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82部分阅读

作品:霸蜀|作者:作者不祥|分类:其他小说|更新:2025-06-19 02:15:29|下载:霸蜀TXT下载
  他一清二楚,可是他找不到任何理由反对,只有接受。

  当着魏延的面,程安允诺一定会和赵素配合,发动关中的天师道众,帮助马谡守住长安以及东部诸关隘。程安做了大半辈子吏,现在终于做了官,而且一跃成为二千石的太守,当然清楚要去掉“暂领”这两个字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魏延对诸葛亮的这个安排也非常满意,这样一来,关中东部无忧,而他也有了足够的自主权,不用再凡事和马谡商量了。他和马谡再亲密,终究没有自己一个人做主来得痛快。

  马谡离开之后,魏延紧守郿坞,派出大量的斥候密切监视曹植的动向。曹植在五丈原休整了三天,再次起程,沿着渭水南岸向西,径直杀向陈仓。

  收到消息之后,魏延没有出城,他除了派人把消息送给诸葛亮之外,根本没有出城的计划,反而一门心思的加固城防。

  五丈原离陈仓一百余里,曹植走了三天。这完全是正常的行军速度,和之前一ri百余里的急行军大相径庭。他的从容让魏延非常惊讶,要知道曹植突入关中是不可能带太多辎重的,就算从马谡手里抢了些辎重粮草,可以多撑几天,却也非常有限,容不得他如此温文尔雅。

  事实上,走到现在这一步,他已经没有回头路了,他不急着攻克陈仓。还能这么慢条斯理的赶路,着实让人惊讶于他的冷静甚至冷酷。

  只有不把自己的命当回事的人,才能做到这么冷静。这和印象中的风流才子可是判若两人啊。

  可见传闻有时候并不可靠。

  得知魏延没有追上来,曹植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多少也有些失望。不过他并不气馁,反而多了几分慷慨悲壮。行军途中,居然还有兴致写诗作赋,到了陈仓之后,他也没有急着攻城。反而让人先在城北、城东两个方向设立防线,做好阻援的准备,同时命令部下伐木,打造攻城器械。

  陈仓在渭水之北,汧水在城东汇入渭水。是个三面临水的小城。陈仓原来没有城,诸葛亮进驻关中之后,才在陈仓筑城。

  由陈仓向南,可以入散关,经故道入汉中;向西,可以逆水而上,直至临渭。穿过箕谷,可以进入陇右;向北,则可以溯汧水而上,直到萧关和六盘山;向东。则可以沿渭水直至长安。

  陈仓的地理位置之重要可见一斑。可以这么说,关中东部以长安为中心,关中西部则以陈仓为中心,诸葛亮下令在陈仓筑城。无疑是一个极其英明的决定。现在,陈仓还守护着临渭附近的屯田。临渭的屯田规模不大。和汧水的屯田不可同ri而语,可是在汧水两侧的屯田遭到了夏侯霸的大肆破坏之后,临渭附近的屯田就显得弥足珍贵。

  更何况陈仓城里还储备着不少的粮食。

  曹植攻打陈仓的意图也非常明显,拿下陈仓之后,他不仅可以得到粮食的补充,还可以得到临渭的屯田成果,切断诸葛亮支援陇右的路径,上邽一旦落入魏军手中,郝昭就可以顺水而下,与他相联络。

  这样,关中和陇右就重新勾通起来了。

  曹植还有另外一个打算,如此重要的地形,诸葛亮当然不会坐视不理。他不急着行军,就是要给诸葛亮足够的时间赶来救援。只要诸葛亮移兵陈仓,那他就无法顾及北面,张郃就有了机会。

  他相信以张郃的老练,不会抓不住这样的机会。

  三天后,曹植正式开始攻城。可是,他的注意力并不在陈仓城,而在汧水方向。汧水方向一直很安静,丝毫没有看到援兵的影子,诸葛亮似乎还没有救援汧县的计划。这一点让曹植非常不安,不过这也坚定了他攻克陈仓的决心。既然诸葛亮不上当,那他就强攻陈仓,拿下陈仓之后,看诸葛亮究竟着不着急。

