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龙洞遗骸
据湘西澧州地方志记载:
乾隆年间,湘西大旱,本地法师何俊儒,欲率徒七人入黄龙泉祈雨。族中长者劝之曰:“祖辈相传,洞内有龙有妖,入则不得还。”何氏窃以为传闻不足信,自恃法术高强,抚髯笑曰:“为祈雨福泽一方,正欲寻龙!”遂仗剑率众徒鱼贯而入。
乡民设祭于洞外,香烛牺牲颇丰。由辰时至申,赤日依然,幽洞悄无声息。突平地风起,一团黑云自山后奔涌而出,暴雨骤至,电闪雷鸣。乡邻感激涕零,诚惶诚恐跪于雨中,叩首不止。忽闻洞中訇訇然,似万马奔腾,继而泉水暴涨,狂泻突涌。众人慌恐,鼠窜四避。却见洞内冲出一人,血肉模糊。趋前审视,乃何法师也,慌忙抬至家中,遍施针药穷尽救助。法师昏迷中时而抽搐惊嚎,其声凄厉若鬼。三日方醒,问洞中所见,只嗫嚅曰:“先人不我欺也。干死当门田,莫打黄龙泉……”呜呼气绝。
数日后,洞水平复如常,而七徒无一生还,亦未见尸。
其所遇者何?不得而知也。
溶洞暗河如清澈的血液,默默流过大地的肌肤。一条时宽时窄,两侧怪石嶙峋的曲折暗道深藏水下,不知通向何方。虽然时值盛夏,水温只有7c,冰凉的水流在寂静的黑暗中奔流不息,将坚硬的岩壁镌刻出亿万年幽寂岁月。
忽然,幽暗的穴道深处出现两团亮光,像两只灰白的眼,缓缓逆水而来。
省地科院的巴亥和助手小丘正扒着嶙峋石壁艰难逆水而行。潜水大约40余米,洞道渐宽,水势渐缓。巴亥头部刚一露出水面,立刻听到清晰的轰鸣声。远远近近石钟乳千姿百态,瑰丽鬼怪……
忽然激流喧嚣声中,似乎凸现一缕诡谲声响,浑浊不清,低沉厚重,像是动物的呻吟或是低吼!
巴亥为之一惊!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立即取出望远镜般的军用热像仪,再次观察一遍,依然没有发现可疑物体。
突然,湍流中似甩出黑糊糊一物!就在几米开外,眼角余光感觉它碗口粗细,如蛇扭摆,似有黯淡鳞光!
巴亥惊得退后几步,同时飞速拔出腰间带锯齿的军用野战匕首。他立刻用步话机通知小丘:“马上用热像仪搜索深堑,重点观察竖井。完毕。”
小丘报告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小丘拔出匕首,紧张地巡视四周。巴亥心里思量:难道刚才那声音和黑影都是自己的幻觉?他自信不可能。作为曾经的特种部队连级指挥员,他虽然没有上过真正的战场,但经历无数生死历练,即使面对更为险恶的境遇,也绝不会因为恐慌产生幻觉。
这时,小丘率先爬上一座倾斜的高台,发现玉柱般的石笋大多被折断,横七竖八倒在岩坡上。他偶然碰落了什么东西,扭头一看,不禁惊叫一声:
“死人!”
巴亥闻声抬头,见面前两尺开外,石坡上一团枯黄乱发裹着个骷髅!
奇怪的是,遗骸仅短短上半身,脊椎骨折断,腰部以下全没有;头朝下,因为只有胸腔和半截腰椎,胳膊显得很长,像是来自外星球的巨型怪虫;左肋完全破碎,像压瘪的木笼子包着一团希淮笳抛抛欤斩吹难劭蚶淠刈6幼潘!
突地,小丘用手一指,紧张地小声说:“你看这儿!”
巴亥摘下头灯,照向骷髅的脊骨,只见断面上有两个光滑的半圆凹槽,好像是动物牙齿的痕迹!
