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穴敷疗法聚方镜》
13 方
药物:陈艾九至十五克。
制用:炒热揉绒,包脐眼。用治小儿夜啼。
主治:睡喜伏卧,食少便溏,四肢欠温之夜啼者。
来源:民间验方。14 方药物:鸡蛋一个,油虫沙一点五克,葱白适量。
制用:将鸡蛋煮熟,连壳纵切,掏去蛋黄,将油虫沙、葱白共捣烂如泥,纳
入蛋黄窝中。趁热覆盖肚脐,布带缚定,次晨去掉。用治小儿夜啼。来源:
民间验方。
15 方药物:鸡粪适量。
制用:涂小儿脐中,男用雄鸡粪,女用雌鸡粪,极炒。用治小儿夜啼。
来源:民间验方。
16 方
药物:羌活、防风、天麻、薄荷、黄连、甘草、全蝎、僵蚕、陈胆星各
六克,犀角片三克,朱砂三克,牛黄一点五克,冰片少许,麝香少许。
制用:前十味药用麻油熬膏,黄丹收,再入余药搅匀,摊贴胸、脐。用
治小儿夜啼。
来源:《理沦骈文》
备注:亦可清心、懈热、退惊、安神、除烦躁。
17 方
药物:韭菜子适量。
制用:烘干,研为细末。过筛,用水调成膏,纱布包裹。敷于肚脐,十
二至二十四小时换药一次,连敷三到四天。用治小儿夜啼属脾脏虚寒者。
来源:《中医外治法集要》。
18 方
药物:丁香,肉桂、吴萸各等份。
制用:烘干,共研为细末,过筛,用水调成膏,纱布包裹。敷于肚脐,
外用胶布固定。用于脾寒腹痛夜啼。
来源:《中医外治法集要》。
19 方
药物:艾叶、干姜各等份。
制用:烘干,研为细末,用酒调成膏,炒热,纱布包裹。以肚脐为中心
在腹部从上而下热熨,反复多次,冷则用热水袋热敷。用于小儿夜啼属寒者。
来源:民间验方。
20 方
药物:胡椒六克,艾叶六克,葱白两个。
制用:胡椒为末,余药捣烂入熟米饭内,趁热放小儿脐孔上,布带扎紧
固定,一日换一次。
【外治疗法】
1。药物:雄鸡冠血。
制用:刺破雄鸡鸡冠,滴几点血于小儿口中,惊哭可立止。
主治:小儿受惊啼哭不止。
2。药物:栀子一粒,面粉十克,白酒适量。
制用:栀子研为粉末,同面粉,白酒混合捏成粉团,缚于患儿手腕脉搏
处,过二十四小时,贴处呈浅红色,病即安。
主治:睡喜仰卧,见灯火则啼哭愈甚,烦燥不安之夜啼患儿。
3。药物:灯芯适量。
制用:烧灰,临睡时敷母亲乳头上,令小儿吮吸,连续四五次,同时,
灯芯草一撮,水煎服。
4。药物:吴茱莫十二克,醋适量。
部位:涌泉穴(双侧)。
制用:吴茱萸研成粉末,与醋调匀,敷贴足底穴位上,盖上纱布,用胶
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
注:此法用于脏热心烦之夜啼。
5。药物:艾绒。
部位;中冲穴(双侧)。
制用:艾绒做成麦粒大小的艾炷,置穴位上,点燃,以局部潮红无灼伤
为度。每次每穴一壮,一日灸一次。
6。药物:朱砂二十克。
制用:朱砂研成细末备用。每次取五克,加水调匀,敷贴于劳宫穴(双
侧)、涌泉(双侧)。每日中午、晚上睡前各敷一次。
注:此法用于心热烦躁之夜啼。
【推拿疗法】
推拿治疗有清心降火、温中健脾、镇静安神、和胃消食等作用。根据病
情选择以下手法治疗小儿夜啼。1。清心经,约二百次。“心经”是小儿推拿
特定穴位,即中指掌面末节罗纹面。“清心经”即从中指掌面末节推向指尖,
有清心安神的作用。
2。清肝经,二百次。“肝经”为小儿推拿特定穴位,即食指末节罗纹面。
“清肝经”即从食指掌面末节推向指尖,有平肝泻火之作用。
3。补脾经,约三百次。“脾经”是小儿推拿特定穴位,位于拇指桡侧缘。
“补脾经”即微屈拇指,在桡侧缘从指尖推向指根,有健脾胃、补气血之作
用。
4。揉小天心,约一百次。“小天心”为小儿推拿特定穴位,位于手掌大,
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揉小天心”即以中指指端揉之,有镇惊安神之作用。
5。清天河水,约一百次。“天河水”为小儿推拿特定穴位,位于前臂内
侧正中线,自腕横纹至时横纹(总筋穴至曲泽穴)成一直线。“清天河水”,
即家长用食指、中指罗纹面,从腕关节处推至肘关节处,有清热泻心之作用。
此法多用于发热的患儿。
6。推三关,约一百次。“三关”为小儿推拿特定穴位,位于前臂桡侧腕
横纹至时横纹成一直线。“推三关”,即家长用拇指桡侧或以食指、中指罗
纹面(并拢)。从腕部椎至肘部,亦称“推上三关”,有温阳散寒、益气活
血之作用。此法适用于脾寒的患儿。
