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
“大王,臣虽然愚昧,又岂不能不知这其中的道理。不过,这样一来,臣等就可以确定魏霸是否真的接到了这个订单,至少可以提前做些准备,不至于等到年后,蜀汉水师到达武昌时才恍然大悟啊。”
孙权明白了,欣慰的连连点头。张温的这个办法虽然不能阻止李严出师的计划,却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对方的时间安排,至少可以提供一年到两年的预jg时间。这个时间是非常宝贵的,能让他做好相应的准备。
“这么说,魏兴根本没打算和我谈,他到武昌来,不过是虚应故事,要麻痹我们?”
“臣正是作如是想。”
“魏霸好歹毒的心肠,怪不得他要将赵家父子调回成都。”孙权握紧了拳头,恨恨的砸在案上。赵统离开临沅之后,孙鲁班再也无法传递相关的消息回来。李严如果准备出征,如果不从成都调集人马的话,那孙鲁班大概会到李严正式出发之前才能得到消息,到了那时,留给吴国准备的时间就不多了。
由此可见,魏霸将赵家父子送回成都绝不是升职那么简单,他这是和李严非常有默契的一次配合。
“那我们该如何处置?”孙权托着额,觉得脑子里面有一根弦在慢慢的收紧,勒得他头痛yu裂。
“大王,两国相争,争的是力。洛阳之战后,诸葛亮退守长安,李严必然势大。他如果调动大军,再有魏霸相助,顺水而下,对我大吴来说,压力非同小可。”
孙权心中苦笑。岂止是压力非同小可,弄不好就有亡国的危险。
“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要对付李严、魏霸,一方面应该做好准备,君臣同心,以应大敌,其次应该联络诸葛亮,互相扶持,内外钳制李严。让他不能轻举妄动。”
“如何与诸葛亮联络?诸葛亮兵败洛阳。自身难保。”
“不然。诸葛亮虽然从洛阳退兵,但他是主动退兵,没有重大损失,实力犹在。如果大王愿意和他并肩携手。共渡难关。李严尚无必胜把握。”
“我能帮他什么?”孙权无奈的咂着嘴:“我现在两手空空。”
“大王。我大吴最缺的是战马,而诸葛亮手中不乏良马。若能群策群力,由诸将自行筹集钱财。从关中购买战马,一则可以帮诸葛亮渡过难关,二则可以增强我军实力,让李严、魏霸不敢小觑我大吴,又能在与魏国交锋时占有上风,岂不是三全其美?”
孙权瞥了张温一眼,明白了张温的最终用意。张温建议由诸位自行集资买马,那经济实力最强的江东世家肯定会迅速崛起,他们将在军中得到更大的权力,进一步挤压江淮系的生存空间。有了兵权,就能在接下来的战事中立功,立了功,又能攫取更多的权力。
如果此策实施,用不了多久,江东世家就会掌控大局。
孙权看透了张温的用意,却又没有更好的办法。如果剥除张温的私心,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特别是在当前的情况下,这简直就是一条妙计。
孙权犹豫不决,张温也不强谏。他很清楚,这个计策对孙权的统治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如果说以前还只是用经济利益来换取朝堂上更大的生存空间,那现在他们就是要用经济利益在军中换取更大的力量。对任何一个君主来说,兵权都是逆鳞,任何人都不能轻易的触碰。一旦激起过敏的反应,以孙权的暴戾,很可能就是一个两败俱伤的结局。
张温并不着急,在这样的情况下,孙权没有更多的选择。他要么选择和江东世家更紧张的合作,要么选择坐以待毙。孰轻孰重,相信孙权会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正如张温猜测的那样,孙权虽然犹豫了很久,可是他的确找不到更好的办法。他一方面派人到成都打探消息,看李严是不是真的有意出兵伐吴,另一方面派诸葛瑾赶到长安,看诸葛亮的情况如何,和他联盟还有没有意义。
看到诸葛瑾,诸葛亮就知道了他的来意。
“吴国情况如何?”
