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部分阅读

作品:点一盏心灯|作者:寂寞风尘泪|分类:辣文肉文|更新:2025-05-12 04:50:02|下载:点一盏心灯TXT下载
  作品:点一盏心灯

  作者:刘墉

  内容简介:

  形形色色的人物,

  告诉你成功之路,

  它更是人生的缩影,启示你!

  生命的意义,

  为你点一盏心灯

  正文

  上卷

  点一盏心灯

  小尼姑去见师父:“师父!我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已经多年,每天在这青山白云之间,茹素礼佛,暮鼓晨钟,经读得愈多,心中的个念不但不减,反而增加,怎么办?”

  “点一盏灯,使它非但能照亮你,而且不会留下你的身影,就可以通悟了!”

  数十年过去……

  有一所尼姑庵远近驰名,大家都称之为万灯庵;因为其中点满了灯,成千上万的灯,使人走入其间,仿佛步人一片灯海,灿烂辉煌。

  这所万灯庵的主持,就是当年的小尼姑,虽然如今年事已高,并拥有上百的徒弟,但是她仍然不快乐,因为尽管她做一桩功德,都点一盏灯,却无论把灯放在脚边,悬在顶上,乃至以一片灯海将自己团团围住,还是总会见到自己的影子,甚至可以说,灯愈亮,影子愈显;灯愈多,影子也愈多。她困惑了,却已经没有师父可以问,因为师父早已死去,自己也将不久人世。

  她圆寂了,据说就在死前终于通悟。

  她没有在万灯之间找到一生寻求的东西,却在黑暗的掸房里悟道,她发觉身外的成就再高,灯再亮,却只能造成身后的影子。唯有一个方法,能使自己皎然澄澈,心无挂碍。

  她点了一盏心灯!

  扶树与扶人

  某人做生意失败了,但是他仍然极力维持原有的排场,唯恐别人看出他的失意。宴会时,他租用私家车去接宾客,并请表妹扮作女佣,佳肴一道道地端上,他以严厉的眼光制止自己久已不知肉味的孩子抢菜。虽然前一瓶酒尚未喝完,他已砰然打开柜中最后一瓶xo。但是当那些心里有数的客人酒足饭饱,告辞离去时,每一个人都热烈地致谢,并露出同情的眼光,却没有一个主动提出帮助。

  某人彻底失望了,他百思不解,一个人行街头,突然看见许多工人在扶正那披台风吹倒的行道树,工人总是先把树的枝闲;或取权位,而舍性命。

  至于老来,则愈要懂得舍,仿佛登山履危,行舟遇险时,先得将不必要的行李抛弃;仍然嫌重时,次要的东西便得舍出;再有险境,则除了自身之外,一物也留不得。所以人到此时,绝对是舍多于取。不知舍、不服老的人,常不得不最先落水坠崖,把老本也赔了进去。

  如此说来,人生是愈取愈少,愈舍愈多,怎么办呢?

  答案是:

  少年时取其丰;壮年时取其实;老年时取其精。

  少年时舍其不能有;壮年时舍其不当有;老年时舍其不必有。

  木鱼

  年轻的父亲严厉地责打孩子,惊动了正在里屋念经的祖母。

  祖母把怒不可遏的父亲带到自己屋里,指着木鱼说:“下次你要打骂孩子之前,先来敲敲这木鱼,我不要你念经,只要敲几下木鱼就够了。”

  孩子又犯了错,火冒三丈的父亲,决定不惜打断一根棍子,也要严加惩戒。但是突然想起自己母亲的话,便提着棍子走到母亲读经的地方。

  “敲几下木鱼就成了?”他实在想不出道理,但仍拿起了那小小的木槌。

  喀!木鱼发出清脆却又非常圆柔的声音,平常祖母关着门念经,只觉得木鱼的节奏十分清晰,却没想到眼前敲打起来,是这般响亮——响亮却不炸耳。

  “看看木槌,在那硬硬的褪头上包着布;再看看木鱼,在那下面有着厚厚而柔软的锦垫,所以你敲它,不必用多大力气,便能发出深远而厚实的声音。”祖母说。

  父亲放下木棍走出去,把跪在地上的儿子叫到沙发旁……他甚至买了一个木鱼放在办公室,门外的部属常听见里面偶尔发出两三声喀、喀的音响,认为这位最近大大改变刚烈脾气的主管,必定是因为笃信了佛教。

