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1部分阅读

作品:汉献帝与曹操三女|作者:美眉歆|分类:玄幻小说|更新:2025-05-22 20:13:46|下载:汉献帝与曹操三女TXT下载
  吟风弄月说英雄(序)(1)

  冬至刚过,郑州笼罩在浓密的大雾中,没有风,手脸却被雾中的寒气逼得直往衣服里缩。

  我就是在这样的日子里读了侯于德先生的长篇历史著作《汉献帝与曹操三女》,读着读着我就联想到屋外的雾,联想到冬至过后的寒冷。

  这是阅读过程的下意识联想,说明作品深深地吸引了我,作品中的人物故事恰若迷蒙的雾,而作品中的刀光剑影正如屋外的寒气。

  其实,这是作者用他的文学语言,用他的独特的叙述,给了我这种感觉。作者就是在给人这种感觉的时候,把历史上那个曾经被一些文学作品描写得无能且猥琐的汉献帝,生动而又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不禁使我想起英雄两个字。

  一说起英雄,人们头脑中的印象就是力拔山兮气盖势的形象,就是千里走单骑的壮行,这种横刀立马的英雄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审时度势,能够以柔克刚,甚至甘受胯下之辱,以求大发展的人更是英雄。写第一种英雄易,写第二种英雄就难了。而侯于德先生笔下的汉献帝,就是第二种英雄。

  说到汉献帝,人们心中的形象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天子,这种天子是被曹操当作工具的,但也就是这种被当作工具的天子,尽其能力,倾其智慧,为国为民做事,终于结束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时代,竟然在一段时间达到“人心向天子,万民歌曹侯”的安和景象。但是,曹丕即位后,少了他的父亲的气度,就要称王,连摆设性质的天子也不要了,将汉献帝发落到山阳,并扣留已经嫁给汉献帝的三个妹妹。这时候的汉献帝如果不从,结果就是死路一条,于是他从了,这是需要勇气、需要耐性、需要极大的心理承受力。而其三个妻子也奋力抗争,来到献帝身边。在这种大的起落中,人的命运牵动着读者的心,特别是处于弱势的献帝,为了生存,为了家庭,为了百姓,忍辱负重,更是英雄所为。不以刚强树英雄,而以柔韧写英雄,需要更强的文学功力。从这一点上讲,作者是成功的。

  在起伏跌宕的故事中,浓墨重彩刻画人物,是本书一大特色,比如玉玺争夺那一段,就写得令人回肠荡气。

  十数天过去了,不见献帝刘协回宫,宫中与外界消息也完全隔绝,皇后曹节急得像发了疯似的。牛公公向她道:“据司马懿将军的看法来说,魏王代汉称帝已成定局,现在最重要的一点是能打听出皇上下落,保住皇上性命要紧。”

  李公公也道:“皇上临出宫前,交代我说,要尽快给皇后取得联系,把情况告诉皇后。皇上知道也只有你能救他。”

  曹节大哭着道:“我现在不知道皇上在哪儿,如何去救他呢?”

  柴嫔:“皇后,你是大家的主心骨,你不能乱了方寸,现在还有一件事你得考虑,就是那传国玉玺还存在宪贵妃宫中,叫奴才说,不如放在皇后宫中,你是魏王同父同母妹妹,又是皇后,对那些人还有点压力,他们总不敢到你宫中去搜查吧!”

  曹节:“那不要紧,我大姐会拼上命保管的,再说只要皇上在,那东西也会失而复得的。”

  正好这时,曹宪把传国玉玺送到福寿宫来,对曹节道:“妹妹,我觉得这玉玺交给你保管比较稳妥,因此给你拿来了。”

  不料恰巧这时华歆又带人入宫来索要传国玉玺,曹节刚从曹宪手中接过来,他们竟到后宫来了。

  华歆:“皇后,你把传国玉玺交出来,皇上就可以回来。”

  曹节:“华歆,你把坏事都做绝了,你不得好死!”

  这时,曹洪和曹休也仗剑而来,曹洪道:“曹节,汉帝已降诏禅位魏王,你还要这玉玺何用?”

  曹节:“叔父,你跟随我父亲多年,孙权上书叫我父亲称帝,我父拒绝;夏侯惇等人劝我父称帝,我父照样拒绝;现在,为什么你们要让我哥哥做这叛逆之事呢?”

  曹休:“魏王已经下令筑起了受禅台,你不交出传国玉玺,我这宝剑可就不认人啦!恐怕连汉帝也得去见阎王!”