  陈仓是新城,也不大,再加上三面临水,无法部署兵力,所以曹植虽然只有一万五千人,依然有足够的兵力发动攻击。

  陈仓有兵三千,守将二人,一个是霍弋,一个是廖化。

  霍弋是奉丞相诸葛亮之命,率兵两千增援陈仓的。廖化原本不带兵,他是扶风太守,驻在雍县,负责汧水两岸的屯田事宜。曹植来了,马岱又意外的大败于夏侯霸之手,就凭他那点屯田兵根本守不住雍县,所以诸葛亮就命令他放弃了雍县,带着三百多屯田兵和所有的粮食撤到了陈仓,配合霍弋守城。

  此刻,霍弋和廖化并肩站在城墙上,看着城外正在列阵的魏军,看着那些高大的霹雳车,廖化皱了皱眉:“马钧难道也在军中?”

  霍弋沉默着,他不知道廖化说得对不对。从魏军正在部署的军械来看,这些军械的水平都不差,比起蜀汉军不遑多让,这难免让人会联想到魏国那个能和魏霸媲美的机械奇才马钧。

  “应该不是。”功曹马遵也站在城墙上,看到眼前的这一幕,想起了那一年的上邽之战。不过现在颠倒了过来,他是蜀汉人,而攻城的却是魏国人。马钧是他的同宗,他对马钧的情况比较熟悉,听到廖化怀疑自己的族人可能在城外,他连忙出言解释。

  “马钧在潼关以东,魏帝……曹睿下令,他不可参与任何军事行动。”马遵有些尴尬的看看霍弋和廖化:“曹植孤军深入,显然是自寻死路,这样必死的行动,他不可能带上马钧。”

  “这么说,你的这位族人还是蛮受魏国皇帝的重用嘛。”

  马遵勉强的笑笑:“匠人嘛,在这种时候当然更吃香一些。说起来,这也是因为魏霸,如果不是他在襄阳的大捷。大概也没有人会注意到他。他在洛阳的时候,也就是做一些小玩意取悦贵人罢了。”

  霍弋的眼角抽了抽,他忽然想起一句从不同渠道转述过来的话,据说是魏霸诸多的奇谈怪论之一。

  魏霸曾经对人说,哪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举动,在经过各种因素的层层叠加之后,也有可能产生一个难以想像的后果。成都的一只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就有可能引起东海的涛天巨浪。

  他大概没想到,他现在就成了那只蝴蝶。马遵这话说得一点也不错。他在襄阳,因为改装战船的技术异军突起,以一艘楼船连夺魏军十余艘楼船,几乎是白手起家的重建了汉中水师,这对魏吴双方的冲击都非常明显。魏国重用马钧,吴国重用张奋,都和他有莫大的关系。

  而影响最大的还是蜀汉,丞相诸葛亮对技术改造投入了大量的jg力和心血,亲自负责军械的设计制造,蜀汉的装备质量之高,在三国之中是当仁不让的魁首。

  “魏国只有一个马钧。可是我们大汉却不仅有魏霸。”霍弋轻声笑了笑,拍拍身边的大弩:“丞相设计的这些守城弩,今天要尝尝血肉的滋味了。”

  马遵打量着那具杀气腾腾的守城弩,没有再说什么。他知道。曹植是亡命之徒,一旦攻城开始,必然是雷霆一击。霍弋和廖化都没有打过仗,他们能守住陈仓吗?按理说。如果诸葛亮的主力赶来支援,曹植别说攻城。不死就算不错了。他想不通现在为什么还没看到援军的影子,是诸葛亮对霍弋、廖化有信心,还是因为他想放弃陈仓,以确保张郃不能进入关中?

  马遵惴惴不安。

  就在马遵提心吊胆的时候,诸葛亮也面临着不少人的质疑。他们想不通诸葛亮为什么不立刻赶往陈仓,他们的兵力是曹植的两倍,完全有实力击杀曹植,去除这个心头之患,而不应该让陈仓置于曹植的威胁之下。一旦陈仓失守,后果可能比马岱战败的后果还要严重。

  诸葛亮对此无动于衷,他每天都工作到深夜,有时候甚至是彻夜不眠。斥候像穿花的蝴蝶一样,ri夜不停的出没于大营,他们像一根根丝,编成了一张大网,而诸葛亮就是盘踞在网zhong yang的那只蜘蛛,正静静的等候着猎物的上网。

  关兴忍不住了,他主动求见诸葛亮,要求领兵支援陈仓。不料,他还没开口,诸葛亮从案上抬起头,一张疲惫憔悴的脸上,一双眼睛却目光灼人。

  “定国,你来得正好,我正要派人去找你呢。”

  “找我?”关兴一下子愣住了,随即觉得后背发凉:“丞相有任务给我?”

