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44章

作品:云舞月扬 (全本)|作者:天外飞星|分类:辣文肉文|更新:2025-05-12 06:54:36|下载:云舞月扬 (全本)TXT下载
  自己能看到西夏的没落,能看到西夏这个不愿公正对待自己的国家逐步滑向灭亡的深渊,让他们付出代价,自己就会开心,这不就够了吗?

  他想到了那个还在自己营内关押着的宋人奸细唐云。

  梁太后如果看到他一定会惊讶的合不拢嘴。

  她最宠信的心腹,她曾经的救命恩人,居然是宋朝派来的卧底。

  昨晚居然来参与袭营,结果阴差阳错居然被自己的私兵俘获,否则真不知要激起如何的轩然大波。

  幸好这人是落在了自己的手里,万一落在别人手里,说出什么不该说的话,自己必定身死族灭,当今太后对于叛徒的恨意是平常人无法想象的。

  而自己在很久之前就知道此人的真实身份了,此人就是自己的联络人,自从自己下定决心背夏之后,曾经不止一次将绝密情报通过他传至宋朝。

  这些情报对于西夏的那几次大败显然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宋朝甚至都将奸细布置到了梁太后的身边,布置进了西夏最高权力核心,若是梁太后的寝宫里都有宋朝间谍出没,那整个西夏还有任何安全的地方可言吗?

  如此形式,西夏若是还能赢,那简直是逆天了。

  但是想是这样想,看看眼前的情景,仍会让人犹豫。

  五十万大军!

  这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大军!

  如此规模的大军压境,宋朝能打赢这场仗吗?

  若是宋朝打赢了,那就说明西夏气数已衰,自己没有必要跟着这样的国家一起沉沦。

  仁多家的人,都是投机分子中的佼佼者。

  但是万一宋军打输了呢?

  那是不是说明白上国气数未尽?

  尽管自己早就将夏军东侵的情报传给了宋朝;尽管自己是个党项人;尽管他知道在西夏朝廷内肯定绝对不止自己一个大臣在暗中通敌;尽管他知道宋朝派进西夏的奸细绝对数之不清;尽管他认为现在的西夏从里到外都是千疮百孔;尽管他知道宋军肯定是有备而战。

  但是他仍不能确定宋军就能赢得这一战,因为西夏此次出兵的阵容实在是太庞大了。

  所有见过那无边无际的大军的人都会自然而然的产生这个印象。

  但是就算是夏军打赢了此战,对自己又能有何改变呢?

  没有,也不会有。

  自己的地位绝不会有任何改变。

  不论他们如何分配利益,自己永远是一个无关的人。

  这场战争似乎对自己没有任何关系。

  不论输赢,自己都不会从里面得到任何利益。

  西夏之于自己就像是一潭死水。

  这样的国家,自己还有存留的必要吗?

  若是如此,便须当机立断。

  此战之后不论胜败,自己都要立刻离开西夏。

  若是如此,自己就必须好好的跟那个唐云谈谈了……

  平夏城内北门下,成群结队的宋兵从各处汇聚于此,很快门楼之下就是密密麻麻的一大片人,看样子不下数千。

  武官们面色严峻吆喝呼喊,率领自己的队伍列阵以待。

  士兵们面如死灰,但是眼神里都流露出不惜一死的觉悟和困兽般的绝望。

  今日将会是恶战,很多人会死,每个人心中都是有数的。

  城头上,数量达到上千的累搭、渠答、籍幕、皮帘、钟垂板将城墙遮护用来挡炮,城内各处炮位也已就位,床弩分布弩台,马面上设有悬陴,瓮城内也设好了埋伏,城墙上布设了夜叉擂、木擂、狼牙拍、飞钩、铁撞木、冲车、叉杆、游火箱,一些易被偷袭区域设置了奈何木,宋军天下最善守城并非浪得虚名,虽然人多事杂,但是井然有序按部就班。

