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私自离队三日了,宣和帝直接被气乐了,“朕的太子,真是……”
李德忠见宣和帝没有动怒,才端了莲藕羹,“陛下,先用些东西。”
宣和帝把信扔到李德忠身上,“你也看看吧。”
李德忠倒是没有满脸惶恐,而是很自然的接过,看了起来,等宣和帝用完,他才把信叠好放回桌子上,“太子殿下……这计策倒是周全。”
“简直是胆大包天。”宣和帝虽是在骂,但是脸上笑意不减。
“也是殿下和长公主姐弟情深。”李德忠知道宣和帝爱听什么,“陛下教导有方才是。”
宣和帝摇摇头,“多亏朕派了暗卫,这孩子啊……”
“郑国之事,太子殿下处理的极其妥善。”李德忠恭声说道,“只是毕竟年岁尚小,贪玩了些。”
宣和帝点点头,“朕像太子那么大的时候,也是喜欢出去玩的,走走也好……”想了想,又问道,“魏国公家那小子和鲁国公家的,可都打听清楚了?”
“辅国公长子的嫡次子魏淳安,虽没出仕,倒是个温文尔雅爱好书画的,听说极有才华。”李德忠知道这是宣和帝要为长公主选驸马呢,当初十几个人选,最终就定下来这两个,就看这两个小子这段时日的表现了,“鲁国公的三子,杜彦长得极其俊秀,擅作诗行文,在京城的文人圈也有几分名声。”
“没一点缺点?”这两个人是宣和帝千挑万选出来的,自然不会太差。
李德忠开口道,“鲁国公的夫人正是钱家嫡出的姑娘,而淑妃娘娘的嫡姐正是钱大人的妻子。”
这些宣和帝也知道,就点了下头示意李德忠接着说。
“奴才听说,那杜彦很得钱夫人的喜爱,也很听钱夫人的话。”这才是李德忠要说的重点。
宣和帝果然皱了眉头,对杜彦少了几分喜欢,这杜彦长得好,文采也不差……“那魏淳安呢?”
“魏淳安有一青梅竹马的表妹……”李德忠开口道,“只是那表妹自幼身子不好,又父母双亡借住在辅国公府,所以辅国公和其夫人都不同意他们两人的亲事。”
“太后的病怎么样了?”宣和帝忽然问道。
“太医说已经大好。”
“摆驾慈宁宫。”宣和帝起身说道。
“是。”
李德忠已经猜出宣和帝的意思,怕是要以太后的名义,叫这两个人进宫相看一番,从这些也可以看出宣和帝对长公主的重视。
这只是小事,宣和帝亲自来说了,皇太后自然满口应下,“不如多请几家,再请几家姑娘,成轩和成德年纪也不小了。”
宣和帝一想,这样也可以让别人看不出自己的目的,就点头应许了。
“成轩是容嫔的儿子,不如叫了容嫔来?”皇太后满脸慈爱,“还有淑妃。”
“母后看着办就是了。”宣和帝毫不在意。
“静妃也出了月子,借机走动一番也好。”皇太后微微垂眸,摸了摸玉镯,“只是林贵妃怕是……这种事就不打扰她了,宁妃和德妃管理后宫事物辛苦了,也不用这些小事烦她们了。”
“母后做主便是。”宣和帝已经看出皇太后的意思,借机不仅捧出了静妃,还对容嫔和淑妃示好,顺便打压了其她人。
只是这些宣和帝并不在意,又与皇太后说了一会话,也没留下用饭就离开了。
等宣和帝走了,皇太后脸上露出几许疲惫,“四公主怎么样了?”
“回太后的话,四公主昨日又咳了,今日喝了些药,好多了。”
“那些人是怎么伺候的。”皇太后皱眉怒道。
大宫女不敢吭声了,皇太后叹了口气,挥了挥手,“去给静妃说,让伺候的人小心点。”却绝口不提把四公主抱到身边养的事情,毕竟明眼人都看出四公主活不久,甚至不得宣和帝喜欢。
大宫女离开后,皇太后看了眼庄嬷嬷,那庄嬷嬷就把屋子里的人都支出去了,皇太后问道,“二公主还没好?”
