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20部分阅读

作品:脱贫致富奔|作者:罗莉泡泡|分类:玄幻小说|更新:2025-05-20 22:41:15|下载:脱贫致富奔TXT下载
  “你们想买些什么样的?”赵青枫问道。

  夏大郎本来年纪就小,以前也没买过礼物,更不要说是给女子买礼物了,自然是不知道该买什么是好。“我也不知道。”

  赵青枫平日就不近女色,当然也不知道女人的喜爱,只好问自家小厮。“墨书,你说该买些什么好啊?”

  墨书每日跟着自家少爷出入街市,接触的人多,反倒更通透一些,想了想便说道:“少爷,要说送女眷最好是胭脂水粉、珠花首饰一类的东西,绸缎衣料也是可以的。”

  “你说这些东西,哪家做得好些,你可知道?”赵青枫觉得墨书说的有些道理,便问道。

  第九十七章 买礼物(二)

  “少爷,要买女人家的东西自然要到脂粉巷去,那里有好几家首饰铺,还有荷香斋的脂粉和香露是镇上卖得最好的。”墨书一边介绍着,一边带着三位少爷往西边的巷子走去。

  “你这小子倒也知道的详细,想来是经常往那脂粉巷跑吧。”赵青枫打趣道。

  “哪啊,我都是听人说的。”

  脂粉巷本叫棉花巷,最早巷子里多是一些卖棉花布匹的商家,因此而得的名。平日来这棉花巷采买的多是临近的妇人,有头脑的商家从中看出商机,便在巷子里开起了脂粉铺子,后来又开了不少首饰铺子,如此这般便渐渐取代了原来的生意,久而久之也被人们称为脂粉巷了。

  墨书先带着三人去了荷香斋,荷香斋就开在脂粉巷口,有两间门脸大小,算得上是镇上最大的一间脂粉铺了。

  “你没事吧?”赵青枫看夏家大郎连着打了好几个喷嚏,忙问道。

  夏大郎摇了摇头,觉得自己好些了,便把袖子放了下来,没想到刚把袖子放下来,又被这店里的脂粉味呛得直咳嗽。“算了,我实在受不了这味道,我还是先出去吧,二郎你看着挑吧。”

  “我们还是去别家看吧,我也不会挑这些。”夏二郎赶紧跟着大哥一起撤退。

  站在荷香斋门口两兄弟一阵合计,还是觉得买饰品更靠谱一些,于是便请墨书带着他们去了首饰铺。

  首饰铺也是人来人往,快过年了女人们总要置办一两件新行头,好在酒席上出出风头。

  伙计看有客人上门赶紧迎了上去。“请进,客官,想买点什么?随便看。”对着赵青枫一副点头哈腰的模样。三人之中赵青枫穿得最好,又带着小厮,看就是有钱的主,伙计对着他自然是热络许多。

  赵青枫看着夏大郎,让他拿主意回话。

  “伙计,我们想看看簪子和耳坠子。”夏大郎想到被娘亲当掉的那个银簪子,心里也暗暗觉得惋惜,便想买个相似的给娘。

  “这边请,客官,你看,这些都是我们铺子里最好的簪子,你想买什么质地的簪子,你跟我说说,我好给你介绍些样子。”伙计从柜台里拿出几个大木盘子,按序摆放在夏大郎面前,盘子里放着一溜簪子,碧玉的、金银的、象牙的、骨木的,造型各异应有尽有。

  “我想买个银簪子,那种简单梅花簪就行。”陈氏当掉的便是一只梅花簪。

  伙计拿了托盘把各式梅花簪捡了出来,供夏大郎挑选。夏大郎一眼望去,没发现跟娘一样的梅花簪,只有一个稍稍有些相似。于是便问伙计:“伙计,这只簪子怎么卖啊?”

  “客官,你真识货,这只梅花簪样式别致,做工精细,价格也便宜,才一两三钱银子。”

  怎么一只簪子便要这么多钱?夏大郎在心里算起荷包里的钱来,娘出门时给了五百文钱,雇车用去二十文,就还有四百八十文钱,再加上二妹给的一两七钱银子,就是二两又一百八十文钱,刚才给弟妹买零嘴玩具,用去了一百六十文,就还剩下二两又二十文。

  如果给娘买了这只簪子,就只剩下二百二十文钱,可不够给大姐和二妹买礼物了。

  赵青枫站在一旁,看下家大郎做出一副为难的表情,便知道他是决定价格高了。赵青枫在自家铺子帮忙,自然是见多了这副模样,于是便对伙计说:“这价贵了些,我看这簪子不过也就一两银子左右,怎么这么高的价格。”

  “客官,你看这做工,这般精细得耗费好几天才做得出,这簪子耗费了一两左右银子,再加上其中的火耗,这个价不算贵。”伙计看夏大郎面色犹豫,知道他才是做决定的人,不想失了生意,于是便送了些口,“客官,这样吧,我看你因为是诚心买这簪子的,这样我就便宜五十文钱,只收你一两又二百五十文钱便成。”

  “还是有些贵了。”夏大郎回道。

  “哥,你看这只簪子真漂亮,我们买给大姐吧。”夏二郎指着一只缀着流苏的蝴蝶簪子说道。

  夏大郎闻言看了过去,那蝴蝶确实做得栩栩如生,再配上细细的流苏,看上去更是灵动。“这只又是怎么卖啊?”

