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21部分阅读

作品:果园飘香|作者:却墨|分类:玄幻小说|更新:2025-05-21 03:27:21|下载:果园飘香TXT下载
  派出去组织兵力的五位同志,很快到达各村,找到各村的保长,简要的说明了日军要大举进攻黄土岗,游击队要在洞岗实施阻击战,因兵力不足,希望保长组织各村的猎户和抗日积极分子,拿起武器迅速赶往洞岗,阻击日军。

  各村的村民一听阻击日军,个个都要参战,在保长的安排下,只要了年轻力壮的男人,其他的人积极协助转移,全部村民、粮食和牲口转到山里去。各村的猎户们听后是二话不说,拿起猎枪,骑上马,就往洞岗奔去。

  在桐枧冲,保长和我二爷搬出了秘密隐藏的枪支和弹药,分发给抗日积极分子,猎户们各自拿出了自己所有的弹药,都下决心要和日军决一死战。保长和二爷,在平时就暗地组织了村里的抗日激进分子,秘密训练他们,基本上符合上前线去抗击日军的条件。在村里一共组织了五十多人,各种武器都有,步枪、手枪、猎枪、弓箭、梭镖,还有自制的土弹,队伍组建好以后,在二爷的带领下急急忙忙地赶往洞岗。保长没有去,他为了以防万一,留在村里组织转移村民进山,几千人在短时间里要全部转移是有一定难度的,好在平日里都参加过演练,不会那么紧张和拥挤,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第九章 爷爷是国民党军官 (18)

  在几个主要村里,一共组织了两百多人,兵是够了,但力量不够,枪支弹药不够,有枪的就安排在前沿阵地,操各种刀、弓箭、梭镖等武器的,在后面待命,随时增补前沿阵地,一部分安排是抢救伤员和输送物资。在爷爷的安排下,战斗的部署已经做好。

  在下午三点多钟,日军开始大举进攻。日军采取的是分散进攻,正面的日军相对较少,主要分散在两翼,两挺重机枪的火力很猛,一下子让在坡上的游击队抬不起头,炮弹在战壕的前后不停地爆炸,三位游击队员和二位猎户纷纷中弹,光荣牺牲了。爷爷就让战壕的军民,往后转移,这壕沟是爷爷他们当年在长岭岗驻军时修筑的,壕沟都是相互连接的。军民们猫着腰就往后撤离,暂时躲避敌人的炮火。

  在第一轮炮火过后,日军士兵开始向山上进军。爷爷他们又从后面的壕沟往前面的壕沟推进。日军见游击队没有还击,以为游击队放弃抵抗,就大胆地往上冲。在掩体下,爷爷告诉大家,等敌人到了有效射击的距离,再射击,珍惜子弹,每个人要瞄准目标,听命令后再射击。

  日军渐渐地越来越近,离爷爷他们只有二十来米。爷爷一声令下:“射击”。几十条枪同时射击,将愤怒的子弹射向日寇,一个个地倒下,后面的士兵见前面的士兵都死了,纷纷转身往回跑。日联队长挥枪要士兵再往前冲,可是水兵们根本不听他的指挥,联队长拔出指挥刀,硬逼一士兵往回冲,士兵见势又转身往回冲,刚一转身,就被二爷一枪给撂倒了。爷爷瞄准几次射击联队长,终因枪的原因,都没有打中,狡猾的联队长知道有子弹在射向自己,就躲到一棵大树后,只见握枪的手在挥动着。二爷见爷爷没有射中,就对爷爷说:“大哥,我来打。”

  二爷趴在土坎上,将枪口对准联队长的方向,等待联队长探出身子。其他的日军士兵,都撤到了五十米远的地方,躲在障碍物的后面。爷爷挥手停止射击,节约子弹。日联队长始终不敢探出身子,二爷就没有射击的机会。

  第一波攻击日军以失败而告终,他们又向后退出了几里路,在公路两边安营扎寨,修筑了坚固的工事。爷爷说,日军是要打持久战,说明是一定要占领黄土岗这个军事要塞,爷爷很担心,能不能够抵挡的住。第一波的炮火和攻击,队伍有八名战士送命,十几人受伤,三人重伤。如果像这样打下去,损失会更大,主要是日军的武器好,火力强大,一定要采取其他的办法将日军消灭。

  爷爷和二爷组织几位有作战经验的游击队员,在战壕后面商量作战计划。爷爷说:“贤山,我们这样硬挡的话,是挡不住日军的,日军的炮火太强大,我们的武器又落后,根本打不过他们,我们是不是想想其他的办法来打击敌人?”

