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84部分阅读

作品:霸蜀|作者:作者不祥|分类:其他小说|更新:2025-06-19 02:15:29|下载:霸蜀TXT下载
  他才怀疑魏国骑兵去了别的地方。比如陇关,比如渭水。在他看来,骑兵在夜里根本无法冲锋,只要有一匹战马摔倒,就有可能导致无法估量的损失,曹植就算把骑兵留在这里,当作最后一击,也要等到天亮以后才有出手的机会。

  现在离天亮还有两三个时辰,而曹植显然支撑不到那个时候。

  诸葛亮的思维是缜密的,可是他忘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曹植也好。夏侯霸也罢。他们都是疯子。

  再聪明的正常人也无法准确把握疯子的思维。诸葛亮是聪明,可是他无法打破自己的思维习惯,他做不出这样疯狂的决定,当然也不相信曹植会这么做。

  虽然曹植的举动一直就很疯狂。

  这完全是思维惯性。与是否聪明无关。相反。越是聪明的人。越是坚信自己的正确,思维惯性越强大。正因为诸葛亮足够聪明,能够将每一种可能的利害都计算得很清楚。所以他才不相信曹植会这么做。

  而黑夜又让他变成了半瞎,长年累月的伏案工作严重伤害了他的身体。他不仅视力不佳,听力也好不到哪儿去。

  当比他年长十余岁的向朗都清晰的听到了马蹄声时,他还没有反应过来。

  “丞相,骑兵——”杨仪听出了骑兵冲锋带来的震动声,大惊失色的叫了起来。

  诸葛亮顿时面色煞白,他转向左翼,终于看到了从黑暗中冲出来的影子,可是他却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骑兵冲锋带来的震动让他手中的羽扇在簌簌颤抖。

  刹那间,他终于明白了曹植的用意。曹植的骑兵从来不是为他准备的,而是为两百里外的姜维准备的,从头至尾,曹植只有一个目标:接应张郃进入关中。为此,曹植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

  曹植疯了,夏侯霸也疯了,为了夺回关中,他们不惜一切代价。

  因为疯狂,他们从不可能中找到了一丝可能。而这一丝可能却是他亲手送给曹植的。如果不是他将左军调到阵前支援中军,包抄曹植,这些骑兵根本没有机会连冲两道阵。

  现在,左军的阵地空虚,根本挡不住急速冲锋的魏军铁骑,而后面的军阵以为有左军在前面挡着,根本没什么准备,面对突然杀出的魏军铁骑,他们不崩溃就算不错了,哪里还来得及堵截。

  一丝沮丧从诸葛亮的眼中一闪即逝,他随即恢复了平静,叹了一口气:“曹子建以为凭这些人就能引张郃入关?他也太异想天开了。”

  向朗诧异的看了一眼诸葛亮,不知道诸葛亮在这个时候怎么还能这么平静。事起仓促,两千骑兵眼看着就要和后军接触,他不赶紧通知后军戒备,尽可能的拦住魏军,怎么还有心情替曹植惋惜。

  “传令,包围曹植。”诸葛亮摆了摆手,镇定自如的下达了命令:“立即派快马通知姜维,小心后路。”

  传令兵纷纷离去。

  魏军铁骑来得极快,也极隐秘,他们几乎和正在往前阵赶的蜀汉军左军擦肩而过。被马蹄声惊得心正在奔跑的蜀汉军士卒看着数十步外飞驰而过的骑兵,惊骇莫名,下意识的向右侧跑去,险些冲撞了中军。这个时候,没有人会想到自己应该冲向魏军铁骑,哪怕是用手中的弓弩射几箭,都有可能对魏军造成不可估量的打击。

  魏军来得太快,根本没给蜀汉军离下多少考虑的时间,就像一阵风似的卷了过去,直奔留在最后的三个蜀汉军方阵之间宽约二十步的空隙。

  这三个预备兵力方阵虽然没有休息,却也没什么防备。在他们面前有近两万的主力,血战到此,中军还没有接战。而左右两军正向前包抄,想来曹植快被包围,马上就要授首了。斩杀魏国的一个王,这可是一场大功啊,可惜他们这一次只能旁观,没有立功的机会,到时候只能看人家吃肉,他们连汤都未必有得喝。