  吟风弄月说英雄(序)(2)

  曹休上前,夺走曹节双手搂着的玉玺,曹节拼命用头向玉玺撞去,用力过猛,头破血流。曹休也倒于阶下,玉玺滚落。曹休抱起玉玺,鼠窜而去。

  曹节被李武等人救起,血流满面,愤怒道:“曹休,你们跟着曹丕干下这伤天害理之事,苍天有眼,决不会保佑你们!”说罢,昏厥过去。曹宪一边呼喊妹妹,一边命李公公快去请太医速来急救。

  鲜活的人物,鲜明的性格,读来跃然纸上。

  原是本着友谊而写的,读了作品后,###受益,写这些文字就有了情不自禁的感觉。从侯先生的自述中,我知道他是书香世家,祖父曾自撰自书一联,刻于青砖,砖在屋门两边。上联为“吟风弄月不暖不寒天气”,下联为“荷锄披书半耕半读人家”。由此可见,侯先生写书,有继承祖训或祖业的意思,于是,我在本文题目中,就借了其祖父的雅句。

  郑彦英

  2006年12月28日于河畔木屋

  (注:序文作者系著名作家、河南省文学院院长)

  孤儿登基(1)

  龙种

  东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冬天。

  京都洛阳南郊毕圭苑,行宫。

  鹅毛大雪下了一天一夜,黎明时分,骤然停止,满苑皆白,皇帝行宫中也充满了寒意。

  东方天边露出一抹红霞,犹如美女之唇,在它上方,又呈现了一小片蘑菇状的红云,好像醉汉的额头。红额迅速向下扩展,倏地吞没了红唇,变成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光芒射进苑中一座行宫窗户,顿时满屋生辉。恰好此时,一个婴儿在少女的阵痛喊叫中呱呱坠地。

  “王姑娘,老身要向您道大喜喽,您给皇上生了个夹鸡儿带蛋子的龙种,您的大福气来啦!”接生婆恭维说。

  圃囿令宦官赵忠得报,进来说:“王琪姑娘,恭喜恭喜!你生下了皇子龙种,我要奏请皇上给你加封,接你进宫,今后下官恐怕该称你娘娘啦!”

  十六岁的美貌佳人王琪,睁开了少气无力的眼睛,望着襁褓中的婴儿。她看到小家伙的眼珠乱动,似在领略着新奇的世界,自己情不自禁地在脸上流露出一丝笑意。她随即又闭上了眼睛,语气低沉地说道:“何皇后能放过我们母子吗?”

  赵忠安慰她说:“请姑娘放心吧,皇上会更加喜欢你的。”

  王琪没说什么话,她的思路又回到了这年春天。一年来,在苑中尝到苦辣酸甜的滋味,又都涌上心头。

  她是三月怀孕的。那时宦官赵忠负责监造的这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刚刚竣工落成。亭台楼阁,美轮美奂;湖光山色,流光溢彩;鹿奔兔跑,柳绿桃红。汉灵帝刘宏龙心大悦,亲笔用隶书题写了园名“毕圭苑”,后又在朝廷特设了圃囿署,任命赵忠为圃囿令。赵忠感恩,在各地选拔一批美女,养在苑中行宫里,王琪正是他手中的一张王牌。

  上巳节这天,风和日丽,苑内湖水荡漾,波光粼粼,湖岸垂柳飘拂,游人如织,热闹异常。

  这时有四匹白马拉的一辆豪华马车进了园门,执辔之人头戴胡帽,身着胡服,足蹬胡靴,身材魁梧,气质不凡。车上华盖下坐着一位贵妇,浓发如云,玉簪金钗,姿色秀美,容光焕发。身穿狐白轻裘,妙若天仙。她手揽着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儿,这小男孩有点痴呆地看着车厢中蹲伏的一只黄犬。黄犬头上戴着一顶缁色进贤冠,腰上裹着紫色绶带。有人认出来了:穿胡服的正是当朝天子刘宏,年轻贵妇乃是皇后何萍,痴呆小儿就是皇子刘辩。于是,人们一传十,十传百,一哄而散。赵忠闻报,来到车前跪迎,匍匐于地:“陛下圣驾幸苑,微臣有失远迎,罪该万死。祝愿我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灵帝责备道:“朕要来与民同乐,你为何让老百姓尽皆退避?”

  赵忠:“启奏陛下,不是奴才下令驱散他们,我大汉国乃礼仪之邦,是百姓们自行回避的。”

  “你休要巧言令色,迷惑于朕。”灵帝用马鞭指着赵忠,“赵忠,你是真忠,还是假忠?还有一件事,你要如实禀报:杨赐参奏你借修苑之机,在京西私修一座豪宅,贪污库银,损公肥私,此事当真?”

  “启奏陛下,臣无儿无女,也无亲眷,修宅何用?老奴全是为了服侍陛下方便。”赵忠以头叩地道,“前年开始修建毕圭苑,杨赐就曾上书谏阻,他是不想让陛下有一点享乐啊!”

  “爱卿平身吧。”灵帝把马鞭交给身边侍从,示意他赶车让皇后皇子游园,又问赵忠道:“今日游园你为朕安排有什么好玩的、好看的?”

