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6部分阅读

作品:逆美人|作者:爱谁谁|分类:玄幻小说|更新:2025-05-21 03:11:47|下载:逆美人TXT下载
  的道路时,她的命运可以说发生了一跃千里的变化。按常理来说,一个妓女无论如何是不敢想当皇后的事的,但吕不韦为她打开了可以窥视当皇后的一扇门,让她看见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吕不韦还及时告诉了她如何走入那个梦幻般世界的方法,她因此步入另一种人生。人的飞升就是这样,它会让一个人被自身之外的力量提升,进入被多种因素激发的场景中去。她只需顺应,只需让自己跟随自身之外的力量上升即可。但提升她的却是一个怪圈,从未让她按正常规律运转。起初,当妓女的赵姬虽然很美,但并不具备向政治高层渗透的力量,只有当吕不韦发现了她身上的美,并认定这种美可以大力开发,可以发挥出巨大作用时,她才获得了机遇,才被提升起来。

  赵姬:从娼妓到母仪天下(18)

  从她的种种反应来看,她对这种迅速变脸式的飞升并不是很适应,所以,她的内心和灵魂遭受了很大的折腾,她想要一份爱情和正常的生活,但那个提升她的怪圈却并不容许她突围,把她的手脚死死地捆绑住,让她虽然一步步走向了辉煌的地位,但却慢慢地丢失了自己。在后来的怪圈提升中,由于她仍然不能认清这个怪圈的真实面目,所以,她被扭曲,被改变了另一个人。当她被提升到皇后乃至皇太后的位置上时,辉煌与麻木共存,拥有与失落同在,她已经认不清自己是谁了。所以说,她人生中的这次大的飞升实际上是一次扭曲的上升,她的人格和精神都在中途丢失了。而从客观的角度而言,她的这次上升实际上是吕不韦的一次谋略的上升,吕不韦想让她上升到皇后的位置上去,她到达后,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从人的本质来说,她是不幸的,虽然得到了一次大的飞升机会,但却被拉入了更为可怕的政治苦难中。高处不胜寒,她遭受的苦难超出了她的承受力。

  再说她的大跌落。她居皇太后位置后,应该说是人上人,可以尽享人世间的荣华富贵了;这时候,她理应坐直站稳,为身为皇帝的儿子赢政做表率,为秦国人在天下人面前树立威望。要做到这些不难,但她却并没有那样去做,而是只沉湎于个人的肉体需要,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有时候,一个人可以用表面的平静掩饰内心的欲望,其内心欲望越是强烈,他便越是要用表面的平静遮掩内心,他的表面越是平静,则说明他在内心将欲望隐藏得越深。你只有将欲望隐藏住了,才有可能得到实现欲望的机会,否则,你便毁于欲望。但赵姬却没有隐藏欲望,而是为欲望付诸实施了百分百的行动,把得意也百分百地写在了脸上,不知道给儿子赢政,以及秦国一个面子。

  嫪毐事件暴露后,赵姬从皇太后的位置上一下子跌落成一个丑事皆露,人人唾弃的女人,丧失了她应有的高贵和尊严,成为有史以来堕落得最厉害的一位皇太后。人的跌落,除了会使人的身份和地位下降外,还会让人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对生命不再有要求,只是对命运听之任之,麻木度日。在平时,人只是一味地追求,要求自己努力上升,而跌落的事情往往在人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发生,所以,一个人从一个位置突然跌落而下时,都是始料不及的,遭受的打击也往往是超出承受力的。对赵姬来说,她的跌落虽然并不充满悲怆,她的人身也没有受到伤害,而且她在最后仍坐上了皇太后的位子,从表面上看是没有受到什么伤害的,但她生活中的最后的一点正常的东西却丧失了,她从此以后没有一点心灵依靠,对所有的事都没有知觉了。所以说,赵姬的这次大跌落并非是她身份和地位的跃落,而是她精神和人格的跌落。经由这次跌落,她已经变成了空心人。而正因为她是皇太后,所以她的这次大跌落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乃至她经由跌落而受到的伤害也引人注目,大家都觉得这下可热闹了,秦国的皇太后出了那么多的丑事,看一向不可一世的赢政怎么办?