“听说好了不少。”庄嬷嬷恭声回答道。
要知道虽然宣和帝有意瞒着,可是皇太后是什么人,在这后宫这么久,哪可能没点眼线,二公主得癔症的事情,第二日就知道了,只是皇太后也明白,这事必须捂严实了。
“林贵妃啊,清容也是她的孩子,再说成史的死又不是清容做的,至于把孩子逼的都不敢回去了吗。”皇太后带着几分悲悯说道。
庄嬷嬷在一旁附和道,“是。”这个消息几日内就会传遍皇宫,就算不是如此,也会成为唯一的真相。
而且宣和帝会默认的真相。
萧元敏穿了一身男装,也没再坐马车,而是与萧玉祚和慕容熙一并骑马,马车里是一些行礼和半夏。
“姐姐,怎么样?”萧玉祚满脸得意地说道。
“不错。”萧元敏笑道,她长得明艳,就算是男装也掩不住丽色,所以只能在没人或者人少的时候出来骑马,索性也不用萧玉祚改称呼,明明白白告诉别人就是女扮男装出来游玩的。
而且他们专门避开了大部队,大部队走的是官道,他们就走小道,而且他们比那些人快多了,毕竟轻车简行。
“那是。”萧玉祚用马鞭指了下前面,“我们快到了,听说那就是前朝皇帝死的地方。”
前朝皇帝是被萧家先祖逼上了绝路,那人虽昏庸但还有几分骨气,直接自杀了,萧家先祖也让人把他厚葬了。
要说萧玉祚最佩服的人是谁,就是萧家先祖了。
“弟弟觉得先祖打下江山很厉害对吗?”萧元敏笑着问道。
“是。”萧玉祚想也不想地说道,“当初多苦啊,先祖还能打下这么一大片江山。”
“那你觉得如今瑾朝能发展成这样,谁更不容易一些?”萧元敏接着问道。
萧玉祚看向萧元敏,萧元敏笑道,“要知道找一块地方容易,可是要把一块地方建好很难,自己想想吧。”
说完就不再理萧玉祚,其实这些道理小时候他们也说过,只是萧玉祚当时年岁小,没记在心里罢了。
慕容熙倒是眼睛一亮,已经明白了萧元敏的意思,只是他看见萧玉祚心不在焉的样子,开口道,“公子不如去马车里休息会?”
萧元敏看了一眼也说道,“你要不就专心骑马,要不就去马车。”
“算了我晚上再想。”萧玉祚揉了揉马鞭,说道。
慕容熙看向萧元敏,“姑娘不知对北边有什么看法?”
慕容熙说得含糊,但是北边的意思正是北疆,也是慕容熙准备去的,北疆民风剽悍,女子都能骑马打仗,要不是因为人太少,怕是瑾朝就危险了。
“我听说北边有个部落出了个女首领。”萧元敏手轻轻拍了拍马脖子,说道。
“是啊。”慕容熙开口道。
“不如去支持她。”萧元敏脸颊上的酒窝若隐若现的,“一统北疆。”
“嗯?”慕容熙愣了一下,马上反应过来,要知道北疆至今没有统一的原因就是部落太多,要是打起来了,最少要死一半人,人本来就少,再死死就完蛋了。
“告诉那女首领,等她一统北疆后,瑾朝就会开通贸易。”萧元敏仿若在谈论今天的饭菜,“没有人不喜欢安逸,一代人不行两代人,就算是狼,我也可以把他们养成羊。”
慕容熙心中一动,看向萧元敏的目光中带着几许赞叹。
“兵者诡也,你难道用兵打仗只会光明正大的手段吗?”萧元敏笑道,“不战而屈人之兵也是不错的。”
“公主教训的是。”
其是萧元敏只说了一大概,但是给了慕容熙一个明确的思路,他们都一直想着怎么把北疆人打服,却没想到可以让他们人自己打自己……北疆王这个称号足够诱人了。
☆、63 第六十三章
前朝皇帝身死的地方有一块石碑,只是石碑上并没有刻字,萧玉祚他们三人就站在这石碑前。
这个地方来往的人都会停下看一看,那石碑足有三尺高,因时常被人抚摸,而变得光滑多了几分润色。