  “大哥,这洞岗只有一条路,我们守肯定是能够守得住的,但长时间守的话,我们的弹药有限,我估计弹药最多只能抵挡两次攻击,硬拼肯定是不行的。我看,这两边是高山,我们从山上过去也过不去,有一条路可以。”

  “贤山,快说,哪条路?”

  “是呀,哪条路?”

  “从水路过去。”

  “水路。”

  “对,水路。你们想想,我们找条船,带十几个精干的人,顺着河偷偷地到五道河,再摸到鬼子的后面,断了他们的后路,让他们进退两难,包它个饺子。你们看行不行?”

  “有道理,我们硬挡是不行地,贤山的这个计划我看行,王书记,你的意见呢?”

  “是有一定的道理,要想取胜必须出奇不意。那这样贤山你挑十五个人,到英山畈去找条船,天黑的时候出发。弹药要带足,能否取胜关键看这次了。”

  “好,大哥,以枪响为准,如果时机好,今晚就干掉狗日的日军。你们在天黑的时候,朝日军放枪,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半夜时,就往前摸过去,在晚十二点时,一齐进攻。”

  “好,但不能以枪响为准,那样会误事,我看你找一个铜锣,铜锣一响我们就统一攻击。”

  “好,我同意。”

  “我也同意。”

  大家纷纷同意这次计划,就分头准备去了。

  第九章 爷爷是国民党军官 (19)

  在天黑之前,日军没有再进攻,只是隔一段时间往山上打几炮。爷爷将战壕里人都派到后面的壕沟里,留下五个游击队员跟随着他,密切注意日军的动态。

  老乡们冒着生命的危险,送来了水和热腾腾地馒头,足足挑了五大箩筐,战士们很受鼓舞。老乡们又将受重伤的战士,抬回村里进行治疗。

  二爷在英山畈找了两条船,在天黑的时候,就顺着水流往下游的五道河驶去。

  山区的夜晚温度很低,在河面上更低,战士们趴在船上,没有露出身子,只有掌舵的人坐在船尾,由于是顺流,船行得很快,无声无息地。偶尔几只水鸟失惊地飞起,让战士们心绷得更紧。

  船绕过群山,悄悄地在五道河靠岸。战士们一个个从船上下来,很快隐藏在树林里,静静地观察四周的情况。树林里静悄悄地,完全和白天是两样。

  二爷他们静观后,就迅速往洞岗方向赶去。

  日军在洞岗山下安营扎寨,在四周进行了严密地布防。二爷他们已经离日军军营只有咫尺,可以很清楚地看见巡逻的日军,军车停在公路的两旁,没有日军看守,再往前是日军临时营房,看来日军的重点是放在前面的洞岗,对于后面的注意力很低。二爷觉得这是很好的战机,就小声地对身边的人说:“大家注意到了,日军的兵力不是很多,他们的重点是前面的洞岗,我们先把他们的后路给断了,炸掉汽车,让他们乱,我们再堵住他们的退路,配合我们队伍一起攻击。你们的动作要小点,不要暴露目标。”

  “好,我们都知道啦,什么时候动手?”

  “等到转钟的时候,等日军疲劳的时候,再打。”

  “贤山哥,这铜锣挂在哪里?”

  “就挂这里,你负责敲锣,我们去打。”

  “好,大家准备好子弹,打的时候子弹才能上膛。志和,你就留在这里敲锣,我们现在摸下去。”

  “贤山哥,你们小心点。”

  “知道。”

  二爷他们几个又悄悄地往停车的地方摸去。

  第九章 爷爷是国民党军官 (20)

  爷爷在洞岗上很担心二爷,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很顺利到达,但按照事先的安排,只有等到铜锣响才能行动。虽说担心二爷,但爷爷还是很相信二爷的能力,他处事比较机灵,判断能力强,打这种围攻战和他平时围打野猪没有什么区别,打什么位置二爷很清楚。

  天越来越晚,越来越冷。守在洞岗上的士兵手脚都已经冻麻木了,山下的日军已经烧起了篝火,水兵们围在火边烤火,有的日军还唱起日本民歌,表达他们的思乡之情。

  二爷已经埋伏在汽车边,不停地看着怀表,怎么时间过得这么慢,二爷早已经按耐不住,看见日军辛灾乐祸地,浑身不自在,握枪的手已经握出汗来,眼睛瞪得大大地,毫无睡意。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二爷不知看了多少次怀表,总算等到十一点五十五,他让一个猎户上山通知志和敲锣。