一不小心,巴亥碰到遗骸,悬着的左臂从肘部断开,白生生关节毕见的掌骨成扇子状,在空中画了一个弧,然后坠落进脚下的黑暗中。
指骨在黑暗中似乎四散弹起,发出清脆声响,好像幽灵阴险的窃笑……
(位于张家界风景区的黄龙洞。祖辈相传,洞内有龙有妖。)
→虹→桥→书→吧→book。hqdoor
第2节:二、大型不明生物
二、大型不明生物
古生物博士乔霓的手机突然响了,原来是几个月前学术会议上偶然相识的那个地科院彝族复员军人——巴亥。
就听他急急地说:“……我在张家界。今天我在黄龙洞里看到一个大型不明生物……”
巴亥简单介绍了奇怪的叫声、黑影和那副残骸的情况,请她帮忙分析分析,黄龙洞里可能会藏有什么动物。
乔霓回答:“世界各地从来没有在地下溶洞中发现大型动物的记载,你肯定看错了。在特殊的环境里,谁都可能产生幻觉。”
“那么你觉得洞穴里可能有什么动物?”
“窄义的洞穴生物也叫‘真洞穴生物’,包括藻类、微生物、盲鱼和蜘蛛蜈蚣之类的昆虫。在封闭的地下洞厅里不会有大型动物,这是有定论的。”
巴亥争辩道:“黄龙洞第二层暗河里面发现有鱼、娃娃鱼、蛇等很多种动物,大概与索溪河相连。也许哪个不明生物偶然由索溪河进入第二层暗河,逆流钻进洞厅呢?!”
乔霓再一次打断他:“为什么要钻进去?动物的活动范围有一定规律,行为由本能支配,不会突发奇想去探险,没有你那么聪明。”
受到女人的讥讽,巴亥当然很不高兴,为了继续请教这位专家只能尽量克制。巴亥顿了顿,又问:“那么,你觉得那人是怎么死的?残骸脊骨的牙痕又怎么解释?”
乔霓本来对这个皮肤黝黑帅气的小伙子印象不错,现在似乎有点反感, 她耐着性子说:“不排除那人死于猛兽之口,但脊骨断面的凹槽也不一定就是动物的牙痕。对不起,我真的还有事,再见。”
残骸已运出,但法医鉴定结果还要等几天。巴亥和小丘决定上山玩一天,然后回省城复命。
巴亥二人乘免费环保车来到了“神堂湾”观景台。一群日本游客正在照相。
忽听一片惊叫,原来一位日本妇女的小包掉了下去。护照在包里,她急得一脸通红。
巴亥蹬上观景台栏杆探身俯瞰,只见那深棕色花格坤包就挂在绝壁下面五六米一株小松树上。他一声没吭,翻过左侧木栏就从陡坡下去。
女导游挤过来拽着巴亥胳膊不放手,说出了事她负不了责任。巴亥仰头看着她:“不用你负责。”语气听起来有些生硬。
巴亥在陡坡上钻过灌木丛,向右斜插,蹬上了绝壁边窄窄的石径。眼看大功告成,谁知用力过大,树枝折断反弹,那棕色带花格的小皮包竟被斜斜地甩出去,拖着细长的背带,从绝壁向深渊坠落!幸好小包很轻,向侧下方斜着画了一个弧,落在一残峰巨石之上,再向右一两米便是万丈深渊。
巴亥小心翼翼攀下绝壁,退回灌木丛生的陡坡,继续向下。
他把今天当成攀岩技巧的实战训练,稳扎稳打,终于一步步攀下断崖。然后走过杂草丛生的台地,爬上几米高的残峰,拿到那个做工精致的小坤包。
此时风吹树动,几滴冰凉的雨点落在他的脸上。他紧走几步来到断崖下,刚爬了几米,豆大的雨点骤然密集,接着听到深渊之下传来时而尖利时而低沉、忽强忽弱的嘈杂声响,不是风雨林涛声,也不是流水瀑布声,极为怪异,像是众多生灵的鼓噪、狂奔和呐喊。
他放慢了攀岩的速度,告诫自己镇静。
他走出很远,没有找到能上去的地方。明白一时难以脱身,只好找个地方先避雨。钻过茂密灌木,找到断崖下一处浅穴,钻了进去。
斜风暴雨,衣服尽湿,他感到有些冷,向岩穴里挪挪。无意间一扭头,昏暗中见身后石壁上有些斑驳痕迹,凑过去仔细辨认,不禁一惊,分明是竖写的三组数字!
※book。hqdoor※虹※桥书※吧※
第3节:三、神秘数字
三、神秘数字
字迹被风雨侵蚀,似乎已很久远。左下方还有一些模糊杂乱的字迹,像是落款,但无法辨认。略略凸起的黑紫色笔画深浅不一,像是用手指沾着什么黏稠的东西写的。
伸手抠下一点捻碎,略感油质滑腻,闻闻稍有腥气,一定是血,人血!