“无字碑。”萧玉祚伸手划过碑面,“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这个石碑有很多解释,萧玉祚说的那种是众人都默认的,推翻一个皇朝是需要勇气的。
“我倒是觉得这是先祖的迷茫。”萧元敏看着这个石碑,带着几许叹息说道。
“嗯?”萧玉祚疑惑地看向萧元敏。
慕容熙倒是眼睛一亮,多了几分敬佩,要知道皇帝称天子,是一种超脱凡人的意思在里面,功过自有后人说这样的说法带着几许骄傲和洒脱,很符合天子这一身份。
而萧元敏的解释,就有些把皇帝和常人一般的意思了。
“推翻了前朝,我们瑾朝会如何?”没等萧玉祚问,萧元敏就说道,“先祖自然不会如前朝皇帝那般昏庸,可是后人呢?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前朝。”
“昨日前朝皇帝的下场,会不会是来日瑾朝的下场呢?”萧元敏轻声说道,“所以先祖迷茫了,不知这个石碑到底写什么好,不如立无字碑。”
“姐……”萧玉祚的声音顿了顿,像是踌躇了一样。
“这个无字碑是先祖的迷茫也是先祖的提醒。”萧元敏看着萧玉祚,“你已经长大了,以后的路都需要你自己走。”
“是。”萧玉祚一口应下来,看向那无字碑的时候,已经没了刚刚那种骄傲,而是带着几许谨慎和野心,“我记住了。”
萧元敏嘴角上扬,露出了笑容,小小的酒窝若隐若现,像是能让人陷进去一般。
慕容熙眼神微闪,手不自觉握紧,掌心的刺痛换回了他的理智,垂眸说道,“前方不远处有个小城镇,不如我们今日就去那投宿?”
“也好。”萧玉祚应了下来,说完看向身后五个侍卫,“先去两个人安排下,我们慢慢走过去吧。”
“是。”驾车的正是侍卫长,他指了两个人,那两人抱拳行礼后就牵着马先行一步了。
路上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当初这里并不是如此,反而是一片荒凉,只是前朝皇帝身死,萧家先祖立了无字碑后,这里才繁荣了起来。
他们几人并没有马上就去城镇,而是在旁边的树下休息,半夏在树底下铺了一层厚布,又摆了茶点后,就到了一边,去给那几个人侍卫端茶倒水了。
萧元敏三人坐在厚布,看着不管是商队还是行人在路过这个无字碑的时候,都会下马,甚至于有些女客也带着面纱下了马车,有的会停下来看看摸摸那无字碑,有的是直接离开。
其实这里并没有下马令的,是自发形成的一种习俗。
萧玉祚看在眼底,带着几分沉思,慕容熙端着茶喝了一口,润了润口说道,“前面的镇子叫下马镇,原名是什么倒是没人知道了。”
“先祖很厉害。”萧玉祚手无意识地抠了抠腰间玉佩,“他打下了瑾朝,可是这些人会如此的原因不仅仅是先祖,而是后面的祖辈创下的繁荣盛世。”
慕容熙应了一声,“其实他们很容易满足,没有战乱,可以吃饱穿暖,孩子们能快快乐乐就足够了。”顿了顿接着说道,“他们知恩,在用自己的方式回报给与他们这样生活的人,一种发自心底的尊敬。”
萧元敏执起茶壶,给三人的杯中茶水蓄至八分满,并没有插话。
“不要让他们失望。”慕容熙看向萧玉祚。
萧玉祚眼睛眯了一下,而后笑出声来,带着一种拨开云雾的明朗,“怎么会。”说着伸出右手,握成拳头,慕容熙也伸出右手握拳,两个拳头碰了三下,“我们一起努力。”
“好。”
两个少年风华楚楚,就在这树下,无字碑旁立下了承诺,谁能想到就是这样玩笑一般的约定,造就了瑾朝百年盛世。
休息了一会,几个人就徒步到了下马镇,只是在进城门的时候,慕容熙忽然往后看了下,眉头微微一皱。