  赵忠胸有成竹:“启禀陛下,胡马、胡弓已备好,臣请皇上先到鹿园打猎吧。”

  骑胡马、拉胡弓打猎,也是汉灵帝刘宏的一项爱好,他点头:“好吧。”

  一个时辰过去了,灵帝累得汗流浃背。但他不愿无获而返,仍驱马追赶一只雄鹿,一箭射去,鹿入林中,卫士报说射中了。灵帝说要喝鲜鹿血,赵忠道:“请皇上先驾临行宫休息,听吹奏胡笛、胡箜篌,观赏胡舞表演,鹿血将很快送去。”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华人小说吧

  孤儿登基(2)

  一会儿,双手捧着金碗把鹿血呈献到灵帝面前的姑娘,正是王琪。这是赵忠精心安排的。灵帝看到天生丽质的王琪,怦然心动,接过鹿血一饮而尽。顷刻,浑身燥热难耐,示意赵忠让其他女子下去,单独留下王琪,赵忠心领神会。

  他把王琪带到一个偏房里,神秘地说:“王琪姑娘,你的福分不浅啊!皇上看中你啦,你愿意怀上龙种吗?”

  王琪天真地问:“啥是怀龙种啊?”

  赵忠道:“就是怀上皇帝的孩子呀!真能这样,你就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你的父母也就不会再啼饥号寒啦,把他们找来,跟你一同享福。”

  “不,我怕。”

  “你怕什么?你就不怕满门抄斩!”

  王琪没再吱声。

  当天夜里,在行宫的胡床上胡帐里,她被灵帝刘宏占有。

  灵帝在毕圭苑一连住了三天,夜夜都让王琪陪伴。

  一两个月很快就过去了,王琪感到身体不适,经常呕吐。睡觉几次梦见太阳投入自己怀抱,常在半夜惊醒。不思茶饭,容颜憔悴。赵忠请来太医诊脉,断定她是怀孕。赵忠将实情奏报灵帝,灵帝要他好生照顾王琪,吩咐他千万不要让何皇后知道。赵忠保证,谨遵圣命。

  纸是包不住火的。灵帝媾合苑中女子王琪,并使其怀孕的绯闻,终究还是传到了皇后何萍耳中,她大为恼火。她觉得自己的亲生儿子刘辩有点痴呆,若是王琪真正生下一个皇子,刘辩就很难立为太子。于是就派自己的弟弟何苗去威胁赵忠说:“皇后钧旨必须立即让王琪堕胎。否则,赵公公和王琪都难保性命。”

  赵忠被逼无奈,也不敢上禀灵帝,只得去向王琪说:“何皇后的哥哥大将军何进兼录尚书事,总领朝政,权倾朝野,皇后今派人来逼你堕胎,这该如何应付呢?”

  王琪哭着说:“赵公公,你快为我拿个主意吧。”

  赵忠摇头:“我当个奴才,也真难呀!你自己好自为之吧。”

  王琪畏惧何皇后,十分痛心地说:“我打掉这个龙种!”

  她用手拍打自己的肚子,又按又揉,疼痛难忍,也都无济于事。她又站在床上往下跳,胎儿仍牢固不动。

  这事何皇后得知后,一天,派宫中一名女官送来一包粉状药物,并传话给王琪说:“皇后怜悯王姑娘,特让送来了保胎药,你当着我的面赶快吃下吧。”

  王琪将信将疑,又不敢不吃,放进嘴里,苦涩异常,难以下咽。女官让她喝了几口凉水,又引起王琪一阵呕吐。

  女官临走,在门外对赵忠说:“让她吃下的是特制的瓷瓦粉面,打胎最灵,有啥动向,你要及时报知皇后。”

  多天过去了,王琪腹中的胎儿,仍是安然无恙。

  秋高气爽的一天,灵帝又来毕圭苑打猎,交代赵忠:“朕今日不再回皇宫,晚上就和王琪住在一起。”

  赵忠担心王琪会向灵帝诉说被逼打胎之事,若再隐瞒,又怕灵帝加罪于他。于是就向灵帝跪下道:“臣有一事,思虑再三,觉得还是应该向陛下奏明:皇后曾派人到苑中逼迫王琪姑娘打胎,不过托皇上洪福,总算平安无事。”

  灵帝很生气:“这并非小事,为何不早报?”