  “这蝴蝶簪价格也跟梅花簪一样,也是一两三钱银子。”伙计看夏大郎听了价格后便把簪子放下,便说道:“要不客官,你看看这包银子的簪子吧,价格要便宜一半,也有你想要的这款梅花簪,蝴蝶簪也有。”

  伙计又拿了些包银的簪子给夏大郎看,款式看上去确实是一样。

  夏大郎拿着款式一样,成色不一样的簪子,对比了好一阵,还是拿不定主意,便说道:“伙计,我还想看看耳坠子,你拿些出来我看看吧,我想一起看好再决定。”

  夏大郎本是想买两只簪子外加一副耳坠的,娘亲个大姐各一只簪子,二妹就送一副耳坠子便成,只是没想到这纯银簪子价格十分昂贵,自己又有些看不上这包银的簪子,这样一来,自己手里这些钱实在是有些不够。

  “客官,这耳坠子,你是想买给多大年纪的人,那人可有什么特别喜好没有?”

  夏大郎按着二妹的年纪喜好说了,伙计从柜台里拿了些做工细致、花样大方的耳坠子来。

  夏大郎一眼便瞧中了一对小巧葵花图案的碧玉耳坠,玉质润滑透着绿光。“这副耳坠怎么卖?”

  “客官,这副蜀葵耳坠子是用上好的和田青玉雕刻而成,价格不贵才三百文一副。”伙计回话道。

  要不就买两副耳坠子,一副给大姐,一副给二妹,这样剩下的钱也够给娘买只银簪子了。于是夏大郎又在木盘子里仔细寻了一阵,最后指着自己看中的两副耳坠问道:“伙计,这副蜀葵,再加上这副玉蝶耳坠,一共多少钱?”

  第九十八章 毛皮

  “这玉蝶价格比这蜀葵的要微微贵些,要三百二十文,这两副加在一起就是六百二十文,这样客官,你如果两副都买,我就算你六百文。”伙计直接报出了底价。

  “大哥,你不给大姐买簪子了啊?”夏二郎问道。

  “今天带的钱不够,还是先给娘买簪子,大姐和二妹就买耳坠子吧。”夏大郎回道,拿了钱叫伙计把自己看好的簪子和耳坠子都包起来。

  伙计动作十分麻利,三两下便把东西都装好,看夏大郎买东西爽快,还赠送了一只木簪给他们。

  “少爷,你不给夏小姐买件礼物?”墨书小心翼翼地问道,他可是奉了夫人的命,要在少爷面前多说些夏小姐的好话,早日把少爷的心结解了。

  赵青枫摇头,说道:“我就不用送了,年礼娘会准备的。”

  “少爷,话可不是这么说,这年礼是年礼,你送的怎么能是一样呢。”少爷就是不开窍,这样怎么能讨女孩子欢心,墨书小声嘟囔着,恨铁不成钢地看着自家少爷。

  “他们也买好了,我们走吧。”赵青枫没等墨书再说话,就招呼着走人了。

  买完给家里人的礼物后,天色已不早了,因为还要赶路回家,夏大郎便跟赵青枫告辞了。

  “赵大哥,过年的时候你记着来我家玩啊。”夏二郎很喜欢这个未来姐夫,赵青枫刚才一路上没少给他买好吃的、好玩的,他被糖衣炮弹彻底腐蚀了,自然是十分热情。

  一下午夏二郎已经邀请过很多次赵青枫去家里做客了,只是赵青枫都没有正面答应过。夏二郎谨记二姐的吩咐,一定要说动未来姐夫上家里做客,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二姐做事都是有原因的,听她的总不会错。

  趁着告别寒暄,夏二郎又极力邀请赵青枫上门做客,一副不上门誓不罢休的态势,好在夏二郎看着还是孩童,不会显得太过于怪异。

  夏大郎不知道个中缘由,看弟弟这副为难人的模样,有些不好意思,还带着歉意的眼神看着赵青枫,又责怪了弟弟几下。

  反倒是赵家小厮墨书,一直在旁边劝说自家少爷,赵青枫被两人纠缠得没办法,最后还是答应了下来,定在腊月二十六那天上门拜访。

  得到满意的答复,夏二郎上了牛车,心满意足地挥别未来姐夫。

  ————————

  屋外大雪纷飞,放眼望去远处的山脉、树木都裹上了一层银霜,洁白无瑕晶莹剔透煞是好看、

  这是这个冬天的第一场雪,一下便下了三天、

  快过年了夏家为了应景,在屋子四周都挂上了大红的灯笼,在雪白映衬下显得十分热闹。

  夏晓晴站在屋檐下,用手接着雪花,眼眶微微有些红,家里逐渐浓烈的过年气氛,让她想起了和前世的妈妈相处的点点滴滴。想到过年时不能亲自去妈妈的坟前上一柱香,更让夏晓晴有些难过。