  锣声急促地敲响了,在静静地夜里非常悦耳,“咚咚铛铛”响声在山谷里迅速传开。

  二爷一声命令,一起将手榴弹投向几辆汽车,顿时火光冲天,爆炸声震耳欲聋。二爷又开始点射惊惶地日军,日本士兵一个个在公路边乱跑,整个营房顿时大乱。

  日军慌乱过后,很快恢复了战斗力,密集的子弹向二爷所在位置射击,四个猎户牺牲了,山上的志和也感到二爷身边参加战斗,他们的步枪和短枪根本抵挡不住日军的重机枪,情况十分危急。

  爷爷带领山上的游击队已经往山下冲了下来,也遭到日军的还击,死伤很大,日军也死伤过半,但他依着强有力的火力依然在抵抗着游击队。

  二爷身边只剩下三位同志,其他都已经牺牲,二爷见抵挡不住日军的重机枪,就迅速撤到了山上。

  日军后面的兵力基本都转移到前面。爷爷他们的队伍攻到一半的地方,就遭到日军的炮弹轰炸,密集地炮弹落在爷爷他们周围,又有很多游击队战士和猎户倒下。爷爷知道他们大半都没有实战经验,再武器又没有日军的好,冲锋肯定是冲不下去。爷爷已经意识到这次进攻肯定会失败,为了减少损失,爷爷下令队伍往回撤。

  队伍很快撤到壕沟里,日军的炮弹仍然不断地朝阵地飞来,又有几个猎户倒下。爷爷又下令再往后撤,撤到壕沟边的山上,躲避炮弹。

  山下的日军并没有进攻,只是用炮弹进行轰炸。爷爷对队伍稍作清点,牺牲的已经有二十多人,受伤的有四十多人,伤亡太大。爷爷就马上召开临时会议,讨论下一步的安排。大家的意见是哪怕是最后一个人也要守住洞岗,坚决不让日军越过洞岗半步,看见大家战斗力还很强,决心很大,爷爷也就放心。重新进行了部署,只守不攻。

  爷爷此时最担心的是二爷,他见日军后方在汽车爆炸后,就没有见二爷他们还击,估计二爷他们是凶多吉少。

  二爷他们退回山上后,见敌人也没有追击,自己再攻击已经不可能的情况下,就带着剩下的猎户往五道河撤。找到藏船的地方,然后逆流而上,回黄土岗。第二华人书香吧 bsp;第九章 爷爷是国民党军官 (21)

  断断续续地炮弹,一直持续到天亮,日军也没有再向山上进攻,爷爷他们也没有往山下进攻,双方僵持着。游击队和猎户们都分散在四周,没有伤亡。

  二爷在凌晨三点多回到了爷爷的身边,爷爷见只有他们几个回来,很痛心,将二爷紧紧地搂在怀里,差一点阴阳之隔。爷爷告诫二爷,千万要小心,再不能强攻,否则洞岗和黄土岗保不住,要注意隐蔽,日军要是进攻就还击。

  在八点多钟的时候,日军又开始猛烈炮轰,几乎将战壕炸成平地,幸好爷爷已经将战壕的人全部撤到山上,不然将全军覆灭。炮轰过后,整个战场突地变得很平静,爷爷爬到前沿阵地一看,日军已经撤退了。

  日军用很快地速度撤走了,留下还在冒着浓浓黑烟的汽车,阵地一片狼藉。爷爷先带了几个人去阵地探了探,确认日军已经走了,就通知大家下山来抬走自己人的尸体。

  这场战斗,让爷爷的队伍大受损失,山上又多了很多孤魂。爷爷安顿好死去的人以后,又对各村的防范进行重新的部署,新设了洞岗的哨卡。在一切安顿好以后,爷爷回了桐枧冲的家。

  虽说爷爷就在家附近开展游击战,但他有一年没有回来过,几次从家后山过,只是停住脚步看看村庄,然后急步走过。这都是在晚上的时候。

  这次日寇的进攻让所有村民震惊了,战争离自己越来越近,家园能否保住,是村民讨论得最多的话,联想到洞岗之战,村里又少了几名优秀的猎户,好像失去了保护伞似的,村民感到没有安全感,心里不安。

  最难过的是爷爷,村里他的几个好友,都相继离开人世,他对不起他们的父母和兄弟姐妹。爷爷挨家挨户去吊唁,每一家给了一块银元,算是为了抗日而进行地一种补偿。有了银元又能解决什么呢?一个活鲜鲜的人,早上出去,晚上就没有人回来,叫谁心里都难受、悲哀。