  将赵姬的上升和跌落做一番比较,就会发现她的上升其实很正常,虽然显得太过于突然,几乎用人所不能相信的方式改变了自己,但因为她被吕不韦安置进了一个宏伟的政治计划中,所以,她被提升了起来,进入到了秦国高层中,得到了她最初想要的地位。因为有了吕不韦的大规模运作,有了她自己心甘情愿的付出,所以,她的转变便也无可厚非,其上升也可谓是一种辉煌。

  而她的跌落就显得不正常了,因为她太过于贪婪,突破了做人,尤其是做女人的底线,再也没有路可供她选择,可供她走了。试想一下,当她置女人的脸面于不顾,把丑恶的事情做得无遮无拦时,世人是不会因为她是皇太后而宽容她的,而仍会用衡量一个女人的标准来衡量她,但她已经把做女人的标准彻底丧失了,哪里能经得起这样的衡量呢?所以,她一落千丈,再也没有了过正常生活的机会。

  11

  秦国朝野因赵姬而变得不平静了,皇太后私自养男宠,而且私生两子,这一下子可把她的面子丢尽了。然而,大家却觉得她毁了自己事小,而丢了秦国的面子事大,弄不好其他诸侯国会以秦国皇太后逆乱天理为由,向秦国发起战争。秦国大臣们为此忧心忡忡,尤其是王翦、白起、蒙恬等人最为着急。但他们很了解赢政的脾气,知道他生性暴戾,向他进谏弄不好会惹祸上身,于是便动员大臣上谏赢政,请求将赵姬迎回皇宫,并恢复她皇太后的名义,以挽回秦国在诸侯国中的声誉和面子。这些大臣的良苦用心昭然若揭,他们为秦国大局着想,想通过迎回赵姬的方式顾全国体。这实则是一步好棋。

  赵姬:从娼妓到母仪天下(19)

  然而,赢政却为此变得怒不可遏,当即下令处死了那些上谏的大臣。

  在这件事上,赢政不可能不愤怒,母亲如此丢人,一口堵在心头的怒气出不了,他哪里还能够冷静处事。加之他性格的原因,所以,谁提这事,他就跟谁急。杀了那些大臣后,他也许是出于想把这件事彻底压制下去的想法,令示朝廷,以后若谁再提迎皇太后回宫的事,定当崭首。但还是有那么一批忠贞和耿直的大臣要极力拯救秦国,再次向赢政上谏,请求迎赵姬回宫。这些大臣看得很明白,此时赵姬的个人价值确实已不值一提,但秦国需要她来撑面子,如果赢政仍一如既往地把她当皇太后对待,别人就不会以此找说辞,借以攻击秦国,秦国也便可以在诸侯国中树立威望。然而遇上了赢政这样的暴君,好心往往得不到好报,他们上谏后又落得了一个被砍头的悲惨结果。在这件事上,赢政是不会按常规处理的,因为赵姬是他的母亲,母亲丢人,儿子确实是难以抬起头的。至于别人上谏,他一看就来气,怎么着,你们他妈的是拿我的难处说事,在给我难堪,好,来一个杀一个,看还有谁敢与自己对着干。

  那是一场充满血腥的上谏风暴,前后有二十七人因为上谏而遭砍头。一切都因为赵姬太过于淫荡,从而使事情发展到了危及国体的地步。多么艰难啊,这些大臣在用生命的代价在拯救她,似乎她做了多少孽,这些人就得流多少血,才能让她返回皇太后的位置上去。一个淫妇,把淫荡的事情做到了危及国家的地步,你说她是不是罪不可恕?然而,为了秦国的利益,还得让她活下去,活成秦国的面子。关于这一点,大臣们可以想到,而赢政却无论如何想不到,所以,还必须得有人冒着杀头的危险继续去上谏。

  写到这里,我觉得赵姬的命挺好的,她至此已跌落人生底谷,但却还有这么多人付出掉脑袋的代价在拯救她,她真是有福了。回顾一下赵姬出道以后的生活,其实她一直过得极其舒适,由于一直周旋于政治高层,所以没有像平常人那样吃苦受罪,二十多岁就当了皇后,享受着人间至高至贵的荣华。她之所以落到后来那种地步,皆与她不懂得珍惜,在性方面太过于放纵有关。

  还别说,仍还有人不怕死,要再次请求迎赵姬回宫而上谏。此人就是齐国人茅焦。他跪在殿上,以死请求赢政准许迎赵姬回宫。他的话自然又把赢政惹恼了,赢政气不过,让人在殿中烧了一锅油,要把他扔进去油炸掉。他毫不畏惧,脱了外衣走到锅边,对赢政又是一拜,然后说出了一番拯救了秦国、赵姬,乃至他自己性命的话。这番话在陈书凯先生的一篇文章中记录较全,现引用于此:“臣听说治天下要以仁德为先,以德服人者才能昌盛,靠暴力制服人是不行的,治理天下要以民心为重才对呀。陛下今日的行为就像失去了理智,而这事的真相却又不便向天下公开,如果陛下继续将皇太后软禁,这其实是张扬其事呀,如果六国以此事为由合力抗秦,反对你这不认生母的暴君,我看天下的得失就很难预料了。”说罢,他便往油锅里跳。茅焦的这番肺腑之言感动了赢政,赢政伸手拉住他,当面认错,并决定迎赵姬回宫。