  “二妞,你站在外面做什么啊,不冷啊,快进来。”夏大姐端着热腾腾的豆浆,站在堂屋门前叫道,这么大冷的天妹妹还站在外面让她很是不解。

  夏晓晴背对着大姐,扯了衣袖抹了抹泪水,清了清喉咙,才转过身,侧身回道:“我不冷,我想看看雪。”

  “这雪有啥可看的,怪冷的,快进来吧,我煮了热豆浆,快进来喝吧,这天豆浆冷得快,放不了多久。”夏大姐说道,示意妹妹跟着自己进去。

  夏晓晴知道自己眼眶还是很红,这时可不敢进去,便说道:“姐,你先进去吧,我回屋去拿针线篓子,拿了就过来。”

  “那快点啊!”夏大姐点点头先行进去了。

  夏晓晴看姐姐进了屋,从地上捧起一把雪,轻轻地敷在眼皮上,一阵凉意传来,肿胀的眼皮一下收缩,微微有些刺疼。

  进了卧室夏晓晴从衣柜里拿出镜匣,仔细地看了看眼睛,敷了冰块果然好了很多,已经看不出之前哭过的痕迹了。

  把镜匣放入衣箱里收好,夏晓晴端起放在炕桌上的针线篓子,便往堂屋那边去。

  冬天为了节约柴火,白天一般只烧爹娘屋里的火炕,夏晓晴和大姐一般都呆在那里,和爹娘说说话顺便再做做手工女红。

  “二妞,趁热,快喝吧。”夏大姐看妹妹进屋,忙塞了一碗热豆浆到她手里。

  夏晓晴在屋外站了大半天,当时心情不好,就没顾得上冷,进了里屋被热气一熏,衣服边显出了湿润,反倒觉得有些寒冷,忙大口地喝下大姐给的热豆浆。

  “二妞,这剩下的羊皮子做不了鞋了,扔了也怪可惜的,你说拿来做点啥好啊?”夏大姐拿着两块羊皮边料问道。

  入了冬,北方的天气一天比一天冷,让夏晓晴这个南方人实在不能适应,早早的就穿上了厚厚的棉衣。

  衣服的问题倒是好解决,穿厚些也就是了,只是这脚上穿的鞋确实让夏晓晴十分痛苦。

  古代的鞋大多都是标准的布鞋,每到下雨时都会弄的泥泞不堪,每到下雨的时候走不了几下,鞋子便湿了个透,脚泡在雨水里的感觉,异常痛苦。冬天雨水又多,穿的又是棉鞋,每次弄湿了只能放到火上烤才干得了。这样反复几次后,夏晓晴的脚趾终于杯具地长出了冻疮,又痛又痒让夏晓晴心情极度郁闷。

  前不久夏晓晴陪娘亲上镇上买年货,在路边看到了卖毛皮的摊贩,看着那堆温暖的毛皮,夏晓晴顿时想到了前世买过的yellobsp;夏晓晴从来就不是为了省钱就委屈自己的那种人,既然找到了解决办法,自然要付诸于行动,于是拉着陈氏就去询问。

  经过摊主的一番介绍,夏晓晴才对皮毛有了大概认识,她在前世所看的,多是做成后的裘皮大衣,还没有看过这种未加工的毛皮。

  摊子上皮毛有羊皮、兔皮、貂鼠皮、狐狸皮,都是摊主直接由猎户和农户手里收购回来的,经过十几道工序鞣制而成的,都可以直接用来裁制。

  第九十章 买羊皮子

  北方冬天寒冷,人们都会置办些皮毛来做衣物,一是为了御寒,二是为了美观。有钱人家多会买价格昂贵的狐狸皮、貂鼠皮,没钱的人家也会买些价格便宜的羊皮、兔皮来做衣物。

  夏晓晴听摊主一说,这才发现街上确实有许多过路的人穿着毛皮衣物,最常见的就是穿着羊皮马甲的男子。

  那羊皮马甲看上去还十分滴时尚,蛮像夏晓晴在前世看过的滩羊皮马甲,让夏晓晴看了一阵眼热。

  毛皮对于女人有着天然的吸引力,陈氏也是如此,摸着细腻的狐狸皮,一副爱不释手的模样。年初的时候,家里缺钱得厉害,陈氏当掉了母亲留给她的意见紫貂皮夹袄,当时为了十三两银子便做了死当,现在想着心里都十分不舍。

  陈氏看女人问得仔细,以为她也想穿毛皮衣物,陈氏也觉得今年冬天比往常都冷,现在家里人都还只是穿的棉衣,还是有些不够。算算家里还有些余钱,给全家人置办一身便宜的羊皮夹袄也是够的,还可以再买上一张狐狸皮给大女儿做嫁妆,微微一寻思,于是便向摊主问了价格。

  摊主看顾客起了心思,说得更起劲了,把每种毛皮的质地价格都说了一遍。单单狐狸毛就分了三种,最好的就属赤狐皮,不仅颜色好毛也丰厚,做外穿的长皮袄是最好不过,不过价格也是最贵的,一张就要二十两银子。

