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换源:

第3部分阅读

  菜猩恕m伟四辏?869),安德海奉慈禧后命赴广东,被山东巡抚丁宝桢奏发,奉旨就地正法。

  据薛福成《庸庵笔记》云:

  其秋,安德海果出都,公(丁宝桢)即奏闻。奉上谕:丁宝桢奏太监安德海矫旨出都,舟过德州,僭无度,招摇煽惑,声势赫然,着直隶、山东、江苏总督巡抚迅遴干员,严密擒捕,捕得即就地正法,毋许轻纵。而丁公初具疏时,闻德海已南下,亟檄知东昌府程绳武追之。绳武驰骑烈日中,踵其后三日,不敢动。复檄总兵王正起发兵追之,及泰安,围而守之,送至济南。当是时,朝旨尚未到,而安德海大言我奉皇太后命织龙衣赴广东,汝等自速戾耳,官吏聋焉。丁公念朝旨未可知,欲先杀之,虽获重谴无憾,然当时泰安知县何毓福长跪力谏,请少待之。会朝旨未至,乃以八月丙午夜弃安德海于市中,支党死者二十余人……方丁公奏上朝廷也,皇太后问恭亲王及军机大臣法当如何?皆叩头言祖制太监不得出都门,擅出者死无赦,请令就地诛之。醇亲王亦以为是。命既下,天下交口称颂。

  薛福成是当时名臣,自然不敢直书朝廷隐事,于词句中已可见到微意。否则,一区区太监之被诛,何以当时中兴功臣如曾国藩、李鸿章均为之喝彩呢?(按《庸庵笔记》:“伯相合肥李公阅邸钞,矍然起,传示幕客,呼丁公字曰:‘稚璜成名矣。’曾文正语福成曰:‘吾目疾已数月,闻是事,积翳为之一开。稚璜豪杰士也。’”)

  安德海伏法之后,裸尸暴市于济南府三日,以释天下的猜疑。然而所暴者并非安的真身,而为安的随行小太监!相传因暴尸一举,慈禧后深德丁宝桢不已。

  杀安太监的固然是丁宝桢或同治帝及孝贞后(即东太后),然实际上执行此刑罚的,却是顺治所立内十三衙门铁牌。《清宫词》有诗咏其事云:

  明清笔记详述阉割(3)

  铁牌深铸未曾刊,矫诏俄闻遣内官。

  祖训辉煌齐典宝,圣明中外仰慈安。

  注云:“国初鉴于前明祸,世祖时特铸铁牌谕十三衙门,立于神武门内,于以防微杜渐者,垂训綦严。同治己巳,有蓝翎太监安德海者,伪称奉命至苏州采办珍珠,自天津乘船南下,行至山东,骄纵不法,道路震骇。巡抚丁宝桢派员拿获至省,具奏请旨。孝贞皇后平日用人行政,悉委之孝钦皇后,不轻发言,独于此案,力持大体,谓宜遵守祖训,就地正法,不可轻纵,一时中外交相称颂。德海既伏诛,宝桢令陈尸三日,其随从太监苏拉镖手,均斩绞发黑龙江如律。”

  一八七○年,有个英国官员史汀德在北京实地采访,把阉割方法记得很详尽。文中说:

  手术的地方是一间破旧的小屋,叫厂子,位于紫禁城的西华门外。里面有数名刀子匠,他们没有固定薪水,却是政府认可的专家。他们的职业就是制造宦官,手术费每人六两银,负责到完全治好。可是来求自宫的人都是穷人,大多数无法付现金,因此只要有保证人,手术费可以事后补交。但无论任何情形,没有保证人,刀子匠决不肯动手。

  每位刀子匠都有数名徒弟,而且这些徒弟都是自己的族人,这行职业是世代相传的。

  接受手术的人先半卧于炕(温床),一名徒弟拿腰,二名徒弟捉脚,刀子匠就站在自宫人的面前,口念“后悔不后悔?”重复数次,如见对方有犹豫的神色,手术就不进行了。如果意志甚坚,刀一闪,宦官就形成了。

  手术的方法:先以白布或绷带紧扎被手术人的下腹部和双股的上部,以高温的辣椒水小心洗涤即将手术的部位,再以微弯如镰刀状的小刀,连同阴囊及###一起切断,再以白蜡针插进尿道栓紧,伤口以浸过冷水的纸覆盖,小心翼翼地包扎好。以上的程序都完成后,再由二名刀子匠搀扶被手术的人在房里踱行二三小时后,才允许躺卧。

  手术后三天内不准喝水,据说由于干渴和伤痛,其间必须忍受非常的痛苦。三天过后,拔掉白蜡针的栓,尿如喷水涌出。如此便大功告成。如情形非如此,便只有苦闷地等待死亡的来临,谁也无法伸出援手。可是这种残暴的方法几乎没有失败,依照调查多年的资料,只有一名三十岁的男子失败过。