  在西夏进攻的号角吹响之前,宋军也完全做好了坚守的准备。

  城门洞内,一排军士靠墙坐着。

  他们都是昨天晚上参与袭营的硬探尖兵们,昨夜之战凄惨无比,出击的宋兵伤亡大半,几乎算是全军覆没。

  按理说经历如此惨重伤亡,应该让他们好好休整,恢复下士气。

  但是今日西夏便大举攻城,没有给宋军任何喘息的机会。

  这城内的每一个男人都需要出力,甚至所有男女老少都应出力。

  故此郭成又将他们调来了北门助守,但是毕竟是知道他们迭经恶战,只将他们划入预备队,给他们时间在战斗打响之前尽可能的多休息一下。

  韩月靠坐在地下,目光呆滞,面色阴沉。

  那神情就跟刚死了老娘一样,一脸的官司,那眼神都变得好像发疯的狼狗一样,看谁都让人不自在。

  没想到,唐云出事了。

  自己和这位兄长刚刚相认还不到二十天,结果就变成了这样的结局。

  这座该死的、倒霉的城市。

  自己为啥偏偏要到这里来?

  为啥偏偏要等到西夏发动战争的时候来?

  为啥偏偏被围在城里?

  为啥偏偏被挑选到了硬探部队?

  此时再后悔也晚了。

  唐云昨晚不在幸存者的名单之上。

  那就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被杀了。

  一种是被俘了。

  若能逃出生天,根本不可能。

  这城外大路小路只要能过人的地方都布满了西夏军队,是人除非肋生双翅,否则休想逃生。

  他是已经不在人世了吗?

  韩月毕竟是行伍出身,知道个人的武艺在这种两军交战的沙场上所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战场上比的不是谁的武艺高,而是最后活下来的人才是赢家。

  他在拦子马中见过很多武艺超群的勇士,在乱麻般的战场上莫名其妙的死在无名小卒的手上。

  不是因为武艺,而是因为运气。

  黑灯瞎火的,突然一枝飞来的冷箭……

  不管你是多大的人物,多高的武艺,在战场上生死机会都是平等的。

  不会因为你特殊的身份就给你预留一个特殊的死法。

  在昨晚那种情形之下,掉队落单的人基本上是没有活路的。

  便是被俘,大概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

  韩月作过拦子马,至少他知道契丹人是如何对待俘虏的。

  天不长眼!

  韩月想着想着,悲愤莫名,狠狠一拳砸在地上,将土地砸了个小坑。

  他旁边却是那个叫鲁达的神力小校,他却和韩月很是亲近。

  见了便知他在恼恨他兄长之死。

  昨晚大部分能逃回来的都是他这一队的人,另两队完全是全军覆没,二百人总数逃回的不足一成。

  他也知道那些没有逃回的人下场好不了,死了还落个痛快,没死更惨,因为宋军抓住党项俘虏的时候通常也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残虐到死。

  鲁达表示理解的拍拍他肩膀,没有说话。

  昨夜一战,他们都是拼死搏杀才闯过了西夏骑兵的拦截,可以说是不团结只有死路一条。

  故此经此一战后,这些幸存者们比别的士卒更加多了胞泽深情,因为有了同生共死的经历。

  而鲁达昨夜拼死力战,救了十余人,因此在这个小团体内也有了威信。

  韩月昨夜就蒙他相救,有这份恩情在,他也发作不得。

  韩月勉强对他笑笑,那笑当真如哭:

  “大人,俺没事。”

  “没事便好,今日只怕还要与西贼厮杀,休想些有的没的。

  你我既然吃的是兵粮,替朝廷杀西贼便是分内之事。

  俺鲁达生来便是厮杀汉的一条贱命,早晚也是有这一日的。

  你那兄长想必也是一条好汉,多杀几个西贼,好好为他报仇便是。”

  话音未落,却听得头顶上轰隆一声巨响,墙体微震,接着喧哗惊叫声四起,残缺不全的尸体带着烟尘杂物直接飞了下来。

  四周的宋兵各个面色紧张,但是在将官们的约束下并未混乱。

  大石头凌空落下,还有带火的火球,城门处顿时浓烟四起。

  别人不知道,但是这些幸存者们知道,西夏的那些巨车,终于登场了。

  这时已经推到了城墙的近处,在用它上面的石炮砸城墙。

  与此同时,城内宋军的大炮也轰鸣着齐射,一大片石头雨漫空而起,至少有四台对垒车被击中,但是那些高大的车体上都张挂了牛羊皮革遮蔽,固定的很结实,结果石块对车体的损害效果不大,被击中后发生了摇晃但是又站稳了。

