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7章

作品:文身|作者:赖赖|分类:其他小说|更新:2025-05-12 01:41:49|下载:文身TXT下载
  我帮他把烟点上。

  ——多谢。

  他深深吸了一口。

  他的身上有一种很奇怪的味道。

  准确地说,是一种不太让人能够接受的气息。

  师傅似乎并没有感觉到,还在抽烟。

  ——这得烧多长时间?

  我纯粹没话找话。

  ——四十到六十分钟。

  ——费不费油?

  ——不太费油,五公升柴油足够。

  老式柴油轿车百公里油耗为25公升,5公升柴油可以跑20公里,我粗略推算了一下。

  看来,天堂或者地狱的距离不像我们想的那样遥远。只要马力强大,很短的时间就能够到达。

  ——就您一个人?

  ——还有好几个,一个人哪够!别人不是倒班,就是在屋里睡觉。

  他用两个手指的指甲掐住烟,眯着眼说。

  ——就是一个炉子?

  ——哪够用!还有七个,冬天四个就够了,夏天得八个一起用。

  ——要那么多?

  ——还是不大够用。刚买了一台高级货,还没有安装。

  ——高级货?

  (bsp;——对,豪华型火化炉,300多万,相当于最便宜的法拉利跑车。

  ——那么贵?

  ——物有所值,待遇不一样。普通炉几十分钟搞定,豪华炉要烧120分钟。八十公升柴油喷上去,足可以烧得非常彻底,还能保持人形。这叫单炼,就是一个人在炉子里烧,保证不会和其他人的骨灰弄混。家属可以亲自捡骨灰,还可以在炉子里四处找补,把那些溅得到处都是或者崩进耐火砖缝里的骨头拿出来,最后还可以用吸尘器吸一下,保证不会有任何遗漏。搁在前些年,这是政治待遇。现在就好办多了,只要你花大价钱,一切都给你伺候得服服帖帖。

  ——普通炉做不到?

  ——还是有区别。

  ——这还有分别?

  ——当然有分别,你这炉是普通炉,不过百十来万,还能享受那个待遇?死前是普通群众,死后也是普通群众,想不跟别人掺和在一起,没那么容易。什么叫人渣?这就是。大家都是。柴油一喷,火光冲天,炼完了,就是一堆人渣,什么都不是。有机物变无机物,就是这个道理。刚才在外面,看没看炼尸炉的烟囱?刚开始,冒的是黑烟,那是烧人,后来,烟越来越淡,那是什么?那是魂。不信,你去看看,谁都一样,一缕魂魄散入天空,这就叫在烈火中永生。

  师傅也许是接触的活人太少,所以有“话痨”的毛病,一说话就刹不住。

  他根本不管你想听不想听,逮着就说,说完拉倒,该干什么干什么。

  这位师傅也是这样。

  他看了一眼手表。

  ——呦,对不起,我得干活去了,对不起,我得把门关上。

  师傅说完,关上门进去了。

  他似乎很喜欢说对不起三个字,我怀疑这是他整天面对尸体养成的毛病。

  一个人习惯面对尸体道歉,那么他的品性想必不坏。

  虽然和他聊了只有不到十分钟,我却已然是个火化专家。

  我把他扔下来的烟头踩灭。

  我听到告别厅里又传来了惊天动地的哭声。

  过了一会儿,几个年青人向我走了过来,手里拿着骨灰盒。

  他们也许是叶雾美母亲的远房亲戚,我刚刚都见过。

  ——老太太挑的,怎么样?

  一个长着小胡子的人问我。

  ——挺好的。

  我拿过来看了看。

  ——留神,别把盖掉了!好家伙,这么一个破玩意儿,一千四百多!

  ——还有红木镶宝石的,更贵,四万多一个!

  ——听说有人拿这玩意儿装茶叶,特防潮!

  ——不会吧!

  几个人在讨论。

  又抽了一颗烟,小门开了。

  (bsp;——叶子真家属,收骨灰。

  师傅探出头来喊道,又伸出手,把提货单接过去。

  我们站在门口,等着师傅把骨灰拿出来。

  让我吃惊的是,骨灰居然是用一个卷了角的铁锨端出来的,似乎还带有余热。

  几个人互相推诿,不想去碰骨灰盒,也许是怕沾染霉运。

  我只好蹲下来,把骨灰盒打开,取出里面已经准备好的一个黑色的小布袋,小心翼翼地让工人把骨灰倒进去。

  ——千万别洒在地上。

  我对师傅说。

  那些骨灰并不像人体骨骼,却很像燃烧殆尽的植物根茎。

  那些骨灰碰撞,发出哗啦哗啦的沙哑的响声。

  那种声音难以形容,让人心里感觉很异样。

  我很不确定,这里面的骨灰到底是谁的?师傅随随便便的一铲子,就从焚化炉里搓出了一个人的骨灰。

  ——难道不会和别人的骨灰相混?

  这个问题缠绕着我。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问题。

  一块骨灰很特别,掉在了地上。

  这块骨灰似乎很重,上面镶嵌着一块有些发乌的金属。

  ——这是什么?

  小胡子凑过来问道。

  ——不是手术刀吧?遗体火化烧出手术刀,报纸上曾经报道过。

  另一个人说。

  ——哦,他曾经摔断过腿,做过手术,装进去这块钢钉。这个可能就是吧!

  我做了这样的猜测。

  ——原来是这样,那可真够受的!

  师傅肃然起敬。

  我把那块东西捡起来,放进了骨灰袋里。

  ——没见过吧?

