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筠婷带着苏木便拜访李汝兰。
苏木十分不喜李汝兰,她还记得当年落水的事情,李筠婷按着苏木的手背,柔声说道:“都是当年的事情,文太妃心中约摸也后悔呢。原本她在宫内我在宫外不去拜会说得过去,现在既然贵妃娘娘说了,便去吧。”
“你?!”李汝兰见着李筠婷面容衰老,手背不自觉碰触了自己的脸颊,“怎的如此……”她已经是太妃了,觉察到自己的失态,柔声说道:“许久不曾见到齐妃娘娘,我……本宫失态了。”目光一直在李筠婷的身上打转,前日里遇上了皇贵妃年氏,李汝兰颇有些感慨,要知道历史上的雍正是否喜爱皇贵妃一直让她有些困惑,若是胤禛喜爱年氏,为何生了三子,并不是名字中有弘,而是福字,更有年氏在胤禛登基之后不久便殇亡,也让她觉得其内有蹊跷。不过李汝兰见着年氏之后还是感慨其有成为宠妃的容貌。“不必多礼。”
李汝兰的目光落在了苏木身上,说道:“苏木还跟着你?”
“是啊。”李筠婷说道。”
李汝兰发现李筠婷还是如同过往那般的不擅长言语,她曾经羡慕过眼前的女子,嫉妒过眼前的女子,也惧怕过她,此时李汝兰却升腾起来了一种微妙的同情,瞧瞧看嫁给了未来的皇帝也不是什么好差事,容颜衰老得近乎可怕。“齐妃,同过去改变了不少。”
“您应当指的是容貌。”李筠婷说道,“至于说性格,变化并不大。”李筠婷双手放在自己的膝盖上。李筠婷觉得有些好笑,每次见到旧人,他人最常感慨的皆是的便是容貌衰老,李筠婷只觉得随着时光流逝,不同年龄有不同的韵味,何必强求容颜永驻。
“就连你身边的苏木,我见着也是意外。”李汝兰的指尖划过自己的嘴唇,说道:“我记得应当是叫做苏木,对吧。”
见着李筠婷颔首,李汝兰笑着说道:“还真是让人怀念。在宫中遇到了熟人,弘盼现在如何?他在上书房进学的时候,我曾见过他。”
正文 15o齐妃(二)
说到了弘盼,便说到了那拉氏,李汝兰想到了历史中乾隆的第二任皇后,当年胤禛亲自给乾隆选的侧福晋,笑了笑,觉得自己想多了,要知道按照年纪,那个本应当嫁给乾隆的那拉氏只怕还是小丫头,“你说的那拉氏我曾见过,是个端庄大方的。”李汝兰做了孩子的母亲,便知道了电视剧中为何常有婆婆对子女棒打鸳鸯,就连她现在自己最想要的儿媳妇便是端庄大方如同仕女画中走出来的女子。若是轮着那种敢爱敢恨对着对月捧心的儿媳妇,她可是经受不住。自嘲地笑了笑,如果说在李府还保留了自己的棱角,在后宫之中已经被打磨得圆滑,就连在现代的痕迹,也只在脑海中残存一二。
李筠婷见着文太妃,结结实实听着她感慨过去的时光,这种感觉并不讨厌。李汝兰没有了过去的锋芒毕露,内敛而圆滑。“今个儿太阳好,晒晒太阳,可以补充……让身体健壮。这些都是我从西洋的书中看来的。别用什么敬称,每次听到你喊您,都不自在,也别自称妾,用我吧。”
“是,我知道了。”李筠婷说道。她跟着弘盼可以说把大清舶来的西洋文书看了个遍,并没有这般的说辞,李筠婷也不点破,说道:“我在别院的时候和弘盼去过西洋的教堂,阅读过不少西洋的书,放在了库房里也没有清理出来,若是你感兴趣,下次我带些过来给你。”
李汝兰的眼眸弯起,笑着说道:“这样好,我对西洋文也有些兴趣,之前也和弘盼说过。”弘盼若是给后宫的妃子送书籍就不大妥当了,故而前些年的相交,李汝兰并没有从弘盼的手中拿到她感兴趣的西洋书籍。“也不知道,我还能不能看懂。”李汝兰低声说道,接着眼睛一亮,兴致勃勃地说道:“我记得弘盼说过,你的西洋文说得还有写的,比他还要好,可是当真?”