  “是的。”诸葛亮笑着点点头:“有一个非常重要,也非常危险的任务,我觉得非定国难以胜负。”

  “丞相……”关兴糊涂了,下意识的认为诸葛亮这是拿他开心。什么时候丞相对我这么重视了?不错,以前丞相夸过他,可那也只是嘴上说说罢了,这么多年,诸葛亮可没把他当成亲信。在襄阳,他和魏霸成为朋友之后,丞相对他就更疏远了,关凤率领部曲出成都,暗中帮助魏霸取武陵,那更等于是和丞相决裂,关家和诸葛亮之间的那层布已经彻底的撕破了。

  也正因为如此,关兴对眼前的境遇才没有太多的怨言,这才是正常的,而丞相今天的表现则有些不正常。

  感受了关兴的狐疑,诸葛亮将一份军报递了过来。关兴接在手中,更加不敢相信。诸葛亮会将这么重要的军报给他看?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啊。这种待遇以前只有马谡,现在只有姜维能够享受到,向他这样的人知道这样的消息时,大多是已经最后一批了。

  “快点看看,我还需要你的建议呢。”诸葛亮对关兴的诧异报以宽容的微笑,温和的催促道。

  正文 第617章 夹击

  陇关,赵广看着乌泱泱的魏军,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漫山遍野的人,塞满了关前的山谷,不知道究竟有多少。这些人大多髡头,也没多少盔甲,但是一个个神情剽悍,一看就知道不是魏军的正规军,而是羌人。

  这么多的羌人突然聚集到陇关前,当然不是什么好事,动静当然也不会小。在此之前几天,赵广就收到了斥候的消息,有不少羌人正在往这边聚集。天气转暖后,羌人会从山里走出来,赶着羊群逐水草而居,或者找合适的地方种地,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但现在是战时,赵广对任何情况都不敢掉以轻心,看到羌人往这边集结,特别是不少羌人还带着武器,他就把消息报告给了诸葛亮。

  但那只是jg惕心使然,他并没有想到羌人会真的聚集起来攻打陇关。他没有肯定说羌人会有不利的形为,生怕干扰诸葛亮的战略部署。现在看到这么多的羌人,赵广觉得自己之前的报告太轻描淡写了,完全可以称得上贻误战机。

  很显然,这些羌人来者不善,他们是有组织的军事行动,而不是仅仅是游牧。

  赵广的猜测一点也不错,这些羌人是来攻打陇关的,率领他们的将领是魏平西将军夏侯儒,而下达命令的则是征西车骑将军张郃。

  张郃有这个计划,还远在曹植进入关中之前。

  去年那场大雪打断了双方的激战,却没有阻碍张郃对诸葛亮的认识。在六盘山下的战斗虽然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也算不上多么激烈,却让张郃看到了蜀汉军战斗能力的提升。特别是蜀汉军的装备、军械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管连弩车还是霹雳车,抑或是普通战士的甲胄、武器,都超出了张郃的估计,比起上一次和蜀汉军作战时的质量要好了很多。偶尔缴获的蜀汉军铠甲也成了士卒们争相抢夺的宝贝,比起魏军的制式甲骨,蜀汉军的甲胄从外观上看并没什么区别,只是防护范围大一些罢了,可是坚固程度却超出不止一筹,每一具普通士卒用的甲胄都几乎能和魏军的高级将领用的甲胄防护能力相当。

  张郃意识到,要想从正面突破诸葛亮的战阵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指望田复等人再从云阳旧道进入关中的风险也非常大,在庄稼成熟之前,骑兵就是突入关中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他等不起那个时间。

  从那时候起,张郃就准备了另一套方案,征发羌人,从陇山方向攻击关中,让诸葛亮两面受敌,以降低正面突破的难度。这件事一直在进行,只是羌人们分散在山里,要召集起来实在不易,这才一直拖到现在。

