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22部分阅读

作品:脱贫致富奔|作者:罗莉泡泡|分类:玄幻小说|更新:2025-05-20 22:41:15|下载:脱贫致富奔TXT下载
  眼看过年了刘家人也还是穿着前几年的旧棉袄,好几个身上都打着补丁。

  夏晓晴想下次自己还是再送点布料算了,怎么的夜得把温饱都给人解决了才是。

  夏仕齐进屋就先去了里屋,刘父刘老爹生病还在床上躺着,夏仕齐自然要先慰问病人。

  刘老爹的病一直没有好转,只是刘家人听了夏晓晴的话,每日都给他炖羊骨汤喝,虽然病好不了,但也没有再恶化下去,镇上的大夫看了都觉得惊奇,都觉得活不了几天的人,没想到还拖了这么些时日。

  刘老爹看到客人进来挣扎着要起身,夏仕齐赶紧阻止。“躺着就好,躺着就好!”

  “谢……谢……”刘老爹虚弱地说着。“我们家多亏了你们了,谢谢了!”

  “看你说的,你们家的孩子懂事,做事业能干,是我多亏有他们帮忙才是。刘大哥你要好好将息,听大夫的按时吃药,病总会好起来的。”夏仕齐宽慰他道,看到刘老爹就像是看到了以前的自己,夏仕齐也不禁觉得心情十分沉重。

  看刘大娘站在一旁够搂着身子,满头白发脸上沟壑纵横,像个年逾花甲的老人,哪里能看出只比自己大两三岁,夏仕齐不禁感慨,从怀里拿出一个封红,送了过去。“嫂子,这你拿着,看我刘大哥爱吃点什么,多给他买些。”

  刘大娘哆哆嗦嗦地接过这封红,满口感谢,刘家小辈也赶紧过来道谢。

  夏仕齐也没在刘家多呆,和刘家人说了一会儿话,结清了这个月的工钱后,便带着儿女往自家养殖场走去。

  养殖场里还是一片热闹景象,鸡鸭鹅都叫个不停,刘家二嫂正在给他们喂食,看大哥大嫂带着东家来了,赶紧过来迎接。

  给夏仕齐请了安后,刘二嫂便拉着夏晓晴讲起养殖场是事来,在心底里她还是把夏晓晴当做东家。倒不是她不尊敬夏先生,只是这养殖场最初便是二娘子一手一脚操办起来的,夏先生不过是后来才来的,总显得不是那么名副其实。

  养殖场的情况不错,基本上销售和生产都能跟得上趟了,养殖场的孵化率也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等到了明年开春以后,自家孵化的第一批小鸡鸭开始产蛋了,到时候出栏的鸡鸭会更多,养殖场的养殖数量更是比最初整整扩大了几倍。

  看来等到了明年,还得再开拓一些新的销售渠道才是,不然光靠现在这几家,是远远不够的,这家禽不比其他东西,卖不掉找地方放着便成,这家禽可是张着嘴要吃喝的,多养一天便多费一天的饲料钱,也不多长肉了。

  只是让爹去开拓市场是肯定不行的,让爹教教书还行,做生意就是个大外行了,再说爹作为读书人肯定也放不下这面子。

  自己得像个办法才是,夏晓晴在心底暗暗想到。

  视察完了自家的养殖场后,夏家人便径直回家了。

  骡车拐了弯,一条笔直的路直通夏家门前,夏晓晴远远就看见赵家的马车正等在自家门前。

  “爹,你看那不是赵大哥家的马车吗?怎么今天又来家里了。”夏晓晴指着远处的马车说道。

  夏仕齐顺着女儿指的方向看去,真是赵家的马车停在自家门前。“回去看看就知道了!”

  骡车停在了院门前,夏仕齐先下了车,又把女儿抱了下来。

  夏晓晴看了一眼拴在门口的马车,车上坐着一个自己并不认识的中年男子,正百无聊赖地掐着干草,一副仆人打扮,想来是赵家的车夫。

  “二郎,开门!”夏晓晴拉着门铃,大声叫道。

  那车夫听闻夏晓晴叫门,才赶紧下来问好。

  夏二郎开了门,看到是父亲回来,忙把赵家人上门的事说了。

  原来这来的并不是赵家二少爷赵青枫,这次来的只是跟在二少爷身边的小厮墨书。

  这次墨书是专程奉赵夫人之命,送礼物来感谢赵家前晚上对赵青枫的照顾之情。

  本来应该是赵青枫亲自前来的,只是赵青枫回去之后便受了凉,今天才微微好转,赵夫人怕他再次染病,不敢让他出门,便专程派了墨书前来。

  “这赵夫人倒是客气!”夏仕齐说道。

  屋里,墨书正同陈氏讲着自家少爷的情况,陈氏听闻赵青枫受了风寒,十分的担心,墨书一再保证已经有了好转,陈氏才放下心来。

  夏大姐站在一旁听着心里也是不好受,恨不得冲过去赵家看赵青枫去。

  墨书看夏仕齐回来,赶紧上前请了安,又复述了一遍来夏家的原因和赵青枫的病情。

  夏仕齐也关心地仔细询问了赵青枫的情况,又让陈氏拿了自己常吃的川贝雪梨膏给墨书,让他带给他家少爷。

  墨书看天色不早了,便起身告辞了,临走时给夏大姐使眼色,让她跟着出去。

  好在夏大姐因为担心赵青枫,一直留意着墨书的话语表情,看到墨书对着自己直眨眼,一下便懂了意思。“娘,我去送墨书出去。”