“不好。”诸葛瑾摇了摇头:“国库空虚,民有菜se,再也支持不起一场大战了。如果李严有意出兵,我们很难抵挡。迫不得已的话,只能和魏国讲和了。”
诸葛亮叹了一口气:“是我想得太顺利了,原本想制造形势,迫使李严、魏霸出兵相助,攻克洛阳,没想到未能成事,反而伤了元气,自取其辱。不过,我军也不是一无所获,姜维、魏延正在攻打壶关,若有得手,则并州为我所有。吴王需要的战马,我还是可以供应的。”
诸葛瑾沉默不语。诸葛亮这句话既有安慰的成份,又有威胁的成份。与魏国讲和,那你也挽救不了败局,反而会给李严出兵的口实,还把诸葛亮逼到无法声援的窘境。两相比较,还是和蜀汉保持联盟来得更可靠一点。
“孔明,你应该保重身体。”诸葛瑾看着诸葛亮苍白的脸se:“你小我七岁,可是你看看,我们俩人站在一起,你比我还老。要想做大事,没有一副好身体怎么行。魏霸年轻,就不说了,李严与你年岁相当,他的jg力也要比你强上许多。长此以往,你能坚持到什么时候?你如果病倒了,谁能顶得起这么重大的责任?”
诸葛亮脸se一黯:“可惜,伯松走得太可惜了。兄长,我没有照顾好伯松,此心有愧。”
(未完待续……)
正文 第782章 试探
孙权向诸葛亮求援,诸葛亮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洛阳一战无功而返,他在朝堂上受到了李严的步步紧逼,在经济上也蒙受了重大损失。魏霸催债,实在大出他的意料。可是他现在连阵亡将士的抚恤都拿不出来,又哪里有钱还给魏霸。
说来说去,还不是因为没有达到预先的作战计划么。如果攻克了洛阳,立了大功,缴获了大量的战利品,哪里会有现在的窘境。
一步落空,步步受窘,这就是诸葛亮现在的境遇。他哪里还能安下心来休养。吃得越来越少,睡得越来越少,他的身体状况也不一天不如一天。姜维在攻打壶关,连个给他分忧的人都没有,他就是想休息,也找不到信得过的帮手啊。
面对兄长的关心和责备,诸葛亮很无奈,甚至有一种心灰意冷的感觉。对于孙权购买战马的打算,他表示欢迎,却有一些忧虑。
“这些战马都是什么人买的?”
“两类人。”诸葛瑾轻叹一声:“一是宗室诸将,二是江东籍的将领。江淮人实力有限,不能和他们相提并论。”
“如此下去,吴军之中,就不会再有江淮人的立锥之地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诸葛瑾沉默了片刻:“元逊兄弟也在军中,你觉得他们哪个能成大器?”
“兄长想为他们购买战马?”
诸葛瑾点了点头。
诸葛亮沉吟片刻:“自家兄弟,就不说客套之辞。元逊有才,却生xg粗疏,得吴王信任,能成大业,却也能误大事。至于叔长,生于富贵,长而骄奢,尚不及元逊。”
诸葛瑾沉思了片刻:“那么还是元逊好一些?”
诸葛亮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话已经说到这个地步,诸葛瑾犹不死心,他还能怎么说。再说了,这大概也是无奈之举,孙权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江淮系从此一蹶不振,让江东系独大。
“我会尽快的调集战马,不过你们小心些,如果让魏霸听到了风声,他恐怕又会来讨债。”诸葛亮苦笑道:“我欠了他一大笔钱。”
诸葛瑾也苦笑道:“不仅是你欠他钱,我们也欠他不少钱。”
……
湘关,魏霸迎来了来自成都的贵客:李丰。
再一次担任使者与魏霸会面,李丰没有了上一次的拘谨。他泰然自若的接爱了魏霸的款待,酒足饭饱之后,魏霸将他请到了书房。
此时,李丰才收敛了一些傲气,摆出了一副礼贤下士的谦逊,向魏霸拱了拱手:“将军,此次奉家父之命前来,是有几件事想请教将军。”
“少将军请讲。”魏霸笑嘻嘻的说道:“你不要担心隔墙有耳,有什么话,出于你口,入于我耳,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如此甚好。”李丰很满意魏霸的态度。“第一件事:你是否的确卖过烈火弹给魏国,总共多少?”