巴亥首先想到的是密码,这是个临终遗言!不知何人留下的,恐怕一个生命在此终结,魂归荒壑。
他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来这荒蛮险恶的神堂湾?这神秘数字与黄龙洞的残骸和不明动物有没有联系?
他仔细查看了这个浅浅的小石穴和四周,没有发现任何遗物,就掏出相机拍了照。
一身泥水的巴亥背着小坤包爬上来,人群发出一阵庆贺,然后又纷纷埋怨巴亥太冒失。说在万丈绝壁上爬来爬去,便是非洲的狒狒也难免失手。
巴亥、小丘与女导游一同离开观景台,沿着青石小道边走边聊。
女导游说起黄龙洞又发现新的洞厅,还发现一副残骸。得知他俩是来考察黄龙洞的,想必有第一手消息,她好奇心极强,非要问个详细。
小丘添油加醋将残骸描绘一番。女导游半信半疑, “黄龙洞里真有龙?”
小丘故意吓唬她:“真有可能!那个残骸可能就是它吃剩下的。张家界什么怪事没有?刚刚我听见奇怪的声音,巴亥,你在下面听到没有?”
巴亥点点头:“绝壁下面声音更大。”
女导游讲了当地一个家喻户晓的传说:
古代有位土家族首领叫向大坤,联合九溪十八峒土蛮揭竿起义;朝廷派遣十万大军进攻武陵源,向王率领八千义军奋勇抵抗,终因寡不敌众退守天子山。被困三个月弹尽粮绝,最后八千义军仅剩三百多人,向天王子仰天长啸三声,纵身跃入神堂湾。三百土军与官军肉播,最后全部跳崖壮烈殉难。有人说向王天子阴魂不散,在神堂湾下面操练兵马,准备复仇。
巴亥笑道:“真是个挺悲壮的鬼故事。”
女导游一脸认真:“不信你去查《永定县志》,或者《向氏族谱》,对这事都有记载。有人说这里的岩石铁含量高,产生一种磁场,在特殊条件下可以记录声音,甚至图像。也有人猜测,神堂湾下面有未知的动物。反正那种怪声不像自然界的声音,也许真是当年向王兵马的厮杀声,被岩石记录了下来……”
巴亥笑道:“石英砂岩中金、铁元素含量高不错,神堂湾地磁异常也可能;不过,说它可以记录声音图像,恐怕没有根据。岩石要真能录像倒好了,刚发现三组用血写的数字正找不到主人呢。”
女导游又听说在神堂湾下面又发现三组数字,更是吃惊:“真的?什么数字呀?”
巴亥调出数码相机存储的照片,她赶紧接过来,皱着眉头仔细看了半天。
小丘猜测说:“也许是遇险的游客留的电话号码,希望有人发现通知家人。说不定就是本地人呢?我试试。”小丘用手机拨号,加上本地区号拨了第一个号码:858776。回答果然是“没有这个电话号码”。再拨第三个,结果也是一样。第二个五位数,更不必试了。
女导游大喊:“是不是当年土匪的联络密码呀?”
巴亥、小丘都笑。巴亥说:“密码是指能按一定规律翻译成文字的一串数字,一般叫密电码。不同的密电码,包括军用密电码,设计的逻辑规律不同,但不会有的长,有的短。”
走到旅游车站,女导游对他俩说:“我得先走了。黄龙洞残尸,还有怪兽和密码的事,有什么新情况可一定告诉我呀,千万别忘了!这是我的名片。”
原来她叫黄莉莉,湖南安舆旅行社的日语导游。
(富有神秘色彩的神堂湾观景台。)
bsp;第4节:四、关于刘家的咒语
四、关于刘家的咒语
家人都已睡了,刘季轩依然坐在自家不大的客厅里,望着墙上生父的遗像。
那是60多年前生父离开山东老家之前的照片,蓄着口髭,清癯严肃,一副圆圆的黑框眼镜,戴瓜皮帽,穿一对襟丝绸马褂。典型的上世纪30年代乡绅。
刘季轩眼睛发潮。面前的方茶几上放着一封来自湖南张家界的信。
一面之交却相谈甚欢的张家界个体旅行社靳老板在信中写得不很详细,只说最近在黄龙洞偶然发现一副残骸,没有下半身,好像死于动物之口。当地人都说神堂湾和黄龙洞有暗河相连,或许那就是他家老爷子的尸骨,被暗河由神堂湾冲进了黄龙洞。
当年生父是在神堂湾遇难的,神堂湾和黄龙洞真的有地下暗河相通吗?不过残骸的样子倒是符合老人家遇难时的惨状。苦苦期待半个多世纪的生父遇难之谜莫非有了答案?