见着李筠婷微微颔首,李汝兰抚掌说道:“这样真真是极好,等我温习下西洋文,同你说说。”
丫鬟们已经搬来了摇椅,两人坐在太阳下晃着摇椅说起过去的故事,冬日里的阳光带着苍白的暖意,也幸好没什么风,在阳光下还能感到一丝热气儿,“真好。”李汝兰低低说道,说起英文的时候总是会让她想到后世,想到穿越之前平淡却温馨的生活,没那么多勾心斗角,有的是最简单的幸福,原本高昂的兴致,随着低低的叹息,竟是有些寂寥。
李汝兰仿佛是垂垂老矣的老者。“虽然过去我总是对你找麻烦。临到末了,还是想和你说说话,大约是老了,总想起来过去的日子,原本就是托了你的福,我太不知福了,有时候会想,或许平淡一生,对我才是最好的。”李汝兰的面容平静,笑容平淡,带着苍凉暖意的阳光中的浅笑仿佛看透了什么,带着禅味。
很快李汝兰打起精神,她并不是一个一味缅怀过去的人,更何况现代的生活已经是她遥不可及的过去,李汝兰说起了华氏,问起了华氏的情况,还有李家兄弟,李汝兰此时静静听着李筠婷略带着凉意的声音,偶尔笑着附和,她印象中的李玉溪是一个活泼跟着她身后的小尾巴,大哥李玉泉温润儒雅如同翩翩君子,现在李筠婷口中的他们已经和过去偏了痕迹。一直说到了中午,李汝兰说道:“我留你一道吃饭。”
李筠婷在宫中也无事,便留了下来,等到吃完饭了,李汝兰才放着李筠婷离开,嘱咐让她多来看望自己,“咱们坐在一块儿就算是不说话,只是百~万\小!说也了当年的事情,当年那落水的事情,一直都记挂在我的心中,十分过意不去。”
苏木看着李汝兰没有想到在这个时候,文太妃会说起这些。只是飞快低下头,李汝兰没有注意到苏木的神情,李汝兰见着李筠婷不答话,说道:“老了,就容易想东想西,我也不指望妹妹能够原谅我,毕竟我当年错的离谱。”
“都是过去的事情了。”李筠婷轻声说道。
“是啊。”李汝兰笑着说,“你说这话,我就当你是不追究了,那件事情,我不提,你也忘记好不好?”
声音带着央求,李汝兰拉着李筠婷的衣摆仿佛少女时候那般,李筠婷轻轻点头。李汝兰舒了一口气,笑着说道:“下次你记得把书带过来,我再温习一番,和你说。”见着李筠婷点头,李汝兰说道:“我知你有午睡的习惯,早点回去休息。”
李汝兰目送着李筠婷离开,现在一个人文太妃,一个是齐妃娘娘,在人情味凉薄的后宫,李汝兰竟是找到了当年未曾找到的做姐姐的感觉,站在台阶,放眼远眺不远处是郁郁苍苍的御花园,虽然是冬日,靠近她所在宫殿的地方种植了长青的松柏,四时的树木和花卉在御花园中皆是可以寻到。“起风了。等会或许又要下雪了。”李汝兰仰着天上的阴云,说道。
苏木跟着李筠婷缓缓在后宫之中行走,“回去把那些书都收拾出来,我明天再拜会文太妃。”
苏木应声,今日里见着李汝兰,昔日那个满是嫉妒自家小姐的姑娘已经不在了,苏木想着贵妃娘娘时常过来,如果主子去拜会老太妃,也就避开了贵妃娘娘。要知道贵妃娘娘的做派,让她都有些看不过去了。
胤禛没有即位的时候在眼线遍布,现在更是把这项盯人的事做到了极致,晚上的时候胤禛便知道了李筠婷去拜访文太妃,想着两人原本就有关联,胤禛也没有浪费人摸清楚两人究竟谈了什么,把心思放在了年羹尧的身上。存着清算年氏的打算,更是时常去贵妃的宫殿,此时任谁都知道后宫之中受宠的第一人便是皇贵妃。
造成请安的时候,穿得花枝招展的,永远是贵妃娘娘,年氏得到了胤禛的恩宠,更想着的是早日怀上龙胎凤种,对乌拉那拉氏取而代之。
乌拉那拉氏咳嗽了两声,上次的风寒似乎在她体内扎了根,吃着滋阴润肺的吃食,也不见效,偶尔咳嗽两声,人的面目也是发黄。太医请脉也只能说是静养,病去如抽丝之类的话语,让秦嬷嬷在乌拉那拉氏面前抱怨。