“怎么了?”萧玉祚发现了慕容熙的异常,开口问道。
慕容熙又看了许久才摇摇头,“无事,先去客栈。”
那侍卫长见此,心中也有些怀疑,行动间更多了几分谨慎,下马镇的客栈建的倒是不错,虽说不是富丽堂皇的,但也干净的很,那两个侍卫要了三间上房和两间普通房,半夏跟着一个侍卫去厨房弄饭菜,而萧玉祚他们三人都是直接进屋了。
只是慕容熙在城门口的异样还是让人怀疑,萧元敏稍微梳洗了一番就去了萧玉祚房间,慕容熙也在,萧玉祚开口道,“姐姐。”
“嗯。”萧元敏进屋后,门口的侍卫把门关好,“怎么回事?”这话是问慕容熙的。
慕容熙揉了揉眉心,“不知道,我那时候感觉有人在盯着我们,可是……”
“让侍卫去查一下。”小心点总是没错的,萧玉祚开口道,“我们休整一日,明日一大早就走。”
萧元敏点了下头,“是我们行踪暴露了?”这话一出,屋内的气氛骤然紧张了起来,知道他们行踪的就这几个人,五个侍卫和半夏。
那五个侍卫是宣和帝派给他们的,而半夏是萧元敏身边的大宫女。
“可能是我太敏感了。”慕容熙忽然笑道。
萧元敏抿了下唇,心中不安,却没有说什么,这次是为她,他们才会脱离大部队的,若是出了事,不禁看向萧玉祚,万一出事……弟弟不能出事的……
“姐放心吧。”萧玉祚呵呵一笑,“你不说父皇还派了暗卫吗?”
“嗯。”
宣和帝看着密报,带着几许深思,“李德忠,去把慕容大人请来。”
“是。”
宣和帝手指敲着桌面,这个密报上正是郑国的秘密,二十三年前,郑国皇帝的宠妃生下双生子,而郑国的传统却是只留一个,只是郑国皇帝宠爱那个妃子,让产婆秘密把其中一子送走,一子养在了宫中,那宠妃竟求了郑国皇帝诈死出宫照顾那孩子。
宠妃诈死后,郑国皇帝就把这一子记在了多年无出的皇后名下,另一子与那宠妃郑国皇帝也经常变装去查看,而且养在宫外那一子甚至比宫中这一皇子还出色。
宣和帝此次来瑾朝带来的正是双生子中养在宫中的,却不想身死。
这些事情乍一看没什么,可是不知为何宣和帝总觉得还有一些事情……想到在回来路上的太子和长公主,心中不安,才叫人请了慕容熙的祖父,慕容照来。
慕容照来的时候,宣和帝看那一份密报已经不下三次了,等他行礼后,直接说道,“赐坐,李德忠把这份密报给慕容大人。”
“是。”李德忠双手捧着密报,到了慕容照面前。
慕容照先是谢过宣和帝后,接了密报才坐下,看完后同宣和帝一般眉头紧皱,“这郑国皇帝好大的胆,老臣记得在郑国双生子预示不详,其中一子是恶鬼的化身,会给郑国打来灾难。”
“愚蠢。”宣和帝嗤笑道。
“老臣也这么想。”慕容照也笑了,要知道在瑾朝双生子可是大喜,“只是郑国之人无不相信的,这郑国宠妃倒是有几分本事,能让郑国皇帝如此维护。”
宣和帝找出另一份密报,让李德忠送到了慕容照手中,这是关于那宠妃的。
那宠妃是二十五年前郑国皇帝出游带回去的,得了万千宠爱,三年前已经病死了。
二十二年的宠爱,这宠妃若是留在宫中怕是皇后之位早就到手了。
慕容照沉思了一下,这份密报很简单的记述了一个女子的一生,这个宠妃也可谓是奇女子,生下双生子不说还保住的自己的孩子,甚至于最后的诈死出宫,这一切在慕容照看来,都像是计划好的。
要知道那女子留在宫中,定是宫中妃子的眼中钉肉中刺,时刻盯着她,那么双生子的秘密说不定就会暴露,而诈死出宫,既显示了她对儿子的爱,又让郑国皇帝觉得她不贪慕富贵,更是在众人眼底消失,为留在宫中的儿子争了一个嫡子位置。
“二十五年前……”慕容照沉思了一下,“陛下不觉得时间太凑巧了吗?”