将近90岁的老母亲老泪纵横,说不管是不是你亲爹,好歹都要去一趟,看个究竟。刘季轩已经订了车票,收拾好行装,明日就要去张家界。
这些年来,每提起生父遇难的事,老母亲总是哽咽着唠叨:“报应啊!这是命啊……”
听母亲说,他们刘家是汉高祖的嫡传血脉,而刘邦为刘累后人,所以尊刘累为始祖。刘累因为替夏代的第十四个帝王孔甲养龙而名垂千古,刘邦的母亲因与神龙交感而生高祖,所以龙也是刘家的祖宗神灵,不可冒犯。不知始于何年,便有个关于“龙之诅咒”的恐怖传说在他们刘家世代相传,而且祖上已经有两人为此离奇暴毙,六十年前老祖母一头撞死在宅门,应该算第三个;生父则是第四个了。生父之死笼罩着神秘色彩,或许像挖掘金字塔的人那样,他因冒犯了神龙,因而遭遇了古老的诅咒。
也许由于继父的原因,几十年来家人很少谈到生父刘欹煜,只是在他的生日、忌日时在遗像前点几柱香,摆几碟简单供品。而这些总是由继父春生默默操持,一次都没有忘记过。现在继父春生也已作古。
继父春生六十多岁的时候,坚持要去神堂湾祭奠刘欹煜,刘季轩陪他来到张家界,当时此地叫大庸,是湘西一座破旧的偏远小城。继父凭着大致记忆,带着他终于爬到了现在神堂湾观景台的位置,继父指着面前陡峭绝壁:“当初你爹就是在这里遇难的。”
如血的残阳中,继父跪在悬崖边,烧了带来的纸钱,涕泗滂沱久久不起,哭道:“恩师欹煜公,春生对不起您呀!恐怕过不了多久,咱师徒俩就会见面的,让我来这里陪伴您吧……”
此刻,刘季轩长叹一声,他们在神堂湾祭奠老人,怎知生父的遗骸却躺在数里之外黑暗冰冷的黄龙洞里!
一早,靳老板陪刘季轩来到黄龙洞股份有限公司,值班经理接待了他们。刘季轩说父亲在神堂湾遇险失踪。听说黄龙洞发现不明残骸,专程来了解有关详情,不知警方的鉴定结果出来没有。
值班经理抱歉地说,还没有警方的消息。但警方只带走一块骸骨,其余都在公司的地下室,刘季轩便要求亲眼看看。
保安从角落里拽出一很大的黑色塑料袋。说警察拿走了半截脊骨,上面有动物的牙印。
刘季轩这才知道半截脊骨上还有动物的牙印!而继父说生父正是死于不明怪兽,他更加相信此人就是生父!他扑通跪在地上,双手捧起那个骷髅,哽咽着轻轻喊了一声爹……
(神堂湾壁立千仞,神秘莫测,自古以来无人下得谷底。)
◇book。hqdoor◇欢◇迎访◇问◇
第5节:五、古生物博士
五、古生物博士
茶坊一身翠绿的服务小姐把乔霓引进来。她一件普通黑t恤,衬得肤色白如蝤蛴;未施半点粉黛,素面朝天,只无框的金丝眼镜腿有些亮色,与俗艳的女服务员恰成对比。
巴亥心中一阵激动,礼貌地握手问好,说有事请教。见她乜着自己手中的香烟颦眉,慌忙把大半支烟杵到烟灰缸里。
巴亥把话题引向黄龙洞。 “我肯定看到一个什么动物!难道像当地人传说的,它是龙?”
“我说小巴,你没事吧?你真的怀疑到龙?连小学生都知道,龙是由不同氏族的图腾综合拼凑而成,世界上根本没有龙!”
巴亥克制着心里的不快,又把带来的在张家界拍的一沓照片给乔霓看。“对了,忘了告诉你了。我在神堂湾还发现三组血写的神秘数字,不知是什么意思,就是它。”
乔霓对这个智力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觉得它是通常意义上的“密码”,比如银行账户、电子邮箱的密码,也就是“密匙”。
“我也想过,如果它是前后相连的一组密匙,加在一起有17位数。你知道就是用现在最先进的电脑,要破解17位的密匙需要多长时间吗?在发明电脑之前,六位数就足够了。如果它是并列的三组密匙,就意味着有三个加密的东西,比如保险箱之类的……”
“或者是加密文件。”
“在电脑出现之前,文件可以密封,但是无法加密。”巴亥笑笑,接着说,“如果是三组密匙,每组前面应该有相互区分的标志,比如abc,或者甲乙丙……”
乔霓心想这个复员兵的思维逻辑还是挺严密清晰的。 “如果真是古人留下的,也许能翻译成天干、地支,或许是日期什么的?”
