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1章

作品:心态的能量|作者:绝对601|分类:其他小说|更新:2025-05-12 00:40:43|下载:心态的能量TXT下载
  做到是通过行为拿到成果。世界因做到而改变。所做所为决定人生的价值。

  这就像是你在交通严重堵塞的主路上开车,你明明知道旁边有一条辅路可以走,可是你为什么拐不进去呢?因为你虽然知道外面旁边有辅路,但是你不知道出口在哪里,你仍然做不到。所以有的时候,知道并不等于能做到。

  知道为什么不一定能做到?因为,有可能你知道的还不够具体,还不够清晰,还不够支撑你去做到。而只有你做到了,才能证明你真的知道。

  有一句话叫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你在实践中“做到”了,我们才能确定你“知道”的真理到底真不真!

  l。能力和权力

  能力是自身拥有的改变世界的技能和力量。

  权力是机构或者别人赋予的行使命令的资格。

  第44节:摆脱“混淆人生”的26位密码(4)

  能力一旦拥有,就没有人能够夺走。但是权力,只要赋予你权力的机构或者人物消失,哪怕你在权力的巅峰,你也有可能跌下来。

  m。焦点在外和焦点在内

  焦点在外是忘我,专注于外面的人和事。

  焦点在内是焦点关注于自身的想法、情绪、行为等。

  n。体验和概念

  通过行动得出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是体验。

  通过书本或别人身上学来的知识和经验是概念。

  o。技术性和调适性

  靠用知识、技巧和方法来解决的问题是技术性的。

  靠调适心态、打开信念、提升素质来解决的问题是调适性的。

  p。自我和角色

  自我是小我,活在生理本能层面的我。

  角色是大我,或是担当的职位,或是追求理想时的定位。

  有一段我和b总裁的对话是这样的:

  b总裁:我很不喜欢我的副总裁,总是跟他处理不好个人关系,我很苦恼。怎么办?

  我:不喜欢他什么?

  b总裁:他是南方人,个子很小,外表长得很难看,说话声音又是娘娘腔,尤其他做事总是很小气,我们单位好多人都讨厌他!

  我:他的工作怎么样?

  b总裁:工作倒是搞得井井有条,业绩也很不错,但这些都是他分内应该做的!

  我:你认为你刚才讲这番话是站在个人的角度讲的,还是站在一个总裁的角度讲的?

  b总裁:我自己个人啊!噢!我明白了,我是老板!

  我:个人可以有七情六欲,是代表小我的利益;而总裁是一个职位,代表一个团队的领袖,是大我,你以这个身份做事的时候是代表团队和企业的立场!而现在,像你这样做,你有可能会为此付出什么代价?

  b总裁:有时很生气,我真想炒了他!但是,又没人能顶上!所以,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我:你现在想要个人的小利益呢?还是坚持企业的大立场?

  b总裁:是啊!我现在清晰了,当然是企业的大立场了!过去我有很多时候区分不清这些,炒了很多人,损失了很多人才!也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作为一个管理者,你的自我是什么呢?你的角色是什么?

  角色是领导者,自我就是你作为个体所拥有的喜怒哀乐。

  如果这个管理者说,我不喜欢a员工,我喜欢b员工,是自我还是角色?是自我,他把“自我”的好恶带进了“角色”。

  第45节:摆脱“混淆人生”的26位密码(5)

  站在管理者的“角色”,可不可以说我喜欢a,不喜欢b呢?不可以。管理者评价员工的标准,应该是员工在工作上的表现。

  q。舒适区和学习空间

  舒适区是我们现有的能力范围,也是安全区域。呆在里面有舒适的感觉。

  学习空间是指人向内学习时,超出人的舒适区和能力范围以外的空间,需要突破和冒险的。在舒适区之外,人往往会有压力或者兴奋的感觉。

  很多人喜欢做在自己的“舒适区”之内的工作。但是其实如果一项工作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反而能激发你的潜力,对你更有帮助。只有不断地突破你的学习空间,你的舒适区才能够相应地拓宽。

  r。我赢和共赢

  我赢是一种结果,一种是我赢了自己,是真正赢了;另一种是赢别人,有可能是赢了,有可能是输了,也有可能大家都输了。所以,我赢有时仅仅是一种表面现象或者是自定义的标准。

  共赢是一种心态,在我赢的同时让别人也赢,前提是我要赢。

  s。顽固和坚持

  顽固是顽强地固执于过去的东西。

  坚持是基于未来的目标。

  t。目标和成果

  目标是一个大方向,是无形的,或是基于大方向分解成若干小段的任务。

  成果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是目标的检视点。

  举个例子来说,年初定目标的时候,公司同事们一起定下了今年的目标,大家都说,下一年我们一起完成1000万。

  到了7月份的时候,大家看了上半年的销售报告:“太好了!已经完成了800万,看来今年的年度目标可以超额完成了!”

