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除了。只是在近几年,过日子心盛的人们才乐此不疲地搜罗起这些繁文缛节,并在举行婚庆时严格遵循。
结婚以前的程序和汉民族差不多。说媒、父母包办或自由恋爱。不过,凡有亲戚关系的禁止通婚,情况不明的要专门查访——“认骨头”'注'。请人(喇嘛)看属相、择吉日等等。只有婚礼程序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在西藏,女嫁男家与男赘女家是一样的,社会上并无偏见。占扎就是娶了女婿。女婿江措仁钦的舅舅与占扎家是近邻。江措仁钦常来舅舅家走动,结识了占扎的女儿贡嘎梅朵,一来了去就好上了。占扎老两口很开通,主动把事情挑明了,并征求年轻人意见,是另立帐篷,还是女儿嫁出,或女婿入赘?两个年轻人选择了后者。
顺便说一句,牧区姑娘出嫁前梳头编细辫,往往需要十天半月才能完成。
到了择定的日子,帐篷里布置一新,吉祥八宝图案的瓷碗预备好,四四方方羊毛毡垫铺在帐篷前,亲戚朋友陆续到来。至于酒、肉等食品饮料是早就准备好了的。
在藏族家庭中,舅舅的地位一般很重要,在婚仪中也是如此。贡嘎梅朵的舅舅头一天就骑马迎接女婿了。舅舅为新郎牵了一匹白马,带上白氆氇做的新郎服,还带上一块砖茶和一培酥油的礼品。快到新郎家时,新郎家派的两位姑娘早已迎候路旁,八宝瓷碗里盛满酒,送到迎亲的舅舅面前:“请女婿来的舅舅呀,你辛苦了!我俩敬你青稞酒,请连干三杯。这酒是阿爸去农区用白花花的盐巴换来青稞,是阿妈亲手酿成的,这酒既没毒性,又甜酸可口。”
舅舅按规矩并不下马:“谢谢你们啦!我的路远着哩,请女婿的事也很急,原谅我不能再耽搁。”说罢接过酒碗,用无名指蘸酒向空中弹三下,敬天敬地敬神。之后催马便走。
到了女婿家门,“亲戚的门用哈达开”,便手执哈达拂开帐门。进门后向帐内物品:帐绳、帐杆、炉灶、藏桌……——敬献哈达,——咏唱祝福。
然后才坐下,喝酒喝茶。女婿上前问候:“舅舅辛苦。”舅舅回答:“外甥你好。”
第二天,就是吉日良辰那天,女婿骑上舅舅牵来的白马,穿上舅舅带来的白衣,由舅舅和自己的叔叔陪同上路。行前自家亲人自然要献哈达,说些祝福吉祥的话。
快到家时,舅舅先行一步报信,以便做好最后的准备工作。于是便有两位未婚姑娘拦住送亲的人敬酒并对歌。送亲的叔叔不下马。女婿在帐前下马时要正好踩在白毡垫中央青稞撒成的“囗”上。待到对歌的唱到人也累了,马也乏了,占扎他们便邀叔叔下马进帐。作为送亲人的叔叔仍用哈达开门,依次献哈达、说诵词,表演一番。而后舅舅宣布婚礼正式开始。
占扎两夫妻、女婿、女儿及小儿女们在主人位置坐定,二十六位客人围坐四方。先喝一碗茶,再喝三杯青稞酒,再吃酥油人参果。最重要的项目是客人给新郎新娘及全家献哈达,每个客人在献每一条哈达时都伴有祝颂之词。有口才的多说一些,口拙的少说一些,少到“吉祥如意”、“幸福美满”之类。
一般送亲人叫“念波”,专职或兼职。条件是在本地有一定地位,且脑筋灵活、能说会唱,会随机应变。因为长篇大套的诵词虽已相对固定,但难免碰上一些偶然、特殊的情况。念波可不能捉襟见肘。涌词内容大都祝福吉祥的话,喋喋不休,多有炫耀卖弄之嫌,但确有佳妙段落,也很诙谐。有的极尽夸张,有的富含哲理。比如给灶披哈达的诵词:
……
啊!这炉灶是八龙的中央,
外看是个普通火灶,
里面却是龙的宫殿,
灶上方如狮子抬头,
炊烟如狮髯缠绕;
灶下方如老虎显威,
火舌如微笑的闪电;
灶中间如大象挺立,
锅碗盆勺像摆列的宝贝;
在炉灶上烧茶的主妇,
正像龙王的女儿,
……
愿鲜红的炊火不间断,
祝茶的颜色更好看!