“有。”魏霸不假思索的说道:“总共一百万。”
“这么多?”李丰佯作惊讶的说道:“将军有所不知,上次朝议丞相的洛阳战事,有人便说丞相之所以不胜,就是因为魏军有大量的烈火弹,是以遭受重大挫折。将军是此次失败的元凶,将军有通敌的嫌疑,要求大将军下令,缉拿将军回京问罪。”
魏霸撇了撇嘴,不屑一顾:“这样的流言蜚语,无非是为丞相开脱,不听也罢。”
“可是将军刚才也说,你的确卖过烈火弹给魏人,而且数目不少。”
“是的,可是那都是战前的事。丞相出兵洛阳,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官方的通知。我一直以为魏人买这些是用来对付吴人的,哪知道丞相会出兵。”魏霸叹了一口气:“虽说我问心无愧,可是我也知道大将军难做,此情铭记在心,将来必涌泉相报。”
李丰笑了。他当然不是来抓魏霸的,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卖个人情给魏霸,好为接下来的谈判做铺垫。魏霸这么识相,那事情就好办多了。
“请将军放心,家父是相信你的,要不然,我们也不会坐在这里了。哈哈哈……”李丰故作爽朗的笑道:“第二件事,将军有没有出售战船给魏人?”
“究竟是谁对我不利,造我的谣?”魏霸恼怒不已,“我是卖过船给魏人,可那些都是货船,不是战船。曹氏篡汉,汉贼不两立,战船乃国之利器,我怎么可能卖给他。船又不是烈火弹,用完就没了。”
“那将军能造战船吗?”李丰笑盈盈的问道。
“当然能。”魏霸狐疑的看着李丰:“少将军的意思是……”
“如果将军能拿出真正的战船,和魏人买去的商船一比较,那事实也就能一目了然。如果将军能率领这些战船攻打魏国,谣言自然不攻自破。谁会相信将军把利器与人,给自己制造麻烦呢。”
魏霸笑了起来,连连摇头。“少将军,你太高看我了。我是和襄阳水师一起打过仗,现在也能造船,可是我对水战一窍不通。大将军如果出师,我可以提供战船,领军的人嘛,大有人在,还是大将军自己选吧,我就不去献丑了。”
李丰眨眨眼睛:“依将军之见,能统领水师的诸将中,是冯进合适,还是傅兴更合适?”
魏霸笑笑:“少将军,这句话,你应该去问孟达,他比我更熟悉他们。再说了,谁说统领水师的人只能从襄阳水师中挑选,成都也有水师,大将军在永安和江州多年,手下不会没有几个jg通水战的人吧?”
李丰笑了,眼睛眯得只剩下一条缝。魏霸简直是太上道了,他原本还担心魏霸会争功,现在看来,魏霸很识相,一点也没有和李严争锋的意思。
“那还剩下最后一个问题。”李丰向魏霸靠了靠,显得更加亲密:“如果要装备万人水师,将军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提供所有的战船?”
魏霸沉吟了片刻:“这个我不是行家,还是请少将军提供具体的战船清单,我才能给你答复。就目前合浦船厂的规模而言,我估计至少要五年。当然了,如果各种物资供应及时,时间可能会缩短一些。”
“缩短到几年?”
“交州木材不缺,遍地都是山林,可是交州缺铁。”魏霸为难的说道:“目前我们用的铁,一部分是从宛城运来,另一部分是从南中运来。我本来指望丞相能拿下河东,取河东铁来支付我的货款,可是现在能不能拿下河东还很难说。如果没有足够的铁供应,不耽误工期的话,应该可以缩短到三年。”
“三年啊。”李丰眉头微皱:“三年,还是有些太久啊。”
“怎么,大将军要用兵?”魏霸惊讶的问道。
李丰笑了笑,得意的点了点头:“将军,这其实才是最后一个问题。家父yu出兵伐吴,想听听将军的意见。”
魏霸皱着眉头,思索良久。“少将军,我能先问一个问题么?”
