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258部分阅读

作品:霸蜀|作者:作者不祥|分类:其他小说|更新:2025-06-19 02:15:29|下载:霸蜀TXT下载
  张合下令大军出发。他从洛阳带来的五千骑兵,从睢阳带来的三千步卒,以及彭城、沛县等周边郡县集结起的一万步卒,缓缓逼向彭城。

  昨天夜里,张合让全军戒备的命令预示着战斗就在眼前,所以人还没有到彭城,气氛已经紧张起来。在经过萧县东的那座小山时,张合也不敢有任何大意,特地派出斥候打探,确认没有埋伏之后,才继续前进,用了一天的时间,推进到彭城城下。

  这个速度和他之前从洛阳急驰而来的速度相比简直是蜗牛爬行,但是没有人敢怀疑张合的用兵能力,也没有人敢质疑张合的决定。即使这些命令执行起来不是很方便,他们依然做得一丝不苟。不仅是那些追随张合多年的禁军将士如此,刚刚归属张合指挥的郡兵同样如此。

  当周胤再一次站在城头,看着远处井然有序的魏军大营时,他感慨道:“这就是名将的魅力。”

  丁奉在城下仰起了头:“仲英,总有一天,你也会像他一样的。”

  “承你吉言,共同进步。”周胤抱拳,向丁奉拱了拱手。

  “哈哈哈……”丁奉也抱拳回应:“共同进步。”

  昨天晚上,就有人建议袭击张合的大营,也有人建议在山上埋伏,等张合经过的时候冲出来。结果这些决定都被周胤否决了。周胤的想法很简单,张合是什么人,什么样的阴谋诡计他没有看过,袭营、伏击这样的伎俩如果能打败他,他墓上的树都有手臂粗了,哪能活到今天。要想击败他,就不要想投机取巧,就只能堂堂正正的击败他。

  斥候没有打探到昨天夜里魏军的警戒情况,但是他们看到了今天张合进军时的谨慎,对周胤的分析佩服得五体投地。要想打张合的埋伏,那基本上和白日做梦差不多。

  那就只有等着张合来攻城了。

  城外有兵近两万,城里有兵近一万,不管怎么看,这应该都是一场惨烈的战斗。

  远处,张合端坐在战马上,看着彭城下的羊马城,皱起了眉头。

  彭城东北两面临水,只有西南两面可攻,易守难攻,城墙也很结实,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若不是周胤长途奔袭,出其不意,想要强攻彭城,没有五倍以上的兵力是做不到的。现在周胤占了彭城,只要不出意外,他完全可以守住彭城,可是他居然在城外设了羊马墙,这是一个守中带攻的战法,显示出了年轻人特有的冲劲。

  周胤想要对攻吗?张合揣摩着对手的用意。他原本没有计划攻彭城,可是如果周胤想对攻,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只是这样一来,他就要改变自己的计划。

  张合下令扎营,他考虑了一个晚上之后,决定先试一试,看看周胤究竟想干什么。

  当阳光照在彭城的城头时,魏军向彭城发动了攻击。

  战鼓声中,在弓弩的掩护下,民夫们推着填壕车等战具向护城河走去。城头一片安静,并没有想象中的箭雨倾泻下来。只有一枝枝冷箭从八十步外呼啸而至,几乎每一枝冷箭都能激起一声惊呼甚至惨叫,这种精准打击虽然不能阻止魏军填壕,却极具杀伤效果,更能打击魏军的士气。而城头的箭手们每一次射中,却爆发出一阵欢呼,士气为之高涨。

  经过半天的努力,魏军以一百八十多民夫的性命为代价,在护城河上架起了五道浮桥。张合一声令下,五百魏军分成五队,冲向彭城下的羊马墙。

  看着魏军发起攻击,城头的周胤举起了手,轻轻的摆了摆:“弓弩手准备。”

  传令兵晃动手中的彩旗,鼓手敲响战鼓,将他的命令传了出去。原本一直在做射击游戏的弓弩手们收起了笑容,齐唰唰的举起了手中的弓弩。

  强弩都尉一声厉喝:“准备——射!”

