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部分阅读

作品:帝王秘事|作者:霜夜紫瞳|分类:辣文肉文|更新:2025-05-11 23:22:00|下载:帝王秘事TXT下载
  序一:史说新语

  作者:程鹤麟

  看过一部hbo自制电影叫《mrs。 harris》(港译〃狂情黑寡妇〃),本·金斯利(就是演甘地的那位)饰演的男主角是个医生,业余爱好是读史,他有这么一句台词:历史如此精采,何必读小说呢?

  如果读了倪方六这本书,阁下应该会同意这个说法。

  其实倪方六的上一本著作《盗墓史记》,就已经印证了这个说法。当时曾有媒体指出:〃《盗墓史记》的作者抽丝剥茧,另类读史,记述了从中国古代到现代几千年间内发生的稀奇古怪的盗墓现象,集知识性、趣味性、史料性于一体,是一本比盗墓小说还好看的文化读本。〃(《江南时报》2008年1月15日)

  近年来中国出现了一种文化现象:一些对历史有很深造诣的人士(多为非职业史学者,他们既不是史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也不是学校里教授历史的老师,史学是他们的业余爱好),用很不历史但引人入胜的笔法来讲述历史,用很不主流很不官方的观点来重新诠释历史。

  兄弟我将这种现象称为〃史说新语〃。

  倪方六便是这样一位〃史说新语〃者。

  在中国,以往所见的历史书籍通常都很不精采,一般都非常乏味,枯燥程度仅次于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盖因为以往之史家,以史为业而未能以史为乐也。

  所谓以史为业,就是以治史为饭碗。饭碗的背后是什么大家都知道:老板的脸色。你不能由着你自己的性子来,你怎么来得由你老板决定。

  老板喜欢标语口号,你就得想办法多来点儿口号标语。

  老板喜欢〃格调高雅〃,你就不能〃格调低下〃。

  老板喜欢玩深沉,你不深沉也得装深沉。

  老板要你说教,你就得说教。

  总之,你拥有了饭碗,失去了自己。

  于是,数十年的时间里,我们可以读到的少得可怜的那几本历史书籍,要么官气十足,要么索然寡趣。

  不仅外行人觉得不好玩,他们业内人士也觉得自己白忙一场。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樊树志曾在他的古稀之年说了这样痛心的话:

  〃解放以后许多年里,明史学界只搞了两个东西,一个是农民起义,为了贯彻〃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这一学说,我这一代人都在研究农民起义……现在回头看看,农民起义的研究基本是一堆废纸,能够留下来的成果基本为零……〃(《新民周刊》 2007年第8期)

  但倪方六不是吃历史这碗饭的,不靠历史论著评职称升官职加薪水。〃历史〃,只是他自家的〃后花园〃。在这个后花园里,没有老板(非要说有的话,则他自己就是老板),没人管得了他,没人能告诉他,该研究什么,该怎么研究。他拥有极大的自由,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想怎么研究就怎么研究。

  倪方六自己说,有人在他的博客上留言,骂他不干正事,尽写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肮脏之事。

  这也拦不住倪方六,他还是想写什么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如果一个人只是凭兴趣做事情,并不打算取悦于其他任何人,并没有世俗功利的目的,你又能拿他怎么办呢?

  于是,专攻盗墓史以及帝王私密生活的倪方六,就这样冉冉升起了。

  于是,倪方六的第二本有关中国帝王〃陈芝麻烂谷子的肮脏之事〃的专著,就这样翩翩降落了。

  2008年10月24日

  (程鹤麟,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副台长,著名〃时事辩论会〃主持人)

  ←虹←桥←书←吧←bsp;第2节:序二:〃人格化〃的故事

  序二:〃人格化〃的故事

  作者:王丰

  我国历史上下古今何止五千年,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尤其官史部份,书写政治生活者向来占主流位置,长此以往,后代子孙读古人史册,总以为古人非圣即贤,古之帝王将相日常作息除了国是,仍是国是。此种误解无他,概因史家基于为贤者讳,为帝王官家讳,是故一贯鲜少着墨古代帝王生活私事。惟其如此,古代帝王和官家多采多姿的生活面,在有意无意间,被遗诸正史。官方记录的史册扬弃生活面,多言及政治生活面之历史陈迹,而少言及日常生活面之吉光片羽。帝王将相「神格化」的面向,被刻意放大,〃人格化〃方方面面的记忆,反遭史家刻意沉埋,或刻意忽略,终为后世所淡忘。

  但是,帝王将相生活面〃人格化〃的故事,还是古今士农工商各界均感兴趣的部份。本书针对历代帝王私密生活,全面而细腻地描述宫闱内幕,把各朝各代的帝王,最隐密幽微的部份,全部摊在阳光底下,接受读者的检验,不仅仅一定程度地满足了人们好奇心,更能以〃人格化〃的观点,平视的视角,观察古之帝王各种俗事,这的确是作者对千万读友莫大贡献。

