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住的比较高级一点的房子,姑且称之为营房。
刚靠近营房,一个长的五大三粗,腰悬佩刀的士兵拦着去路,说道:“军营重地,不得乱闯。”
听见这一声吼,吓了贾荣一大跳贾荣认识这个人,他是朱将军上任时带来的几个随从之一。
第七章:新的训练方法
贾荣急忙从怀里掏出几十文钱,硬塞到守门士兵的手里,低声说道:“小小意思,不成敬意,留着给将军买杯茶水钱,请将军通融通融。[.”
士兵听了后美滋滋的笑了起来,第一次听到有人喊他将军,所以心情也格外的好,再加上贾荣塞给他的几十文钱,更令他喜上眉梢。看贾荣也是格外的顺眼,不声不se的将银子收起,然后装作义正言辞的样子说道:“你来所为何事啊?”
贾荣一听就知道有门,急忙说道:“我是李家村领军的,有要事面见朱将军,烦请将军通禀。”
“你在这等一会儿,我去禀告,不得擅自走动。”士兵道。
不过盏茶功夫,士兵从营帐出来,对贾荣说道:“将军让你进去见他。”
“多谢将军通告。”贾荣客气的说道。
士兵道:“客气了,请进。”
走进营帐,贾荣一阵发愣,因为里面的摆设和自己住的地方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里面铺着红地毯,椅子桌子各种摆设应有尽有,装饰的相比于贾荣的住处来说是富丽堂皇,没想到这个朱将军还真会享受生活,就是不知道财物来的正不正。
看见贾荣惊愕的表情,朱将军得意极了,他对贾荣说道:“你就是李家村的那个领军的?来找我有什么要事?”
贾荣对朱将军一抱拳,说道:“启禀将军,卑职见士兵的训练极为的单调,而且集中训练起来极为的不便,即使有士兵偷懒也不容易被发现,这样的训练很难出效果,况且这些士兵大部分都是孩子,训练起来就更难了。”
“哦,那你对此有什么看法?”朱将军捻了一粒桌上的葡萄,边吃边说。
贾荣对此一阵厌恶,不过却不能表现在脸上,而今是人在屋檐下;他耐着xing子说道:“卑职以为将他们分为一个方阵一个方阵的训练比较容易出效果。\/\/..\/\/”
贾荣怕朱将军不明白方阵是什么意思,接着说道:“所谓一个方阵。就是把一部分人放在一起训练。”
朱将军听了后顿时大怒,说道:“胡闹,军队是一个整体,岂容这样胡乱来。”
贾荣急忙解释道:“将军息怒,我的意思是先将他们分为几个方阵,彼此之间互相竞争,给予好的方阵奖励,差的方阵处罚,这样训练才会有动力。而后再将他们合为一个整体进行训练,这样的训练很有效的。”
朱将军听了贾荣的话后一阵沉思,可能他也觉得此办法可行。肥头大耳一阵摇晃,对贾荣说道:“你叫什么名字?何地人士?”
贾荣抱拳回答道:“卑职贾荣,李家村人。”
朱将军说道:“贾荣,你去找张先生,你们两个全权办理此事。若是事情可为,定为你记下大功。”
贾荣听后装作感激涕零的模样,说道:“多谢将军提拔,卑职一定将此事做好。”
看着贾荣的反应,朱将军满意的点点头,然后摆摆手示意贾荣出去。
出了营帐后,贾荣问清了张先生的住处。
来到张先生的住处,贾荣发现张先生的住处和朱将军成鲜明的对比;一张桌子、几个板凳、一张床,简单而朴素。
贾荣对张先生说明了他的来意,并将他的想法对张先生说了一遍。
张先生听了后也觉得此事可行,又在贾荣的想法上加以改善,经过一番商量,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张先生让贾荣负责此事的训练,而他则做指导工作。对此,贾荣并没有推迟,该表现的时候还是要表现的,从这次训练士兵的事情来看,张先生这个人还是很不错的。
第二天清晨,张先生把所有的士兵集中起来,将贾荣的想法说了下去,并让贾荣负责各个方阵的组合、以及训练的所有事宜,宣布贾荣是名誉上的总教练。
那时没有什么教练一说,还是贾荣向张先生提起,才就此定下的新职称。
贾荣成为总教练的事不径而走,临近几个村的领军人纷纷向贾荣道喜,贾荣谦虚的一一回应。
李力、李顺他们几个也是高兴的向邻村的少年兵不断的吹嘘贾荣是如何如何的了得,将他打劫匪的事也给抖露了出来。弄得以后邻村的少年兵看到贾荣,眼睛里都透露着崇拜的目光。