乌拉那拉氏说道:“我原本就是知道我身体,上一次伤风伤了根本,加上还没有好透彻又是忙忙碌碌圣上登基。”话还没有说完又咳嗽了两声,“嬷嬷别忧心,皱着眉头容易老得快,我现在又好多了。”乌拉那拉氏伸手抚平了秦嬷嬷的眉头,笑着说道:“嬷嬷是跟着我享福的,可是总是让你劳心。”
“奴婢跟着娘娘已经是天大的福分了。”秦嬷嬷说道。
两人说了会儿话,乌拉那拉氏说道:“贵妃现在气焰嚣张,可是也嚣张不了多久,劳烦嬷嬷这段时间称病避开了她。”
“奴婢不委屈。”秦嬷嬷说道,“只是为您委屈,你是堂堂皇后,可她一个贵妃却……”
“其实我也罢了。”乌拉那拉氏浅笑着说道,“年氏还发疯一样想着生下一男半女,主要是冲着齐妃过去了。”
李筠婷被年氏缠着够呛,既然李汝兰说了让她常去拜访,便果真时常去了。李汝兰刚开始还觉得有些感动,等到后来知道李筠婷是为了躲避贵妃,哭笑不得。不过既然李筠婷来了,她也是心中欣喜,除了钮祜禄氏,又多了个说话的人。
钮祜禄氏无一男半女,时常来找李汝兰,李汝兰一心想学西洋文,就拉着钮祜禄氏一块儿学,在宫中无事,学习西洋文更是显得有些可笑,不过李汝兰兴致勃勃,钮祜禄氏在学习中也找到了些乐趣,几人相聚寒暄起来都用起了番邦的语言。李筠婷教两个太妃学习西洋文,乌拉那拉氏知道了这个消息,不过觉得有些莞尔,就放开了。
胤禛在点了李筠婷绿头牌的时候,问过一句。
李筠婷细想了之后说道:“也不知道怎地一来二去就教她们了西洋文。”
“没有想到朕的齐妃还有这般的本事。”胤禛笑着,国事繁忙,他脸上的皱纹越发明显了,“难怪最开始,弘盼一心想着进入理藩院。”
说了会儿话,胤禛沉沉睡去,李筠婷微闭着双眼,就算是在一张床·上什么都不做,所得到了真龙之气也比在雍亲王府纯粹的多,或许那药丸她吃不了四十九年,便会达到境界,而达到境界的时候,之前压制的精血还有体内的灵力便会释放出来,面容回到韶华时代。
李筠婷单手覆上了胤禛的脸颊,她身侧的男子透支寿数在操劳公务,她心中有一种玄而又玄的感觉,等到胤禛走了,她的境界也就到了,到时候便可继续她的修真之行,尘缘也了结。
正文 153齐妃(五)
雍正元年,并不平静。年羹尧死后,朝中再起波澜。康熙帝曾三征噶尔丹,噶尔丹之侄在这一年瞅准了时机,支持青海进攻西宁反清,年羹尧已经斩首,雍正捉襟见肘,朝中可用之人并不多。整整二十万的大军,胤禛甚至有些后悔太早清算了年氏和年羹尧,此时朝中人心惶惶。
这一仗是他登基后的第一仗,只能胜不能败。弘盼知道这场战役的重要性,虽然上战场有一定的风险,但是这一战打赢了,眼眸变得幽深,这一仗阿玛不会允许输。费了些口舌让雍正同意了弘盼的出征。
第二日朝堂上便自请出征。同时请旨出征的还有晋恂郡王爱新觉罗·胤祯。见着两人出列,群臣的眼中带着些奇异。心中暗自揣测这两人都不是出征的好人选。圣上子嗣单薄,现在只有弘盼一子,另外的郡王贝子,爱新觉罗的王爷,胤禛一直压着没有重用。
胤禛见着两人说自己会考虑,便宣布下朝。无论是朝堂还是后宫,都掀起了轩然大波。雍正私下里首先见了弘盼,原本就知道弘盼思虑周全,昨日深谈才发觉自己对他了解的太少,此时对于胤祯一事,他想要听听看弘盼的想法。
胤禛见着先前意气风发的十四在自己即位之后,沉默寡言,眼中也是暮气沉沉,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削瘦了不少,人的精气神也像是垮了一般,不得不说胤禛的心中是带着隐隐快意的。太后乌雅氏对胤祯的偏疼,是他心中不可化解的心结。
雍正帝想起了在朝堂上,十四弟这次自请出征,眼神里的光彩,几乎将人灼烧。似乎很久都没有见过这样的十四弟了。
康熙末年,十四弟作为西征统帅领兵出征,平定准葛尔叛乱和保卫西藏和平都有胤祯的影子,抛开别的不说,有胤祯在,便可给这次出征加上一枚砝码。只是,他真的能够安心为自己效力?雍正他还想再想一想。