  “好吧,你去送送吧。”陈氏知道女儿担心未来女婿,肯定想仔细问问墨书,好在墨书人小,倒也不会碍着女儿名声。

  “墨书,你叫我出来有什么事吗?”走到院子里,夏大姐看没人跟着赶紧问道。

  “大娘子,我家少爷让我把这个交给你。”墨书从怀里拿出一个木匣子,递到夏大姐面前。

  夏大姐并不去接,反而问道:“这是什么?”

  “大娘子,你快拿着吧,你看了便知道。”

  虽说两人已经订了亲,但男女相交最忌讳私相授受,夏大姐从小受的便是这种教育,根深蒂固自然不敢去接。

  “哎呀,我们家少爷就是为了送你这个才得的风寒,我们少爷都这样了,你还有什么不敢收的。”墨书也是个急性子,拿着木匣子就往夏大姐手里塞。

  听闻赵青枫生病的缘由,夏大姐一阵诧异,心下有些感动。

  夏大姐四处看了看,没有旁人,于是赶紧把木匣子揣进怀里。“你说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为什么说赵大哥是为了送我这个才生病的啊?”

  “昨天家里派人来家少爷回家,回去的路上,少爷已经有了风寒的征兆,本让少爷早点回家里休息的,少爷非要去脂粉巷买这东西,说是一定要买来送给你的,”墨书有些抱怨地说着,自家少爷这转变也太大了,以前哭着喊着不想娶亲,现在怎么看着姑娘便往上贴,真是太善了。“这是少爷去找了好几家店,才找到的,昨天天气本就不好,雪也下得有些大,少爷回去便病倒了。”

  “你叫赵大哥多保重,好好吃药!”夏大姐想到怀里的东西,又想到赵青枫对自己的情意,于是咬咬牙说道:“墨书,你在这等等,我马上就回来。”

  夏大姐回了屋子,从针线篓里拿出一个绣着雀鸟图案的藏蓝色荷包来,这本来是夏大姐准备做给大弟弟鸣瑞的,只是今日得了赵青枫的礼物,怎么也得回礼不是,没有其他合适的东西,只好用这个代替了,以后再重新绣一个荷包给弟弟就是。

  夏大姐又找了一块白色的长方形的碎步,用黑线在上面快速地绣了两字,然后把布条放进荷包里,紧紧地系上带子。

  “墨书,这你拿着回去给你家少爷。”夏大姐像做贼一般四处张望着,迅速地把手里的荷包递给墨书收好。

  看来这夏家大娘子对自家少爷倒也还是有情,墨书笑道:“我一定会亲手交到少爷手里的。大娘子,你还有什么想给少爷说的没有?没有,我就先走了,少爷还等着我回话呢。”

  “没什么要说的,你胯回去吧。”听到赵青枫还等着墨书回话,夏大姐有些害羞。

  送走墨书,夏大姐回到房里,从怀里拿出木匣子,小心地打开盖子,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簪子映入眼帘,轻轻地拨弄蝴蝶翅膀,一下便扇动起来,底下的银铃还发出清脆的响声。

  真是太美了!夏大姐仔细地看着蝴蝶簪子,想象着赵青枫的模样,甜蜜地笑了,独自走起神来。

  第一百零九章 乞儿

  腊月二十九一早,陈氏就带着两个女儿和面蒸馍,又大又白的白面馒头,整整装了三个大蒸笼。按照乡下的习俗,蒸好的馍一直要吃到来年的正月十五,在那之前家里是不能做馍的。

  其实这个风俗对夏家的影响不大,夏家的饮食南北兼顾,除了夏仕齐爱吃面食一些,陈氏和家里的孩子都更喜欢米饭一些,特别是这次在刘家村种的水稻丰收了以后,夏家更是以米饭为主。当然这也有夏晓晴的功劳在里面,家里的菜品丰富了,自然是米饭更有吸引力。