  赵忠辩解道:“臣为陛下着想,怕引起宫廷内乱,祸起萧墙。”

  灵帝道:“朕要免去何进的大将军之职,废掉何皇后!你平身吧。”

  赵忠道:“臣冒死进谏,这样不妥。外戚权重,固然有弊,但也应从长计议。”

  灵帝道:“那就这样吧,朕加封你为车骑将军,调拨给你足够的兵士,加强苑中防卫。”

  赵忠道:“臣谢恩。”

  夜里,灵帝刘宏听罢了王琪的哭诉,把她抱到了行宫的床上。他抚摸着她的肚子安慰道:“以后你在这苑中会是很安全的,有兵士保卫,再让赵忠找来懂接生的妇人守护。生过孩子,朕就册封你为美人,接你进宫。”

  王琪请求道:“皇上,我别无所求,只希望让我的父母不再受穷,不再流离失所。生过孩子后,能让我见到他们。”

  华人小说吧 电子站

  孤儿登基(3)

  灵帝道:“你若是能生下一个皇子,乳名就叫龙儿。以后可取大名叫刘协,字叫伯和。只求万事协和,国泰民安。”

  熬到寒冬腊月的这天清晨,雪后天霁,旭日东升。王琪果真生下了一个龙儿。汉灵帝得到喜报,降旨册封王琪为美人,派车去接其母子进宫。

  此时,何皇后已先派人给王琪送去了羊肉汤。王琪喝后,顷刻七窍出血。灵帝和董太后闻讯赶到,王美人已经是奄奄一息。

  董侯

  董太后看着王美人的死状,惨不忍睹。可怜她刚刚受封,尚未进宫,即遭不测,死于非命;暗恨何皇后心狠手辣,不是好东西。她又抱起嗷嗷待哺的孙孙刘协,不禁老泪纵横,泪水滴到了不满月的婴儿的小脸上,叹息他刚到人世,就失去了母爱。

  “就把龙儿抱到永乐宫吧,我要亲自养育他。”董太后把刘协递给随来的贴身侍女,语重心长道,“说不定他还会立太子,继皇位呢。要操心照顾他。”

  侍女抱好了刘协:“遵太后命。”下去了。

  “宏儿,你是当朝天子,发生在身边的命案要查清楚,恶人要严惩。”董太后向汉灵帝说,“王美人的后事,你也要妥善处理。”

  “是。请母亲放心。”刘宏点头答应。

  董太后是汉灵帝刘宏的亲生母亲,解渎亭侯刘苌之妻。当初汉桓帝刘志无子,驾崩后,桓帝皇后窦妙临朝定策,派大臣迎立十二岁的刘宏为帝,是为汉灵帝。尊窦妙为皇太后。窦太后驾崩,刘宏接生母董氏入京师,尊为太后,居永乐宫。如今刘协没了母亲,董太后只得把他养在永乐宫中。

  灵帝刘宏让太医检验了王美人的尸体,诊断确系中毒身亡。他向赵忠道:“不要举行任何仪式,你派人把王美人安葬在北邙山上。”

  “臣遵旨。”

  “皇后派来送羊肉汤的女官叫什么名,你知道吗?”

  “姓孙,叫孙英。”

  “好吧,朕查清事实,要废掉皇后。”

  刘宏离苑,乘舆回宫。

  皇后何萍得知王美人已死,料想她所生婴儿皇子刘协也难久活,心头一阵窃喜。但又想到皇上必然要追查王美人死因,不会善罢甘休,不由得心跳怦怦,头晕嗡嗡。思来想去,自言自语说道:“事已至此,一不做二不休,干脆除掉孙英。”

  正好这时孙英慌忙而来,跪下道:“皇后娘娘,你要救我。”

  “你有啥事?大惊小怪!”

  “王琪已死,皇上必究。旨意是你下的,事情是我干的,我怎能逃脱干系?”

  “你在羊肉汤里放了什么东西?”

  “红信。”

  “我让你送汤,没让你放药,休得胡言!”

  “皇后娘娘,天地良心呀,你不能推得一干二净,让奴才死无葬身之地。”

  “你去西园井中安息吧,这样还可以落得个全尸。至于你的家里人,我会托人照顾的。起来去吧。”

  过了一会儿,宫女来报:孙英在房中悬梁自缢身亡。

  此时黄门官来传圣旨:皇后金殿见驾。

  何皇后来到金殿,见皇上刘宏坐在龙椅上,面带怒容,自己便强作镇静,轻移莲步,跪在阶下。她未等灵帝开口发问,就先说道:“皇上数日未到后宫,臣妾甚为思念。今日黄门宣召,贱妾恭听教诲。”

  灵帝斥责道:“你身为皇后娘娘,应当母仪天下,如今做出伤天害理之事,还有何脸面见朕!”

  何萍痛哭流涕:“皇上圣明,你可不要听信谗言,错怪贱妾呀!”

  “什么错怪?王琪喝了你派人送的羊肉汤,七窍出血而死,罪恶昭彰,岂是你巧言狡辩所能掩盖!”