接手总教练的职务后,贾荣忙了一天才将训练的事情给弄好。他要将整个军队的情况给了解清楚,哪些人在一个方阵,每个方阵的负责人都要给选出来,还不能选错了,弄得是焦头烂额的。
不过今天好歹是将事情给办完了,明天就能将计划实施下去了,贾荣对这个方法有充足的信心;同时,对整个军队的情况贾荣也有了大致的了解。
整个少年兵组成的军队共有两千一百二十七人,贾荣打算把他们分为十个方阵来训练,每个方阵的少年兵都是由相邻的几个村子的少年兵组成,方便互相照顾,同时也知根知底,方便训练。
李家村的少年兵和邻村的张家村、王家村、刘家村组成了人数为二百四十人的方阵,是所有方阵里人数最多的了。
贾荣将他们编为第一方阵,对他们也是寄予了厚望,希望他们能够成为三军表率,教练则是由邻村张家村的张安来训练,李喜负责辅导张安的工作,也就是副教练;在来河池县路上的时候贾荣就对张安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人忠厚老实、有责任心。
第二天,贾荣就把一系列的方阵训练措施分布下去,并将各个方阵的教练、副教练选举出来,教练自然都是选的那些年纪大的,有一定威严的人;整整一个上午,方阵才初步分好。
贾荣走上训练场前台,这个地方比其他地方高上许多,能够让每个士兵清楚的看见他。
贾荣清了清嗓子,示意大家安静;可是几千人的部队岂是那么容易安静下来的,何况还是一群没经过训练的少年呢,场面仍旧是嗡嗡的。还是在各个教练的合力之下,整个场面还得到了好转,这令贾荣一阵头大。
贾荣见场面安静了下来,大声说道:“今天,我们已将各个方阵分列完毕,你们的教练相信你们也见过;以后你们的训练将由你们的教练全权负责,若有不听指令的,一律军法从事。”
经过短暂的停顿,贾荣继续说道:“以后的训练,你们每个方阵之间互相比赛,哪个方阵表现的好,不仅受表扬,而且还能吃上好的;至于差的方阵,那绝对是吃的比平时都差,还要受罚。以后的训练,是英雄还是狗熊就看你们自己的表现了。”
一番话说下去,那是群情激荡,下面的都是少年兵,哪个也不甘示弱;不然凭为差的不仅受罚、吃差的,面子上也过不去,都在心底暗暗发誓要成为好的士兵。
随后,贾荣宣布今天的训练到此结束,然后将二十个教练留了下来;场面太乱了不容易吩咐事情,就这一会就把贾荣的嗓子喊的生疼。
贾荣把他们带到自己的住处,这间房子贾荣一个人住,是他成为总教练后朱将军特意批给他的,以示身份,处理事情什么的也方便许多。
二十一个人将屋里挤的那是慢慢的,贾荣让他们围成一个圈,坐到地上,都是农村人,没什么讲究;然后他走中间,说道:“可能大家对这个训练方式都不熟悉,下面我就来和大家说一下怎么训练,我说的哟不足之处,大家尽管提出来。”
“相信今天大家也都看到了,集合的时候场面是嗡嗡叫,就凭这一点,那也能叫兵?和乡下的种田的百姓有何区别,不过,他们都是刚刚征上来的士兵,这也是他们缺乏锻炼的体现。”贾荣接着说道。
说的这些教官都连连点头,显然他们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
“明天的训练就是军纪,让士兵学会安静,在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同时也要教士兵把军姿给站好,不然站的七倒八歪的,成什么样子。”一番话,贾荣说的很是严肃。
二十个教练也都认同贾荣的看法,虽然他们也都没有参加过军队,但一些基本的道理都还是明白的,这些教练也是各个村领军人里面选出来的,年龄都相对来说比较成熟,看待问题也比较全面。
贾荣继续说道:“但丑话先说在前面,哪个方阵训练的若是实在太差劲,我就另择能人做这个方阵的教练。”。
二十个教练纷纷表示会竭尽全力训练士兵。
看着这些教练的反应,贾荣满意的点点头说道:“当然,训练好的方阵,我会给予奖励,我会要求厨房做出好的饭菜,奖励给表现好的方阵。”
接下来,贾荣教给了这些教练军姿的站法,让他们将各个要领全部掌握,并且牢记下来。虽然这些教练感觉很别扭,但还都是一一照做了。
贾荣教的很认真,这些教练也都很努力,将贾荣说的军姿要领记得一清二楚。
新书上传,藏、求推荐,您的支持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