  赵姬犹如风雨之中飘摇不定的树枝一般,始终不能稳定下来,不过这次遇到了茅焦,她终于稳定下来了。稳定是稳定下来了,但回到宫中的她却神情恍惚,内心消沉,对生活没有了一点兴趣。也难怪,她的生活实际上是一直建立在政治欲望和扭曲的人格,以及疯狂的性中间的,现在这些东西都没有了,她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泪水已经流干,精神已经分裂,她只能如同木头人一般挨度时日。

  熬了三年,她抑郁而死。

  一朵开在黑暗中的花,独自凋谢了。

  一个疯狂地折腾了一生,把自己置放在梦中永远不愿意醒来,不愿面对现实的女人;一位孕育出中国封建帝国第一位皇帝的母亲;一位从妓女到皇后,用亲身经历谱写了女人神话的美人,终于走完了一生。因为她的经历太过于离奇,所以她的一生显得不真实,颇有虚幻之感,这也正是她始终不能把握自己的原因。只有当她闭上眼睛,她焦灼的灵魂才能得以安息。折磨了她一生的梦幻,在这时才离她而去。

  梦有时候不祥。

  胡氏:宁当妓女,不做皇后(1)

  1

  我为胡氏感到疼痛。

  尽管她在历史中也被划入了“淫妇”的行列,但我却对她抱有同情心,觉得她生活得很艰难,命运也总是一波三澜,与所有被划入“淫妇”行列的女人相比,她显得最真实,最清晰,几乎在捧着心灵乞示世人,我本不想淫,但命运却把我推入了“淫妇”行列,为了活下去,我不得不那样干。这是她的无奈之痛。

  胡氏之淫,实乃被逼无奈;胡氏之荡,也仍为无奈的选择。起初,她青春花季嫁给北齐武帝高湛,孰料他却是一个精神病遗传患者,酗酒贪色,常常行为反常,言语难以理喻。在立她为皇后的当晚,理应庆贺或陪在她身边,但他突然心痒痒想起刚刚死了的兄长高洋留下的嫂子李祖娥颇为动人,便猴急地跑去逼奸了她。病症、变态、专横、残暴,胡氏遇上如此一主儿,怎能不伤心至极,不在内心熄灭爱的火焰。这是命运对她的第一次折磨,但却从此影响了她的一生,让她再也不能好好地爱一场,内心充满了失落和痛苦,直至变得扭曲和放纵。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她内心充满失望之痛。

  后来她还是爱了,但却不能正大光明地爱,不能甜甜蜜蜜地爱,尽管丈夫高湛有那么多的毛病,但他是皇上,她是惹不起他的。所以,她的爱情便变成了偷情。也许偷情本身就具有反叛性质,使情感极易生发激情,使行为极易变得冲动,所以,偷情者慢慢便会放松警惕,为情所惑,为欲所迷,一不小心便变成了众人关注,众口议论的人。用时下年轻人常常挂在嘴上话说,就是“八卦”,但如果谈论一个人的八卦时并没有对其有所理解,而仅仅是娱乐,或者是诋毁一个人,那“八卦”就是无聊或者罪恶的两个字了。胡氏遭人谈论,遭人诋毁,并越来越被放大,她还是原来的她,但另一个她进入了史册,以妓女的身份代表了她的全部。人,只要身上凸现出一点反常的东西,哪怕你平时多么正常,但在人们的眼里便不正常了,而且人们从此将用那么一点点反常的东西来衡量你,定论你。胡氏这时经受着负罪之痛。

  一个人的心灵如果长期受压抑,会本能地生发出反抗情绪,在行为上也会下意识地发生变化。胡氏在爱的过程中本来是想坚守,想让自己的言行保持正常的,但无奈地所处的时代和她所遭遇的人影响和左右了她,她一点一点突破自己的底线,直至像一棵苗一样被洪流冲淹而去,从此再也没有立足之地。她的沦落实际上是一个时代或者一个皇族的沦落,但最后却让她一个人背了名声,她冤!当然,在其变化过程中她是无能为力的,她既无力与高氏皇族对抗,又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道路,所以,便只能淫荡。也许,在她疼痛而又无奈的内心中,她反而觉得淫荡是一种反抗。