  太爷为此事,专门和爷爷谈了一次。

  “贤林,你的爱国热情是令人敬佩,我们都恨日本人,希望早点将他们都赶出咱们中国,让我们过上安定的日子。可是我们老百姓的力量是有限,我们是有人,但我们没有武器,没有军事指挥,靠大家胡乱地打,有多少人都会送命,不值啊!贤林。”

  “那爹,您的意思是?”爷爷不理解太爷的意思。

  “去找队伍或者和其他地方的游击队联合起来,有组织有规模地打击日本鬼子,不能让老百姓白白去送死,他们除了种田、打猎,对军事是根本不懂,应该去组织一批有战斗经验的队伍来打仗。我不忍心看到村里家家带孝,山上又添新坟,你每次要打仗都到村里来拉人,村里的人迟早都会拉完的,剩下老的老,小的小,以后的日子怎么过,白发人送黑发人啊,造孽啊。”

  “爹,我也是为大家,我们队伍的人也不充足,关键的时候还是我们的老百姓能帮上忙,再说大的队伍都在打大的仗,中国这么大,日本鬼子的野心又大,他恨不得一口吃掉我们中国,全国都在抗日,人死了,当然是伤心,但死了一个,确换回更多人的生命,爹,我觉得值得。至于您说和其他的游击队联合起来,这个建议可以采纳,我们也打算这样去做,力量单薄,武器差,哪里抵挡得住日本鬼子的正规军。下步我们就要去联系麻东和麻西的游击队,我们一起来打日本鬼子。”

  “贤林,你弟就不要他再去打仗了,这家里也要他做事,大家都要糊口,孩子们都大了,要识字,要吃饭,再这样下去,这个家都要散啦,玉梅一个人料理家务,已经够辛苦,我和你娘,身体都不好,日子也不多了。我知道你的志向大,爹说过支持你,你的路走对了,但你也要考虑这个家,这个家不能没有你啊。”太爷流泪,是第一次流泪。深深地触动了我爷爷的心,望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看看家,爷爷心里很矛盾,很彷徨。

  按照太爷的要求,爷爷没有带二爷走,村里一个人他都没有带走,他一个人走了。

  爷爷临走的时候,和往常一样,告诫保长,村民的安全比什么都大,大家有了这次洞岗之战的经验,应该知道该怎样打仗,要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好村里的老老少少。爷爷还对二爷说,保护好家族里所有的人,听从保长的派遣。

  爷爷这一走又是几年后才回来。第二华人书香吧 bsp;第九章 爷爷是国民党军官 (22)

  夏天是果园最忙碌的季节,苹果和梨子是一天一个样,压弯了果树,我们都被爷爷带到果园里,去帮助我爸爸给果树打寸。今年的苹果结得确实多,个儿又大,光光溜溜地。去年的大雪,让今年的病虫害少了很多,损了很多农药的开支。爸爸说每年要是都像这样该多好啊!

  爷爷这次到果园里帮忙,由于天气热,再加上果树密集,密不透风,爷爷中暑了。爸爸和妈妈都吓得很厉害,我们兄弟几个都哭了。

  爸爸将爷爷背到通风的地方,用湿毛巾给爷爷擦身子,妈妈给爷爷喂仁丹,我们拿着蒲扇轮流给爷爷打扇子,用了最大的力气,希望风能把爷爷马上唤醒。

  大哥到场部叫来了罗医生。罗医生给爷爷打了一针,对我爸爸说,不要让老人家来果园,年轻的人都受不了,他这么大的年纪,哪能挡得住,幸亏你们措施得当,否则后果不堪想象。

  就这样,果园里再忙,爸爸和妈妈再也不要爷爷去帮忙,爷爷的任务还是照看我们几个。爷爷在家休息了几天,很快恢复了从前硬朗的身体。在爷爷生病期间,我们没有让他给我们讲故事,但他看见我们的眼神就知道,我们想继续听他的故事。爷爷几次想开口讲,我们一看都不约而同地走开了,我们是心疼爷爷,他需要的是休息。

  又是一个晴朗的夜晚,满天的星星眨着迷人的眼睛,一闪一闪地,它似乎也在期待爷爷讲故事。

  爷爷让我们坐在竹床上,又开始讲他过去的故事。

  第九章 爷爷是国民党军官 (23)

  盘踞在鄂东的日军在抗战初期兵力是很充足,据点较多,但随着我抗日军队和游击队的不断打击下,日军损失很大,丢城失地,常驻兵力不断萎缩。在1939年12月,日军撤出白果据点,1940年3月撤出麻城县城据点,只保留宋埠、歧亭、中馆驿三个据点。