  杂色的狐狸皮买的人也多,价格要比赤狐皮低上许多,一张才十三两银子,只是颜色看上去有些杂乱,不如赤狐皮看着高档。

  摊子上还有一种狐狸皮最为便宜,只要八两银子便能买到一张,那些都是猎户捕捉的时候受了损伤的,不是完整的皮毛,只能用来做夹袄内衬。

  羊皮子倒是十分便宜,买不了狐狸皮,便只选了几张毛色均匀的羊皮子,准备回去给家人做成皮夹袄穿。

  夏晓晴也趁机给娘说了自己想用羊皮子做鞋的想法,毛皮一体的雪地靴做法也简单,其实就跟平日做的布鞋棉鞋一样,只是材质换成了毛皮。

  陈氏一听也就明白了,也觉得做成鞋子应该十分不错,便答应了下来,又选了几张毛色较厚颜色偏黄的羊皮子,反正有毛的一面是做在鞋子里面,颜色差点也没太大关系。

  做衣服的七张,做鞋的六张,这样一共就是十三张羊皮子,陈氏又和摊主砍了价,最后以十四两银子成交。

  摊主拿了把羊皮子垫在一起,卷成了大卷用麻绳捆起来,十三张羊皮捆成了三大卷,好在有夏大郎和夏二郎一起来,不然还真不知道怎么拿回去。

  夏晓晴来到古代后,经常跟着大姐做女红,从以前只会简单的缝补到现在能独自做出一件衣服,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做双鞋子对她来说已不在话下。回家后便开始做了起来,又是画样又是剪裁,好在家里有夏大姐早就做好的千层鞋底,不用再耗费时间纳鞋底。夏晓晴找了村子里的木匠,照着自己脚的大小做了木片鞋底,钻了孔缝在千层底上面,用来彻底防水。

  满心盼望着穿上温暖的雪地靴,夏晓晴热情极高,只用了一天半时间便做好了。夏晓晴当时穿上就不想脱了,觉得整个人都暖和了不少,都说寒从脚起,只要脚暖和了身上自然也就不冷了。家里几个弟妹也试穿了,都纷纷嚷着要。

  陈氏带着两个女儿加班加点,用了四天时间便做好了家里所有人的靴子,然后又赶做起羊皮夹袄来。

  ——————

  夏晓晴一口气喝完豆浆,抹了抹嘴,才回道:“姐,把剩下的羊皮子剪成鞋垫子吧,垫在棉鞋里,既隔水又保暖。”羊皮鞋垫也是极保暖的东西,夏晓晴在前世极为怕冷,还单买了好几双羊毛鞋垫放在其他鞋子里换着穿。

  “这些剩的羊皮子刚好可以做两双,给爹和娘一人一双正好。”夏大姐说着便去拿爹娘的鞋子比着剪。

  看女儿拿了羊皮子要剪,陈氏赶紧说道:“我出门的时候少,有这羊皮靴就可以了,还是都给你爹和大郎、二郎剪吧。”

  夏大姐脱了鞋,也上了炕,一边剪着鞋垫一边说道:“没事,做完夹袄还能剩下不少羊皮子,到时候还能剪上几双。”

  夏晓晴把碗放进托盘里,摆在一边,问道:“对了,姐,你给爹和弟弟们端豆浆去了没有?”夏父带了儿子们在后院的竹屋里看书,那里俨然成了夏家的外书房了。

  “早就送去了,等会儿去把碗收了就成。”

  夏晓晴也上了炕,拿出针线,帮母亲缝合夹袄。做夹袄的布料和羊皮,陈氏早就裁剪好,只要把它们对应着缝合好便成了。

  夏家女眷每天在赶工,准备连着把夹袄都做出来,这样家里人过年的时候都能穿上新衣服。

  “对了,后天赵家少爷就要来家里做客了,你们想想那天做点啥吃食好?”陈氏问道,这是未来女婿第一次上门,她还是微微有些紧张。

  “姐,你想给姐夫做些啥好吃的?”夏晓晴眼睛一转,打趣地问着大姐。

  夏大姐脸一红,作势就要去掐妹妹的脸,还一边挠她的胳肢窝。

  夏晓晴痒得不行,赶紧求饶:“好了,好了,我不说了还不成吗?娘,你叫姐放开我,妞妞,快来救二姐。”

  女儿们打闹玩耍,陈氏在一旁也看得欢喜,并不阻止还推波助澜:“大妞,好好收拾你妹妹,等你嫁了人,家里就没人是她的对手了。”

  “大姐,我也来帮你。”夏妞妞拍着手,高兴地说道。也加入了混战行列,和大姐一起联手欺负起二姐来。

  夏晓晴笑岔了气,脸憋得通红,连连求饶。

  “知道我厉害了吧,叫你笑话我。”看妹妹服了软,夏大姐才把她放开。

  第一百章 菜单

  夏晓晴坐了下来,又整整衣服,才道:“大姐,二十六那天你当主厨,我给你打下手,你好好露一手给姐夫瞧瞧。”