  例如,倪先生在书中述及〃朱元璋葬父出现怪异天象〃的情节。并说,〃朱元璋,为什么能开创大明王朝,当上皇帝,……民间传说是因为他祖坟葬得好,父母埋到一块风水宝地上,恰巧这里有王气,是真龙结穴之处。〃云云。中国人自古相信风水谶纬之说,这种说法甚且牢牢深植民间信仰,大家坚信不移。直至近世西洋科技文明移植中土,风水五行之说,仍盛行不坠。本书最可贵也是最有价值者,是它总是在故事情节之中,总能佐以文献史籍,而非仅停留于稗官野史道听涂说的位阶。就以〃朱元璋葬父出现怪异天象〃而论,倪先生列举明朝徐桢卿所着的《翦胜野闻》的说法:〃帝(朱元璋)父母兄弟相继死,贫不能具棺,与仲兄谋草葬山中,途次便断,仲返计,留帝视尸。忽风雨,天大晦,比明视之,则土裂尸陷,已成坟。〃又说:〃朱元璋放下扁担的〃土裂尸陷〃地方,正好处于龙脉上。因为是块难得的风水宝地,结果平地起坟,朱家子孙有了帝王命,从此风流三百年。西元1644年灭亡了,则是帝王之气不存,龙脉受伤之故。〃

  本书一个更吸引人的地方,是它涉猎的议题举凡酒色财气无所不包,但广博却不失其专精,泛论亦不沦为虚浮,总能深入浅出,用一些有趣且奇特的故事,画龙点睛,巧予勾勒,而又不失低俗难耐。比如说,书中述及马秀英嫁给朱元璋后,曾为要偷馒头给朱元璋食用,却因此烫伤乳房的事,虽是一小故事,却可佐证古之帝后平易恩爱,实与平民何异。又例如,书中以〃刘邦老婆是〃偷情〃高手〃为题,述说吕雉不守妇道、〃红杏出墙〃的事迹,亦透露了帝后也有人性弱点的不争事实。

  作者倪方六先生能上穷碧落下黄泉般地,掘罗各色多趣的题材,充分展现了倪先生不凡的创作功力,和资料消化能力。本书之所以如此丰富多彩,应与倪先生的资历密切相关,他是资深记者、文化名人,更是江苏省大众文学学会副秘书长、江苏省考古学会会员。读者详阅此书,必定不会有空手出宝山之叹。

  谨序于2008年11月5日

  (本序作者系台湾知名传记作家台湾、《新新闻》周刊资深主笔)

  book。hqdoor▲虹桥▲书吧▲

  第3节:自序:把历史写得更好看一点

  自序:把历史写得更好看一点

  倪方六

  中国历史,其实是一部宫廷史。

  翻开二十四史,部部都是围绕帝王展开的,帝王的生平事迹均编撰为〃本纪〃,置于首编。古代史家这般选题和安排是十分合理、恰当的,因为,古代中国〃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即所谓〃家天下〃。

  帝王既然有〃家〃,便免不了有成堆的〃家务事〃,家事即国事,国事即家事。帝王也有喜怒哀乐,也要过夫妻生活。但帝王贵为人间天子,其〃家〃自然非黎民百姓可比,宫殿高墙,亭台楼阁,嫔妃多多,后宫深深。即便吃、喝、拉、撒这些寻常之事,也要弄得与众不同,吃饭不叫吃饭,叫〃用膳〃;做饭处也不能叫锅屋、食堂,叫膳食房;上厕所更讲究啦,即不能说方便、解手,更不能叫拉屎,而喊〃出恭〃;甚至连死也有规定的用字,称为〃崩〃。

  帝王家事因此被便抹上浓厚的神秘色彩,隐而不露,故曰〃秘事〃。因为有了这份神秘,在〃公天下〃的今天,大家才有兴趣去了解和阅读〃帝王家那点事儿〃。

  于是,我假《太史公书》、《前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这些正史典章之梯,借《洛阳伽蓝记》、《朝野佥载》、《东京梦华录》、《南村辍耕录》、《万历野获编》、《清稗类钞》这类古人笔记之便,闯进了皇家后院看风景。

  〃皇家后院〃实在太大了,院子的主人换了一茬又一茬。我只好念叨起当年高考应试口诀,来不断复苏自己的记忆: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最有兴趣的,我认为当在汉朝〃刘家大院〃、唐姓〃李家大院〃、明朝〃朱家大院〃,而不是现代人聊得最多,最为熟悉的〃清宫文化〃。这三座大院大概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全部荣耀和辉煌,里面的故事也最香艳、最惊心动魄、最不可思议。

