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72部分阅读

作品:霸蜀|作者:作者不祥|分类:其他小说|更新:2025-06-19 02:15:29|下载:霸蜀TXT下载
  “费君,你真是善解人意啊。”

  “你啊,和我之间,有什么话不能直说,非得绕个大圈子。”费祎哭笑不得:“这件事我去说,最后结果如何,要由丞相定夺,我尽量帮你争取便是了。子玉,还是先说眼前的事。你打算怎么分割荆州?”

  “这件事,当然你去谈,要问我的意见,我恨不得连吴郡都拿下。”魏霸重新坐了下来,收起了不羁的笑容:“当务之急,是保证关中的战事,我要和6逊打一仗,也是为了这个目的。不打败6逊,孙权不会老实。”

  费祎点点头。对此,他深有同感。6逊战败之后,孙权以至整个吴国都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汉吴在谈判中处于下风的情况一去不复返了。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有把握让孙权同意运粮船通过汉水。

  “谈判的事,你比我在行,我就不多插嘴了。”魏霸接着说道:“不过,考虑到孙权这个人吹硬不吃软,所以我希望谈判的时候也能奇正相依。费君,好人你来做,恶人我来做,如何?”

  费祎一惊,连忙摇头道:“子玉,你可不能以身犯险。见了你,孙权说不定会做出什么疯事来。”

  “我当然不会去,我要说的话,由魏兴去说。”

  “魏兴啊,的确是个合适的人选。”费祎松了一口气,接受了魏霸的建议。从几次和吴人的接触来看,魏兴有做使者的能力,有他出面。孙权想必也能感受到更大的压力,对他的工作有帮助。当然了。要让魏兴出席谈判,蜀汉就要给魏兴一个相应的官职,这也是魏霸的真正用意所在。让一个部曲出任至少郎官以上的官职,这个要求不算低,不过,考虑到魏霸现在的功劳和做出的让步,这点要求实在算不上什么,费祎有把握能征得诸葛亮的同意。

  和魏霸商量了一下具体的细节之后。费祎满意的走了。他以最快的速度写了一封信,让快马给诸葛亮送去。魏霸接受了诸葛亮的安排,同意留在荆州不北上,这是一个惊喜,一个仅亚于临贺大捷的惊喜。这足以说明,他们对魏霸的担心有些多余,魏霸虽然不太温顺。顾全大局的度量还是有的。

  费祎和魏兴赶回临湘,和奉命前来谈判的诸葛瑾、张温进行了紧急磋商,很快达成了协议。双方重新分割江南,以湘水为界,湘水以东归孙吴,湘水以西归蜀汉。基本上恢复了建安二十年双方重分荆州的格局。区别只在于在6逊的坚持下,东吴保有湘水以西的益阳,作为交换,临湘以南的所有区域也被划入蜀汉的范畴,同时允许蜀汉利用吴国境内的水道进行转运。

  这些地方实际上已经被魏霸控制。吴国根本拿不回去,6逊用这些地方来换取益阳的控制权。为以后反攻做准备,也算是一个明智之举。双方都清楚,现在分割荆州不过是一时无奈,吴国需要时间调兵遣将,稳定朝局,蜀汉也需要早点结束荆州的战事,支持关中战场,大家都不想再打了。

  协议草案商定之后,魏霸应邀赶到临湘,与诸葛瑾、6逊见了一面。在宴会上,6逊一直很沉默,魏霸也没主动去和他喝酒,相反诸葛恪、诸葛融兄弟却非常活跃,频频起身向魏霸敬酒。6岚看在眼里,非常恼火,他离席而起,走到魏霸面前,双手举着酒杯,一脸的假笑。

  “魏将军,我能请教你一个问题吗?”

  夏侯玄见了,眉头一皱,正在抢在魏霸前面回答,魏霸给他使了个眼se,摇了摇头,示意他不要紧张。魏霸转过头,向6岚点头致意,笑道:“请教不敢当,我的学问不好,你可别故意为难我啊。”

  6岚笑了笑:“闻说将军请大儒刘北海出任交州学堂大祭酒,又推崇孟子,想必对孟子的学说有所研究,那我们就讨论一下孟子的学问,想必将军不会推辞。”

  魏霸沉吟片刻,笑道:“其实我对孟子虽然推崇,对他的学问却了解不多,不过是几句名言而已。然而,有时候连篇累牍的大道理,也许不如几句话来得简单,来得鞭辟入理,你说是不是?”