巴亥觉得有道理,顿时大感振奋,也许真是以“甲子”传达的什么信息!第二组五位数暂时忽略,把第一、第三组列出来看看。他立刻喊服务员借了纸笔。
先写出甲乙丙丁等十个“天干”,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地支”,一个个写了序号。然后将858776分解成85、87、76三组;天干第八位是“辛”,地支第五位是“辰”,以此类推,很快列出第一组数字:“辛辰辛午庚巳”;第三组是:“戊巳已未辛巳”。
乔霓琢磨这两组干支,皱眉扶扶眼镜,它代表什么呢?年月日?月日时?某人的生辰?某件事发生的时间?忽然她咯咯乐了起来。巴亥看着她莫名其妙,她笑的样子很美很天真。
乔霓笑道:“它绝不是干支。因为无论怎么轮回搭配,偶数位的天干永远不可能遇到奇数位的地支。在循环往复的60组干支系列里,根本没有‘辛辰’、‘辛午’。”
他们又试图把数字替换成相应的英文字母,当成一句英语的字头。排列了半天,显然也不对。
“也许,这第二组数字应该分开来读。”乔霓扶扶眼镜,“你看,这组数字的前三横一边齐,第四个横要短许多,而且间距要大一些。它们应该表示 ‘乾’,‘一九’。”
“真的!”经乔霓点破,他也看出“ ”是八卦里的“乾”卦。
“可是,这“‘一九’是什么意思?”他问。
“它可能指乾卦的某一爻象,到底表示什么我就不懂了。”乔霓端详着眼前的照片,自语道:“荒山野岭的,会是什么人写了个八卦?”
巴亥问乔霓是否认识什么懂《易经》的人。
乔霓说找她父亲就行,她父亲是退休的中文系教授,对《周易》、训诂都有研究。
卦 画 爻 辞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上九,亢龙有悔。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初九,潜龙勿用。
(乾卦爻辞以龙取象,意味深长。)
虫工木桥◇bsp;第6节:六 、卦辞寓意
六 、卦辞寓意
乔教授戴上老花镜,看了看,肯定地说:“这第二组应当是‘乾卦初九’无疑。第一组应该是第四十八卦:‘井’;第三组是二十三卦:‘剥’……”
巴亥急着问:“这三组数字加一起,就是‘井’卦、‘乾.一九’和‘剥’ 卦?”
“没错。”教授说。
乔霓给父亲添茶:“具体什么意思呀?”
教授坦率地说:“我也闹不清楚。乾卦初九的爻辞为‘潜龙勿用’,意思是巨龙潜伏在水中,暂时不能施展才华。‘井’为养性之卦;‘剥’即‘生机剥落’,有以邪胜正,倾颓克杀之意。这里,只有‘剥’卦大凶的意思比较明确,可以解为‘被人谋害’。前两卦的具体意思很难解释通。如果勉强从卦义解释,或许是说:目前环境险恶,让家人韬光养晦修养生息,以静制动等待时机。但是这些话没必要弄得这么玄乎。照我看来,它们应该指向某个具体的事情,主人肯定是想借用卦来暗示什么不想让外人知道的秘密。”
巴亥又问:“刚才您说,乾卦初九有‘龙潜水中’的意思,那其它几爻呢?也提到龙吗?”
“事实上,除了九三之外,乾卦其它爻辞也都以‘龙’作象。九二爻辞‘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四‘或跃在渊,无咎’;意思是巨龙或者腾跃起飞,或者退隐深渊,必无咎害。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意思是巨龙高飞上天,利于出现大人。上九‘亢龙有悔’,意思是巨龙飞得过高,已至穷极,终究有所悔恨。除了六爻之外,乾卦还有一个‘用九’爻辞,也是以‘龙’来取象作比的:‘见群龙无首,吉’。你看,‘龙’在这里频频出现,从独处到群行,从地下到地上,从深渊到田野,从潜伏腾跃到高飞九天,简直是被描绘得活灵活现!”