  “娘,你看她……”夏大姐拉着陈氏的手娇嗔道。

  “好了,好了,你们俩别闹腾了。二妞,你拟个菜单子出来,明天你大姐也好开始准备了。”陈氏也有意向让大女儿在未来女婿面前表现一番,但是安排菜色一类的事二女儿更擅长一些。

  “那我去拿纸笔,现在就拟定。”夏晓晴去书房拿了纸笔,回到屋里就开始写了起来。

  古代冬天蔬菜少,夏晓晴只好多安排荤菜。夏晓晴想着过年家里对肉类需要大,前几天便叫刘大贵从养殖场送了些鸭、鹅回来,再加上家里喂养的鸡、鱼,基本上都是现成的,这样一来明天只需要买些新鲜的猪肉便成。

  这个季节新鲜蔬菜少,绿叶蔬菜基本上是看不到的,家里能吃的蔬菜就只有地窖里存着的萝卜白菜,这让夏晓晴觉得有些拿不出手。

  好在家里还发了些绿豆苗,等到后天也能当做一道鲜菜。要不把鱼塘里留种的莲藕挖些起来,做个凉拌藕块,夏晓晴寻思着。

  “姐,明天做豆浆的时候多做些,我们点些豆腐后天用。”如果时间够还能做些冻豆腐备用,冻豆腐烧肉煮汤都用得上,冬天吃着也方便。

  “好,我今天都泡些豆子。”看妹妹停了笔,夏大姐问道:“你写好菜单了啊?拿来让我看看。”

  夏晓晴轻轻地把墨汁吹干后才递给大姐看。

  凉菜:凉拌莲藕块

  腊肠

  卤水拼盘:猪舌、猪肚、猪耳朵

  油酥花生米

  卤肥鹅

  热菜:豆腐鱼

  八宝鸭

  糖醋排骨

  蒜苗炒腊肉

  干豆角烧肉

  清炒豆苗

  金沙上汤白菜

  汤菜:汽锅鸡、酥肉炖粉条、烩三鲜

  点心:藕粉圆子、糯米丸子、蛋饺

  夏大姐接过单子,只看见上面写满了菜色,冷盘、热菜、汤菜、点心……一溜数下去整整十八个菜。“做这么多菜啊。”

  “姐夫第一次上门,当然得多做些好吃的。”有钱人家少爷吃惯了好的,可不能第一次上门便叫他小瞧了去,以现在家里的经济状况,这些还是吃得起的。“娘,你看看,可以吗?不行额再调单子。”

  陈氏接过单子一看,也大吃了一惊,这简直比自己以前过年还吃得好,也迟疑地说:“是不是多了点?”

  “娘,这些菜不多,你想啊,未来姐夫第一次上门,我们总不能显得太过寒酸吧。娘你看这单子上的菜色,鸡、鸭、鹅都是自家出产的,鱼也是从自家塘里捞的,花不了什么钱,只需要明天买些猪肉回来便成。”夏晓晴指着菜单一一给陈氏细说。

  女儿的用意,陈氏一听便懂,也想好好招待未来女婿,也就同意了,从钱匣子里拿了些钱出来,让两姐妹拿着明日好去采买。

  因为需要买的只是猪肉,也不需要去镇上采买,夏晓晴便叫二郎去打听村里哪家正好要杀猪,还拿了好些钱给他。

  乡下人家都指望着杀了年猪过个丰盛年,是很愿意卖些猪肉给邻人的,卖了猪肉换了钱也好买些其他年货。

  没多久夏二郎就回来了,还带回来一大扇排骨、五斤猪肉和一些猪骨、猪舌、猪耳朵一类的杂件。

  “姐,这些猪头我都是在孙二家买的,他家今天可热闹了,杀了两头大肥猪,等会儿还要杀羊。”夏二郎放下背篓,把里面的东西取了出来,“这猪肉比往常贵了一成,说是过年的惯例。姐,你买这排骨干嘛?没多少肉,还要十五文一斤,还不如买肉吃。”

  “小孩子,真是没见过世面,这排骨才是精贵东西。”在前世排骨可比猪肉贵上一倍呢。“等着你姐给你做好吃的吧。”

  “对了,你说孙二家还杀了羊,那他家羊肉卖吗?”夏晓晴突然想起自己订做的涮羊肉铜锅来,之前做好了一直没机会用,这次说不定能派上用场,自己做的腐乳也应该发酵好了,也正好拿来拌调料。

  “要卖啊,我回来的时候正在杀呢,姐,你想买啊,那得赶紧去,完了就被别人买光了,我看见好些人在一旁等着呢。”

  “那你赶紧去,就买上好的羊后腿肉,多买些,就买上十斤吧。”光家里就有十口人,十斤羊肉最多吃上两顿的。“再买四根羊骨,和一些羊肚、羊肠回来。”

  “啊,买这么多啊?”