  “嗡”的一声,数百枝箭离弦,其中还杂夹着数只如长矛一般的巨箭。巨箭带着凌厉的杀气,越过百步,射向正在通过浮桥的魏军。

  “呯”的一声,一枝巨箭洞穿了一面盾牌,将盾牌的魏军队率一箭射杀。巨箭力量惊人,即使将队率一箭射穿,依然余势未消,带着队率的身体斜行数步,扑通一声掉入水中。

  魏军的攻击队形一乱,原本紧密的防护出现了漏洞,数十枝箭随即射到,又有三四名魏军中箭,惨呼声扑倒在地,引起了更大的混乱。

  队率被射杀,没有人进行统一指挥,只能以什伍为单位,各自作战,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混乱。五组魏军有三组被同样的战术打乱了节奏,只有两组冲过了护城河,举起盾牌,冒着箭雨,冲向了羊马墙里的汉军。

  丁奉眉毛轻挑,神情轻松。他率领的部下都是久经沙场的悍卒,即使是同等数量情况下的厮杀,他们也毫不惧色,更何况这种人数悬殊的战斗。他随即命令正当魏军的将士准备作战,其他将士保持警戒。

  战斗随即打响。汉军将士借助埋设好的拒马、羊马墙,对冲过护城河的魏军展开了强有力的阻击。他们并不是被动的防守,而是把魏军诱入阵势,然后进行包抄,倚仗人数的优势对魏军进行剿杀。

  人数处于劣势,头顶又有密集的箭雨威胁,不时的有冷箭呼啸而过,夺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魏军战斗得很辛苦,他们虽然很努力,很勇敢,还是落了下风。

  张合坐在指挥台上,静静的看着眼前的漏壶,耳朵却在倾听远处的厮杀声。

  近一个时辰后,阵前的喊杀声渐渐停止,首批攻击的五百魏军士卒只有不到一半人退回了阵地,近三百具魏军将士横尸阵前。

  (未完待续。。)

  ps:第四更到,求保底月票!

  正文 第886章 今非昔比

  喧嚣的战场慢慢平息下来,张合慢慢的搓着手指,轻声说道:“收兵!”

  传令兵愣了一下,怀疑自己没有听清张合的话,怎么还没战至正午就收兵了,这仗结束得也太快了吧?可是他见张合没有再改的意思,知道自己没有听错,连忙将命令传了出去。

  低缓的战鼓声在战场上空回荡,正在阵前指挥攻城的田复愕然半晌,却没有半点怀疑,立刻安排撤退。他亲自殿后,缓缓撤出战场。

  杀得正来劲的丁奉看着慢慢远去的魏军,怅然若失。

  城头的周胤眉头紧皱,双手紧紧的握成拳头,撑在城垛上,脸色有些难看。过了良久,他长叹一声:“唉,久战成妖,古人诚不我欺!”

  “什么叫久战成妖?”当丁奉回到城里,再一次听周胤说起这句话的时候,好奇的问了一句。

  “这是家母告诉我的一句话,说是家父当年曾经说过的。”周胤苦笑着,揉着眉头道:“据说有些将领征战久了,有一股妖气,能从常人感觉不到的蛛丝马迹中察觉到危险。到了那一步,就没什么人能伤到他,除了对方的道行比他还高。”

  丁奉想了想,摇摇头道:“这不是什么妖,我听少主说过,这叫第六感,五官以外的第六种感觉。”

  “第六感?”这次轮到周胤好奇了。

  丁奉把从魏霸那儿听来的说法说了一遍,最后说道:“少主说。第六感其实并不神奇,西方有佛,也就是我们说的浮屠,他们说还有第七感,第八感什么的,只是很少有人能做得到罢了。静坐有利于开发这些功能。”

  周胤顿时来了精神。“静坐?坐坐就能有这样的功夫?少主是不是经常静坐,所以才能这么神?”