  爷爷的队伍在上级的布置下,和其他地方的游击队联合起来,一次又一次的攻击日军。日军已经开始害怕游击队,没有先前那么嚣张,终日不见日本兵巡逻,这给当地军民大好的机会,进出县城比以前容易多了。

  在1940年3月日军撤出县城,爷爷和三位同志,就秘密地混进县城,开展地下工作。当时县城还是国民党的军队据守,上级考虑到爷爷比较了解国民党军队的情况,所以就派他带三个同志去开展工作。

  在县城开展工作,没有在山区那么容易。县城里国民党的特务很多,爷爷根本无法展开工作,稍不注意就会暴露身份,居住的地方一个月里连续搬了九次,工作毫无进展。正当爷爷感到工作有难度的时候,上级将爷爷调回光山,还是去开展农村工作,这对爷爷来说,是比较对口的工作,因为爷爷在山区农村工作多年,了解农村,和老百姓之间容易沟通,老百姓也相信他。

  爷爷一直在河南商城、新蔡、光山、小界岭、两路口开展游击战,直到日军投降。

  日本投降,国共双方又在大别山摆上了战场,内战的第一枪首先是在大别山区打响的。为了加强中原地区的武装力量,党中央命令王震率领的三五九旅南下支队从广东北返,又命令王树声率领的河南嵩岳军区部队从豫西南下,在桐柏地区与新四军五师会师,于1945年10月30日,组建以新四军五师为主体的中原军区,总兵力共计有6万余人。中原的军事力量成了蒋介石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下决定要消灭中原野战军,于是调动了30万的兵力,包围和蚕食中原解放区。

  国民党军在1946年 6月底前,以秘密的方式完成了包围态势及攻击准备,在7月1日占领宣化店。中原军区主力部队经过艰苦奋战,突出重围,撤出大别山,国共内战由此就全面爆发。

  虽说中原军区主力部队已经突围,但并没有全部都走,在局势极为严峻,在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军区领导还是留下了一些部队,在大别山区坚持游击战争。

  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当时任中原军区司令员的李先念,面对蒋介石三十万大兵压境,视死如归。还在动员会上说了一句,让所有指战员都深深记得的一句话:“我们大别山人站着是一根柱子,倒下去还是一根梁。”不屈不饶的精神感动了所有参战的军民。

  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亲自部署下,指挥北南两路大军打垮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共消灭敌人一万余人,并胜利到达陕西和鄂西北地区。

  在敌强我弱的艰苦岁月里,在生死两忘的战争年代,大别山的人民没有屈服,他们不怕牺牲,不怕流血,他们在迎接着中国革命高潮的再次到来。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翼鲁豫野战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纵队12万多人,于8月27日千里跃进大别山,从而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大反攻的序幕。

  一直坚守在鄂东各地几十支游击队,闻风而动,积极配合大军开展创建鄂豫解放区的工作。

  爷爷也加入其中,带领游击队依然在小界岭一带活动。刘邓大军所到之处,所向披靡,连连取胜,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收复县城22座,毙伤国民党正规军3000余人,俘敌3200多人,收缴大量枪炮、弹药及电台等,实际控制长江北岸防线300多里。

  就在刘邓大军实施战略展开时,蒋介石逐渐察觉解放军久驻大别山,是威慑南京的战略意图。就急令尾追刘邓大军,疯狂扑进大别山区,并集中主力北上,实行“追歼围攻”,不让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立足生根。针对这一局势,刘伯承、邓小平决定避实就虚,以主力部队向敌兵力空虚的山南出击,屡战屡胜。共击毙、击伤、俘虏敌人万人。取得粉碎敌人“追歼围攻”的重大胜利。

  第九章 爷爷是国民党军官 (24)

  在1947年的下半年,各地反动武装及土匪比比皆是,基本都在麻东的山区,主要是以麻城木子店为首的“小保队”在山区乘机暴乱。严重影响了整个鄂东的土改工作。先后杀害土改工作队员和地方干部近三十人,严重破坏了解放区的社会秩序和建设工作。11月17日,刘伯承、邓小平在罗田县石桥铺主持召开了第六纵队团以上干部会议,决定派一部分部队配合地方武装清剿土匪,保护各级地方政权。