  6岚微微一笑:“那倒要请教,将军觉得孟子的哪句话最有启发呢。”

  “最有启发嘛,当然是‘君视民如草芥,民视君如寇仇’。”魏霸一本正经的说道:“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直道而行,这才是大丈夫本se。若恩将仇报,或者认贼作父,那就实在太不堪了。6君,你说是不是?”

  6岚顿时语塞,脸se涨得通红。一直低着头,却竖起耳朵倾听的6逊的手一抖,杯中酒全洒在身上,脸se顿时煞白。

  费祎见了,连忙起身,打了个圆场。“子玉,你的酒多了。”

  魏霸微微一笑:“费君所言甚是,今天我们化干戈为玉帛,心里高兴,一时多喝了两杯。失礼之处,还请诸君莫怪。来来来,相逢一笑泯恩仇,我们一起举杯,为汉吴盟好干杯!”

  6逊缓缓起身,来到魏霸面前,看了魏霸半晌,举起酒杯,点头致意,惨然一笑:“魏君,多谢教诲,若有来ri,定当相报。”

  说完,他仰起脖子,一饮而尽,掷杯在地,狂笑而去。

  ()阅读。)

  ps:嘿嘿,老虎一发威,老庄就吃灰。

  士子昨天发了单章,一骑绝尘而去。老庄明知不敌,却还是要继续努力求票,以示不屈之心。

  求月票!

  第582章 首战(求月票!)

  六盘山下。

  低沉的战鼓声不紧不慢的响着,诸葛亮坐在中军的指挥车上,寒冷的北风迎面吹来,吹得他遍体生寒,面如刀割。可是他却一点也不觉得冷,反而有一种热血的感觉。

  张郃在草原上躲了一个多月,终于还是没能躲过去,最后还是领着大军来和他对阵了。这里是他挑好的战场,南北方向的山谷狭长,利于步卒防守,而不利于骑兵的驰突,可以最大限度的遏制魏军骑兵威力的发挥。

  他相信,凭借着有利的地形,再加上他准备多时的各种军械,他可以和张郃一决高下,挡住张郃的去路。如果能够因此大量杀伤魏军,那就再好不过了,后面的战局将对他非常有利。

  张郃的主力不出现,他就不能率军出陇右,攻取陇右的战略目标就迟迟不能实现。对他来说,这是一种煎熬。好在现在他终于苦尽甘来,不仅魏霸战胜了6逊,取得了意外的大捷,保证了粮食的供应,张郃也按捺不住,主动前来邀战,战局终于按照他的预想向前推进了。

  “丞相,魏军好像有些迟疑。”杨仪站在诸葛亮身后,俯下身子,低声提醒道。天气太冷,他一张嘴,就觉得冰冷的风往嘴里灌。

  “再迟疑,又能如何?”诸葛亮淡淡的说道:“除非他能肋插双翅飞过去,否则,他就别想进入关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张郃征战多年,应该不会是迟疑,也许他是在等更好的机会。”

  杨仪不解的问道:“双方对垒,还能有什么更好的机会?”

  “威公,你没有站在阵中,如果你手执武器,站在阵中,大概就能明白张郃在等什么了。”

  杨仪转了转眼珠,没有再说。他可不想在这个天气握着冰冷刺骨的兵器,和一群庶民兵子站在一起。不知不觉的。风似乎更大了。吹得杨仪几乎睁不开眼睛。

  就在这时,前面的魏军忽然有了动静,一队弓弩手从大阵里走了出来,迅速向蜀汉军阵地接近。杨仪顿时闭紧了嘴巴。全神贯注的看着前线。同时裹紧了身上的大氅。诸葛亮站了起来。身子动了动,随即又停住了,一手负在身后。轻轻的看着远处。

  “丞相,下令连弩车射击吧?”杨仪看看诸葛亮:“你改进的连弩车射程远,能射到他们。”

  “不急。”诸葛亮摆摆手,示意杨仪不要说话。他注意着前阵的战旗,姜维率领的虎步中营正对着魏军,将第一个接战,检验姜维的时候到了。

  用姜维首战,诸葛亮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姜维虽然是凉州人,也通晓兵法,可是到目前为止,他没有打过仗,更谈不上担任首战的任务。当诸葛亮决定用虎步营摆在最前面的时候,很多人提出了反对,包括杨仪在内。