  只有一枚石弹恰好击中了车顶的大楼台,直接砸进了人堆里面,上面的西夏弓弩手聚在一起,避无可避,一下砸的血肉横飞,有几个人直接凌空跌了下来。

  城上城下城里城外,无数呐喊鼓角声响成一片。

  城头上,在宋军将官们声嘶力竭的狂吼声中,数以千计的弓弩齐射,密如飞蝗的乱箭向城外覆盖,同时不断有人被来自城外的冷箭射倒。

  因为己方现在不再有高度优势,宋军垛口上的悬户悬帘多已被打坏,每个缺口处都倒着好几具插满乱箭的尸体。

  女木头数量有限只能应对几个关键地点,且都已密密麻麻插满箭杆。

  城下紧急往上面运送木立牌,但是损失的速度和补充的速度几乎一样。

  破损不堪使用。

  遮蔽对方的乱箭已经捉襟见肘,所有的那些身经百战的步跋子将盾牌顶在头上,不顾神臂弓射穿他们的旁牌木盾,也根本不看身边中箭被连人带盾牌串在一起的胞泽尸体,只是狂野的呐喊着向前冲锋。

  黑压压的夏军步跋子抬着长梯好像洪水一样强行涌到了城脚下,而总数多达十七台的对垒巨楼车耸立于城外数十步外,看起来就像蠕动着的黑色海洋中耸立着的一座座高仞孤峰,每个上面,都有一二百全副武装的精兵手持弓弩与城头的宋兵对射。

  楼车内不时还有石块和火炮飞出,准确的砸向平夏城的城头,每次命中目标,都会有宋兵残缺不全的尸体飞下城头。

  而后面,还有无边无际旌旗蔽日的西夏人潮和多达数十台的后续对垒巨楼车在缓缓移动,那些车上密密麻麻聚集着大量弓箭手,绵密的箭雨形成一道道划空而过箭流,泼撒向平夏城。

  此次动员几乎是倾巢而出的十余万西夏河内精兵,在养精蓄锐好几日后,终于以这种无穷无尽一望无尽的姿态堂堂登场!

  开始对他们的目标露出獠牙!

  而他们的对手,只是孤城一座,守军的数量,只有他们的一成。

  远处高坡之上,西夏君臣看着眼前波澜壮阔的军势,各个神采飞扬马屁如潮,听得乾顺眉开眼笑,对她的母亲梁太后说道:

  “母后,我大白上国尚有如此熊虎勇士数十万,东朝虽大,却能奈我何?

  区区孤城,螳臂当车,此战必破东朝!

  听说东朝其他诸路援军尚在左近,待破了平夏城,在乘胜进击,说不得一战尽灭东朝引以为傲的西军精锐于此,到时候乘势直取关中,也不是梦想啊!”

  梁太后此时也是颇有些精神振奋,如此强弱悬殊,实在没有失败的理由。

  不由的点头微笑,群臣见状,更是歌功颂德。

  但是在场的西夏君臣所不知道的是,就在昨天晚上,远至数百里外的西夏边塞白池,至罗萨岭、梁柽台重兵屯集的近千里边陲,所有的西夏边防哨寨,几乎是一夜之间全部燃起了告急的烽火狼烟。

  而乾顺口中“螳臂当车”的陕西宋军已经有超过十万的精锐兵马离开了驻地,趁西夏举国精锐都被吸引在泾原路之时,分河东、延麟、秦凤、熙河四个方向,在从北到南近千里的战线上,对西夏展开大举反扑!

  梁太后更不知道的是,到此刻为止,西夏所有处在宋军攻击路线上的堡寨已经全部失守!

  西夏的右厢边防线已经处于处处溃败的状态!

  而部署在宋军当面用以牵制的三路偏师主帅所写的告急文书,已经在快马加鞭的往这里送来!