  “让你买就去买,这么多话。”

  “这天冷坏不了,可以慢慢吃。”夏晓晴作势要打夏二郎屁股,说道,“赶紧去,晚了卖完了,看我不收拾你。”

  “好了,我知道了。”夏二郎抓起钱袋,飞快地往外跑。

  过了半柱香的时间,夏二郎才气喘吁吁地扛着一大块羊肉回来,手上还提着用绳子拴着的羊骨和羊下水。

  “还好我跑得快,差点就被抢光了,累死我了。”夏二郎抱怨道,“姐,这些羊杂本是孙二家留着准备请客的,还不情愿卖给我呢,我费了好些口舌。”

  卖了羊杂,请客只能用羊肉,孙家当然是不愿意了。“知道你立了大功,晚上做了涮羊肉,你多吃点。”

  夏晓晴接过羊肉,用刀去了皮剔除板筋,割成方形大块,让弟弟拿到院子里找大陶罐埋在雪里。北方的冬天室外就是天然冰箱,现在把羊肉拿去冻着,到晚饭时刚好成型,也不会冻得太硬了不好切。

  夏晓晴利落地氽烫好羊骨,放了水下去熬煮,又从地窖里拿了萝卜和白菜出来,洗净切好,还割了些自家发的豆苗。

  当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夏晓晴才从碗柜的底层拿出铜锅,扯了麦秆沾了些草木灰,细细地擦拭了起来。虽然这铜锅是新的,但还是放置了好些日子,万一没洗干净引起铜中毒就不好了,古代不比现代,中毒可不太容易医治,为了顿吃食丢了性命,就太得不偿失了。

  第一百零一章 酱汁

  “二姐,今晚要用这锅来煮羊肉啊?”夏二郎看姐姐擦得起劲,出声问道。这铜锅还是他和二姐一起去订做的,足足耗费了一两六钱银子才做成,可是个精贵东西。只是这锅拿回来这么久也没看见二姐用,原来是专用来做羊肉的。

  夏晓晴看铜锅变得锃亮才住了手,又舀了些水冲洗干净。“二郎,你去柴房取些木炭出来,等会烧了放在这铜锅里。”

  乡下家庭主要是靠柴火取暖,但有的富裕家庭也会请工匠烧些碳备用。往年夏家光景好的时候每年都会准备木炭。陈氏一家是南方迁过来的,虽然来了北方好些年,还是受不了严寒,冬天少不了经常要备点火盆子。去年是家里经济实在不好,才作了罢,今年好不容易缓过气来,自然想着要恢复以前水准。

  当匠人把烧好的木炭送到夏家来时,还很把夏晓晴吓了一跳,没想到娘亲也是一个舍得的人。

  经过年前置办年货这些日子,夏晓晴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家里前几年经济无忧,却还是没多少积蓄,弄得最后还要靠卖地典当过活,想来这和陈氏不会持家还是有一定关系的。

  其实这也是诱因可循的,陈氏是世家出身,从小锦衣玉食,一直过着优越的生活,就算搬到这偏远的乡下,经济逐渐窘迫,也尽力维持着生活的品质。陈氏幼时也被当做千金小姐一般养大,又深得父亲的影响,自然也有些这样的做派。

  对于陈氏买木炭回来的做法,夏晓晴还是深表赞同的,赚钱就算为了让生活更舒适,光赚钱不用便是死钱,也就失去意义。

  “二妞,你又在做啥?怎么一股羊膻味。”夏大姐一进厨房便隐约地闻到一股羊膻味,又看地上盆子里放着的还未打理的肚子、肠子,便询问起妹妹来。

  “姐,你衣裳缝好了。”夏晓晴正拿着大勺子搅拌着锅里的热汤,回答道,“刚才二郎去孙家买肉,刚好孙家杀了羊,我就让他顺便也买了些回来,晚上我们吃涮羊肉。”

  夏大姐也看到案板上放置的铜锅,她以前也大致听妹妹说起过这铜锅的用法,只是中午不是还有些剩菜,怎么又重新做吃的。“二妞,中午不是还有好些剩菜吗?怎么又想着吃这个了啊。”

  对啊,看见羊肉一时激动,怎么就把家里的剩菜忘了。“姐,那些剩菜就明天吃吧,刚杀的羊肉得趁新鲜吃才好。”

  “这地上的羊肠、羊肚,等会儿可要一起放下去。”夏大姐指着地上问道。“要我帮忙吗?”

  夏晓晴最怕整理内脏下水一类的食材,既然大姐开口,自然是赶紧让大姐帮忙。

  夏晓晴看着锅里的一大锅羊骨汤,突然想去前世在西安吃过的羊肉泡馍来,等会儿吃了涮羊肉,再就着吸收了各种精华的羊肉汤泡馍吃,岂不是更加美味。

  家里三萘八角一类的大料都是现成的,还有腌制的胡荽,又有绿豆粉丝,做个羊肉泡馍应该不成问题。“姐,等会你再做些烤饼吧,等吃完羊肉,我们把馍掰碎了放到羊肉汤里吃。”

  “行啊,我把羊下水收拾好就做去。”