“嗯?”宣和帝眉头皱了一下,看向慕容照。
“这样的心机,能让郑国皇帝迷恋二十多年,定不是一般人家的女子,可是却只说是出游的时候带回来的,家世是农家女。”慕容照说道,“老臣不相信一个农家女能有这等见识。”
宣和帝点头,也得承认。
慕容照开口道,“陛下记得二十七年前发生的事情吗?”
宣和帝猛然想起,那时候他还只是个没实权的皇子,忽然发现了前朝余孽,当时大皇子他们自动请缨去铲除余孽,却不想最后虽铲除了前朝余孽,去的三个皇子中也死了一人,先帝大怒,杀了不少人。
“不可能吧。”宣和帝不敢肯定地说道。
“老臣倒是知道一些事情。”慕容照开口道,“只是先帝当时下了封口令,若不是此次的事情,老臣也都忘记了。”
宣和帝点点头,“慕容大人请说。”倒是没有怪罪的意思在里面。
慕容照点头道,“其实前朝余孽一直没有杀净,他们隐藏起来,这还关系到了一个前朝宝藏,只是不知是真是假,直到三十年前,那个人自称正统是前朝仁信太子的后人,那人倒是有几分本事,把所有余孽整合了起来,等先帝察觉的时候,他们已经颇具规模了。”
“老臣有幸参与了那场剿匪,见到了那人,只是老臣觉得传言太过了,真正有本事的应该是他的正妻。”慕容照带着几许敬佩,“当时她刚生产完没多久,生的正是一对双生子,就那样从容地站在他丈夫尸首旁边,亲自动手杀了自己两个儿子后,自尽了。”
宣和帝没有打断慕容照的话,他知道这些不是慕容照的重点,果然慕容照问道,“陛下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女人开始安排后路的吗?”
宣和帝思索了一下,“莫非是在皇兄身死的时候?”
“正是。”慕容照开口道,“老臣也是后来才知道,在她知道我朝有皇子被杀,第一件事就是安排大女儿出逃,虽然后来又6续安排了其他的子嗣,可是成功逃出去的只有她大女儿。”
“果然好见识,好计策。”宣和帝也不禁佩服了起来,“若是逃出去的是儿子,怕是父皇一定会追查到底,直到杀死那些人,可是一个女孩出逃,虽还会追查,却不会大动干戈,活下来的机会更多,特别是第一安排的……”最重要的是一般女孩都养在深闺,不见了也不会有人怀疑。
“莫非慕容大人怀疑郑国皇帝的那个宠妃是……”宣和帝想到这点,有些不寒而栗了起来。
“老臣不知。”慕容照低着头,看着自己的鞋子不再说话。
宣和帝一下子明白了,说不定人家就是用一个儿子换瑾朝的太子和长公主的命,猛地拍了一下桌子,“蠢货。”林贵妃被人利用了个彻底。
慕容照像是没听见一般,宣和帝咬牙,想到自己那一对儿女,“我知道了,太子……”
“老臣愿意带兵去接太子。”慕容照起身开口道。
宣和帝有几分难言启齿,自己的儿子和女儿私下跑去玩了……只是这时候安全更重要一些,看了李德忠一眼,李德忠上前,恭声说道,“有慕容大人出马,陛下就安心了,只是……太子殿下和长公主殿下私下离队了……”
长公主出去的事情,慕容照是知道的,可是听说他们私下离队,二话没说就跪下说道,“老臣定会竭尽全力。”
“起来吧。”宣和帝起身亲自把慕容照扶了起来,“朕就把太子和长公主的安危交给慕容大人了。”
“是。”
☆、64 第六十四章
慕容照也是雷厉风行的人,得了宣和帝的旨意就出宫准备了。
此时李德忠恭声说道,“太后派人来喊陛下,说是在御花园摆了赏花会,请了不少青年才俊和大家闺秀,让陛下一同去看看。”
宣和帝顿了一下才点点头,“嗯。”
这件事他是知道的,也准备早些过去,没想到收到那样一份密报,就耽误了,此时太后派人来请,就算没有心情也要过去。
太后叫人来赏的是桂花,选的自然是一个种满了桂花的园子,宣和帝走在路上忽然说道,“派人把二皇子和四皇子也喊来。”
“奴才这就去安排。”李德忠行礼道。
因为太后在,所以花园里并没有人大声喧哗,而是所以年轻的女子坐在一起,轻声细语地聊天,另外一边是青年才俊,他们并没有往女客那多看一眼,而是写诗作画。
夫人们陪在皇太后身边说话,见了宣和帝,除了皇太后,众人都跪下行礼。
宣和帝先给皇太后行礼道,“儿子来晚了。”
皇太后赶紧开口道,“都说了不用如此多礼,皇帝能来就好,还是政事要紧。”小太监已经搬了椅子放在皇太后身边,“皇帝过来坐,我见了这么多优秀的孩子,心中喜欢的很。”
宣和帝坐过去,开口道,“你们都起来吧。”然后看向皇太后,“母后要是喜欢,多叫他们进来陪陪你便是了。”
众人谢过宣和帝后,才站着身子,并没有说话。
皇太后笑着点点头,“你们都坐下吧,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母后说的是。”宣和帝开口道。
这下众人才行礼后,半坐回了位置上,“朕刚刚看你们在作学问,心中甚慰。”
皇太后心知宣和帝来此的目的,“不如皇帝叫几个人来考校一下?”
