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贤若渴,只要孔明的名头打出去,刘备必定前来,到时孔明切勿与之相见!”
“不见?不见,那不是白宣传了吗?”眼前三人面面相觑,不知我葫芦中卖的什么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辗转反侧!这刘备求贤,就如同青年男子追求河对岸的漂亮女子,因为‘求之不得’,所以‘辗转反侧’,这就叫奇货可居,物以稀为贵!”我摇头晃脑,更准确的说应该是赵云。
“哦,我明白了,就是要吊刘备的胃口!”黄小姐蓦然一笑,心领神会。
“对,想见就见,那我们的大才子就不值钱了!”黄老汉也悟出了其中的关窍。
“万一,万一刘备一气之下走了!怎么办?”孔明心中没底。
“不会,据我的推算,刘备至少要‘三顾茅庐’”,如果历史走向不错,那我的猜测也不会错。
“哦,刘备真的能屈尊前来?”孔明仍在怀疑。
“当然,不过……”我欲言又止。
“不过什么?”黄小姐急问。
“请先生明示!”黄老头拱手。
“不过,前两次虽然不见,但第三次一定要与刘备相见,否则恐怕会适得其反,别忘了他手下的关张二员虎将可不好惹,这个度一定要把握好,伴君如伴虎,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以孔明的大才,不保刘备可以,不过,刘备也不会让你保别人”,我语气阴冷,做了个砍头的动作,吓得孔明一哆嗦。
第十七章 刺探情报的孔明灯
第十七章 刺探情报的孔明灯
“刘备真的能三顾茅庐?” 黄承彦问道。
“当然,在我的包装之下,孔明一定会脱胎换骨,破茧成蝶!”我中气十足,语气坚定,不容对方有丝毫的怀疑。
这也不怪我如此有底气,刘备三顾茅庐是板上钉钉的事儿,这段故事家喻户晓,连三岁小孩都知道。
“见是好见,可是见面后说什么呀?”孔明腼腆的问道,明显自信心还不足。
“隆中之对事关重要,刘备需要的是治世奇才,孔明切不可等闲视之,见面就要给他侃晕,讲长远目标,大道理,别管能不能实现,要说得神乎其神,天花乱坠,讲三分天下,三足鼎立的事儿,我这儿给孔明带了几件日后行走江湖的必备之物!”伸手入怀,拿出的几件物品,连我自己都觉得奇怪。
这几件物品,有的见过,有的没见过,有的做工精细,有的粗糙得就像一个玩具。
先说我见过的,一件现代军用连弩,我记得这个在军事杂志上见过,在现代战争中主要用于反恐和野战,是特种部队常用的武器。
一个遥控摄像头,这个电视台就有,所以并不陌生。
一只五色彩灯,八面玲珑,甚是可爱,下有烛台,似乎可以点燃。
一个兽口圆筒,看外形有点儿像现在的火箭炮,但做工更古朴,更精细。
一个卷轴,古色古香,不知里面画着什么,是名家字画,还是军事地图。
这些是能看明白的,还有两件是看不明白的,制造粗劣,就像自制的儿童玩具,木制结构,内含机括,看外形,一只像牛,一只像马。
见我拿出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眼前众人也是面面相觑,不明所以。一定是在做梦,我在心里告诫自己,没道理自己准备的物品,自己却不知道,灵光一闪即灭,没有过多的怀疑,思想很快又被眼前的一切吸引。
“木牛流马!这是乡下小孩子的玩意,不知先生拿来何用?”黄小姐说完,扭动机括,木牛笨拙的向前移动。
原来我不认识的那两件物品,果然是古代小孩的玩具,制作虽然粗糙了点儿,但好歹也是个“半自动”,这古代人的智慧还真是不可小觑!