  几经变化,她的皇后一位也没保住,一下子沦落到社会底层,变成了一个出卖肉体的妓女。并非她一意如此,而是因为她要糊口,要活下去,或者再进一步说,是为了发泄内心苦闷,为了游戏于麻木的人生,为了报复男人。她的内心一定很冷,但她没有哭,没有叫,没有埋怨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事,把所有的苦难一个人扛了,把所有的苦衷一个人咽了,甚至有些破罐子破摔,把名声全部搭上,任凭别人怎么说都不在乎。到了这种地方,她因为内心寒冷,反倒犹如一座堡垒,没有什么能攻破了。一个不哭不叫的人,她的沉默就是一种坚强,就是一种对世界的拒绝。她知道自己在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更知道人们对待自己的态度。所以,她索性把妓女所能做的事情都做了,而且还说出了一句留传千年的话…做妓女比做皇后快活。不了解她的人听了此话,以为她是出于厚颜无耻而言之,但如果把她新婚便遭遇丈夫逼奸嫂子、长期忍受丈夫的病症、变态、专横、残暴等仔细梳理一下,就会发现她说的是一句心里话。以前过的哪是人过的日子,蒙羞、屈耻、受迫,让她如囚铁笼,现在好不容易飞出了笼子,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但终归是自由的,所以便不能为之快活。痛并快乐着,胡氏走上了一条别无选择的道路。 txt小说上传分享

  胡氏:宁当妓女,不做皇后(2)

  由此可见,任何一个人的变化都是有复杂原因的,有时候他并不想那样干,但因他人、社会、命运的原因而不得不去那样干。际遇,实际上是一只强有力的改变人的大手,你若运气好,便会遇上一些帮助你成功的事情;你若运气不好,便会被改变成一个另外的你。正所谓在特殊的际遇中,血气方刚男子会变成坏人,好女人会变成淫妇。而又因为人始终处在不知不觉的变化状态中,所以,一个人变化到了哪种地步,他实际上是浑然不觉的,而耽于变化所表现出的行为,也是自身所不能控制的。大雾弥漫过来时,你只能为雾迷惑,不可能目力神透,以视远方晴朗天穹;大雪飘飞的寒冬,你只能忍受冰凉和寒意,不可能如神仙一般说热热热。忍受是一种向后的突围,挨着是一种原地的突围,屈从是一种向内的突围,而放纵则是将忍受、挨着、屈从合为一体的突围。一个人一旦放纵,他就无法控制自己了,他既要发泄,也要折腾,还要背离,总之,他将开始活成一个在日后无法确认的自己。

  上升的永远是光芒,而堕落的永远是罪恶。胡氏堕落了。从外在形式上而言,她堕落得一蹶不振,从皇后到妓女,把女人辉煌与丑恶的两极结为一体,让自己变成了一个变形人,然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般表演。人们既为她丢失了皇后的母则和尊位而感到可惜,又为她大张艳旗从事肉体营生的妓女身份而大加指责她。唾沫汇成了河,激起的浪花高过了天,她被淹没了,再也看不见她对生活有什么美好的愿望,对人生有什么要求。也许她对命运恐惧之极,害怕再被它迎头一击,所以她不敢挣扎,更不敢反抗,只是听之任之,得过且过。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路都可走得通,就看你怎么走了。胡氏走的是一条反其道而行之的路,但她并不为此而感到羞耻,不觉得有罪。所以,她便就那么一直走了下去。

  2

  似乎有这样一个规律,凡出生受大苦者,日后必享大福;凡早年享大福者,日后反之会受大苦。人生无常,也许上帝对每个人的分配都是公平的,吃多少苦,享多少福,要么早,要么晚,谁也无法挑轻捡重,倾斜而为。正所谓人常说,上帝将门关上后,一定会打开一扇窗子。胡氏的出生以及后来的遭遇就恰是一例,她出身高贵,长大后不费吹灰之力就当上了皇后,应该说是一帆风顺的,但孰料很快就走了下坡路,而且一下再下,从此再也刹不住车,再也无法回到原来的位置。也许,回头是一种救赎。有的人可以回头,有的人却无论如何无法回头。无法回头便无法救赎自己。