  我亦无争,天亦美

  孙先生是一位登山摄影家,爬遍了国内的大小名山,也照了成千的风景照片,可是当朋友欣赏他的作品时,他总是遗憾地说:“就是那么巧,每次看到最美的风景,都是在我底片用完的时候。”听到的人则在背他说,他那样讲,是与歌星的自称感冒喉咙不好,有着相同的心理。

  问题是,在爬山时,大家确实看见他底片用完,又遇到美景时跺脚捶胸的表现,有时在下一站买到胶卷,他甚至会沿原路跑回去补拍,只是多半怅然而返。天光云影,才隔一下子,居然全变了。

  有一次,同行的人特别暗地为他带了一卷底片,果然他底片用完,又遇到十年难见的美景,那人便将底片交给孙先生,岂知当他装妥,从照门望出去,又是频频摇头,洗出来之后,还是不满意。

  恨那大自然总是跟他的照相机过不去,孙先生终于放弃了摄影。妙的是,从他不带照相机起,每一次的旅行,从头到尾都有数不完的美景。

  “恐怕只有在我不汲汲营求的时候,才能无拘无束地欣赏。”孙先生说:“我亦无争,天变美!”

  名利中人

  某日与一位在商场十分得意的朋友在世界贸易大楼顶层晚餐,看着下面万家灯火、车水马龙,他感慨他说:

  “人生就像这车马灯火,明明灭灭,飘游虚幻,何必争名逐利呢?”

  我没有附和,却问他:“你为什么要选这个地方晚餐?”

  “因为这是纽约最著名的餐馆之一,东西好吃,视野辽阔、服务周到。”

  “很贵吧!”我又问。

  “当然!相当不便宜。”

  “当你说何必争名逐利时,岂知自己却正在名利之中啊!”

  顺风与逆风

  上国画课,教授说:

  “画柳,要表现顺风的美;画松,要表现逆风的美;画牛,要顺风而走;画马,要逆风而奔。”

  “那么画人呢?”学生问。

  “王维的‘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以顺风为佳。

  文天祥的‘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以逆风为好。”

  “有没有又顺又逆的?”

  “陶渊明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前一句逆凤,后一句顺凤。

  “人在顺凤和逆风中的表现,有没有什么当然的道理可以依循?”

  “风大时,要表现逆的风骨;风小时,要表现顺的悠然。”

