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这些乡兵劫杀官兵,这是兵变吗?不管怎么说这都是造反谋逆的大罪,他们绝不会留下任何活口。他咬牙切齿大骂道:「狗贼,竟敢截杀官兵!不怕族灭吗!」
话音未落,便听旁边一声惨叫,却见薛庆的胸前露出一截满是鲜血的宝剑尖,身后那女扮男装的妇人满脸狰狞之色,将宝剑抽出,一脚蹬翻尸体。
「你们!」黄德臣总算明白了,对方对于自己是早有预谋,精心设计了一个绝户计,自己一头扎了进来。
然而还没等他动作,身后便有人一脚蹬在了他的后脖子上,阴柔的力道将他的颈骨完全踩碎,他哇的张口吐出一口血,身子瘫软在地,在世上看到的最后的情景,便是那曾被自己压在身下肆意奸淫的美娘子正冷笑着看着自己……
*
八月十九,汴京,左仆射府。
大宋朝尚书左仆射章敦,在府中看着手里的密信,眉头紧锁。
宦海沉浮这麽多年,经历过无数的狂风恶浪,终于登上这人臣顶点,换了一般人早就志得意满,但是章敦却没有如此。
当今官家如此信任他,任命他为宰相,却没有任命右仆射,摆明了是他章子厚政事堂独相的格局。天子如此厚恩信用,任他放手施政,他章子厚也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士为知己者死,不能不鞠躬尽瘁已报。而他章子厚胸中的抱负也决不止于此,辅佐当今官家成为大宋历史上最有为的明君,收复河西燕云汉家故地,使大宋成为可与汉唐比肩的盛世强国,他章子厚也成为可与诸葛武侯、魏征相提并论的千古名相。
这才是他章敦的野心。
当年,王安石和先帝神宗曾经让他看到过大宋重新振作的希望,可惜先帝一死,司马光那班旧党乡愿便卷土重来,自己当年同司马光在朝堂之上力争,自问毫无私心,只是为了保住熙丰二十余年努力获取的成就。这些花费了亿万人力物力、几乎榨干了大宋的元气、前后整整一代人不懈努力才获取的进展,若是就此放弃了,那真是历史的罪人。
令人痛心疾首的是,最终,大宋的国运就毁在一个什麽都不懂得蠢妇人的手上!高太后这个老娘们,十几年的成就与辛苦就毁在她的手上,元佑更化令新法停顿了整整八年!
整整八年!
这是金子也换不来的八年!
等自己回来,一切都物事人非。国库空虚,神宗朝好不容易攒下来的家底,被这班旧党败的差不多了。要重新恢复新法,又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此事非得力官员不能为,否则又要背上扰民的罪名。各种半途而废的事情,都要重新开始,千头万绪好不麻烦。想想当真可恶,一进一退之间,这麽多年时间就这麽白白浪费了。
但这还不是他最担心的。
现在虽然已经拨乱反正,旧党已经被扫出朝廷,高太后已死。但是隐患依然存在在内宫深处,那就是孟皇后。
按照大宋的制度,皇后在法理上也是拥有决策权的。而当今后宫之主向太后,乃是出名的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不关心政治。这样的人对于朝政的影响微乎其微,所以,关键点便集中在皇后身上。
而当今皇后,乃是当年高太后亲自选定的。
高太后对于新法的态度人所共知,那麽这个孟皇后是否和他一样呢?章敦已经深刻领教到了这些深宫中的女人在关键时刻能发挥什麽样的作用。如果又是一个高太后,将来的某一天,会不会又有一个元佑更化?宋朝已经有好几代是太后垂帘听政了,难保以后不会再出现这样的情况。
大宋实在是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了!
而此刻,陕西京兆府又传来消息,青天白日之下,竟有大批盗贼公然截杀官府纲运,押队的近百禁军厢军竟全部遇害!十余辆纲车失踪!如此恶性案件竟发生在大军云集的陕西境内,真是闻所未闻!难道陕西民间有不稳的迹象,要出张顺王小波?