  趁夏大姐帮忙看着,夏晓晴就去倒腾涮羊肉的调料去了。

  前些日子有天家里做了好些豆腐,本来是准备用来做油豆腐的,只是想着有些费油,夏晓晴便改做了豆腐乳。

  其实做豆腐乳也不难,夏晓晴在前世只看见母亲做过一次变记住了大致方法。

  把豆腐切成小块,放到秸秆里发酵霉变,使之长出灰白色的菌丝,然后把发酵好的豆腐块放到烧酒里翻滚,再滚上一层均匀的食盐,最后放入坛中腌制便成。

  夏晓晴小心地掀开坛盖,解开绳子拿去油布,一股鲜香味扑鼻而来。

  坛子里,盐水的映衬下,乳白色的腐乳显得小巧可爱,十分诱人。

  夏晓晴拿了筷子,从坛子里夹了一块出来,放到事先准备好的碗里。用筷子轻轻地剥开外皮,沾了些腐乳放进口里品尝,却是十分鲜美,跟前世吃过的味道一样,把腐乳压碎成泥便成了需要的腐乳汁。

  夏晓晴仔细回忆着前世在东来顺吃涮羊肉时的调料,芝麻酱、酱油、韭菜花、腐乳汁、虾油、料酒、辣椒油,整整七样,现在自己手里现成的就只有腐乳汁、酱油和料酒三样。虾油是完全不用想了,北方的地界要有虾油不太现实,可以直接跳过,芝麻家里倒是有,只是芝麻酱还需现磨制,而且韭菜花也只有腌制的,还不知道放下去会不会变味。

  这样一算下来,这涮羊肉看来是正宗不到哪去了。管它的,只要好吃就成了,就不在乎正不正宗了,反正家里的人也没吃过涮羊肉,什么口味正宗还不时凭自己说啊。

  夏晓晴迅速地拿出家里的芝麻,放到砂锅里炒香,然后放入石磨里磨成芝麻酱,只是自家磨出的芝麻酱看着有些干,不如夏晓晴在前世吃过的那种滋润,香味也比前世少了许多。夏晓晴找不出缘由,只能在里面掺了些从外面买回来的香油,这样一来味道才好了许多,基本上能赶得上前世水准了。

  夏晓晴把芝麻酱、腐乳汁、酱油、料酒放入陶碗里调匀,又加了些腌制过的韭菜花进去,最后还加了些炸过茱萸的油进去调辣。

  使劲搅匀后,夏晓晴用筷子蘸了一点起来品尝。嗯,味道基本上和前世的差不多,就只差点辣味,这样的味道对于家里人来说已是十分不错的了。

  “二妞,我洗好的羊肚、羊肠,是现在就放进锅里一起煮吗?”夏大姐问道。

  “现在别放,等会吃的时候再放,放早了会变硬的,倒到时嚼不烂。”夏晓晴说道,“姐,你过来尝尝这酱汁的味道,看看可以不?”

  夏大姐尝了酱汁,一时觉得十分惊奇:“二妞,这里面放的是啥啊?吃着这么鲜?”

  第一百零二章 涮羊肉

  “里面放了我秘制的腐乳,才会有这么鲜的。”夏晓晴把用剩下的半块豆腐乳拿给大姐看,“上次家里做豆腐,不是做多了吃不完嘛,我就把剩下的全拿来做这个了。”

  夏晓晴又用筷子蘸了些腐乳送到夏大姐面前,想让她试试味道。

  哪知夏大姐看到筷子靠近,连忙摇头退了两步,伸手去推开:“就是那个发霉的豆腐?这咋能吃啊?吃了会闹肚子的。”

  “不会闹肚子的,这腐乳的做法是福满楼的大师傅跟哦说的,他们也用这腐乳当调料,没见出什么问题,你就放心尝吧。”之前夏晓晴确实在福满楼的厨房看见过被当成调味料的腐乳,只是林大厨把他看得甚为宝贝,怎么可能透漏制作方法给外人知道。

  听了这话夏大姐才放了心,也愿意尝试了,她一尝就决定味道果然不一般,有一股奇特的鲜香味。

  “姐,这味道好吧,这腐乳可以就着稀饭吃,还可以当做调味料做好些菜呢,以后有时间我做给你们吃。”夏晓晴又举了好些用腐乳做的菜给大姐听,听得夏大姐满心向往。

  要嫁人的人特别看重自己的才艺,夏大姐也想趁结婚前多学些拿手菜。按这里的风俗,新媳妇过门的那几天,是要做饭菜给婆家人吃的,做得好才能得到婆家人的喜爱。

  看夏大姐和好面做好馍烤上了,夏晓晴便教着夏大姐配涮羊肉调料,涮羊肉的关键除了羊肉便是调料。

  看着差不多要到吃饭时间了,夏晓晴才到院子里去取冰冻的羊肉。

  羊肉被夏二郎用大罐子装了两罐,挨个放在大门边的院墙旁,用雪堆深深地埋着,只留下罐子口露在外面。

  夏晓晴解开盖在罐子上面的木板,从里面拿出一块肉来,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速冻,羊肉便成了鲜红的硬块,但微微按压还能挤出血水,是完美的干而不冻,是切羊肉片的最佳时候。

  大概估量了家里人的食量,夏晓晴从罐子里拿了四块羊肉出来,每块差不多一斤二三两左右大小,四块就是五斤左右。其实按夏晓晴在前世的经验,每人二三两左右的羊肉便够吃了,而且还有其他配菜,其实用不着准备这么多,只是夏晓晴想到家里男孩子多,再多肉也能吃得完,便多准备了一些,反正今天也买的多,不怕不够吃。