“将军请说。”
“丞相东征失利,短时间内恐怕不会再有实力出师。按说,朝堂之上,现在没有人能威胁到大将军的地位。在这样情况下,大将军有必要食言自肥,出兵伐吴吗?丞相出师,为了是掌握兵权,与大将军争锋。大将军出师,又与谁争锋?大将军已经位极人臣,再立功,可就是不赏之功啦,难道……”
“难道什么?”李丰眼神一瞟,话里有话的说道:“难道官至大将军,就应该安享富贵,饱食终ri,无所用心?”
魏霸一愣,眼睛直勾勾的看着李丰。
李丰歪了歪嘴,不动声se的看着魏霸:“将军,家父有心为国家效力,为天下百姓谋太平,却还得将军这样的英才相助才行。将军愿意吗?”
魏霸打了个激零,额头冒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他避开了李丰的眼神,看着案上的手。两只大拇指互相打着圈,过了良久,他才哑声道:“少将军,能否容我思量思量?”
“那当然。”李丰皮笑肉不笑的点点头:“这么大的事,当然要让将军考虑清楚再说。不瞒你说,家父和马幼常对将军你可是报以厚望啊。”
魏霸干笑了两声,喏喏而退。
看着魏霸匆匆的背影,李丰无声的笑了起来。诱饵已经放出,就看鱼上不上钩了。他并不担心魏霸会去告发他,从他的这些话里,魏霸找不到确凿的证据,这都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魏霸不会傻到这种地步。如果魏霸推辞,那很显然,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忠诚的下属,以后和他合作的时候就要保持jg惕。如果魏霸答应了,那就可以大胆的用他,能跟着一起造反的人,还有什么不可以相信的?
当然了,伐吴成功之后,是不是真的再进一步,那就看具体的情况而定了。这个主动权是牢牢掌握在李家手中的。如果有足够的把握,想必父亲也不会推辞再进一步——只有到了那个位置,权力才有可能真正的在家族内部传承。如果把握不够,那见好就收,做一个位极人臣的大将军又有何不可?
韩非子说法术势,这就是势,居于高位者,才能随时把握主动权。
李丰很享受这种感觉
正文 第783章 敲山震虎
抱歉,上章标题有失误,没有781章,内容没问题。唉,这几天忙晕了,对不住各位。
————
灯影摇动,魏霸仰面躺在床上,胳膊枕在脑后,看着帐顶出神。他的嘴角带着一抹讥讽的笑,不知道是在笑自己还是在笑别人。
彭小玉穿着单薄的衫衣,将案上的文件收拾好,锁进柜子里。灯光从对面照过来,映出身体凹凸有致的轮廓,像是罩了一层雾,透着几分朦胧美。
如果是往日,此时魏霸一定会侧躺在床上,看着彭小玉忙碌,同时欣赏这个美景。而彭小玉则会红着脸装不知情,然后把腰肢扭得更摇曳生姿。
不过,今天彭小玉没有扭,凭借着那一颗敏感的玲珑心,她知道魏霸没有在看她。像这样的情形,对魏霸来说并不多,很少有什么事能让他这么费心费神。
彭小玉收拾妥当,正准备上床,门外传来一阵轻轻的脚步声。彭小玉微微一吃,重新起身,刚刚走到门口,夏侯徽的声音便响了起来。
“是我。”
彭小玉更吃惊了。她回头看了一下魏霸,魏霸已经从床上坐了起来,对彭小玉点头示意。彭小玉虽然满腹狐疑,还是拉开了门。门打开的那一瞬间,她的脸上浮现出恭敬而谦卑的笑容。
“姊姊来啦。”
“嘻嘻。”夏侯徽走了进来,顺手掩上了门,伸手点了点彭小玉的鼻子:“小玉。不是我不识趣,今天来扰你的好事,是夫君要我来的。”
彭小玉脸一红,瞟了魏霸一眼,心里有些委屈。该由她侍寝的日子,却要让夏侯徽也跟着来,莫非是自己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要让夏侯徽这个熟悉男女之事的贵族女子来教自己么?