“哦,不错呀,可以走的?哈哈”,我不禁发出赞叹。
木牛能走,这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我惊奇的看着木牛,孔明等人则惊奇的看着我,现场的气氛有些怪异。
不对呀,这是我自己拿出的东西,如何应用我自己心里应该有数,这绝不是小孩子的玩具。
木牛流马!有点儿耳熟,我在心中搜索,突然我想到了诸葛亮的发明。木牛流马!对,诸葛亮七出祁山的必备之物。
“木牛流马!你们不要小看这小小的农村玩儿意,战争中它的作用可不小”,我神情凝重,故作神秘。
“哦,这个也能打仗?小老儿愚钝,不能参透其中奥妙,还望先生明示!” 黄承彦拱手施礼,一旁的孔明则是一脸的莫名,才女黄月英看着木牛流马,峨眉微蹙。
“各位请看,这木牛流马,腹大腿长,四肢着地,善于攀爬,内含机括,不饮不食,自动行走,这就是它的优势,换言之,它可以负重远行,可以走山路!”我在木牛之前放上几块碎石,扭动机括,木牛轻松越过。
“这小小玩意,能负什么重?”孔明拿着木牛仔细端详,黄氏父女,也是一头雾水。
“这玩具虽小,但你可以把它做大呀,日后三国鼎立,你可以用它运粮草!”好不容易我才从大脑中,搜索出这木牛流马的用途:日后诸葛亮兵出祁山,山高路险,靠的就是这木牛流马。
“运粮草?那为什么不用车呀?”孔明问道。
“用车?日后你占领的是蜀中,四周多为大山,木牛爬坡眧|乳|镪こ岛糜茫 蔽一卮稹?
“那要是再大一些,士兵坐在其中,岂不成了运兵车!”孔明感叹道。
“运兵?那不成了特洛伊木马啦!”这孔明还真是能想,居然能想到用木牛运兵,看来他比我有才!
“这个我知道,军队上用的弩箭”,黄承彦拿起军用连弩扣动扳机,嗖嗖嗖,连环三箭,“好东西,居然能连续发射!”黄承彦一阵赞叹,手拿弩箭爱不释手。
连弩!又是一件孔明发明的东西,看来这诸葛亮的发明还是得益于现代的科技,“想一想,如果刘备的军队,每个士兵手里配上一件十发连弩,那刘备的实力……”我看向孔明,下面的话不言而喻。
“不可想象,以一敌十,震慑,绝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孔明兴奋不已,脸上多了几分自信。
“这个是?”黄月英拿起五色彩灯。
“这个叫‘孔明灯’,是用来收集情报,传递信号的,你将下面的烛台点燃,孔明灯就会升到天空!”
“孔明灯!怎么和我的名字相同?”孔明问道。
“当然了,这个就是以你的名字命名的!”我实话实说。
“以我的名字命名的!难道这也是先生的炒作?”孔明问道。
“这可不是我的炒作,这完全是你自己的功劳,现在它叫什么并不重要,日后你将此灯用于战事之中,此灯便因你而成名!”我的解释,似乎只有我自己才能听得懂,在我心里,这孔明灯其实就是最早的热气球。
“哦,升到高空,容易被远处的人发现,相当于狼烟烽火,这是传递信号,可是你刚才说它能够收集情报,这个?”才女黄月英心思缜密,一下子将我难住了。
四处看看,我发现了遥控摄像头,收取情报,这不是最好的工具吗!只要将它装入孔明灯中,那一切还不尽收眼底,鸟瞰整个战场!
按照在电视台的工作经验,我知道还应该有个接收装置,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显示屏,在哪里呢?这时我看到了那个合拢的卷轴。
这是什么!轻轻一拉,扯开卷轴,里面现出一块类似于金属薄片的晶体板,板体柔软,就如同一个半透明的塑料片。
卷轴拉开的瞬间,柔软薄片随之点亮,竟是一块儿可以任意卷展的液晶屏,高科技!我在心中惊呼。
第十八章 白帝城托孤
第十八章 白帝城托孤
卷轴外表古色古香,里面却大有乾坤,柔软的液晶屏上,书写着五个古体篆字,“三分天下图”!