而且,自己已经询问过枢密院,丢失的那十三辆纲车所载之物更是不得了。自从新党上台之后,章敦因为文武双全,以前就做过枢密使,现在虽然做宰相,但是西府官员依旧视他为老上司,而现在知枢密院事的韩忠彦乃是他的政治盟友,故此对他知无不言。
那十三辆纲车,名义上装载的是药材,但实际上,乃是一批最高级的军器。二百架神劲弓、三十具虎崩炮。混在药材中秘密发往环庆路前线,因为对于蛮夷持强硬政策乃是新党的一贯主张,而旧党的软弱又令很多人不满,所以此次旧党垮台,眼看着朝廷恢复对于西夏的军事压力乃是板上钉钉的事,便有人想未雨绸缪。
前几次发往河东及陕西各路的军器,都是混杂在普通的纲运之中秘密前往,但是从来都没出过事。
结果,现在在路上出事了,而且还是在京兆府境内出的事。
这是盗贼所为吗?章敦根本不相信大宋有这样的盗贼。盗贼哪有主动攻击大队官兵的?这与造反何异?而且,这些人的目的性极强,别的不抢,单拿这些军器。须知这些弓弩火器不经过训练,根本不知道怎麽用?乱用反而会误伤自己。
也就是说这些抢匪决非等闲之辈,他们是早有准备,有着准确的情报、后勤支援。而且目标非常明确,这样的素质,普通绿林根本不可能具备。
难道是辽国、西夏搞的鬼?但是那队纲运也有百余人,西夏或者辽国潜入境内袭击车队,在边境倒还可以理解,若能大队兵马深入京兆府,简直是天下奇闻不可思议。
还有,大部分遗留现场的尸体,都有中毒的迹象,而且是一种剧毒。京兆府甘北镇的仵作当年乃是环州藩军的一个伍长,折可适当年取得的洪德寨大捷,他在此役之中受伤立功,后来致残之后离开军队到老家甘北镇做仵作。据他辨认,此种毒于当年章质夫破敌时所投之毒极为相似,很可能就是同一种毒。
章楶当年大败西夏,如何用兵章敦虽然不十分清楚细节,但是大概是知道的。用毒乃是军中常技,当年章敦自己领兵打南蛮的时候,那些西南夷之中就有人会用毒,不过毒性并不十分强烈,而章楶所用之毒,乃是前所未闻的一种奇毒,能让十万大军一朝崩溃的奇毒。
现如今这种奇毒居然用到了大宋官军的头上。
难道这也是章楶所为?章敦根本不相信。章楶除非疯了,否则为何要做这种大逆之事。宋朝虽然不杀士大夫,但是造反谋逆除外。章敦自己没有疯,当然也不会相信章楶疯了。而且以章楶的才智,要玩这种阴谋诡计绝不会露出如此明显的马脚。
而且这些歹人不抢财货只抢军器,显然并非等闲强盗,囤积兵器莫非是想造反?而且近百官兵没有一个活着逃出来的,这只能说明对方准备之充分,策划之周密。
但是,此事在京兆府已经是轰扬开了,谣言满天飞,都说西夏骑兵潜入京兆府邀击官兵,现在京兆府和环庆路已经戒严,到处在严查道路,民心惶惶。京兆府出了如此的惊天大案,地方经略使已经封了印信,拜表自请处分,现在连皇帝都知道了。
当然章敦早知道这事是捂不住的,不论如何近百官兵被害,这都是活生生的人命。在他心里根本就不相信是西夏人所为,既然不是外贼,只有内贼。章敦怀疑朝中有人策划了此事,以为这批纲运本身就是机密,那些押车的使臣军卒对于他们的真实使命一无所知。能接触到这等机密的,都是高官。
然而这等事,章敦是没有把握的,没有把握的事他是不会乱说的。
他作为宰相,此时对于皇帝必定要有一个交代,该弹劾谁就弹劾谁,绝不姑息。皇帝虽然年轻,但是聪明非常,颇有先帝英明之风,不是可以轻易糊弄的住。而且他也不打算欺瞒皇帝,这是一个臣子应有的节操。
但是令他烦心的是,手中的这封信,这是南京应天府的章楶给他写的,信中详细介绍了那种奇毒的来历。
竟然是京师道门?