“小玉,你又想歪了。”夏侯徽咯咯的笑了起来,拉着彭小玉的手走到床边。嗔道:“夫君。你没对小玉说么,看她误会我了。”
“是你想歪了,小玉哪有误会你。”魏霸笑了一声,伸手双手。将两个女人拉到身边。一手搂着一个。沉吟了片刻:“我有事要和你们两人商量。”
“什么事,为什么关姊姊没有来?”
“这件事,暂时不能让她知道。”魏霸淡淡的交待了一句。彭小玉和夏侯徽一听。立刻会意的点了点头。暂时不能让关凤知道的事,却要她们两个在场,这是魏霸对她们的特别信任。
魏霸把和李丰的谈话大致说了一遍,最后说道:“凤姊姊通晓兵法,对这些权谋却并不精通,你们两个在这方面比较有灵性,我想听听你们的建议。”
夏侯徽和彭小玉互相看了看,都没有说话。这件事太过重大,一步踏错,前面就是悬崖绝臂,很可能粉身碎骨。同时这也是一个重大的机遇,如果运作得好,魏霸有机会君临天下,而她们也将贵不可言。
对夏侯徽来说,这是一个期待已久的补偿;对彭小玉来说,这却是替父报仇的最佳机遇。
她们谁也不敢先说,生怕误导了魏霸。魏霸也不催她们,抱着腿,下巴搁在膝盖上,看看夏侯徽,又看看彭小玉。这两个出身有着天壤之别,却一样聪慧过人的女人,应该能给他一个比较理智的建议。他自己其实已经有了计划,但是他还是需要听听别人的意见,以免自己一厢情愿,出现思维死角。而这件事是如此重大,在没有明确之前,他又不能征求其他人的意见。甚至连关凤,他都要瞒着。关凤也许会坚决的和丞相斗争,但是要走到这一步,关凤很可能会反对。
“李丰……不是个办大事的人。”夏侯徽沉默了好久,这才斟字酌句的说道:“这么大的事,他怎么能说得这么轻佻呢?”
魏霸无声的笑了,夏侯徽果然眼光毒辣,不论事,先论人。不管多么好的事,如果合作对象是头猪,好事也有可能办成灾难。
彭小玉道:“正因为他轻佻,也许他觉得这只是一个试探,并没有落下把柄,却不知道已经暴露了他自己的真实想法。不管怎么说,他既然敢这么说,至少说明他们父子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
“的确如此。”夏侯徽赞同的点点头:“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言外之意,未发之言。不过就目前看来,对他们来说,这还只是一个梦,也许他们自己都不敢想。夫君要想借势发力,就要让他觉得自己有资格把这个梦变成现实。”
魏霸看看这两位表情严肃的女军师,满意的笑了。
……
李丰在湘关呆了几天,一直没能和魏霸再见面。他的心情慢慢的由得意变成了不安。他反复思量了几回,觉得自己并没有落下什么把柄在魏霸的手里,可是魏霸的反应却让他不解,这算是答应了,还是没答应?
当答案超出了预料时,李丰觉得自己的脑子有些不够用。
李丰搞不清魏霸的想法,又不想贸然去问,只得耐着性子再等。魏霸倒也没有冷落他,每天派人来陪李丰游山玩水。湘关附近虽然没什么名胜古迹,却也有少风景优美的所在。南方的春天比成都来得更早一些,成都还春寒料峭的时候,湘关已经春暖花开,到处繁花似锦,春色宜人。生性泼辣的蛮女们早就换上了春装,露出健美的身体,毫无惧色的在男人们面前摇曳着扬柳般的腰肢和结实的长腿。
李丰对这些蛮女的放肆看在眼里,热在心里,却又不好意思说出来,偏偏还要装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魏霸虽然给他安排了陪寢的官妓,他却还是无法按捺那颗蠢蠢欲动的心。他想暗示一下魏霸,可是魏霸却接连几天都没看到人影。
魏霸这两天很忙,他正在和张温、孙松谈判。
张温奉孙权之命前来,和魏霸讨论购买海船的事。他虽然是主使,但真正的谈判权却在孙松手上。孙权担心张温更多的代表了江东世家的利益,在和魏霸谈判的时候会有私心,所以让孙松作为副使,监督张温。
这一点,魏霸很快就从张温的表现中明白过来。
又一次马拉松式的谈判之后,魏霸起身,拉着张温的手臂向外走去,一边走一边笑道:“惠恕兄,你说来说去,迟迟不肯签约,大概还是担心我的实力,对不对?”