  按理说光夏仕齐也吃不了这么多馍馍,只是陈氏怕有客人上门,便多做了些。

  院子里,夏仕齐正带着儿子们扫雪,几个小点的孩子扫院子里的雪,他则带着大儿子搭着竹梯扫房顶上的雪。

  夏仕齐站在竹梯子上,远远便看到两个黑点朝自家屋子方向走来。这时家家户户都忙着过年的准备,怎么还有人来家里串门,兴许是路过的,夏仕齐也没有再过多关注了。

  “爹,你好了没,这天太冷了,你扫完了,我们就赶紧进屋去吧。”夏大郎扶着竹梯,对着站在上面的父亲说道。光着手扶着竹梯,让他觉得手都不像是自己的了。

  夏仕齐看着周围屋檐,能够得着的地方都扫了,也差不多了。“行了,我这就下来,你把梯子扶好了。”

  夏仕齐从竹梯下来,走得是晃晃悠悠,把夏大郎担心到不行。“爹,以后这扫雪的事还是我上吧,看你做起来怪吓人的。”其实大多数人家都是让半大的少年上屋顶扫雪,一是年纪小动作灵活,二是体重轻不怕压垮房顶。夏家去年就是夏大郎上房顶扫的雪,今年夏仕齐看自己身体好了,非得要亲自上阵,把夏大郎吓得不轻。

  汪汪……汪汪……小黑对着院门使劲地狂吠了起来,一声大过一声。

  “小黑,不许叫。”夏五郎斥道。

  汪汪……汪汪……小黑不听主人劝阻,还是大声地叫着。

  “五郎,小黑叫得这么厉害,是不是外面有什么东西?你去门缝看看。”夏二郎说道。

  夏五郎赶开院门前守着的小黑,身子贴着院门,朝外边看了起来。

  屋外也是白茫茫一片没看出有什么异样。“哥,外面什么也没有,咦,不对,那团黑黑的是什么?怎么还会动。”

  “二哥,你快过来,外面有东西在动,它还有眼睛。”夏五郎叫道,一个黑黑的眼珠在门缝外面直勾勾地盯着自己,让他冷不丁地吓了一大跳。

  “有眼睛,难道是有人在外面?”夏二郎取了门闩,把院门拉开一条缝往外面张望。

  一大一小的两个身影依偎着发着抖,正蹲坐在自家门前斗檐下。

  屋外的人看到开了门,身子缩得更紧了。

  “你们是什么人,怎么坐在我家门前?”夏二郎大声问道,看见门外是两个穿着破烂的孩童,他胆子也大了起来。

  “这位少爷,我们只是在这休息一会儿,我们马上就走,马上就走。”大点的孩童又是作揖又是鞠躬,卑微地回道,生怕被门里那个拿着扫帚的男孩打。一路上他们受尽白眼,还经常被人追打,现在看到人便有些害怕。

  “小妹,醒醒,醒醒,我们得走了。”孩童摇晃着那个昏睡着的小孩。

  那小点的孩子不知是睡着了,还是晕过去了,被这样摇晃也只是微微地睁了下眼,又睡了过去。

  孩童蹲下身子把妹妹背在身后,慢慢地站了起来,瘦弱的身体承受不住地摇晃起来。

  夏二郎看到这幅景象反而变得不知所措了,他也只是想问问而已,并没有赶他们走啊!看着远去的背影,夏二郎心里生出一阵心酸来,这么冷的天,这两个乞儿会不会冻死、饿死啊!

  夏二郎把扫帚摆在门边,快步往厨房走去,看厨房里没人拉开竹蒸笼,便取了四五个馍出来,找了干净的布巾包好就往外面跑。

  院门没关,小黑看到主人跑了出去,也跟在后面跑了出去。

  那孩童已饿了好几天了,又背着妹妹,自然走得十分的缓慢,夏二郎一下便追了上去。

  “前面的,你站住。”夏二郎在后面喊道,还伴随着小黑洪亮的叫声。

  孩童听到后面的追赶声,走得更快了,生怕晚了一步便被人赶上。他记得上次也是一个这么大岁数穿着绸缎衣服的少爷放狗来咬他们,妹妹的腿就是这么被咬残的,他自己的头也被那少爷砸伤了,现在都还留着疤。

  “我叫你站住,”夏二郎看见前面的乞儿不仅没站住,反而走得更快了,孱弱的身子仿佛随时都要倒下似的,心里就是一阵懊恼,“小黑,去拦下他们。”

  小黑得了命令,咻地一下便冲了上去,围着那乞儿吠叫着转着圈。

  “不要咬我们,不要咬我!”那乞儿被小黑一吓,摔倒在地,身后背着的小女孩也被摔在了地上。

  乞儿看见黑狗张着嘴往摔在地上的妹妹走去,抓了雪就往黑狗身上扔,爬过去俯到妹妹身上,不让黑狗靠近妹妹,“你走开,走开,不准咬我妹妹。”

  小小的身躯颤抖着,却透着坚毅。

  “小黑,回来!”夏二郎吼道,“你把他们吓着了。”