7。摩腹。让患儿仰卧,用右手掌根或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在腹部
作顺时针的摩动,约两分钟。此法多用于伤乳、伤食的婴幼儿。
8。掐总筋。“总筋”是小儿推拿特定穴位,在掌后腕横纹的中点,家长
可以用拇指峰掐按十多次。此法适用于因惊吓引起的夜啼患儿。
因小儿皮肤幼嫩,在操作时手法不宜过重,以免造成皮肤破损。可在皮
肤上徐些凡士林再推拿。
【按摩疗法】
清心经一百次,清肝经一百次,揉小天心三百次,揉精宁一百次,摩腹
三分钟。脾寒者加补脾经三百次,揉外劳宫五十次,揉腹两分钟。内热者加
清小肠一百次,水底捞月一百次,清天河水一百次,退六腑一百次。惊吓者
加按揉百会一百次,掐十至五次,掐老龙五次,掐威灵五次,掐小天心五次,
积食者加清胃经一百次,清大肠一百次,揉板门一百次,揉中脘两分钟。
【捏脊疗法】
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
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一般捏到大椎穴),重复三至五遍后,再按
揉肾俞穴二至三次。
捏脊的具体操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
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
前推进,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另一种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
挠侧部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
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上述两种方法可根据木者的习惯和使用方便
而选用。
在捏脊的过程中,用力拎起肌肤,称为“提法”。每捏三次提一下,称
“捏三提一法”;每捏五次提一下,称“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单捏不提。
应根据病情辩证施治,在相应的背俞穴部位上用力挟提,以加强针对性治疗
作用,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一次,六次为一个疗程,休息一周后,再进行第
二个疗程。
【点穴疗法】
1。患儿俯卧位,以双手拇指指腹依次点揉双侧脾俞、胃俞、肝俞、胆俞
穴,每穴点揉一分钟,手法用平补平泻法。
2。患儿仰卧位,点按神门,膻中穴各一分钟,手法用平补平泻法;最后
点揉中脘、足三里、三阴交各两分钟,手法用补法。
3。惊骇恐惧型患儿可加点攒竹、晴明穴;点揉中院穴后可配合作顺、逆
时针摩腹各一分钟。
【耳穴疗法】
取耳穴:神门、肾、心、脾、肝。
治疗方法:每次选一侧耳穴,用压九法。将所选耳穴部位常规消毒,把
粘有王不留行子的医用胶布贴在穴位上,每天按揉三次,刺激宜轻,两天换
一侧耳穴,起胶布时用温水沾湿。五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五天。
【药茶疗法】
1。灯芯草茶:灯芯草二克,淡竹时十片,沸水冲泡,代茶喂饮。
功效:清心除烦。
选按:灯芯草味甘淡,性寒,入心、肺、小肠经。《江西中草药学》载,
“治小儿心烦夜啼,灯芯草五钱,煎二分,分二次眼”。本方加淡竹叶清心
安神,其效更佳。
来源:《实用中药学》
2,苏连茶:紫苏叶三克,黄连一克,沸水冲泡,代茶喂饮。
功效:泻心火,安神宁心。选按:小儿夜啼,因神气未凝,心火烦扰,
故用黄连泻其心火则安。
来源:民间验方。
【醋蛋疗法】
1。用料:鸡蛋壳适量。
制用:将鸡蛋壳炒黄研细末。每日两次,每次一点五至三克,和在粥里
或蘸在乳头上吃。
适应症:治疗小儿夜啼。亦治惊厥抽搐。
2。阿胶末蛋方
用料:鲜鸡蛋一枚,阿胶末十克,油、盐少许。
制用:将鸡蛋放入沸水中,加入阿胶末和油,盐。吃蛋喝汤。每日一剂。
连服数日。
适应症:治疗小儿夜啼,兼治惊厥抽搐。
【食疗】