这话一出,那些夫人眼睛都亮了,要知道如果入了皇帝的眼,那自家儿子的前程就有保证了。
“也好。”宣和帝笑着应许。
皇太后开口道,“鲁国公的嫡三子,我瞧着倒是好的,模样也俊秀。”
“叫什么?”宣和帝开口问道。
李德忠恭声说道,“听闻鲁国公三公子,上杜下彦。”
“嗯,叫杜彦来回话。”宣和帝开口道。
鲁国公夫人眼中露出几丝喜悦,倒是钱氏微微抿了下唇,想到了宣和帝此举的目的,不过……她出身华家,而淑妃也是华府出身,而鲁国公夫人算是自己的小姑,不知道宣和帝会不会因为这点……
要知道杜彦人听话长得又好,钱氏也是真心疼这个晚辈,当然了这和小姑在钱家得宠也有关系。
杜彦虽是嫡出却是三子,不可能继承爵位,性子也有些偏弱,若是尚主也是不错的出路。
杜彦被小太监喊进来的时候,心中有些紧张,想到周围人那带着嫉妒的目光,又有些骄傲。
鲁国公府里的规矩极好,杜彦又是个翩翩公子,行礼时候自然带着一些优雅,倒是让宣和帝眼中多了几分满意,“起来吧。”
“谢陛下。”杜彦站直身子,微微垂眸并不直视宣和帝。
“皇帝觉得如何?”皇太后满脸笑意问道。
宣和帝笑道,“这气度长相,鲁国公倒是好福气。”
“不如皇帝考校下?”皇太后说道。
宣和帝点点头,“难得见母后如此夸奖一人。”然后随意问了几个问题,杜彦一一答上。
“嗯。”宣和帝开口道,“文采不错。”只是心中有些失望,这个杜彦在山水花草上倒是不错,可是其他方面就有些差强人意了,而已从他的回答可以听说,这个人性子有些……没主见,不是不好,但是玄玄的驸马……其实这样也好,玄玄性子强……
钱夫人听到宣和帝的话,心中大安,脸上也露出几许笑意,而杜彦则松了一口气,下意识地看向钱夫人,恰巧宣和帝心中有了思量,准备再问几句,到时候给些赏赐,也是给鲁国公府里提个醒,不要给杜彦定了亲事,就看见杜彦的表情和眼神,顿时不喜了起来。
“你下去吧。”根本没提赏赐的事情,口气里也带着几许不悦。
钱夫人心中一跳,赶紧低下头,而鲁国公夫人也露出惶恐的表情。
皇太后把众人的神色都看在眼里,微微垂眸并没多说,她可不想看到元敏嫁给这个杜彦,那不是给淑妃加了筹码,不过这杜彦也白长了好的皮囊,真是个烂泥,天大的好事就被他自己弄丢了。
杜彦赶紧行礼退下,宣和帝又随意叫了几个人进来考校,这些人学问都不错,可是宣和帝不是觉得这个气度不够,就是那个太过病弱,没有一个满意的。
又过了一会,宣和帝才开口道,“辅国公如今身子如何?”