  手术后约经百日,伤口痊愈。然后送到王府学习宦官的实务。一年后再移送宫城,开始新的职务。

  关于切断物的处理,史汀德也有奇奇怪怪的报道:

  这种不文之物,切断后叫做“宝”,经过刀子匠施以某种加工,再放入约一立方公尺(即一立方米——编注)的容器,安置于密闭的高棚,这叫“高升”。象征此物的原主出人头地,居于高位。而原主或亲戚要求归还时,再行取回,此时也一样必须小心翼翼地行“高升”之礼。

  保存“宝”,具有以下两种理由。一是宦官要晋升时,必须交验自己的“宝”,让上级宦官“验宝”,否则不能晋升。这种“验宝”的手续往往带给刀子匠极大的利益。本来“宝”的所有权当然属于手术者,但经过手术之后,往往不小心或不注意,马马虎虎忘了索还自己的“宝”。自然而然,被视同放弃权利的“宝”也就归刀子匠所有。等到时过境迁或晋升机会来临,再向刀子匠要时,已经是别人的东西了,据说有时要付出多达五十两银赎回。其中也有人虽带在身边,却因不小心遗失或被偷,只有再向刀子匠买别人的,或向同伴借,当然必须付出一笔租金。“宝”的确具有其“宝”的价值。

  保存的第二理由是宦官死后入棺埋葬时要用的。当然并非非“宝”不可,也可用代用品。宦官们必然也希望以堂堂男子汉的姿态回去,因为中国人相信阎王讨厌残废的人,尤其看见男子而没有“宝”的人,来世会把他降生为雌骡。因此要瞒过阎王,以便逃避可怕的命运。

  在我收藏的资料中,又寻出一篇文字,不知出于何人手笔,但是他写的内容,有若干情况,为他人所未道者,节录如下。

  明清笔记详述阉割(4)

  太监是一种畸形的人,随专制王朝的覆没而绝迹,但是到今天,仍有许多人对他们怀着一份好奇的心理,甚至还想寻找一个太监来,与他谈一次,最好看一看阉后的情形。

  首先,很多人都想知道太监在割去阳具以外,是否还连带把所叠出的部分,就是肾囊与睾丸,也一并阉割?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假如斩草不除根,何以太监的容貌会全变,胡须会消失,甚至声音也会女性化呢!所以很自然的,在阉割以后成为男人特征的地方,当时就全部解决了。太监分为两种:一种叫做自愿出嫁,就是割去了作为男人应有的部分以后,终身嫁给宫廷。这大抵是贫苦人家的子弟,为了眼前的生活,也为了以后如其能受到宠幸,会有表面上的尊荣富贵,皇帝假以辞色,大臣曲意趋承,于是不惜以霎那的生死与一生的幸福作为孤注。大抵自幼出嫁的,年龄都需要在十岁以内,由家长选择一个在宫内有势力的老太监,拜他为师,经他的同意,为他阉割。幸而不死,就介绍入宫,最初做些宫女们体力不胜的杂务。另一种是所谓半路出嫁,绝大部分是犯了死罪的不法之徒,被官厅追捕得无处为生,于是投身做太监。

  阉割的手续惨绝人寰。这个手术要在一间密不通风的暗室中进行。受阉割的人事前要饿着肚,还要把体内的大小便尽量排泄一空。室内有一张床,把这人的手脚牢牢地绑在床柱上,生殖器与连带的一串,用丝线笼住缚好了,联系到屋梁上的一架辘轳上面。施手术的人当然是个有经验的老手,持着一把锋利的剃刀,从肾囊下面往上轻巧地一割,手法要熟练利落,操刀一割,连串的阳具、肾囊以及睾丸,立刻与身体分离,司辘轳的人配合着施手术的动作,把这一堆废物,立时吊了上去,使不文之物与这个未来太监身“首”异处。然后再放下来,用药末拌杂投入一个瓷坛中,留着等他死后,还要与臭皮囊放入棺中,方才算是全尸。

  受阉的人经此一割,受不住剧痛,立刻就发出惨厉的呼声,惨厉得像鬼叫,让听到的人为之毛骨悚然,惨叫一声以后,人也随着昏厥过去了。施手术的人接着用高粱酒在阉割处洗涤,并且还用烧红的烙铁烙向受创的部分,这大约是消毒的作用。最后用一根药捻通入割去后留着的洞内,外面更为他敷上药末,初步的手术,到此完毕。