  〃刘家大院〃里曾经发生的事成儿,不少已成后世为诸多文学作品的素材:高祖刘邦后宫的〃人彘〃惨祸,武帝刘彻的〃金屋藏娇〃,成帝刘骜的〃牡丹花下死〃,哀帝刘欣〃断袖之癖〃……夜夜欢歌的背后,显现出的尽是帝王们错乱的性爱,与〃李家大院〃内太宗李世民弑兄淫嫂、高宗李治〃子娶父媳〃幸才人、玄宗李隆基〃父娶儿媳〃夺寿王妃,女皇武则天与女儿太平公主〃共夫〃,联手构画出了一幅〃脏唐烂汉〃的淫乐图景。

  再后的〃朱家大院〃,荒唐和混乱不亚于汉唐,成祖朱棣疑心宫女〃对食〃不贞怒杀三千,武宗朱厚照寻花问柳连寡女也不放过,世宗朱厚熜逼宫女太甚,引发了〃壬寅宫变〃,光宗登基未满月服〃红丸〃暴亡······为极尽淫欲,帝王们遍寻〃不老药〃、吞服壮阳丹,结果造成〃群体性短寿〃。

  皇权大概是稳定性最差的一枚〃定时炸弹〃,因权力争夺而导致的弑杀现象,在中国皇家后院内最为集中,非正常死亡成了皇帝人生的非情愿选择。中国封建第一皇帝秦皇赢政,留下了被宦官赵高谋杀的悬疑;汉少帝刘辩仅当了四个月皇帝,就被当道的奸臣董卓废杀;隋开国皇帝杨坚,让自己的二儿子、后来的隋炀帝杨广送上了西天;朱元璋钦定的接班人朱允炆被自己的亲叔叔、成祖朱棣带得走投无路,宫中自焚。

  皇帝是人世间贪欲最强烈一族,生前奢侈,死后也想过得舒服。在活得好好时,便开起营建〃寿陵〃,花巨资修筑供死后休闲的地下寝宫,将子民创造的财富作为自己的私有,随葬地下。为此,诞生了一种专为皇家而设计的风水理论,寻找风水宝地,万年吉壤成了御用堪舆家的任务。皇家的风水宝地到底是怎么选出来的,动工时有什么讲究,下葬时要注意什么,如何防止死后不被侵扰、随葬品不被盗走······这些问题给帝王陵附设了诸多谜团和玄机,成为帝王家事中外人最难知晓的秘密。

  这〃后院〃里究竟发生过多少桩有趣的事情,上演过多少出流血的阴谋?恐怕谁也说不清,且写不尽。我这本书也只是走到哪扯到哪,尽量把帝王家事说得清楚些、系统些,全面些,称之是中国皇家宫廷史有点难为了,叫〃宫廷杂史〃倒有几分贴切。

  我写作本书的初衷,是希望〃把历史写得更好看一点〃。当然,这更好看一点不是胡嚼乱侃写小说,有意给历史抹粉,而是少摆学者们惯耍的〃之乎者也〃臭架子,脱去学术的腐朽味儿,让读者看得明白看了还想看。

  希望我的书能做到这一点。

  2008年10月19日

  ※虹※桥※书※吧※book。hqdoor

  第4节:皇帝新婚入洞房前后的秘密

  一、中国帝王的私秘生活

  皇帝新婚入洞房前后的秘密

  俗话说,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意思是老婆多多。但是,虽然皇帝有这么多女人,一般一生也只能结一次婚,此即清代所谓〃大婚〃。不过,也有例外,如果皇帝离婚了,把已经成为皇后的老婆给废黜了,或是死了老婆,有可能再结一次婚。

  如清顺治皇帝,因为原配博尔济吉特氏〃与朕志意不和〃,降之为静妃后,他又与另一个女人结了婚,这后一女人便是孝惠皇后。皇帝身边的嫔妃再多,也是享受不到结婚排场的。顺治皇帝,虽然他敢把原配给废黜了,但对宠爱无比的董鄂妃,也只能悄悄地〃迎接〃进宫,而不是〃迎娶〃,连册封都不敢逾制,册封时〃不设卤簿,不奏乐,王、贝勒、贝子、公等,不次朝贺礼〃。所以,做皇帝的女人,除了皇后外,其他都是二奶、三奶的份。

  虹桥书吧book。hqdoor

  第5节:皇帝找老婆要走什么程序

  皇帝找老婆要走什么程序

  皇帝找老婆与民间在程序上并没有什么两样,一般也要遵守周时的风俗,即《礼记·士昏礼》中约定的〃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亲迎。