辅国公夫人起身行礼道,“谢陛下关心,已经好多了。”
“那就好。”宣和帝笑道,“那太医让他在辅国公府里多留几日,等辅国公彻底好了,再回来,有什么需要的,直接从御药房走。”
“谢陛下。”辅国公夫人赶紧说道。
“嗯。”宣和帝转了下玉扳指,“今日府上带的是谁?”
“回陛下的话,是世子的嫡次子。”辅国公夫人说道。
“起来吧。”宣和帝开口道,然后吩咐李德忠,“叫来给我瞧瞧。”
“奴才遵命。”李德忠这次亲自出去,请了魏淳安进去,不动声色的观察了下魏淳安和其他人的神情。
魏淳安长得没有杜彦好,光论长相的话,怕是这里没人比得上杜彦了。
“起来吧。”宣和帝打量了一下魏淳安,见他不骄不躁,倒是有几分满意。
刚想问话,就有太监禀报,说二皇子和四皇子到了。
容嫔听见儿子到了,眼中一喜,宁妃倒是安安静静地坐在位置上,并没有吭声。
二皇子和四皇子进来行礼后就站到了宣和帝身后。
宣和帝笑道,“今日来了不少人,都是年轻人,你们出去与他们认识认识。”
“是。”二皇子和四皇子同时说道。
“嗯,朕正要考校这个……”想了想说道,“魏淳安对吧?”
“是。”魏淳安带着几分激动说道。
“不如你们三个各以一个字,说一句话。”宣和帝笑言道,“就以合这一字吧。”
二皇子笑道,“儿子年岁最长,不如儿子先来?”
“嗯。”宣和帝应了一声。
二皇子看了眼外面,开口道,“暝色已合。”
暝色已合正是暮色降临,如今说来倒也合适。
四皇子带着几分傲然,“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宣和帝眼睛眯了一下看向四皇子,四皇子与宣和帝对视,这句话《论语》,那时候各国混战,许多小国被灭,而齐桓公齐曾经多次主持诸侯会盟,并被推为霸主,领导广大诸侯国扶住过许多小国,并迫使楚国停止对中原的征伐,建立了中原各国的新的“秩序”。
四皇子倒是胆子不小,明明白白告诉宣和帝他想要扩大瑾朝边疆,隐含愿为宣和帝征战的意愿。
宣和帝看向魏淳安,魏淳安开口道,“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桑林》据说是商汤时的乐曲名,而《经首》传说中尧时的乐曲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形容做事情有节奏,有美感,此时说来倒是表现了自身的教养也不会因为得罪了谁。
宣和帝点点头,心中已经有了大概,“魏淳安倒是不错,李德忠去取上好的文房四宝来,赐与魏淳安。”等魏淳安行了礼后,又对辅国公夫人说道,“这个孩子极好,可不能耽误,让魏国公好好教导。”
“是。”辅国公夫人面色一肃,行礼道。
宣和帝看向二皇子和四皇子,“宫中难得来这么多你们同龄的,出去认识认识也好。”
“是。”
又说了几句,宣和帝就离开了。
皇太后笑道,“你们都出去吧,不用在这里待着了。”这话是对二皇子他们说的,“淳安是个好的,你们别把他带坏了。”
“孙儿不敢。”二皇子笑道。
四皇子也开口道,“放心吧皇奶奶。”魏淳安并没开口,毕竟这明显是皇太后与自家孙子说的玩笑话,他要开口了反而显得不知好歹。
几个人退下后,皇太后接着说道,“元敏和清容都不在,容嫔不如带着那些姑娘赏赏花。”
这是给容嫔观察的机会,容嫔面色一喜,行礼后才退下。
“你们也出去吧,辅国公夫人留下陪哀家说说话。”皇太后转动了下佛珠开口道。
那些人明白这是皇太后有事交代,有的心思明了的已经猜出是什么事情,都暗恨这辅国公府好福气,只是不管怎么样,她们不都敢违背皇太后的意思,恭恭敬敬地行礼退下了。
皇太后看向辅国公夫人,“记住皇帝的话,可不要耽误了淳安,那些丫环到底没有书童懂事,惯会胡闹,多给淳安找几个知书达理的书童才是正事。”