弘盼也没有料到十四皇叔的请征,在一路上盘算着十四皇叔出征的利弊,弘盼很快就揣摩出来,如果能够趁着这一次收用了十四皇叔,是最好不过的。他的皇阿玛对他的兄弟有心结,弘盼是知道的,原本的胤礽还是太子的时候,诸位皇子便是私下里暗流涌动,自从废太子一事之后,原本的暗斗便成了明争。弘盼的诸位皇叔八仙过海,各有各的本事,例如十四皇叔就极其有征战天分,如果都如同废太子一般被圈禁就难免可惜了。弘盼想既然胤祯冒了头,边想着如何能够收用了晋恂郡王,如果成功之后,其他郡王也可以如此。
说起来十四皇叔同十三皇叔有一点最为相似,便是“甚有义气”,当年,康熙怒斥胤禩妄蓄大志、企图谋害胤礽时,胤祯挺身而出,跪奏:“八阿哥无此心,臣等愿保之!”这使康熙更加愤怒,最终胤祯被打二十大板,行步艰难。
从十四叔开始着手,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相较于滑不留手的八皇叔,十四皇叔在皇家显得单纯而纯粹。
“此次晋恂郡王自请出征,你怎么看?”在书房里,胤禛开口问道。
弘盼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说起了康熙在位时候的情形,雍正帝位来得名正言顺,是康熙亲自选定的太子,之后即位。其他皇叔纵然有才,却比不上圣上的雄才大略。
雍正从身份而言抵不过废太子贵重,废太子胤礽是康熙亲自教导学习帝王之术,废太子之后,群臣举荐太子,虽然胤禛打定了主意不冒头,见着了八弟贤王的美名还是心中一惊,他竟然笼络了如此多的人。胤禛对自己这个帝位的由来,有些心结,也正是封号“雍正”之中正字的由来,似是强调自己帝位来得正统,名正言顺。
弘盼的这话说到了胤禛的心坎里,胤礽被废了,他是圣上亲自选中的人,此时眉头舒展,“让你说出征的事情,你竟是扯到了这些旧事上。”
弘盼听出了胤禛并没有生气,笑着说道:“儿臣说些也是和此时十四皇叔自请出征有关的,想谈一谈儿臣对十四皇叔的看法。”
“哦?”胤禛有些兴趣,说道:“你且说说看。”
弘盼才说起道:“儿子年少时候随圣祖赛外行,与十四皇叔相识,甚至骑射之术也有部分是十四叔指点。十四皇叔的志向便是在沙场上一展抱负,他最大的愿望便是征战四方,做威武大将军,为大清平定江山。十四皇叔的才干,在圣祖年代,便可窥见一二。十四皇叔与皇阿玛之间有些心结,此番出征,他却愿意站出来,儿臣想,十四皇叔愿意再为大清出力,他自请出征是抱着为皇阿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念头的。”
胤祯开口冒着极大的风险,原本偏安一隅,又有皇太后护住,想要平安顺遂过完一生也不难。可是他所谋求的恐怕并不是平安顺遂,而是一展抱负,不愿意做折了翼的雄鹰。
“朕如何知道他是真心为这江山效力?”胤禛缓缓说道,他十四弟的性子他也明白。
“此时出征还有儿臣。”弘盼笑了,两人在说了阵收用了胤祯的好处。
等到弘盼离开之后,雍正坐在软凳上想,或许弘盼将来是个好皇帝,只是他不会犯下康熙走过的错处,不再明立太子,而是垂垂老矣的时候将传位诏书放在那正大光明的牌匾之后。
“好了,朕再想想,无论这一次的出征有没有你十四皇叔,都有你,也同你额娘说一声。弘盼,要记得在战场上,第一便是保全自己。”胤禛说道。
弘盼告退之后,知道这件事情已经成了八分,原本想着出府之后最好同十四皇叔说一声,后续还要看他的表现,转念想到皇阿玛私下里的眼线遍布,就打消了这个主意。希望十四皇叔能够抓住这次的机会,弘盼真心不希望明珠蒙尘。
太后不知道弘盼和胤禛私下里的议论,手里捻着小叶紫檀木的时候,听到了这个消息,手猛地一顿,“你说十四自请出征!”