  虎步营是禁军,士卒之精锐,当然不用说。姜维率领中营,训练的成果也不错,这一点有目共睹,闻鼓而进,闻金而退,都有模有样。可那些毕竟是演练,上了战场,很可能是另外一回事。营里有许多有战场经验的将领,比如关兴,比如张威,为什么不用他们首战,非要用姜维这样一个没有战场经验的?万一他临阵失措,折了锐气,那可怎么办。

  不少人私下里质疑诸葛亮和上次用马谡一样,又是师心自用,要让自己的亲信立功。谁都看得出来,马谡现在和丞相若即若离,远不如以前亲近,现在最得丞相欢心的就是这个凉州降将。这样的话传到诸葛亮的耳中不少,有些甚至是故意说给诸葛亮听的。

  今天,面对强悍的魏军主力,蜀军主力将迎来自己的第一次恶战,而姜维也将迎来人生的一次考验。能不能通过考验,不仅关系到他自己的前途,也关系到诸葛亮的名誉。

  诸葛亮无法不紧张。

  姜维也很紧张。此刻,他站在前阵的正中,背着手,看着越来越近的魏军。当魏军的脚步踏过他事先标定的位置时,他的心弦仿佛被人拨动,“咚”的一声轻响。

  “将军,开始发射吗?”强弩都尉向姜维请示。

  “不急,再等等。”

  强弩都尉看了他一眼,没有吭声。姜维举起手,轻轻一挥:“举盾!强弓手准备!”

  传令兵立即运足了气,大吼一声:“举盾——强弓手,准备——”

  “哗啦”一声响,站在最前面的盾牌手举起了巨盾。强弓手纷纷上弦,举起弓,斜斜的指向前方。

  魏军见没有遇到蜀军的阻击,都有些意外。不过意外也仅仅是刹那间,他们随即继续向前,再次前进二十步。前排的士卒举着盾牌,小心翼翼的看着蜀军阵地,随时准备用盾牌掩护自己。

  二十步,并不遥远,魏军停了下来,立下阵地。

  “射!”一声厉啸,弓弩手们松开了手中的弓弦,数十只长箭呼啸而起,在空中划出一道弧,接着飞扑而下,直射蜀军的前阵。

  几乎在同时,姜维也下达了射击的命令。强弓手松开弓弦,射出了第一批长箭。

  两批长箭在空中交汇,擦肩而过,射向对方的阵地。

  双方士卒都举起了盾牌,却还是有人被箭射中,倒在地上,发出凄厉的惨叫声。魏军在上风,箭借风势,射得更远,有几枝箭甚至射到了虎步营的后阵。那些士卒没有料到,被射个士卒,一股慌乱像是涟漪一般,在虎步营的阵地里荡漾开来。

  姜维一见,眉头一紧,厉声大喝:“虎步!”

  虎步营的将士一惊,下意识的跟着姜维大吼:“虎步!虎步!”这两声一吼,顿时将那股慌乱压制了下去。

  “所有人,举盾!”姜维一边大声怒吼,一边举起了一面步盾,护住自己的面门,大步向阵前走去,一直走到阵前,转身面向虎步营的士卒,举刀大吼:“虎步!”

  看到自己的上官这么英勇,在敌人的箭雨中依然无所畏惧,那些慌乱的虎步营士卒不由得羞愧万分。盾牌手将盾牌举得更高,强弓手射得更急,嗖嗖声不绝于耳。

  姜维转过身,三个亲卫挡在他的面前,用盾牌给他建起了一道掩护。姜维迎着箭雨,看着不远处的魏军弓弩手,慢慢的举起了手:“蹶张弩,准备!”

  一个亲卫将命令传了出去,强弩校尉诧异了一下,还是下达了命令。正常情况下,这种距离都是用臂张弩和强弓进行射击,既可以保证射击力量,又可以保证射速。蹶张弩虽然力量更强,但是射击速度会差一些。可是姜维既然下了命令,弓弩手们还是忠实的执行了。

  姜维死死的盯着魏军阵地,当魏军再次向前二十步的时候,他狠狠的一挥手:“射击!”