第八章:张先生
贾荣让这些教官回去多做做这些少年兵的思想工作,毕竟他们都还是孩子,离家久了也会想家的。
吃过午饭后,贾荣又一次找到朱将军,给他说了自己的一系列的想法,包括给士兵加餐的问题,朱将军听后没多加考虑就同意了贾荣的想法,并给予了贾荣大力的支持,让他放开手去做。
朱将军的行为让贾荣很吃惊,连带着看朱将军也顺眼了很多,这个朱将军看起来也不错嘛。
其实贾荣不知道这是那位张先生的功劳,他见贾荣的办法可行;时候就和朱将军说了,他和朱将军说若是这种训练方法真的很有效果,那么所有的功劳还不都是他的。
朱将军平时对张先生就十分的信任,听了张先生的话后也是一阵心花怒放,答应了下来。
于是,今天贾荣才感觉一切那么的顺利。
贾荣来到厨房,传达了朱将军的意思;并将厨房的饭细分为三等,一等饭:两个白馒头,一碗肉汤;二等饭和平时一样,两个馒头一碗稀饭;至于三等饭则是一个馒头一碗稀饭;以此来到达训练的奖惩目的。
整个下午,场地里训练的热火朝天,都向着好方阵的名额奋斗着;而贾荣则是一路巡逻,指导各个方阵训练的不足之处。
不远处的张先生看了训练效果后也对此做法赞声连连,称贾荣想的方法好。
下午训练结束集合的时候,和上午一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虽然还是没有达到想象中的地步,但已经说明大家很努力了。
首先,贾荣让大家站军姿,经过大约10分钟的军姿,贾荣挑选出了好的方阵和差的方阵;好的方阵分别是第一、七、八方阵,差的方阵则是第五、九、十方阵。
挑选出来后自是有人欢喜有人忧,被评为好方阵里的少年兵高兴极了;被评为差方阵的少年兵则像是斗败了的公鸡似的,垂头丧气,就连他们的教官脸se也很难看。
这时贾荣走上训练场前的高台,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这一次安静的还是比较迅速的,看来训练效果很明显。
贾荣满意的点点头说道:“今天大家的表现都很不错,表现好的方阵希望你们能再接再厉;评为差方阵的士兵也不要气馁,男子汉大丈夫,拿得起放的下,下次争取努力争取个好名次,我相信你们下次会取得好成绩的。”
吃饭的时候,按照原定计划将方阵分为三部分进餐。
差方阵的人一看好方阵的兵吃的是白馒头,喝的是肉汤,虽然眼馋,但也没办法,只有在心里暗暗加油下次一定要选上好的方阵,也吃白馒头、喝肉汤。
被评为好方阵不仅士兵欢声连天,就连他们的教练走路也是满带笑容,感觉倍有面子。
看到这样的效果,贾荣的心里也是由衷的高兴,他相信有攀比才能有进步。
吃过晚饭后,贾荣又将每个教练叫到自己的那间屋里谈话;期间表扬了表现好的方阵,也对表现差的方阵的教官给予了鼓励,以免他们有不良情绪。
同时,贾荣又向他们演示了蹲姿、坐姿的训练,更让他们练习了齐步走,特别强调了军纪,一定要做到令行禁止。至于后世部队的踢正步,贾荣则没有教给他们,因为他觉得现阶段并不需要这些。
等每个教练对这些动作没有了什么疑问,贾荣才让他们回去休息,并让他们回去好好想想怎么才能将自己所在的方阵给训练好。
第二天,各个方阵训练的更是热火朝天,教练的打骂声、吆喝声,在训练场的上空此起彼伏。
经过昨晚的进餐,各个方阵之间的竞争更加厉害了;差方阵的士兵看好方阵的士兵喝肉汤、吃白馒头,他们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同是士兵,都不想吃的比别人差,暗暗的鼓着劲;昨天表现的好的士兵,自然想保住自己的成果,他们也想再喝肉汤、吃白馒头。
这种训练气氛是贾荣最想看到的。
经过了几天的训练,这支部队不说怎么着,已经和刚来到的时候有很大的差别,能够做到令行禁止、懂得如何站军姿、如何守军纪,齐步走起来也有那么几分气势了,这和贾荣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今天训练结束后,贾荣来到了张先生的营房;由于看到了贾荣的训练效果,所以这次张先生对贾荣也是格外的客气。
见贾荣来了急忙迎上去说道:“不知贾总教练来此有何要事?”