  灯罩

  大概在人们使用灯不久,就发明了灯罩。早期的灯罩是为了保护其中的火苗,所以提着的灯笼有罩。拿着的电石灯有罩,固定的煤气灯有罩,连煤油灯也常加个罩子。

  后来电灯被发明了,按说外面已经有层玻璃,应该不必再多加一层罩子才对。但是那灯罩的式样反而更多了。

  为了小范围的强调照明,灯后被加上圆形反光的罩子,或在前面装设凸透镜,成为了聚光灯。

  为了给人灿烂辉煌的华丽感,灯的四周被缀上颗粒或条状的水晶,使那光线再三折射,成为装饰灯。

  为了使光线全部经过折射,予人一种柔和感,发明了不透明的筒状灯罩,使光线只照射地面和天花板。

  为了既可在灯下阅读,又能由透过灯罩的光线,提供主内照明,发明了伞形半透明的灯罩,使灯下明亮,而四周柔和。

  至于学生们书桌上专供读书的灯,则有横式槽形或碗形不透明的灯罩,因为它提供了定点的照明,除了灯下,其它处都不照,所以有帮助集中注意力的效果。

  每个人都是一盏灯,为了保护自己,为了不刺伤别人,为了集中光芒,也为了制造韵味,请别忘了加上一层灯罩,它虽然可能减弱你的光度,却足以增添你的光采。

  放风筝

  有一天经过国父纪念馆,看见许多人在放风筝,令人不解的是:大家都挤在场子的一侧,那密密麻麻的风筝线,似乎随时都可能绞成一团。

  “为什么宁可让场子的一侧空着,却要傻傻地挤在一堆呢?”我心想,并买了一个风筝,走到场子空着的一旁去放。

  风筝飞起,线放长了,但是不稳定的风,使我不得不随时向回卷线,卷不及时,只好向后退。

  我的风筝终于飞得跟别人一样远,这时才发现,自己竟然也挤在场子另一侧的人群中。

  当我们笑别人迂,或笑政府无能时,很可能应该笑的,是自己不曾参与所造成的无知。

  亲爱、恩爱、怜爱

  以前听人讲,随着年龄的增长,夫妻之间的情感,会由“亲爱”,进入“恩爱”,步人“怜爱”,当时很不能了解其中的道理,如今渐长,观察经历多了;终于有了实际的领悟。

  年轻的夫妻间,所有的是亲爱,由“亲”而“爱”,所以表面看;固然爱得炽烈,但是由于属于肉体亲近的程度高,往往也较经不起考验,造成了“不亲,就不爱”,也既然是西洋人所说的out of sight,out of love。

  中年的夫妻间,应该拥有恩爱,因为在过去相处中,彼此照顾、慰勉,共同奋斗,突破难关的“恩”,而加强了“爱”。也就因此,许多在“亲爱期”不能容忍的出轨行为,由于“恩”的遮掩,而能获得平复;相反的,年轻时过得太顺意,而夫妻间缺少“恩情”的,就往往在“爱意”上显得薄弱,而经不起考验。

  老年的夫妻,享受的怜爱,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相怜,与“同穴梦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的相惜。此时儿女都已经长大自立,夫妻年老渐衰,却又落得二人相守,你病我扶、我仆你搀。而年轻的情欲已经淡远,;日时的怨怼早已释然,相望白头,彼此目光接触的一刹那,虽再迸不出火花,却有着多么蕴藉的、惺惺相惜的爱意呀!

  由肉体接触的“亲”、实质帮助的“恩”,到相珍相惜的“怜”,仿佛用木片树枝升起熊熊的火苗,点燃坚硬的煤块,再散发出沉稳的热力,而那热力可以熔钢,也最为深长。

  现代风水

  中国人大概是世界上最讲究风水的民族,不但活人的“阳宅”,要讲究位置座向,死人的“阴宅”,也要堪与以利子孙。

  其实什么叫作风水,最好的解脱应该是适合人类生活的环境,至于风水之学,则是人类经过几千万年,由生活的实际经验归纳出来,比如大家最常说的好风水“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翻成白话是“左边有河,右边有路,前有广场,后有山陵。”这种地方,谁不喜欢呢?不必凤水先生指点,人人都可以看得出。所以风水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风水改变可以影响生活,生活方式的改变,也足以影响风水的说法。

  旧时的风水家常说:厨房不宜建在屋子的西南侧,屋子北面墙有缺损要立刻修好,南边则无妨。这理论乍听有些玄,实际因为中国位于北半球,西南边的房子最受阳光,旧时没有冰箱,食物容易坏,所以不宜做厨房;至于北方的墙有洞,是因为冬天刮北风,所以应该修好;相反的,南方受夏天的暖风,则可以不急。说穿了,根本是卫生,避免人吃坏东西及受寒。问题是如果有了冰箱、冷气,或在南半球,这风水的定理,是不是就得改了呢?

  “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水南为阴、水北为阳”,我们从小就知道这地理与阴阳的关系。但是如果有一天搬到澳洲、南美或非洲去居住,这阴阳的定理是不是就得全盘调反了呢?如果山水阴阳都改。那古人的风水之说能不变吗?