  “姐,刀磨好了吗?”都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切出薄片当然需要锋利的刀子,夏晓晴之前便交代夏大姐帮忙磨刀。

  “你看,我磨得光亮,都可以透得出人影了。”夏大姐举着刀给妹妹看,看着确实比之前亮了许多。

  夏晓晴拿了刀就开始切,薄如纸片的羊肉便成了粉红色,陪着雪花般的脂肪,煞是好看。夏晓晴把他们卷成卷按序排在盘子里,一个挨着一个堆成一座小山。

  “二姐,炭烧好了,可以拿出来了。”夏二郎在灶前看着,一看好了便马上跟二姐汇报。

  “好,我来了。”夏晓晴把刀交给夏大姐,让她继续切肉,“大姐,你就按着我这样切,越薄越好。”

  夏大姐来还以为把羊肉切得这样薄十分困难,没想到自己一试菜知道,这冻得半硬的肉竟比鲜肉更好切,几下便切得跟妹妹切的一样薄。

  当几块羊肉都切完时,夏晓晴那边也准备得差不多了,只等羊肉上桌,便可以开始吃了。

  入冬后夏家都是在炕桌上吃饭,但是因为涮羊肉需要边煮边吃,夏晓晴怕汤汁弄脏火炕,便把铜锅摆在了堂屋。

  夏大姐把羊肉都端上桌,几个弟妹早早地就闻着香,做在桌子前等着了,没一会儿夏仕齐和陈氏也上了桌。

  炭火温度极高,烧得汤冒出滚滚白烟,乳白色的汤面上,漂浮着红色的大枣、枸杞和青绿的大葱段。

  按说涮羊肉的汤头应该是白水,但夏晓晴觉得白水缺了些味道,营养也不够,便能自行改成了羊骨高汤,殊不知反而做了错事、

  “平日只在外面吃过暖锅,没想到今日在家里也能吃了。”夏仕齐自从在雪溪斋坐馆,便经常和镇上的秀才文人往来,外出应酬也变得十分平常。入冬以来他便在外面吃过好几次暖锅涮羊肉,也是极为喜爱,在家里吃自然是十分高兴。

  暖锅?难道这个时代变应该有了涮羊肉火锅,夏晓晴本以为这个时代还没有涮羊肉出现,没想到父亲一口便说出了名字。对了,网上说涮羊肉是成吉思汗在出兵的路上发明的,那也就是说在元朝时就有了涮羊肉,现在是明朝,涮羊肉全国普及也是有可能的。

  夏仕齐夹起一块羊肉,便涮了起来,动作颇为熟练。陈氏也夹了一块,放到锅里涮。

  几个孩子看爹娘动了筷子,也跟着开动起来,模仿着爹娘的动作。

  “这肉切得薄,煮起来也方便,吃着也更为酥嫩爽滑,配上这调料味道比镇上聚仙楼还好吃。”夏仕齐又夹了一筷子羊肉下去涮。

  夏仕齐之前在外面吃的羊肉都是切成厚厚的一片,要煮上很久才能熟,但是煮久了羊肉就会变老,吃着也没这么顺口,以前吃的时候还不觉得,但是今天吃过自家做的,马上便看到了差距。

  夏家人口多,孩子们也都是长身体的时候,胃口极好,没一会儿便消化掉一大半羊肉。

  看家里人吃的高兴,夏晓晴也感到开心,劝道:“多吃点,今天羊肉买的多,还有,不够我再去切,等吃完羊肉还可以煮萝卜、白菘、豆苗和绿豆粉进去,大姐还烤了馍馍的,等会掰碎了泡羊肉汤吃,味道也极好。”

  剩下的一半羊肉也很快消灭一光,夏晓晴在铜锅里加了一些汤,把蔬菜、粉丝都煮了下去。

  夏家人吃了蔬菜,又用羊肉汤泡了馍,把桌上的东西吃的干干净净后,一个个肚子吃得滚圆,最后才停了手,却都还一副意犹未尽的模样。

  第一百零三章 迟到

  想到腊月二十六要去未来岳父家做客,赵青枫一早便让家里的管家帮忙置办了礼物,这毕竟是自己第一次上门,还是不能少了礼节。

  按着夏家的人头一共准备了十份礼物,每人的礼物都有所不同,基本上都是墨书和赵管家看着置办的,他们一点也没敢让赵青枫费心。

  腊月二十六一早,吃过早饭后赵青枫便准备出发,只是屋外突然下起了雪,天也阴沉沉的,竟像是到了傍晚一般,赵夫人怕儿子贸然上路不安全,便要儿子晚点等天晴了再出门,只是没想到这一晚便晚到了巳时四刻。

  墨书坐在门房里喝着热水,注视着窗外,看到雪越下越小,最后完全停了下来,天色也放晴了,就赶紧牵了马出来套车,又在车上准备了出门用的东西。

  “二少爷,外面雪停了!车备好了,东西也装上了,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