  在石桥铺会议后,按照前指的统一部署,兵分两路,第一路是第六纵队十六旅围剿大别山主峰天堂寨的土匪,第二路是鄂豫四军区四十八团围剿麻城木子店的“小保队”。

  围剿行动一直持续到1948年1月底,共计剿灭顽敌1万多人。2月份,刘邓大军主力陆续转出大别山,邓小平随即向鄂豫去党政军负责人传达中央军委的指示,要求根据地作好充分装备,以对付大军走后随之而来的严重局面。主要是土匪等反动势力,会卷土重来,破坏新区政府,危害老百姓的生活。各县各区的游击队要积极配合新区政府,保护好政府机关,保护好人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大军走后,各地都平静了一段时间,人民的好日子来了。爷爷由于一直在剿匪没有回家,等他回到家时,家里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在5月的一个午后,爷爷匆匆忙忙地回到家里,一进门,就发觉家里的气氛不对。我奶奶跪在堂屋的中央在烧着纸钱,我大姑、我爸爸和小姑们也都跪在地上,身上都穿着孝衣。案台上摆着我太爷和太奶的画像。爷爷放下行装,急切地问:“玉梅,家里怎么啦?”

  奶奶见爷爷回来了,哭得更加伤心。

  “我爹我娘怎么啦?”爷爷也跪下了。

  “爹娘都被土匪给杀了。”奶奶放声大哭。

  “你快说,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前天早上,我起床后,没有见爹和娘起来,平时他们都起得很早,我以为他们身子不舒服,早饭熟了后,我就去叫他们,叫了几声没见他们回答,我就推门进去,进门就看见爹和娘都被杀死在床上。我可怜地爹和娘啊,你们死得好掺啊,贤林你可要给爹娘报仇啊。”

  爷爷听后也大哭起来,将拳头重重地砸向地上。爷爷无法抑制内心地痛苦,掏出手枪,起身准备去找保长。

  “贤林,你不要去啦,保长和贤山都不见了,估计也是凶多吉少,村里人说他们也被绑走了,已经几天啦,都没有消息。这是为什么啊?”

  “玉梅,你说保长和我贤山也被绑啦?”

  “嗯。”

  正说着,家族的人都来了,他们听说贤林回来了,特地来要贤林给家里的人报仇。

  几个长辈将爷爷拉到偏房,关上门,一起商议家里的事。

  二爷和保长是同时在晚上被土匪绑走的,按照土匪的残忍手段来看,二爷估计也不在人世,二爷家里的人和保长家里的人都要出去找,爷爷不肯,说土匪这是有针对性的,肯定是村里人泄密,保长和二爷在抗战时都是积极分子,打过土豪、地主,分过他们的土地和家产,肯定是这些顽固分子纠集土匪干的。在抗战时,没有死在日本鬼子的枪下,而是死在自己中国人的刀下,实在是不公。

  在爷爷的劝说下,家族的人没有出去找二爷,一起将我太爷和太奶的丧事给办了。爷爷足足在地上跪了七天七夜,他心里很难受,自己对不起爹娘,对不起保长,对不起弟弟贤山,他没有保护好他们,这也让爷爷下死心要将土匪一举歼灭。

  爷爷在家守完七天灵后,就回队伍里去了。他找到新区政府,将家里发生的事向领导作了详细地汇报。已经爷爷的事先打听,这是在顺河一带的土匪干的,爷爷要求新区政府下令围剿这股土匪。新区党政军的领导人都已经知道这股土匪,他们不单单是在桐枧冲杀人,还在其它地方杀过人,绑架过土改干部和地方干部,罪恶很深,领头的是一个叫“谢胡子”的人,是顺河人,想抓到他,必须找到他家里的人,做他家里人的工作,让他们提供“谢胡子”的下落,最好是说服他,归顺政府。

  正当爷爷他们在商量的时候,有一个通讯员来报告称,在五脑山下,发现两个无头尸体。爷爷当时就有预感肯定是二爷和保长。随即和政府的干部、民兵一同前往五脑山。

  在五脑山的山沟里,两具尸体已经被人盖上了草席,周围站着几个山民和几个持枪的民兵。爷爷迫不及待地走上前,掀开草席,两人都没有头,上身和下身都赤身裸体,身无寸纱。爷爷不敢断定是二爷,但没有头很难辨认,正面看不出是谁,但爷爷隐约记得二爷屁股上有刀伤,是小的时候和村里的大孩子打假,大孩子不小心用砍刀砍了一刀二爷的屁股,自此就留下一个伤疤。

  爷爷随即叫一个民兵帮忙,将两人翻了过来,一看屁股,果真屁股上有一块伤疤,爷爷随即就哭了起来。他边哭边看旁边地另一具尸体,看那打皱的皮肤,应该是保长。一下子失去两位亲人,爷爷跪在尸体旁,失声痛哭。