那张怀素的名头章敦是知道的,道门竟然如此之深的涉入军国之事,章敦感到背上一阵发寒。而且这张怀素出入公卿豪门,背后竟然是遂宁郡王。牵涉到宗室,章敦却不能不有所顾忌。虽然大宋朝宰相之贵在亲王之上,但是这遂宁郡王却是皇帝最宠爱的弟弟,自己若没有什么真凭实据就贸然弹劾,恐怕会落得一个离间天家骨肉的罪名。
虽然大宋朝不忌讳朝臣结交方外之士,但是若这方外之士牵涉到宗室,而且还是与天子血缘非常接近的宗室,那就另当别论了。任何朝代,大臣结交宗室,都是大忌!更何况当时章楶还是手握一方兵权的诸侯!这是权力斗争中的一条高压线,触者必死。
尽管章敦不知道章楶到底是不是和遂宁郡王有结交,但是这已经不重要了。这种事你说不清楚,只会越描越黑,沾上就是一层皮。这件事是捂不住的,迟早传的尽人皆知,就是自己不弹劾,也会有别的御史弹劾章楶结交宗室有失大臣体。而且若是让人知道了自己不弹劾章楶,恐怕那些御史们会连自己一起弹劾。
大宋朝的宰相,从来没有任何人敢于轻视台谏的力量。
当初将章楶调任南京,原本是打算保全他。此时财政艰难,国库空虚,国家实在没钱支持大规模军事行动。若是章楶继续守环庆,说不定就会同西夏大打出手,到时候一旦弄的全面开战,大宋尚未做好准备,反坏国事。新党的政策就是继续武力开边,只要等个一两年等财政好转,再将他调回前线,自然是要大用,此人军事才华,实在不下于当年的王韶、狄青辈。
结果现在出了这种事,章敦心中哀叹,卷入皇权斗争,看来自己是保不住章楶了。这回来应天府还没多久,只怕就又要被贬往别处了,大概会去岭南吧,最近比较流行去岭南。
不过这张怀素道士倒是要好好会会他,便叫开封府提了他来问话。
正想行文给开封府,突然心腹家人章烈来报,章敦见是他来,举举手便叫他靠前。章烈凑到他的耳前低声说了几句,章敦一皱眉:「宫里来的人?」
「正是,自称是郝押班派来的,求见相公。」
「姓字名谁?」
「未曾说起,只说相公一见便知。」章烈说着便形容起了那人的长相。章敦听着听着心中一动,鹰隼般的眼睛眯缝了起来,眼眸深处,闪过慑人的寒光……
八月二十一,汴京,马行街。
老道张怀素从一家酒楼出来,虽然吃得酒足饭饱,但是依旧不失妖道本色。一付仙风道骨的模样,头戴两仪冠,身披玄黄八卦袍,足蹬云鞋,手持拂尘。顾盼之间,真个是颇有几分仙气,好似神仙下凡尘。
韩月那劣徒不知溜到哪里去了,正是不辞而别。但是他自己也没放在心上,本来他就不是自己的真徒弟,此刻走了也是平常。但是桃花洞的孙二娘等人也消失了,这让他心中产生了一丝不安,难道这几个小辈背着自己在搞什么见不得人的名堂?可别把自己给连累进去。那韩月在宫中到底做些什么淫秽勾当,他多少是知道一些的。但是孙二娘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他可不知道。
他可不想莫名其妙的有一天被开封府的公差拿了去。
现在这个时候,要不要自己也避避风头。或者找遂宁郡王去探探风声?不过这个遂宁郡王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内心身处潜藏的野心瞒得过别人,却瞒不过他张怀素。和这样的人打交道,也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
然而,走了没过多久,他便察觉自己被人跟踪了。跟踪他的人用的乃是典型的公门手法,是开封府的捕快,还是皇城司的察子?而且还不止一拨。
他没有甩掉尾巴,也知道不可能甩的掉,走到一个胡同里后,他停下脚步。
转回身,做了个稽首:「二位施主,不知这般跟着贫道所为何事?」
身后的两人也是面不改色,只是抱抱拳说道:「仙长,我家大人有些事情需请教下仙长,还烦劳仙长随小的走一趟。」说着,亮出了开封府的腰牌。
莫非好的不灵坏的灵,真得让自己不幸料中,自己这个弥勒教的身份曝光了?官府真的来捉拿自己了?张怀素心中一紧,脚尖一绷,脚趾抓地开始运劲。但是随即心中又犯疑惑,若真的是官府拿人,岂会只来两个人?而且以便服示人,本身就不正常,何时见官差抓人是便服行事的?