手指在液晶屏上一点,不出所料果然是触摸屏,屏幕上现出大大小小,立体半透明的山川河流、城郭乡镇,每一处都附有文字说明。
孔明惊讶地张大嘴,不自觉地将手伸向地图,三维立体地图象活了一样,随着手指的滑行地势不停的变化,孔明的手在咸阳城上一停,立即出现咸阳城的相关资料,什么守城将名,驻军多少,平民数量,粮草马匹,战斗力强弱,民心向背……,各种数据应有尽有。
面对孔明的惊讶,我倒有些不以为然,这也难怪,生活在现代的年轻人,什么没见过,这些三维地图,连我自己都会做!换句话说,我就是干这个的,我知道眼前的卷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液晶屏,可能在转轴部分存在着微处理芯片,里面一定储存了大量的军事资料,可供实时修改,有了这些还愁打不了胜仗!
孔明就是聪明,摆弄几下,就已经得心应手,推拉摇移,任意放大缩小,立体的山川河流,随着孔明的手指任意转动,有时是急速的缩放,而有时则是突然的36o度旋转。
实时的战场沙盘,方便直观,配合漫天的孔明灯,遥控镜头刺探敌军的虚实,我不是在做梦吧,如果这些真的用于古代战争,那么历史……!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了这孔明灯的刺探,有了这‘三分天下图’的全景展示,孔明你还怕保不了刘备!”我笑对孔明,一边的黄承彦有些蠢蠢欲动。
“赵将军,小老儿有一疑问,不知当讲不当讲?” 黄承彦皱眉看着眼前琳琅满目的奇异设备。
“哦,老先生有话但说无妨”,我礼貌的答道。
“将军大才,文可治世,武可安邦,又有这些巧夺天工的器械,旷古烁今的奇谋,为何不自立为王,夺取天下呢!” 黄承彦小心翼翼的试探。
“是呀是呀,赵将军若肯逐鹿中原,一定可以斩尽群魔,肃清宇内,一统江山,天下归心”,孔明在一边帮衬。
“历史是上天注定的,是不容改变的,我的任务就是恢复历史的原貌!”不知为何我说出了这样一番话,好像这就是我穿越的目的。
“历史的原貌?”三人异口同声。
“对,历史的原貌!三国鼎立,孔明辅佐刘备,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坐拥江东,一切按既定的历史发展,没有偏差,没有变数”,我的话斩钉截铁,仿佛一切皆出于本意。
孔明还想说什么,黄小姐已经岔开了话题,“哦,那个兽口圆筒是什么?”
“一个喷火的装置,日后孔明行军布阵多用火攻,这个喷火枪对你很适用。”扣动扳机,火枪喷出长长的火舌,足有十丈远,所过之处,皆成飞灰,四周的空气立马变得稀薄而炙热,烤得人脸上生疼。
“哇,好东西,我从小喜欢玩儿火,这东西比较适合我”,孔明接过火枪,玩了起来。
怪不得,诸葛亮那么喜欢用火攻,原来从小就有这个嗜好,我看着兴奋满脸的孔明。
“孔明用火,还要注意风向,你是农民出身,要多注意天气风云的变化,这些对你日后的行军布阵都有好处。”我突然想起应该给孔明弄个“天气预报”,这样他就知道应该何时借东风了。
“这个没问题,种地这么多年,我对农村俗谚那是相当了解,云层风向,何时起霜,何时降露,‘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嘿嘿,我说的没错吧”,孔明对把持天气,颇有心得。
“没错,不过要想让刘备重用你,对手害怕你,世人崇拜你,那你就要懂得如何故弄玄虚!”在我心里,诸葛亮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他的神秘。
“故弄玄虚?”孔明自语。
“对,比如日后火烧赤壁的时候,‘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那时你就要故弄玄虚,你们这儿有没有什么求雨求风的仪式,多学学,有好处的!”
“跳大神行吗?”