辅国公夫人心中一凛,已经有了猜测,“是。”
“嗯。”皇太后见辅国公夫人明白了她的的意思,“岁月不容人,女子芳华就那么短,有的年岁大了,别因为心疼就留在身边,留来留去留成仇可不好了。”
“谢皇太后教导。”辅国公夫人露出笑容。
皇太后点点头,不再说话。
☆、65 第六十五章
辅国公夫人回到府里才发觉的衣服竟然已经湿透了,脸色也不好,魏淳安有些疑惑,只是他一回来就被辅国公夫人给打发走了,也没办法问。“国公在哪里?”辅国公夫人直接问道。
“回夫人的话,国公在刘氏那里。”辅国公夫人身边的大丫环说道。
“请国公过来。”辅国公夫人端起茶水一下子喝了半杯才算舒服。
“是。”那丫环赶紧下去叫人。
辅国公对这个夫人还有几分敬重,听了后马上就过来了,要知道辅国公夫人今日可是进宫的。
辅国公夫人把今日的事情说了一遍,辅国公大喜,“这是好事。”
“是。”国公夫人也说道,“只是太后的意思,好像是要我们先把……嫁出去。”
“这几日你就选个差不多的人家。”辅国公当机立断,“要知道如今年岁到的可就是长公主,长公主那地位……再说我们养了她这么久,总不能让她耽误了淳安的前程。”
“那淳安……”辅国公夫人早就看不顺眼那人,明明父母双亡借住在他们府上,还以为自己是真小姐,摆出一副柔弱的样子,要知道辅国公夫人很疼淳安这个孙子的,在她眼中淳安各方面都是极好,可不愿意让淳安娶了那么一个女人。
“让儿媳去管。”辅国公说道,“淳安毕竟是她儿子,能当驸马可是天大的福气。”
魏淳安一直是养在辅国公夫人身边的,辅国公对这个孙子也有积分了解,“再说了,淳安又不是个傻的,怎么会看不明白哪样更好,要知道长公主不管是样貌还是才华都是顶尖的。”
“也是。”辅国公夫人笑了一下,“怕是那鲁国公回去不知要气成什么样子。”
辅国公笑了起来,只觉得今日事事顺心,“对了这些事给我瞒严实了,陛下没下旨谁都不要说,免得再出事端。”
“我明白。”辅国公夫人应道。
“你与儿媳好好说说。”辅国公吩咐道。
辅国公夫人点头,应下来了。
“我去选几个书童,你把淳安房中那些丫环都打发到别的院子。”
“会的。”
在外的萧元敏还不知道宣和帝已经为她看好了驸马,更不知道危险将要来临,那日城门口,慕容熙感觉不对,故而他们一大早就离开了下马镇,甚至不再走小路,而是走的官道。
只是他们这几日走得太快,与后面的大部队还有一段距离,只能更加小心,萧元敏带着半夏坐在马车里,并不像原来那样在外骑马玩乐。
甚至于他们故意放慢了速度,好与大部队汇合,这些都是萧元敏提的,不过慕容熙心中感动,要知道那只是他的一个感觉,甚至可能是错误的,可太子和长公主却没有怀疑直接相信了他。
那侍卫长也是见过风浪的,这些时日更是时刻戒备着,毕竟他保护的可是太子和长公主,万一出点事,就算他死也无法使得宣和帝息怒的。
就算如此,他们时时提防,到底还是出了问题,要知道另一个人为了复活算计了一辈子,甚至加上亲子的命。
疾驰的马车,身边的侍卫一个个减少,萧元敏帮慕容熙简单包扎后,脸色也不好,半夏紧抿着唇,开口道,“公主,我……”
“还没到那个时候。”萧元敏明白半夏想说什么,他们身边仅仅剩下三个侍卫,另外两个帮他们暂时挡住了追兵。
毕竟他们已经临近瑾朝边境,那些人不敢太过明目张胆,只是就算如此,他们的人也太少了,就连慕容熙也为了保护萧玉祚中箭。
身边的暗卫萧元敏并没有叫出来,毕竟那些人能这么准确找到他们的位置,萧元敏不敢信任他们,暗卫是他们最后一条生路。
侍卫长手紧紧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