  上百张蹶张弩一起发射,强劲的箭矢撕破寒风,直扑魏军阵地。

  “扑扑扑!”锋利的箭矢射在盾牌上,深深的扎入盾牌中,射在魏军的札甲上,刺入魏军的身体。

  这一阵箭数量虽然不多,力道却非常强劲,虽然逆风而飞,却依然杀伤力十足。魏军一下子被打懵了,倒下一片,阵势一乱。

  “再射!”姜维厉声大喝。

  蹶张弩再射,一口气射出三连发。

  魏军弓弩手猝不及防,倒下一片,箭阵的威力顿时大减。他们虽然没有撤退,士气却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虎步营士卒大喜,士气大振。

  姜维冷笑一声,转身回阵,迎接他的是虎步营士卒炙热的目光。

  听着前阵的战鼓声,诸葛亮微微一笑,坐了下去。杨仪不解的看看前阵,又看看诸葛亮:“丞相,姜维为什么不按战法迎战,刚才的箭阵数量不足啊。”

  “威风,因时制宜。”诸葛亮竖起了一根手指,指了指乌云笼罩的天空:“风太大了。”

  杨仪恍然大悟,脸上闪过一抹羞愧。

  张郃端坐在战马上,看着前阵已经溃败的魏军,不动声色的摆了摆手:“传令,撤退,准备大盾再战。”

  传令兵飞快的跑开了,秦朗微微皱眉:“将军,蜀军的箭阵出乎我们的想象啊,而且这个姓姜维的将领对时机掌握得也不错。”

  “将军所言甚是。”张郃微微颌首,保持着对秦朗的尊敬。“他们全是步卒,能够携带大型弓弩,弓弩比我们强一些也是正常。姜维原本就是西凉人,熟悉战阵,对战机的把握也要比一般初上战阵的人强一些,这不足为虑。不过,他终究还是沉不住气啊,再等等,岂不更好?”

  秦朗也笑了:“将军,你的要求太高了吧?”

  张郃摇摇头:“不高,如果魏霸在这里,我派出的这些弓弩手大概没几个能回来的。要做,就要做得绝一点,要不然怎么立威。”

  听到魏霸的名字,秦朗脸上的笑容一僵。他想起了襄阳的那场战事,当年他还觉得魏霸只是运气好,可是现在,他有些庆幸自己第一次独立领兵没有和魏霸对阵了。正如张郃所说,如果魏霸在这里,派出去试探的这些弓弩手大概一个也回不来。

  要做,就做绝。姜维做得不错,却不够完美。

  (未完待续。。)

  ps: 加更到,求月票,被老虎拉下了4o票,还有机会追上去吗?

  第583章 雪上加霜

  秦朗说得也没错,张合的要求确实有点高。 对于初次指挥作战的姜维来说,能做到这一点,而不是死搬硬套平时的训练,他已经为自己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不仅诸葛亮满意,那些对他抱有成见的人也不得不说他的指挥没有什么问题。

  试探过后,双方再战,张合并不求于成,他按部就班的下令攻击。在经历了最初的紧张之后,姜维越来越自信,指挥虎步营奋起反击,打得有声有色。

  大战两天,魏军损失近千人,未能前进寸步。这时,天降大雪,北风呼啸,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短短的一个时辰,就将群山装点得雪白一片。

  这样的天气当然无法作战,双方默契的休战,张合后退三里扎营,山谷里终于恢复了平静,只剩下雪花落地的声音。

  战事暂时告一段落,诸葛亮却没有一点放松。他率领的部下大部分都是南方人,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没见过雪,而这次的雪又特别大,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冻死人。他立刻召集众将,让他们对士卒多关心一些,不可疏忽。他本人更是一有时间就到各营巡视,检查士卒们的防寒情况。

  好在大战之前,诸葛亮足足准备了近一年,相关的物资还是充足的,倒没有发生严重的冻伤甚至冻死的情况。只是南方来的羌兵、蛮兵不太适应这种天气,不少人受了凉。发起热来。诸葛亮把这些人集中安置,以免他们互相传染,以至于发生疫情。

  几天时间,诸葛亮就瘦了一圈。当他再一次来到虎步营的时候,正在帮士卒换药的姜维看到诸葛亮,不禁担心的说道:“丞相,你要保重身体。要是你累倒了,大汉的栋梁可就倾了。”

  诸葛亮笑笑:“伯约,你说得太严重了。我没那么文弱,也没那么大的作用。营里的情况如何?”