  “静坐哪是坐着这么简单。”丁奉扑哧笑了一声,想了想,又说道:“其实,好象也就是坐着那么简单。要不怎么说大道至简至易。又说大道知易行难呢。”

  “我问你少主是不是经常静坐。”周胤有些急了,“你自己嘀嘀咕咕的说什么呢。”

  丁奉这才注意到周胤也不自然的称魏霸为少主,不免有些奇怪。“哦,是的。少主经常静坐。不对。不是经常。是坚持。他每天都要静坐至少半个时辰,没事的话,要坐够一个时辰。”

  “那我也要试试。”周胤笑了起来:“说不定这就是他能打败我的秘诀呢。”

  ……

  “我觉得彭城不易攻。所以不攻。”张合很简单的说出了自己的担心。“魏霸从出道以来就没有骑兵,却经常与我军作战。周胤原本是吴将,他也应该知道我军的实力如何。他依然敢轻军突进,必然做好了准备,而且是守城的准备。在城外筑矮墙,应该只是战术之一。如今他们的连弩车、霹雳车都没有出现,仅是这个新战术,就已经足够让我惊讶,又何必再战。锦江,你在前面,应该看得最清楚。”

  田复略作思索,赞同的点了点头:“不错,那道矮墙,以及矮墙前的阵地能够直接杀伤我军,我军攻城的将士不仅前进受阻,还要顾及头顶的冷箭,每前进一步都非常艰难,十成战力,最多只能发挥出五成。一旦被围,更是成了城头箭手的活靶子。”

  田复把阵前的形势一说,众人都明白了。他们看到的只是看到的,而张合却看到了许多还没有出现在战场上的东西。周胤既然敢来取彭城,自然是做好了长期坚守的准备,否则不论他有什么办法,出城野战都不是魏军的对手。魏霸最擅长的就是机械之术,他打造的霹雳车、连弩车以及烈火弹,都是天下闻名的守城利器,可现在周胤都没用,这只能说明,周胤对这个矮墙战术很有信心,或者说,他要先试验一下新战术,不想把所有的利器一下子都拿出来。

  这个人虽然年轻,可是并不鲁莽,如果因为他突然杀到彭城就认为他是一个鲁莽的人,那就中他的计了。

  张合的谨慎非常有必要。

  “那接下来,我们如何作战?”田复虽然明白了张合的担心,却舍不得就此放过周胤。“彭城乃东部要地,周胤、丁奉都是魏霸麾下的亲信将领,如果能将他们困在彭城,魏霸至少损失一半战力。”

  “攻城不易,我们围城。”张合摆了摆手:“困住周胤、丁奉,我们就等于锁住了魏霸的一只手。至于攻城嘛,我们力量不足,还是等大将军的主力来。”

  “那我们呢?”

  “我们批虚捣亢,也来个千里奔袭。”张合轻笑一声:“锦江,给你一个任务。”

  “喏。”

  ……

  张合仅仅攻了半天城,就停止了攻击,他除了派骑兵在彭城的东侧、北侧巡逻监视之外,就是安排将士们砍伐树木,打造攻城器械。他在彭城的护城河外筑墙,摆出了围困彭城的架势。周胤、丁奉虽然兵精粮足,可是面对张合的这套战法,也有些哭笑不得。之前的所有准备都落了空,现在,他们只能看谁耗得过谁了。

  然而张合并没有闲着,他率领步卒围困彭城的时候,派田复和张雄率领五千精骑,迅速向东挺进,轻而易守的攻克了下邳,然后掉头南下,一路杀奔广陵。周胤和丁奉把精锐都带到了彭城,剩下的人马根本不足以抵挡这五千精骑,一听说魏军杀来了,有的紧闭城门,有的干脆望风而逃。

  田复二人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碍,势如破竹的杀到了广陵,然后掉头西进,兵锋进指寿春。

  寿春守将是吴将朱然。得知魏军骑兵入境,朱然不敢怠慢,一面组织防守,一面派人急报武昌的孙权。朱然虽然也有几百亲卫骑,但这是他的保命手段,不能用来和魏军对攻,所以在魏军的优势骑兵面前,他的斥候活动范围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他根本不知道在这五千魏军骑兵的身后还有多少魏军步卒,只能以通常的习惯来估计,五千骑兵的身后应该有三到五万的步卒主力。

  这可是在夺回寿春的意思啊。

  他根本不知道,他面对的只有五千魏军骑兵。

  田复和张雄两人,带着五千精骑,成功的造成了魏军向东南方向大举出兵的假相,并且把这个假相传到了孙权耳中。

  ……

  接到朱然送来的紧急军报,孙权的眉角不经意的跳了两下。

  胡综站在一旁,屏住了呼吸。

  作为孙权的亲信之臣,他知道魏国使者到武昌来了,也知道孙权的心里在想什么。向蜀汉称臣,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低头那么简单,诸葛亮和魏霸一老一少,一文一武,或优雅,或野蛮的在抢夺吴国的资源。不管他们口头上怎么保证,吴国都已经不再是当初的吴国,他已经沦落为蜀汉朝廷的一个附庸,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将越来越虚弱,越来越没有还手之力。