  “王美人生下了龙子刘协,使贱妾所生刘辩有伴,皇上龙颜大悦,贱妾也喜不自胜,特意炖好羊肉汤,让王美人补养身体,万万没有想到会出意外之事呀。”

  “羊肉能把人吃死吗?你从实招来,还可以免去一死。”

  “孙英嫉妒王美人年轻受宠,在羊肉汤里下了毒,还想嫁祸于我,现在她已畏罪自尽,皇上要为我做主啊。”

  孤儿登基(4)

  “你先回宫吧,朕要继续追查。”

  此案不了了之。

  何皇后逍遥法外。

  董太后气愤不平。

  光和七年(公元184年)二月,爆发了彻底动摇东汉统治政权的黄巾大起义。首领是巨鹿人张角,他自称是“黄天”,部众皆头裹黄巾,故称黄巾军。许多地方,同时起义。义军主力集中在河北、颍川、南阳三地区。

  汉灵帝刘宏命令大将军何进,率左右御林军五营士兵驻守都亭,守卫京都洛阳。又派人率兵防守洛阳周围的函谷、大谷、广城、伊阙、旋门、孟津、小平津、〖xc儇。tif〗辕等八个要塞。任命皇甫嵩为左中郎将,率主力镇压对洛阳威胁最大的颍川黄巾军;任命朱俊为右中郎将,率兵进攻南阳黄巾军;任命卢植为北中郎将,向张角率领的河北黄巾军进攻。又任命曹操为骑都尉,率兵赶至颍川,围剿黄巾军。

  到十一月,历时九个月的黄巾大起义被镇压下去了,汉灵帝刘宏把光和七年,改为中平元年。然而,起义军余部,还在各地坚持斗争。

  这一年,刘协四岁了。一直生活在永乐宫中,由董太后悉心抚养,长得敦敦实实,虎头虎脑,聪明顽皮,人们都称他“董侯”。

  刘宏到永乐宫来看望母亲和小儿子,向太后问安之后,伸出手来想抱抱孩子,刘协差不多一年没见到他了,似乎不认得他了,躲到奶奶背后,拉住太后衣裙,把脸盖了起来。

  “龙儿,这是你父皇,你不是老说想念你父皇吗?”董太后用手把刘协拉到前面来,引导他说,“龙儿懂事,快快拜见父皇。”

  刘协这才跪下:“儿臣参见父皇。”有点羞涩,却也有模有样。

  刘宏心中一热,把儿子抱了起来问:“龙儿,人们为何称你董侯呢?”

  刘协爽快回答道:“我没有母亲,父皇又顾不得管我,只有奶奶董太后亲我,我也没有封号,人们当然就喊我董侯呗。”

  刘宏心中一酸,拍着儿子:“龙儿很乖,一定要听奶奶的话,别惹奶奶生气。”

  “是。”

  “还要听先生的话,读书认字,长大有用处,可担当重任。”

  “明白。”

  灵帝刘宏听到小儿刘协能如此答话,心中甚为欢喜,向太后夸奖道:“孺子可教,成才有望。我想让他拜议郎王允和杨彪为师,学文习武。”

  董太后乘此机会,提出要求:“那你降旨颁诏立刘协为太子吧。”

  刘宏:“黄巾虽平,余党尚存,儿今身心俱损,终日不宁,此等大事,日后再定吧。”

  董太后:“你还有别的顾虑吧?”

  刘宏进一步道出实情:“皇后之兄大将军何进,也多次提出要我立刘辩为太子。他有兵权在手,我现在立刘协为太子,必生内乱。”

  “可以封你表兄董重为骠骑将军,封你表弟董承为车骑将军,禁军就可掌握在你手中了嘛!”

  刘宏点头同意。

  后来,他与赵忠商议立太子之事,明告赵忠:“皇子刘辩,痴呆愚钝;皇子刘协,聪慧颖悟。朕欲立刘协为太子,你以为如何?”

  赵忠受宠若惊,说道:“俗话说,疏不间亲啊,不过皇上信任微臣,只能忠言相告。刘辩是大将军何进的亲外甥,皇上欲立刘协为太子,定要先削去何进兵权,方可行事。张让、蹇硕他们也都是这样想的。”

  从此,刘宏更加重用宦官,给他们加官晋爵。于是赵忠、张让、封谞、段珪、蹇硕、曹节、侯览、程旷、夏恽、郭胜十人形成宦官集团,号为“十常侍”。朋比为奸,弄权乱政。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刘宏成立京城近卫部队——西园八校尉,以宦官蹇硕为上军校尉。这就又重新引起外戚和宦官集团之间的矛盾斗争。弄得刘宏一筹莫展,重病缠身。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刘宏驾崩于洛阳南宫嘉德殿,年三十四岁,被追谥为汉孝灵皇帝,史称汉灵帝。九岁的刘协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儿,为这位小董侯遮风避雨的人,只有他的老祖母董太后了。

  孤儿登基(5)

  救王

  “奶奶,奶奶,啊,皇祖母,皇祖母,我有要事禀报。”刘协从嘉德殿跑回永乐宫,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大将军何进,还有司隶校尉袁绍,典军校尉曹操他们,就在我父皇灵柩前,拥立了新君,让我哥哥刘辩当了皇帝。”

  “何皇后在你父皇灵前没有?”董太后十分关注地询问。

  “在呀,司直官随即宣诏:尊皇后为皇太后,垂帘听政。”

  “这个何萍,也真不知天高地厚。出身屠户之家,有何德何能?当初是我抬举她,立为皇后,我今健在,她能垂帘听政?”