  张郃率领主力在六盘山下迟迟没有发动攻击,就是在等羌人先发动。而曹植的意外入关,更增加了张郃的信心。他相信,以诸葛亮现有的兵力,要想把三个方向都守得严严实实是做不到的,他必然会在某一面露出破绽。至于究竟是哪一面,他猜不到,但是他对陇山这一面抱有更大的希望,毕竟这一路是隐秘的,而其他两路都已经露面明处。

  张郃的猜测没有错,羌人的出现的确让赵广吓了一跳。陇关原有五千多人,诸葛亮移师汧县之后,马岱就率领千余骑兵转归诸葛亮麾下,曹植入关,诸葛亮又调走了两千人,现在陇关守军不足两千。

  而他要面对的却是成千上万,甚至可能是几万羌人。

  赵广知道要守住陇关很难,可是他同样清楚放弃陇关更不可取。如果让这些羌人进入关中,关中就完了。

  赵广一面派人向诸葛亮紧急求援,一面准备作战。

  夏侯儒没有给他太多的时间,立刻发动了攻击。他和张郃相距两三百里,中间又隔着六盘山,联络非常不方便,只能按照预先约定的时间发动攻击。

  羌人漫山遍野的呼啸而来,他们没有多少大型攻型器械,只有简单的云梯,只能做最原始的蚁附登城,他们也没有大型的弓弩,甚至没有正式的武器,有的人举着一块木板,拿着弯刀,有的干脆举着锅盖,拿着割草用的镰刀,可是他们行动矫健,凶猛剽悍,特别是爬山爬得非常利索,对依山而建的陇关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在羌人的全面攻击下,陇关的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如果不是赵广和他的部下镇守陇关已经三年,对这里的情况非常熟悉,训练也很严格,他们很可能在羌人的攻击下迅速陷落。

  纵使如此,赵广还是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羌人太多了,杀死一个,冲上来两个,杀死两个,冲上来五个,就像杀不完似的,将士们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只是不停的举着刀砍刀。赵广的喉咙都喊哑了,带着亲卫营在城墙上来回冲突,将那些冲上城墙的羌人砍死,扔下关去,还要不停的注意头顶上,以免有羌人从天而降。这些人数量不多,从山崖上跳下来也很容易摔伤摔死,可是一旦有人跳上来,就很容易造成混乱。

  血战一天,战死的羌人大概有四五千,而城上的守军也折损过半。夜幕降临,攻击了一天的羌人们终于退了下去,陇关上空笼罩着浓烈的血腥味,到处都是血,到处都是尸体。一天的战斗简直就像是一场浩劫,在羌人们不惜代价的攻击下,陇关几次险些失守。

  听着远处羌人的歌声,赵广拖着沉重的脚步,就在满是血腥的城墙上,给诸葛亮写出了今天的第三封求援信。一天即损失过半的士卒,赵广的心头沉甸甸的,他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坚持到明天ri落。羌人的攻击太凶猛了,简直像是不要命似的,完全是以命搏命。这不仅给防守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也给将士们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很显然,夏侯儒是有备而来,他就是要一鼓作气的拿下陇关,迅速突入关中。之前的张郃陈兵六盘山,包括曹植突入关中,可能都只是明处的,这些羌人才是真正的杀招。

  赵广看着信使离开,却感受不到一点轻松。这些信要送到诸葛亮的手中,至少要一天,就算诸葛亮立刻派出援兵,赶到这里也要两天,可是他根本没有把握坚守三天。

  陇关的失守似乎已成定局。

  赵广有些懊恼,早知如此就不该听从诸葛亮的命令,如果多两千人防守,他的压力要小得多。

  ……

  夏侯儒居中而坐,十几个羌人首领围坐在一旁,一个个笑容满面,大声的说笑着。今天一战,虽然战死了不少人,可是几次攻上了城头,曾经令人望而生畏的陇关在chao水般的羌人面前显然那么脆弱,这让羌人们信心大增。而夏侯儒对他们的允诺,更让他们热血。

  夏侯儒说,皇帝陛下已经下诏,凡是在这次战斗中立了大功的部落,都可以迁入关中定居。这对羌人来说无异于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别看关中和陇右只隔着一道陇山,情况却完全不同。陇右山地多,耕地少,适合放牧却不适合农耕。关中沃野千里,水道纵横,随便垦一块荒地出来都是良田,是理想的家园。