  小黑呜呜地叫了两声,回到了夏二郎身后。

  夏二郎走到乞儿身后,蹲了下来。“你起来,小黑不咬人。”

  小小的身躯还是一动不动地趴在女童身上。

  “你起来,我不打你,我是给你送吃的的,你看我手里拿的是什么,又香又白的大馍。”夏二郎从包袱里拿出一个馍来,递到乞儿脸旁,引诱道:“你这么趴在地上你妹妹会生病的。”

  乞儿轻轻地动了一下,微微地转过脸来,看着夏二郎。

  乌黑滚圆的眼珠直勾勾地望着夏二郎。

  “你看,这些馍都是给你们的,你起来我就给你。”夏二郎打开包袱,递到乞儿面前给他看。

  第一百一十章 麻将

  乞儿对着散发着香甜气息的馍馍,咽了咽口水,肚子发出雷鸣般的响声,但还是不去接,眼里充满了防备。

  “你肚子都饿叫了,你拿着吧!”夏二郎说道。

  这世上不会有人无缘无故地对你好的!乞儿想起破庙里老赖头说过的话,又想到上一次被打得遍体鳞伤时的情景,不敢相信眼前的人。

  夏二郎还没见过这般倔强的人,自己难得发发善心居然还不接受。以前家里穷的时候也是饥一顿饱一顿,夏二郎知道饿肚子的滋味不好受。

  怕他们一直趴在地上受凉,好事没做成反而让他们生病,于是只好把布包放在地上,说道:“我把馍馍放在地上,你自己拿。”

  乞儿撑起身子,看了看布包又看了看夏二郎,慢慢往布包靠了过去,但一双眼睛还是戒备地看着夏二郎。

  “你看这都是给你的。”夏二郎看乞儿态度软和了些,便又往前走了一步。

  “你走开!”乞儿一把抓起布包,就往自己怀里揣,还把昏睡着的小女孩紧紧护在身后。

  “好……好,我走远点。”夏二郎不死心,走了两步后,又转过身劝说道,“我家做的馍可好吃了,又香又甜,刚刚才蒸出来的,还热乎着,你赶紧吃。”

  乞儿瞪视着夏二郎,并不领情,又背起妹妹往前走去。

  一望无垠的雪地里,一个黑点由大变小,逐渐消失。

  没想到做点好事这么不容易,就没见过这么凶的乞丐,还好最后还是把馍馍拿走了,夏二郎一脸纠结地往家里走。

  夏二郎正要进门,便看着五郎背着手站在门里,一脸你要倒霉了的表情。“二哥,你刚才是拿的娘她们才蒸好的馍馍吧,你拿这么多给别人,大姐知道会骂你的。”

  遭了,刚才光顾着送馍馍给那乞儿了,忘了给家里的人说了,拿了这么多馍馍,一下便能看出来,这下要被大姐骂死了!夏二郎想到这些更纠结了。

  在这个家里除了爹娘,夏二郎最怕夏大姐,夏大姐有时凶起来比夏仕齐和陈氏还厉害,特别是对于粮食问题。

  “那怎么办,我已经给乞儿了,也要不回来了。”夏二郎想了想,“要不就说这馍馍是我吃了。”

  “你拿了这么多,才这么一会儿时间,你一个人能吃完嘛。”夏五郎一下就指出哥哥的漏洞来。“大姐才不会信你的话。”

  “那就说是你和我一起吃的,哈哈,对了,就这么说。”夏二郎拍手说道。

  夏五郎怒了,这二哥也太不厚道了。“我不干,我没吃过馍馍,你不能让我说谎。”

  “你不说,我就把你抢妞妞糖球的事告诉大姐。”夏二郎无赖地说着,赤裸裸地威胁着。

  “馍馍是我吃的,是我吃的,还不行吗,你小声点,小心被大姐听见了。”夏五郎赶紧捂住二哥的嘴,生怕被其他人听见了。

  “那好,我拿了五个馍给那乞儿,我吃了三个,你吃了两个,不要记错了啊。”夏二郎直接分配了起来。

  中午的时候,夏大姐准备午饭时,果然发现蒸笼里少了馍,便挨个问起来,夏五郎硬着头皮帮二哥撒了谎。

  “你们早上不是吃了挺多吗!怎么这么快就饿了,这么大的馍,一下就吃了两三个,现在马上又要吃午饭了,小心积了食,等会儿午饭你们少吃点。”夏大姐一脸惊奇地看着两个弟弟,无奈地说道。

  这两孩子咋这么会吃,难道真是冬天食量大,以前也没发现啊!

  夏五郎一脸郁闷地看着二哥,用眼神怒视着:我的午饭毁了!今天二姐还做了酥肉汤,我都不能可劲吃了,都怪你!