莫非古人真的看见过龙?巴亥不禁砰然心动。“乾卦六爻为什么都以龙取象呢?”
乔教授果然是教授,诲人不倦,引经据典;《周易集解》马融注如何,《周易古经今注》如何;又说:有人认为乾卦的龙就是老百姓所说的龙,也有人认为这里指“龙星”,所谓“东方七宿名苍龙”,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史记》和《封禅书》都提到,九二“见龙在田”的“田”,指龙宿角星附近的“天田”星。古书上说“时乘六龙以御天,犹乘六马以御车”。
乘龙像赶马车一说让巴亥特别感兴趣。教授说:在古人眼中,“苍龙”不仅是东方七宿的名称,更是它的神,两位一体。星神的观念恐怕来自于原始宗教的万物有灵,后来被道教继承。载人升天的“御龙”之说恐怕就是这样产生的。
教授说乘龙升天的说法早就有,据说黄帝就是乘龙升天的,黄帝为“有熊氏”;所以屈原在《楚辞》中发疑问:“焉有虬龙,负熊以游?”中国本土的道教讲究神仙崇拜,道教的众神仙什么“三清”、“四御”、“五方五老”之类,基本都是天地星辰,可以骑着龙满天飞的……
坐在一旁的乔霓忍不住了,“我觉得你们在这一本正经地讨论龙,好像有点可笑。”
巴亥干笑两声,忍不住又问教授,神秘数字的作者可能是什么人,是否是归隐的文人。
教授认为这个可能很小,说旧时文人归隐,不会跑进深山老林的,吃不了那个苦。也有的文人喜欢游历,比如李白。但是他这种人一般心怀坦荡,没有什么隐密,临死应该直抒胸臆,不会写个神秘兮兮的数目字。
巴亥自言自语:“如果他不是归隐的文人,那可能是什么人呢?”
(汉画像砖“仙人乘龙图”。)
book。hqdoor▲红桥▲书吧▲
第7节:七、兴和客栈
七、兴和客栈
1943年初秋。一个阴雨蒙蒙的早晨。
湘西小城大庸兴和客栈破旧的小木门钻出两个男人,一老一少。
满面红光的客栈掌柜送二人到门口,一脸堆笑:“刘先生,您慢走。”
姨太淑珍一旁叮嘱伙计:“春生,路上不太平,小心着。去山里收了货早点回来。”
刘欹煜目无表情地摆摆手,作为江湖郎中为了养家糊口,即使兵荒马乱也不能闲在家里,除非时局太紧,实在无生意可作,便在旅店读书写字。
此刻小儿子季轩还没起床。告别老祖宗、大太太,匆匆离开山东老家时儿子只有两岁,本以为出来躲躲就能回去,不料仗越打越大,一走就是这许多年。由山东经河南、湖北到陪都重庆,又经泸州、合江到贵阳,现在又到了湖南大庸,不知何年何月才能重返故乡。
淑珍十一岁卖到刘家,给老祖母当丫鬟。一晃几年过去,大少爷伯轩去了法兰西,二少爷仲轩进了省城学堂。她见到学徒春生的机会多一些,虽然男女有别交谈不多,但渐渐有些眉目生情。
17岁那年,二少爷放暑假回来,一天晚上忽然在老宅谷仓堵住她,送给她一册小学国文课本,让她收好了,说要教她识字。那天仲轩还要拉她的手,她躲开了,心里只觉得对不起春生。
记得当她听到消息,老祖宗最后决定,由她嫁给老爷——仲轩的亲爹做姨太时,她差点昏过去,真是晴天霹雳!
她很快就认命了。此后二少爷再也没回潍坊老家,七七事变以后就参军了。
此刻,她看着丈夫和春生远去的身影,想起了他们离开山东第三天就被日本人逼死的老奶奶。到了重庆以后老爷才得知噩耗,当时痛不欲生,她第一次见老爷这样失态,嚎啕大哭,用头撞墙。老爷觉得要不是因为自己收藏了宝物,老母亲也不会死,是自己杀了亲娘,禽兽不如!算下来,那是刘家遭诅咒的第三条人命了。
不知不觉六天过去,老爷和春生还没回来,天气一天比一天凉,衣服该换季了。听说湘西自古多匪患,大山之中更不太平,莫非他们出了什么事?又想起三年前在合江尧坝遇到的血光之灾,不禁一身冷汗,甚为忧虑。
忽然,急急的敲房门声把她惊醒,披衣应一声,捋捋头发,心头一喜,想必是老爷他们回来了。却见春生失魂落魄闯进来,衣服肮脏邋遢,头上扎个白布条,进门扑通跪下,咚咚磕了两个响头,哭着大喊一声:“师傅他走啦……”
这时一山里人打扮的壮汉进来,双手抱拳,高声道:“老先生下神堂湾寻找龙鳞,不幸遇难,恐怕仙逝了。夫人节哀,千万保重!”