得到了确认的答复,太后猛地站立起来,“他真是糊涂了,竟还有这样的主意。”嘴唇泯住,如同困兽一般来回走动,她这般蛰伏便是为了皇儿,胤禛怎会让他的孩子掌握兵权?“兵权,是他能碰的吗?”
嬷嬷说道:“太后,您别急。这件事情应当还有回旋的余地,自请出征的,还有荣辉贝子。”荣辉贝子便是弘盼了。
“他自请出征?”太后问道。
“是。”
心念一转,太后已经有了主意,“嬷嬷,替我传荣辉贝子。”太后说道。其实按照太后的想法,弘盼和胤祯都并不好的选择,只是到了现在这个节骨眼上,太后更宁愿弘盼能够揽下出征,更希望这次事情解决之后,胤祯更够更加处事思虑周全。
得到了消息荣辉贝子正在上书房和皇帝详谈,太后让人在书房外候着,等到弘盼出来了,第一时间让他来慈宁宫。
太后的想法不难揣测,弘盼笑着说道:“皇阿玛已经允了孙儿的请求。”
太后顿时欣慰,语气放缓说道:“皇玛姆等着你凯旋的日子,当年的小弘盼也长大了,可以独当一面替你父皇分忧了。”
弘盼并没有说破帝王正在考虑让十四皇叔也出征,笑着同太后叙旧,便请辞,“孙儿还想着跟额娘说说话。”
“知道你是个有孝心的。”太后说道,“去陪她说说话也好,战事来得及,恐怕不日就会出发。”
“孙儿告退。”弘盼告退之后,再给皇后请安之后,才去了齐妃那里。
此时弘盼要出征的消息已经传遍整个后宫,除了零星几人,几乎所有的人都以为此时是弘盼出征,晋恂郡王的请求被皇帝轻轻揭过,不再提,而弘盼在李筠婷这里吐露了事情。
“十四弟。”李筠婷想到了小时候他养在雍和宫的时候,素来同自己亲近。“如同你说的,明珠蒙尘也怪可惜的。”
“可不是?”弘盼笑嘻嘻地说道,“原本是模模糊糊的念头,竟是在同文太妃相交那段时日里渐渐清晰。有些事情堵不如疏,更何况是有才干之人,不充分利用了,岂不是可惜?”
两人说了阵话,快到午膳的时候,李筠婷并没有留弘盼吃饭,而是说道:“早点回去吧,她在外面恐怕也刚知道这个消息,又有了身孕,指不定在担心受怕呢。”
“儿子先前就同她说过,额娘放心。”弘盼笑着说道,“儿子想同您亲近亲近呢。”
“她到底有了身孕,事情临头了和当初也不太一样,快回去吧。”李筠婷说道。
弘盼听了李筠婷的话,便离开了。
果然如同李筠婷预料到的那般,那拉氏抱着弘盼流了会儿泪水。
弘盼软语安慰,旁边的嬷嬷也劝说怀孕了流泪不好,才渐渐止住了泪水,等到吃过了膳食,也不肯午睡,说是要给弘盼收拾东西。
正文 154齐妃(六)
除了弘盼之外,还有胤祯此次随军出征,是很多人都没有意料到的,太后乌雅氏也没有意料到是这样的结局。心中忐忑的同时,也想到了这件事情背后的含义。此次出征还有弘盼,如果要是做得好了,对于胤祯也是有好处的,她清楚地知道她第二子的志向,此次能够再次出战,如果能够证明他对大清的衷心,今后也不会被埋没圈禁。如果胤祯同圣上出征,她或许还会担心一二,只是弘盼这个孩子他并不担心,他要比他的父亲更加柔和,心性宽广。
虽然是这样,太后仍是忍不住宣了李筠婷,想着透过李筠婷,叮嘱让弘盼在战场上同胤祯两人相辅相成。
初春里寒风飒飒,扯得旗帜作响,校场上整齐划一的高呼万岁,让胤禛从心底升腾起来自豪感,这是属于他的盛世江山,他会用铁骑征服那群反贼。
乌拉那拉氏并不在乎弘盼的出征,弘盼活也好死也好,同她的关系都不大,她的儿子弘晖去了,也带走了乌拉那拉氏的精气神,只要今后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不是年氏的孩子就好,其他的人,她都没关系,事实上如果是弘盼,乌拉那拉氏可能更加高兴。起码乌拉那拉氏知道李筠婷的性子够温和,安静宁和得似乎毫不在乎任何事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年氏去了之后,少了她整个后宫一下子清静了不少,甚至让人有些不太习惯,但所有人都知道这样的安静不会太久,因为很快就是选秀的日子了。初春里的一场细雨润着整个神州大地,御花园里的草蔬带着让人心痒的绿意,苏木撑着一把油纸伞,远远就听到了御花园里的银铃般的笑声,又要有新人进来了。