  孙权怎么可能甘心,就算最后要亡国,他也不会甘心就此认输。

  这也不代表他就愿意和魏国结盟,他要考虑这么做的风险和收益——风险是不是承受得起,收益是不是够大。

  收益有限,但是风险无限。首先诸葛亮是个以谨慎出名的人,这个局面会不会是他早有预料的结果,只是借曹睿、孙权的手来达到他的目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兔死狗烹的结果在所难免。其实魏霸也是个非常阴险的人,要想在他背后插一刀,究竟有多少可能,如果是他放下的一个诱饵,只是为了有一个对吴国动手的借口,那就是惹火烧身了。

  魏霸人虽然在东海,主力却在荆州,荆州不仅有他的父亲魏延、兄长魏风驻扎在南郡、襄阳,还有亲信靳东流、邓艾驻扎在长沙、桂阳,一旦没能搞死魏霸,让魏霸反咬一口,那吴国就只有灭国一条路。

  从这一点上来说,配合魏国是非常不合算的,因为魏霸本人在东海,除非他自己上岸与魏军交战,否则曹睿根本不可能有机会抓住他,杀死他,只要杀不死他,不管多大的胜利,都不是最后的胜利。

  风险很大,非常大。

  从胡综本人的角度来说,他不赞成孙权冒险。按照目前的形势走下去,吴国虽然完了,孙家也没什么戏了,可是对他来说却有着无限的可能。在这种时候,他没必要跟着孙权犯傻。

  但是他不能说,在孙权做决定之前,他不能轻易开口,否则名声就坏了。

  孙权把目光转向了胡综:“伟则,奈何?”

  胡综佯装不解:“大王,魏军入境,自然是发兵抵挡,同时告知朝廷,请陛下调兵遣将。”

  孙权的眉头慢慢的皱了起来。他听懂了胡综的意思,知道胡综在装聋作哑,不愿意再像以前一样与他共进退。

  “伟则言之有理,就由你来草拟上报成都的奏章吧。”孙权摆了摆袖子,示意胡综退下。

  胡综暗自叹了一口气,欲言又止,躬身施了一礼,退了下去。他走得很快,几乎是逃。

  孙权看着胡综消失在殿外,轻叹一声:“今非昔比,故人不再,公瑾、子敬辈,可遇不可求啊。”他回到案后,提起笔,亲自给6逊写了一封信。

  (未完待续。。)

  正文 第887章 失势

  6逊轻叹一声,将孙权的信搁在一旁,起身走到地图前,眼睛在彭城、寿春和洛阳之间来回逡巡。

  吕壹躬着腰,拱着手,貌似恭敬的跟在6逊背后。

  6逊皱了皱眉,却没有说什么。他在地图前看了很久,又慢慢的回到案前,铺开纸,提起笔,瞟了凑在跟前的吕壹一眼:“我要给大王回复,你也要看么?”

  吕壹一怔,白晳的面皮顿时臊得通红。6逊这是在污辱他。他是孙权派来给6逊传递秘密诏令的,自然是孙权最亲近的大臣,6逊要给孙权写回复,却要让他避开,显然并不把他看作一个大臣。

  “大王派我来,就是与将军商量的。”

  6逊目光一闪,眼皮耷拉了下来,竟是不屑一顾:“你打过仗嘛?”

  吕壹也怒了,不假思索的抗声道:“大王也没有打过仗。”

  “放肆!”6逊突然怒喝一声,拍案而起,居高临下的逼视着吕壹:“你不过是一介小臣,居然敢和大王相提并论?来人,给我绑了。”

  6岚等人早就看不惯吕壹了,听到6逊此言,两个亲卫涌了进来,将吕壹摁倒在地。吕壹的两个随从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外面的人给制住了。

  “拖出去,稍后押往武昌。”6逊轻描淡写的甩了甩手,让人把吕壹拉了出去,重新坐回案前,铺开纸,提起笔。

  这一切发生得太快,6岚还没定下神来。他有些后怕的说道:“将军,这么做……合适么?”