  前人说“择吉而居”,这吉应该解释为方便、舒适,只要住得安稳、进出顺当,就是好风水。

  古人又说”福人福宅”,这福应该解释为善良、喜乐。能事事泰然,逆来顺受,住哪里,哪里就是福宅。

  最重要的:

  人们只知活着的时候,房子是宅;死了之后,墓穴是宅。岂知道,生时,身体是心的宅院;死后,宇宙是灵的宅院。不注意修身与环境的保护,只晓得今天改一门,明日动一窗,后日悬一镜,这是自私,也是舍本逐未,哪里能算得懂风水呢?

  送终

  嗜酒如命的老王死了,许多他生前的酒友前去送终,为失去一位最好的饮者而同声一哭。

  “我们去老李家共醉吧!想办法用酒来冲淡哀伤。”一位酒友建议,立刻得到众人的附和。

  没想到老李的太太居然说。

  “为纪念你们死去的酒友,今天不准喝酒。你们去送朋友的终,岂知他正是由你们送上终途,而竟然现在又想再来彼此送终。”

  剪烛西窗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唐代大诗人李商隐名作《夜雨寄北》的诗句。想那西窗下,荧荧一烛,诗人促膝夜谈,几番风雨成隔世,共话白头到眼前,看那烛光由短而长。由高而低、执剪修心,是何等的悠然?

  你点过蜡烛吗?看过那跳动的烛光和飞舞的烛花吗?感受过那蕴藉中所含蓄的幽幽之情吗?

  选蜡烛,实在有很大的学问,尤其是那“烛心”,偏了的不能要,否则燃烧不会均匀;太粗的不可取,因那烛火虽强,却消逝得快,且少了情趣;太细的也不能用,因为一点微风,就会使它熄灭。至于点燃的时候,就更要讲究了:那烛台要正,免得炽泪自一边倾下;那烛心要直,免得一侧燃出个大缺口;那烛心要不长不短,短了烛火太弱,多了则要跳动生烟。懂得调整烛心的人,常能使蜡烛多燃许多时间,甚至在熔成一小摊的时候,只要烛心不偏,还能多耗些时。

  听了这许多话,下次对着荧荧一烛,你一定会有许多新发现,而且即或没有烛火在前,何尝不能在自己的心中点起一盏烛光呢?

  于是你的心,就是烛的心,要不粗不细,不偏不倚,且得常常修剪,剪得不长不短、恰恰托出一片蕴藉的光辉与温暖。

  正字与反字

  小和尚满怀疑惑地去见师傅:

  “师傅!您说好人坏人都可以度,问题是坏人已经失去了人的本质,如何算是人呢?既不是人,就不应该度化他。”

  师傅没有立刻作答,只是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个”我”,但字是反写的,如同印章上的文字,左右颠倒。

  “这是什么?”师傅问。

  “这是个字。”小和尚说:“但是写反了!”

  “什么字呢?”

  “‘我’字!”

  “写反了的‘我’字算不算字?”师傅追问。

  “不算!”

  “既然不算,你为什么说它是个‘我’字?”

  “算!”小和尚立刻改口。

  “既算是个字,你为什么说它反了呢?”

  小和尚怔住了,不知怎样作答。

  “正字是字,反字也是字,你说它是‘我’字,又认得出那是反字,主要是因为你心里认得真正的‘我’字;相反的,如果你原不识字,就算我写反了,你也无法分辨,只怕当人告诉你那是个我字之后,遇到正写的我字,你倒要说是写反了!”师傅说:“同样的道理,好人是人,坏人也是人,最重要在于你须识得人的本性,于是当你遇到恶人的时候,仍然一眼便能见到他的‘天质’,并唤出他的‘本真’,本真既明,便不难度化了!”