  “还好。”姜维站了起来。跟着诸葛亮走出了帐篷。雪还在下。地上积起了厚厚的积雪,姜维陪着诸葛亮往前走,脚下的积雪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丞相,士气虽然还好。可是我们的士卒大部分不适应这种天气。而魏军的主力却是习惯北方严寒的羌胡。如果在这种天气接战,我们会吃亏的。”

  诸葛亮抬起头,看着远处峦隐在雪幕之中的群山。眉心微微的蹙了起来,正如远处的山川一般。他轻叹一声:“伯约,你不觉得有些不对劲吗?”

  “丞相?”姜维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

  “曹睿倾国来侵,潼关一带已经血战两个月,魏军伤亡近半,难以为继,张合率领的主力在外游荡了一个多月,如今不得不主动邀战。按理说,他应该全力以赴才对。可是,你看他前两天的攻击,像是全力以赴的样子吗?”

  姜维吃了一惊。“丞相的意思是说,张合等了这么久,就是想利用这种天气?”

  诸葛亮点点头,又摇了摇头。“这只是一方面,我担心的还有其他的问题。你想想看,陈式的一万大军还在高平,张合没有先攻高平,而是直接与我主力决战,这么做不是很反常吗?不符合兵家常理啊。”

  姜维转了转眼珠,沉吟半晌,有些不太肯定的说道:“魏军有骑兵,速度比我快,可是这种天气并不适合骑兵运动。我倒是觉得张合可能就是在等这样的天气。天气越冷,对我们越不利,可是他自己应该也没有想到雪会下这么大,估计半个月之内大军都没办法行动。丞相,现在要担心的倒是粮草问题。大雪封山,大战旷日持久,粮草需求更大。如果那些汉中人从中阻挠,对大军非常不利。”

  诸葛亮沉默着,没有说话。“关中现在户口增长了不少,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天师道众。第一次北伐时,他们帮了魏霸大忙,也趁机提出了很多的要求。魏霸为了守住关中,当时都答应了。可是他从总体利益均衡考虑,否决了一部分要求,其中就包括右扶风的太守人选。汉中人对此非常不满,在征集粮草时,他们都不太积极。只是碍于法制,还没有人敢跳出来明着抵抗。现在战事拖延,超出了预期,可能要再次征发,特别是下了大雪,粮草转运更加困难,难保那些人不会故意拖延推脱,影响大军的供应。在这样的天气,如果粮草供应不上,可能会造成大面积的非战斗减员。姜维的提醒可谓及时。

  诸葛亮虽然思维周密,却不可能真正算无遗策。他没有想到这事会拖延这么久,更没有想到会下这么大的雪,原本只是有些紧张的粮草问题现在一下子变得尖锐起来。

  “这场雪来的真不是时候。“诸葛亮轻叹一声: “大雪封山,有粮草也运不进来。更何况还有张合在一旁虎视眈眈。他的部下熟悉地形,熟悉这种气候,形势对我们非常不利。”

  姜维沉默着,心情也非常沉重。

  ……

  泉陵湘关。阳光明媚,灿烂的冬日阳光照在江水上,波光粼粼,浮光跃金,暖意融融。

  几艘大船缓缓地停靠在岸边,船工们放下跳板,没等跳板放稳,魏霸就走了上去,几步走到船舱前,推开舱门。夏侯徽笑盈盈地站了起来,曲身施礼:“妾身何德何能,怎么敢有劳夫君前来相迎。”

  魏霸哈哈一笑,伸手揽过夏侯徽,在她脸上亲了一下。夏侯徽顿时满脸通红,娇羞不已。她推了魏霸一下,却又舍不得推开,轻声说道:“这么多人……”

  “这么多人怎么了,难道还有人会笑话我们吗?”魏霸故意虎下脸,目光威严的从一旁掩嘴窃笑的侍女们脸上扫过:“你们会笑话我吗?”

  铃铛笑道:“谁敢啊?如今少主可是威震八方的神将。如果惹得少主生气。那些蛮子还不把我们吃了。”

  “哈哈哈……不会不会,我可舍不得。”魏霸大笑,拍拍夏侯徽的肩膀说道:“你可是我们魏家的功臣,这个是我的长子呢。”

  “长子有什么用,又不是嫡长子。”夏侯徽有些遗憾的说道。

  “都是一样一样的。”魏霸摸摸鼻子,四处张望:“我儿子呢?”