  〃六礼〃原本是远古贵族男子的娶亲程序,被皇家移植后,仪式更为隆重和讲究。需要说明的是,这个程序也为普通人家采用,不同的是,仪式简化了。

  到清代,皇帝娶亲从提亲到迎娶,形成了一系列繁缛的礼仪。清代皇帝结婚称大婚,要由太后、宗室王公大臣议婚选定皇后。要设立专门机构,操办皇帝的终身大事。

  清皇的仪礼程序主要有〃纳彩〃、〃大征〃、〃册立〃、〃奉迎〃、〃合卺〃、〃庆贺〃、〃筵宴〃、〃祈福〃,每个环节都十分地隆重,耗资巨大,非民间可以想象。

  当然,皇帝找老婆与找后宫嫔妃是两回事情。皇帝的老婆就是皇后啊,关系国家社稷的兴衰存亡。后宫嫔妃仅是皇帝的性交对象,与古代的官妓无异,如果要说在皇帝家里的地位,不过民家小妾的地位,甚至不如,也就是上面说的二奶、三奶的份。

  所以,所谓皇室后宫,粗俗说来,不过是一座皇帝大妓院。当然这所大妓院的〃老鸨〃,应该是皇后了。

  皇帝找老婆与在民间选拔美女进后宫供其泄欲是两回事情。找老婆在古时要有媒人的,而选拔嫔妃,程序很简单,甚至谈不上程序,大太监主持就行了。选嫔妃重色相,长得不漂亮是不行的。汉武帝当年〃掖庭三千〃,标准就是十五岁以上,二十岁以下,要长得清纯漂亮。即《汉武故事》中所谓,〃年皆十五以上,二十以下。资质明秀者,始得预其列〃。而找老婆则重人品,这可能是历代皇后都不是太漂亮的原因吧。

  ◇欢◇迎◇访◇问◇bsp;第6节:皇帝给老丈人家送多少彩礼

  皇帝给老丈人家送多少彩礼

  为了娶媳妇,皇帝也要给老丈人家送彩礼。

  定婚送彩礼,是人之常情,也是中国古代流行习俗,到今天也未见取消。但区别还是有的,古代上门提亲,要女方的〃八字〃,至订婚时,正常礼物是雁,即所谓〃婚礼。下达,纳彩用雁〃。后时兴送金送银,现在敬送的贵重金属饰物则更高档,要白金什么的。

  皇帝的彩礼当然不会与民间一样,亲自去送,而会选择身边人临时做〃执事官〃当使者,一般是由相当地位的官员担任。礼送到时要宣读〃纳彩制书〃。

  在明代,执事官会说:〃朕承天序,钦绍鸿图,经国之道,正家为本。夫妇之伦,乾坤之义。实以相宗祀之敬,协奉养之诚,所资惟重,祗遵圣母皇太后命。遣使持节,以礼采择。〃

  在清代,执事官会说:〃皇帝钦奉皇太后懿旨,纳某氏某女为后,命卿等持节行纳彩。〃

  皇帝的彩礼对皇帝的老丈人来说,是一份真正的厚礼。如在汉代,仅黄金要送万斤以上。东汉桓帝刘志娶权臣梁冀的闺女时,照着孝惠皇帝纳后的例子办,〃聘黄金二万斤,纳采鴈璧乘马束帛,一如旧典〃,礼金翻了一倍。

  实际上,在完成〃六礼〃的每一个过程中,皇帝家都要送彩礼。如在清帝婚仪之〃大征〃时,要送黄金二百两、白银一万两,金茶器一具,银茶器二具,银盆二具,各色缎千匹、全副鞍辔文马二十匹。

  可见,皇帝即便想多结几次婚,也不是那么随便的,要花大价钱的。据翁同龢日记所记,清光绪皇帝大婚花了550万两白银。

  ←虹←桥书←吧←bsp;第7节:皇帝会不会上门迎娶新娘

  皇帝会不会上门迎娶新娘

  民间结婚,有新郎披着大红花,亲自跟着迎亲队伍前去迎娶新娘的风俗。皇帝结婚会不会去?

  皇帝结婚也有迎亲的环节,但皇帝不会亲自去,而是派适合的臣子去,有时还会让老婆娘家人送上门。

  前去迎亲的官员到达时,会宣读皇帝的制词,〃兹册某官某女儿为皇后,命卿等持节奉册宝,行奉迎礼〃。

  这时,新娘子要赶紧穿好皇帝给准备的嫁衣……皇后冠服。与民间一样,新娘也会再请后才出阁,随娶亲队伍进宫。至于新娘子会不会哭嫁就不知道了,想来不会哭的,高兴还来不及呢。

  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即新娘子在上轿子、接受册宝前,父母也会叮嘱女儿好好为人妻。据《明史·礼志》记载,在明代时的套话是,父亲:〃戒之敬之,夙夜无违。〃母亲:〃勉之敬之。夙夜无违。〃