而且若真是自己露了形迹,醴泉观也脱不了干系,要抓何不在醴泉观里抓人,大队官差一围,岂非把握更大些?
不过,自己不想跟官差打交道,至少现在不想。这两个官差神神秘秘的,看起来也非善类。自己的身份敏感,对方显然并非无的放矢,怎麽想怎麽不保险。
「却不知贵主人想要下问贫道何事?」张怀素一边敷衍,一边寻思脱身之计。眼前胡同里无人,若是暴起伤人,自己到底有几成把握制服这两人。这两人看起来也是武艺出众之辈,自己手中只有一条拂尘,算不得兵器。若是下死手,只有用弥勒教的绝技八步登莲。
但是对方却不打算让他继续敷衍,举步便逼近过来。张怀素脚尖一点地,轻飘飘好像在地上滑动一般,突然心中警兆乍现,惊怒之下旋风般的转回身,速度快的好象鬼影一闪,再看身后不知何时竟然多了一个人。
此人一身儒生打扮,但是双目如电,只是冷笑着看着他。张怀素几乎是直觉般的感受到头皮阵阵发麻,那是对危险的本能反应。这个无声无息出现在自己身后的儒生,是个非常危险的家伙。而对方瞧着自己的眼神,显然是不怀好意。
自己是一对三,还不知对方有多少人没有现身。
先下手为强!
张怀素想到这里,笑道:「无量天尊,施主好手段,如此身手想必非是无名之辈,何不报上名来,贫道在江湖上也认识几个朋友,莫要大水冲了龙王庙。」他一边说一边脚下运功,同时膝盖微屈,身子微弓。
不过对方显然对他的话极其不屑,那儒生晒道:「废话休提,牛鼻子,给某家显显你的八步登莲练到什麽地步了。」
话音未落,张怀素手中的拂尘突然一抖飞出,直取儒生面门,待儒生视线被遮的瞬间,脚尖点地身形化作一道疾风,右脚使出了十成的劲,直点儒生的丹田,几乎眨眼的功夫就到了近前,儒生所穿的儒袍已被脚沾到,腐朽了一般顿时化作飞灰。
但也就是如此了。
那儒生的身形随风而起,尽管张怀素这一脚已经沾到了他的衣服,却始终不能踩实。接着张怀素左脚又弹起,直踢其下阴。但是那儒生身形一闪,一声闷响,竟是和他对了一脚,张怀素身子好像飞鸟般飘出,落地后整条腿都给震麻了,左脚更是痛到没有知觉,站立不稳踉跄几下,竟然一屁股坐倒。
他捧着脚,震惊的望着那儒生,说话都结巴了。
「八步登莲!?你……你是……弥勒传人?」
这时那两个便衣官差快步上前,非常利落的将他绑起。这时又一个人施施然的现身,但是张怀素却看出此人不会武功,而且此人生的面白如玉,细眉细目,着实一个风度翩翩的美男子。而且此人一看便知道是当官的,那种风度,那种气质,那举手投足,经常出入公卿豪门的张怀素立马肯定,此人乃是大官。
「仙长,若早听良言相劝,何必至此?」
「你,你是何人?」
「本官蔡京,久候仙长多时了。不才有些俗事,往仙长指点迷津。搅扰仙长清修,罪过不小。」那美男子微微一笑,显得胸有成竹。但是张怀素看在眼中,却觉得那风度迷人的笑容里,却透着叫人不寒而栗的杀意。
半个时辰后,蔡河边的一座民宅内。
张怀素此时已经松绑,看着面前的蔡京。
此人将来绝非池中之物,身为朝廷命官,身边却有弥勒教的高手相助,看情形此人多半还知道弥勒教的底细。此人显然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士大夫,士大夫讲究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他身边还收留着邪教乱党作爪牙,显然是个蔑视道德法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家伙,将来不是名垂青史的栋梁能臣,便是遗臭万年的大奸大恶之辈。