  在山民和民兵的帮助下,将二爷和保长的尸体搬上牛车,爷爷紧跟随后,将二爷和保长拉回了桐枧冲。

  安葬好二爷和保长后,爷爷在家里呆不住了,就急忙又去找区政府,一定要将这股土匪消灭掉。

  第九章 爷爷是国民党军官 (25)

  区政府经过慎密地部署,决定由爷爷亲自带队,派十五位民兵秘密潜入顺河进行暗地剿匪。

  爷爷已经得知土匪“谢胡子”是顺河谢家湾的人,家里还有一位老母。“谢胡子”以前在国民政府时期,在县大队做过事,会打枪,有一帮人马,后来国内革命爆发,他就拉上几个弟兄上山当起了土匪,应该和二爷他们是没有仇的。是黄土岗以前的地主、土豪请“谢胡子”来“报仇”的,主要是二爷和保长曾经在土改时指责过这些地主土豪的罪行,后来地主土豪被打倒,分了田地和家产。他们将这事记恨在心,一定要报这个仇。

  爷爷带着队伍从五脑山往西进入顺河境内,找到当地的区公所,在区公所的帮助下,找到了谢家湾,并且找到了“谢胡子”的母亲。谢母是位开明的老人,她知道自己儿子的罪恶深,自己早就不想看到他,听到儿子又杀人了,老人坐不住了,一定要找到儿子将他交给政府处理。就带着爷爷他们到山里去找她的儿子。

  正当他们一行进入山区时,在山沟里,正巧碰上“谢胡子”的队伍下山。双方在山沟里对峙起来。“谢胡子”先开枪,爷爷也命令民兵们开枪还击。由于爷爷他们的火力猛,“谢胡子”根本就抬不起头,本来他的人马也不多,几个回合下来,“谢胡子”手下的土匪死伤过半,另一半怕死,就是不开枪,躲在山石后,任凭“谢胡子”怎么骂,他们还是不开枪。这时,爷爷觉得应该让“谢胡子”的母亲喊话,让他放下武器,出来投降,政府会从宽处理,如果抵抗后果自负。

  在“谢胡子”母亲的喊话下,其他的土匪见是头的母亲,再政府又会从轻处理,早就厌烦了这不能露面,饭是有一餐每一餐的日子,纷纷丢掉手中的枪,从山石后走了出来,“谢胡子”见弟兄们都不听他,还开枪打死了两个手无寸铁的弟兄。其他的弟兄见“谢胡子”打死自己的兄弟,又集体跑回去,将“谢胡子”一个人围在中央。

  “你们他妈的造反啦,拿起枪打死###。”

  “大哥,你怎么打死自己的弟兄?”

  “你们想跑,谁想跑,我就打死谁?”

  “大哥,还是放下枪吧,你跟共产党斗不过的,你娘都来啦,我们也想回家。”

  “是啊大哥,我们都有一年没回家啦,还是放下枪吧。”

  “放下吧!”

  “不行,共产党的话不能信,你们回去他们就会抓你的,跟大哥上山。”

  “大哥那你上山吧,我们要回家。”

  这是爷爷他们没有想到的结果,其他的土匪早就想过正常人的生活,现在土改了,家里都分到了田地,也听说过共产党是自己的队伍,深得人心,山下的天不是以前的天,是太平的天下。

  “你们他妈的,都不听老子的,谁再敢走,我就毙了谁?”

  其他的土匪也没有走,一起将“谢胡子”按倒在地上,下了他的枪。“谢胡子”拼命地挣扎,土匪们紧紧地压住他,不让他动弹,将他的头按到土里,根本不让他说话。

  爷爷一挥手,民兵们拿出绳子将“谢胡子”紧紧地绑住。“谢胡子”刚才嚣张的气焰已经全无,低着脑袋,连自己的母亲都不敢看。老母亲上前狠狠地给了“谢胡子”一耳光,骂道:“你这个现世宝,咱谢家怎么出了你这个炮子穿心的,你造孽啊,你爹在九泉之下不会饶恕你的,你真是要千刀万剐。同志啊,你们把他抓走吧,该怎样就怎样,我就当没有这个儿子。”

  老人的心怀很宽,爷爷对当地的同志说以后你们要好好照顾这位老人,虽然他儿子罪孽深重,但老人却配合政府抓到他的儿子,实在是难得地胸怀。

  爷爷回到区政府,将“谢胡子”交给政府处理。并对领导说,他将其他的土匪都放了,主要是他们及时悔改,还将“谢胡子”抓住交给我们的队伍。领导表扬了爷爷,说爷爷处事得当,都是穷苦出身,如果没有血案,就算了,要是有血案,政府还要追究。爷爷说,已经和当地的同志讲了,让他们进一步进行调查,查清他们的所作所为。