  这里,完成800万,就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阶段性成果,我们对于完成目标才会更有信心。如果我们只有目标,却不重视成果,就会有可能渐渐地偏离目标。

  u。创造性张力和情绪张力

  创造性张力是大我基于愿景去追求和创造的力量。

  情绪张力是小我执著于固有的习惯、信念和舒适区域的力量。

  v。知识技能和心态素质

  知识技能是关于智商的,需要用加法来学习。

  心态素质是关于情商的,需要用减法来学习。

  bsp;不喜欢是活在自己的标准当中,不符合自己的标准就不喜欢,实质是没能力喜欢对方。

  不愿意是任性、执著于小我的舒适区。

  第46节:摆脱“混淆人生”的26位密码(6)

  x。利益和立场

  利益,指的是所有能给小我带来的方便与好处。

  立场是大我表现出来的正直、中立、客观、坚持、爱心、挑战……等我们要具备的正面积极的态度。

  以上两点往往是成反比的。

  很多人过度追求利益就会为失去立场而苦恼,过于执著立场也会影响利益,最佳的平衡是坚持立场做人,得到合理的利益。

  y。情绪和情绪化

  情绪是人身上与生俱来的纯粹的、自发的能力。

  情绪化是一种人为的计谋和技巧,用来操纵别人的。

  z。理性和合理化

  理性是人运用思维,客观、中立、逻辑分析时的表现。

  合理化是运用理性来保护自己,逃避压力的方法。

  每种区分都是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选择最好的路,但首先要懂得如何区分。

  将混淆的信念区分开,视野才会更开阔,行动范围才会更宽广,也会更容易达到目标。

  因此,你能让自己的表现发生改变的关键所在——就是帮助自己把混淆的信念从360度的各个角度区分清楚。

  在一个团队要创造无限价值的时候,在一个人要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时候,必须用成果来说话。

  没有成果的人生是空洞的,我们学习很多东西,体验很多东西,不是为了学到而是为了做到。

  人生是一场体验,赢的体验就是最好的印证。其实“做到”是对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好的诠释,“做到”是对自己能力检验的最有力证据。

  第47节:启发性发问找到人生无限可能(1)

  想到就能做到——启发性发问找到人生无限可能

  人的一生中究竟有多少种可能性?我们怎样才能不断地发现这些可能性?

  五步心态修炼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自我可能性的方法——启发性发问。

  启发性发问,通常是通过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启发我们释放出生命的潜能,让我们赢得通向成功的更多可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和提升。

  启发性发问,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身都没有察觉的隐藏部分,释放出心态的潜能。

  通过启发性发问,还可以区分出我们自身的盲点,同样能发掘出被隐藏的潜能。

  为什么披露隐藏部分和区分盲点能释放潜能?

  这些原理在反映全方位互动的“乔?哈里窗户(johariwindobsp;在心态修炼、激发心态能量的过程中,立体式洞察是一个基础,它可以广泛地接收信息。而启发性发问则能更深地挖掘信息,冲击我们固有的信念,从而使我们受到启发,愿意看得更多、更宽、更广。

  启发性发问的重点,不在于问,而在于启发。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人生来就已经知道所有需要知道的知识,只不过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渐渐遗忘罢了。所谓的真理其实就是“回忆”起早已存在心中的事情而已。

  他曾经找来一个没受过教育的小男孩,问了他一个很高深的数学问题:

  “如何在不用任何工具的情况下而能将一个四方形刚好拉长一倍?”

  小男孩自然不知道,急着让苏格拉底告诉他答案。

  苏格拉底并没有直接给予答案,而是一步一步地问问题。一连串的问题之后,小男孩终于自己找到了正确的答案。

  那个小男孩非常开心,他大喊:“我成功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坚信,真正的智慧和答案永远都在自己手中。通过启发,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智者。

  启发性发问的秘密

  在我们运用启发性发问的方法来激发心态能量时,要如何对自己发问或者是问些什么呢?

  启发性发问,不是“连珠炮发问”,也不是问“搜肠刮肚的问题”。这些发问方式,都不能达到启发性发问的效果。

  没有方向地乱问会把自己弄晕,更加找不到方向。

  启发性问题是围绕6个方向来问的。

  5bsp;谁?(bsp;何地?(bsp;做什么?(bsp;为什么做?(bsp;何时做?(when);

  如何做?(hobsp;给出这六个方向,目的是让我们的问题直奔主题。方向对了,就可以节省自己的时间,提高发问的效率。

  总的来说,我们发问的心法,应该是“从黑暗问到黎明”。

  这是什么意思呢?

  当你在开始的时候,心里可能会一片漆黑,这时的你就像是黑夜里的旅人,不知道该往哪儿走,也看不到方向。

  而当你结束的时候,你会觉得天一下子亮了,一切都豁然开朗。你发现了一条通往四面八方的路,而且你自己完全可以在这条路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如果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启发性发问的目的和效果也就达到了。

  那么,怎么样让启发性发问更有效呢?

  启发性发问是一个从整理已知情况开始,逐步挑战自己的心态极限,拓展自己各种可能性的过程。在启发性发问中,会依次问到以下几类问题:

  首先,我们会问到的是下面这几个资料性的问题:

  第48节:启发性发问找到人生无限可能(2)

  现在情况怎样?

  有什么事情发生?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成绩?

  是什么在困扰你?

  经过立体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