  “在这儿呢!”铃铛闪开身,让出身后的摇篮。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孩子在摇篮里睡得正香,两只小手紧紧的握成拳头,搁在脑边。魏霸松开夏侯徽走了上去,低下头。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好香!”他回头看着夏侯徽:“我能抱一抱吗?”

  “夫君若是想抱。当然可以。不过他刚刚睡着,怕睡醒了,又吵得慌,你要轻一点才好。”

  “我儿子很吵吗?”

  铃铛撇了撇嘴:“也不是很吵啦。少主听惯了鼓角。应该不会觉得有什么?”

  魏霸诧异的看着夏侯徽。用战鼓声来形容婴儿的哭泣,这似乎有点夸张了吧!夏侯徽瞪了铃铛一眼。“你真会说话,有这么形容的吗。吓得夫君都不敢抱了。以后他们父子生份了,可是你的责任。”

  铃铛吐了吐舌头,一缩脖子,退到一边。夏侯徽走到摇篮边,俯身将孩子抱了起来,轻轻的递给魏霸。“你轻一点,他刚刚睡着。”

  魏霸小心翼翼地接了过来,满怀欣喜地打量着这个小生命。这是他两世为人的第一个孩子,心里涌起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他低下头,用鼻子蹭了蹭那柔软的小脸蛋。孩子皱了皱眉头,挥舞着小手推开他。魏霸觉得有趣,忍不住又碰了一下。孩子撇了撇嘴,忽然睁开了眼睛,黑的发亮的眼睛带着一丝没睡醒的迷茫看着魏霸,小嘴一咧,好像就要哭泣。

  魏霸大吃一惊,有些手足无措,正准备把他交给夏侯徽,孩子忽然咧开嘴笑了,虽然没有声音,可是那笑容非常明显。他努力的向魏霸伸出小手,仿佛要魏霸抱他。

  “这是怎么回事?”魏霸又惊又喜:“是喜欢我的意思吗?”

  “那还用说。”夏侯徽白了他一眼:“父子血脉相连,还有谁能比你们更亲近,不喜欢你又能喜欢谁?”

  魏霸哈哈大笑,乐得合不拢嘴,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揽着夏侯徽,转身出舱。夏侯徽连忙叫道:“铃铛,快拿斗篷来,别吹着风。”

  魏霸这才想起来孩子娇弱,吹不得江风。他也不多想,扯起自己的大氅将孩子包在其中,挑挑眉毛,得意的说道:“这不就行了,要什么斗篷,他以后也是要征战沙场的,还是早点熟悉这种味道的好。”

  “你也太心急了吧!”夏侯徽幸福的倚在魏霸身边,悄声说道:“要论行军打仗,关姐姐生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将才。我的孩子不如他呀!”

  “哪有这种事。”魏霸郑重的说道:“你的孩子,她的孩子,都是我的孩子,分什么彼此?在成都,我说了不算,可现在到了我的地盘上,什么都由我说了算。什么嫡子庶子,在我这儿都是一样的,只有优秀和更优秀之分。”

  夏侯徽眨了眨眼睛,忽然笑了起来:“你一定以为把关姊姊留在成都是我的意思,对不对?”

  魏霸干咳了几声,避而不答。他们上了跳板,下了船,夏侯玄就迎了上来,冲着夏侯辉挤了挤眼睛:“妹妹,我这次可是把你的聘礼全部要回来了。”

  夏侯徽松开魏霸,走上前去,抱着夏侯玄的手臂摇了摇,丰腴的脸如阳光般灿烂。“那你从洛阳赶来就是为了拿回我的聘礼。我的夫君好说话,我可不好说话。你要想多贪多得,那可是不成的。”

  夏侯徽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妹妹,你这可是胳膊肘往外拐啊!你忘了你姓什么吗?”