  受阉以后几天都不能进饮食,任由他终日呼叫,时厥时醒。经过五六天的时间,施术的人再把他插入洞内的药捻拔出,假如随着能放出小便,那才算手术顺利;否则,不是内部在发炎,就是给疤阻塞了尿道,小便不通,就会胀死。

  成为一个太监,当时既经过了这样残忍的方法,以后又终身成为一个残废的人,再也得不到人生的正常乐趣,所以历代的宦官,性情不是变得暴戾就是变得阴险,主要是由于生理上的影响。而且太监入宫以后,是一个十足的奴才。许多长得清秀一些的小太监,当皇帝年幼时,在一起嬉戏;等皇帝发育了,在大婚之前,不敢与宫中的宫女们乱搞性关系,因此宫廷中遂多断袖之事,太监的后庭就成为幼皇发泄性欲的工具。清废帝宣统溥仪在集中营的谈话,就自承小时因曾与小太监们那样耽玩过度而戕贼了自己的身体。

  传说太监经阉割之后,假以时日,仍会茁长。至于太监是否仍然会有性欲,可以说性欲还是有的。他们见到宫女,仍然灼灼而视,有机会还想与女人同睡,但既已失去了工具,自然无可作为了,但他们会紧紧地搂着女人,有时还疯狂得去咬啮,直到满身流着汗,力气也尽了,才颓然释手。这种冲动的情形是够惨的!

  宫廷的丑闻泰半与太监分不开,主要原因是太监整日和宫中的怨女——妃嫔们生活在一起。这些妃嫔长日在宫中,生活寂寞,性方面苦闷,太监们虽然缺少主要的性器官,可是到底他们还是男人,妃嫔们为了解一时的饥渴,至少也有聊胜于无之感。

  太监实际上是双性人,在妃嫔宫女之前,他们是不能用的“男人”;在皇帝面前,他们又是可以用的“女人”。历代宫廷中的同性恋都是如此产生的。

  手术要点在于麻醉

  太监之所以异乎常人者,就是阉割了不文之物,无性生活而言。那么阉割也是一种外科手术,早期如何开始执行这种手术?

  中国医学上对外科麻醉手术发明极早。西方医学发明醚以及哥罗芳等,时在一八四七年。中国则要早出一千三百年。《三国演义》上记载华佗为关公开刀,用麻沸散,这就是麻醉药的创始。现在我把《后汉书·华佗传》的记载抄录如下:

  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煎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传以神膏,四五日创愈。

  其后医书上关于麻醉剂的事,由华佗的门生吴普写出麻沸散的药方,用的几味药,倒确乎是有麻醉功效的。

  又有一本叫做《资蒙医经》的书,作者是张介宾,他写出“蒙汗药”的药方,所使用的药,也和麻沸散差不多,不过制成香条而已。

  尚有所谓“忘形酒”的,陈一铎《石室秘录》碎治法说:“先用忘形酒,使人饮醉,忽忽不知人事,任人劈破,绝不知痛痒,然后以神膏异药缝其破处,后以膏敷一昼夜,即全好,徐以济生汤药饮之,如梦初觉,而前症顿失矣。”

  这几种麻醉药品,真是中国早期发明的麻醉剂。这都是正式医书上的记载,也是中国麻醉剂的早期发明,可是早期的医家非其人不授,所以湮没不彰。我知道阉割太监的用药,大致也用这一类药,不过他们世代相传,绝不为外人道,所以成为秘方,今已失传。

  太监末路流散四方

  民国成立后,当然没有太监了,可是清代遗留下来的太监还有不少。宣统名为逊帝,每年还有巨大的款项拨作“逊帝”津贴生活。宣统当时还年幼,但是他竟然像模像样地做他的“关门皇帝”,宫中还有少数宫妃,免不了还要有一批太监,只是数目不多而已。据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说是宫中还有太监一百余人。

  太监挥诸宫外,流落外边,有些做小买卖,有些甚至做乞丐。其时中外人等喜欢在中央公园找寻那些太监,问他们在宫中的情况,问罢之后,给他们一些酬劳,三毫子或四毫子。他们无事时,又常在正阳门外沿墙晒太阳。因此中国人记述太监阉割的方法以及摄到的照片,我又查到的资料,就更宝贵了。

  中国医史记述太监

  一九三六年,北京有个中国西医叫做伍连德。他在北京写述一部英文本《中国医史》(historyofchinesemedicine),先写中国历代医事,写到一节之中,就是太监的阉割术,如何麻醉,如何开刀,如何实施手术,如何收口。因为那时节在北京还找得到这种资料,而且还有图片。

  伍连德博士在北京和东北各地,访问从前宫里的太监,调查他们的生理状态和受阉割的真相,获得许多珍贵资料,曾著为研究论文发表。据他调查所得,太监受阉割手术是这样的:

  为太监执行净身的人,被称为刀手,以河间人居多,他们的职业几乎是世袭的,从不传授外人。执行手术时,被阉者仰卧长凳上,由一人在后紧抱其腰,另一人分握他的两脚。这时刀手用帛布紧缚受阉者的小腹和鼠蹊部分,再用胡椒热汤将受阉者的生殖器和肾囊再三洗涤。此时刀手即循例向受阉者郑重询问,是否甘愿净身,如果受阉者临时畏惧退缩,即解缚挥之使去,否则刀手即由极锋利而薄之弯刀,用熟练之手术,举刀一挥即将生殖器并肾囊连根割去,然后急用锡管插入尿道,再用湿纸贴住创口,并用绷带包扎。这时受阉者要使其全身血脉活动,由两人搀扶他在室内绕室缓步,要持续走动两三小时始可以卧下休息。在三日之内,禁止饮食小便。三日之后,始可饮水,并将尿道锡管除去,任其小便。这样,住在不通风的密室里休息一百日左右,创口即可痊愈。由于刀手皆累世祖传的专家,经验丰富,故受阉者大都不致发生意外。不过据说由于习惯关系,新太监大都患遗尿症。

  不过这部书,对中国医史写得不十分准确和精详,因此伍连德到上海访问一位西医界中专门研究中国医学史的王吉民先生,王氏为他加了差不多一半资料,重新写过。伍连德常住于槟榔屿,经常往来于香港、澳门、广州、上海、杭州、北京,清末组织团体到过东三省,做过扑灭鼠疫的工作,声誉卓著,后来在西医最大的团体博医会等改组的中华医学会中当过会长,所以他的书也曾流传到香港。现在要找这部书,香港沙宣道香港大学李树芬堂旁边的医学图书馆中,可以找到。

  伍氏对阉割的方法,只写出采用中国的草药,而用什么药并没有写明,不过这几幅图画却屡屡被中外出版物所刊登。

  有本西文书叫做《清宫遗梦》,作者是外国人,所说的阉割方法,大致都在前文中说过,不再细述,可是妙就妙在他有一张清清楚楚阉割后的太监图片,他用医学性的笔法来写的。阉割用的刀与伍连德所记的一模一样。

  太监真相上海见到

  我在《我的医务生涯》中,曾经写我在上海时到过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爱俪园(即哈同花园)去看过病,久而成为爱俪园的常客。到了日伪时,因为园主哈同是英籍,义子都是华人,但每房每户每月由军方给予日本军票一千元,他们对我的诊金,都说“记在账上,日后再算”。

  爱俪园的女主人罗迦陵(即哈同之妻),房中挂着一幅极大的油画,罗氏作清宫皇太后的装束,而且有一个玻璃衣柜,挂着清宫中皇帝、皇后穿的龙袍与凤袍,这证明罗氏有做皇后的幻想。园中创办了一间仓圣明智大学、仓圣明智女学。此外,还有一个尼姑庵及太监院,其中有老太监三十多名。我有时诊病之后,留出余暇,在园中到处浏览,曾亲眼见到老太监的庐山真面目,面容与本文列出的照片一模一样。估计他们的年龄,少则五六十岁,多则达###十岁,因为他们一生没有消耗精力,可能一生一世没有消耗过,所以都能获致长寿,而且多数是肥胖的。

  我去得多了,尼姑也有叫我看病的,太监也有叫我看病的,当然都不付诊金。我不曾要求看一看太监的下身。罗氏的长子罗友兰对我说过:“太监们有一个忌讳,就是要看他们的下身,是绝大侮辱,所以坚持不给人看的。”又有一次,罗友兰告诉我:“曾经看过太监下身的只有仓圣明智大学的图画教师徐悲鸿,当时他年纪不过二十多岁,却是一位写生能手,我们一班弟兄都请他画过像,栩栩如生。后来有些太监也请他画像,他就提出一个条件,画像不成问题,一定要看一下他们的下身阉割后的模样,否则不画。一些太监迫于无奈,只得除下裤子给他看一看。他装模作样地为他们写生,其时他先行描绘他们的下身,然后再为他们画像,所以画过太监们下身图画至少有十多张。”我现在写这篇文稿,就想到徐悲鸿后来出国留学,因为旅费不足,先到澳门,卖画为生,又到香港,也为人家画像,然后到新加坡居住,这次收获最大,他就从新加坡到法国。可惜他所画的太监下身写生图,不知他丢在何处,否则倒是本文插图的好资料。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华人小说吧

  伪满洲国仍有太监

  后来溥仪又做了伪满洲国傀儡皇帝,号称“康德”,宫中仍有太监,人数就减少了。当时中国与伪满政府不相交通,不通邮电,所以那时太监的情况,一无所知。今从龚立品著《满洲国丛录》查出数条如下:

  康德三年(1936)二月十四日吴天培传:太监张德润补殿上。月例饭银,均照殿上例。

  三月十八日吴天培传:励强开除。

  五月十日永惠奉谕:二格格跟来太监一名、妈妈一名,下厨房预备饭食,照外边饭银例,每月七元。

  溥仪性情暴躁,待下人格外凶横,蛮不讲理,所以有许多老太监都逃跑了。另有追寻太监的信为证:

  康德七年(1940)八月五日

  涛贝勒爷钧鉴:

  敬禀者:兹有当差太监郭德顺一名,于八月三日私自逃走。祈在北京寻找。伊住后门内安乐堂同路西门,或在后门外钟楼后宏恩观庙内。前刘景祉未能找着,此次郭德顺务必找着。如找着,先将伊所带宫内徽章寄来,或有便人带来,亦可。然后派人将郭德顺送京为要。专此敬请钧安。(《内廷司房函电稿黏存簿》)

  八月十五日

  涛贝勒爷钧鉴:

  敬禀者:顷接来函,敬悉一切。查太监郭德顺,系太监宋德安荐举。今将像片一张,随信寄去。如找着伊时,或派人带京,若路途不便,亦可在北京拘留些日,然后释放,以戒。如寻得伊时,如何办法,随时来函为荷。专此敬请台安。(《内廷司房函电稿黏存簿》)

  毛永惠年纪六十多岁了,服侍了溥仪一辈子,总算是—个老人。可是溥仪对他没有好感,惹起性子来,把他的月例一罚便是好几个月。试问叫他用什么过活呢?司房太监也欺侮他,常把他打一顿,溥仪也不问。

  《满洲国丛录》作者可能是溥仪宫中掌职写“起居注”的人,全书资料十分丰富,但所记太监的事情,查得仅此几条而已。而且这本书一定是满洲国解体后写的,因此对溥仪不称皇上,不过资料宝贵而准确,不可多得。太监在伪满宫中,看来不过五六人,月薪仅七元。这是太监的末日,成为回光返照的情况了。

  生理变态双重性格

  凡人阉割之后的心理变态,大多数会变成无恶不作的情况,也有少数人可以做出伟大无比的事情,如太史公司马迁著成空前巨著,侯显出使到西域功成而回,还有三保太监七次下南洋,这都是下了非凡的决心而造成的。

  至于生理上的变态,是面容肥胖而有奇特的皱纹,有图为证。这幅图中的太监似男似女,真像一个老太婆。

  太监们面容如此,是因为精力没有消耗,积聚过多的荷尔蒙,一半是阳性荷尔蒙,一半是阴性荷尔蒙,这是依着西方医学上的推断。我们中国医书上绝少提及,只有一本叫做《玄洞奥论》的书上说:“阉割之徒,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以阴中之至精,合阳中之至精,故其貌特异。”这几句话倒道出了现代阴阳荷尔蒙合体之说。为了这两种精体积聚在身,所以多数太监又肥又胖,少数落难太监又瘦又干。然而面貌异乎常人,是一望而知的。

  清制内监额定三千

  被阉割了的太监,如果能够“玉茎重生”,岂不是神话?但也有少数太监并未彻底“净身”,因此发生“秽乱宫闱”的情形等。本篇摭拾各家记载,并将太监的晚年、如何养老埋葬的情况也附记于后。

  清制,内监官职以四品为极限,总数约三千人。乾隆七年(1742)钦定宫中则例:内监官职,以四品为定,再不加至三品。又上谕:“明代内监多至数万人,我朝合宫中苑圃所司,综计不过三千人。”

  清代太监,以河间人为最多,其他县份次之。因太监总数为三千,新陈代谢,随时必须补充,投充者又不得其门,于是有太监经纪行之设。经纪行为合法组织,官府不仅豁免其牙税,且有津贴补助。《大清会典》注释曰:

  设召募太监牙行二人,由大兴、宛平两县造册申送。凡有太监投充,均由该牙行报名。太监报名后,取其投状,询明籍贯,如年在二十岁内,及虽在二十岁以外尚可充选者,均分别在内在外当差。若年岁过大,或系外省之人,即奏明给亲王郡王府使用,别将该王府二十岁以内太监,送进当差。

  清世祖顺治十年(1653)设十三衙门,严禁寺人干政,所颁诏令,言宦官的历史渊源以及他们干政的起因,分析扼要,其言曰:

  朕稽考官制,唐虞夏商,未用寺人。自周以来,始具其职,所司者不过阍达洒扫使令之役,未尝干预外事。秦汉以后,诸君不能防患,乃诿以事权,加之爵禄,典兵干政,流风无穷,岂其君尽暗哉?缘此辈每以小忠小信固结主心,日近日亲易致渐持朝政。且其伯叔弟侄,宗族亲戚,实繁有徒,结好缙绅,关通郡县,朋比夤缘,作奸受贿,善窥喜怒,以张威辐。当宫廷邃密,深居燕闲,稍露端倪,辄为假托,或欲言而故默,或借公以行私,颠倒贤奸,溷淆邪正,依附者巧致云霄,迕抗者谋沉渊阱。虽或英毅之主,不觉堕其术中,权既旁移,变多中发,历观覆辙,可为鉴戒。

  顺治作此决定,是由所宠宦官吴良辅联合满汉大臣各一人奏请的。

  又于顺治十二年(1655)立十三衙门铁碑,镌敕谕于其上,严禁宦官干政,敕曰:

  中官之设,虽自古不废,然任使失宜,遂贻祸乱。近如明朝王振、汪直、曹吉祥、刘瑾、魏忠贤等,专擅威权,干预朝政,开厂缉事,枉杀无辜,出阵典兵,流毒边境,甚至谋为不规,陷害忠良,煽引党类,称功颂德,以致国事日非,覆辙相寻,足为鉴戒。朕今裁定内官衙门及员数执掌,法制甚明,以后但有犯法干政,窃权纳贿,属托内外衙门,交结满汉官员,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贤否者,即行凌迟处死,定不姑贷。特立铁碑,世世遵守。

  铸碑垂戒,顺治是仿明太祖的。明太祖于洪武十七年(1384)铸铁碑于宫门,高三尺,文曰:“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可是明宫此碑,到英宗正统年间为干政用事的太监王振盗去。《明史纪事本末》云:“宣德时尚存,至振去之。”

  天赋机能返本还原

  清宫中,小太监入宫之初,由老太监携带进入宫闱,有专责的宦官予以检验,而且还有三年一“小修”,五年一“大修”的规定。所谓“修”,就是恐怕小太监阉割未净,所以要三年看一看,五年再查一查,是否有凸肉长出。如果长出的话,就要用手术来修割,这是法例规定的。

  但是宫廷之内黑幕重重,如果某个贵妃赏识某个小太监,对检验的太监说一声“免了罢”,那么这个太监即使有凸肉长出,也可以不加“修理”,听其自由发展。当然小太监与检验的太监之间,也有所贿赂,是少不了的手续。检验的太监有这笔意外收益,又何乐而不为呢?大抵小太监在未发育时期加以阉割,到了十六岁正式发育时,要是体力特强的话,极可能勃然长出新的“那话儿”来。本来凡属男性以八岁为一期,十六岁为发育期,二十四岁是成熟期,这八年中,可以逐步逐步地一路长大起来,大有“返本还原”之望,这是玉茎重生出于天然的因素之一。

  还有一些人家,准备日后将自己的孩童送进宫当太监,在襁褓之中,就由特种佣妇带,用她的巧妙手术,扭捏婴孩下身,令婴孩的生殖器渐渐萎缩,把天然的机能完全毁灭。从小就把他送入宫闱,同年幼太子和公主做伴嬉戏。这种儿童太监,日后极有可能在发育期中,得到生理上的天然力量,恢复他的性机能。要是与小太子已亲若兄弟,那么宫中的检验太监也不敢再予以细察,这是玉茎重生出于天然的因素之二。

  玉茎重生借重药力(1)

  当了太监,不论什么品级,总是妄想“玉茎重生”,一享闺房之乐。那么,“玉茎”是不是能重生呢?据我的考证,少数太监确乎有重生玉茎的可能。现在我分几种情况来讲。

  第一,当太监也有帮口,要有老太监汲引的话,当上太监就比较容易。他们有两个帮口,一个是天津附近三河县的三河帮,一个是河间府的河间帮。他们带领发育不全的年轻人进入阉房,对动刀阉割的人加以贿赂,就可以做不彻底的净身,留着部分根茎,便有重生之望。

  但进入宫中,还要经过一道检验,对检查者也要加以贿赂。检查的人和老太监都有深交,又见有利可图,也就只眼开只眼闭。检查的人还要具结画押。可是这个检查的人,一种是为了生财,一种是年事已高,不免贪得,何况这种事情是很少会揭穿的。

  这个情况,我是根据从前在上海购到的一本刻本《宝元带》中的记述,书中有一张药方名为“玉茎重生方”。这本书是道教中人所著。来港后,我曾嘱留沪家人陆续将藏书和各种资料邮寄来港,那时节家里不断地寄来,甚至一天曾收到十二包之多,这部《宝元带》却未曾寄来,这是我深为遗憾的。