  在今天看来,胡氏的出身确实是相当不错的,可谓是身份优越的高干子女。她父亲胡廷之曾当过北魏的尚书令,其职务用今天的话说类似于国家部委的领导;其母出身当时在北方著名的旺族范阳卢氏门户,其高贵身份可想而知。胡氏(笔者查了一些史书,始终未找到她的名字,便随众多史料如此称她)生在这样一个家庭中,起步自然比别的孩子高,受教育自然比平常人家的孩子要多,个人素质一定是不错的。其实,在她未出生之前,她的身世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卢氏的肚子一天天大了,胡廷之喜不自胜,全整心被马上要当父亲的喜悦浸泡着。一天,一位胡僧路过胡廷之家门口,神情肃穆地看了几眼,说了一句让大家都觉得怪异的话:“此宅胡芦中有月”,这句话从此成为预示一个女孩子命运的经典,《北史》将它的出处悉数收了进去:

  武成皇后胡氏,安定胡延之女。其母范阳卢道约女。初怀孕,有胡僧诣门

  曰:“此宅瓠芦中有月。”既而生后。

  语言在有时候是魔力的,而预言则将语言之魔力体现得最为完善,说出预言的人似乎目力可透苍穹,一言可预示世事。这位胡僧是神人,将一切皆悉数言中,卢氏肚子里的小孩日后果真按他所说开始了人生。史书上未记载胡僧说完那句话后,胡廷之夫妇是如何待他的,总之这是一句初听怪异,但一经琢磨便让人兴奋的话。在古时,太阳是皇帝的象征,月亮是皇后的象征,胡僧说胡家“瓠芦中”有月,就是说卢氏腹中所怀孩子日后必当皇后。我猜想,胡廷之夫妇尽管过的是富贵的日子,但打死他们都不敢想“既而生后”的事情,要知道那可是一步升天的变化,若女儿日后果真当了皇后,他们的地位就更高更显赫了。

  胡氏:宁当妓女,不做皇后(3)

  非常美好的东西在一点一点浮出水面,对其久久等待、期盼、幻想的人一定充满喜悦和不安,或许早已按捺不住急切心情,要一睹这个美好的东西的面目,这时候的幸福与折磨交织在一起,令人既甜蜜又不安。胡廷之夫妇自胡僧摞下那句话后,一定一直是这种心情。好在等待是期限的,十月孕成,卢氏果然产下一女婴。应验了!夫妇二人顿时觉得犹如光芒遮身,从此脚下的路便不同寻常了,每往前走一步都非平常人走的路。望女成凤,这是做父母的人之常情。但对胡廷之夫妇来说,因了有胡僧预言在先,他们内心的希望之灯被早早地点燃了,而且只为唯一的一个目的皇后…而燃,而亮,他们能不为之兴奋,为之喜不自胜吗?

  不过高兴归高兴,这毕竟只是一个预言,相对女儿日后的道路而言,一切都似乎显得还很模糊,谁也不知道她长大后将经历怎样的过程才能登上皇后尊位。所以,因期盼和幻想而生发出的喜悦,在大多时候实际上是盲目的,甚至是一厢情愿的,最后是什么结果,谁也不得而知。不知胡廷之夫妇为女儿日后要走这样一条路是否产生过顾虑,正所谓高处不胜寒,正因为皇后一位尊贵,高不可攀,所以有很多人都拚之搏之,在拼搏的过程中不知有多少人头破血流,一败涂地。所以说,这其实是一条充满血腥的道路。或者换句话说,这是一条流血但不显形的道路,有很多人在这条路上受到了伤害,甚至被别人害死,但因为这条路太过于复杂,所以很多人都是悄悄地死,悄悄地没了,就像无厘头周星驰常说的那样,“死悄悄”了。

  顾虑,尽管从表面看让人觉得沉重,但它却有发人深省的作用;它像一块石头一样拦在路中央,让你明白此路并不那么顺畅,要想行得通,还得细打量一番才行。所以老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胡廷之夫妇也许为女儿产生过顾虑,但利益诱惑实在太太了,他们觉得一枚硕大的果实就悬在头顶,不摘实在不甘心。当然,因为女儿才刚刚出生,一切都似乎显得还很遥远,所以,他们没必要有那么多的顾虑。

  但不久,一个不好的兆头却让他们俩心惊胆战。“产后主日,有鸮鸣于产帐上。”《北史》。一只猫头鹰飞临他们家屋顶,发出一连串凄厉的叫声,让人听着浑身战栗。当时,人们视猫头鹰为不祥之物,它飞临谁家屋顶并发出鸣叫,谁家便要遭不详之事。胡廷之夫妇听着一只讨厌的黑鸟不停地叫着,心里很是不安,但他们却想不了更多,拿起棍子挥着骂着把它赶走了。旁边的人想到了很多,脑子飞速旋转,把猫头鹰和那位胡僧的话联系在了一起。他们虽然未向胡廷之夫妇说什么,但心里都在想,这样的兆头,先富后穷,先贵后贱!

