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从神话看来,日本的历代天皇都是天照大御神的后裔,都是这位女神的子孙。除了天照大御神以外,早期的日本也出了不少女王,甚至是女天皇。例如《三国志》中“魏志倭人传”曾记载,邪马台国的统治者卑弥呼是个女性,卑弥呼的后继者也是女性。
此外,推古天皇、皇极天皇(后来的齐明天皇)及持统天皇也都是女性。当时并不因为她们是女性而受到限制,而且这些女王的政绩也都令人称颂。
中国历史上只出过一个女皇帝武则天,看来日本历史上的女皇要比中国多得多。
在人类历史上,母系社会后来被父系社会所取代,但是母系社会的影响在一个时期内仍然存在,女子的地位并没有一下子降低,女子的自由度,包括婚姻与性的自由度仍旧相当大,性禁锢并不严重。
例如在中国的唐代,男女之间的接触、交往仍旧比较自由、公开,不拘礼法,比较符合人性的自由发展,无论是宫廷、官宦、民间都是如此。民间妇女有时单独和异性结识交往,不避嫌疑。“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这首诗写一位船家女和一个陌生男子大大方地打招呼、攀谈。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说,“瓜田李下之疑,唐人不讥也。”流传至今的还有一些唐女骑马俑或唐女骑马图,表明了当时的妇女能结伴骑马郊游,是多么无拘无束。
正文 日本女性地位的变化
上古的日本女性热情、大方、富有行动力,她们的自由和开放度比中国当时的女子有过之而无不及。bsp;然而日本女性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空间,却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改变而受到压缩。由于农耕生活的普及,出现了土地私有化、劳力争夺的现象,因此体力上占优势的男性逐渐取得主导权,终于发展成男权社会。公元7世纪中叶所施行的“大化革新”更是日本女性噩梦的开始。“大化革新”是唐化运动,日本大量地引进中国的各种制度:如以户为单位,每户都由嫡长男继承户主地位,并由这个户主来管理整个家族的财产,决定子女的婚姻。从此,女子一定要服从户主即父兄、丈夫的命令,不再具有自主权。此外,更因为受了由中国传来的佛教文化与儒家文化的影响,认为女子有“五障”,即:烦恼障、业障、生障、法障、所知障。这种观念实际上是中国“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翻版,是女子必须服从男子、听从男子摆布的理论依据,而且认为,女子即使修行,也很难信道成佛。此外,日本把中国封建文化中的“三从四德”搬过来了,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搬过来了,也把在七种情况下可以“出妻”的“七出”搬过来了。这样,日本女性已完全沦为附属于男性的存在。
当时的日本女性丧失了独立自主的人格,还可以从外界对她们的称呼表现出来。例如,《源氏物语》的名作家紫式部这个名字,是综合自《源氏物语》的女主人翁“紫上”及该作家之父藤原为时的官名“式部丞”而来的,真名不得而知。任职于宫中女官的称呼则经常取自她父亲或丈夫的官名。至于居家的女性,如《晴蛉日记》的作者则被称为藤原伦宁之女,或藤原兼家之妻,或藤原道冈之母。《更级日记》的作者则被称为管原孝标之女。这和中国古代,女子以父姓加丈夫姓为名(如陈李氏、刁刘氏)而无己名是同样的。
人类的性文化有个从开放走向禁锢的过程,日本如此,中国也是如此。在中国宋代中期以后,女子由一定程度上的性自由、受尊重转变为性禁锢、被岐视和严重地受压迫。这是因为,到了宋代中期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已开始走下坡路了,当一个社会繁荣昌盛、蒸蒸日上的时候,统治者有充分信心,对社会控制较为宽松,民众享有的自由度(包括性自由度)也比较大。反之,当一个社会走向衰微的时候,天灾人祸频仍,统治者惶惶然,惟恐民众起来造反,对各方面都控制得很紧,民众所享有的自由度(包括性自由度)就比较小。在控制与压迫的情况下,首受其害的则是妇女。
正文 中国女子的性禁锢
在古代中国,对女子的性禁锢和性压迫一是表现在强迫女子为夫守节,夫死不得再嫁。www。haoshudu从宋朝中期开始,朝廷大力推行程朱理学,提倡“存天理,灭*”,“妇道从一而终,岂以存亡改节?”在各方面力量的推动下,所谓“节妇”“烈女”大量增加,据《古今图书集成》统计,“节妇”“烈女”唐代只有51人,宋代增至267人,明代万人,而到了清代,仅安微省休宁县就有2200多人。在古代中国的大地上,除民居外,另有两种建筑是无处不在的,一是庙宇,二是贞节牌坊。至今在安徽还有一个牌坊群,有明、清时代的牌坊近20座,其风格、布局为世界所少有,其中大部分与贞节有关,并伴有烈女祠。在这些牌坊下面,不知埋着多少女子的血和泪。
中国古代对女子实行性禁锢和性压迫的另一个表现是女子缠足。此风始于五代(公元6世纪)时南唐后主的宫妃娘,她的身体十分纤细,以绫缠足,能作掌上舞,李后主十分宠爱她。以后此风就逐渐由宫廷传入民间,宋朝有些女子已开始效仿,到了明、清两代就越来越普及了。实行女子缠足的目的有三:一是使女子不便出远门,只能在家乖乖地侍候丈夫和孩子;二是表示身份高贵,不需要劳动;三是作为一个“*带”,供男子“昼间欣赏,夜间把玩”,满足男子的*感受和性兴趣、性要求。