  “奶奶,你别生气,还宣诏尊你为太皇太后。”

  “宣不宣诏,我都是太皇太后,我要的是临朝听政,你懂吗?小孙子!”

  “还封我为渤海王,要我谢恩,我就跑回来了。”

  “封渤海王,不中!日后让你到封地去,不就远离朝廷了吗?”

  “就让我哥哥刘辩当皇帝吧,他舅舅何进是大将军呀!”

  “这有什么了不起,我让你表伯父骠骑将军董重取何进首级,易如反掌。”

  “皇祖母,你且息怒,木已成舟,不可强为,奶奶不能拿鸡蛋碰石头。你老人家若有个闪失,孙儿还有哪个人可以依靠?”

  “休要胡言,你等着瞧吧。”

  安葬了汉灵帝刘宏之后,董太皇太后秘密把张让、赵忠、董重等人召集到永乐宫,商议好办法,她要临朝听政。

  次日大臣上朝之后,蹇硕指挥禁军包围了金殿,董太皇太后临朝,她降旨封刘协为陈留王,想试探文臣武将们的反应如何,一时没有人敢表示异议,大殿寂静无声。

  这时何太后掀帘出来,打破僵局说道:“太皇太后要改封刘协为陈留王,也未尝不可!”

  “刘辩年少,愚笨无能,以后你我谁来临朝听政?”董太皇太后质问。

  “我等都是妇道之人,以后皆退居后宫九重,朝政让大臣###处理为宜。”何太后当机立断作出了让步。

  “你出身卑微,我抬举你做了皇后;你毒死王美人,我也未曾追究;如今你垂帘听政,目中无我,我怎能甘休!”

  “你也是出身藩妃,入宫为太后,本应知足,先帝已崩,我儿即位,你争权何益!”董太皇太后伸手要打何太后,被张让等阻止。当初何萍立后之时,张让也曾为其出力。现在张让、赵忠劝两人各自回宫,也就都顺势下台,各怀怒气在近侍护卫下离开了。袁绍和曹操想上去杀董太后,被何进制止了。文武大臣离朝后,蹇硕才指挥禁军撤去。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六月,何进把袁绍、曹操等人召集到大将军府商议说:“董氏干预朝政,十常侍仍旧揽权,我想废掉董氏太皇太后,你们认为如何?”

  曹操道:“立刘辩为帝,争了君位,这是我们走对了第一步。下一步要尽诛阉党,先要杀掉蹇硕,控制禁军。”

  袁绍道:“请大将军给我五千精兵,明天即可除掉阉党。”

  何进同意,命二人依计而行。

  次日,袁绍和曹操带领精兵五千,包围皇宫,上军校尉蹇硕猝不及防,在花架下被曹操一刀砍下头来,蹇硕所带禁军,尽皆投顺。袁绍还要杀张让、赵忠等人,被何太后传旨阻止了。张让本来对她有恩,赵忠在王美人事件上也为她作了遮掩,这女人也就手下留情了。

  袁绍和曹操又带兵闯进永乐宫,冲到董太皇太后面前。袁绍:“奉大将军之命,请你自裁!”

  董太皇太后道:“你们袁曹两家世受国恩,今天做此不仁不义之事,定落万世骂名!”

  袁绍道:“你定死无疑,少说废话。”

  刘协上前护住董太皇太后,大声说道:“陈留王在此,不得对太皇太后无礼!”

  袁绍一脚把刘协踢倒。

  董太皇太后俯身去救护他。

  袁绍抽刀刺向董太皇太后,太皇太后倒在了刘协身上,鲜血溅了刘协一身一脸,刘协怒视袁绍骂道:“反贼,反贼!”

  手机小说阅读 m.hrsxb 想看书来华人小说吧

  孤儿登基(6)

  袁绍挥刀要砍刘协,被曹操举刀架住了。曹操看刘协这小子,小小陈留王,还真有点王者气概,心想或许日后有用。他向袁绍道:“一个小毛孩子,留他一命吧。”

  袁绍:“留下他,谁来养?”

  曹操:“交给何太后吧。”

  袁绍:“何太后养他,何用之有?”

  曹操:“她若弃之,我自养之。”

  袁绍:“孟德大发慈悲善心,我就成全你吧。”

  袁绍放过刘协,又欲去杀两个小太监牛文和李武。这两个童监,在永乐宫是专门陪伴刘协玩耍和学习的,晚上刘协也常常让他们陪睡在卧榻之上。以前刘协问过二人:小鸡鸡是怎样被人割掉的?牛文说是被太医用明晃晃的快刀割的,李武说是自己的爹爹用铁锈的镰刀割的。刘协不知道这些不好的大人们为何要割掉孩子的小鸡鸡,他只想问一问所有的太医:有什么办法给小太监把小鸡鸡加上去?尽管问不出结果,两个人也都感激他。二人年龄比刘协还要小一点,可是也都非常机灵,此时各自抱住曹操一条腿,跪求:“曹爷救命!”“曹爷救命!”