  为了能进入关中定居,羌人已经战斗了上百年,却一直没能在关中立稳脚跟,就是因为汉人死死的守着陇山,守护着关中。现在汉人主动让他们进入关中,他们岂能轻易放过这样的好机会。

  也正因为此,数万羌人才闻风而至,明知这次战斗伤亡会很大,也要奋勇争先,唯恐落在后面。

  羌人们笨拙的恭维着夏侯儒,向夏侯儒敬酒,夏侯儒满面笑容,来者不拒,虽然只是浅浅一口,却礼节周到。羌人觉得很有面子,一时举起,载歌载舞,大声谈笑。

  夏侯儒看着这一切,心中暗念:“张将军啊,你也该开始攻击了吧,我可不想让这些羌人真的进入关中啊。”

  ……

  六盘山下,激战正酣。

  张郃很清楚曹植的底细,大致能算得出他能坚持多长时间,每拖一天,曹植的生命之火就黯淡一分。虽然大家都知道曹植孤军深入关中就是自投死地,但是谁也不能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曹植和那些魏军白白的死去,他们至少死得要有价值。

  张郃按照和夏侯儒商量的时间,突然发动了攻击。

  张郃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一出手就是雷霆一击。魏军士卒推着由辎重车改装成的攻城车,冒着蜀汉军的箭雨,不断的向前突击。他们藏在大车的后面,猛烈还击,双方箭矢在空中交驰,尖啸声不绝于耳。数十架霹雳车被推到了阵前,随着一声声咆哮,大大小小的石块向远处飞去,砸向蜀汉军的阵地。

  魏军猛烈的攻击给姜维造成了不小的麻烦。蜀汉军的装备是好,却也不具备压倒xg的优势,在魏军不计代价的攻击面前,蜀汉军的伤亡也在不断的增加。

  一天激战,张郃付出了一千多人的代价,将阵地向前推进了一百步。即使是夜幕降临,他也没有撤回去,而是在刚刚占领的阵地上露营。双方就隔着两百步的距离,几乎能听到对方的鼓角声,这种贴身对抗让蜀汉军非常不适应,姜维也非常不适合。在和胡济商量之后,姜维留下三千人守住阵地,大军撤回营地休息。

  在夜se中,看到姜维的战旗向后移动,张郃的嘴角露出了一抹轻蔑的冷笑。

  (未完待续。)

  正文 第618章 以不变应万变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

  征战一生的张合不仅做到了这一点,而且更进一步,他静的时候如同卧虎睡狮,虽然懒散,却让人不敢掉以轻心,不敢轻易冒犯,一动起来,犹如下山猛虎,狮子搏兔,全力以赴。他不仅在战斗中与对手较量,在各个方面都在与对手较量,像这种在阵地上宿营的行为,就是双方将领在心理上的较量。

  离得这么近,当然不可能安睡。两百步的距离,全力奔跑的话,只要数十息就能赶到,用强弩甚至在本阵中都能she到对方。

  在这么近的距离对峙,对任何一个人的心理都是一种煎熬,别说休息了,恐怕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生怕一眨眼的功夫,敌人就冲了上来。

  姜维将主力向后退,完全是一种本能,一种远离危险的本能。

  张合克服了这种本能,并且抓住了这个机会。姜维的战旗一动,他立刻命令那些在后阵休息了一天的将士们开始攻击。

  蜀汉军有两万,魏军有三万,在狭窄的山谷里,不可能一下子摆开这么多人,真正面对面的将士,双方加起来不过两三千人,大部分人都在休息、观战。

  田豫就一直领着一万人在远离战阵的地方休息。现在,该他上阵了。

  苦战了一天,刚刚喘了一口气,本以为可以多活一天了,没想到魏军居然逼在眼皮子底下不走,蜀汉军心里本来就有些打鼓。姜维将主力后撤,也是没办法的事,留在阵前监视的那三千人也只能自认倒霉。可是他们没想到,倒霉的还不仅仅是不能睡个安生觉,而是要继续战斗。

  面对冲杀过来的魏军。蜀汉军大惊失se,立刻下令准备战斗,同时敲响了求援的战鼓声。

  战斗随即开始,田豫亲临阵前指挥,田复、田毅兄弟俩轮番上阵,猛冲猛打,喊杀声震天,一口气攻到了蜀汉军的阵前。

  姜维还没来得及脱下战甲,就听到了前阵的报jg声。大吃一惊。他连忙重新穿好战甲,戴好头盔,带着亲卫营赶到了阵前。

  看着阵前杀成一团的阵地,姜维目瞪口呆。他的目光看向远处的魏军中军,心道曹植疯了。难道张合也疯了,还是魏国君臣都疯了?