这让李筠婷难得想到了当年自己选秀女的那段经历,那时候的李汝兰同现在的变化可真是不少。
“秀女汪氏给娘娘请安。”有穿着统一宝蓝色宫装的秀女远远见着了李筠婷,提着裙摆过来请安。细小的雨珠落在她的发髻上,如同笼罩了一层薄纱。
“起来吧。”李筠婷说道,“怎么不伞?”
“出来的急,忘了。”秀女说道,她的声音柔和,在这样的雨天里声音柔和,带着飘渺的味道,秀丽的侧脸,是一个有味道的美人。
“快些回去吧。”李筠婷说道,“着了凉反而不美。”
那垂头的秀女咬着下嘴唇,宫中其他出色的秀女,让她一度怀疑自己能够留下,现在见着了曾经盛宠过的齐妃,心中又多了些跃跃欲试。她看不出齐妃的貌美之处,只觉得女子垂垂老矣,也应当是新人的天下了。
选秀到了第三轮,乌拉那拉氏穿着明黄|色的宫装雍容大气,李筠婷站在她的身边,胆子大的秀女见两人容貌衰老,面上带了些跃跃欲试,在高台之上,下面人的表情看得清清楚楚。乌拉那拉氏觉得莞尔。
“真是不错。”乌拉那拉氏拍了拍手掌,听着秀女弹奏的古琴,比当年她的水准要高上不少。闭上眼,余音缭绕仿佛还在耳畔。
总共选了6位,汉军旗之中,乌拉那拉氏点了一个婉约温柔如水的耿氏,那耿氏就是偶遇的秀女,能够让皇后娘娘看中,恐怕使用了些本事。李筠婷的目光从耿氏的身上扫过,目光落在了汪氏身上,一个充满野性的美人,带着勃勃生机,并且也愿意进宫这就是李筠婷选择她的原由。
这个选择让乌拉那拉氏挑挑眉,最后说道:“也好,宫里头也怪冷清。”
“谢齐妃娘娘恩典。”汪氏面上带着笑容,耿氏心中一紧,汪氏是这次秀女之中最拔尖不过,眼底里的野心也让人看得到,她没有料到竟然也会被选了进来。
“一个美人如火,一个美人如水。”瓜而佳氏笑着说道,“都是好的。”
两位汉军旗出身的做了答应,再选了叶赫那拉氏、乌扎库氏、巴尔拉氏四位满军旗的,此时进宫的也就算是齐全了。其余的撂了牌子自行婚配。
雍正没有康熙爱好做媒的习惯,乌拉那拉氏同样也没有这样的闲情逸致,加上胤禛刚刚即位,也不敢用这样的小事来劳烦中宫的两位,家里有适龄弟子的擦亮眼睛自个儿在撩了牌子的人中间选。
六个美人进了后宫,宫中果然复有热闹了起来,无论是汪氏还有耿氏,都发觉了虽然后宫妃位空虚,但是似乎暂时胤禛并没有调整的,刚入宫,最为得宠的此时也是常在,如此便小心翼翼在后宫生存,蛰伏再寻求新的发展。
胤禛用在美人的心思并不多,若不是因为他的子嗣单薄,他用在后宫上的精力会更少。他有太多太多的政务要去操劳,心中还牵挂西北大军。
西征大战告捷,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对方势力如同枯枝拉朽,在高兴之际,胤禛便决定把宫女的外放年龄下调3年,22岁即可出宫。宫中又是一番喜气洋洋,过了旧的年岁,新的年岁有如此的好兆头。
在选入了新的宫女,原本的宫女放了出去,整个后宫又是一番新的面貌,同时瓜而佳氏也诞下了小阿哥,胤禛一直拧起的眉头也舒展了一阵子。他实在是很缺儿子。
瓜尔佳氏生了小阿哥,乌拉那拉氏便对胤禛说道:“既然得了儿子,分位上也往上提一提的。”
于是瓜尔佳氏便成了尚妃,也带着三阿哥挪了住处。瓜尔佳氏一出去,整个宫殿就显得空空荡荡。
时间晃晃悠悠到了六月下旬,经过了血杀的洗礼,弘盼身上的气息和离开的时候并不太一样,回到刀鞘的宝剑仍带着喋血的气息。李筠婷看着弘盼,说道:“一切都顺利?”