  “有什么不合适的。”6逊瞟了6岚一眼:“这么重要的消息,大王不派是仪或者胡综来,却派这样一个佞臣来,说明他已经没有可以信任的人了。他胡闹,难道我也要跟着他胡闹?”

  6岚若有所思,他打量着6逊,觉得6逊与往常有些不太一样。吕壹是什么人,他们都很清楚,6逊居然将吕壹绑了起来。还要将他押往武昌。等于直接打孙权的脸。以孙权的脾气,他能咽得下这口气?

  可是,话又转回来,他就算咽不下这口气。又能如何?正如6逊所说。胡综、是仪不来。很可能是他们也不赞成孙权的做法,孙权只好派吕壹这样的人来传达命令。吕壹在江东群臣中名声很坏,不少人对他恨之入骨。6逊把他绑送武昌,那可是最好的扬名之举啊。

  现在情况不同了,吴国再也不是孙权一个人说了算,他再想一意孤行,可就要考虑考虑后果了。

  只是……6逊做得这么激烈,这可和他的禀性不符啊。是不是最近在看魏霸带来的那部书,变得和魏霸一样了?

  6逊也不理6岚,用半天时间,写了一封厚厚的信,然后击鼓聚将。

  听到鼓声,众将6续来到中军大帐,还没进帐,就看到帐外被缚的吕壹,不禁吃了一惊,随即又心中暗喜。吕壹仗着孙权的信任,欺压过不少人,其中不乏军中的将领。现在看到6逊把吕壹绑了在帐外示众,自然是大快人心。

  众将入帐,6逊把绑吕壹的原因一说,给吕壹下了一个“刺探军情,目无尊上”的罪名。众将一听就明白了。他们齐声附和,支持6逊。6逊也没有多说什么,随即传达了孙权的命令,下令诸军准备出师作战。

  军议过后,6逊找来6岚,让他带五十名亲卫骑押着吕壹赶往武昌。6岚心领神会,又好奇的问道:“将军还是按大王的命令出战么?”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6逊嘴角撇了撇:“兵形如水,现在按他的计划走,是给他一个台阶下。真正开始交战,就要看形势而定了。再者,司马懿在陈留迟迟不肯东下,我不主动出击也不行。”

  6岚明白了。他知道6逊想干什么,也知道6逊为什么要派五十名亲卫骑大张旗鼓的押吕壹回武昌,其实这将吕壹绑在帐外示众一样,都不过是故意把事情搅大,让孙权不敢轻举妄动罢了。

  6岚随即押着吕壹起程。他们走得很快,行程却拖得很长。从鄢陵到武昌,一路要经过十几个城,每到一个城,6岚都会留下来休息一下,而吕壹当然会被绑在外面示众。吕壹的名声实在太坏,6逊给他定的罪名又大:刺探军情,目无尊上,这简直是叛徒没什么区别了,哪能得到什么善待,一路上没少吃苦头,而辅国将军6逊的正直忠义也随之传播四方。

  ……

  6岚还没到武昌,6逊就挥师北上,他会同已经进驻豫州的魏延,率领四万步骑,直扑睢阳。

  睢阳居黄河、淮水之间,左接彭城,右接陈留,是魏军东部防线的中腰,战略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若是被6逊占领睢阳,则不仅彭城之围自解,谯郡失守,整个豫州都会成了6逊的囊中之物。豫州一失,兖州难保,6逊饮马黄河,就可以信手拈来。

  所以司马懿一听说6逊进兵睢阳,不敢再有任何拖延,立刻东进,抢在6逊前面进据睢阳。

  两个一直不肯面对面的对手,终于碰面了。

  6逊兵临睢阳,张郃自然不敢大意,他立刻召回了张雄和田复。没有步卒的接应,仅凭五千骑卒是不可能攻克寿春的。6逊出兵,他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6逊身边也有成规模的骑兵,用兵的又是魏延这样的老将,如果再让骑兵出处出击,很可能会蒙受重大损失。

  魏军骑兵撤走,朱然当然也知道自己上了张郃的当。这时候,他又接到了6逊将吕壹绑送武昌的消息,不由得长叹一声。

  朱然沉思良久,上书孙权,请求率领部下将士北上,攻取谯郡,与6逊会师于睢阳。

  ……

  武昌宫。

  孙权暴跳如雷:“岂有此理,岂有此理,6逊怎么能这么做?”