  和疯子作战果然不容易。姜维一边叹气,一边组织防守,同时给诸葛亮发出了紧急军报:张合攻击迅猛,请丞相做好接应的准备。

  ……

  几乎在同一时间,陈仓的霍弋、陇关的赵广和六盘山的姜维都向诸葛亮发出了紧急报jg。一时间,汧县的大营成了不同方向消息的汇集地。那些将领们虽然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却也能从这些信使的来回飞驰上感受到战事的紧张。

  可是诸葛亮一直没有下令行动,除了关兴、张睎领着五千人出了大营之外,剩下的大军一直按兵不动,保持着让人费解的静谧。就像是暴风中心。有一种让人不安的平静。

  不少人求见诸葛亮,希望通过诸葛亮的只言片语,或者是他的神情变化来了解战事的进展情况,可是他们无一例外的被挡了驾。谁也见不着诸葛亮。诸葛亮传出话来,让他们做好作战的准备。却不说什么时候出发。他们没办法,不约而同的来见向朗。

  此时此刻,大概能让诸葛亮给点面子的也只有向朗这位荆襄系的老臣了。

  面对接踵而来的访客,向朗再也没法安心百~万\小!说了,只好来到诸葛亮的大帐求见。

  向朗求见,诸葛亮很给面子,亲自迎出大帐。他没有披甲胄,也没有穿丞相的冠冕,而是戴了一顶进贤冠,穿了一身雪白衫,手持一把洁白的羽扇,在这的季节里,微风拂动,神采奕奕。

  “向公,怎么没做学问,来找我聊天?”诸葛亮笑盈盈的问道,挽着向朗的手,“既然来了,我们就去汧水边走一走吧。”

  向朗打量了诸葛亮一眼:“恭敬不如从命。”

  两人并肩步行出了大营,那些一直想见诸葛亮却见不着的人远远的看到诸葛亮步履从容,偶尔还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不由自主的松了一口气。看这样子,那些消息应该不是坏消息,否则丞相不可能这么轻松。

  大营里的气氛不知不觉的平静了下来。

  向朗的心情却一点也不轻松,因为现在除了诸葛亮和几个亲信之外,他是唯一一个知道战事真相的。诸葛亮面不改se的转述着情况,向朗却差点咬了自己的舌头。

  对向朗的惊愕,诸葛亮微微一笑:“向公,你对我不放心吗?”

  向朗连连摇头:“我怎么会对丞相不放心。只是三面受敌,若有一处出现意外,后果就非常严重啊。”

  诸葛亮抬起头,看着起伏的终南山,出了一会儿神,这才笑道:“以向公看来,哪一处会比较危险?”

  向朗沉思片刻:“陇山。”

  诸葛亮颌首附和:“向公果然是老成之人,一眼就看出了要害。陇山的确最危险,赵广只有两千人,数万羌人在略阳一带集结,一旦杀向陇关,赵广的确很难抵挡。不过,羌人不会攻城,而陇关坚固,就算羌人数量众多,也只会在开始占一些便宜,我相信赵广能坚持得住。”

  向朗的眉头微微一蹙:“那丞相就在这里静候佳音?”

  “佳音?”诸葛亮眨了眨眼睛:“我能等得到佳音吗?”

  “那丞相又如何克敌制胜呢?”

  “其实也没什么,不过是一个等字罢了。”诸葛亮轻声笑了起来,挥了挥手里的羽扇,瞟了一眼向朗:“向公,你觉得曹植能攻得下陈仓吗?”

  向朗摇了摇头:“陈仓虽小,却很坚实,霍弋、廖化都是稳重之人。曹植若是不惜代价的强攻,大概也只会把一万多步卒全部消耗在陈仓,那肯定不是他的目标。”

  “那曹植的目标会是什么呢?”