  就在他们自怨自艾的时候,谁会想到黑夜中会冲出两三千骑兵。等有人感受到骑兵冲锋的地面震动时,夏侯霸已经冲到了他们面前,在他们面前呼啸而过。

  狂奔的战马带着无可匹挡的力量,将那些反应最快,冲过来堵截的蜀汉军士卒撞飞。锋利的战刀舞成一团光影,劈在蜀汉军的战甲上,砍出一溜溜火星,发出令人牙酸的摩擦声。长矛捅在蜀汉军的胸口,将结实的胸甲刺破,将惨叫的蜀汉军挑起,甩向远处。

  一触即溃。几乎没有任何悬念,夏侯霸轻易的就穿过了蜀汉军的后阵,如果他愿意,他甚至可以将基个方阵的蜀汉军士卒斩杀大半,可惜他没有时间,他只能率领着杀气腾腾的骑兵向北飞奔而去,消失在黑暗之中。

  直到此刻,后军的这两个方阵才意识到刚才发生了什么。他们吓得心跳如鼓,一边加紧防备,以免魏军去而复返,一边向中军发出警告。

  听到后军的战鼓声,杨仪和向朗面面相觑,只有诸葛亮脸色平静,比刚才还要轻松一些,仿佛有一个压在心头的重担终于放下了似的。

  “丞相?”杨仪战战兢兢的叫了一声,他怀疑诸葛亮是不是还没有反应过来,不知道魏军骑兵已经冲破了后阵。

  “没事。”诸葛亮摆了摆手:“他们跑不远的,不过多活几日罢了。他们走了,我们就可以放心的围杀曹植了。”

  杨仪下意识的哦了一声。向朗皱了皱眉,看向诸葛亮的眼神中露出不加掩饰的钦佩。事已至些,愁亦无益,不如做好眼前的事。道理当然没错,可是身临其境,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大概也只有诸葛亮。

  曹植虽然被困在阵中,心神却全部落在远处的马蹄声中,凭着那微弱的感觉,他估计夏侯霸十有**是破阵而出了,自己创造了这个机会,而夏侯霸成功的抓住了这个机会,不禁心情大慰。

  “杀——”曹植推开两个挡在他前面的亲卫,冲向围过来的蜀汉军。他怒吼着,挥舞战刀,劈开一柄长矛,战刀顺着矛柄滑了过去,一刀削掉了那个士卒手指,割开了他的咽喉,也切断了他的惨叫声。接着又挥刀扑向另一个蜀汉军士卒。

  两柄长矛刺了过来,曹植大喝一声,挥刀磕开左边的长矛,借着反弹之力,战刀砍在了右边那个士卒的脖子上。

  “扑”的一声闷响,他砍中了那个士卒的脖子,同时也被那个士卒手中的长矛刺中了肋骨。他闷哼一声,伸手握住长矛,用力推开,捂着肋,踉跄了两步。

  “殿下!”亲卫们大惊失色,纷纷冲了过来,而蜀汉军士卒看到曹植倒下,个个欣喜若狂,争先恐后的杀了过来。

  曹植长啸一声,再次冲了上去,挥舞长刀,左砍右劈,连杀两人。与此同时,他也被两口战刀砍中,紧接着,三柄长矛不分前后的刺到,洞穿了他的身体。

  “哈哈哈……”曹植的嘴里涌出血沫,他紧紧的握着其中一杆长矛,眼神中却充满了快慰。“马革裹尸,死得其所,死得其所,哈哈哈……”话音未落,他圆睁双目,发力前冲,同时挥起了手中的战刀。

  长矛从他的身体穿过,那个刚刚为立了功而狂喜的蜀汉军士卒却吓得惊叫失声,他的手臂被曹植紧紧的抓住了,曹植手中血淋淋的战刀就架在他的脖子上,只要曹植轻轻的一拉,他就会血洒当场。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曹植忽然笑了笑,松开了手,紧紧的握住矛尾,仰面喷出一口血箭,缓缓栽倒。刺穿了他身体的长矛顶在地上,支撑住了他的身体,让他看起来似乎不是倒下,而是持矛长啸。

  ……

  宛城,曹睿忽然坐了起来,对着摇曳不停的灯火,冷汗涔涔。

  当值的燕王曹宇听到声音,匆匆的从侧殿赶了过来,见曹睿面色惊惶,一头冷汗,连忙问道:“陛下,又做梦了?”