「张仙长,可知本官请仙长来所为何事?」
「自是为了弥勒传人之事,落在你的手里,也算贫道劫数到了。不过贫道何德何能,竟劳动蔡大人亲自出马,着实愧不敢当。」
「非也非也,弥勒传人又如何,仙长真的以为本官在乎此事吗?」蔡京笑着打断了他,「何况仙长交游广阔,满朝公卿皆是仙长座上客,本官即非大理寺卿,又非刑书,不做开封府好多年了,又有什麽本事入仙长以罪?」
「既如此,不知蔡大人将贫道拘来,究竟是何意?」
「本官此举,实为逼不得已,恐仙长误会本官的诚意,故此特命家人在仙长面前露露真像,好安仙长之心,也叫仙长知道本官的气量。日后,只怕本官还有仰仗仙长之处呢。」
蔡京此话,说的再明白没有。
张怀素乃是个聪明人,他也听明白了。况且蔡京根本没有骗他的理由,现在自己在人家手上,要杀要剐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根本没必要和自己玩什麽玄虚。若是想套自己的话,套出弥勒教的机密,那还不如直接拉到衙门里滚热堂。他自己也不确定自己能不能挺的住官府的酷刑。
而且听他现在肆无忌惮地说这麽多大逆不道的话,显然此人也是个奸雄之辈。只要自己日后能为其所用,他便放自己一马。此人如此肆无忌惮,简直就差公开说要造反了。不过对自己却是有利,他固然掌握着自己的把柄,自己也掌握着他的把柄。
此人日后若是得势,只怕大宋的气数也要到头了。
不过官府的气数和自己又有甚鸟关系。自己游走公卿之间,无非是向给自己积累些人脉,找些靠山。但是眼前这个虽然是半强迫的,但是仔细想想却也是相当理想的选择。,一旦和他结盟,说不定是双赢的局面。
「蔡大人厚恩,贫道敢不粉身相报,大人垂询何事,贫道知无不言。」
「却是有两件事,其一,便是前些时日,陕西出了一宗奇案,牵涉到一种名叫麒麟丹的奇毒……」说到这里,蔡京停顿了一下,仔细观察老道的表情,却没看出什麽。
「却不知另一件为何事?」
「另一件嘛,便是请仙长给本官好好说说令高足韩月道长的事迹了。」……
入夜,外城城东厢,汴河旁的一所道观。
几条黑影借着月色的掩护,躲过巡更士兵的巡查,绕过潜火铺铺兵的耳目,悄悄接近了道观。在道观墙下站定,等了一会儿,接着一个个轻巧的翻墙而入,动作轻捷如同狸猫,落地无声。
屋内烛火依旧摇曳,将三个身影拉得很长,空气中弥漫着蜡烛燃烧特有的味道,同时还有淡淡的血腥味。
儒生看着地上倒着的老道的尸体,心知自己还是来迟了一步。
这个老道才是真正的麒麟丹的提供者,那个张怀素不过是运送者罢了。究竟这老道的身后到底站着谁?这种奇毒到底还提供给了谁?还有谁能制造这种奇毒?二年前环州大捷之时到底是谁指使他将这种奇毒提供给章楶帮助他破敌,这个人都不可能是平民百姓,绝对是当权的某个朝廷重臣,能接触到军国机密之事的。
就像现在陕西发生的事情一样,那些土匪盗贼不可能接触到机密的情报,这说明官府高层之内有内鬼。
但是现在这些问题无法向他询问了。有人抢在他们前面用一根绣花针结果了这老道的性命。儒生蹲下身子仔细察看这老道的伤势,发现伤处在脑门正中,出血不多,显然是一击毙命,头骨乃是人体最坚硬的骨骼之一,而这枚绣花针竟然深透入脑,可见力道何等惊人。而现场并无打斗痕迹,老道的手上有厚厚的老茧,骨骼粗大,说明也是练武之人,这说明来者是能让老道放下警惕心之人。