  步夫人安安静静的坐在一旁,恍若未闻。孙权来回走了几圈,又冲到她的面前,咆哮道:“练师,你说,他怎么能这么做?”

  步夫人抬起头,迎着孙权那双已经快要喷火的眼睛:“那大王觉得6逊应该怎么做?”

  孙权语噎,眼珠转了半晌:“当然是听我的命令,向兖州进军。”

  “6将军不是正在向睢阳进兵吗?”步夫人站了起来,双手轻轻的按在孙权的肩上。孙权满腔的怒火憋在心里,却怎么也发不出来。他顺着步夫人的力量,慢慢的坐了下来。“大王,你生气的不是6将军是不是进兵,而是他绑了吕壹,有不臣之心吧。”

  孙权哼了一声,默认了步夫人的指责,心里却有些异样。一向不怎么关心朝政的步夫人现在居然为6逊说情了?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大王,吕壹已成众矢之的,想收拾他的人不仅仅是6逊一个人,只不过现在由6逊来做了而已。”步夫人轻声叹息道:“大王,以你的贤明,你难道真不知道吕壹做过的那些事吗?”

  孙权反手握住步夫人的手。步夫人虽然已经年近四十,皮肤依然保持着细腻,比起年轻的小姑娘,她的手还有一分难得的温暖。

  “练师,你不懂。良臣如虎豹,恶臣如鹰犬,要搏虎豹,当用鹰犬啊。”

  “大王,那是天子御臣之术。”步夫人应声反驳道:“操于大王之手,适为招祸之举也。”

  孙权哑口无言。他抚着步夫人的手变得僵硬,变得冰凉。他明白了步夫人的提醒。不错,那都是天子的御臣之术,天子犯了错,群臣最多进谏,再不济,也只是辞官不做,以示反抗,没有别的选择。因为天下只有一个天子,具有无可比拟的势。可是现在他不是天子了,他只是一个吴王,天子在成都,如果他再一意孤行,那群臣离开吴国,还可以选择成都。

  换句话说,他已经没有了那个独一无二的势,再用这种御臣之术只会自取其咎,等人心散尽,他成了孤家寡人,也许连吴王都做不成了。

  6逊绑了吕壹,就是在表示反抗。为什么是6逊?因为6逊的后路都已经准备好了。他的弟弟瑁在成都为郎,他的从女6明朱在成都皇后宫里做女官,他自己手握重兵,和蜀汉大将魏延一起出征,吴国今天贬了他的官,他明天就有可能成为蜀汉朝廷的大将。

  主动权在6逊手里,而不在他孙权的手里。

  主客易位,怎么还能用往日的御臣之术呢?

  孙权呆坐了半晌,忽然觉得万念俱灰,嗓子一甜,眼前一黑,慢慢的倒在步夫人的怀里。步夫人见了,也有些不忍,一面令人召太医来救治,一面将孙权抱在怀里,轻轻的拍着他的背,就像抱着一个无助的孩子。

  太医匆匆忙忙的赶来了,一番忙碌之后,把孙权救醒。孙权仰在病榻上,眼睛直勾勾的看着屋顶,半天才幽幽的说了一句:“将吕壹送至廷尉,明典正刑,以昭国法。”

  闻讯赶来的丞相顾雍和辅吴将军老臣张昭一听,伏地山呼:“大王圣明。”

  就在这时,朱然的奏疏到了。

  (未完待续。。)

  正文 第888章 丞相的大手笔

  清河口。

  冀州刺史裴徽看着远去的帆影,暗自松了一口气。魏霸的水师由南而来,虽然多次派兵登岸,引起了不少的马蚤乱,好在没出什么大事。由此向北,那就是幽州界了,和他冀州刺史什么关系。

  让毋丘俭去操心吧。裴徽如是想。

  按说裴徽的心理不至于如此阴暗。身为河东闻喜裴家的名士,他应该对乡党毋丘俭更亲近一些才对,何况毋丘俭也算是个名士。他现在这么想,主要是出于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魏霸与往常的水师不一样。他远离海岸航行,在岸上根本看不到他的影子,下了海,那些斥候小船又不是随行战舰的对手,所以大多数时候,裴徽根本不知道魏霸究竟在哪里,只能全线防守,不给魏霸任何机会。全线防守,不仅需要大量的兵力,而且会让人陷入紧张和焦虑。他身为冀州刺史,要随时准备率兵驰援,却不知道敌人可能会在哪里突然出现,这种感觉实在让人很崩溃。裴徽现在的情绪很不稳定,需要一个发泄的对向。