1。用料:淮小麦十五克,大枣六克,炙甘草、蝉衣各三克。制用:以上
各味水煎。代茶饮,也可加适量葡萄糖。
功效,清心热,健脾胃。
主治:小儿夜啼。来源:民间验方。
【验方】用于镇静安神、和胃的方药:
1。药物:小川连零点九克,鲜竹蕊二十支,辰灯芯三十支,净蝉衣二点
四克。
制用:上药加水煎煮,取汁,小量多次频服,连服一至两剂。
2。药物:蝉蜕六只(去足),钩藤三克,甘草、薄荷各零点五克,生龙
牡各二克。
制用:水煎,当开水喝。每剂服两天,每天分五至六次服。
3。药物:朱砂三克,黄连六克,钩藤三克。制用:共研为极细末,装瓶
备用。用时将药末零点五克撒于母乳头上,令小儿吮之,或用开水冲服。
4。药物:黄连零点九克,麦冬三克,竹叶四点五克,灯芯一点五克,炒
枣仁三克,获神三克。
制用:水煎两次,共取汁三十毫升频服。以上为一周岁小儿用量。其他
小儿可随年龄增长酌加药量,但灯芯的用量不变。
5。药物:灯芯草(新生儿三克一至六个月六克,半岁至一岁九克,鲜品
加倍)。上药分别加水一百毫升、二百毫升、三百毫升,用文火煎至半量,
取药汁代茶。每日一剂,早晨至中午喂服一半,其余晚上一次服完,三日为
一疗程。药汁中可加入适量白糖或冰糖(不宜加红糖)。
【秘方】
1。药物:灯芯(烧灰),朱砂少许。(朱砂有毒,用量要慎,不可过量)。
用法:研细末涂乳头,喂食下即止。
方源:广西蒋夫前得一老妇祖传方。
【偏方】
1。药物:蝉蜕二十个,茯神六克。
制用:水煎服。
2。药物:粳米、桂心末、莲米、百合各适量。
制用:共煮粥喝,白砂糖拌食。
3。药物:蝉蜕下半节八个,茅根九克。
制用:煎水分二次喂服。三剂即效。
【药物疗法】
1,积食者服甩保和片,饭后温开水送下,日服三次,周岁以内患儿,每
次服一至两片。
2。眼用食母生一至两片,一日三次。
【注意事项】
1,注意搞好小儿护理,视天气加减衣服勤换尿布,避免太闷、太热、太
湿。
2。注意小儿饮食调理,避免饥饿、口渴。3。注意小儿身体健康。及时治
疗疾病。
治疗麻疹七十七法
【症状诊断】
麻疹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小儿,潜伏期约八至十二
天。早期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跟结膜充血、畏光等。两至四天后口腔
颊粘膜粗糙,有细小的白点,以后皮肤出现红色斑五疹,自耳后颈部开始波
及躯干四肢,疹出齐后热渐退,疹亦依次渐退,而出现脱屑及棕色斑点。常
可并发喉炎、肺炎、中耳炎、口腔炎等。六个且以内的婴儿,很少患麻疹,
半岁到五岁的儿童发病率高。中医认为,麻疹系时邪由口鼻而入,侵犯肺脾
之经所致。临床上分为潜伏期、初热期、见形期、疹没期。
1。潜伏期:麻疹病毒侵入人体后,首先在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内繁殖,
然后侵入血流,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这个从病毒侵入人体到第一次病毒血
症形成的时期为潜伏期。潜伏期没有什么症状出现,一般十天左右。
2。初热期:又称前驱期。由发热至皮疹出现约三天。发热渐高,咳嗽流
涕,目赤灼光,眼睑浮肿,泪水汪汪,神倦纳呆,口腔颊部近白齿处可见白
班,舌苔薄白。3。见形期:又称出疹期。皮疹开始出现至消退。约三至四天。
高热不退,肌肤灼热,口渴欲饮,咳嗽加剧,目赤眵多,烦躁或嗜睡,皮肤
出现玫瑰样之疹,如针尖大小,扪之碍手,先发于耳后发际、颈部、渐及头
面、胸背、四肢。手掌足底见疹则透齐。如注射过疫苗等,则症状不典型,
手掌足底可无疹。
4。疹没期:又称恢复期。皮疹按出现的次序消退,皮屑细微如糠样脱落,
留有棕色斑痕,热退身凉,精神爽快,食欲恢复,舌红少苔。
【简易疗法】
1。患儿应隔离卧床休息。从发病到出疹后五天内,不能让孩子到外面乱
跑。穿的衣服,盖的被子要暖和,避免受凉,但不能捂得太紧。
2。患儿住处宜安静、清洁、光线不要太强,防止凉风直接吹向患者,但
也不能紧闭门窗,影响空气流通。
3。在保暖的前提下,可以用温水给患者洗澡,保持皮肤清洁,促进血液
循环,帮助疹子透发。
4。患儿宜多喝水,常用淡盐温开水漱口,保持口腔粘膜的卫生。
5。常用毛巾擦去眼屎,每天早上用药棉蘸温开水洗去粘在睫毛上的眼
屎,适当地点些眼药水,防止角膜发炎。