看见张先生如此热情,贾荣急忙抱拳说道:“张先生客气了,我是觉得经过这几天军中的训练已经初具成效,可以训练其他的项目了;比如一些军中的用枪要领、she箭什么的可以开始训练他们了。”
张先生想了想说道:“既然如此,我会给你100个军中士卒,由你来分配他们对这些士兵进行训练;不过这些士兵只要学会怎么用枪就行了,多了他们也学不会的。”
从张先生的话中贾荣也听出他有难言之隐,不过贾荣还是感激的说道:“多谢张先生,我一定竭尽全力完成此事。”
张先生听了后摆摆手说道:“不必客气,我听说贾总教练乃李家村人士,我见你谈吐见识不凡,不知师从何处?”
“先生以后叫我志远便好,家师乃山野之人,不想别人知其明姓,请先生见谅。”贾荣道。贾荣知道古代的人都有字,于是便给自己想了个表字;从“志当存高远”里面取意,同时也给自己编了一个山野老师,为自己的身份增加一定的神秘感。
张先生摆摆手说道:“无妨无妨,家师必定乃山野奇人也。志远?不知何解?”
“志当存高远”乃是后来诸葛亮所说,现在的人当然不好理解其意思。
贾荣解释道:“志当存高远!”
张先生听后平拍掌说道:“好一个志当存高远,好字好字。不知志远之志为何?”
贾荣略作沉思后说道:“大丈夫当学卫、霍,驱逐匈奴,征战沙场,保家卫国。”
一番话说得义正言辞,就连张先生听后也是激动不已,说道:“志远之志果然不凡。”
贾荣谦虚的问道:“还未请教先生贵姓?”
张先生正容道:“不敢言贵,姓张,字子荣。”
经过这么一番之后,贾荣与这位张先生更加的熟悉了。毕竟现在是在那个姓朱的将军名下做事,而这位张先生,从朱将军对他的态度就可以知道张先生定是他的心腹之人。
与张先生拉好关系,对于贾荣是有莫大的好处的,何况这位张先生的为人也是很不错的。
“志远,若是没什么事的话你就去实施你的练兵方略;你放心,兵练好的话,我定在朱将军面前为你请功的,见到李县令后,我也会向他举荐你的。”张先生说道。
贾荣听后也是一阵心喜,能和李县令扯上关系,这个张先生一定不简单,更坚定了要结交于他的想法。
根据张先生的交代,贾荣找到朱将军要了一百个个军中健儿。
听贾荣说是张先生的意思,朱将军二话没说,让贾荣带着他的亲笔信去找李县令要人,由此可见这位张先生绝对是朱将军的心腹。
带着朱将军的亲笔信,贾荣朝城中县衙走去;大约一刻钟,贾荣来到了县府,一路打听找到了李县令的住处。
青砖红瓦,房顶高出周边住户三尺多高,一看就是大富贵之人的居处。
贾荣走上前去轻叩门环,不久“吱呀”一声,红漆大门打开一个门缝,一位年过半百老人走了出来。
看见贾荣,问道:“不知公子有何贵干?”