这样一根绣花针,根本称不上武器。儒生也从没听说过大宋朝的江湖之中有什麽侠客能以绣花针伤人,并且能让绣花针发挥出强弩般的威力,这简直可以称为神技,大概只有传说中的剑仙如聂隐娘、薛红线、空空儿等有这能耐。
二寸长的绣花针,并非袖箭,以手掷射出,杀人于十步之外……没听说过。若是以前,定当笑话来听,但是现在,却真实地出现在自己面前。而且还是在京师之中。
儒生突然觉得这诺大的汴京城,在这黑夜的笼罩下,似乎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深潭,深不可测……
入夜,左仆射府。
章敦看着面前这位风度翩翩的美男子,心中也是少有的犹豫。此人和自己一样,都是善于投机之人,只是自己是一心为国,而面前这人有几分为国几分为私就不好说了。这个男人有着太多的权变机诈,凭自己的阅历眼光,居然看不透他。只不过自己既然已经以此等隐秘事相托,那就是引他为心腹了。此时后悔也已经晚了,只能选择信任他。
他抬抬手示意对方坐下。「元长不必多礼,坐下说话。」
对面这个中年男子,正是权户部尚书蔡京。
蔡京虽然低眉顺眼的没有正面迎视章敦的目光,以不急不徐的语调向章敦汇报着自己的调查结果,保持着从容的风度,但是心中却像火一样热腾。
自己能得到当朝首相的青睐,被托以这种隐秘事,足以说明章敦已经是拿自己当心腹看待了。自己的野心乃是爬到和章敦同样的地位,权户部尚书虽然也是朝中显贵,但和面前的人比,仍是天壤之别。而自己要注意的,就是如何利用章敦对自己的信任,巩固自己的地位,进而在这件事里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
蔡京一贯相信,机会来源于生事。若是大宋朝一直波澜不惊,那自己如何能趁乱取利?只有现有的秩序发生动摇,才会给下面的人产生出上升的空间。
这也是蔡京的一贯人生哲学,唯恐天下不乱,混水摸鱼。
元丰四年的那场风波,他永远也忘不了。那充分显示出混乱的力量能产生何等惊人的效果。谁能想到一个简简单单的通奸案,通过别有用心之人借题发挥,能掀起那麽大的风波,最终将半个朝堂搅的鸡飞狗跳,那麽多高官显贵被卷入其中,甚至最终连当朝宰相都无法幸免。也最终导致了他仕途方面的第一次重挫。
那时的他还只是集贤殿检正,刚刚开始京官生涯没多久。却看到了那场巨大的风波当中所蕴含的巨大机会。所以蔡京积极地参与其中,上窜下跳搅风搅雨,搅来搅去搅过了头,最终将自己给搭了进去。
自从那一次挫折之后,蔡京也明白了。虽然机会来源于生事,但是机会真正到来的时候,还需要有能够把握住机会的实力。不自量力的人是没有前途可言的。十二年前的自己,虽然有野心有才华有胆量,但是却没有实力,所以机会来了也把握不住,最终反而偷鸡不成蚀把米。
而现在,蔡京的内心似乎又有了当年的那种悸动。
不管此事内幕如何,但是牵涉到陕西的大案,又牵涉到宫内的隐私,这里面充满了阴谋、混乱的味道。这是不是一个新的机会呢?如果是,自己到底有没有能力把握住这个机会。而这个机会,会不会撬动现有的政治格局,给自己的头顶空间带来一丝松动呢?