  西夏对平夏城的总攻,就在这一片混乱的情势中,拉开帷幕……

  第16章

  宋元符二年十月乙卯,夜色渐暗,平夏城战场,第十一天。

  震天动地的战鼓和呐喊将整个战场淹没,城上城下,密密麻麻如同蚁群的铁甲士兵们在拼命的互相厮杀战斗,空中的乱箭好像飞蝗一样来回穿梭,偶尔夹杂着冒着明亮火光的熊熊燃烧的火炮在空中划出明亮的火光轨迹和飞散四溅的火雨,互相飞舞,城内外不时爆燃出明亮的团团浓烟火球,随后变成橘红色的火光窜上半空。

  巨大的高楼车上,上百弓箭手聚集在阁台上,向城头放箭。平夏城近六丈高的城墙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比过去。但是这巨大的楼车给守军带来的压力非同小可,西夏军队第一次可以在接近城墙的高度和宋军对射弓弩,这大大削弱了宋军居高临下的地利优势。

  若在以往,以如此高固的城墙作掩护,如此完备的城防体系,只要有足够的军器炮矢,宋军敢拍胸脯保证一千人绝对能打退一万西贼的进攻,而且自己都不会有超过十人的损失。但是今天他们不敢夸这海口了,西贼的巨型楼车真是让他们头疼万分,双方几乎是在相同的高对射冷箭,己方此刻倒在对方冷箭下的人已经多达上百人了。

  当然,对方的冷箭还不足以压制住己方的防守火力,但是该死的是,这种情况同样也适用于自己一方,宋军同样压制不住对方的火力。宋军守将敢肯定,那些楼车上西贼肯定都是精选的神箭手,射来的箭又准又狠,令人极难防备。

  而在这些神箭手的掩护下,西夏军队抬着特制的长飞梯,竟然没什么死伤就能攻到城墙角下。这在以前可是不可想象的,以宋军之善守,根据以往的战争经验,但凡攻宋军把守的城池,一支部队通常在攻到城墙角下之时,已经有至少一成的人倒在进攻的路上了。只要反复几次这样的过程,整支部队基本会在宋军的守城火力之下伤亡殆尽。而他们甚至连城头是啥样都没见过。

  而此刻,已经有不少西夏士兵踏足过平夏城头了!

  奔跑的人群之中,左侍禁米母岢将盾牌举在头上,任凭嗖嗖的冷箭不停在身侧掠过,击打在盾牌上。一只手抬着长梯,跟随着身边汹涌冲锋的上千米母部勇士,一阵狂奔直到城墙脚下,立足刚稳,头顶上稀里哗啦就是一阵滚木擂石倾泻而下,米母岢闪身跳过一旁,侥幸躲过一劫。但是身边的负担就没那么好运,刚仰脸往上看,一阵石头直接给砸趴到地上了。

  头顶的乱箭声又响起了,宋军那些扔石头的想是四处躲箭,无暇顾及,头顶上的落石停了,两侧马面弩台上的箭也不往这飞了。

  有了身后高大如同怪物般的对垒巨车的帮战,米母族这些身经百战的老兵们,明显感到了不一样。攻城比以往容易多了!

  「快!把梯子竖起来!」米母岢可不想像上一组那样,虽然没被乱箭射死,但是动作磨磨蹭蹭,架了两次都没架好,终于等第三次架好了长梯。宋军却运来了桐油,直接整盆泼下又扔了个火把,结果梯子上三个人全给烧死,长梯也成了焦炭。

  梯子一次就架好了,但是头顶上的乱箭又开始肆虐。宋人在这些地段也调集了大量的弓弩手和墙外的对垒车展开对射。而且城内的大炮不停往外招呼,大石头和猛火炮发出可怕的呼啸成片覆盖城外的空地。一台对垒车被一个大石头砸中,车身轻微摇晃了一下,惊呼声中一个弓箭手没站稳从上面惨叫着摔了下去。

  但是也就仅此而已,除非石头正好砸中巨车楼台上的人堆里,否则击中车身损伤甚微。

  米母岢举着盾牌,跟在两个人后面,狂吼着往上攀爬。旁边大概还有十余架长梯搭起,上面攀满了手举盾牌钢刀的亡命之徒,上面的宋军大概也急了,两边的马面不顾乱箭的威胁拼命反击,不时有人中箭从梯上落下,但是后面的人便快速跟上。