  小孩子肉吃多了不好,谁叫你要抢妞妞的糖呢!夏二郎用眼神回道。

  “好了,你们去厨房帮你二姐吧,吃了这么多,该多做点事消消食。”夏大姐没发现他们的眼神交流,径直交代起厨房的事给他们做。

  吃完午饭,夏家人闲着没事,在陈氏的邀约下玩起了麻将。最近陈氏爱上了这项运动,没事便拉着几个儿女陪她打牌,只是并不赌钱,只是输的人要用做家务抵偿。

  没看错,就是麻将!不用说也知道,明朝是没有麻将,那时只有麻将的前身——马吊,这麻将自然又是夏晓晴的“发明创造”了。

  古代女人每天呆在家里不是做家务,便是绣花做女红,日复一日,夏晓晴觉得无聊极了。

  家里的事有娘和大姐,除了做饭每天每多少活要她干,夏晓晴又不喜欢每天对着绣架,竹屋里的书也看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些有关八股正统的书,都是她不喜欢看的,冬天外面又冷,每日呆在屋子里,总得找些事做做吧,于是夏晓晴便想出麻将这一全国人民都喜爱的国粹来。

  夏家的麻将最初极为简单,就是把厚纸剪成长方形,在上面画上筒、索、万的图案和字样。夏晓晴给家里人教了规则,便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

  麻将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夏家人玩着都觉得有趣,很快便上了瘾。夏晓晴最初也觉得不错,慢慢地便觉得光是打纸牌太不过瘾了,完全缺乏手感,从奢入俭难啊!

  趁着夏二郎没事,便让他去屋后砍了竹子,削成方形小块,在上面刻了图案,做了一副竹骨将牌出来。

  这副竹牌很快便替代了纸牌,成为夏家饭后常备节目。

  到哦现在为止,夏家麻将级别最高的还是夏晓晴,几千年文化的积累,不是这么轻易就能打败的。出人意料的是夏家麻将排名第二的,居然是夏二郎,想来还是和他精于算账有关。因为夏仕齐不参与,排名第三的自然是夏大郎了,他也学了算学滴。陈氏作为家里最爱打麻将的人,不幸地垫了底,但她还是乐此不疲,这不夏家的起长城大战又开始了。

  “二筒!”

  “碰!”

  “停住!哈哈,二筒,我胡了!”

  桌上一副热闹景象!

  夏晓晴看着桌上的麻将牌,想这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早的麻将,这样一来自己就是麻将的祖师爷了,说不定一个不小心自己哪天就流芳百世了。以后世界麻将锦标赛上,场地中间挂着一张大大的自己的画像,上面写着“夏氏麻将,源远流长”,那就太洋气了。

  第一百一十一章 亲情

  “二妞,醒醒,该起床了!”夏大姐轻轻地摇晃着妹妹,叫她起床。

  夏晓晴梦到自己正在吃西瓜,正准备一口咬上去,便被人无情地抢走了,真是太过分了。

  “唔!什么时辰了?”夏晓晴拉拉被子,不愿离开温暖的被窝。

  “已经卯时了,快过来吧!”夏大姐穿好衣服,又拿了镜子对着梳起头来。

  卯时,那不就是才早上五点嘛!大过年的,怎么起这么早,外面天都还黑着呢!

  “不是还早着嘛,起来干嘛?”夏晓晴打着哈欠问道。

  “爹他们辰时便要去祠堂祭祖,我们得起来给他们准备早饭啊!你忘了啊!”夏大姐收拾好自己,又整理起床上的杯子来。

  啥,过年还要祭祖啊,哪有人说过?夏晓晴仔细回忆了,确实没听家里人说过,看来又是每年的惯例。“哦,我知道了,马上就起来。”

  夏大姐和妹妹在厨房忙碌时,陈氏也早早地起了床,帮丈夫和儿子打理起出门的穿戴来,祭祖时男人们都会穿上自己最好的衣物,显示这一年来家庭的收获。

  每年的祠堂祭祖,对于家族来说都是头等大事,但这仅限于男人们,祭祖和女人是没有关系的,除了特殊情况,妇女一般是不被允许进入祠堂的。

  夏仕齐去年因为生病没能参加祭祖,心里一直觉得十分遗憾,这次早早便准备上了。

  吃过早饭后,夏仕齐便带着大郎和二郎出发了。

  夏家父子出门早,还差两刻钟才到陈氏就到了祠堂,祠堂门外已经站满了来参加祭祖的男人们。

  祭祖活动在辰时准时开始,夏家族长开了门,让等候的人们进去。祠堂里,各种祭祖器具被擦得光亮如新,各类贡品依次摆放着。堂上挂着祖先的画像,供桌上依次摆放着先人的排位。

  男人们按辈分高低依次给祖先上了香,夏家族长开始朗读祭文,祭文里概述了后人对祖先的尊敬之情,和这一年内家族发生的重大事情。夏家族长老眼昏花,远远地拿着稿子,坑坑巴巴地读了两刻钟才读完。