春生哽咽着讲了师傅遇难的经过:
那天他和师傅腰里系着粗麻绳,悬挂万仞峭壁之间,缓缓下缒,眼看就要到达下面的台地了;云雾陡然上涌翻卷如潮,顷刻将二人淹没,天地一片晦暗,脚下怪声隐隐。他吓得大喊,没命地向上爬,隐约见师父咬紧牙关,头上青筋突起也是奋力攀爬,毕竟有些年纪,渐渐落在后边。
忽听脚下一声怪异低吟,同时听师傅一声惨叫!他回头一看,只见白茫茫云雾中伸出一只粗壮的大爪子,一下将师傅抓住!那爪子脸盆大小,布满细密的铁青色鳞片,铁钩般的鹰爪,一下插进师傅腰间,顿时几股血泉喷射!师傅不见了,云海翻滚,空麻绳在绝壁下轻飘飘晃荡……
淑珍两眼渐渐发直,脸上失了血色,只喃喃嘟哝道:“报应啊,这是第四个了……”
(青铜器上的爬行龙纹 ——龙纹簋。)
※虹※桥※书※吧※book。hqdoor※
第8节:八、有一种大蛇叫做龙
八、有一种大蛇叫做龙
空调大开,客厅里很凉快,巴亥和教授一边喝茶一边闲聊。
“如果龙的概念来自原始宗教,那么它是真的动物吗?”巴亥问。
教授笑了笑,说:“你知道闻一多吧?40年代闻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一文中提出假说:古时可能有一种大蛇叫做龙,后来以大蛇为图腾的团族兼并了许多以别的动物为图腾的团族,分别吸收了其图腾的某一部分,于是大蛇有了马的头、鹿的角、鱼的鳞和须等等。现在中国人关于龙的看法都是从这来的,似乎已成定论。”
教授喝口龙井茶,接着说:“不过在此之前,国人普遍认为龙是一种实际存在的有灵性的动物。”
教授说,据说尧舜禹的时代曾经养过龙,当时龙就很少了,难得一见,而且很难饲养。所以有专门的家族负责养龙,称“豢龙氏”。那么最初的龙从哪来的呢?《拾遗记?虞舜》中说是南浔之国进贡的,说“南浔之国,有洞穴阴源,其下通地脉”,其中有毛龙、毛鱼,于是献给虞舜一雌一雄……
巴亥难免一阵激动,“有洞穴阴源,其下通地脉”?这不说的正是黄龙洞深堑地穴吗?难道那个神秘动物真的是龙么?
虽然只有这地科院的复员兵一个学生,教授依然像给研究生讲课一样认真:
“古籍中关于龙的记载太多了。 野史杂说不算,正史与地方志中对龙的记载也不少。记得《宋史?五行志》记载,北宋宣和初年,汴京近郊开封县连下几天大雨,一茶馆院中见到一条龙,‘色苍黑,其首类驴,两鳃作鱼颌而色正绿,顶有角,生极长,于其际始分两支。声如牛鸣’。”
“伯父,您觉得,古人这些记载可信吗?”
“没有调查,不敢胡说。但肯定不都是真的。”
教授认为,以“图腾融合说”来解释龙的起源,的确值得商榷:
摩尔根的研究证明,由不同氏族构成的社会集团常有多种图腾并存,而不是将这些图腾加以综合、改造,再创立一个新的图腾。我们中华民族从一开始就是由众多氏族部落组成的紧密联盟,而不是单一氏族。因此作为图腾形象的“龙”,在当时只能属于这个部落联盟中的某一氏族,它不会是由众多氏族图腾形象综合、改造而来。这是“图腾融合说”的第一个漏洞。
再来看第二个。现在大家公认,炎帝和黄帝是我们华夏民族的共同祖先。炎帝氏族以龙为图腾或者族徽符号。后来,黄帝率领分别以熊、罴、貔、貅、虎等动物为图腾的六个氏族部落,在阪泉战胜了炎帝,在涿鹿战胜了蚩尤。而这个由多氏族、多图腾组成的部落联盟也就是华夏民族的前身。
问题现在出来了:假如按照“图腾融合说”的逻辑来推断,既然以熊为图腾的部落率领罴、貔、貅等为图腾的部落,打败了以龙为图腾的部落,应该在熊形象的基础上创立了一个新的图腾形象,新的形象应该是以熊形象为主体,再加上“龙”形象的某个部位。可黄帝为什么非要反其道而行之,竟原封不动地用手下败将炎帝的“龙图腾”替代了自己本族原有的熊图腾呢?……”
尽管教授对龙是不是真实的动物还有很深的疑问,但他基本否定了图腾融合说,这让巴亥很受鼓舞。
或许自己看到的那个不明生物就是龙!如果真的有龙存在,那三组神秘数字会不会是指向一个与龙有关的秘密呢?