——《藏北婚礼诵词》
在给新郎新娘献哈达时,则有些人生经验的总结和训戒意味了:
在凶狠的敌人面前,
莫要畏惧缩身溜边走,
要像黑蛇放毒焰;
在善良软弱人面前,
不要故意走得响,
要像履羊毛一样轻……
——《藏北婚礼诵词》
总之,念波是婚礼的核心人物,他是使婚礼戏剧化、富于表演性质的重要角色。
藏式婚礼无论怎样简化,献哈达一项是必不可少的。新郎新娘脖颈上的哈达越挂越多,最后被埋在哈达堆里。
在藏族人民心目中,白色代表了圣洁和纯洁,所以常有人比喻说,“啊,我的心是白色的呀!”
婚礼之后便是歌舞。占扎女儿的婚礼,热闹了三天。在藏北,婚礼同年节一样,是对单调的几乎一成不变的游牧生活小小的短暂的改变。由于这种改变为数甚少,所以才大事铺张和渲染。这是值得的。占扎每谈起女儿的婚礼,都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注'
这座草原小城内有一座黄教喇嘛寺——章登寺。阵容虽不甚宏伟倒还整齐。门面颇似拉萨大昭寺。平平的寺顶中央矗立着作为守徽的金黄色法轮,法轮左右两只金山羊相向而立。孝登寺有两百多年历史,该寺以与十三世达赖关系密切倍添荣耀。一九○八年十三世达赖从北京返回西藏时,路经那曲,在孝登寺住了差不多一个半月。十三世达赖同孝登寺竹康活佛多次会晤,亲作指示:从藏历木虎年开始,孝登寺每年藏历一月四日举行传召大会,所有僧众可以享受拉萨传召大会的待遇:并指意孝登寺喇嘛不得少于三百。
像西藏所有的寺庙一样,从前章登寺也有大牧场,有差户,收入可观。支出也是惊人的。举行五百多喇嘛参加的为期十八天的传召大会经费开支标准为:供品酥油五百三十八克(西藏计量单位每克二十八斤),青稞一百九十二克,糌粑一百九十二克;喇嘛生活所需为:酥油四百二十三克,茶叶三百二十块,大米一千九百一十五升,糌粑六百五十升,杀活牛十五头,酸奶四百八十桶,用于布施钱二百个占木多(约合当时人民币七百元)。
孝登寺寺后不远处山坡上有一座隶属于该寺的尼姑寺。犹如天地。日月、昼夜、阴阳的自然和谐,有着严格清规戒律的喇嘛寺,也遵循这一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在西藏,大凡规模大些的喇嘛守总有尼姑寺辅佐。不过这座尼姑寺简陋得多,我去了一趟,尚未修复好,尼姑也不甚多。
近年来孝登寺恢复了名为“羌”的宗教舞蹈。其中有一个赤足舞蹈最为精妙,令人心醉神迷。僧人们戴着顶端插三角旗的面具,身穿带大披肩的色彩鲜艳的服装,赤膊赤足。舞将起来或一个亮相造型,双臂蜿蜒伸展,双膝微弯,足尖勾起,足掌内翻,颇具南亚风,又似仿唐伎乐的《丝路花雨》而犹胜之。
除此,孝登寺再无特别诱人之处了。如果专为朝圣,远不及拉萨三大寺金碧辉煌,更具神力。
孝登寺竹康活佛已转到第七世了。七世竹康活佛很年轻,但很明达事理。在那曲镇我曾多次听人谈过他的事迹。地区工业局想要开采安多县的金矿,那里的百姓说那是神山神地动不得。工业局只好找到统战部,要求活佛出面。竹康活佛欣然愿往,便在安多召集百姓开会,作一番动员。百姓们唯唯应诺。不仅如此,还向竹康活佛献了三千元钱。竹康活佛把这些钱一部分给了寺庙,一部分捐赠灾区。年轻的竹康活佛常常唉声叹气、左右为难:他常应地方百姓之邀出席赛马会、宗教节,而每去必收钱,不收百姓不依,收了于心不忍——牧民们生活得并不宽裕,还要无穷尽地向寺庙布施。
那位统战部的干部向我讲述了竹康活佛的故事后,又感叹说:真活佛、真教义只能对人民有益处,与我党宗旨相近。最怕那些假僧人妖言惑众。
西藏人似乎都听说过有一个大活佛讲过一句这样的话:佛教“普渡众生”,共产党“解放全人类”,目标一致,道路不同罢了。
在一次赛马会上,我见到了竹康活佛,戴礼帽,穿西装,系一根玫瑰红的蝴蝶结,年轻而富态。在此之前还见到了他美丽的妻子。迷惑地问起身边的藏族朋友:教规不允许活佛僧人娶亲是吗?