  夏侯徽说道:“我是没有忘我姓什么,可我更清楚我的夫君姓什么?你想当寄生虫。那可是万万不能的。”

  夏侯玄夸张的笑了一声:“女生外向,古人诚不我欺。”

  (未完待续。。)

  第584章 两个丞相

  汉吴双方再次达成协议以后,就各自撤回了大军。魏霸重新调整了防务,赵统依然驻扎在临沅,靳东流驻在临烝,和驻扎在临湘的吴军对峙。按照双方的合约,蜀汉军可以利用吴军境内的湘水等大型河流进行物资运输,只要事先通知吴方即可。也正因为如此,夏侯徽的船队才能一路顺江而下,转入洞庭湖,进入湘水,再逆水而上,直至泉陵。

  与此同时,从交州购买的稻米和各种珠宝也一路北上,到达襄阳之后,有的溯汉水而上,进入新城郡,交到孟达、宗预的手中,再由他们负责转运至关中。有的向北进入魏国境内,虽然双方正在交战,可是互相之间的贸易却没有停止,特别是像夏侯玄这样有着深厚背景的人更能够从中得利。夏侯玄在贸易的两端都有常人难企的人脉,其中蕴含的利润更加可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夏侯玄才得意的说他把夏侯徽的聘礼全部要了回去。

  这当然是句玩笑话,实际上的情况比这个还要乐观。

  魏霸把夏侯徽引进了城,到了房里,一阵忙乱之后,夏侯徽坐了下来,打量着四壁,长长的吐了一口气。“终于离开成都了。”

  “成都不好吗?”魏霸笑道:“阿母那么喜欢你,难道还有人欺负你?”

  “欺负我的人都没有,可是见不到最想见的人也是一种煎熬,特别是一想到你和关姊姊在这里。”夏侯徽斜睨着魏霸,似笑非笑的说道:“你的那些花样可真多,偏偏还要赖在我的头上,让我被关姊姊好生笑话。你说你该怎么补偿我?”

  魏霸捂着嘴,得意的偷笑起来。夏侯徽娇嗔的推了他一下,红着脸说道:“关姊姊留在成都虽然不是我的主意,却是我希望的结果。我要把这一年多的时间补回来,我可不想吃亏,现在有关姊姊,以后还不知道又有哪个姊姊妹妹的来抢,我要先把便宜占足了。”

  魏霸收起了笑容,咳嗽一声。“成都的情况怎么样?”

  “还好罢,临贺大捷的消息传到成都,很多人都心动了,正准备着到荆州来呢。这次可不像上次,你要做好准备,想到这儿来分一杯羹的人太多,如果处理不当,很有可能会弄巧成拙。”

  魏霸点了点头。“这其中可有什么有用的人才吗?”

  “有没有人才,要看你怎么用。把他放在合适的地方,他就是人才,放在错误的地方,他就是个庸才。”夏侯徽站了起来,走到魏霸身后,伏在他肩上,嘴巴凑在他的耳边说道:“我兄长对评鉴人伦有独到之处,你有没有想过把他留下来。”

  魏霸沉默了片刻。“不是我想不想留,是他愿不愿意留的问题。这种事勉强不来,我又不能把他像你一样抢过来,抢不到人找不到心,那也没用。”

  “要不要去问就问?”夏侯徽试探的问道。

  “如果你能说服他,那当然再好。不过……”魏霸转身,把夏侯徽拉到怀里,搂着她的腰,下巴搁在她的肩上,眉宇间也多了几分忧虑。“如今人多了,事情也复杂了,我真觉得有些吃力,希望有些人来帮我。成都来的人,我可以用,却不能完全信任,至少暂时不能信任,谁知道他们是真心的投靠我,还是只想利用我与丞相做对,抑或他们根本就是丞相安排来的。”

  “丞相安排来的?”夏侯徽眼神一紧。“你已经发现了这样的人?”

  “我身边暂时还没发现,但是我想肯定会有,因为我知道别的人身边有。”

  “谁的身边有?”

  “李严。我有八成的把握肯定那是丞相的人,只是李严自己可能还不清楚,居然把那个人安排在那么重要的位置。”

  夏侯徽倒吸一口凉气,半晌才道:“丞相果然高明,能把李严瞒住,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她眼珠一转,轻掩胸口,庆幸的说道:“亏得我的夫君慧眼如炬,早有准备。”

  魏霸嘿嘿一笑,心道你当然不知道,我如果不知道李严的结局,也不可能这么留心,当然也不会从蛛丝马迹中一眼就认出那个人。

  “这么说,我们倒是要小心了。”

  “太过小心谨慎也没有必要,我的思路和丞相正好相反。他追求纯洁,偏受荆襄人,我则是兼收并蓄,不管他们动机如何,只要他们能适应自己的岗位,我就可以用他们。当务之急,是要制定一套制度,让每个人都事先知道,免得到时候以为我挟私报复。而这一切,丞相都已给我准备好了。”

  “丞相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你能做到?”