张温笑笑:“将军,话可不能这么说,这可是一笔大生意,数目巨大,我想你以前也没遇到过,谨慎一点也是应该的。毕竟合浦船厂才开张不久。”
“我承认你说的有道理。不过,不能因为我的船厂刚开张,你就怀疑我的实力。这样吧,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诚挚的邀请你去合浦看一看,如何?”
张温眼睛一亮:“去合浦船厂?”
“对啊,实地考察一下,让你看看我的实力,你再决定是不是和我谈这笔生意,岂不是比在这里猜想好?”
“的确有道理。”张温连连点头:“这样吧,我们回去商量一下,尽快给你答复。”
“那你可要快一点。我马上就要去合浦,希望与你同行。”
“一定,一定。”
魏霸告辞了张温,转身来到驿馆,求见李丰。李丰正在屋里闲得无聊,听说魏霸来了,顿时精神一振,主动迎了出来。魏霸入座之后,寒喧了几句,切入了正题。
“少将军,我想请你到交州巡视一番,不知少将军是否赏光?”
“去合浦?”李丰很诧异,魏霸突然邀他去交州干什么?
“正是。”魏霸含笑道:“大将军要征讨天下,当然要先做好准备,我想请少将军看看交州的情况,想必能明白我的一片苦心。交州这些年虽然发展得很快,可是基础实在太差了,要想支撑一场横扫天下的大战,还是力有不逮。少将军走一走,看一看,与上次来的情形比较一下,回成都后,也好如实向大将军汇报,你说是不是?”
李丰明白了,点头答应。他也确实想看看魏霸的实力,一方面是看是不是有足够的实力帮忙,另一方面也是看魏霸会不会成为新的威胁。
……
两天后,魏霸带着李丰、张温等人起程离开湘关,赶往交州。魏霸离开湘关,驻守长沙的孙登松了一口气,可是随行的孙松却没能轻松多久。他很快发现,和魏霸同行的不仅仅有他们,还有比他们更贵重的客人在队伍中,而这个客人是谁,魏霸却一直含糊其事,不肯对他言明。从各种迹象来看,这个人和魏霸的关系非常亲近,魏霸对他的保护也非常周密。
张温不敢大意,立刻去查访这个神秘的客人。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温终于得知了李丰的身份。
听到这个消息,孙松和张温都吃了一惊。
李严的儿子到魏霸的地盘上来干什么?他又不是钦差,钦差没必要这么神秘。既然是掩人耳目的行动,那必然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李严和魏霸之间能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呢?一想到此行的目的地:合浦船厂,张温和孙松不约而同的倒吸一口凉气。
李严要买战船,他要对吴国用兵。
这个消息立刻被孙松以最快的速度送往武昌。
(未完待续。。)
正文 第784章 真正的盟友
孙权拿着那张薄薄的纸,却像是举着千斤重的山。
一直以来最担心的事,还是要发生了。
孙权觉得很屈辱,魏霸和李严把东吴看成了什么,等着他们来吃的肥肉吗?他们也不怕硌了牙。江东再弱,也有偌大的一块地盘,也有数百万的人口,还有近三十万的大军,是他们想吃就能吃得下的吗?他们这么做,是一种无知,更是对江东的蔑视。
他们想来,就让他们来吧,看最后的胜利是谁的。
在咬完了牙,发完了狠之后,孙权冷静下来,又不得不考虑即将面临的困境。吴国是有近三十万的大军不假,可是大部分的军队都驻守在各位,能够调动的人马也就在十万左右,现在基本上都在江淮战场,由6逊和孙韶指挥,正准备攻打青州、兖州。如果把他们从前线调回来,那刚刚夺取的江淮之地就会重新得而复失,更别提攻打冀州、幽州,完成与蜀汉共分天下的宏愿了。
他们会不会是在讹诈?孙权转念又想。就目前而言,蜀汉的实力也没有强到能够同时支撑两条战线,诸葛亮占据关中陇右,粮食虽然不是很充足,但是他掌握了战马这个重要的资源,只要诸葛亮不同意,仅凭李严和魏霸的力量,要想攻击吴国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陷在东吴战场上脱不了身,李严岂不是自讨苦吃,最后让诸葛亮捡了便宜?