  “彭祖……”曹睿还没说话,泪水就夺眶而出,他紧紧的拉着曹宇的手,泣不成声:“王叔……可能走了。”

  (未完待续。。)

  正文 第624章 心有灵犀

  曹宇愣了半晌,眼中也落下泪来。他哽咽道:“陈王孤军入关中,已有必死之心,为国殒身,也在情理之中。不过天佑大魏,或许他能旗开得胜也说不定。陛下爱惜陈王,以致夜有所梦,殊不知梦有时候也是反的么?”

  曹睿摇摇头:“现在是什么时候?”

  曹宇瞟了一眼屋角的铜漏,没有再说话。俗语说,上半夜的梦是正的,下半夜的梦是反的,现在正是子时初刻,梦当然是正的。这个道理他当然懂,只是他也不知道如何解释。曹植入关中,天子的心思是复杂的,既希望陈王收复关中,又生怕陈王因此掌握兵权,尾大难掉。在他心里,陈王战死在胜利到来之前,恐怕是最好的结果。

  只是这样的心思,又怎么能宣诸于口,哪怕他是陛下信得过的宗室,哪怕他是陛下从小的玩伴。

  曹宇是曹冲的同母弟,按辈份,他是曹睿的叔叔,可是两人年龄相近,而且曹丕怜惜他的兄长曹冲早亡,对他和他的同母兄曹据比较关照,他从小就和曹睿比较亲近。早在曹植向曹睿进谏重用宗室之前,他就是曹睿信任的人。

  他对曹睿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思又岂能不了解。

  何况他也非常清楚,曹植进入关中的确是九死一生,若是战死在阵前,灵魂回到宛城,向曹睿道个别,倒也不是不可能。

  “我也希望我的梦是反的。”曹睿捂住脸,良久才止住了抽噎,心有余悸的说道:“我也希望王叔能够收复关中,可是我的心里……”

  “唉,陛下这是太紧张了。”曹宇伸出手,想和小时候一样抚抚曹睿的背来安慰他。可是伸到一半,突然意识到眼前这个人不再是那个内向沉默的孩子,而是手握生杀大权的皇帝,不由得又把手缩了回去。

  ……

  曹植战死,魏军并没有因此崩溃,面对重重包围的蜀汉军,他们越发的疯狂,为了争夺曹植的尸体,数百人前仆后继。直到全部战死在阵前。亲卫营无一生还,层层叠叠的尸体围着依然挺立的曹植,像是一座封丘。

  他们的亡命反击给蜀汉军造成了近两千人的伤亡,战斗虽然结束了良久,可是那惨烈的气氛却迟迟没有散去。当阳光再一次照进河谷。照在那些愤怒的面孔上,所有的蜀汉军将士都沉默了。

  曹植败了,可他又何尝败了。即使是那些还不知道有两千魏军骑兵冲过了大阵的将士,也被曹植壮烈的遗容所震撼。曹植满脸血污,可是他的脸上却没有痛苦,只有解脱,圆睁的双目中仿佛还有一抹淡淡的笑意。

  没有人建议砍下曹植的首级。诸葛亮下令收敛所有战死的士卒,不论是魏军还是蜀汉军。他来到了曹植的大营,看到一地的灰烬,那些都是曹植烧掉的公文。可想而知。在出阵之前,曹植就已经抱有必死之心。看到这一切,诸葛亮凛然心惊,他知道魏军强大的战斗力来自于哪里了。

  中午。战果清点了出来,魏军除了夏侯霸带走的两千多骑兵。还有辎重营的三千多重伤士卒,其他的全部战死,总人数是八千八百二十五人。至少有一半人是死在蜀汉军的弓弩和霹雳车之下,真正战死的人只有四千余人,可是这四千余人却给蜀汉军带来了近六千人的伤亡。

  如果不是蜀汉军有强大的军械和装备,不是有阵可守,最后的结果还真是难说。

  看完报告,诸葛亮召集众将议事,把战报通报给所有的将领。这时候,才有人知道魏军还有漏网的,夏侯霸带了两千多骑兵已经杀向姜维的后方,不禁大吃一惊,大帐里顿时sao乱起来。