  近年我托留台的门人,搜集各方面的医药书,以充实我的藏书室。有一次,我见到台湾某书店的目录,竟然有《宝元带》一书出版,注明是“皇清宫廷秘笈”,我就托门人购买寄来。谁知道书名虽是《宝元带》,而内容全是白话文,足见不是木刻原版。而且木刻本也有两种,一种是有吕纯阳乩谕之类的文字,一种是没有的。这本新出版的白话文本当然是今人重新改写的,仅有几个罕见的药方,如鹿蚕丸、牡狗茎散、千口一杯饮、玉茎重生方等,功效如何,尚待研究。

  总之,这一班太监,总要趁着十三四岁发育未完成之时,冀求玉茎重生之方。明代从西方来的教士,带着金鸡纳霜丸,治疟疾极有效力。太监误会教士必有金丹,苦苦要求能医的教士使其玉茎重生。教士要是说没有的话,他们就阻挡教士进紫禁城。这也是有实例的,例如利玛窦就曾经遇到太监向他索取玉茎重生的金丹,使利玛窦无法应付。

  玉茎重生方能否使玉茎重生?如果初发育时阉割未净,而人体发育的功能是很庞大的,趁着这个时期,竟有若干太监会重新生长出来玉茎。这等于小孩子割断了一个手指,也有重长手指的可能。但是虽然重长,就未必能长到似模似样,无论如何是要打一些折扣的。

  第二,太监群中,生得英俊可爱的也不少,派在深宫中服侍某一个贵妃,彼此相处甚久,未免有情。

  贵妃独居深宫,久而生怨,而太监究竟是一个男性,就把面目俊秀的年轻太监拉上床去,即使拥抱而卧,也有相当情趣。而且太监都有一种玩弄三寸不烂之舌的技能,古称“舌耕”。这事我也有根据的。河间县人吕辅卿著《河间见闻录》中说:“太监在宫闱中,常与妃嫔相通,其阉割未净者,尤能欢娱,妃嫔争相罗致。”

  又据查慎行《人海记》所记“周后田妃”一文,中有涉及“对儿”一词,今节录于下:

  帝每日召贵妃(指田贵妃),妃例御凤舆,由小太监舁之而来,是日舁者却为宫婢。上问故。曰:“小太监多恣肆无状。”叩其实,曰:“坤宁宫(周皇后所居)小太监狎宫婢,故远之耳。”上色动而搜其处,获得狎具,盖宫婢各有太监为腻侣,所谓对儿也,一名对食。上骤怒,立谴诸小太监,中宫(指周皇后)因怼恨成疾,呕血。有老宫人曰:“田妃宫中,独无对儿乎,亦可搜之。”已而果然,上疑始释。

  此系宫中阉人,因未尽去其根,略有余留,欲求宫婢之畅适,则只有凭借狎具,岂有阉人之娶妻,亦皆借狎具为之乎。

  第三,我有一部马培之所著的《纪恩录》,是专记为慈禧诊病的经过,其中所记的都是冠冕堂皇的文字,述及隐秘者,都避而不敢透露,因为一谈就会有杀身之祸。由此一来,马培之回到苏州开业,成为御医,声名更著,而且还有许多人拜他为师。在上海的名医有两位是马氏的门人,一位是丁公甘仁,一位是谢公利恒。二公都是我的老师,谢公利恒我从他开方,丁公甘仁我还为他装鸦片。丁公对马培之治病的事从不谈及;但是谢公利恒最喜欢我们一班门生和他作文酒之会,而且我与秦伯未两人,最为谢师所喜,时常同到“高长兴”饮酒,在酒酣耳热之际,他常谈些男女间的事。有一次,他说:“存仁弟藏书虽多,可是我有一部书你是没有的。”他就把其中一本《纪恩录》送给我,谈起马培之为慈禧治病以外的秘事。他说:

  玉茎重生借重药力(2)

  马培之是刘坤一等所保举,进京治病首先要向各有关的公卿叩头请安,而且还要有所馈赠,进入紫禁城中,一关一关的太监都要贿赂,否则,他们说一句坏话又会惹出事来。当时太监们对慈禧的病况传说纷纭,莫衷一是。马公为了要买通一些“关节”,不得不贿赂太后近身的太监们,把实在的情况说出来,说慈禧之病是小产之后的后遗症,身体虚弱得很。马公培之认为这是怪事,慈禧太后早已寡居,如何可能小产?可是太监们言之凿凿,谓经手的人少年时是荣禄,近年则是李莲英(入宫后赐名为李连英,后被误写为莲英——编注)。李莲英本是太监总管,应该是不能人道的,而他竟然还能做此淫行,后来才知道他就是阉割未净之身。李莲英权倾中外,信奉道教,尚有进海狗肾等药物向之献媚者,所以他在宫外还有妻妾,且有子女,不过他的子女表面上都说是领养来的。