“跳大神!这个有点儿太粗俗了吧,再高雅一点儿,要让别人看出难度,看出这‘东风’只有你孔明能借到,只有你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
“高雅的!那你看这样行不!”只见孔明找来一支树枝,仗“剑”禹步,步罡踏斗,口中念念有词,什么“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什么“风伯雨师听我令”呀,一套一套的,天生神棍,根本不用教,动作娴熟,给人以神秘、莫测高深之感。
“嗯,不错,就照这么演,以后要多加练习,这个姿势动作还行,只是要想糊弄人还得弄些辅助措施!”我感觉眼前的请风仪式,还是有些简陋。
“呵呵,糊弄人,我在行!真要让孔明借风求雨,我就让他穿上八卦仙衣,站在高台之上做法!”黄月英调皮的道。
“对,造三层高台,按全天二十八星宿布旗,什么阴阳五行九宫八卦呀,都弄上!”孔明拓展着思路,虽是随口一说,但我知道这就是以后借东风的雏形。
“嗯,请风之前还要斋戒沐浴,焚香祷告……”黄月英补充着。
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两个人天生就是捣蛋鬼,如何骗人比我在行。
“我这里还有三个锦囊,孔明一并收好”,说着话我递给孔明三个锦囊,每只锦囊上都书有篆字。
第一只上书“空城计”,第二只上书“白帝城托孤”,第三只上书“五丈原”。
“但不知先生授我三个锦囊有何妙用?”
“这三只锦囊,每一只都与阁下性命息息相关。错走一步便会粉身碎骨,落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望孔明妥善保管,危难之时可拿出一观。”
“如此关系重大,还是由我替相公保管吧!”黄月英接过锦囊。
“如此有劳娘子!”孔明放心托付。
两人耳鬓厮磨,如胶似漆。
“这头一只锦囊上书‘空城计’,内中计谋可退司马懿十五万大军,第二只嘛,唉!我算定刘备当于白帝城归天,彼时你已成一国之相,攻高盖主,刘禅孱弱又不成气候,刘备必疑孔明有不臣之心,白帝城托孤危险重重,望孔明谨之慎之。”
“刘备会死呀?”诸葛亮有些惊讶。
“当然,人都有一死!”我不以为然。
“那还让我辅佐刘备?”孔明不解。
“刘备死后,你就辅佐刘备的儿子刘禅,到时你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当朝一品了!”我给孔明树立希望。
“哦,原来是这个样子,那刘备若真疑心,我当如何处置?”诸葛亮忧心忡忡,毕竟伴君如伴虎,一个不小心就会引来杀身之祸!
第十九章 曹操约我进许昌
第十九章 曹操约我进许昌
政治不是谁都能玩儿的,尤其是混在皇帝身边的大臣,伴君如伴虎,高处不胜寒,权利越大危险也就越大,刘备白帝城托孤,对孔明来说确实是危险重重,我想了想,郑重的对孔明说道,“天下皇帝,都想为子孙后代,打下一个铁桶江山,功高莫盖主,谁也不想自己的江山拱手让人!”
“这个自然”,孔明赞成。
“刘备托孤乃情势所迫、逼不得已,孔明彼时要谨小慎微,切不可居功自傲,引火上身!刘备若言‘我儿可辅则辅,若不可辅君当自立为王’,这是试探,孔明切不可贪心”,顿了一顿,看着年轻的诸葛亮,我推心置腹的接着说道,“孔明命中注定只可为臣不可为君,为臣则功成名就,名垂千古,万人景仰,为君则众叛亲离,万人唾弃,如何取舍君当自谋!”
“这个赵将军可以放一百心,能当上一朝的丞相,已经是我诸葛亮几辈子修来的福分了,我怎么还能自不量力,去当皇上!”孔明拍着胸脯打包票。
“孔明有此自知之明最好!”我神色凝重的说道。
“那第三个锦囊里面,又写着什么呢?”小姐黄月英问道。
“这第三个锦囊嘛!”我拿着上有“五丈原”三个字的锦囊,一时不知如何作答。
“怎么,先生,有何不妥?”黄小姐问道。
“没什么,只不过,这只锦囊孔明日后到了五丈原方可拆开,切记,切记!”