  刘协也说:“请曹公保护我的小伙伴。”

  正好此时,何太后也派人传来旨意:勿伤刘协性命。袁绍只得让人送刘协去何太后宫中,曹操也让自己的随从带走牛文和李武。

  刘协走时,向曹操道:“生我者父母,养我者祖母,救我者曹公。请曹公安葬我的祖母。”

  曹操道:“小王放心。”

  可怜刘协没有了父母,也失去了老祖母,只有无可奈何地跟随何太后生活。他也不知道天下之大,还有没有人关心他。他听说了表伯父董重一家被满门抄斩,表叔董承也不知道带着家小逃往何处。生母的娘家呢,他也只知道姓王,没见过一个亲人。他听人说过,自己的母亲长得很漂亮,宫廷画师为母亲画过像,但他从来没看到过。刘氏皇族呢,也许只有何太后和痴哥少帝刘辩是他的亲人了。此外,他再也想不起来与他有点亲密关系的人了。

  其实,还有两个人在关注他:一个是他的老师王允;还有一个是姓董的,名叫董卓,也一直在关注他。此人现为西凉太守,自称是董太皇太后的远房侄儿,招募了二十万军队,准备向京城进发。

  至尊

  “刘协,你在我身边生活,感到舒服吗?”何萍在长乐宫中,不无怜悯地问两个月来跟随自己生活的陈留王刘协。

  “还可以吧。”刘协不冷不热地回答。

  “你还想念你奶奶董太皇太后吗?”

  “想。”

  “她已经死了,不要再想她了。以后最疼你的人是我,我就是你的亲妈妈。”

  “不,你不是我的亲妈妈,你是刘辩哥哥的亲妈妈。”

  “我亲刘辩,也亲你。很快给刘辩纳后,也为你纳妃。刘辩哥哥不想当皇帝时,还可以让你来当皇帝。”

  刘辩小子有点呆笨,但并非实傻,他对娶媳妇还是很感兴趣的。大概是何太后已经让人开导过他,他知道娶媳妇是件好事情。听到了母亲何太后的话,就说:“皇帝我当不当都行,快点给我娶个媳妇吧。”

  “好吧,传旨让你舅舅进宫商议一下,先为你聘娶议郎唐瑁之女唐姬为妃。”

  黄门传旨到大将军府上,何进未多加思索,就带两个随从侍卫进宫。

  张让、赵忠、段珪等人得知何进要进宫,密谋策划,先埋伏五十多名刀斧手在长乐宫嘉德门内,何进等人一进去,有人立即关闭了宫门,袁绍、曹操带兵士赶到,宫门已闭。二人叫门不开,命人抬木撞门。此时张让等人已命人将何进砍死,把首级从墙上扔了出来。宣谕说道:“何进谋反,已经伏诛,胁从不究,你等速退。”

  “宦官谋杀大臣,天理不容,破门而入,格杀勿论。”袁绍大呼。

  有人在宫门外放起火来,众人破门拥入,见了宦官,不论大小,尽皆杀之。曹操、袁绍带兵突入宫廷,追上张让、封谞、曹节、程旷、夏恽、郭胜等人,挥刀剁为肉泥。赵忠、段珪、侯览劫持何太后、少帝刘辩、陈留王刘协,要从暗道逃往北宫。侯览拉何太后掉在后边,曹操追上刀劈侯览,吓得何太后软瘫在地,昏迷过去。曹操急忙放刀入鞘,双手在何太后的胸部及两乳间按摩,又趴下用嘴对着何太后的嘴做了人工呼吸。过了一阵,何太后才苏醒过来。曹操一面派人扑灭宫中大火,一面派人把何太后送回宫中,请她振起精神,暂摄朝政。

  孤儿登基(7)

  赵忠和段珪劫拥少帝及陈留王,连夜逃跑到北邙山。约三更时分,听到后面喊声一片,追兵赶来。赵忠料难逃脱,就对刘辩、刘协说道:“先帝在世之时,我曾在京城西郊建了一处宅院,也许日后少帝与陈留王能用得着的。现在我们又饥又累,黑路难行,我二人终会被杀,老臣不能再陪伴你们兄弟啦。”说罢就和段珪一起投河自尽。

  正在此时,只见一队人马举着火把赶来。走近时,刘辩和刘协看到是太仆王允、太中大夫杨彪、司隶校尉袁绍、典军校尉曹操等人,君臣尽皆落泪。王允让军士牵过两匹好马,扶少帝与陈留王上马回京。

  回到洛阳城边,天已大明,只见城门紧闭,城头高竖“董”字大旗,有兵把守。袁绍拍马上前喝问:“天子在此,何人闭门?”

