤抖,他们在北地军的ri子里,也真切的感受到了温暖,汉人士兵与他们和谐相处,虽然平时斗斗嘴,但内心里还是相互帮助的。

  “回答我,你们想做将军吗?”贾荣问道。

  “想……”“不想……”杂乱无章的回答;大多数的士兵骨子里还是有奴xing,只有部分平时都桀骜不驯的士兵才敢于回答内心的真实想法,不是说某些士兵不老实,而是他们生活的时代不允许他们那样想,这个时代的上司普遍欣赏的是有才谦卑之人,否则即使是有才之人也会被评成恃才傲物、目空一切,这些士兵也不例外。

  亲爱的读者大大们,以后纵横计算点击只会计算登陆过的用户的点击,为了我们的铁骑,大家登陆之后再阅读!喜欢本书的读者记得收藏一下,断崖感激不尽!

  一零五章:为了荣誉

  贾荣抬手示意安静,语气坚定的说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是想不想,是你们都要做将军!你们以后都要为这个目标前进、不断奋斗,若干年后,你们都将是我麾下的将军,以一当十,独当一面。”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出自拿破仑之口,他激励着拿破仑不断上进,拿破仑更是将这句话亲自己讲与他的士兵,鼓励他的士兵不断上进。

  “英雄冢也不是什么样的人就能进的,战场畏死不前者,死后不得入内,平ri不刻苦训练者,不得入内;英雄冢代表的是我们北地军的至高荣誉,容不得丝毫的玷污,为了荣誉,即使我们北地军全部死亡也是值得的。”

  荣誉,这就是贾荣建立英雄冢的最终目的,现在的大汉士兵哪有什么荣誉思想,士兵无军饷,战时组成,平ri该干啥干啥,说白了就是民兵,这样的队伍哪会有什么战斗力,边郡集结的士兵才是真正的大汉jing英。

  荣誉,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

  贾荣从所有士兵的眼神之中看到了一种叫做狂热的东西,他敢肯定以后这些士兵将会是他最忠实的追随者。

  英雄冢、贾荣的一番惊天动地的说辞让这些士兵的训练再次被提升到白热化,一个个的士兵被训练的累趴下了,却一次次顽强的站了起来,继续训练,只为了贾荣给他们定下的目标——成为一名将军!

  北地郡其他五县的士兵也疯了一般的训练,这种不要命的训练方法,贾荣没有制止,虽然这样的训练于长远来看会对他们的身体不利,但贾荣目前最需要的就是jing兵强将,相信即使贾荣给他们说明利害,这些士兵也会无怨无悔的选择加强训练,这就是人格魅力达到极限的影响力。

  要想让士兵为你卖命,你就要给他们一种归属感,简单的说就是让他们不为死后的事情担忧,这是贾荣近来总结的经验,这也是贾荣为什么一力坚持盖造英雄冢的缘由,即使花费再多、受到的谴责再多也是值得的,英雄冢代表的不仅仅是归属,也是北地军的最高荣誉。

  贾荣现在有一种隐隐的压迫感,乱世即将来临,而自己呢,谋士武将屈指可数,兵力也不算太弱,三千铁骑放到哪都是一股令人不敢小觑的,但却是不够看的;而且打天下容易,治理天下却是难,马上得来的天下难道要马上去管理吗,事实证明是不行的,成吉思汗马背上得来的天下,用严厉的等级制度去管理,导致元朝不足百年而分崩离析,秦始皇扫平天下更是落了个二世而亡的下场。

  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天下始终需要那些文人墨客来治理,而当今大汉,士子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尽皆是世家中人,朝中官员更是世家一手把持,寒士子弟根本进不了内围,究其原因就是那些世家把持着大汉朝管理,任何一个皇帝也不能不卖世家的面子,包括皇家其实也是一个大世家,大汉朝就是一个个世家组成的;贾荣能看到这一点,相信历代的皇帝也能明白这些,为什么世家仍旧是完好的存在,因为这些世家就是大汉朝的根基,动不得。

  真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吗?贾荣第一次对这句话产生了怀疑;来到东汉末年将近三年,三年时间,贾荣看明白了很多,得到千万百姓的支持,的确能够得天下,但之后该如何治理呢,难道自己穿越回东汉,还要让古中国再经历一次五胡乱华吗,看着蛮夷杀我大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