  ※虹※桥书※吧※book。hqdoor※

  第8节:皇帝结婚的洞房并不固定

  皇帝结婚的洞房并不固定

  皇帝结婚也要进〃洞房〃。与民间新房就是洞房的习俗不一样,皇帝结婚的洞房并不在自己的寝室内,并没有固定的洞房,一般会在举行仪式的地方先找个房间临时用用。

  明清两朝皇帝结婚一般在坤宁宫举行。坤宁宫是皇宫中后三宫的第三宫,在明朝是皇后的寝宫,清朝时将东面两间设为皇帝大婚时的洞房,西面五间则改为祭祀萨满教的神堂。清朝皇帝大婚娶老婆相当隆重,也极为讲究。新娘子要从大清门抬进来,经天安门、午门,直至后宫。而妃嫔进宫,只能走紫禁城后门神武门。

  晚清贵为天后的慈禧太后,也未能从大清门走,这成了她心头一生的痛。慈禧当初仅是嫔妃,1851年以秀女被选入宫,号懿贵人,因得咸丰皇帝宠幸,1854年进封为懿嫔。虽然母以子贵,亲儿子载淳后来做了皇帝,但也改变不了她与咸丰的婚史。所以,后来,儿媳妇阿鲁特氏,也就是同治的皇后,一句话……〃奴才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惹恼了慈禧太后。同治死后不久,慈禧便逼她自杀殉葬。

  ◇欢◇迎◇访◇问◇book。hqdoor◇

  第9节:皇帝的洞房是什么样子

  皇帝的洞房是什么样子

  皇帝的洞房比老百姓家的要高档豪华多了,但也不能免贴红双喜、喜庆对联的习俗。

  洞房的主题也是大红色,形成红光映辉,喜气盈盈的气氛。床前会挂〃百子帐〃,铺上会放〃百子被〃,就是绣了100个神态各异小孩子的帐子和被子; 床头悬挂大红缎绣龙凤双喜的床幔,帝王之家也希望〃多子多福〃。

  隋唐时,皇帝的洞房铺设地毯,设置多重屏障,龙凤大喜床的四周有布幔,洞房的私密性很好。

  在清朝,洞房一般设在坤宁宫的东暖阁,墙壁都是用红漆及银殊桐油髹饰的。洞房门前吊着一盏双喜字大宫灯,鎏金色的大红门上有粘金沥粉的双喜字,门的上方为一草书的大〃寿〃字(见右图),门旁墙上一长幅对联直落地面。从坤宁宫正门进入东暖阁的门口,以及洞房外东侧过道里各竖立一座大红镶金色木影壁,乃取帝后合卺和〃开门见喜〃之意。

  洞房内金玉珍宝,富丽堂皇。东暖阁为敞两间,东面靠北墙为皇帝宝座,右手边有象征〃吉祥如意〃的玉如意一柄。前檐通连大炕一座,炕两边为紫檀雕龙凤,炕几上有瓷瓶、宝器等陈设,炕前左边长几上陈设一对双喜桌灯。

  东暖阁内西北角安放龙凤喜床,喜床上铺着厚厚实实的红缎龙凤双喜字大炕褥,床上用品有明黄缎和朱红彩缎的喜被、喜枕,其图案优美,绣工精细,富贵无比。床里墙上挂有一幅喜庆对联,正中是一幅牡丹花卉图,靠墙放着一对百宝如意柜。

  现在故宫开放了,有机会大家可以去看看这间皇帝的〃洞房〃。

  book。hqdoor▲虹桥▲书吧▲

  第10节:皇帝与新娘要喝〃交杯酒〃吗

  皇帝与新娘要喝〃交杯酒〃吗

  皇帝的洞房自然是不能闹的,但礼节少不了。那皇帝入洞房后,首先要做什么?在民间,新郎新娘一入洞房可能就急不可耐,直奔主题……上床了。皇帝可不行,得把全套的活动进行完毕才能共度良宵。

  据《新唐书·礼乐志八》(卷18)〃皇帝纳皇后〃条的记载,唐帝、后的大婚相当复杂,入洞房后先要祭拜神灵,向天、地、祖宗表达敬意。实际上,这种祭拜活动在进洞房前就开始祭了,要入同牢席,婚后数天也都要进行不同性质的祭拜活动。

  在新房东房间的西窗下设有餐桌,桌前列有象征夫妻同席宴餐的豆、笾、簋、篮、俎,这意思与民间〃以后吃一锅饭〃是一个意思。进入洞房后的祭拜活动在行合卺(音j n)礼前进行,是夫妻俩一起祭。