  姜维只有两万人,面对张郃的冲击,他本来就已经很吃力了,如果再被夏侯霸从背后袭击,后果将不堪设想。很可能在几天之后,他们将面对张郃四万步骑的猛烈攻击。

  所有人的目光落在了那两个方阵的将领脸上。那二人大惊失se,跪倒在地,连连叩首,却不敢求饶。因为他们知道诸葛亮丞相微功必赏,纤恶必纠,求饶是没有用的,更何况他们还犯下了如此严重的错误。

  “你们的家人我会照顾的。”诸葛亮挥了挥手,下令把他们二人拖出去斩首。

  片刻之后,两颗血淋淋的首级摆在了诸葛亮的案前。

  大营里鸦雀无声,谁也不敢说话。

  诸葛亮站了起来,威严的目光扫过所有人的面孔。他淡淡的说道:“战场乃死生之地,任何人都不能掉以轻心,稍有疏忽都可能引起大患。因为他们两个人的疏忽,我们还要面对一场恶战。不过我们能击败曹植,也就能击败张郃。请诸君做好准备,不可懈怠。众志成城,只要大家各尽职守,我们一定能最得更大的胜利,把魏军拒之门外,守住关中。”

  众将轰然应诺。

  ……

  成都,骠骑将军府。

  李严正襟危坐,不苟言笑。

  围坐在一旁的掾吏们也不敢大声说话。丞相不在成都,骠骑将军独掌大权,任何人都不敢轻易的违逆他,以免招来无妄之灾。与诸葛丞相的以法治国不同,李严更加情绪化,而且他也是《蜀科》的制订者之一,对律法的jg通,让他面对任何人的反驳都能找到一套有利于自己的说辞。在这样的情况下,除非是吃了熊心豹胆,才能和他对着干。

  “丞相在关中与魏军作战,卧雪吞冰,辛苦备至,尚无一句怨言,诸君在成都安居,仅仅是多做了一些份内的事,就再三抱怨,这是何道理?”李严的声音冰冷,带着不言而喻的威严。他从来就不是一个和善的人,现在大权在握,更不需要对任何人假以颜se。“关中沃野千里,占领关中对兴复汉室有多么重要,我相信就是最糊涂的人也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曹植孤军深入,你们以为他是个有勇无谋?不,这正是说明了关中的重要。”

  李严咳嗽了一声,端起案上的杯子,呷了一口水,润了润嗓子,继续训话。他已经收到了诸葛亮的急报,曹植突入关中,情况很危急,要想坚持下去,就需要大量的粮食支援。有了这个再正当不过的理由,李严当然要进一步的催逼属下征粮。

  被他催得喘不过气来的不仅是骠骑将军府的掾吏,还有丞相府的掾吏。诸葛亮不在成都,蒋琬又去了零陵,仅剩下一个留府长史张裔支撑局面。张裔是成都人,却和诸葛亮相交莫逆,颇得诸葛亮信任。此刻,他明知李严是趁势夺权却无可奈何,他如果和李严对着干,在关中的诸葛亮必然会有断粮的危险。

  可是筹粮也不是易事,益州两年大熟,魏霸又从交州运来了大量的稻米,可是在李严的运作下,大量的粮食运到了新城,再也拨不出多少粮食来支援关中了。面对李严义正辞严的指责,xg子本来就有些急的张裔急得满头大汗,语无伦次。

  看着脸se发白的张裔,李严露出了得意的微笑。只要能把张裔压制住,丞相府就再也没有人能和他对抗了。而张裔一旦没有了诸葛亮的支持,他就什么也不是。他是成都人,却和成都人交往得有限,他依附诸葛亮,却和荆襄系相处得并不和睦。上一次诸葛亮进驻汉中时,他也是留府长史,却和司盐校尉岑述发生了矛盾,以至于诸葛亮要亲自写信给他。

  这样的一个人又怎么可能是他的对手。而张裔反对孟达兵出新城的理由又是那么站不住脚,作为一个曾经被孙权生擒的败军之将,张裔在军事上的威望更不及他万一,根本没什么发言权。

  张裔辩不过李严,又不能拂袖而去,只能苦熬。其他人就更不敢多嘴了,战战兢兢的听李严训话。他们忽然感觉到,相比于李严,诸葛亮虽然严苛一些,至少还讲些道理,不会做得这么肆无忌惮。谁不知道李严坚持有孟达出兵襄阳是东州系的利益所致,这本来无可厚非,可是李严一边嘴上说着关中重要,一边却将有限的粮食供应给孟达,置诸葛亮的主力于不顾,这显然有些过分了。

  看着敢怒不敢言的掾吏们,李严心里暗自冷笑。他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可是他相信他们根本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所有人都以为魏帝曹睿在宛城,南阳必然有重兵守护,可是他们却不知道曹魏的主力都在关中,南阳只剩下司马懿不到两万人的兵力,此时此刻攻击宛城,正是千载难逢的良机。一旦宛城危急,关中之围自解。关中再重要,难道还比洛阳重要吗?