孙权犹豫不决,仅凭李丰与魏霸密约。考察合浦船厂,还不足以让他确定李严就会出兵攻击。再说了,要想打造大量的战船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没有半年时间,这根本不可能实现。
孙权左思右想,决定派诸葛恪再赴关中,一来和诸葛亮联系,通报这个消息,请诸葛亮在朝堂上阻击李严,另一方面也好让诸葛亮尽快把他购买的战马送来。有了这些战马。他多少也能硬气一点。
在这个时候,孙权就顾不得防范江东世家在军中势力的膨胀了。亡国在即,两害相权取其轻,先保住独立的政权再说。
诸葛恪以最快的速度送往关中。
……
春风终究吹绿了关中大地。
随着天气的渐渐转暖。诸葛亮的身体似乎也跟着好了一些。至少不再整夜的咳嗽了。随着战后事宜的慢慢结束。诸葛亮多少也有了一些空闲,不用再那么夜以继日的忙碌。
但是他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一万多阵亡将士的抚恤,大量的物资损失。再加上还在壶关征战的四万大军所需的各项物资,像一座沉重大山压在诸葛亮的肩上。李严控制了朝廷,除了给他发来一封问罪的公文之外,没有任何物资支援,为了筹集这些物资,让阵亡将士安息,让姜维在前线不用为了辎重操心,诸葛亮东拼西凑,掏空了荷包里的最后一个钱,连他在成都的私产所得都拿了出来,还是不敷使用,最后不得不向赵素为首的汉中人低头借贷,总算把这个难关渡了过去。
可是,最大的一笔债他还是没办法还,他欠魏霸的近四万金,目前一个钱还没有还。
在沉重的经济压力下,诸葛亮唯一能够调用的就是凉州的战马,这是他目前拥有的最大财富。为了从孙权那里拿到一些钱周转,他以最快的速度调拨了八千匹战马送往东吴,第一批三千匹目前已经上路。
这些战马到了武昌之后,拿到第一批货款,除了魏霸的那笔巨款暂时依然无法支付之外,诸葛亮又能做不少事了。
一想到难关即将过去,诸葛亮瘦削的脸上偶尔也能露出一些笑容。
更让他高兴的是壶关的战事。目前姜维虽然还没有攻克壶关,但是他牢牢的占据了上党的其他诸县,司马懿派往上党援救的大军被吴懿阻击在石门一带,无法前进。只等攻克壶关,姜维就算是完成了占领上党的任务。
诸葛亮对姜维的安排非常满意,由魏延率领一万精骑在北,对付夏侯霸,由吴懿率军在南,阻击河内来的援军,同时派人把守太行山要道,阻止冀州方向的援军,自己亲率大军攻击壶关。姜维将有限的兵力做了最有效的使用,让郝昭陷入了无援可待的窘境。
诸葛亮相信,如果姜维面对的不是征战多年的郝昭,恐怕壶关已经不战自溃了。不过这也不是坏事,以郝昭这样的大将做姜维的磨刀石,磨出来的刀将更加锋利,甚至可以一洗六盘山惨败的耻辱。
只要姜维能够成长起来,在朝堂上立稳脚跟,在军中树立起威信,他肩上的担子就会轻松许多。
这一次,他不想再重蹈马谡的旧辙,不想再放过一个人才,而让他成为自己的敌人。
姜维按照之前的习惯,每天都在给他写信,他也每天给姜维回信,两人通过书札,远隔千里,却仿佛心有灵犀。
如果说姜维的表现在诸葛亮意料之中的话,那霍弋的表现则是一个意外之喜。诸葛亮率领主力离开新安之后,他安排霍弋驻守新安,把守着函谷的东入口。因为兵力有限,他只给霍弋留下了五千人,但是霍弋却牢牢的守住了新安。秦朗率领两万大军,几次攻击,都未能攻克新安。这也导致了魏军不敢全力以赴的攻击石门,从侧面减轻了姜维的压力。
如果不出意外,霍弋将很快成长为一个新的将才,与姜维一起担起复兴大汉的重任。
这些都是喜讯,也让诸葛亮郁结的心情轻松了许多。
诸葛恪的到来,让诸葛亮感到非常意外。
“你不在前线么,怎么到关中来了?”