6。用鲜芜荽煎汤内服。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着喝芜荽汤预防麻疹并使麻疹
早日透发的独特疗法。芜荽又名香菜,为常用中药之一,性味辛温,具有解
表透疹的作用。现代药理所研究表明,芜荽含有挥发油、苹果酸等物质,芜
荽溶液能加快外周血液循环,从而使病毒大量流至真皮的毛细血管,引起毛
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增生,血清渗出,形成疹子。因此,麻疹病儿喝芜荽汤是
有益无害的。芜荽三十克煎水,一月分三次服完。
7。重视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吃维生素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在出疹
朗以吃流质为宜,如牛奶、豆浆、藕粉、菜汤、蛋花汤、鸡汤、蕾茄汁、瘦
肉汤等,也可吃粥、烂糊面、豆腐羹等,并应吃点芜荽、蘑菇、竹笋等汤水,
以助疹子透发。在恢复期可吃半流质,如莲子红枣粥、百合粥等。以少吃多
餐为好。
以下食疗方,可供选用:
(1)预防麻疹
用芹菜五百克,加水五百毫升,煎成二百五十毫升,每天饮服适量。或
用甘蔗、荸荠、胡萝卜等份,水煎代茶饮。
(2)出疹期
1芜荽、荸荠煎汤饮服。
2红苋菜二百五十克,水煎服。
3荔枝肉九克,水煎服。
4鲜竹笋、鲫鱼煮汤,喝汤吃鱼,有透疹、促进麻疹早日痊愈之功效。
5鲜虾煮汤,可助疹子透发。
(3)疹后滑泻
生山药三十克,研细煮粥,将熟蛋黄二至三枚,捏碎调粥服。
做到了以上各点,轻症麻疹患儿能不药而愈,并能预防麻疹患儿的并发
症如肺炎、支气管炎、喉炎、脑炎等。
【沐浴疗法】
取仰天皮(即潮湿地苔藓),嫩柳枝各二百五十克,星星草一百二十克,
蝉蜕二百个,加水六百毫升,煎汁热浴,令全身微汗出,浴后避风。
【取嚏疗法】
取半夏、木香、细辛、牙皂、明矾、藿香、桔梗、薄荷、贯仲、白芷、
防风、甘草、枯矾各等份,共研细末。用生理盐水拭净鼻腔,取药未零点三
克,用小竹管或纸管,喷药器将药粉吹入鼻内。
【神灯照疗法】
用红纸一张,卷成捻子,内裹麻黄、桂枝等发散药,蘸麻油点燃。在患
者头面徐徐往返移动照射数遍,以使患者额上微微汗出为度,以助麻疹透发。
【推擦疗法】
取鸡蛋一只,用蛋清调和养麦面一团,再加少量菜油,在患者前胸与后
背上滚搓,以皮肤微红为度,周身其他部分也同时搓擦,不能遗漏。每日数
遍。同时可用芦根,薄荷叶煎水服用。
【小儿推拿疗法】
开天门三十次,分推坎宫三十次,运太阳三十次,按风门二十次,按揉
肺俞十次,分推肩胛骨一百次,操作时,可沾以适量葱姜汁或滑石粉等,起
到保护小儿皮肤和加强治疗的作用。
【酒疗法】
1。酒酿一百克,鲜荸荠十个去皮切片,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煮熟即可
食用。
2。糯米酒五十克,煮开后服食,服后需卧床盖被发汗。用于治小儿麻疹
透发不够。
3。鲜薤叶蘸酒揉擦皮肤。用于受凉麻疹不出。
4。柑树叶三十克,炒焦研末,用米酒调敷肚脐。用于治麻疹后喘气。
【药茶疗法】
1。甜菜茶
用料:甜菜叶一百克。
制用:洗净水煎代茶频饮。
功效:法风,清火解毒。选按:此乃民间流行预防麻疹的便方。
2。柴芦茶
药物与用法:柴胡六克,芦根十五克。将二味共制粗末,沸水冲泡,代
茶频饮。
功效:清热、疏表。
选按:柴胡若平,有疏散风热,和解表里的功效。药理研究:本品有解
热、抗炎、止咳等作用;对流感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芦根甘寒,清热生
津。本方适用于麻疹流行期的预防。来源:《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3。贯仲丝瓜络茶
药物与用法:贯仲十克,丝瓜络十五克,共制粗末,水煎代茶频饮。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
选按:贯仲清热解毒,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丝瓜络甘凉,《医林纂