  这段话,我至今记忆犹新,这可以说是第一手的资料。这三段资料,足以说明玉茎是有重生可能的。

  华人小说吧 电子站

  重生之说有书为证

  “玉茎重生”,当然许多人是不敢深信的,但是有少数人在进宫阉割之后,真的会达到重生的目的。明代魏忠贤就是玉茎重生的一个,而且与当时熹宗皇帝的奶妈客氏私通,享受颠鸾倒凤之乐,也有书为证。

  明代谈孺木《枣林杂俎》云:

  魏忠贤少饮博无赖,触忿自阉,犹为人行汲。客某奇其貌,资直东宫,后柄国,客避去,其姓名无传焉。万历时,官禄不恒给,皇孙苦之,诸阉戏曰:“陛下万岁,殿下亦万岁,吾辈待小官家登极,鸿恩有河清耳。”而忠贤独恭敬,时进饮啖。及上即位,宠任倒柄,势焰熏灼,大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之概。传闽人某,善测字,忠贤召之,书“有”字。对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问其故,曰:“有字上半天也,下为日月,乃君臣之象,今月食日,幸肩半天,否则无天矣。”又书“囚”字。某知其谬,诡曰:“国内幸赖斯人,如无斯人,国将空矣。”忠贤色喜,某旋遁。

  《栖霞阁野乘》亦载:

  忠贤初名尽忠,河间肃宁人。少时善骑射,好博,尝与悍少年赌,输资无力偿还,为悍少年所迫,忿极自宫。后夤缘同宗宦官魏朝,得进宫为熹宗生母王选侍宫内典膳,以“尽”字不吉,改名进忠。及选侍去世,时熹宗尚在东宫,以进忠巧慧,召入宫中办膳。进忠善伺意旨,连日与熹宗乳母客氏,诱导熹宗嬉戏为乐,得熹宗欢,倚两人为心腹。迨熹宗继位,对两人益加宠任,恒嬉戏如故,为给事中杨涟参劾进忠导上为非。幸宫中阉人有李进忠者,与之同名,强辩恐有讹传,熹宗且虑廷臣再有谬误,赐改名为忠贤。相传忠贤乃自宫者,机能尚未根绝,进宫后秘密治疗,幸得回原阳,仍可人道。缘客氏乃定兴县侯某妻,十八岁进宫,越两年而侯死,本性淫妖,困居深宫,日夕与太监宫娥同处,暗自怀春,无从解闷,遂与魏朝结为“对食”,慰情聊胜于无。(按:阉人虽不通人道,第跛不忘履,仍喜近妇人,故宠阉每亦成家立室,虚鸾假凤,共作挂名夫妻,名曰“对食”,亦称“菜户”,此风由来已久矣。)迨遇忠贤,颠鸾倒凤,与虚鸾假凤,两字之差,固有云泥之判。后至两魏争风,熹宗犹以二魏同是废人,亦解拈酸,只谓可堪一笑而无所疑也,旋熹宗竟信之。客氏谗言,逐魏朝出宫。忠贤又矫命将魏朝远戍凤阳,到戍时,更主使当地有司置诸死地。忠贤与客氏由是横行宫禁,日益擅专。稗野所言,虽或有穿凿以彰其恶迹,然彼辈之妄悖,究实亦已罪不容诛也。

  为了节省篇幅,而且好多秽乱的事迹还是文言文比较隐蔽,所以这段记载,我也不改写为白话文了。

  太监娶妻古已有之

  再追溯到唐代,《贵妃醉酒》一剧中以与杨玉环调情而闻名于世的太监高力士,不但确有其人,而且此人的权势相当显赫,唐玄宗时,官至骠骑大将军渤海郡公。唐室权臣如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安思顺、高仙芝等,虽有才宠,然皆厚结力士,故能位至将相。大臣称之为“翁”,皇帝亦呼之为“将军”而不名,可见他的气势,是如何的浩大!

  河间有刀笔吏吕言晤,供职京师,有女国姝。力士见其美而慧,遂娶以为妻。后来力士利用权势,擢言晤官至少卿,子弟仕宦皆王传。言晤妻死,中外赙赠送葬,自第至墓,车骑不绝于途。这是太监娶妻的第一件著名的故事。

  唐代宗时代的太监李辅国,当时也是炙手可热,权势熏人。皇帝因为宠幸他,便替他娶了一房夫人,这位夫人,是元擢的女儿,元擢因此得为梁州刺史。户部侍郎元载为元擢同宗,因与辅国有这么一段瓜葛之亲,两人便结为至交。元载遂因辅国的拔擢,扶摇直上,由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直升至天下元帅行军司马。

  五代?