  只见城头旌旗摇动,一将站立高喊:“我乃西凉太守董卓也,天子安在?”

  少帝听董卓声如雷震,吓得浑身打战,刘协上前勒马道:“你既是朝廷命官,见到天子,为何不下城叩拜!”

  董卓竟被小孩子的话镇住了,一时语塞,慌忙下城,拜于道旁。缓过神来,才又问道:“汝是何人?”

  “陈留王刘协。”

  “莫非是昔日人们昵称的小董侯吗?”

  “正是。你不奉诏命,带兵入京,想干什么?”

  董卓道:“天下董氏是一家,董太皇太后是我的姑母,吾在边郡,消息闭塞,传闻董太皇太后驾崩,特来吊丧。”

  刘协看少帝面带疑惧表情,道:“你当屯兵城外,听候旨意。”

  “遵命。”董卓听了刘协这一番话,大为惊奇,心中已怀下立刘协为帝之意。

  众人拥少帝回宫,与何太后共商对付董卓之策。董卓心怀叵测,他恩威并用,招诱何进之兵投顺,尽皆归他指挥。他带兵出入宫廷,没人敢阻挡。袁绍和曹操去见王允,说董卓有异心,应速除之,王允犹豫道:“不可轻动,徐图良策。”

  一天,董卓向谋士李儒说:“我想废刘辩,立刘协为帝,汝有何谋?”

  李儒道:“若要如此,必须先杀掉袁绍、曹操和在京的荆州刺史丁原。”

  董卓:“丁原义子吕布有万夫不挡之勇,不好对付哟!”

  李儒:“吕布乃见利忘义之人,只要公愿拿出三件宝:重金、宝刀、赤兔马,在下定能买通吕布,让他杀掉丁原,甘当您的义子。”

  董卓:“好,事若办妥,老夫必有重赏。”

  不久,一天夜晚,董卓带剑进入长乐宫,太监宫女无人敢阻。他直入何太后寝宫,何萍十分惧怕,强打精神问道:“将军夜入后宫,有何要事?”

  董卓:“想问你一件事。”

  何太后:“讲吧。”

  董卓:“袁绍和曹操杀死我的姑母董太皇太后,是你指使的吧?”

  何太后:“不是。”

  董卓:“你敢和他们对证吗?”

  何太后:“你不相信,请杀我好啦。”

  董卓冷笑一声,说道:“我还舍不得杀你哩。”

  何太后试探地问道:“将军想怎么办?”

  董卓用锐利的目光望着何太后:“老夫要辅佐你们母子坐江山。”

  何太后缓了一口气,道:“谢将军,请坐吧。”

  “不过,你要配合我干几件事。”

  “讲吧。”

  “一是帮我除掉袁绍和曹操。”

  “这我怎么帮你?”

  “他俩人见我已除掉了丁原,猛将吕布已拜认我为义父,怕我收拾他们,都逃之夭夭啦。你召他们进宫,我自有办法。”

  “我哥何进就是这样死的,他们不会重蹈覆辙。再说,谁知他们跑到何处呢?你打听出他们的下落再说吧。”

  “二是要拜我为相国,少帝称我为相父。”

  “这事也得皇上自己愿意,我不能完全做主。”

  董卓抽出宝剑,灯下发出寒光,吓得宫女们纷纷退出,他向何太后狞笑着:“这第三件事嘛,你就可以完全做主喽。”

  华人小说吧 电子站

  孤儿登基(8)

  “什么事?我能办就办。”

  “现在我要你陪睡。”

  何太后一听,顿时愣住了。她知道董卓已经杀了几位大臣,他若要杀自己,也会像捻死一只蚂蚁一样,他要在自己身上发泄兽欲,恐怕是在劫难逃啦。明知抗拒无用,还不如顺顺当当答应。她慢慢自解衣裙,暗盼出现救星。这时正好听到外边有人走动。

  董卓向外喊道:“门外宫女,仔细听清,老夫不喊,不得入内,违令者斩。”

  董卓把何后抱到卧榻之上,很快把她脱得精光,又让她给自己脱光衣裳,说道:“艳后,灵帝驾崩,扔下你这美如天仙的女人好可怜,今日老夫和你共度良宵。”

  第二天,董卓却在宫中设宴,向百官宣布,废刘辩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于是,在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九月,九岁的刘协登基,当上了皇帝,史称汉献帝。

  刘协登基不久,董卓就派人杀掉了弘农王刘辩。连何后也没有放过。一日,何太后拒绝让他行奸,他就亲手把她掐死了。

  这样,刘协连一个带点亲热气的亲人也没有了。他成了地地道道、名副其实、不折不扣的孤家寡人,一个确确实实、真真正正的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