“顺利。”弘盼笑容灿烂,最让他得意的便是他收用了十四皇叔,其他几个皇叔也会一一分散,收拢他们的心,归顺在位的雍正帝王,弘盼也会自己将来即位打下了基础。在十四皇叔面前,他没有掩饰自己的野心勃勃,最终也正是战场上生死过命的交情,还有弘盼可以在胤祯面前展现的才华,收拢了十四皇叔。
“看来,比你想象中的还要好?”
“皇阿玛会很满意,十四皇叔也满意,我也满意。”弘盼笑着说道。
李筠婷抿着嘴,“看上去瘦了不少,好好让你媳妇给你补补身子。她在宫外等你恐怕等得心焦,快去吧。”
弘盼拱手告退,他确实还有许多事情,除了安抚他的嫡妻那拉氏,还有宫外需要应酬的人,这一次西征的成果,让他距离那个位置更进一步。虽然皇阿玛拟定了章程,不明立太子,会在若干年之后将诏书放在正大光明的牌匾之后,可就现在看来,和那个还不会说话的三皇子相比,他的赢面更大。
那拉氏见着了弘盼,抱着他哭了一场,让弘盼有些尴尬,“别哭了。小心身子。”
弘盼又说了很多话,才让那拉氏逗笑了。弘盼回到京城日子忙碌,那拉氏在七月生了小阿哥。李筠婷赏赐了些玩意,也送了自己做得孩童的肚`兜。
乌拉那拉氏自从年氏走了之后,心中轻松,反而面色养的好了。宫中新进的秀女分位太低,掀不起什么风浪,除了皇后,能够够得上位置的就是齐妃李氏,一来二去,乌拉那拉氏复又找到了李氏,两人一块儿说说话,太后自从胤祯西征回来之后,也不再蜗居慈宁宫,恢复了早晨的请安。
太后乌雅氏常说的话就是,“如今这样便很好。”小儿子没有被圈禁,日子过得更好,她的心情自然也就好了。
第一个是擅长征战的十四,第二个则是常于商道的老九,胤禛首先瓦解了老八的兄弟联盟,昔日的贤王只有孤零零一个,成不了气候。先是八爷党,之后则是零散的阿哥,没看出什么特长的让他们做了闲散的宗室,有些才干的笼络到了朝堂之中。虽然即位是名正言顺,胤禛这个皇帝做得却并不顺当,领土广袤,不是南方出现水患便是北方旱情,还有西藏边陲等地蠢蠢欲动。在这样的状况下,胤禛的发辫之中也带了霜白。
弘盼用自己的双眼去看胤禛治理大清的方法,他不是太子,却比先前康熙身边的胤礽更像是太子一般。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他不是太子,更不是皇帝,正是因为牢牢记住这一点,弘盼才越发得到胤禛的依仗。
转眼间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年,瓜尔佳氏一心守着她的三阿哥过日子,宫中再添置了耿氏的格格,胤禛想着弘盼很好,原本对女色便是淡淡,之后更是如此。皇后乌拉那拉氏时常同齐妃李氏说话,瓜尔佳氏向来是以乌拉那拉氏马首是瞻。原本宫中那些个秀女没有一个能够长久得到胤禛的宠爱,自然掀不起风浪,风平浪静,甚至可以说的上是其乐融融了。
shubao2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