  然后就是风险饭羹、奉茶、献帛、献酒、献馔盒、献胙肉、献嘏辞一系列祭祀活动,每到一个程序都有不同的弦乐伴奏。这一系列祭祀活动中最复杂的便属于献帛和献酒了,夏氏族长把酒摆在祖先牌位前,然后由礼生送到焚帛处,将酒酹在上面,酹时必须将酒滴成一个“心”字,以示祭祀者献上钱帛时的虔诚之心。

  一系列祭祀活动完成后便是焚烧祭文,给祖先烧去祭文后,便是祭祀的最后一项辞神叩拜,夏家的男人们再一次依次按照顺序给祖先磕了头。

  见所有的人都行完礼后,族长开始分配起猪肉、羊肉等祭品来,族里每个男子都能分得一份,其实东西也不多,只是意思意思,表示祖先对后人的福泽。

  “老二,现在还早,要不去家里,让你侄媳妇做两个好菜,我们两兄弟喝一杯。”夏大山提着肉,对着站在一旁的夏仕齐说道。

  “还是算了,秋娘还在家里 等着,家里还有一堆事呢!要不大哥明天你带着侄子上我家来吧,这次过年家里备了好几坛好酒,保准你喜欢。”夏仕齐委婉地拒绝道,对自己大哥他还是十分尊敬的,只是对大嫂确实没有好感,也不愿意和她打交道,还是把大哥请到自己家里来要方便些。

  夏大山一听到有好酒,便上了心,脸也笑开了花,说道:“哈哈!好,就这么说定了,我明天一早就来,你叫我大侄女多给我准备下下酒菜。”

  “这你就放心吧,这次过年家里准备了好些年货,想吃啥都有。”

  “好好,就你还把我记在心里!你那个大嫂啊,每天管着我,家里那点酒还是我求了好久,她才买的。明天我要喝个够,不稀罕她买的。”夏大山高兴地拍拍弟弟的肩膀。

  看大哥为了能喝到点酒水就高兴成这样,夏仕齐有些心酸,把大哥拉到一旁,从怀里摸出些钱来,递给自家大哥。“大哥,我平日也忙,抽不出空来看你,这点钱你留着打酒喝,想吃什么就自己买。”

  “你也不容易,家里的日子也才好些,你还是自己留着用吧!”夏大山把夏仕齐拿着钱的手推了回去。“大妞过了年也要嫁人了,正是用钱的时候。”

  “哥,家里现在有钱了,明霞的嫁妆都准备得差不多了,也不差这点钱,你就拿着吧!”看大哥这样,夏仕齐想把自家在刘家村开养殖场的事给大哥说,又怕他管不住嘴,让大嫂晓得了肯定会又出什么幺蛾子的,还是算了。“大哥,你赶紧收着,别让别人看见了,再让大嫂知道了又给你收走了。”

  夏大山以前也经常接受弟弟的资助,看弟弟这么说,也没过多推辞,便收下了。“我这次肯定藏得严实,不能让你大嫂看见。”

  看大哥笑得高兴,夏仕齐却有些感伤,大哥满是皱褶的脸上,布满了不合年龄的沧桑,一双手长满了老茧,像张着口的老树皮,身子也被生活的重担压得有些弯曲,身上还穿着前年自己给他置的那身衣裳。“哥,钱不够了,再找我拿。”

  “够了……够了……这有一两银子呢,喝酒够我喝好几个月的。”夏大山挥挥手,“好了,我就先回去了,明天一早就过去。”

  夏大山提着分得的祭品,带着儿子离开了,夏仕齐招来儿子,也离开了祠堂。

  夏二郎早就看到爹给钱给大伯的举动,心里十分不解。夏二郎从小便和大伯一家不亲,而且十分讨厌爱占便宜如泼妇一般的大伯母,他不明白为什么大伯一家这样对自己家,爹还对大伯如此好。

  “爹,我看到你给大伯钱了,大娘这么欺负我们家,你干嘛要给他钱啊。”夏二郎跟在父亲身后,有些不满地说道。

  “二郎,闭嘴!”夏大郎瞪着弟弟,警告道。

  “没事,大郎。”夏仕齐拍拍大儿子的肩膀,又蹲下身子看着二儿子的眼睛,说道:“二郎,你大伯和我,就像你和你大哥一样,从小一起长大,吃一个锅里的饭,盖同一张被子,别人欺负我,你大伯就护着追着去打别人,他每天起早贪黑下地种庄稼,就是为了换钱供我读书,所以不管什么时候,我都不会忘了你大伯对我的好的。”

  “爹,我错了!”夏二郎想到和大哥的点点滴滴,忽然觉得好像懂得些什么了。

  “没事,你还小,大了自然就明白了!走,我们回家过年去!”