  「上!杀!」米母岢大吼,突然觉得危险,下意识的移盾遮护,就跟巨锤砸上一样,盾牌重重的挨了一下,力量之大竟让他差点站不稳脚,同时小臂疼痛,他知道上面有个神箭手刚刚对自己来了一箭。箭簇凿穿了盾牌和铁护腕扎进了自己的胳膊里。

  同时两侧滚木雷石齐下,夏兵惨叫着滚落十余人。同时城上木架移动,一面狼牙拍毫无征兆的冒出接着直打下来,将旁边梯子上的一串人全都生生打了下去,落地之后几乎打成了肉泥,实在触目惊心。

  在这里停留只有死路一条,接着那个狼牙拍收回之后,肯定是要对这些长梯挨个儿点名的。而且宋军绝对不止这一个狼牙拍!

  米母岢心急如焚,于是不要命的往上狂爬,他上面的两个人都已经中箭跌落。到了他这儿仗着武艺精熟和铠甲坚韧,身上带着十几枝箭,竟给他冒死爬上城头。

  头顶恶风不善,那是宋兵的铁连枷从城垛甩打来。他举着伤痕累累的盾牌挡了一下,直接盾碎分裂。他忍痛顺势抓住连枷棒,宋兵奋力回拉,他顺势双脚用力,身形腾空而起,一个鹞子翻身直上城头。

  上面迎接他的是十余杆抓枪和拐刃枪组成的钢铁尖刃丛林,这是宋军专用于守城的枪。无数枪头铁钩将他的铠甲皮肉撕扯的稀烂,他全身血肉模糊的跌进人堆,但是拼尽全力一个驴打滚又站了起来,抡起手中大刀横扫乱抡,此时他的眼中全是血,已经看不清视线,但是手中的大刀有砍中人体的手感。在宋军的刀枪将他的身子戳砸成烂肉之前,他一共砍倒了五个宋兵。

  他用他的勇猛给别人争取了时间,很多只手扒上城垛,十几个口衔钢刀的亡命之徒已经成功登顶!

  城头上顿时陷入短兵相接的混战,铁刀劈砍,铠甲碎裂,血肉横飞……

  「上去了!上去了!」

  在守城炮弩打不到的地区,观战的西夏将官们一阵欢呼。只见源源不断的夏军士卒正在成功登上城头,正在和大批涌来的宋兵拼命厮杀。夏兵似乎稳定住了一个缺口,死顶着就是不退,宋军则疯狂前涌,城墙上挤满了人,这又成了高车上弓箭手良好的目标,乱箭之下,宋兵几乎是一排一排的中箭。

  「元帅!发兵吧!」不少人都看着嵬名阿埋,都期望这一次进攻能够得手,毕竟有了这些高车的帮助,登上宋军把守的城墙顶这种近乎不可能的任务似乎已经不是那么困难,甚至次数远多过他们的预期。

  五天十九次登顶成功!

  虽然每次先登的功臣都无一例外没能活着回去领赏,虽然每一次最后都会被宋军赶下来,但是每个人都期盼下一次的结果会有所不同。

  毕竟宋夏交战的历史上,西夏在攻城战上面还从来没有在一次战役中如此频繁地突破宋军的城墙防线。他们现在感到他们距离胜利是如此的近,好像再加一把劲就能捞到手。故此连续昼夜不停的攻城,不惜伤亡,只为了下一次那如此接近的希望。

  嵬名阿埋抬手示意一下,号角声响起,第二梯队的三千多人开始快速前进。他的眼光在那些奔跑的人群上扫了一眼,又回到了那些不可一世的巨大怪物上面。

  仗打到现在,这些巨车可谓是居功至伟。

  宋军得意的大炮第一次失去威风了,他们发出的炮石数以千计,命中率也说得过去,但是他们没想到他们的目标是刀枪不入的。

  这些高车本来就高大,而且车身上还固定着大量整张缝在一起的生牛皮作皮幔,层层叠叠好几层,将三面像糊窗户纸一样整个封住,石头砸上去力量多被卸掉,损伤极小,人躲在车里毫发无伤。除非是燃烧弹猛火炮之类的还有些作用。但是这种武器本来就不好制作,原料难寻,宋军也是在节省着使用。