「那道人已经死了?」听到最后,章敦也是神色微变。
「禀相公,下官询问张怀素后,连夜派人前去拿人,只是晚了一步,那道人已被人抢先一步灭口。下官属下无能,看不出杀手来历。道人居所亦曾仔细搜索,无甚收获。」
「那道人是何来历?所栖身的道观呢?」
「那道人乃是神霄派门下,度牒也是真的,道观亦属神霄派。不过神霄派弟子千万遍布天下,未必能各个都保证品行。」……
点汤送客之后,章敦回想蔡京的叙述,心中也是犹疑。
原本纲运一案,牵涉到醴泉观内的道士,只要开封府前去拿人,没有拿不到的。大宋乃是士大夫的天下,便是这些道士们结交权贵公卿乃至宗室,也屁用不顶,该抓照抓,根本没人敢出来阻扰。但是没想到前天晚上,入内都知郝随居然亲自前来府中,这个人的到来,改变了一切。
刘贤妃和那个醴泉观的道士韩月有什麽见不得人的阴私事,章敦根本毫无兴趣。自己又不是刘贤妃的下属,凭什麽帮她办事。若她真的作奸犯科,被曝光也是罪有应得。但是那韩月竟是张怀素的徒弟,这点不能不让他在意。师徒二人皆卷入宫廷是非之中,这二者之间有没有什麽联系?那韩月的失踪,和陕西发生的事有没有关联?
更重要的是,刘贤妃提出的条件让他无法拒绝。
内外结成联盟,共同扳倒孟皇后。这孟皇后一直是章敦的一块心病,现如今居然有人主动提出合作,正是搔到他的痒处。而且刘贤妃承诺,只要能扳倒孟后,改立她为后,绝对支持新法的施行。章敦乃是博古通今之士,自然是知道历朝历代内宫的力量有多麽大的潜力,历代权臣若没有内宫的盟友,都不可能长久。
于是权衡利弊之下,这个选择就很好选择了。
只是这样一来,便不能明着去醴泉观抓人,谁知道刘贤妃有什麽见不得人的阴私在着这些道士手里,万一拉到开封府大堂上,最终连这些隐私一起给审出来。以王钦臣那样的风骨,必定上表弹劾,势必弄得尽人皆知,到时候刘贤妃就完蛋了。这对自己也没有任何好处。
所以,只能暗中行事。但是王钦臣那样的直臣,没有正当理由是不会搞这种偷偷摸摸的事,即便是自己命令他,他也不会遵从这种没道理的命令。
那时他想到的,就是蔡京。
这个人,当初就是他在自己面前献策恢复新法。但是此人乃是个地道的投机者,司马光当权时,他也曾五日之内尽罢免役法。不过,章敦有自信凭自己的才能,能驾驭得了他。而且蔡京以前做过知开封府,此人才华出众善于御下,在开封府大小官吏之中颇树恩信,直到现在虽然作了权户部尚书,但是对于开封府内的官吏们仍保持着相当的影响力。
章敦相信蔡京这样热衷权谋的人,是不可能不在开封府内栽培几个党羽的,这时候,正是他这些党羽出力的机会,也正符合暗中行事的原则。
至于张怀素那老道,原本在章敦看来就是一个蝼蚁般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根本不值得他这样地位的人关注,即使是现在也是如此。这种人,既然能在汴京这个巨大的名利场里混迹这麽长时间,自有他的过人之处。即使真得到了开封府的大堂之上,章敦也确信张怀素明白什麽能说什麽不能说,如果连这一点都搞不清楚,根本不可能混这麽久。
只是让蔡京参与此事,究竟是福是祸,他现在也说不清……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