草草结束了谈话,我让黄月英收好锦囊,妥善保管,这三只锦囊确实与诸葛亮生死攸关,只不过前两次可救孔明之命,最后一个则必死无疑,因为诸葛亮将于五丈原殒命,死于北伐途中,我想第三只锦囊记载的正是此事。
交代完所有事项,响亮的打了个口哨,正在吃草的白龙马仰起头,前腿腾空发出一阵快乐的嘶鸣,一阵风似的从远处跑来,我翻身上马朝眼前四人一拱手,“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他日我与诸位在刘备军中痛饮,赵云就此别过,驾!”我一声吆喝白龙马绝尘而去。
这马跑得真快,两旁树木,山岗,茅屋,草舍,农田,村庄纷纷倒退,日夜迅速更替,这马居然没有停下吃过一口草,喝过一口水,我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很快来到了一座城门口,城门上书两个大字“许昌”。
许昌城,城高濠深,青砖铺道,净水泼街,城门大开,文武百官,彩女宫娥整齐地排列在城门左右,“咚咚咚”,响了二十一响礼炮,宫廷乐师吹笛弹琴开始演奏迎宾曲,十几个宫娥彩女开始轻歌曼舞,长发飘飘,长裙飘飘,霓裳水袖飘飘,真是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百官之前是一红袍将官,有些面熟,仔细一看竟是小山坡上观战的红袍将军,我刚要下马,红袍将已快步跑了上来,伸手一拦,“子龙远道而来,定然鞍马劳顿,还是由曹某执鞭坠凳,子龙,请!”
此人正是曹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曹丞相,此时说话竟然一点架子也没有!执鞭牵马,愣是没让我下马,那神情仿佛我们是多年未见面的老友,曹操在旁边牵马缓行,文武百官在后面静静相随,我端坐马上,观看着周遭景色。
许昌城内更是热闹,三街六市披红挂彩,家家户户彩旗飘飘,街道上拉着横幅,男女老少手里都摇着小旗,嘴里喊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仪仗队拐了几个弯,来到了一座府门口,门里门外站着金甲武士,门口牌匾上书三个大字“府相丞”,哦!对了,古代应该是从左往右念,是“丞相府”。
曹操把我从马上搀下来,叫家童将马牵去,吩咐要好好刷洗饮遛,自己与我携手步入大厅,请我上座,我说强宾不压地主,此间主位当由丞相来坐,于是他坐了主位,我坐了宾位之首,文武百官分坐左右,每人身前桌上摆着瓜果梨桃,烧鸡熏兔,厅中管乐丝竹,吹笙鼓瑟,歌舞伎一边跳着舞,一边手执酒壶顺势为在座文武官员倒酒,一个轻柔的女声随着音乐唱到“香茶一盏,迎君到,歌儿飘飘,乐儿飘飘,何苦西凉万里遥,何苦西凉万里遥”,居然是《西游记》中的一个插曲,只不过将“何苦西天万里遥”改为了“何苦西凉万里遥”!
“哈哈,子龙,我这许昌城如何呀?”曹操语气豪爽,颇有炫耀之意。
“果然是天子脚下,京都重地,真是繁华似锦,国泰民安呢!丞相如此励精图治,当真是国之幸甚,民之幸甚!”顺势而为,我夸了曹操两句。
“子龙,若不是你当初劝我迁都,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无许昌今日之繁华,来曹某敬子龙一杯”,曹操举杯相敬。
看来这曹操也和刘备等人一样,又将挟天子之事推到我身上,真应了那句话“虱子多了不痒”,刚开始张飞说一切是我策划,我还很惊讶,现在已经习以为常了,懒得解释,我与曹操对饮了一杯,曹操用袖子挡着嘴,也不知道是真喝还是假喝,这酒官司没法打,古人喝酒就这习惯,酒也不烈,寡淡寡淡的,怪不得古人都是海量,武松景阳岗喝了十八碗,不知是不是这种酒。
“唉!”,曹操放下酒杯长叹一声,大有借酒浇愁的意味。
“不知丞相因何感叹呢?”我知曹操这一声叹是给我听的,他邀我赴宴绝对是另有企图。
“曹某身为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荣华富贵,功名利禄,早已不放在心上,只可惜国之将倾,诸侯割据,曹某虽纵横沙场数十年,也只换来北方一隅的安定,也不知曹某有生之年能否一见祖国的统一,唉!”说着话,曹操眼圈泛红,都说刘备爱哭鼻子,我看这曹操感情也挺丰富。
“丞相恕我直言,以丞相的实力,何苦久居人下,自立为王岂不是更好?”这确实是我心中的疑问,三国中曹操势力最大,但致死也未称帝,倒是他的儿子曹丕代汉称帝,迁都洛阳。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曹操随后的一段话,更是让我如坠云雾!