  小胡子多嘴多舌地问师傅。

  ——这事不新鲜。我师傅烧出过手榴弹。

  ——够新鲜的。

  ——没什么稀奇。听我师傅说,文革那会儿,他火化死尸的时候,碰上个被打死的造反派,兜里装着一枚手榴弹,刚点着火就炸了,炉子都炸塌了!

  ——你师傅没事?

  ——他没事,正出去撒尿,算躲过一劫,要是他在这——

  我把一包烟递过去。

  ——谢谢,谢谢。

  师傅忙不迭说着,没有用手接,而是张开大褂口袋,让我把烟放进去。

  ——还有没有?

  我居然这样问。

  我觉得一个人死去之后,只留下这么一点儿骨灰,有些说不过去。

  ——我再给你找补找补。

  师傅犹豫了一下,爽快地说。

  师傅进了里屋,过了不一会儿,又端了一点儿骨灰出来。

  ——就这么多了。

  他有些抱歉地说。

  ——谢谢。

  我说。

  我把那些骨灰又放进袋子,然后扎紧袋口,放进骨灰盒,盖上盖子,然后站了起来。

  人们看着我,大概觉得我有些不太正常。

  骨灰这东西,多少从来没人介意,我是一个特殊例子。

  他们之所以聚在这里,猎奇的心理大于悲恸。

  没有一个是直系家属,所以大家都很放松,没有必要装出如丧考妣的神情。

  并且,对他们来说,悲伤是一件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事情。

  从这一点上来,我和他们一样,并不悲伤。

  惟一不同的是,我是在帮叶雾美做这件事情,所以我要冷静从容,保证她父亲的骨灰颗粒归仓。

  骨灰直接被寄存在骨灰堂,没有再带回家。

  等叶雾美的悲痛之心稍减,我曾经和她一起去拜祭过,算是弥补了她的遗憾。

  母亲把一个戒指给叶雾美,说是父亲留下的,让她留作纪念。

  那是一枚式样很老的戒指,是她的祖母传下来的。

  虽然不名贵,却是一个很好的纪念品。

  她很辛酸地接受了。

  (bsp;后来,母亲无意中说起,那个戒指是她在父亲火化之前,灵机忽现才从他的手指上掳下来的,为的是不会便宜那些火化工。

  ——你以为他们会让死人戴着金器上路?他们才不会呢!

  她的母亲这样说。

  那枚戒指成了她的一个心事,折磨了她很长时间。

  最后,她还是把戒指给了她的母亲。

  ——嘁,我早知道你看不上这种花型,模样太周正了。我也嫌它不好,可这是老货,我想找个金品店,重新打一回,你看怎么样——

  她的母亲说道。

  她没等母亲说完,就转身走了。

  她来到卫生间,用肥皂搓了半天的手,直到洗得骨节僵硬她才如释重负。

  偷窥者

  证据藏在眼中

  像蛋壳包容脆弱

  ——里尔克

  我又来到了大东图书馆。

  这个图书馆坐落在曾经的租借地,是跑马总会的一部分,曾经充满了端着酒杯的窈窕淑女和抽着雪茄的世家子弟。后来,跑马总会停止营业,老板回了英国,这座建筑就成了《大东报》的编辑部,再后来,这个建筑变成了大东图书馆。叶雾美分配到这里工作之后,我也成了这里的常客。

  叶雾美之所以能够进入这个图书馆获得这个职位,和她的祖父有莫大的关系。

  她的祖父曾经是这个图书馆的前身——《大东报》的总编,是鼎鼎有名的文化人,是江湖上传说的那种玉洁松贞的志士仁人。

  后来,就是在《大东报》的门口,她的祖父遭到了特工的枪杀。

  他对自由的呼吁激怒了权势者,换来了一颗子弹。

  国共双方都说对方是这个谋杀事件的元凶,都在报纸上进行了连篇累牍地辟谣与声明。

  但这于事无补。他的血还是飞溅在建筑物的墙垣上。虽然岁月迅速抹掉了死亡和阴谋的痕迹,但对叶雾美的父亲来说,这种伤痛永远无法抹煞,间接地促成了他怪癖的性格。

  后来,叶雾美的祖父被追认为“爱国民主人士”。

  作为他的后代,叶雾美获得了这个工作机会。

  刚进图书馆工作的时候,叶雾美觉得这个地方很圣洁。

  走进图书馆,迎面而来的就是祖父的塑像。塑像下面,是一个小展台,里面陈列着几份发黄的报纸,是她的祖父曾经为之奋斗的《大东报》。在这些报纸上面,摆放着一本摊开的书,上面有深褐色的血迹。

  叶雾美从介绍里知道,那些血迹是她祖父最后留下的。

  她每次早上进门的时候,都会深深鞠一躬,这是父亲要求她做的。

  叶雾美虽然觉得这样有些假模假式,但还是坚持。

  有一次,林馆长来得比较早,看到她正在对着塑像鞠躬,就问她为什么。她把这个家教告诉了林馆长。没想到,林馆长笑了,他告诉叶雾美,那些报纸是真的,那本书上的血却不是她祖父的血,是用鸡血染的,为的是让人们记住这段历史。他还告诉叶雾美,那本真正浸透了祖父鲜血的书,早已经在文革时期被火烧了。

  从此,叶雾美再也不用对着那些遗物敬若神明。

  下载

  林馆长的话免除了叶雾美每天早上必做的功课,却也给她带来了某种失落。

  人们总是自己建立自己的崇拜,然后又亲手把它拉下神坛。

  叶雾美不知道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慢慢的,叶雾美对图书馆熟悉起来,也就将这件事情淡忘。

  她和别的员工一样,开始对那座塑像视而不见。对她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