  另一个原因是毋丘俭曾经被俘过。曾经打过败仗,甚至被对方俘虏过,居然还能重新起用,并且担任幽州刺史这么重要的职务,让裴徽心理有些不平衡,感觉和毋丘俭同级有些丢脸。现在魏国朝堂上都有一种说法,毋丘俭之所以能起死回生,就是因为他曾经是天子的东宫旧人。作为名士,对这种靠关系上位的人。自然应该表示一些鄙夷。

  所以他对毋丘俭有些不屑。

  现在魏霸进入幽州界了,让毋丘俭头疼去吧。他们也算是老对手,再打一场,说不定毋丘俭还能一雪前耻。而我嘛,可以休息休息,回去准备秋收了。

  神经已经绷了半个多月的裴徽此刻如释重负。

  马上就要秋收了,如果还保持这种高强度的警戒,势必会影响秋收。冀州如今是魏国最主要的粮食来源,如果冀州的收成出了问题,整个魏国都会出问题。裴徽的兄长裴潜是尚书令。已经给他传来了消息。天子将有大动作,需要冀州的粮食做后盾,千万不能出问题。

  但愿魏霸不要再折回来。裴徽暗自祷告上苍。这种日子,他不想再过第二次了。

  ……

  魏霸和法邈一起坐在躺椅上。看着渐行渐远的海岸线。轻笑了一声:“冀州很紧张啊。”

  法邈接了一句:“会有大动作。”

  两人相视而笑。

  从蓬莱西行。魏霸率领六千多水师沿着海岸线上一路北上,过了黄河入海口之后,就进入冀州的渤海郡。这一路走来。他多次派人上岸马蚤乱,练习登6作战,其实他并没有想深入6地,以他六千人的兵力,他根本不具备攻占一郡一县的能力,真的只是练习而已。

  不过,冀州的反击却非常及时,非常猛烈,仿佛对手早就严阵以待,守备森严。几次战斗下来,他初步估计了一下,渤海郡至少有两万魏军在至少五个地点布防,对方根本不给他任何突袭的机会。

  所以他说,冀州很紧张。

  冀州这么紧张,很可能是因为秋收将近,魏人不敢让他们上岸,以防他们对冀州境内即将成熟的庄稼进行破坏。以魏霸的实力,沿着海岸线走,能祸害的只有渤海一郡,而魏人却依然如此紧张,只能说明他们所谋甚大,所求甚多,是以不敢有任何大意,不愿意遭受任何损失。

  所以法邈说,会有大动作。

  魏国能有什么大动作,其实魏霸和法邈能猜出个大概来。魏国如今三面受敌,东海之上的威胁只是形势,远远没有达到产生实际伤害的程度,最切实的压力来自于东南;6逊率领的大军就离洛阳不远,对洛阳虎视眈眈,身在洛阳的曹睿不可能不紧张,但是曹魏最大的隐患却是关中以及关中以西的凉州。

  因为有了关中和凉州,所以蜀汉有了战马资源,拥有了骑兵优势。因为失去了关中和凉州,魏国铁骑的优势丧失,所以吴军才敢深入兖豫,一直攻到洛阳外围。要想扳回局面,打退6逊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只是末,不是本,要想真正的解决问题,只有重新夺回关中。

  恰好,关中目前正是三面攻势中实力最弱的一个。曹睿如果不动心,那实在是没天理。

  具体的战术,魏霸目前还无从知晓,可是大的战略却不难猜到。实际上,这几乎是半透明的,谁都知道——魏霸知道,曹睿知道,李严也知道。

  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魏霸知道这个可能,却没有足够的实力去破解,以曹睿的实力想要完成这个战略,难度也不是一般的高,所以魏霸很好奇曹睿究竟怎么操作,李严会怎么应对,而成都又会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这是一场没有剧本的大戏。已经登场的张郃、司马懿和6逊都不过是重要的配角,真正的主角是诸葛亮和曹睿,魏霸不过是一个看客。从这个角度来说,周胤、丁奉突入彭城纯属抢戏,是个意外。