第二十章 神医华佗
第二十章 神医华佗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唉!”
曹操长叹一声,接着说道,“曹某励精图治,唯才是举,一心只想重整乾坤,光复大汉,可世人总骂曹某为j臣,大耳贼刘备蜀川称帝,世人却前去归顺,原因何在,只因刘备姓刘,而曹某姓曹!”
“人是人他妈生的,妖是妖他妈生的!”我在一边小声嘟囔。
曹操没有听到我的低语,继续慨叹人生,“子龙一世英雄,曹某仰慕,数次相邀,均被子龙拒绝,硬要给孙,刘两家出谋划策,造成三分天下之势,真是‘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赤壁一战,子龙教周瑜诱蒋干盗书,使曹某错杀蔡瑁,张允二人,又密授庞统连环计,助诸葛亮草船借箭,借得一夜东风,一把火烧退曹某百万大军,嘿嘿,将军真神算也!”
坏了!这曹操输仗输红眼了,硬将赤壁之败归结到我一人身上,这便如何是好?不过话又说回来,难道这些计谋真是我想出来的!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赤壁一战烧退曹操百万大军,如果不烧,曹操是不是已经一统天下了,大汉重新统一,历史也将改写,那曹操是忠是j,会不会谋朝篡位也就有了定论了。看来这酒无好酒,宴无好宴,曹操这个j诈之人,真的会轻易放过自己,今日酒席之上,自己还要加倍小心。
“哈哈,经子龙这一烧,老夫算是彻底服了,人算不如天算,哈哈,哈哈”,曹操慨然大笑,神情甚是豪迈,一点儿没有j诈之相,我那刚刚紧绷的神经也随之松懈。
“子龙十余年前便与我说三国之势终成,历史车轮不可逆转,万劫因你而生,万劫因你而灭,并让我善待关羽,说日后可解华容之难,哈哈,曹某果然败走华容道,幸得关云长念旧情,才保住我这项上人头,来我敬子龙三杯,以谢子龙三次活命之恩”,曹操举杯。
“三次活命之恩?”我不自觉地重复一句。
“对呀,看来子龙日理万机,已忘了当年教我的活命三法!”
“活命三法?”我再一次重复。
“对,所谓三法,也就是三句话,十二个字,我就是靠子龙的三句话,躲过了三次杀身之祸!”
越说越不像话,自己什么斤两,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哦,丞相说笑话了,丞相福大命大,鸿福齐天,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自有神仙护佑,与在下何干?”三国这档事儿自己最好还是抽身事外。
“是有神人相助,这神人正是阁下!”
“在下?但不知赵某何时教过丞相救命之法,所说的三句十二个字又是什么?”多说无益,栽赃也要拿出证据。
“那年,我与将军相遇,苦留将军不住,便请先生授我活命之法,先生曾说活命不难,送我三句话,十二个字,头一句‘衣带血诏’,仅凭这四个字,曹某查破了献帝下衣带诏,约刘备,马腾,起兵伐我,若非子龙及时提醒,曹某早已做了刀下之鬼;第二句‘善待关公’,这一点我曾不以为然,一个手下败将,能掀起多大的浪,不过面对关羽,我还是遵照将军之意,用真心诚意打动关云长,后来曹某败走华容,若非关羽念旧情,恐怕也没有今日的曹阿瞒了;还有一句‘割须弃袍’,这四个字我曾一直费解,直至与马超交战,这马超勇冠三军,又与我仇深似海,大败之下,若非割须弃袍,还真逃不出马超之手,想想当年被马超追杀的狼狈相!哈哈”,曹操言毕哈哈大笑。
“何苦西凉万里遥,欢乐就在今宵”,耳边又响起歌舞伎那优美曼妙的声音,西凉?我心中一动,马腾,马超与曹操累世之仇,又都在西凉起事,都做过西凉太守,看来曹操是怕我到西凉助马超,哎,真是可笑,我跟马超又不熟,我为什么要帮他。
曹操见我不语,长叹一声“唉!曹某请子龙前来,只为叙旧,饮酒,决不阻子龙西凉之行,我也知子龙为刘备去请马超,以凑成蜀川五虎将之数,老夫戎马一生,年过花甲,头染风疾,自知老之将至,所虑者唯犬子互斗,能继我大业者,众子中只丕,植二人,先生曾言,曹丕可继,后必杀植,当时曹某不信先生之言,如今却深虑之!”