  向朗沉吟了许久。“要么是郿坞的魏文长,要么是丞相。”

  “你觉得文长会上当吗?”

  向朗眼神一闪,也笑了起来:“丞相果然高明,以不变应万变。魏文长是最擅奇兵之人,他若是出手,即使是曹植也未必躲得过。若是没有把握,他当然会躲在郿坞不出来。丞相又不肯轻动,那曹植攻陈仓就没有了意义。这么说来,他唯一的机会就是北上,直接接应张合入关了。”

  诸葛亮笑眯眯的看着向朗,一句话也不说。

  “曹植没有后勤补给,又无法抄掠,就算西进临渭,没有战船,他也无法逆水而上。他只有北上,要么主动挑战丞相,要么绕过丞相,长驱五六百里去夹击姜维。照这么说来,他应该已经在路上了。丞相,你这是以静制治,以逸待劳,坐等曹植送上门啊。”

  诸葛亮摇摇羽扇,指着天上的朵朵浮云,微微一笑:“向公说得对,不过是以不变应万变罢了。世人皆知云卷云舒,变化无端,却不知云之变化,唯在于风。风者,君子也,云也,小人也。君子鼓之,小人应之。”

  向朗赞叹的长叹一声:“丞相真智者也,非我能及。”

  诸葛亮笑着摇摇头,正要说话,杨伟气喘吁吁的赶了过来。霍弋去陈仓之后,他就接替了霍弋,为诸葛亮处理文书事宜。不过,他显然没有霍弋那样的稳重,不知道收到了什么消息,他跑得一头大汗,气喘如牛。

  诸葛亮皱了皱眉,收起了笑容:“什么事?”

  “丞相,陈仓急报,曹植北上了。”

  诸葛亮花白的剑眉一挑,立刻打开军报,迅速看了一眼。他目光闪了闪,冷笑一声:“曹子建终于坐不住了,这一次,我看他还能跑到哪儿去。传令,全军备战!”

  杨伟愣了一下,随即跳了起来,大声应道:“喏。”没等说完,转身就跑。诸葛亮皱了皱眉,转过身,却一脸笑容的对向朗说道:“向公,你看,正如你所说,我们不需要走路,曹子建主动送上门来了。”

  向朗躬身一拜:“丞相高明,朗佩服。”

  ……

  曹植牵着战马,正带着大军一路急行。

  他并没有攻陈仓。陈仓城虽小,却非常坚固,从城防的情况来看,城里的守将也颇有章法,没什么明显的破绽。短期内攻城陈仓的可能xg非常小。更重要的是他的目标不是陈仓,而是想吸引郿坞的魏延或者是汧县的诸葛亮,偏偏这两人一个也没来,一个躲在郿坞,一个留在汧县,根本没有救援陈仓的意思,让守候在一旁的夏侯霸白等了三天。

  所以,曹植当机立断,放弃陈仓,果断北上。

  接应张合的主力入关,才是他最终的目的。仅凭他这一万多步骑,又没有后勤补给,他是不可能占领关中的。实际上,这支大军的生命一直在倒计时,每耽搁一天,就离死亡更近一步。

  曹植当然不甘心于此,就是要死,他也要在临死前和诸葛亮恶战一场,给张合创造一点机会。

  所以,他率领大军浩浩荡荡,直奔汧县。

  正文 第619章 兵临汧县

  马岱的四千骑兵被夏侯霸、牛金重创,魏国骑兵在关中腹地纵横无忌,给蜀汉军各部之间的相互联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霍弋要从陈仓给汧县的诸葛亮或者郿坞的魏延送一个消息,往往要付出十多人的牺牲,才可能有一两个人死里逃生,把消息送达。如果运气不好,甚至可能全军尽墨,一个都逃不掉魏军的堵截追杀。

  诸葛亮收到霍弋的报jg时,曹植已经离汧县不足五十里,诸葛亮自己的斥候也发现了曹植的踪迹。

  诸葛亮的斥候最远的直至陈仓城下,正常的jg戒范围也有一百里,只是这些斥候都无法与魏军的侦骑正面对抗,很难及时的把消息传递回来。只有到了五十里范围以内,斥候数量激增,魏骑无法控制局面,诸葛亮才能及时的收到消息。