要》载“凉血渗血,通经络,托痘毒”。本方适用于防治麻疹。
来源:《实用中药学》。
4。浮萍茶
药物与用法:紫背浮萍洗净晒干,每次五至十克,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功效:发汗祛风,清热解毒。
选按:浮萍辛寒。入肺经。《日华子本草》载:“治热毒、风热疾、热
狂,肋肿毒,汤水疮,风疹。”《玉楸药解》云“辛凉发表。治温疫斑疹”,
具有透疹、清热、解毒的功效。本方适用于麻疹隐约不透为妙。
来源:《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5。赤桂柳茶
药物与用法:赤柽柳切碎晒干,每取四十五克,水煎代茶饮。
功效:发表解毒透疹。
选按:赤柽柳,又名西河柳,红筋条。性味甘平,有发汗、透疹、解毒
功效。《本草汇言》载:“柽柳,凉血分,发痧疹,解痧毒之药也,古云痧
疹,即今之钜玻丝嗔骨嵘18粒虺龆狻4艘┣崆迳3|毒,
如灸诒詹怀觯虺鲋醵啵延诮馔耍蚪馔撕笕确2恢埂11虼圆幌
肌肉羸瘦,致成幔|劳者多有之,以此煎汤代茶,日饮,钪罴玻
自消减矣。”《本草备要》亦云:“治痧疹不出。”故本方适用于麻疹隐约
不透。
来源:《本草汇言》。
6。牛子芦根茶。
药物与用法:炒牛蒡子十克,鲜芦根三十克,樱桃核十克。将牛子、樱
桃核研细,芦根切碎,水煎代茶饮。
功效:清热透疹,解毒利咽。
选按:牛蒡子辛苦凉。《本草纲目》载:“消斑疹毒”。《本草正义》
说:“凡肺邪之宜于透达。而不宜于抑降者,如麻疹初起,犹未发泄,旱投
清降,则恒有遏抑气机,反致内陷之虞。惟牛蒡子则清泄之中,自能透发,。。
故牛旁最为麻疹之专药”。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功效。樱桃核
亦能透疹、解毒,《江苏植物药志》载:“治麻疹透发不快。”芦根清热生
津。故本方适用于麻疹初起。
来源:《百病中医自我疗养丛书·麻疹》。
7。甘蔗茶
药物与用法:甘蔗一百二十克,切片水煎代茶饮。
功效:清热解毒,生津止渴。
选按:甘蔗,古称薯蔗。它除含有多量糖分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
钙、磷、铁、多种氨基酸、维生素b1、b2、b6、c 等营养成份。性味甘寒,
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功效,《纲目拾遗》载,“黄海若云,凡痘疹不出,
及闷痘不发,毒盛胀满者,宜毒皮甘蔗榨汁与食,不时频进,则痘立起,其
寒散,解毒之功,过于蚯蚓、白鸽、惜人不知其功用。”故本方故用于麻疹
出齐后,热盛津亏,久而不收之症。
来源:《上海常用中草药》。
8。工根茶。
药物与用法:鲜芦根、鲜茅根各五十克。共制成粗末,水煎代茶饮。
功率:清热,凉血、生津。
选按:芦根,味甘性寒,故能清热,生津。配伍茅根,清热凉血,其效
尤著。故适用于麻疹发热期热盛津伤症。
来源:《百病自我疗养丛书·麻疹》。
9。紫草根茶药物与用法:紫草根十五克,制成粗末,沸水冲泡片刻,加
红糖适量,代茶频饮。
功效:润肠、解毒、凉血。
选按:紫草根防治麻疹,应用比较广泛,曾有人报道,用紫草根煎剂、
丸剂及复方紫草根煎剂三种剂型口服。主药紫草根的剂量是十个月至一周岁
用二克,一至二周岁用三克,两岁以上按每周岁加一克。以上为一日量分三
次服,连服四天,共观察六个月至八岁有麻疹接触史的散居小儿九百六十八
人,发病者九十四人,占百分之九点七二。三种剂型的效果无大差别,认为
紫草根预防麻疹的保护率为百分之九十点三。说明紫草根对麻疹防治有一定
疗效。《本草纲目》载:“紫草,其功长于凉血活血,。。大便闭涩者宜用
之,已出而紫黑者亦可用”。故本方适用于麻疹顶防及麻疹热毒较甚见有便
秘者。
来源:《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10。梨皮茶
药物与用法:梨皮三十克切丝,加糖适量,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功效:生津降火,清心润肺。
选按:梨皮性凉味甘,《本草再新》载;能“清心降火,滋肾益阴,生
津止渴,除烦去湿。”《陆川本草》亦云“治瘀积、暑热。”故本方适用于
麻疹咳嗽音哑咽痛等症。