“我朱将军手下一名教练,今ri携朱将军书信前来与李县令有要事相商,乞求老伯通融则个。”贾荣毕恭毕敬的答道。正所谓宰相门前七品官,他可不想因为一点小事而耽误自己的练兵大计。
老人又仔细的打量了贾荣一眼,说道:“书信给我,我带去给老爷看,请公子稍带片刻。”
贾荣急忙拱手道:“有劳有劳。”
大约一盏茶的功夫,刚才的那位老人从府里走了出来,对贾荣说道:“老爷有请。”
贾荣道了声谢,一路跟随老人进了府里;府内种着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给人以一种清新的感觉,府内的格局布置,一看就是出自名家之手。
片刻功夫,贾荣跟着老人来到了县令住的地方;老人示意贾荣进去,而他则站在门外守候。
进门之后,贾荣才发现这里是书房;书架上摆着各种各样的书籍,和自己那个时代不同的是,书籍都是一堆一堆的竹签做的。
虽然在东汉的时候,纸就已经发明了出来,但在东汉末年的时候,纸还没有普遍流传于世,只是在上层的社会人之间流传,直到魏晋南北朝的时候纸才普遍于世。所以这个时候的人搬家,光书就能装几马车的,非常的麻烦。
第九章:李县令
新书上传,藏、求推荐;您的支持,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
贾荣在打量屋中摆设的时候,李县令也在打量着贾荣。
过了一会儿,贾荣猛然想起这时在礼节森严的古代,急忙对李县令见礼道:“卑职贾荣,拜见县令大人。”说完,竟真的跪下了。
来的时候张先生为免贾荣第一次见县令不懂得礼数,反复叮嘱贾荣见到李县令后礼节的问题;入乡随俗,贾荣也就一一记下并认真实施了。
李县令满意的点点头,对贾荣说道:“起来,坐。”
贾荣听见李县令发话,这才站起来,对李县令说道:“多谢大人。”
坐下后,贾荣才来得及看清李县令,长的是满身的肥肉,大腹便便,和那个朱将军仿佛是一个娘胎里生出来的一样,也不知道他的为人怎么样。
看见贾荣打量的目光,李县令清了清嗓子,对贾荣说道:“贾荣是,我听子荣(张先生字)提起过你,你的那套训练方法的确不错,年轻人,很不错,想法不错。”
贾荣听到后,急忙恭维的说道:“多谢大人赞赏,都是大人教导有方。”
李县令听见贾荣的话后也是一阵舒爽,毕竟好话人人都爱听,连带着看贾荣也顺眼了许多。
“今天不是训练的ri子吗,你来这有什么事?”李县令对贾荣说道。
贾荣对李县令拱手说道:“前时的训练之法,士兵已经适应;我想请大人派遣军中士兵,训练他们阵前厮杀的本领,ri后好为大人效劳。”
李县令听了后长叹一声说道:“哪能为我效劳啊,等你们训练完了就送到军中去了;不过你的想法倒是不错,值得一试。”
“全赖大人栽培,其实无论我们去什么地方,都是大人您带出来的士兵,就是别人看了也说大人教导有方啊。..”贾荣说道。
一番话说得李县令也是呵呵直笑,直夸贾荣脑子机灵,将来一定是可树之才。
李县令对贾荣说道:“好了,我已经知道了,等下你去军中里挑选士兵,具体工作你和子荣仔细商谈,一定不能有什么差错。”
“多谢大人,卑职一定不辜负大人厚望。”贾荣说道。
也不知道这个张先生究竟是什么来头,李县令对他这么信任。
带着李县令的口谕,贾荣来到河池县军中挑选了一百名士兵,其实这些士兵大多也是没有上过战场,不过毕竟懂得战场厮杀的技能,所以贾荣还是对他们训练那些少年兵之后的成果还是抱有很大的期望的。
大约一颗时辰,贾荣将所需士兵挑选完了,完全是按照张先生的意思,挑选的全部都是枪兵;贾荣按照之前和张先生设计的方案,将这些士卒分到各个方阵里面去,一共分为十组,每组选一个小组长,负责这个小组总的工作。
总体的训练方法,贾荣将十个组长带到了自己的住处,向十个组长做了简要的说明,让他们各抒己见,看看什么方法最合适,如何训练这群少年兵才能起到最大的效果。
不愧是军中的士卒,有些地方贾荣没有想到,被他们提出来了,果真是人多力量大。
经过和十名组长的讨论,贾荣最后敲定了最后的方案:训练期为七ri,每个组长带领小组员训练一个方阵,各小组对应着个方阵,也就是第一小组训练第一方阵,第二小组训练第二方阵,以此类推。