回答很宽容:活佛即便行了几间事,肉体也是圣洁的。
上一年夏天陪若曦女士一行参观了孝登寺,并与竹康活佛座谈,活佛高高在上地坐在佛座上,接受我们所献的哈达,并为每一位外宾摸了顶。我也恭恭敬敬地献了一条,并小声请求说:格拉,请祝福我。不想满面笑容的活佛连声说,不必客气,不必客气!却伸出右手来与我握了手。
座谈时,有人发问,对苍蝇应该怎么办呢?
竹康活佛回答:按照佛教规定,苍蝇也是生命,不准杀生;但按科学说法,苍蝇传染疾病,应当消灭。
那曲镇上有一家藏医院,高高飘扬着藏医学北方学派的大旗。藏医学分南北两大派,对治疗寒性病和热性病各有所长,学术方面有些争端。从思想感情哲学观来讲,北方学派似乎更倾向于本上原始宗教——本教。按藏族惯例,天文历算的业务也设在藏医院。就像潮汐与月亮的关系一样,每个民族最早的哲学家居然都从凝视星空开始。地区藏医院荟萃着一大批如我们通常所说那种“智者”一类的学者。他们所从事所增长的是神秘主义的东方式智慧。像汉民族一样,长于沉思,不求实证,认识世界是用诗人的而非物理学家的眼光。他们的想象力又是超常的。相比较而言,汉民族幻想的翅膀早已退化了。
按一般介绍,公元前一世纪藏族便有了以月亮盈亏计月份的本教原始历算法,后来原始藏历吸收了汉地的历算技术,逐渐完善成今天的藏历。藏历为时轮制的纪年法,把天体划分为十二个官,用十二属相配五行纪年。有闰月,也有闰日。六十年为一绕炯(即一时轮)。与汉地农历时日相距不远,属相一致。
藏北每年的历书都是前一年由那曲藏医院测算。不仅预报下一年度是否风调雨顺,是否有旱灾、雪灾或地震,连某日有雨,每一天的吉凶都一一标明。曾听说过共产党的地委书记因盼雨心切,翻藏历查雨的趣事。这可不是笑话。他们预报一九八六年间藏北的三次地震,大体时间和方位都准确。为此我们去采访藏医院。院长说,不是因为人手少设备缺,我们连震中及震时都能精确无误地预报呢!这种古老智慧是怎样的一种机制呢?院长解释说,天象,是一尊大佛形态。巨佛象征地球,巨佛姿势很重要。假如站着就不好,就有地震、飓风和瘟疫等;巨佛坐着,人间就平安。当然计算起来要复杂得多。目前这门古老的学问,仍由古老方法计算。本来可以引进电子计算机的,全套计算只需编成六十多个程序,既省时又准确。为什么不用呢?为了保密。哪一流派都有绝招,祖传秘方,必须守口如瓶,严禁泄露。
这一切是如此玄妙,以至于绝无意会的可能。我试图深入进去,领略一二,便去采访一位聂荣的民间藏医,请教星算历法之事,特邀那位口译最棒的年轻人次仁拉达翻话?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