  每祭一次,新人便要一起吃一次饭,这样真的到了上床前肚子也饱了,不至于食色两饥了。因为饮了点酒,还可以把双方的情趣调节到位,也算是上床前的一种调情手段。

  所谓的〃合卺礼〃,就是民间所谓的〃喝交杯酒〃。〃同牢〃,就是夫妻两人一起食用弄熟的牲畜肉,如一头小猪; 〃合卺〃,本意是把剖开的瓠合为一体,古时多用之盛酒。把帝、后各自瓠内的酒掺和到一起,共饮,即是〃合卺〃。这种交杯酒可不是现代婚礼上互饮对方的酒杯,而是各自喝掺到一起的酒,现在的喝交杯酒形式应该是闹新房的产物。

  当然,行合卺礼后,就是喝了交杯酒后,下面该干什么?结过婚的人都应该知道了……上床。但是皇帝当新郎官,那床可不能随随便便就上的,要分先后的。唐朝皇帝纳皇后入洞房是这样上床的:

  尚仪北面跪,奏称:〃礼毕,兴。〃帝、后俱兴。尚宫引皇帝入东房,释冕服,御常服;尚宫引皇后入幄,脱服。尚宫引皇帝入。尚食彻馔,设于东房,如初。皇后从者皇帝之馔,皇帝侍者皇后之馔。

  从上面所记中可以看出,喝了交杯酒后,皇帝被侍寝的宫人带到房间,脱下冕服,换上便衣;皇后先被宫人引入帐内,宫人先将她的礼服脱了,这才把着便衣的皇帝引入内,与皇后睡到一张床上,共度花烛良宵。

  在清朝,皇帝大婚入洞房上床前讲究更多。清皇是满族人,信奉萨满教,但祭拜神灵也是少不了的,如还要跨火盆什么的。上床前要到洞房西旁的神堂祭拜神灵。祭祀仪式,由一名萨满老婆子主持。

  皇后入洞房不久,皇帝亦身穿龙袍吉服,由近支亲王从乾清宫伴送至坤宁宫。揭去皇后头上盖巾后,皇帝与皇后同坐龙凤喜床上,内务府女官在床上放置铜盆,以圆盒盛〃子孙饽饽〃恭献。这〃子孙饽饽〃是一种面食,就是一种特制的小水饺。

  又设坐褥和宴桌,公主、女官恭请帝、后相对而坐,由福晋四人恭侍合卺宴。合卺宴上,帝、后对饮交杯酒。这时殿外窗前,有结发侍卫夫妇用满语唱《交祝歌》。合卺礼成,然后坐帐。晚上,内务府女官、福晋等侍候帝、后吃长寿面。面吃完了,下面的事情就不用说了,享受男女鱼水之欢乐了。

  虹桥门户网bsp;第11节:皇帝新娘的嫁妆里有无〃压箱底〃

  皇帝新娘的嫁妆里有无〃压箱底〃

  有的人或许会问,民间新郎新娘进洞房有〃压箱底〃看,皇帝的老婆会不会陪〃压箱底〃?皇帝入洞房要不要学点性知识啊,或是由太监在旁边进行性生活指导?这就多虑了,皇帝个个都是性专家;花丛高手,哪会是婚前连女孩的乳房也未摸过的处男?

  新娘子的嫁妆多由皇帝家置办的,会不会有〃压箱底〃很难说,但母亲也会教授闺女一些性知识,当是肯定的。

  过去皇帝一般在16岁时进行大婚,而在此之前,一般在14岁时,甚至更早的时候便进行〃性教育〃了,由成年的富有经验的宫女给小皇帝或是太子当性实习老师。

  后宫中的司仪、司门、司寝、司帐四种称谓的宫女,就是皇帝的性实习老师,专供其临御,当然,这些〃老师〃都是有工资的,每月拿俸禄,一般宫女是轮不上这样〃好事〃的。

  中国历史上最愚皇帝晋惠帝司马衷,结婚也应该最早,13岁时便举行大婚。其父晋武帝司马炎知子性愚,派后宫才人谢玖给他进行性启蒙。谢指导十分到位,司马衷一炮打响,把谢玖弄怀孕了,司马衷本人还蒙在鼓里呢。连蠢皇帝婚前性教育都如此成功,智力发育正常的皇帝根本就不用教,别愁洞房内不懂了。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不少皇帝都是结过婚才当皇帝的,便办不了大婚。如清皇共有10人,但只有顺治、康熙、同治、光绪四位皇帝在位时举办过大婚。

  洞房花烛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此乃人生三大乐事也。但对皇帝而言,大婚往往是一种政治婚姻,有时很痛苦,也很无奈,只能以冷落皇后排解苦闷,难以体会到洞房花烛之夜的愉乐。

  皇帝皇后日常并不住在一起,大婚后一段时间才如常人一样,天天晚上住在一起,同床共眠,相拥热吻。如清宫有规定,大婚后皇帝皇后应在坤宁宫东暖阁住满一个月,两人才能回各自的寝宫。但清皇中真正住满一月的只有康熙一人。同治住2天、光绪住6天。末帝宣统溥仪退位后才结婚的,不过也是在宫里举办的,与皇帝大婚无异。但他当晚便移居养心殿的体顺堂,感觉在洞房不习惯不舒服。