  等我兵出宛洛,逼得曹睿迁都,诸葛丞相在关中的功劳又算得了什么?要什么与人为善,建功立业,独揽大权,口含天宪,才有说话的资格。他虽然要与诸葛亮争权,却非常同意诸葛亮的一句话,刘璋之所以失去益州,就是因为他太纵容这些人了,现在只有以严刑峻法治理益州,才有可能以一州之地争衡天下。乡愿是治理不好益州的。

  李严暗自冷笑,继续声se俱厉的训斥着。

  正文 第625章 好兆头

  魏霸站在灵渠前,感慨不已。他虽然不是水利工程师,可是依然能感觉到灵渠这个四百年前的工程所蕴藏的智慧。

  可见华夏民族从来就不缺聪明人,只是被那一套儒家学说捆住了手脚,把聪明人的才智都引到了勾心斗角上去,反而忽视了这些最根本的技术。

  魏霸虽然是一个技术人员出身,也信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但他从来不是一个唯技术论。他认为技术是基础,只在立足于这个务实的基础之上,才有实力推行所谓的理念这些务虚的事。

  这个世界从来都是强者说了算,而强者之所以强,正是因为科学技术。

  当然他也反对唯技术派,与人为善还是要的,像秦始皇那样把所有人都当成奴隶和工具,甚至不惜杀戮自己的亲人,就算是征服了天下,大概也只有他一个人会觉得开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毕竟一个人不可能包揽所有的事务,不可能独打天下。也正因为如此,他对诸葛亮事必躬亲的工作作风并不认可。

  一个人再聪明,又能聪明到什么地步。

  正因为有这样的想法,以机械技术扬名天下的魏霸没有埋头在作坊里;少年成名,战无不胜的魏神将也没有全身心的泡在军营里;相反,他很悠闲的做起了甩手掌柜。

  武陵学堂由来敏主持,交州学堂由刘熙主持,他们手下各有一些儒生。还有一些通晓技术的读书人做辅助。原本学技术人的不多,大部分人进学堂读书都是为了以后做官,谁会想着费心费力的去做个工匠啊。即使是李譔这样有魏家背景的大匠任讲师,即使有魏霸亲自出面讲课,那时也招不到几个学生。

  不过,经过今年的土地改革之后,工学生的招生难问题终于有了一些改善。因为地多人少,很多分到了地却招不到足够部曲的家族只好转而使用新技术,而那些不太合适耕种的地方要想利用起来,通晓农学水利的读书人就派上了用场。工学生有了用武之地。当春季开学之后。他们带着丰厚的酬金,衣着光鲜,满面红光的回到学堂,立刻引起了那些经学生的羡慕嫉妒恨。

  现在。每个学堂都能招到百余名工学生。大多来自于没什么背景。当官无望的庶民寒门,和那些有家世背景,以后可以当官的世家、部落头领子弟为主的经学生泾渭分明。

  即使是魏霸。一时也无法改变这种局面。

  从成都赶来的陈祗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借巡视防区的名义视察各地的工程,带上一些品学兼优的工学生,既让他们实地考察,增长见识,又有助声势,表示将军对技术的重视,为天下人做表率。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只要能坚持一段时间,潜移默化,自然能改变一些世人轻视技术的观感。

  魏霸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开始了周期性的巡视。这一次,他巡视到了严关,重点视察灵渠。

  领郁林太守,镇守严关的守将朱武、钱飞亲自赶来作陪,白衣飘飘的陈祗识相的站到了远处,和一些工学生讨论灵渠的工程技术。

  陈祗字奉宗,是陈祎的兄长,大儒许靖的外孙,长得一表人材,多才多艺,少年成名,弱冠之后就入仕做了选曹郎。听起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官员,不过如今的蜀汉大权在丞相府,其他部门不管什么曹都是摆设,他这个选曹郎和李譔的那个尚书令史一样没什么前途。李譔是本地人,再怎么的还能回家种地,他却是有家也不能回,只能苦熬。