并将于七ri后举行阅兵比赛,给予好的方阵以肯定,差的方阵自然是要处罚;同时还实施之前的好的方阵吃好饭,差的方阵吃不好的饭的规定,不过将好方阵的名额改为5个,差的名额改为一个,激励大家朝好的方向努力。
贾荣将各个方阵的宿舍统一管理,也就是第一方阵有着自己的一片住宿区域,第二方阵也是如此,平时大家不仅要训练,还要搞好个人卫生,贾荣会不定期的进行检查。
贾荣怕这些老兵们不尽责,就说道:“李县令、朱将军、张先生也会于七ri后参加所有新兵的阅兵,到时你们的成绩可是与你们的前途挂钩的,所以你们可要努力了哦。”
贾荣话音刚落,各小组长议论纷纷,显然对贾荣说的很感兴趣,有的小组长脸上甚至露出了激动的神se,谁不想有一个好的前程呢。
第二天,贾荣向所有的士兵宣读了昨天拟定的方案,并说了一些鼓励的话语;贾荣又定了一条训练的规则,每个士兵早晨到训练场集合,跑步10里,无条件实行,其余的一切照旧。
做完这一切后,训练就如火如荼的进行了起来,方阵的新兵都鼓足了劲儿要朝五个好方阵的名额里面迈进,不光是为了吃好的,也是为了面子,总不能训练结束了让别方阵的士兵指指点点;而十个小组长也是互相较劲,没办法,贾荣说的太诱人了,给自己的前途扯上关系,不由得他们不努力,训练起这些新兵,也是不遗余力。
期间,贾荣指导了一些方阵的训练,纠正了个别方阵训练方法的错误,每个方阵的士兵与那些来训练老兵都很努力。
等训练的事情安排妥当了,贾荣又去找张先生安排下一步的工作,他觉得这个张先生一直对自己很不错,所以也就有意结交。
来到张先生的住处,对于下一步的训练工作进行了仔细的探讨;贾荣说了很多自己的想法,让张先生对贾荣是刮目相看,同时张先生和贾荣的关系也是ri益密切起来。
事了,张先生对贾荣说道:“志远啊,身为好友,我应该提醒你一句,相信你也知道锋芒毕露是不好的,适当的时候将你的功劳让给你的上司,会对你以后的发展有更大的帮助的。”
“多谢子荣兄提醒。”贾荣诚恳的说道。
其实贾荣也知道枪打出头鸟的道理,只不过最近忙于训练士兵的事情,对这方面没有深思,经过张先生的一番点播,贾荣也意识到自己最近有点太出风头了,自己刚来军中,如无根浮萍,谁要是想整治自己,那还不是轻而易举,把贾荣给吓的一身冷汗。
离开张先生的住处后,贾荣没回自己的住处,而是向朱将军的营房走去,经过士兵的禀告,贾荣见到了朱将军。
朱将军还是和以往一样,红光满面的,看见贾荣来了,急忙站起来,说道:“志远来此有何要事?坐,坐。”
贾荣也一阵郁闷,这家伙今天对自己的态度怎么那么热情啊,难道是因为自己训练士兵的事情?
贾荣不知道,这也是张先生的功劳,既然将贾荣当做好友看待,自然会在朱将军的面前大力举荐贾荣了。
和现代人不同,古人对朋友是极为看重的,要不怎么会有“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的言论。
贾荣坐到朱将军旁边的椅子上对着朱将军一拱手,说道:“全赖将军栽培,现在全军上下经过将军的一番努力,呈现出一番大好的景象,将军居功至伟。”贾荣不声不se的将全部的功劳推到了朱将军的身上。
朱将军听后自然是眉开眼笑,心里想到张先生果然没看错人,孺子可教啊;同时心里也是美滋滋的,张先生看重的人都这样夸自己,那不说明自己很有才能。对贾荣也是更加的热情了,说道:“还是志远辛苦了,你的努力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回头在县令大人面前,我一定会为你请功的。”
贾荣听后心里也是一阵窃喜,装出一副感恩戴德的模样说道:“将军大恩大德,小人一定铭记在心。”
随后贾荣又和朱将军详细说了一下军中训练的进展,以及接下来要实施的训练计划,一番话说的朱将军是连连点头,连称这个训练方法好,一定能成功;也不知道他是真明白还是假明白。
一个星期后,火热的训练告一段落,每天就要举行“阅兵”了。
今天,贾荣特意将李县令、朱将军、张先生给请了过来,参加这些新兵第一次名义上的阅兵,其实也是为了让李县令看看方阵训练的效果。
贾荣走到站的整整齐齐的队伍前面,满意的点点头,大声说道(不大声下面听不见):“训练已经进行了一个星期,你们的努力我也看在了眼里,下面就是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