  爷爷回到村里,村里的人听说爷爷把杀自己家的人给活捉了,都前来庆贺,说爷爷厉害,是个男子汉说到做到。可爷爷一言不发,默默地给死去的爹、娘、弟弟、保长烧着纸钱。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华人书香吧

  第九章 爷爷是国民党军官 (26)

  爷爷在家里住了几天,基本上是足不出户。家里里里外外都是奶奶一个人支撑着,田里地里的活,都是奶奶一个人做。奶奶又不忍心让爷爷做,再说他一直在外,对这些活,爷爷又不会干。其实爷爷也知道奶奶一个人忙不过来,几次想去帮助奶奶,但自己怎么也没有脸走出家门,他不想看见村里的人,怕村里的人说自己这么有能耐,连自己家里的人都保护不了。

  爷爷在一个早晨,一个人悄悄地走了,连奶奶都不知道他这次是到哪里工作。对于爷爷的执着追求,奶奶一直是支持的。

  在8月份的时候,“谢胡子”被拉到黄土岗就地正法了,是在黄土岗边的大河里执行枪毙的,成千上万的群众来参与审判大会,大大打消了反动势力和土匪的嚣张气焰,对今后黄土岗的社会稳定取到很大的作用。

  奶奶在人群中见到了爷爷,奶奶问爷爷为什么不回家?爷爷说,从今天开始组织上已经调他到黄土岗区政府工作,是一名民政干事。还说是组织上考虑到家里的实际情况,安排到黄土岗工作,一是这里的情况熟悉,二是离家近,也可以照顾家里的人,逢休息还可以回家帮着干农活。爷爷很高兴,说一家人总算是可以天天见面,这日子不会再提心吊胆,安定太平啦。

  随着地方政权的建立,反动势力和土匪基本上都被清除,黄土岗也恢复了繁荣。商铺都相继开门做生意,街上来来往往地人,呈现着一片生机。

  爷爷带着全家来黄土岗玩,在街上爷爷对奶奶说:“玉梅,这就是我想看到的生活!”

  “贤林,多年来的风风雨雨,我们总算熬到头了,要是爹和娘能看到该是多好啊!多太平!咱弟也要是看到了,他准高兴。”

  奶奶说到爷爷心痛之处,爷爷低下头,情绪变得低沉。奶奶知道自己说多了,但奶奶也是出于内心真实的话语,爷爷没有责怪奶奶,事实本来就是如此,责怪也抹不去事实。

  自此以后黄土岗一切都很安定太平,人们的生活在日益改善,劳动积极性越来越强。

  爷爷一直在黄土岗区政府工作到新中国成立,又从新中国的农业合作社工作到人民公社,爷爷仍然还是从事民政工作。

  第九章 爷爷是国民党军官 (27)

  在1966年8月,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这是一场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刚开始并没有牵涉到爷爷,爷爷每天照样早出晚归,工作和生活很平静。

  这场革命之风还是以迅猛之势刮到了黄土岗,爷爷还没有完全明白过来,就被从麻城来的工作组找去谈话。

  爷爷根本不知道他们找他是做什么,他们问什么他就如实回答,也根本不知道他们的用意。因为工作组来找人谈话不只是找爷爷一个人,爷爷见到很多像他这个年纪的人来接受谈话调查,就没有在意。

  后来几个月也是询问,写个人工作简历。爷爷也意识到自己成了革委会调查的对象,他相信自己的工作对得起党和人民,事实胜于雄辩。可爷爷万万没有预料到,革委会专门成立了一个专班,专门调查爷爷,还派出很多工作人员,到爷爷工作过的地方去调查取证,这些爷爷是根本不知道的。

  在一个深夜,爷爷刚好在家里。突然来了十几个红卫兵,将爷爷从床上拉了起来,在家里就将他捆绑起来。奶奶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就问领头的红卫兵,这是为什么?我们家贤林犯了什么罪?

  一顶重重地帽子扣在爷爷的头上了,说爷爷是躲藏在人民中的“特务”,是“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势力”。爷爷此时已经完全明白了,他们是在深挖以前自己在国民党当兵的那段经历,怪不得他们以前找自己谈话,问得最多的就是,自己如何去国民党的军队当兵,又是如何从士兵到军官的经历,又是如何从国民党军官到共产党员。爷爷已经记不得对革委会的人说了多少次,从现在这些举动看,他们根本就没有相信爷爷说的话。

  等村里人都起来想和红卫兵理论时,红卫兵的领头就迅速将爷爷拉到车上,离开了桐枧冲。爷爷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过桐枧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