  因为天师道的原因,陈祎先到了魏霸的身边,后来相处愉快,回成都办事的时候,曾经鼓动陈祗一起来武陵。那时候魏霸还没有攻占交州,陈祗对魏霸没什么信心,所以没答应,想再观望一段时间。后来魏霸夺取交州,又击败6逊,以弱冠封侯拜将,名扬天下,他才来到镇南将军府求见。

  与张表、杨戏等人由李严举荐而来的不一样,陈祗是走费祎的路子。费祎是江夏鄳人,陈祗是汝南人,虽然不是一个郡,甚至不是一个州,但其实他们的家乡靠得非常近,算得上是乡党。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费祎对陈祗一直比较看重,陈祗求上门去,他也欣然的答应作书为陈祗推荐。

  在费祎的推荐,又有他弟弟陈祎的关系,再加上他本人在学业上的造诣,他很快得到了魏霸的重用。特别是他给魏霸出了那个主意之后,他现在已经是魏霸身边的亲信,比张表、杨戏还要亲近几分。魏霸有意让他接替李譔,担任武陵学堂的工学祭酒。

  其实,陈祗最突出的还不是他的学术,而是他做人乖巧。比如他现在看到朱武和钱飞来了,就主动的让到一边。与张表、杨戏等人不太看得起武人不同,他虽然也看不起武人,但是他很清楚魏霸是武人出身,对部下也很重视,所以他从来不在魏霸面前表露出一丝半毫对武人的轻视。

  “郁林的情况如何?”魏霸问道:“6公纪(6绩)读书的地方可曾修缮?”

  “将军放心,我们已经让人去处理了,很快就能修缮完毕。”

  “让人去处理?”魏霸眉头一皱,不太满意。

  6绩是吴郡四姓的6家家主,比6逊还要正牌,他的女儿6郁生嫁给了吴郡张家,也就是张温的弟弟张白。6绩曾经做过郁林太守,并且在郁林去世,虽然他在郁林过得不开心,却并不影响魏霸利用6绩来争取吴郡世家的人心。修缮6绩的读书处,当然不是仅仅修两间房子这么简单。朱武和钱飞都是粗人,居然没明白这里面的关窍。只派了手下去处理。

  朱武和钱飞不解其意,茫然的互相看看。

  魏霸叹了一口气,这两粗货打仗还行,做这些事确实不行,看来还是要另选一个人做郁林太守,治理民事。交州是他的根基所在,郁林更是交州的重心,几条商道在郁林境内交汇,这里的人手必须得力。

  魏霸又问了一些情况,除了兵事之外。这两人基本上都知之不详。这越发坚定了魏霸的决心。见他脸色不好,朱钱二人知道自己的工作让魏霸不满意,讪讪的退到一边。

  陈祗瞟了他们一眼,走了过来。轻声问道:“将军要撤换他们吗?”

  魏霸目光闪了闪。没有说话。

  “将军。时局未定,不宜大动。”陈祗看着魏霸,从容的说道:“还是给他们配一些得力的助手比较好。换人。难免会引起猜忌,来者人生地不熟的,要想做好,就难免要用雷霆手段,而用雷霆手段,又难免有夺权的嫌疑。不如派一个助手,又做了事,又不至于引起抵触。”

  魏霸略作思索,赞赏的看了陈祗一眼。陈祗的办法的确比他换人的办法来得委婉一些。他笑了一声:“奉宗,你去做郁林监吧,没有比你更合适的了。”

  陈祗笑了笑:“既然将军这么说,那我只好勉力一试了,希望不会让将军失望。”

  “奉宗,你的能力我很清楚,我相信你也明白当今的形势。交州虽然离中原很远,却影响着中原的局势,而且这个影响可能会越来越大。”

  陈祗躬身一拜:“将军,我一定全力以赴。”

  魏霸没有再说什么,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简单,只要稍微点拨一下就行了。魏霸随即把朱武、钱飞叫了过来,告诉他们自己的决定。朱钱二人听了,连忙拜谢,他们还以为魏霸要免去他们的职务呢,现在只是给他们配一个助手,虽然会分去一些权,总比免官要好得多。

  视察完了灵渠,魏霸入驻小严关行营。铃铛正牵着孩子的手,在平地上蹒跚学步。魏霸蹲下身子,拍了拍手,笑道:“儿子,走到老子这儿来。”