  “这种事很难说,考虑事情的角度不一样,得到的结果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丞相是天才,总想一个人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我知道自己不是天才,没有那么大的能力,所以需要更多的人来帮我。”

  夏侯徽眨了眨眼睛,忽然笑了起来。“你不像这个丞相,你更像另一个丞相。”

  魏霸笑了笑:“是吗?我不这么觉得。那个丞相喜欢夺人凄,替人养儿子,我可做不到那么大度。”

  “呸!”夏侯徽啐了他一口,面红耳赤,轻轻的揪着他的耳朵说道:“你倒是想。他那么多好的你不学,怎么就学坏的。”

  魏霸哈哈大笑。

  ……

  周胤和周鲂发生了激烈冲突。

  周胤奉孙权之命,率领一万jg锐从庐陵进入南海,在半路上遇到了周鲂。周鲂是奉6逊之命,准备袭击苍梧。两人合在一起,一共有一万三千多人。因为人数太多,为了保证隐秘,他们走得非常小心,也因此耽搁了不少时间。当他们到达苍梧之后,却收到了6逊已经被击败的消息。

  接到这个消息,几乎所有的人都惊呆了,不管是谁,都不敢相信6逊会败在魏霸的手下。在他们看来,魏霸能够保持不败,守住临贺,便是最大的成功,要想击败6逊是根本不可能的。在刚接到消息的时候,他们都怀疑这个消息的真实xg。可是当越来越多的蛮子载誉而归,成为各部落的英雄,将战利品分给左邻右舍,所到之处都传颂着神将的威名时,他们不得不接受了这个事实。

  接受了6逊战败的这个结果之后,对于接下来如何行动,他们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周鲂认为,6逊主力战败,吴军无力再战,需要一段时间来缓冲,双方媾和的可能xg更大。虽说双方最后肯定还要再起纷争,决一死战,但在吴军做好准备之前,贸然与魏霸开战是不明智的。没有稳定的后方支援,仅凭这一万多大军,也许能在交州取得一些战绩,可是要想彻底击败魏霸,可能xg微乎其微。

  难道这一万大军还能超过6逊的三万大军吗?

  周胤对此不以为然。他用讽刺的口吻对周鲂说,你们最喜欢把民心挂在嘴边上,可是在我看来,魏霸争取民心的手段远比你们高明。你看他仅仅几个月之内就把蛮子收拾得服服帖帖,交州人心向背已经一目了然。如果再给他一段时间,你们还能收复交州吗?既然争取民心不如他,那就应该快刀斩乱麻的击败他,把他赶出交州。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魏霸之所以要争交州,就是看中了交州的稻米和财富。魏霸把持交州的时间越长,对我们越不利。因此,宁可把交州都打烂,也不能坐等时机,把魏霸牵制在交州对吴国的休养生息更加有利。如果让魏霸坐大,到时候双方的实力差距更大,情况对我们更加不利。

  两人的意见截然相反,谁也不能说服谁。周鲂指责周胤有私心,只顾自己立功,不顾大局。周胤说周鲂等人只顾江东人的利益,不顾吴国的生死存亡,才是真正的自私。

  双方不欢而散。周鲂带着自己的三千人马退回了庐陵郡,同时宣称要上书吴王,谴责周胤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穷兵黩武,有可能丧失南海郡这最后的一块基地。

  对周鲂的做法,周胤非常生气。他发誓即使没有任何人支援,也要拿下苍梧,夺回交州,至少要让魏霸睡不安寝,食不甘味。他和孙俊商量,孙俊也觉得取胜的可能xg不大,只会再次挑起战事,给魏霸重起战端的机会。在得到孙权的同意之前,他不想轻举妄动。

  周胤还想据理力争,想说服孙俊支持他的行动。不料,一封从武昌发来的命令让他彻底绝望。孙权下诏,让他将兵权交给孙俊,由孙俊镇守番禺,他自己返回武昌。这里面什么原因也?br />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