  有很多事情实际上都是由巧合促成的,要不,人们怎么总是那么相信兆头呢?!一个小女孩才刚刚出生几天,就有这么多的事情因她而发,能不说明不是巧合吗?一句话,一只鸟儿的叫声,虽然不一定穿凿附会,但从此人们却对她有了一个不能忘却的记忆,始终觉得她身上有一个炸弹,随时都会爆炸。

  炸弹只要不爆炸,它一定会显得无比平静,会让人慢慢忘记它的危险性。时间在迅速消逝,胡氏(她这么小,如此称呼她实为不妥,而且她一定是有名字的,但当时的历史学者们把她的名字弄丢了,所以只能在她这么小的时候用她以后的名字称呼她。)在慢慢长大,充斥在胡廷之夫妇心间的仍是胡僧所言带来的喜悦感。与那只讨厌的黑鸟的叫声相比,胡僧所言毕竟是鼓舞人心,令人欣喜的。在时间中,那句话已经像一棵树一样生根发芽,并且要开出鲜艳的花朵了。花香比火药味美妙无数倍,谁都愿意去闻花香,而不愿去闻火药味。所以,胡廷之夫妇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女儿身上,悉心教导她,让她学习棋琴书画,广泛接触社会,希望她成为一个综合素质俱佳的人才。十几年下来,她果真才美兼备,成了一个有涵养,有美德的女孩子。父母的工夫没有白费,她至此应该说让父母实现了精神设想,很成功走出了第一步。这样看来,胡廷之夫妇倒不是在做梦,是在认认真真做一件事,而且做得极为稳妥扎实。

  胡氏:宁当妓女,不做皇后(4)

  如果通过努力都可以追求到辉煌,那么胡廷之夫妇的一番苦心便不会白费。

  3

  一个小女孩长大了,她应该是一个可以让人们看得见,可品头论足的现实的人,而不应该再被遮裹在预言和猫头鹰叫的迷雾之中。

  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她一定早早地知道了胡僧的那个预言。小时候,她不知道什么是皇后,觉得人们所说挺好玩,只要人们围着她说起那些事,她便咯咯地笑。“皇后”二字在她心里扎了根,她时不时地也会把这两个字挂在嘴上。“我是皇后,我是皇后。”这两个字给她的童年带来了超出所有孩子的快乐和享受。慢慢长大至少年,她变得忧郁起来。“皇后”二字这时在她心中变得模糊了,她无法用一个少年仅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来理解这两个字;她觉得这两个字是遥远而又沉重的,她不愿意去想它,更不愿意承认它和自己有关系。少年本性羞涩,况且是一个女孩子,就更怯于这个世界了。但大人们一刻也不会停下对她灌输那句预言,很快,她迷惘的###便又被大人们教导得清澈明亮起来。她迅速长大,学会了思考,而且还为自己将来的前途感到欣喜。皇后,她第一次掂出了这一身份的分量,第一次为之向往。等到长得再大一点,她便明白自己应该要为当皇后而做好准备,她知道生来必然要当皇后,与别人家的女孩子是不一样的。大人们在这时也加快了教育她当皇后的步伐,在品德、知识、才干等方面细细调教她,让她像一件玉器一样被打磨得越来越光滑,越来越动人。

  古往今来,在未出生便被预言为皇后,在成长过程中又为当皇后而被重点培养者,仅胡氏一人矣。

  后来,不知她从哪里学得了一套淫技之术,过早地懂得了男女之事。我想在当时的民间颇为流行房中术和淫技之术的手抄本,要不,怎么先后有正值花季的夏姬、赵飞燕、赵合德,以及现在的胡氏都从民间莫名其妙地学得了淫乐之术呢?她们学得了那玩艺儿,实际上早早地为自己在日后变成淫妇打下了基础,不知不觉已迈出了致命的一步。我一直在想,这些在历史上以“淫”留名的女人都沉溺于淫技之术而不倦,或许与她们天生性欲太强有关,与淫技之术天然相应,所以便选择了这种“以技增力”的东西,增加自己的情欲享受。再或者反过来说,是这些淫技之术打开了她们,让她们疯狂,贪图享受超凡入幻的性爱,所以,她们被引向了一条贫欲的淫乐之路,没有人提醒她们,没有人拯救她们,她们越来越淫,并越走越远,再也无法回头了。