  小家伙笑得口水直流,松开铃铛的手,晃晃悠悠的迈了两步,一跤扑倒地,铃铛刚要去扶,夏侯徽从里面走了出来,叫道:“别扶他,让他自己起来。”说着,走到魏霸身后,柔声叫道:“阿征,阿征,快起来,起来到阿爹这儿来。”

  小家伙本来咧着嘴要哭,听到夏侯徽的声音,又笑了起来,在地上挣扎了一会,慢慢的爬了起来,摇摇晃晃的走着,走出两步,眼看着又要摔倒,他挪动着小腿,向前奔了两步,一下子扑进魏霸的怀里,咯咯的笑了起来。

  “阿征真乖。”夏侯徽探过头,在小家伙的脸上很响的亲了一下。小家伙更开心了,眉开眼笑,一脸的得意和骄傲。

  魏霸也很开心,不过他意识到了夏侯徽的称呼。按照风俗,为免为鬼神所知而夭折,小孩子生下来之后并不是立刻取名字,直到百日才会长辈赐名。这孩子出生的时候,魏霸不在身边,百日的时候正在来荆州的路上,所以一直没有取名字。

  “阿征?谁取的名字?”

  “是丞相。”夏侯徽笑着扬了扬手中的信。

  “丞相的信?”魏霸皱了皱眉头,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接过信。他一眼就看得出来,这正是诸葛亮的亲笔书信,他的书法就是学诸葛亮的,太熟悉不过了。

  “是啊。”夏侯徽接过孩子,挤了挤眼睛:“你没觉得这个名字是个好兆头吗?”

  “哪个名字不是好兆头。”魏霸不以为然,取出信囊一抖,就开始读信。曹植突入关中,关中的形势危急,这个时候诸葛亮还有心情给他这么长的信,大概不是取个名字这么简单。

  “说你不读书,你还不承认。”夏侯徽嗔道:“王者之师,有征无战,这不是好兆头是什么?”

  魏霸突然一愣,倒不是因为这个名字是什么好兆头,而是觉得魏征这个名字……太耳熟了。

  (未完待续。。)

  正文 第626章 狡兔三窟

  魏霸的儿子,魏霸当然有资格取名字,不过有魏延这个封建家长在,魏霸还没有胆量敢把自己太当回事,长孙的取名荣誉还是留给了魏家的家主魏延同志。(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即可找到)没曾想魏延又把这件事委托给了丞相,特地写信去向丞相请教,而丞相居然也不厌其烦,给魏延的长孙挑了这么一个好名字。

  当然,丞相的意思大概不是夏侯徽的意思——夏侯徽聪明过人,可惜在儿子的事上总有些耿耿于怀,难免有些小家子气。王者之师——如果的确有这个意思在里面的话——当然指的是这次北伐,丞相为魏霸的儿子取名为征,是希望魏霸记住谁是正义的,谁是非正义的。

  这里面的微妙含义,又岂是取个名字那么简单。

  魏霸一边看着信一边往屋里走,小魏征急了,哇哇哇的叫着,两只小胳膊搂着魏霸的脖子不放。夏侯徽居然拉不开他,刚要训斥,魏霸伸手将孩子接了过来,扛在肩上,小魏征这才咧着嘴乐了,口水沿着下巴,一直滴到魏霸的头上。

  “别给宠坏了。堂堂的镇南将军,这么宠孩子算怎么回事。”夏侯徽一边笑着一边伸手来抢,魏霸笑笑:“没事,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谁要笑谁就笑去。”

  夏侯徽本来就没真心想拦着,小严关驻的三千多人全是魏霸的贴身亲卫,来自于荆州、交州还有豫章一带的蛮族最jg锐的战士,由魏家武卒统领,毫无疑问,这些人里面将走出一批中高级将领,让他们习惯这一幕,将来对小魏征的生存、发展有莫大的好处。

  魏霸进了屋。将小魏征从肩上挪了下来,铃铛一边笑着一边拿来毛巾,替魏霸擦去头上的口水。魏霸单手拿着信纸,看了一眼,神情变得凝重起来。他把儿子交给铃铛,柔声道:“去骑会儿马,阿爹有正事要办,听话!”