( 水鸟啄鱼纹蒜头壶,上有目前所见最古老的原龙纹。)
bsp;第9节:九、不是一张普通的画
九、不是一张普通的画
刘季轩摘去近视眼镜,凑到台灯下眯着眼看了半日,很肯定地:“看字体是家父留下的。”
巴亥心里一阵激动:“你家是不是有什么秘密?”
刘季轩戴上眼镜,好像自言自语地说:“是呀,这真是个谜。可惜过世的人没法开口哇!我带走一张照片行吗?”
巴亥想多了解一些情况,对方却不愿多谈。
到大门口分手时问他父亲的名字,刘季轩含糊说了。巴亥没明白是哪两个字,听着像“刘奇宇”。
黄莉莉突然约巴亥散步。巴亥再次聊起黄龙洞的莫名动物,问她认为有没有龙。
“我觉得真可能有!”黄莉莉的语气一本正经。
她说为了开辟新的旅游路线,去过两次神农架,听说当地人见过一种水怪,称“癞都精”,就是癞蛤蟆精。黄莉莉说,如果真有水怪湖怪,龙多半也是有的。
黄莉莉又问到那几个卦象,问起刘季轩,巴亥把自己知道的都说了一遍。
路过一家小店“翰玉斋”,黄莉莉在一副工笔画前驻足:“真有意思,蚕应该在桑叶上才对呀。”
巴亥凑过来见是副一米来长挂轴,淡灰色绫子托底,中间一尺多见方一幅工笔画。几朵海棠花几片蓝叶子,中间大叶上却趴着三只虫子,像是白蚕,不伦不类。有三个小洞,其中靠叶柄的两个是相连的。左边还有两串小圈点。
这时,巴亥忽然瞥见画的右上角有三个字——“鳞虫图”,心中顿时一震:鳞虫?“鳞虫之长”应该是龙啊!
画的落款是小篆“龟草堂主”,左下角一方阳文名章,他只认出个“墨”字。黄莉莉轻声道:“你看,蚕脑袋有点怪,身上还有鳞呢!”
店主站在一旁,把这画夸得天花乱坠。黄莉莉打断他,问:“龟草堂主有名么?”
“没见这铁线篆名章?欹煜的字常见,画很难得。”
奇宇?!他也叫“奇宇”?
店主取纸笔给他写了出来,巴亥方知是同音的“欹煜”,后悔没问清刘季轩父亲的名字是哪两个字。他又问:“作者姓什么?”
“姓爱新觉罗呀!”不管作者是不是爱新觉罗?欹煜,巴亥决定买下这《鳞虫图》,带回去仔细研究研究。
经过黄莉莉一番艰苦的讨价还价,最后以1200元成交。
巴亥忍不住打开画轴到路灯下细看,见画左边靠外侧一串八个浅浅的小黑点,靠里一串三个小圆圈,神秘诡谲。那几条蚕也像符号,也许它表示“磷虫之长”——龙?巴亥凝视良久,感觉与神秘数字好像有某种联系,但一时说不清楚。
尽管知道刘季轩不希望外人介入此事,但这个发现太重要了,应该告诉他,也好确认《鳞虫图》的作者是不是他父亲。但巴亥没有刘季轩的电话号码,只得联系他人。
黄莉莉说:清代名家的画不可能这个价钱,店主肯定是瞎编一个故事。是不是那山东人的父亲画的不敢说,但它肯定不是一张普通的画,我看像一张图,也许是藏宝图呢!”
巴亥觉得假设刘季轩的父亲叫刘欹煜的话,这图很可能就是他画的,那么这张图就可能与数字密语指向同一个与龙有关的秘密。弄明白图的含义,至少对破译“井、乾”之谜有帮助,说不定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