说罢,曹操眉头紧皱,双手护头,痛苦不堪,“太医,传太医!”
话音刚落,一名矮个子老头提着药箱,急步跑了上来,取出银针刺于曹操脑后,曹操疼痛立减,“华太医,老夫这头疾可有办法根治”。
“华佗愚顿,只知丞相头疾间歇发作,刺银针可以抑制,若能透过颅骨看看脑内病灶,或可想出治疗方法!”
“华太医开玩笑了,这世上又无透视之眼,如何能隔骨诊病呢?”
“华佗年幼时,自认医术精湛,藐视天下,一次上山采药时遇一奇人,与我大谈医道,所谈者竟与华某所学迥然不同,当真是独辟蹊径,闻所未闻!”
“哦,有何不同?”曹操问道。
“西医!”
“西医?”
“对,那位奇人曾言道,西医是相对于中医而言,是西方的一种医学,与中医的‘治未病’不同,西医的长处在于‘治已病’,西医主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靠先进的仪器辅助治疗,什么换心接肝,血析透视,激光共振,接骨续筋,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世上真有此奇人!真有这奇妙的医学?”
“当然,一日长谈,华某在其谈话中悟出五禽戏一套,麻沸散方子一副,口对口续气法及体外挤压心脏法,从此华佗在世上行医,竟手到病除还博得了神医的美名!”
“哦?但不知华太医可否为曹某寻访此人,以解本相头疾!”
这些方法一听便知是未来医学方法,难道还有其他人象我一样莫名其妙地回到古代,那是否像我一样还记得原来的世界?这可是一个重大发现,一定不能放过,一下子我也来了精神。
“丞相要寻此人并不难,因为这位奇人此时也在许昌”,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倒要看看这穿越回来的神医,到底是谁?
第二十一章 孔融让梨
第二十一章 孔融让梨
我对华佗口中的奇人产生了兴趣,毕竟有幸穿越的人只是凤毛麟角,也许那个所谓的神医,能够解释为何我们会在这里?我坐直身体,期待华佗的回答。
华佗故作神秘,清了清嗓子,“要问这个奇人,那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说着话,华佗转身微笑的看着我。
不会吧,又是我!
“哦!原来是子龙先生,想不到子龙不但文武全才,竟连医术也如此惊世骇俗!”曹操二目放电,大加赞赏。
“我想华太医是认错人了,赵某今年刚近而立,既便是二十年前与阁下相遇,那时赵某也不过十岁,如何与华神医谈而论道呢”,别的倒还好说,不过在医学方面我是个白痴,很明显,华佗认错人了。
“有赵先生在此,华某焉感再称神医,先生曾言以光为刀可疗疾病,器官可以移植,克隆……,这些医术,小老儿行医数十年还未窥其一斑,现在想想,越发觉得先生之言,堪称医中圣典,指路航标!我与先生相遇是四十年前的事儿,当时我只有二十三岁,如今先生容貌与四十年前一般无二,由此可知先生真神人也”,华佗死缠烂打,认定了我就是当年相遇之人。
“是呀,是呀,经华佗一说我才发现子龙却是一点也没变老,而且越发英俊健硕了”,曹操也大为惊讶。
“赵将军确实是历沧桑岁月而容貌不改”,宴席中,又一个文官打扮的长须老者说道。
“哦,你是”,我感觉对方有点儿面善。
“下官孔融。”
孔融!这个名字听起来怎么这么耳熟!
“孔融?难道是让梨的那个孔融”,我对孔融知之甚少,不过那个让梨的故事,还是有所耳闻。
“不才,正是在下。”
“哦,久仰,久仰!”