  清皇中,在洞房最难过的当是光绪皇帝,他在洞房内心事重重,根本不想与皇后,也是她的表姐隆裕上床。据说最后他趴在隆裕的怀里号啕大哭,表示只能永远敬重她,大婚以后好长时间光绪不跟隆裕皇后同床。原来光绪最爱的是珍妃,但慈禧却逼着他娶了表姐。

  虫工木桥◇bsp;第12节:皇家进行性教育的特殊手法

  皇家进行性教育的特殊手法

  上面说了,皇子们一般在14岁,甚至更早的时候就进行性启蒙了。除了宫妇手把手教外,皇家对皇子进行性教育还有什么招儿?这里就来再补充一下这点。

  过去,男人在新婚大喜入洞房后,也有三样美事儿:一是看春意,就是古人常说的春宫图、春画;再者读淫书,这里的淫书是一种读书人家常备的性启蒙读物;第三是听淫声,即所谓新娘子做爱时发出的叫床声。

  〃春画〃,大概是中国古人进行性教育的一个创举,并为历代皇家采用。所谓春画,就是描绘男女各种性交姿态、反映性生活场景的图画。而据说,春画的起源就在王室。

  明人沈德符考证,春画在西汉时就出现了,发明者是因盗墓闻名的广川王刘去的儿子刘海阳。刘海阳与其父亲刘去一样,是位顶极好色之徒,整天淫乐,他令画师在房间四壁、天花板上将这些他所能看得到的地方,画上各种性交图,供其作乐时〃欣赏〃。此即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玩具》(卷26)〃春画〃条所记,〃春画之起,当始于汉广川王,画男女交接状于屋,召诸父姊妹饮,令仰视画。〃

  此后,春画由宫廷传至民间,〃为民所用〃。历代皇家亦都重视春画,视之为必不可缺的特殊的性教育工具。玩弄春画比较出名的皇帝有不少,如南朝齐东昏侯萧宝卷、隋炀帝杨广、唐高宗李治和皇后、大周皇后武则天。

  这几位皇帝〃看春意〃显然不是启蒙性质了,而是滥淫。萧宝卷有位贵妃叫潘玉儿,因貌美受宠。萧宝卷也效法刘海阳,在新造的后宫墙壁上,画上各种春画,以备他与潘做爱时〃参考学习〃。杨广则又发扬光大,让画师将他与宫女做爱淫乐时的现场画出来,再现真实供其回味,这就是〃乌铜屏故事〃。

  当然,最出名的还是李治与武则天。李治专门建造了一座供其幸御嫔妃的镜殿,把自己和妃子做爱时的场景画到墙上。结果臣子刘仁轨偶然一次进殿,被吓了一跳,以为有几个皇帝。李治死后,武则天则把此殿当成自己与面首寻欢的〃夜总会〃。元文人杨铁崖就此大发一通感慨:〃镜殿青春秘戏多,玉肌相照影相摹。六郎酣战明空笑,队队鸳鸯浴锦波。〃

  除春画启蒙,皇室还有一种特殊的性教育手法,使用性玩偶这些教具,让皇子〃一看就懂〃。沈德符根据所见所闻,记述如下……〃余见内庭有欢喜佛,云自外国进者,又有云故元所遗者,两佛各璎珞严妆,互相抱持,两根凑合,有根可动,凡见数处。大档云,帝王大婚时,必先导。入此殿。礼拜毕,令抚摩隐处,默会交接之法,然后行合卺,盖虑睿禀之纯朴也。〃

  皇帝在大婚之前,会有专门师傅带他去看〃欢喜佛〃。在明朝,紫禁城中设有供奉欢喜佛的密室,密室中的欢喜佛是男女合一的佛像,表像时呈互相搂抱状。佛身上设有机关,按动机关,佛就开始做爱,变化出各种动作。初入佛殿,还要举行一个〃仪式〃,要给欢喜佛烧香、叩拜。之后,新婚皇帝才可以摸抓佛身的隐私处,习练动作。这之后才行〃合卺礼〃。

  book。hqdoor←虹←桥书←吧←

  第13节:皇帝喜欢〃吃独食儿〃

  皇帝吃饭摆谱与防毒手段

  皇帝贵尊人间天子,穿的是龙袍,住的地方是金鸾宝殿,行以辇代步。食,自然也不同寻常。皇帝如何吃饭,是不是如普通人家那般,一家老小围坐一桌?吃的是不是山珍海味、满汉全席?在魏晋时期,曾有用人乳汁做菜的传说,后来的皇帝御膳中是不是这样?