  从夏军主力开始攻城已经过了六天了,这些巨大的怪物参战也已经六天了,现在每一台巨车至少都挨了一下石头了,有的挨过十几下甚至几十下,迄今为止只五台在宋军的炮石轰击下倾覆。宋军显然也看到了效果不佳,于是试图瞄准车顶楼台上暴露的弓箭手人堆开炮,但是由于难度太高,炮石飞去不是高了就是低了,上千颗石头扔出来,成功命中的只有五次。

  每命中一次,都有一堆人天女散花般从上面摔下。不过这点伤亡对于嵬名阿埋来说完全是无关痛痒,反正士卒多的是,摔下来多少再上去多少就行了。

  相比之下宋军的燃烧弹的威胁更大,前后有二十多台中炮起火,但是大多数做过防火处理都经受住了考验,火势及时扑灭后还足以继续战斗。只有三台起火燃烧后彻底废弃,但是烧焦的残骸仍始终屹立不倒。

  宋人想不到会有这么一天吧,在守城方面居然会被西夏压着打。

  不过这些高车也并非能够包打天下,至少嵬名阿埋也看到了一些不足之处。

  到现在为止原本有些安装了大炮的高车大多已经不再发炮。虽然居高临下,但是百十斤石弹运输上下困难,有的车下还要人拉炮梢,每一下都会令高车产生强烈摇晃,有台车竟被底下的人直接轰然拽倒,压死数十人。

  而且发射出去也没甚准头,有人想把下面的底座用土石压牢以免晃动,但是如此一来又成了固定不动的目标,本身处于城内守城炮的射程之内,宋军炮手的准头可比夏军强得多,目前损毁的和挨打较多的巨车全都是这种「固定靶」,所以后来夏军得到命令禁止再用土石压底,故此除了几个位置恰好处在死角的还一直在开炮之外,其余的二十多台炮车已经停止开炮,现场拆掉上面的炮架,聚满了弓箭手,用弓箭作战。

  同时相比石头,燃烧弹威力更大但更加危险,有一发直接在车顶炮台上失火燃烧起来,直接将顶上炮手十余人全部烧着,整车烧成了火炬。

  另一方面,自打夏军主力开始攻城,宋军显然也动用了守城的真功夫。其层出不穷、花样翻新的战术战械当真是让嵬名阿埋叹为观止。

  西夏的对垒车参战的第二天,平夏城一夜之间,西北两面的城墙马面之上,竟出现了二十余座巢车,每座上面都载有数名神箭手,居高临下专射对垒车上的夏军箭手炮手。巢车本是攻城器械,竟被宋军用在了守城方面,能想出这种战术,宋军当真不愧天下最善守城之称。

  嵬名阿埋到现在也没想明白,在夏军彻夜攻城骚扰的情况下,宋军是如何瞒过夏军耳目,将那笨重的巢车抬上城头的。只不过显而易见的是,宋军再次获得了制高点,城墙的高度再加上巢车的高度,这就不是对垒车能够比拟的了。

  同样,双方的对射也再次变得不公平。宋军皆着精良铁甲,夏军能挑选出来上对垒车的射手多是射术精绝之辈,不过使用的弓多是一石弓,少量是六七斗弓,能使一石五斗的凤毛麟角。这些弓箭对于宋军的步人重装铁甲来说,只要不恰好射在防护薄弱处或致命处,中四五箭都可继续战斗。而宋军的神臂弓只要命中一发,必定重创,夏军的瘊子甲在这种距离,只穿一层是挡不住木羽点钢的。

  同时宋军的皮幔累搭遮护城头非常严实,而夏军的对垒车上可没有这东西,只是靠单薄的铠甲和大盾硬扛,一度搞得非常被动。

  此等战术逼的夏军在攻城时不得不优先攻击那些马面,架梯子拼死爬上去砍倒那些巢车,同时尽量用还能使用的几门炮砸,而宋军则又冒出了新花样,且不说那些总能在关键时间出现在关键地点的夜叉擂、狼牙拍、铁撞木,那些悬裨也十分危险,夏军架梯子都尽量远离这些能在城墙面上自由上下移动升降的木头小房子,因为里面都蹲着拿着长枪的敌人。

