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令兵左右一分,迅速向两边张弓搭箭的弓箭手传令。
得到军令的弓箭手们,将弓箭朝墙垛外稍稍探出,左臂一抬,右臂用力将弓拉满,随着右手张开,利箭离弦,向前方半空斜射出去。
如果现在是白天,就能看到利箭在半空划过一道优美的抛物线,落进五六十丈外的火光之中。
五箭射完,后一排弓箭手跟上,又开始况不同了,城外留下无数尸体,即使到了明天,敌军做好准备,堆积如山的尸体也会是他们进攻路上的障碍,不把尸体清除,就难以展开进攻。
而要清除如此之多的尸体,至少要天时间,这些尸体都在弓箭手射程之内,若宣威军不让他们收尸,敌军绝对无法轻松将尸体清理干净,至少可以拖延他们再次进攻的时间。
数十万大军面对惨败,又缺少吃喝,能在凉山城外坚持几天?
今夜之后,胜利的天平已经开始向宣威军倾斜。
望着火线一点点后退,摇曳的火光不断蔓延,城上的每一个人都知道,今天是他们胜了,而他们毫无损伤。
一场十多万人组成的星火海洋,一场铺天盖地的进攻声浪,在发起进攻不到半个时辰之后,全线仓惶撤退,北方整齐的火光在一道可见的回溯洪流中迅速开始凌乱,失去原本该有的阵型,并向波涛一般继续向后推进扩散。
城上手足无力的宣威军和凉山青壮,稍稍恢复力气之后,纷纷靠近墙垛,争相观望星火海洋波涛四起的壮观景象。
只见未向凉山城推进之前平整的光火海洋,此时犹如大风卷过,整个海洋波浪四起,光影闪动,处处可见,忽明忽暗,正在经历难以抑制的灾难。
几刻钟之后,火线退出一里之外还在继续后退,它们似乎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显然敌军已经败退,北边城墙上的每一个人都知道今晚这场战斗结束了。
然而,他们并没有等来下城休息的命令,等来的反而是补充弓箭、严加戒备的备战军令。
刚刚恢复一些体力,他们又迅速开始下一轮备战,将堆放在城墙下的硬弓和利箭一捆一捆搬上城头,补充进快要消耗一空的弓箭堆中。
方才不到小半个时辰,消耗掉三十多万支利箭,此时城上再次补充十几万支,今夜即使再有战斗,城上近二十万支箭,足以应付。
然而随着北方的火光越来越远,直至消失大半,城上城下越加安静。
几个时辰之后,天渐渐发亮,一夜过去,预想中的战斗没有再次来临。
这一夜,凉山城内没有燃起任何火光,城上每个参与战斗的人都猜到敌军可能损失惨重,因为他们每个人都射出去五六十支箭,杀伤的敌军必然不在少数。
但当天色逐渐发亮,他们在城上看清城外二三十丈左右,堆积着十几丈宽、一人多高的尸山,犹如一道山墙般向左右延伸到视线尽头后,被这景象深深的震撼!
许多凉山青壮忍不住在城头上干呕,即使是经历过三佛齐国山谷埋伏的宣威军,再见这等尸山,不少人嗓子眼里也是一阵阵酸水直往外冒。
只一眼,这等恐怖的景象,便把他们惊的退后数尺,不敢再看。
即使有些胆子大的,多看几眼过后,也觉得心里不适,悄悄转头,或是眼睑低垂,将视线转移到别处。
没人知道城外死了多少敌人,只知道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一万或者两万,甚至是三万,谁知道呢,没人有心思细看细想。
越过十几丈宽的尸墙尸山,是几十丈宽的伏尸带,横七竖八,又是一地的尸体,直将地上的荒草彻底淹没。
再往北望,伏尸仍然随处可见,一直绵延到肉眼不可再见的远方。
城北一里外的敌军营地,远远的只能看到风暴过后的杂乱,营帐营房东倒西歪,偶尔还有浓烟缕缕升起。
整个北方在可见的视野里,一片狼藉,伏尸遍地,浓烟伴随着火光,四处飘散。
敌军应该已经趁夜逃回大南关方向。
杨丛义胃里酸水翻涌,他忍住强烈的呕吐冲动,细望北方很久,此战过后,李越数十万大军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再来了。
“传令各部,留下值守,其余人下城休整。”
下令之后,杨丛义转身向城西走去。
北边的战斗很怪异,直接问道。
杨丛义起身,连踱数步,随后回身道:“全城人吃水都在护城河里,而今护城河里有多少尸体?城外无数尸体能挡住敌军进攻,也围住了我们。那些尸体,如果在半个月内不清理,凉山城将被腐尸包围,蚊虫泛滥,疾病瘟疫,足以把整个凉山毁掉。灾难就在眼前,哪里值得庆祝?”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