来源:《百病中医自我疗养丛书·麻疹》。
11。连芯茶
药物与用法:连翘十克,莲子芯二克,麦冬十克,共制粗末,沸水冲泡,
代茶频饮。
功效:清心除烦,养阴。
选按:连翘苦寒,《药品化义》云“同牛善子善疗疮疡,解痘毒尤不可
缺。”莲子芯苦寒,《大明统一志》言其“清心除烦,养阴润肺。故本方适
用于麻疹后心火炽盛,引起口疮症。
来源:《有病中医自我疗养丛书·麻疹》。
12。芦根茶
药物与用法:芦根五十克,切丝,水煎代茶饮。
功效:清凉解毒。
来源:《实用中药学》
13。白菜绿豆茶
药物与用法:白菜根六十克,绿豆三十克。水煎代茶饮,每日一剂。
功效:清凉解毒,预防麻疹。
来源:《中药临床手册》。
14。丝瓜茶
药物与用法:鲜丝瓜一百克,白糖适量。水煎代茶饮。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预防麻疹。
来源:《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15。麦冬梅枝茶
药物与用法:麦冬、梅枝各十克。煎水代茶饮。每日一剂。
功效:清热解毒,预防麻疹。
16。茅根荠菜茶
药物与用法:白茅根、养菜各五十至一百克。煎水代茶饮,每日一剂。
功效:清热解毒,麻疹出不齐。
17。盐梅茶
药物与用法:乌梅五粒,食盐少许,糖适量。沸水冲泡,代茶频饮。功
效:清热养阴敛汗,用于麻疹后期汗多。来源:《百病中医自我疗养丛书·麻
疹》。
18。车杏枇杷茶
药物:车前子十克,杏仁三克,枇杷叶六克。共制粗末水煎代茶饮。
功效:清热宣肺止咳,用于麻疹咳嗽。
来源:民间验方。
19。荸荠茅根茶
药物与用法:荸荠、白茅根各一百克。切碎水煎代茶饮。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用于麻疹热毒较甚。
来源:《常用中草药》。
20。生地青果茶药物与用法:生地三十克,青果五枚。生地切碎,青果打
碎。煎水代茶饮。
功效:清凉解毒,养阴利咽,用于麻疹伴咽喉肿痛。
来源:《百病中医自我疗养丛书·麻疹》。
21。白茅根茶:白茅根一百克,制成粗末,煎水代茶饮。
功效:清热凉血利尿。用于麻疹初起。
来源:民间验方。
【蛋疗法】
1。蛋油荞麦粉方
用料:鸡蛋一枚,养麦粉适量,香油三至五滴。
制用:将上三味调匀,搓患儿胸、背、四肢等处,使疹出即快又匀。
2。蛋浸童尿方
用料:鸡蛋数枚,新鲜童尿适量。
制用:将鸡蛋用针戳若干小孔,侵入新鲜童尿中,放在低温处(保持2
c至12c)三至四昼夜,取出用水冲洗。加凉水文火煮熟。去壳吃蛋。每日
一次,不拘量。连服一周。
功用:预防小儿麻疹。
3。蛋清外擦方
用料:蛋清一枚,棉球适量。
制用:用棉球浸蘸鸡蛋清,顺时针方向擦关元穴。如擦至显示出数条如
发的乌丝,即可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来源:民间验方。
【食疗】
1。豆腐鲫鱼汤
用料:鲫鱼二尾(约二百五十克),豆腐二百五十克。
制用:鲫鱼去鳞及肠杂,与豆腐同入砂锅中,加水煮,可调入少许食盐。
连汤服食,每天一次,连服二至三天。功效:清热解毒透疹。
主治:麻疹出疹期透发不快。
2。金针香菜饮
用料:金针菜十五克,香菜十克,瘦肉十五克。制用:瘦肉切片,沸水
下肉片,金针菜略炖,后下香菜、油、盐佐味。食菜饮汁,每日三次。功效:
清热、滋补、透疹。
主治:小儿麻疹出疹期,疹透不显。亦可用于风疹。
来源:民间验方。
3。芜荽汤
用料:鲜芜荽三十克,荸荠五十克,胡萝卜五十克,甘蔗五十克。
制用:几味洗净,同入锅中,加水煎汤。一日内分次饮用。
功效:辛凉透表。
主治:麻疹初热期。
4。甘蔗荸荠饮用料:红皮甘蔗(连皮)、荸荠各适量。
制用:加水煎汤。代茶饮。
功效:养阴生津。主治:麻疹疹没期。
【偏方】
1。揉搓葵花盘治麻疹隐陷药物:向日葵花盘一个。
制用:将葵盘冲洗干净,放锅内煮二十分钟,取出候温,揉搓患者胸背
部。功效:清热解毒,达邪外出。用治麻疹隐陷、热毒攻心。
2。鲜菇鲫鱼汤催麻疹透发药物:鲜蘑菇二十克,活鲫鱼一条,盐少许。
制用:将活鲫鱼宰杀去内脏(不去鳞),同蘑菇加水共炖,汤呈浓白色
加盐调味,吃鱼肉饮汤,尽量饮服。
功效:清热透疹。治小儿麻疹透发不快。
3。药物:胡萝卜六十克,老丝瓜一个。
制用:洗净,切碎,水煎服,每日二次。