  一个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过早地懂得了欲望,而且还是一个大得无边,换了常人想都不敢想的欲望,这对她来说是一件好事呢,还是一件坏事?细细一捋,便觉得也好也不好。其好在于可以鼓励她,让她树立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她长大后极有可能会是一个坚强的人。其不好在于这种培养的最终目的却并非只是为了她的性格,而是为了让她出人头地,去当人上人的皇后。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这是一件沉重的事情,以她个人能力,以父母近乎于疯狂的想象,能顺利坐上那把交椅吗?要知道,一个平常百姓家的女儿进宫去与众多宫娥嫔妃争斗,那可是刀尖跳舞,弄不好会一下子玩完的。要是换了别人,也许只会对胡僧预言一笑放过,大可不必认真,但胡廷之夫妇利欲熏心,一心想着让女儿出人头地,但自己脸面增光。从另外一种意义上说,自胡僧一言后,女儿已不是她们的女儿,而是一个筹码,他们要充分利用她,让她去换取最大的价值。

  复杂的背景必然会让人变得复杂,胡氏身上有如此复杂的背景,其善变性一定会出人意料的。在后来她从性格、思想、品质,乃至尊严和做人的底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可以看出,父母在她成长过程中强压在她身上的希望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这是后话,此先不表。

  现在,历史用慢镜头推摇到了她青春曼妙的身上,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豆蔻年华的美女。史书上说她花容月貌,气质如仙,说话吐气加兰,莺声娇语。她的身材尤其出色,苗条匀称,凸凹有致,肩、胸、臀、腿等构成黄金比例,让人看着赏心悦目。她的皮肤也细腻白晰,有如盈雪碧玉。我想,她的外在美是很重要的,对她日后步入政治高层,以及留名于史都将起到很大的作用。站在历史之外看她,就会觉得她必须像演员一样具备表演所需的最起码的素质,才可以进入历史。换句话说,她必须美,而且她的美一定要对男人构成威慑力,才可以证实那位胡僧的话是对的。还有一点,在历史上似乎有这样一个规律,凡淫荡者,必须是美女,否则,是淫荡不起来的。第二华人站

  胡氏:宁当妓女,不做皇后(5)

  让她以一个美女的形象出场,她的人生才可能变得丰富和精彩起来。北齐天保(公元550年~559年)初年,对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她的人生发生了重大变化,所有人寄托在她身上的希望……当皇后……终于变成了现实。当然,她能够顺利实现这一夙愿,并非仅仅只顺应胡僧预言所致,而是因她长相出众,被北齐长广王高湛选为王妃。过了几年,她为高湛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高纬。当时的北齐高氏皇族说来颇为好玩,四兄弟在娄太后利益平均的思想指导下,轮流执政当皇帝,开创了有史以来一朝多帝的时代。几年后,终于轮到高湛坐那把老大的交椅了,胡氏顺理成章地成了北齐皇后。

  胡僧一言,果然应验。

  4

  人的变化无外乎有两种,其一为自个儿独自变,像是接受了一个无形的命令似的,自己折腾自己,变得与原来的自己判若两人。这样的时候,若变好了,便像诗人曼德尔斯塔姆的诗所说,“黄金在天上舞蹈/命令我们歌唱”,充满抒情的美好意蕴。如果变得不好,自己把自己折腾得够呛,便也像曼德尔斯塔姆的诗所说,“前面是痛苦/后面是痛苦/上帝呵,请陪我坐一会儿/请和我说会儿话……”,其苦衷和绝望已昭然若揭。

  其二为因他人而变,在毫无防范的情况下,遭受他人打击,从此改变了自己。在很多时候,他人对自己的改变是致命的,因为你无法把握别人,也无法防范别人,只能陷入纷争与伤害之中去。胡氏当皇后不久,命运便因他人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所谓的“他人”并非她素不相识之人,而是她的丈夫高湛。

  再可怕的炸弹,都必须经过一个引爆的过程,才能发出爆炸声。也就是说,再可怕的事情,也都是有缘由,有延续过程的。改变并导致胡氏走上歧途的人就是丈夫高湛。我在前面已提到他是一个一身毛病的人,胡氏在入宫不久便心生悔意,感叹自己遇上了这样一个暴戾无常的人,但她是一个弱女子,怎能与其对抗并反对呢?她只能忍,只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她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蒙受的是什么样的耻辱,从《北史》所载高湛通奸李祖娥一事中可窥一斑:

  帝好捶挞嫔御,乃至有杀戮者,唯后独家礼敬。天保十年,改为可贺敦皇

  后。孝昭即位,降居昭信宫,号昭信皇后。武成践阼,逼后淫乱云:“若不许我,

  当杀尔儿。”后惧,从之。后有娠,太原王绍德至阁,不得见。愠曰:“儿岂不

  知邪?姊姊腹大,故不见儿。”后闻之大惭,由是生女不举。帝横刀诟曰:“尔

  杀我女,我何不杀尔儿?”对后前筑杀绍德。后大哭,帝愈怒,裸后乱挝挞之,

  号天不已。盛以绢囊,流血淋漉,投诸渠水,良久乃苏,犊车载送妙胜尼寺。

  后性爱佛法,因此为尼。

  瞧瞧,此高皇帝是怎样的货色,恐吓、残暴、杀戮、欺压、逼奸、强制,等等,全然没有一个王者的美德。他用极其残忍的方法逼奸了李祖娥,而且还害了人家,让人家差点断了性命,无奈之下,因“性爱佛法”,索性出家为尼。胡氏面对这样一个人,一方面为他的贪欲而心凉,一方面又为他的残暴而吃惊。当然,身后皇后,她又得为此事而蒙羞。本来男女之事容易引起人的关注,现在高湛把逼奸李祖娥,让人扒光她的衣衫,用鞭子抽打她的裸体等事做得天下人皆知,胡氏为他感到羞耻,同时也对他彻底失望了。这种失望,是妻子对丈夫,是女人对男人,是皇后对皇上的失望,其复杂滋味,如不是个中人物,是难以体验的。在通常情况下,快乐让人享受,并极力巩固;痛苦让人消极,并极力逃脱。胡氏在这种情况下一定是非常痛苦的,她从内心开始逃离高湛,觉得如果能彻底离开他,那将是天大的幸事。

  一个人如果与另一个人在内心有了距离,那么他一定会想方设法离开他,这是人之常情…我不爱你,不愿意和你呆在一起,干吗不离开你?!但这种情形对一般热恋中的男女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但对身为皇后,而且受制于皇上的胡氏来说,则就显得有些难了,她可以那样想,但却万万不可以那样做。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一旦入宫,从此便别无选择,快乐也罢,痛苦也罢,只能面对寂寞宫院,在内心发出几声感叹。第二华人书香吧 bsp;胡氏:宁当妓女,不做皇后(6)

  胡氏长期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而又不能挣扎,不能反抗,她该怎么办呢?到了这时候,胡氏身上因胡僧预言而长久笼罩的神秘色彩已全部褪去,长成了一个可以承受命运,可以让自己的生命进入世界的大人了。她未出生之前就笼罩上了神秘色彩,以至出生后一直让人她是模糊的,胡僧一言像镣铐一样固定了她,让她没有了可能性,所以童年、少年,乃至青春期的她一无亲切之处,一切都似乎已经被设计好了,她在一个高得令人眩晕的高度中,让人觉得无法接近她,无法了解她。直到她果真成了皇后,胡僧预言变成了事实,我们才觉得她从高处下降,走近了人群。她的生活由此开始,一切都变得确切而又亲切,她在一步一步往前走动,她的步伐是我们熟悉而又喜欢的,我们祝愿她走好,走远。

  路在脚下,从表面上看,路似乎是任由人走的,只需迈开脚步向前即可。然而,路有时候却会异变,会让人走向早先并未设想和预料的方向去,人内心的路和现实中的路会打架,会像藤蔓一样扭结在一起,让人混乱,失去方向感。刚刚变得清晰的胡氏很快就又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一个苦难的女人,因了她的遭遇,我们为她惋惜,觉得她的内心一定很疼痛。梳理一下她的人生经历,便不难发现她在很小的时候对自己要走一条怎样的路,要达到什么目的是熟烂于心的,胡僧预言,大人们灌输给她的一些信息,都会让她早熟。所以,入宫后的她是一个有抱负的人,她并非像其他女人那样只图荣耀,享受人上人的高贵,她要做一个出色的皇后,要力辅高湛当好皇上。由于自小就知道自己有一天会当皇后,所以她已经做了长期准备,并为提高自己素质下了很大工夫,入宫后,她应该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人了,她在内心为自己设想出了蓝图。所以,这时的胡氏因为有了积极的内心需求,是清晰的,相对于她的一生(她的生命并不长),以及她在后来的淫荡行为而言,这个时期的她是最容易让人接纳的,她内心充满阳光,让人敬畏。这样多好啊,让人从她身上看到了积极向上的干劲,不像别的女人,只企求用自己的肉体让皇上得到一夜之欢,至于别的事情从来想都不想。这时候的她也是真实的,懂得怎样树立女人的尊严,积极为皇后这一位置增光添彩。拿这一时期的她同历史上出名的女人做一番比较,就会发现她身上体现出了别的女人极难体现的奋发向上的精神。但人生在世,往往事不如愿,很快,她便因对高湛失望而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