  刚才还死活不肯松手的小魏征听了,乌黑的大眼睛眨了眨。虽然有些委屈,却没有哭,乖乖的跟着铃铛走了。

  “曹植这么能打?”魏霸将信放在案上,拉过地图。他上次接到了消息还只是曹植进入关中,没想到曹植居然在鸿门击败了马谡。又一路长驱直入,吃掉了马岱的四千骑兵。

  夏侯徽没有说话,用毛巾细心的擦着魏霸的头发。魏霸能将来往公文这样的事交给她处理,当然是对她的信任。可是这件事涉及到她的故国,她实在不知道怎么评论。

  “可惜了。”魏霸抬起头,松了一口气。

  “可惜什么?”夏侯终究没胜过好奇心。

  “可惜用得不是地方。”魏霸笑道:“用兵当奇正相依,魏国在关中战场有张郃这个奇。再有曹植这个奇也不会增se多少。而且曹植孤军入关中,曹真又被我父亲击败,无法威胁潼关,司马懿退守襄阳。魏国有奇无正,又怎么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你觉得陈王入关中不会改变战局?”

  “至少说可能xg不大。”魏霸的目光在地图上来回逡巡着:“魏军几路突击,围攻丞相一路,若是换了旁人。恐怕会疲于应付,百密一疏。就足以前功尽弃。可惜丞相虽然不擅用奇,正兵却是天下无敌。这几路魏军若是集中一处,丞相也许会因为兵力悬殊不敢拼命,分兵而攻,却正好让丞相各个击破。我觉得,虽然情况对丞相不利,却还不至于一败涂地。如果败,可能最后不是败在战场上,而是后勤上。”

  夏侯徽狐疑的看着魏霸,很显然,她不太认可魏霸的论断。诸葛亮正兵天下无敌?

  “你不相信?”

  “我怎么会不相信夫君的眼光。”夏侯徽笑笑,“可是陈王既然抱必死之心,以万人突击关中,就算不能战胜丞相,也能让丞相大伤元气。”

  “这可不容易。”魏霸笑道:“陈王自投死地,他那些部下未必就肯死。就算他们肯死,丞相的阵也不是那么好破的,双方的实力差距太大了。更重要的是,陈王的选择其实并不多,奇兵最后必然会变成正兵,游击不彻底,最后只能被迫变成攻坚战。说到底,还是君臣猜疑,互不信任啊。否则,早些让曹植领兵,或者不要逼得这么紧,让曹植从容应对,多给他几个月,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夏侯徽眼神一黯。她虽然对战术上的事不太jg通,战略大势却也清楚。曹植突入关中的时机不对,她自然是一眼就看得出来。如果晚上两个月,待关中麦熟前后,进入关中可以抢收屯田的成果,情况可能就完全两样了。之所以这么急,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曹睿不敢放手重用曹植,如果不是曹真病重,战事又久拖不决,曹植肯定不会有带兵的机会。

  “夫君,你还是多想想自己。”夏侯徽岔开了话题,“既然丞相能守住关中,关中屯田又被破坏,粮食必然是各方的焦点,到时候,你肩上的压力不会小呢。”

  “我怕什么,我是君子坦荡荡,有多少收获,那是摆在明处的,他们怎么用,那是他们的事。”魏霸歪了歪嘴角,坏坏的笑道:“他们两个斗,最后谁能搞得定谁,我反正都不吃亏。他们斗得越凶,我的ri子就越好过。我这两天琢磨着,怎么让李严把阿母和兰儿他们几个也给我放到荆州来呢。”

  夏侯徽斜睨了他一眼:“还有关姊姊。”

  “哈哈哈……”魏霸不好意思的笑道:“知我者,媛容也。”他搂着夏侯徽的纤腰:“夫人,捉个刀如何?”

  “我替你捉刀没问题,你也得给我一个保证。”夏侯徽顺势坐在魏霸怀里,手指理着魏霸的衣领,低声说道。

  “什么事?”魏霸眼神闪了闪:“我们之间,还用这么严肃吗?”

  “你别害了我兄长。”夏侯徽企求的看着魏霸:“我在这儿,只有兄长一个亲人了。”

  魏霸佯作不快的沉下了脸:“这什么话,我和阿征不是你的亲人?”

  “你明明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夏侯徽扭了扭身子,撅着嘴道:“你别跟我打岔,今天我一定要得你一个准信儿。”

  ?br />好看的电子书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