对于以上这第三个目的,今人可能是很难理解的,把一双好好的脚摧残成这个样子,实在令人恶心,怎么还有*?可是这确是中国古代的现实。今人讲“三围”,古人则讲脚小,还有什么“金莲赛会”相评比;今人男女昵爱,男子往往抚摸女子乳房,古人则多抚弄女子的三寸金莲,而且心醉神迷。
要女子严守“三从四德”,为男子恪守贞操,做男子的驯服工具,社会就要对女子进行“教育”、“改造”,在这方面,封建的统治者是不遗余力的。早在汉代,有两位学者曾大力提倡过贞节:一个是刘向,他写了一部《列女传》,其中的《贞顺篇》和《节义篇》是讲贞节的,企图以礼法来裁定女子生活的标准。另一个是班昭,作《女诫》,将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夫为妻纲等观念系统地整理、编纂。她在《女诫》的《专心篇》中说:“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故曰夫者天也,天固不可违,夫固不可离也。”这成了后世的一句名言。
到了明、清二代,徐皇后的《内训》、解缙的《古今列女传》、吕坤的《闺范》、温氏的《母训》等相继出笼,钳制和毒害女子的思想,有人还汇编成《女四书》,作为女子的必修课,除此以外,“女子无才便是德”,再看其他书就是“不守妇道”了。
正文 日本女子的性禁锢
在日本古代,也有对女子的性禁锢和性压迫的现象。www。haoshudu《女大学》是用以教育、薰陶女子修身处世的一本大书。该书共有19条,前5条是阐述女子教育的必要性及理念,后16条则是论述为妻之道。这本书虽是18世纪才刊行的,其内容却是古代日本社会对女性的规范。
此外,还有“三从四德”等教诲。这些内容本来是中国社会对女性的规范,然而当日本接触到中国文化后,认为找到了教育女性的绝佳教材,就模仿、照搬,变成日本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了。
但是,无论如何,日本古代的女子所受的压制与禁锢在某些方面没有中国古代那么严酷与强烈。中国古代压迫女子的一些情况在日本没有发生过,或至少发生得不是过于严酷。三寸金莲可以说是中国的“国粹”,在历史上只有在中国发生过,日本人很崇尚自然,他们只能将女子缠足视为怪诞。在日本古代,在较高阶层的妇女中贞女殉节的事情也时有所闻,但对一般女子来说,堕落并不就是毁灭,忠孝以外的道德观念不被日本人重视。
还有,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大化革新”开始于公元7世纪中叶,这时在中国正值盛唐,虽然对女子已开始控制,但是还没有形成当时社会的主流文化,主流文化仍是女子有相当大的自由度。直到11世纪的宋朝中期,才开始从程朱理学、贞节牌坊、缠足等方面愈演愈烈地压迫妇女,实行性禁锢。看来,日本把中国中原文化中压制妇女的一套做法较早地搬了过去,可是以后并不像中国那么荒诞(例如贞节牌坊、女子缠足在日本就从未出现过),这可能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渗透、相冲突、相糅合的结果。
正文 对女子的矛盾态度
在日本的文化中还深深地埋藏着一种矛盾的复杂的思想,那就是女人既美好又可怕,既贞洁又肮脏,女人有*这一事实令某些人开心,却使另一些人极度忧虑。bsp;在日本古代,许多人认为女人是有原罪的,这种原罪不会被轻易地饶恕。她既作为母性女神被崇拜,又被当做魔鬼叫人惧怕。母亲的面具一旦被撕去,一个可怕的幽灵便现出来。中国古人也有“女人是祸水”,性是污秽不洁之物的思想,可是不如日本人那么强烈和明确,也没有日本人那么矛盾。
日本人的这种思想从伊邪那歧和伊邪那美的原始神话中就可以看出来了。当伊邪那美生火神而死去后,她那悲痛欲绝的哥哥兼丈夫追随她到了阴间。她求他不要看她那可怕的样子,但是他忍不住瞥了她一眼,望见她腐化了的身上爬满了蛆,不由叫道:“我闯进了一个多么丑恶、肮脏的世界!”
日本人认为女人的身体是一种污染的根源。紫式部在《源氏物语》中将女人*的身体描写成“可怕得令人难忘”,这种观念在中国古代似乎少有。可是另一方面,*在日本似乎又不那么可怕,例如在公共场所男女同浴,人们对此却不以为怪;最粗俗的*舞厅也畅通无阻。与此同时,日本海关却雇了大批男学生和老年妇女作为临时工,涂去或刮去在进口印刷品中发现的*。这种矛盾的现象在中国古代与现代也是少有的。
日本人享受性,但又认为性是危险的,还表现在把性与死亡联系在一起,而女人仍旧是罪魁祸首。
大岛渚的电影《爱的王国》是男人被女性狂热吞噬的最现代的例子。一名歹徒和一个*之间的恋火越烧越旺,最后导致暴烈的死亡。性变成了两个情人的密闭世界的全部内容。这个女人在一次性高潮的颤抖中,勒死了她的情人,然后将其生殖器割下,作为对他的最终的占有。这是一部美丽而阴森的片子,它表达了在性问题上忧虑和*交织的矛盾心情,而这正是日本人心理的重要一面。
那么在日本的文化中究竟提倡什么样的女人,什么样的美呢?日本传统的审美意识常常体现为一种人为的、可以说无个性的美,女人要像玩偶一样才是理想的。
这种活人玩偶的审美意识被川端康成的《沉睡的美女》推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有一家价格昂贵、提供专门服务的妓院用安眠药将年轻的姑娘麻醉后,把她们送去为老富翁充当无声的沉睡的伴侣。“对于掏了那么多钱的老家伙们,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