  为此嵬名阿埋不得不募集了一批死士,手持巨锤大斧,专门去攻击那些悬裨。后来看到效果不佳便又把泼喜军调来,用旋风炮去砸。但是泼喜军又处在宋军床弩的射程内……

  等到宋军的悬裨全被摧毁之后,泼喜军也差不多全都死光了,没一个人能活着领到他许诺的重赏。

  而夏军便是躲过重重杀机登上城头,还有拦路虎等着他们。

  城垛后面经常会冒出一面一面的木质栅栏墙,凭空将城垛拔高数尺。夏兵好不容易攀上城垛,却还要继续往上翻过木栅栏才能蹬城。而宋兵则趁机隔着栅栏拿枪乱捅,夏兵登城皆持短兵,隔着栅栏无法还手,甚至连抵挡都困难,处于单方面挨打的状态,一不留神便要送命。

  为此夏军不得不将盾牌绑在胸前,手持大斧去砍那些栅栏。

  而好不容易翻过了栅栏,就会发现宋军竟然将塞门刀车也搬到了马道上,两边平推着往中间挤,生生将缺口给挤回去。

  还有各种各样的火器、毒烟……

  六天内十九次成功登城,就是被这些东西一次又一次的赶下城的。每次夏军拿出针对性战术,都会发现宋军又有了新花样。嵬名阿埋亦不由赞叹宋军真不愧天下最善守之军,郭信之亦不愧百战名将,当真非同凡响。

  五天之内,并未蚁附攻城,却有超过八千的伤亡。在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之后,宋军的那些巢车、栅栏、悬裨终于被夏军的勇士们一个一个清理掉了。但是最后,他们发觉还有一支最大的拦路虎,宋军的顽强。

  对于这些不要命的宋人,夏军士卒除了用人命去磨去耗,再也别无他法。城脚下那夏军士卒的累累尸堆,显示着战事进行展的是多么缓慢而艰苦血腥。

  现在,对垒车部队上面的弓箭手们,几乎已经全换过一遍。最初的那一批都已战死,现在的这批人,箭术还在其次,首先要求的是能穿两层铁铠能够长时间射箭,不少铁鹞子竟都上去了,担任弓箭手的角色,这在西夏历史上,也是第一次。

  不过这些挫折是可以容忍的。因为胜利的天平正在向他倾斜。夏军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这些代价毕竟不是白费的。

  夏军是历史上第一次使用大规模使用器械,只能靠自己慢慢的摸索积累经验。而且经过这几天的战斗,夏军对这些巨车的操控也越来越熟练,经验也越来越丰富,进退移动渐渐有了简单的套路章法,和攻城的步兵也能做一些配合。

  嵬名阿埋深信,这次战斗肯定不会像手下那些将领们设想的那样简单,宋军毕竟不是吃素的。但是就算死耗到底,宋军也一定耗不过自己。因为自己有这些战车的帮助,因为自己人多,等宋兵耗的筋疲力尽、最后一兵一卒也耗干净之后,胜利自然到手。

  对于此战的胜负,他已经胸有成竹。

  而平夏城是宋军整个西部疆域范围内最坚固最大防御最严密兵力最充足的城塞之一,如果西夏有能力攻下平夏城,那么理论上陕西境内甚至整个宋朝境内的任何城池在面对西夏军队时都不会是安全的。这就是平夏城之战给宋朝释放的信号!

  当宋朝面对这个信号,是否会对目前所行的政策作出调整?不论做出何等调整,嵬名阿埋都认为肯定是对西夏有利的,因为目前的局势实在已经不能再坏了,若有转变,只能是向好的方面转变。

  嵬名阿埋认为这才是和宋朝打仗的方式,宋朝是大国,疆域远超西夏,人口更是西夏的几十倍!靠一两次胜仗、不停地劫掠边境是吓不住他们的,只会激怒对方发动规模更大的报复,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