  离婚的原因

  小李结婚没两年,突然宣布离婚了,听到的朋友无不惊讶,纷纷问他离婚的原因。

  “因为她们脾气太坏。”小李回答。

  过了几个月,仍有久未碰面的人,在知道消息后问同样的问题。

  “因为我的脾气太坏。”小李答。

  先前已经听过的人,不解地说:“为什么前后说法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是啊!离婚时我确实觉得是她脾气坏,但是几个月下来,冷静地想想,还是自己的性子不好。”

  纵身入水

  当人们在冷天游泳时,大约有三种适应冷水的方法。有些人先蹲在池边,将水撩到身上,使自己能适应之后,再进入池子游;有些人则可能先站在浅水处,再试着步步向深水走,或逐渐蹲身进入水中;更有一种人,做完热身运动,便由池边一跃而下。

  据说最安全的方法,是置身池外,先行试探;其次则是置身池内,渐次深入;至于第三种方法,则可能造成抽筋甚至引发心脏病。

  但是相反的,最感觉冷水刺激的也是第一种,因为置身较暖的池边,每撩一次水,就造成一次沁骨的寒冷,倒是一跃入池的人,由于马上要应付眼前游水的问题,反倒能忘记了周身的寒冷。

  与游泳一样,当人们要进入陌生而困苦的环境时;有些人先小心地探测,以做万全的准备,但许多人就因为知道困难重重,而再三延迟行程,甚至取消原来的计划:又有些人,先一脚踏入那个环境,但仍留许多后路,看着情况不妙,就抽身而返;当然更有些人,心存破釜沉舟之想,打定主意,便全身投入,由于急着应付眼前重重的险阻,反倒能忘记许多痛苦。

  如果是年轻力壮的人,我鼓励他做第三者。虽然可能有些危险,但是你会发现,当别人还犹豫在池边,或半身站在池里喊冷时,那敢于一跃入池的人,早已浪里白条地来来往往,把这周遭的冷,忘得一干二净了。在陌生的环境,也就由于这种人比别人快,较别人狠,而且敢于冒险,所以往往是成功者。

  戒赌之道

  甲乙二人的工作都是帮助赌徒戒赌,但是乙的成果卓著。大部分的赌鬼,都因为他的辅导而迁善;甲却顶多只有五分之一的成效。

  为了找寻其中的原因,他们的主管特别请甲乙二人报告工作的方法。

  “我以最诚恳的态度,告诉赌徒们赌博的害处,并且举出许多实例,警告他们再不戒赌,就会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名誉扫地,再也无法重见天日。”甲说。

  “我通常先不跟他们谈戒赌,只要求对方告诉我一共欠下多少赌债,再帮助他们拟出还债的计划。”乙说:“许多人在看到计划时,都会吃惊他讲:‘我还以为一辈子也还不完呢,居然看来远景并不差!’而每当他们这样说之后,往往就自动戒赌了,因为他们不再自暴自弃,也不再作翻本的空梦,而愿意勇敢面对现实,开创明天!”

  对那偏向虎山行的人,拦在他前面说一百句劝戒的话,也不如以半句话指点出一条安全的道路。

  细节与结论

  有医学院的教授,在上课的第一天对他的学生说:“当医生,最要紧的是胆大心细!”说完,便将一只手指伸进桌上的一杯尿液里,再把手指放进自己的嘴中,接着便将那杯尿液递给学生。

  看着每个学生都忍着呕,照样把探入尿杯的手指塞进嘴里。教授笑嘻嘻他说:“不错,你们每个人都够胆大,只可惜不够心细,没有注意到我探入尿杯的是食指,放进嘴里的却是中指啊!”

  有位法学院的教授,上课时说了一个故事:有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一个树洞,居然从树洞的另一边跑出了一只免子,兔子飞快地向前跑,并跳上另一棵大树,却在树枝上没站稳,掉了下来,压晕了正仰头看的猎狗,兔子终于逃脱。

  故事说完,许多学生提出他们的疑问:

  兔子为什么会爬树呢?

  一只兔子怎么可能同时压晕三条猎狗呢!

  “这些问题都不错,显示了故事的不合理。”教授说:”可是更重要的事情,你们却没问——土拔鼠到哪里去了?”

  有位教美术史的教授,在谈到古代国家使用的颜料时说:“将贝壳烧烤之后,磨成细粉,再以胶水调和,可以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