“赵将军,当年阁下以小喻大,用让梨之事开导于我,令下官茅塞顿开,受益终身,当时在下年方四岁,阁下便已是现在这幅容貌,没想到几十年后再次相见,将军相貌却似昨日,真是岁月不留痕哪!”孔融摇头晃脑,感叹得一塌糊涂。
这是怎么回事,我不是连让梨这点儿小事也参与吧?不用细问,孔融已自顾自的说了起来。
“当年我与一群小伙伴在溪边玩耍,家父差管家来呼,说是家中来了贵客,可知过去将来,让我速回家中批上一卦,我觉得有趣,便与小伙伴一同回家,见将军正与家父高谈阔论,古往今来,纵横捭阖,谈得甚是兴起,我从没见过家父如此兴奋,想我孔氏一门乃先圣孔丘之后,家学渊源深厚,席间往来皆是名家大儒,然若拿这些大儒的见识与将军相比,那可以说是沧海一粟,冰山一角,燕雀怎比彩凤,土狗不若祥龙……”孔融摇头晃脑,让人看着来气。
“你能认定当时登门造访的正是在下?”我让孔融再次确认。
“像将军这样的人中龙凤,独一无二世间难找,试问我又怎么能认错呢!”孔融说完,在座文武纷纷附和,见此情景我知道再要解释也是徒劳。
“每每谈及时政,将军总能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家父见我进来,便问此子日后如何,将军对以‘七子之首,三曹共仰’,当时我们家兄弟七人,我排行老六,父亲还以为‘七子’指的是我们家七兄弟,便问三曹何解,你说三曹者,未来在朝称雄者乃曹操,曹丕,曹植三人,三人都将仰慕孔融才学,七子并非指孔家七兄弟,而是指汉末建安时期的七个大儒,孔融将成七贤之首。”
哦,我无语了,建安七子,后汉三曹,这些上学时文学知识,没想到穿越回来这么有用,哈哈,只是用来骗人的时候有用。
孔融倒是健谈,绘声绘色,颇有卖弄之意,“家父一听十分高兴,便吩咐家童上水果,不一会儿家童端上来一盘梨,将军推说不吃,便将梨分与我们小孩吃,盘中有六个梨,而我们只有五个人,这是我家,所以我显得很随便,顺手拿了一个大的,将军见此眉头一皱,我父便问将军有何不妥,将军便说此子才大,如此率真而为,胸无城府,身逢乱世,恐日后有杀身之祸,说着话向我招手,我跑过去,将军抚摸着我的头,对我说,世上的利益便如盘中之梨,取梨之前要审时度势,即要利益最大化,又要能全身而退,不遭人记恨,现在盘中六梨,而你们只有五人分食,你直接拿了一个大梨,必遭其他人记恨,大梨吃得慢,盘中所剩一梨必被先吃完的人取走,这样你所得的利益并不是很大,却成了众矢之的,得不偿失,但若一开始你让他人先挑选大梨,自己最后去挑一小梨,这样别人会认为你谦恭,大度,有教养,懂礼貌,你快速吃完小梨,再取那最后一个梨,而其他人此时还对取大梨的人忿忿不平,你于暗中取利,却又避开了锋芒,这才是上策,日后行事切不可锋芒太显,要懂得韬光养晦,切记不可持才傲物,不可功高盖主,将军当年一席话,至尽仿佛尚在耳边萦绕,乱世之中若无将军金玉之言,恐怕孔某早已身首异处了。”
听了孔融之言,我突然想起旧时蒙学名著《三字经》中的一段话,“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小时候,父母常用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教育我要知书达理,见义勇为,而走向社会我才发现,知书达理,谦恭礼让,往往使你与好工作失之交臂,加薪,提干与你无缘,而最不可以做的就是见义勇为,一旦你见义并且勇为了,那你将会身败名裂,贻笑大方,倾家荡产,官司缠身,妻离子散……,这年头世风日下,好人难做,小市民能照顾好自己,家人,父母就是对是社会最大的贡献了。俗话说得好: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唉,又扯远了。
“想不到子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