  第一百一十二章 守岁

  回到家里,陈氏已经带着孩子们把家里装饰一新,窗户上贴上了大红窗花,都是些“五谷丰登”、“人畜兴旺”,“连年有余”、“贵花祥鸟”一类的图案,到处透着喜庆吉祥。

  “爹,你们回来了,正好,等会儿帮我们贴春联。”夏晓晴拿着红纸在空中摇晃,让墨迹快些干透。

  “春联都写好了,拿来我瞧瞧。”每年家里的春联都是夏仕齐亲自写,没想到今年这个活被人抢走了。

  夏仕齐接过红纸,只见上面用飘逸的行书分别写着: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最后还有一张横批“吉星高照”,“写得倒也工整,寓意也好。这是谁写的?”

  “是二妞写的,写得好吧!本是想等爹回来写的,看你们久不会来,便先写上了。”夏大姐回道,把手里的浆糊碗递给大弟,“来,你把浆糊拿着,我去那凳子去。”

  “姐,这是我们家分的祭品,你拿去厨房,我进屋去那凳子!”夏二郎把手上提着的祭品拿给大姐,转身进了屋。

  夏二郎拿了凳子出来,父子三人一起合力,两下便把春联贴上了墙。

  稍晚的时候,又有村里的邻居带了红纸过来,让夏仕齐帮忙写春联,先还只有一两家,后来过来讨要春联的人家越发多了,夏仕齐便干脆搬了桌子在院子里写开了。

  夏家院子一下便热闹起来,夏大郎、夏二郎帮父亲研磨摆纸,陈氏带着两个女儿烧水泡茶招呼客人。

  邻家的小孩也少不了要来凑热闹,给这个一块糕点,那个一把零嘴,不一会儿夏家准备的零食便少了一大半,陈氏看着孩子们吃得高兴倒是乐呵呵,还一个劲地鼓励他们多吃点。这可把夏晓晴心疼坏了,倒不是心疼钱,只是在古代过春节镇上的铺子都是要过了正月十五才开张,才第一天就少了这么多零食,以后家里再来客人可没东西招呼了。

  “大姐,二姐,你们猜这是什么?”夏二郎抱着一个盖着布的小筐子进来,一脸神秘地看着两个姐姐说道。

  “是什么?还这么神神秘秘的,让我看看。”夏晓晴说着就要去揭开上面盖着的布。

  “哎呀,你别抢啊!这得大姐看,这是送你的。”夏二郎看二姐抢,赶紧把手上的筐子递给大姐。

  “给我的?”夏大姐疑惑地接过筐子,掀开上面盖着的蓝布,满满一筐子金黄诱人的蜜桔映入眼帘,一个个饱满可爱,好些还挂着绿叶,显得十分新鲜。

  “这是哪来的蜜桔啊?这么新鲜,看着像才摘下来似的。”夏大姐看得欢喜,拿起一个放到鼻子前深吸了一口气闻了起来,一股柑橘特有的清香在鼻腔里弥漫开来,“真香!”

  冬天橘子倒是常见,只是这橘子都是四川产的,运过来也要耗费许多时间,集市上能买到的橘子都是有些打蔫的,夏大姐还没见过这么新鲜带着绿叶的橘子。

  “新鲜吧!这橘子是赵大哥让墨书送来的,说这橘子是他们家一个亲戚送的,是连着树一起送的,昨天到了这才把果子从树上摘下来的,所以才能看着这么水灵。”夏二郎一脸赞叹地说着。

  真是有钱烧的,也不嫌路费贵!不过赵青枫还挺有心的,夏晓晴拿起一个橘子,说道:“姐,剥一个尝尝看甜不。”

  “你们拿着吃吧!”说着便把筐子递给妹妹,准备向屋外走,边走边问道弟弟:“墨书在哪?还在外面吗?我出去看看。”

  “墨书已经走了,说家里来了客人正忙着,他也是好不容易抽空出来的!”

  听了话夏大姐停了脚步,脸上带着些许失望的神情,低声说道:“怎么走得这么快!”

  夏大姐虽然有些失落情绪,很快又被家里欢乐的过年气氛冲淡了。

  冬天黑得早,才酉时三刻,屋外便是一片漆黑,夏家在院子里点亮了大红灯笼,晕红的灯光衬得院子一片喜色。

  夏大郎带着弟妹们在院子里放着炮仗,夏二郎正拿着带火的木签子远远地垫着鞭炮,夏五郎护着妹妹妞妞躲在一旁捂着耳朵看。

  噔噔噔……噔噔噔……屋里不时传来规律的剁砧板声。

  “姐,我把白崧剁好了,你拿去让娘和馅吧,外面去擀皮去。”夏晓晴把剁好的碎白菜和肉馅递给大姐。

  “对,娘你去和馅,把面团给我吧!”