  这个问题在过去是皇家机密,秘不示人。

  皇帝喜欢〃吃独食儿〃

  皇帝怎么吃饭,各个朝代有各个朝代的吃法。饭菜的丰盛程度和搭配方法,也因皇帝们口味和喜欢的不同而有异。目前知道比较多的是明清皇家的吃法。

  皇帝并不都是一日3餐,有的多,有的少。如清朝皇帝,一般每天只吃两顿饭,即早膳和晚膳。

  皇家自称孤家,吃饭时也是自己一个人吃,在专设的桌子前单独进餐,民间称为〃吃独食儿〃。虽然皇帝喜欢吃独食儿,但吃饭时不会就他一个人,旁边会有侍候的宦官……侍膳太监。因为菜太多,桌子摆得满满的,用餐时远处的菜便够不着。但不必担心,皇帝吃饭时,并不用自己夹菜,太监会送到嘴边。

  皇帝用膳时,除了太监在场,不远处还会站着听赏的人,如宠臣、皇子。皇帝不想吃,或是一时高兴,更多时候是吃不完,就会把美食赏赐下去。被赏的人只能在另设的桌子前,站着吃完。因为是皇帝赏的,即使不饿不想吃也得吃,而且要表示〃味道好极了〃。

  早期,帝王吃饭时还会有乐队助兴,后来的皇帝只有寿诞或庆典活动的餐会上,才会用乐。但吃饭时摆谱,却一直被发扬光大,直到晚清仍是如此。

  清末代皇帝溥仪在其自传《我的前半生》一书中,讲到了这点……

  关于皇帝吃饭,另有一套专业术语:是绝对不准别人说错的。饭不叫饭而叫〃膳〃,吃饭叫〃进膳〃,开饭叫〃传膳〃,厨房叫〃御膳房〃。到了吃饭的时候……并无固定时间,完全由皇帝自己决定……我吩咐一声〃传膳!〃,跟前的御前小太监便照样向守在养心殿的明殿上的殿上太监说一声〃传膳!〃殿上太监又把这话传给鹄立在养心门外的太监,他再传给候在西长街的御膳房太监······这样一直传进了御膳房里面。不等回声消失,一个犹如过嫁妆的行列巳经走出了御膳房。这是由几十名穿戴齐整的太监们组成的队伍,抬着大小七张膳桌,捧着几十个绘有金龙的朱漆盒,浩浩荡荡地直奔养心殿而来。进到明殿里,由套上自袖头的小太监接过,在东暖阁摆好,平日菜肴两桌,冬天另设一桌火锅,此外有各种点心,米膳,粥品三桌,咸菜一小桌。

  所谓的〃摆谱〃,不是东北人的摆家谱,而是摆菜谱。清朝标准御膳,每顿饭有120道菜,要摆三张大桌。此外还有主食、点心、果品等。后来,有的皇帝觉得这样太浪费,菜谱变少,120道减为64道;慈禧太后的老公奕裕被实凼钡南谭崮昙洌旨跷?2道;奕裕篮螅沽碧拇劝蔡螅偌跷?4道。慈安太后死后,独揽大权的慈禧太后又摆起了谱,恢复了每顿饭百道大菜的老规矩,一顿饭少说要花200两银子。

  称皇帝吃饭时摆谱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每道菜名叫什么,掌勺的大厨是谁,在盘子边都要标得一清二楚。这样一是保证饭菜的质量,显掌勺的手艺;二是万一饭菜出了质量问题,比如有毒,追究起来也方便。如今上等级饭店也会这样做,不知是不是学自皇家。

  ※虹※桥※书※吧※book。hqdoor※

  第14节:防御膳里下毒的招儿

  防御膳里下毒的招儿

  皇帝的餐具也是有讲究的,以金银器为主,即使是陶瓷制品,也是上好的质地。其中,金质碗、碟、盘等器皿最能显示皇家的气派,故而皇家都喜欢〃金饭碗儿〃。如果改用其他质地的器皿盛饭菜,会惹主子生气的。

  清顺治皇帝御制《端敬皇后行状》中透露了当初废掉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情况,原因之一就是她〃癖嗜奢侈〃,〃尝膳时,有一器非金者,辄怫然不悦〃。

  除了金器,银器在皇帝的餐具中,也占有很大比例。如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十一月初三日《御膳房金银玉器底档》所记的餐具如下……

  金羹匙1件、金匙1件、金叉子1件、金镶牙箸1双、银西洋热水锅2口、有盖银热锅23口、有盖小银热锅6口、无盖银热锅10口、银锅1口、银锅盖1个、银饭罐4件、有盖银桃子6件、银镟子4件、有盖银暖碗24件、银盖碗6件、银钟盖5件、银錾花碗盖2件、银匙2件、银羹匙13件、半边黑漆葫芦1个、内盛银碗6件、银桶1件、内盛金镶牙箸2双、银匙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