4。药物:黄瓜叶二十克,芹菜叶十克。
制用:水煎眼,每日一至两次。
5。药物:鲜山植十克,苡仁十克,甘草二克。
制用:水煎服,每日一至两次。
6。药物:槐花三克,白菜根三十克。
制用:水煎服,每日两次。
7。药物:绿豆十五克,紫草十五克。
制用:水煎服,每日一至两次。
8。药物:鸽蛋两个,玉米叶二十克。
制用:水煎服,喝汤吃鸽蛋、每日一次。
9。药物:胡荽五十克,葱须二十克,生甘草十克。
制用:煎汤洗身,每日一次。
10。药物,柳叶六十克,苏叶十五克。制用:煎汤洗身,每日一次。
11。药物:桑枝一百克,柏叶五十克,苍耳子十克。制用:煎汤洗身,每
日一次。
【验方】
1。药物:杏仁六克,麦冬十克。制用:加水煎汤服。用于疹没期。
2。药物:鲜柚子叶三十至六十克。制用:煎汤外洗。用于见形期。
3。药物:野菊花十二克,一点红十二克,青蒿九克。制用:加水煎服。
用于见形期。
4。药物:金蝉蜕五克,红条紫草十克,甘草五克,腊梅花五克。制用:
加水煎服。用于麻疹隐隐不出,或出而不透。
5。药物:百部六克,粉马蹄十五克,石膏二十克,麻黄三克,糖冬瓜十
五克,杏仁六克,甘草三克,绿茶五克。制用:水煎服。用于麻疹后微咳咽
干。
6。药物:紫草二百五十克,贯众五百克。制用:加水三千毫升,煎成二
千毫升。随年龄大小每次服二十至五十毫升,每日两次。
【秘方】
1。主治:预防麻疹。药物:紫草一百五十克,升麻一百五十克,桔梗三
百克,甘草一百五十克,金银花三百克。
制用:以上共为细末,每服一点五克至九克。
疗效:一九四八年滦平县发现麻疹时,有百余名小孩服此方后未感染。
来源,河北承德艾铺臣献秘方。
2。主治:麻疹流行期间小儿有外感症状,而未出过麻疹一服即现。
药物:桑白皮三克,丝瓜络九克,此系一岁以上分量,数月小儿药量酌
减。
制用:水煎,服二次,六小时一次。
注意事项:禁食生冷油腻,避风寒。
来源:秘方,广西吴云起献。
3。主治:预防麻疹。
药物:贯众。
制用:将贯众制成粉剂。六个月至三岁小儿,每日两次(零点五克分两
次眼用)。连服三日为一期,每隔一个月使用一期。
疗效:流行期共有六十八人服用此方,均未发病。来源,张家口市李天
雄祖传。
4。主治:麻疹,胸高气喘,鼻翼煽动(麻疹合并肺炎)。
药物:新鲜牛粪五百克,生石膏粉六十克,凉水五百毫升。制用,将新
鲜牛粪放于瓦片上,用文火焙至桔黄色,置于地上去火毒,等冷后与石膏粉
混合,另外取凉水一盏(鲜井水最好,约八百毫升,将混和的牛粪,石膏粉
与凉水搅匀,候其澄清,取上面清水服用)。一至两岁每次服五十毫升,三
至五岁每次服一百毫升,每日服五次。
疗效:本方乃平乐县人民医院岭权高祖传秘方,并经岭权高临床治愈麻
疹合并肺炎患儿,屡验。刘x,男,一岁零六个月,疹后咳嗽气紧、鼻煽、
声哑、口渴、唇枯燥,服药五百毫升,症状消失痊愈。
5。药物:肉桂、附子各三克,天麻、薄荷、钩藤、僵蚕、土元各六克,
雄黄一点五克,蟾蜍一个(冬季采集、风干入药)。
制法:共研为细未,存入瓷罐,密封备用。
服法:两周岁婴儿每眼一点五至二克,每日三次,白开水送服,连服二
至三日。
疗效:例:贾xx,女,两岁。一九四八年冬,麻疹流行,发热四天。
耳后颈部见疹出,咳嗽,眼泪汪汪,时有烦躁,服此方一点五克,每日两次,
眼药两天出齐而愈。
来源:原阳县李心斋祖传。
6。预防小儿麻疹方
药物:甘草二克,初生儿脐带一尺。
制用:将初生儿脐带置新瓦上焙干,研细未,再用甘草研成末,二药泯
匀。每次服二克,开水送服,一日两次,可免一生患麻疹。
7。治麻疹熏浴方
药物:观音柳两把,鲜芜荽几撮。
制用:将药共煎水,药液倒入浴盆内,上面用一张大孔筛子放在盆上,
令患儿在无风的房间,坐盆筛上熏浴之,一日熏一次,熏二三次即愈。主治:
小儿麻疹出不透而色黯不鲜,高热,汗少,咳喘,鼻煽,有并发肺炎象征者。
8。药物:升麻零点六克,三叶青块根、七叶一技花根茎、、芜荽子各三克。
制用:水煎服,一日一剂。
主治:麻疹并发肺炎。
9。药物:升麻五克,葛根十个,蝉衣三个。
制用:水煎服,一日一剂,两次分服。
主治:麻疹不出。
10。药物:鲜樱桃一千五百克。
制用:将樱桃装人罐内封固,埋入地下,一月后取出,樱桃自化为水,
去核备用。如麻疹流行时,给小孩饮一杯,可防治染发麻疹。
11。药物:胡萝卜六十克,竹蔗二百五十克,水马蹄一百克。
制用:泡水,代茶饮。
主治:麻疹隐不出,或疹出不透,无合并症者。