  尽管如此,双方在消息的及时和准确上,诸葛亮还是落了下风。面对四处出击的魏军铁骑,任何人都能感受到战前的紧张气氛。

  汧县东侧是千山,右侧是陇山,中间便是泾水河谷,山高谷深。由这里向北可以进入塞北的高原,丝绸之路的草原线就是由这里出关中,汧县与草原上的萧关形成这道河谷地的两端。由汧县向西,进入陇山,可以经由陇关通往陇右,进入天水郡北部。

  因为这样的地形,汧县又称关陕锁钥,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曹植要想北上,张郃要想南下,都必须经过汧县,而诸葛亮的大军就驻扎在汧县。曹植长驱直入关中,不惜花了六七天的时间佯攻陈仓,想要诱诸葛亮离开汧县,都没有能得逞,被迫无奈之下,只好主动北上,攻击诸葛亮。

  长达大半个月的急行军,眼花缭乱,让人捉摸不定的战术,在诸葛亮的面前都失去了作用,最后还得以一万余疲惫之师来攻击诸葛亮的三万以逸待劳的大军。

  到了这一步,再也没有人怀疑诸葛亮按兵不动有什么不对了。

  曹植的大军一直逼进到诸葛亮的面前十里,才安营扎寨。两军相距这么近,这无异于挑衅,蜀汉军将领都义愤填膺,纷纷请战,要教训教训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魏军。

  诸葛亮不准出战。他对众将说,曹植千里迢迢的从关东杀来,就是为了和你们决战。他的粮草有限,等下去,他只有全军崩溃一条路,你还怕他会跑了?安心的守好大营,等着曹植来攻吧。守阵总比攻阵更容易一些。曹植这么做,就是想激怒你们,你们如果去攻他的大营,他就得计了。

  听诸葛亮说得有理,众将虽然还有些愤愤不平,却也不再坚持。他们各自回营,厉兵秣马,准备战斗。谁都知道,曹植已成强弩之末,杀死魏国的王,那可是一桩大功,谁也不想在这样的战事中失败。

  要说唯一让人头疼的,大概就是夏侯霸的骑兵了。对于这支刚刚重创马岱的骑兵,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些惴惴不安。

  ……

  诸葛亮气定神闲,等着曹植来攻。曹植却没有急着来攻,而是怪异的沉默着。他每天都要巡视大营几遍,照料受伤的士卒,和将士们聊聊天,谈谈天,有时候还开几句玩笑。

  在他的感染下,那些因为死期将近而显得有些不安的将士们保持了一种让人难以置信的平静。他们平静的面对死亡,耐心的等待着战斗的开始,即使对即将见底的粮袋也保持了难得的平静。

  这一点,即使是那些跟着大将军曹真征战多年的百战悍卒也佩服不已。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保持大军的情绪稳定,仅此一点,就足以可见曹植不是一个书生那么简单。

  夏侯霸也是这些崇拜者中的一员。他默默的学习着曹植的一举一动,记在心里,化为自己的经验。忙碌完了一天之后,夏侯霸整理好了斥候们一天打探的报告,来到了曹植的大帐。

  曹植接过了报告,一页页的翻着。过了一会儿,他将报告放在案上,轻轻的挠着眉心。

  “陇关方向有战事?”

  “现在还不太清楚,只是通往陇关的官道上来往的斥候频繁,又有大军通过的新鲜痕迹,应该是不久前有大军赶往陇关。”夏侯霸试探的问道:“殿下,如果派一支人马去袭击陇关,可行否?”

  “我们兵力本来就不足,再分军,更不可取。”曹植否决了夏侯霸的建议。

  夏侯霸眨了眨眼睛,刚要再劝,曹植瞥了他一眼。“仲权,我不惜代价的杀入关中,就是为了接应张郃入关。陇关就算有人马,也不会是张郃的主力,很可能是羌人。你说,我们是接应张郃入关,还是接应羌人入关?”

  夏侯霸砸砸嘴,没有再说。他本来的意思是希望曹植率军突袭陇关,也许能得到陇右的粮食支援,但是曹植拿出这个理由来,说明他根本不打算退让,他就是要和诸葛亮血战一场,让张郃顺利入关。事实上,也只有张郃率领的魏军主力进入关中,魏国才有收复关中的可能。

  只是那样?br />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