  “还是你们和馅吧,擀皮累不着我!”这一年来两个女儿的手艺大有进步,不知不觉连自己都超过了,陈氏也放心让她们干。

  陈氏病好了以后,也试着回归厨房,不想却不太成功。夏仕齐和夏大姐不准她多干活,怕她过于劳累把好不容易调理好的身子又亏损了,每次家里有点事夏仕齐和几个孩子都抢着做,特别是厨房里的事,更是被夏大姐和夏晓晴包揽了,陈氏想帮忙打打杂都没活给她做。

  “娘,还是你调馅吧,爹最喜欢吃你做的饺子了,我怕我做不出那味儿!我来帮你擀皮。”夏晓晴抢过陈氏手里的擀面杖,把她从案板钱挤开。

  “都别争了,娘和的馅最好吃,所以和馅的活就交给娘了,二妞你去看看锅里的菜,那梅菜扣肉蒸得咋样了,你也得去看看,这擀皮的活还是我来最好!”

  母女三人各自分工,没一会儿便做好了晚饭。

  夏家的年夜饭上了桌,也是融合了南北风俗,桌上既有炒菜也有饺子。

  陈氏按照家乡四川的风俗祭祀起了爹娘,陈氏按照爹娘的遗嘱,在他们死后把他们送回了四川来家安葬,每年只能靠这样祭奠。

  陈氏在对着门的主位上放上了给过世爹娘的饭碗和他们身前最喜爱的菜肴,并把门大大地敞开,让家人都站在了一旁,先人进屋的路是不能被挡着的。

  “爹、娘,今天过年,这些都是你们爱吃的,你们回来吃啊!”陈氏对着门外呼唤着过世的亲人,又让儿女拿了元宝、香蜡纸烛等物品去院子里祭奠。

  祭祀完了先人,一家人进了屋关好了门窗,高高兴兴地上了桌,守岁正式开始。

  第一百一十三章 过节

  桌上欢声笑语,一片热闹声中,夏家迎来了万历十六年。

  家里大人孩子都强撑着精神,一直守到丑时五刻,吃过陈氏按照南边习俗煮的汤圆后,才匆匆上床休息。

  睡了不到两个多时辰,夏家孩子便又被爹娘叫了起来,夏家大伯一家药来家里做客,虽说东西大都是现成的,但还是要提前做些准备。

  “姐,我觉得这过节比平日累多了啊!”夏晓晴揉着眼打着呵欠说着。古代生活简单,早就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陡然这么熬个夜,身子实在是吃不消,不用照镜子都知道自己一定挂了个熊猫眼。

  “看你累的,来我给你梳头,你在我身上再靠会儿。”夏大姐让妹妹靠在自己身上,拿着木梳轻轻地梳理起妹妹的头发来。

  夏大姐一双巧手,一会儿便绾出了个漂亮的髽髻来。

  夏晓晴很享受这种被亲情包围的温暖。“姐,以后你天天给我梳头吧!”

  “懒丫头,姐能给你梳一辈子啊?”夏大姐给妹妹头上绑上红绳,拍拍妹妹,让她起身,“好了,你照镜子看看。”

  “比我梳着好看多了,谢谢大姐。”夏大姐梳的确实比夏晓晴这个现代人梳的好多了。

  这古代少女的发型,夏晓晴怎么看怎么觉得别扭,特别是头上的那根红头绳,每次看到让她不自觉地联想到:北风那个刮啊……大雪那个飘啊……想想便是一阵恶寒。

  “妞,以后姐嫁人了,家里就全靠你了,娘身体不好做不得累活,有什么你就叫四郎、五郎帮着做,他们也大了……”才翻年夏大姐便像大了好几岁般,语重心长地交代起了家事。

  “姐,你放心吧!家里的事有我呐,定不会让爹娘累着的。”

  中午的时候,夏大山带了一家人来弟弟家做客,手上还提了一块猪肉当做礼物。

  没想到大伯家海专程花钱送礼,夏晓晴暗自觉得奇怪,后来接过肉一看便解了惑,那肉正是昨日夏家祠堂祭祀后分的祭品,连上面拴着的彩绳都是一样的。不过他们肯把到手的肥肉拿出来送人已是十分不容易了。

  夏家好酒好肉地招呼了,大鱼大肉吃得夏大山一家心花怒放,夏王氏当家节省,过年也舍不得买些好菜,家里好久没见过这样过的油荤,几个儿子也都是大胃口之人,一下便把准备的饭菜吃得一干二净。

  大概是吃人嘴短,初一这天夏王氏倒没说出什么惹人厌烦的话语来。

  正月初五过后,来家里拍年的客人渐渐多了起来,多是一些夏仕齐的同窗和以前的学生家长,前两年家里乱走动少,现在夏仕齐又重新坐馆教书,还是在镇上最出名的雪溪斋,交往自然就多了起来。

  如此迎来客往,把夏家的孩子高兴坏了,家里客人来得多,他们得到的红包自然多了,今年过年夏家的孩子都是荷包满满。

  正月十三的时候,赵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