12。药物:鲜竹笋芽十五个,黄豆六十克。
制用,加清水适量,煮沸后,喝汤吃笋、豆,日服三次。
主治:麻疹不透。
13。药物:沉香、木香、檀香不拘多少。
制用:将三药放大盆内焚之,令小儿于烟中熏之。
主治:麻发不透气,气喘欲死。
14。药物:好白蜜适量。
制用:水调白蜜,以鹅翎时时蘸扫。
主治:麻症作痒。
15。芫荽子三十克(鲜芫荽九十克更好),西河柳三十克,麻黄(或浮萍)
十二克,布包煮沸,春冬寒冷时在室内煮,使患儿闻药味,再用小手中在煮
沸的药液中打湿拧干,烫额、面、手足等皮肤暴露部位,不要擦洗全身。每
天可煮烫三至四次,每次三遍。此法对小儿麻疹隐伏或出而不透,病后出疹
正气大虚,以及小儿拒不服药者,疗效极佳。
16。药物:梨一个,瓜蒌皮一个。
制用:将梨挖洞,装入瓜萎末,用面包住烧熟,一日三次分食。
主治:麻疹咳嗽。
【注意事项】
1。中医治疗麻疹忌用辛温药,如:麻黄、桂枝、附片、干姜等。
2。忌盲目“忌口”造成营养不足。过去有人说麻疹患儿不准吃荤食品,
不准吃肉,因为荤食品,肉类食物能“发毒”,会使病情加重,这种说法是
不科学的。麻疹患儿发高烧的时候,食欲差,消化力弱,少吃些油腻食物是
必要的。当麻疹患儿退烧,进入恢复期后,就应该给食荤食品等营养食物了。
因为麻疹患儿的身体消耗相当大,为了使患儿早日恢复健康和很好地生长发
育,就需要补充各种营养物质,尤其需要补充营养价值较高的蛋白质。荤食
品、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只要患儿能消化和吸收,就应当选择食
用。豆类食物含有大量植物蛋白、维生素、矿物质等,容易消化、吸收,也
应当适当食用。绿叶青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纤维素等,可以帮助消
化吸收和促进徘泄,也必须适量食用。总之,麻疹患儿“忌口”是不正确的。
如果“忌口”过严,可造成营养缺乏症,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病体康复。
3。忌着凉受寒,以防合并肺炎。
4。忌吃辛辣食物,还要多喝菜汤等流质。
5。忌用酒精擦浴退热。酒精擦浴是用于退高热的一种最常用的物理降温
方法,但对麻疹患儿来说,却不能使用这种退热降温方法。酒糟能散热,当
酒精擦在皮肤上后,会刺激皮肤里的坚毛肌收缩,这样就会影响皮疹向外透
发,甚至造成麻疹内陷。
治疗遗尿九十九法
【症状诊断】
三岁以上的儿童,白天或夜间反复有不随意的排尿称为遗尿症。遗尿可
因膀胱炎,包茎、龟头炎、蛲虫病刺激局部或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但很多
是小儿因日间长期过度疲劳,父母经常训责,精神过度紧张,傍晚大量饮水
等引起。中医认为,遗尿属肾气虚。
【简易疗法】
1。父母应耐心教育患儿,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睡前排尿,夜间定时唤
醒患儿排尿,不要斥责,以免忌儿精神紧张。
2。傍晚后控制饮水量,晚饭少进汤水。
【拔罐疗法】
1 方取穴:1肾俞、膀胱俞、气海;2命门、关元俞、腰阳关、关元。
治法,每次取一组穴位,采用单纯罐法或留针罐法、出针罐法(适用于小儿)、
成肤针罐法(轻叩皮肤潮红,不要出血)等。若属虚寒型,症见面色无华、
精神不振、少气倦怠、尿频、尿色清而量多、肢体欠温喜暖、腰膝酸软等,
宜选用艾灸罐法或姜艾灸罐法。留罐十五分种,一至两日施术一次,待有明
显疗效后改为三至四日施术一次。
2方
取穴:第一腰椎至骰尾段脊柱正中线及其两旁的膀胱经的内侧循行线。
治法:采用密排罐法,起罐后,可配合肾俞、气海俞,关元俞,及上髎、
次髎,中髎、下髎等穴。施行挑痧罐法。虚寒型者于拔罐前涂姜汁或行艾灸、
姜艾灸。留罐十至十五分钟,每一至两日施术一次。
3方
取穴:神阙。
治法:采用单纯罐法,留罐三至五分钟,每一至两日施术一次(本方适
用于三至五岁的遗尿者)。
配合疗法:对神经性、肌胀力低下引起的尿失禁,每日进行二至三次提
肛运动,每次十五至三十分钟,可以提高疗效。具体方法是:有节奏地如忍
大便状缓慢收提?
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