诸葛恪笑着拱拱手:“大军撤回颍川休整,暂时不会有大的战事,我就抽空来关中向叔父请益。叔父,你这几个月恢复得不错。”
诸葛亮也笑了,和蔼的问道:“汝南一带开始耕种了?”
“开始耕了,不过问题不小,人口严重不足。”诸葛恪叹了一口气,无奈的摇摇头:“我们占领了汝南之后才知道,汝南现在的人口不足户籍上的一半,南逃的南逃,北归的北归,大片的良田荒芜,实在是可惜。叔父,我这次奉大王之命来,就是想请叔父提供一些新式农具的技术,好让我们耕种更多的土地,弥补一下损失,尽快的恢复实力。”
诸葛亮很意外:“我知道合肥、寿春一带连年征战,人口很少,怎么汝南一带的人口也这么少?那可是不亚于冀州的大州啊。”
“还不是因为这两年的战事。”
“这两年的战事并不激烈,怎么会少这么多人?”
“战事不激烈,可是有魏霸在江南诱惑那些愚民啊。他们大概以为豫州的战事会持续很久,所以不少人都拖家带口的南逃了。南阳现在掌握在孟达手中,这些南逃的人口我们也控制不了,和孟达交涉,孟达根本不理,反倒从中大肆招揽部曲。孟达开了这个头,其他人当然也不甘落后,魏霸的兄长魏风就招揽了不下两千户。不仅是军中将领,那些南阳世家也都安排了人回到家乡,重开庄园,大肆吸收流民。叔父,你怎么也不管管,再这么下去,南阳、南郡又要成帝乡了。”
诸葛亮眉头轻蹙,无声的叹了一口气。这些事他都知道,但是他却控制不了。那是李严在向南阳世家示好,争取他们的支持。他如果这个时候反对,岂不是直接得罪了那些世家?
诸葛亮主动岔开了话题:“农具的事,我可以给你们帮助。不过,你到关中来,恐怕不是为了农具这么简单的事吧?”
“当然。”诸葛恪看了看四周,特别看了一眼脸色很不好看的杨伟。诸葛亮皱了皱眉,轻咳一声:“元休,你去作坊里把图纸取来。”
杨伟不情不愿的应了一声,转身走了。刚才听到荆襄系的诸家回南阳置办产业的事,他就觉得有些失落,觉得跟在丞相后面没什么好处可捞,住在魏家庄园旧址还险些被魏延讹诈,而马家、习家现在却是大发横财,那么多的人口,是多大的一笔财富啊。现在诸葛亮居然还要避开他说话,显然是对他的不信任,他更觉得心里有一股无名火。
见杨伟走远,诸葛恪这才压低了声音说道:“李严的儿子李丰去了交州,正在和魏霸密谈,有可能会发动对吴国的进攻。”
诸葛亮吃了一惊:“这个消息可靠吗?”
“目前还不能确定,但可能性非常大。”诸葛恪盯着诸葛亮的眼睛:“叔父,李严要想立功,除了攻打吴国,还能有什么出路?”
“可是……”诸葛亮沉吟道:“仅凭南阳的实力是不够的,他要借助魏霸的帮助。可是魏霸目前也不具备攻灭吴国的实力,否则,他早就动手了。”
“可是如果联手,却非常有可能。”诸葛恪慢慢的说道:“更何况,魏霸手中还掌握着战船的技术。”
诸葛亮笑了一声,瞥了诸葛恪一眼:“战船的技术,才是你此行的真正目的吧?”
诸葛恪笑而不语。
(未完待续。。)
ps:周一,求推荐票,求月票。
正文 第785章 对不住
严格的说,吴国不是与蜀国结盟,而是与诸葛亮控制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