  天下从来不缺少意外。有意外,才有戏剧性,戏才会好看。

  魏霸很期待。他带着水师在东海演习,却一时半刻也没有放松对中原的关注。只是路途遥远,又是在魏国境内,所以他得到的消息延时非常严重,这更是吊足了他的胃口。

  “据说毋丘俭那个败将做了幽州刺史,不知道这次有没有机会再打败他一次。”

  魏霸摇了摇头:“可能性几乎没有。我们不敢上岸,他也不敢下海,打不起来。”

  “曹睿用人唯亲,恐怕难以服众啊。”法邈笑道:“如果我们能再击败毋丘俭一次,证明他是个废物,不也能给曹睿找点麻烦吗?”

  “毋丘俭不是废物,他只是运气不好。”魏霸摇摇头。他对毋丘俭没什么印象,只知道他和邓艾、诸葛诞等人并列,但是他在顺阳的时候和毋丘俭对过阵,后来又有过几次接触,知道毋丘俭其实是个很聪明,很果敢的人,他在顺阳战败被俘,并不完全是他本人的原因,魏风飞夺南乡城才是那场战事的关键转折点。

  法邈没有再说,他对毋丘俭也不是很熟悉。既然魏霸很重视这个人,想必这个人多少是有些本事的。行军作战,重视对手是战斗的基本要求,轻视对手往往是失败的前奏。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魏霸少年成名,忘乎所以,魏霸能保持这种良好的心态,是他最希望的事,自然不会反对。

  在他看来,魏霸刚刚二十出头,比他还要年轻几岁,可是他不知道魏霸此刻的心理年龄早就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年轻。多年的静坐反省,无数次的自我剖析,让他远远比同龄人更加老成。要不然,他怎么能和诸葛亮这样的不世智者斗个不分胜负。

  隐蕃走了上来,送上一封刚收到的军报。

  魏霸看完之后,顺手递给法邈。法邈看了一眼,展颜而笑:“将军,被你说中了,6逊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隐蕃也笑道:“一切皆在将军彀中。”

  “不,一切都在丞相彀中。”魏霸咧了咧嘴,眉头轻挑,轻叹一声:“我现在有些后悔了,当时是不是太手软了。”

  法邈和隐蕃互相看了一眼。魏霸对这些事一直没有说太多,他们也一直以为策反6逊是魏霸的手段,现在听魏霸这意思,好象幕后操作的是丞相啊。细细一想,的确也有可能,能将6瑁、6明朱安排到成都任职的只有丞相,魏霸在成都的影响力有限,如果没有丞相的允许,他根本做不到这些。

  “是丞相……在运筹?”

  “嗯。”魏霸无声的一笑:“丞相同意了我的作战计划,又做了一些补充。策反6逊,就是这些补充手段之一。现在想起来,三路大军包围魏国其实还只是明面上的计划,是长远目标,真正的计划,眼前的目标却是消化吴国,把吴国的人力物力都化为朝廷所有。说白了,就是夺势,夺孙权之势。”

  法邈插了一句话:“培朝廷之基。”

  魏霸转过脸,看了法邈一眼,露出意味深长的笑。法邈和他老爹法正一样,是个精于揣测人心的高手,一下子就明白了诸葛亮的用意。夺吴国之势,培朝廷之基,正是诸葛亮的用意所在。如果按照诸葛亮的计划,把吴国的实力化为朝廷所有,那他和李严都难有大作为。

  成都之行,看起来是他取得了胜利,加了官,进了爵,又推进了远征辽东的计划。实际上最大的受益者却是诸葛亮,他把他赶到了东海,让他短期内无所作为,却趁着这个时候消化吸引东吴的实力,还有可能借曹睿的手打击李严,重新将关中控制在手中。

  连消带打,这才是高手出招。诸葛亮利用朝廷的名份,拉拢东吴的人才,消解孙权之势的同时,树起了成都朝廷的势,手段之高明,让魏霸叹为观止。在这种情况下,他把事情的真相告诉法邈和隐蕃两个心腹智囊,自然是希望他们保持警惕,不要盲目乐观。

  “丞相果然非常人也。”法邈拍着手掌,连声赞

  免费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